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
全州县金子岭矿区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

全州县金子岭矿区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陈凯摘要:本文从全州金子岭矿区成矿的基本特征入手,提出矿山近期、中远期找矿有利地段。
关键词:矿山地质成矿模式找矿预测1.矿区简介全州县金子岭矿区位于全州县大西江镇境内,目前由桂林昊泰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探矿证面积31.58平方千米,已办理采矿证面积2.51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东经110°57′0″—110°0′0″,北纬26°12′0″—26°16′30″;矿山距大西江镇3.5千米,距全州县城38千米,有公路通往县城,县城有湘桂铁路和铁路动车,公路有322国道、泉南高速和厦蓉高速相通,交通较方便。
根据矿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表民窿的采矿情况,矿区用坑探方法进行探矿,以探采结合方式进行勘探开发,矿山采用平峒—盲斜井进行开拓和探矿,井口标高海拔330米,平峒长度800米,巷道断面2.4×2.6米2,330米以上采用斜井上山进行开拓探矿,330米以下采用斜井下山进行开拓探矿,斜井倾角:28°,断面:2.2×2.4米2和1.9×2米2,中段高度40米,勘探线间距50米。
通过几年的勘探,初步查明矿区的矿产资源情况,发现含矿脉带4条以上,已圈定矿体3个。
通过矿产资源估算,获得铅锌资源量(333+332)矿石量90多万吨,矿石平均品位:Pb+Zn6.6%,矿体平均厚度3.4米。
目前已建成采选矿石生产能力200吨/日及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的有色金属矿山。
2.地质概述2. 1 区域地质情况区域位于华南准地台的桂北隆起北东段,越城岭褶皱断裂带北东端,为一向西突出的南北向弧形构造带。
构造运动强烈、构造样式复杂多变,褶皱、断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奥陶系、泥盆系和石炭系。
奥陶系由浅海相的灰岩、白云岩、砂岩、页岩组成,为海退情况下的一套沉积物,岩性较稳定。
泥盆系在区内广泛分布,按岩性、岩相的特点可分下、中、上统,下统仅在南部有少量分布,中、上统出露较全,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覆于下古生界或加里东花岗岩之上。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导读: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都是重要矿床类型,二者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时空关系,其成矿过程中都离不开热液流体。
热液流体在成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的同时,其演化活动痕迹(如流体包裹体)也被保存在矿体及其围岩蚀变带中,通过测试不同部位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压力、盐度以及成分等参数,根据流体演化模型,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可以推断热液流体活动中心,恢复成矿作用过程,进而圈定找矿靶区,即流体填图也是一种找矿预测有效方法,且具有分析矿床成因类型的优势。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等前沿研究基础上,以中国华南富家坞斑岩型铜钼(金)矿、桐村斑岩钼矿,以及邱村和安村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为例,系统总结了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流体特征、演化规律和金属沉淀机制,建立了从斑岩型到浅成低温热液型流体演化的“气相迁移”模型,并以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例,介绍了应用流体填图进行找矿预测的实例,研究指出紫金山深部依然存在寻找斑岩矿化的潜力。
本文研究成果为流体填图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
------内容提纲------0 引言1 斑岩矿床流体特征与成矿机制1.1 初始流体特征1.2 流体沸腾(不混溶)1.3 金属沉淀机制1.4 富家坞斑岩铜钼(金)矿1.5 桐村斑岩钼矿2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流体特征与成矿机制2.1 成矿流体特征2.2 金属沉淀机制2.3 邱村金矿2.4 安村金矿3 斑岩到浅成低温热液流体演化3.1 成因联系3.2 流体演化4 找矿预测4.1 流体填图与找矿预测4.2 紫金山铜金矿5 结语0 引言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两类具有密切时空和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类型,两者不仅提供了世界近70%的铜和90%的钼,同时也是贵金属金、银的重要来源,并伴生有铅锌等金属,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对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机制研究历来备受重视。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1.成矿规律学: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2.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控矿(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1.成矿期\成矿域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2.研究意义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
成矿的预测方法及科学找矿

成矿的预测方法及科学找矿作者:成凯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0期摘要: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现阶段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工业,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危机的严重性日益显现出来。
针对于此种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对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不断研究对矿产资源预测的方法及找矿的技巧。
关键词:成矿预测科学找矿方法中图分类号:T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080-01地质成矿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成矿系统。
由于其复杂性中外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对它的研究都给予高度的重视。
对于成矿的研究包括成矿的预测、勘探及开采,然而要进行后两部的话,必须先进行成矿的预测。
所谓成矿预测是以科学预测理论为指导基础,把地质成矿理论和科学方法综合研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等方面的地质找矿信息联合起来进行思考,研究,目的是为剖析出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初步找出成矿的预测分布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矿种的层次和种类,对找矿勘探工作的布局及计划作出正确的指导,初步确定勘探工作的重点区段,以便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提高找矿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成矿的预测方法现阶段随着人们对成矿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很多研究者和相关单位从不同的方面对成矿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已形成的具体的成矿预测的方法不下于十种,现根据不同矿区的特点,对成矿的预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概述如下:1.1 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是成矿预测工作中应用比较早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是根据物理学中的惯性原理总结出来的。
具体是根据已知矿体有关特征的自然变化趋势来推测相邻地段未知矿体的特性及相邻地段的有关特征,用来预测未知地段矿体的变化趋势。
但是在运用该类方法时,必须注意对所选起点的矿体及地形特征的信息要真实可靠,然后用该法按照严格的变化趋势进行有限的外推,外推的范围不宜过大,范围越大准确率越低;此外还要考虑后期地质作用改造的影响。
招远灵山沟金矿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预测

脉,蚀变分带为 :黄铁硅质岩和黄铁绢英岩(金矿体)→绢 英岩化花岗岩→绢云母化花岗岩→未蚀变花岗岩。蚀变过程 中不同蚀变带各元素的带入带出特点是 :①成矿元素 Au, 伴生元素 Ag、Cu、Bi,控矿元素 Si,矿化剂元素 S 等,从近 矿矿体蚀变→远矿蚀变带入量逐渐减少,As、Sb 也有类似 规律 ;② K、Rb、Ba 带入呈正相关,Na、Sr、Mn 带出呈正 相关 ;③在黄铁硅质岩中,Au、Ag、Fe、S、Cu、Si 带入最 多,Au 品位最高。 3.3 蚀变岩信息分析
灵 - 北断裂为正断层,由于断裂构造上、下盘面并非是 平直的面,而是呈波状起伏地曲面,在没有出现相对错动时, 两盘面是相对吻合的,而当两盘出现相对运动时,断裂构造 带内常常虚脱空间与紧闭区域相间分布的状态。而且此两类 构造空间常表现为有规律分布。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热 液沿断裂带运移、渗透。在虚脱空间成矿物质沉淀、聚集成 透镜体状矿体,在紧闭区域则难以形成的有价值的工业矿 体,引起断裂带内矿体的分段富集与无矿间隔相间分布。若
P 找矿技术 rospecting technology
招远灵山沟金矿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预测
唐泽伟
(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烟台矿业事业部,山东 莱州 261400)
关于矿床三维成矿预测技术的研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关于矿床三维成矿预测技术的研究李凌霄,苏文鹏,周 炜,李雪龙摘要:当前大部分工业原料及能源依然以矿产资源为主。
因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现有资源储量不断减少,对矿产预测及勘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目前来看,矿床三维成矿预测技术日渐成熟,要充分发挥出矿床三维成矿预测的积极作用,提升老矿山深边部找矿成功率。
基于此,本文以新寨锡矿床为例,研究矿床三维成矿预测技术方法可行性研究,并分析矿床成矿信息、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圈定三维空间找矿靶区,预测矿产资源潜力。
此方法的适用性尚需在后续矿产勘查过程中进行深部钻孔验证。
关键词:矿床;三维成矿预测技术;应用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领域生产建设环节对各类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渐提升,致使矿产资源更为紧缺,尤其是矿山深部找矿难度增大。
为推进矿产勘查及找矿工作高质高效开展,从根本上提升矿产资源实际利用率,本文以新寨锡矿床为例,通过收集矿床所在区域地质、物化探、遥感、科研等成果资料,开展矿床成矿规律研究,构建矿床三维模型,开展空间基本单元块体划分工作,提取矿体、地层、结构以及岩体空间信息,借助三维信息量法、三维证据权法等技术手段,对各控矿要素以及成矿贡献率展开量化评价,完成全面、精细化的成矿预测工作。
1 地质概况新寨锡矿床位于扬子陆块区(Ⅵ)上扬子古陆块(Ⅵ-2)南温河变质核杂岩(Ⅵ-2-10)北西部,富宁-那坡被动陆缘(Ⅵ-2-10)中南部。
矿床赋存于上、下剥离断层系间的新寨岩组(Pt3x)中,受地层、岩相、变质带、构造、隐伏花岗岩体等因素制约,属岩浆热液为主导的多源、多阶段、多成因复成的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矿床。
岩性为二云石英片岩、层状矽卡岩及大理岩,含矿部位主要位于新寨岩组白云质大理岩底部20m~120m之间。
1.1 构造地层矿床主要出露中浅变质岩中寒武统龙哈组(Є2l)、田蓬组(Є2t)及上元古界新寨岩组(Pt3x)等地层:寒武纪中统田蓬组(∈2t):主要岩性为灰色、灰白色、浅灰绿色千枚岩、云母石英片岩、条带状细晶大理岩,地层总体走向近东西向,NW、N倾,倾角25°~48°,在纵向上,显示自南向北变质程度有变浅的趋势;地形上呈现山包出露大理岩,低洼处多为千枚岩、片岩出露。
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预测技术研究

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预测技术研究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预测技术研究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铀是一种重要的放射性矿产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铀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衡,因此寻找并确定铀矿床的成矿条件和预测技术对于提高铀矿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铀矿的成矿条件是指形成铀矿床所需要的一系列地质环境条件。
首先,地壳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铀元素是形成铀矿的基础条件。
然而,铀元素在地壳中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带和区域中。
其次,地质构造活动是形成铀矿床的重要条件。
地质构造的发育程度和类型对于铀矿床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如,断裂带和隆起带常常是铀矿床的良好成矿构造,因为它们可以提供相对较高的流体运移空间。
此外,适宜的岩石类型和矿床形成环境也是形成铀矿床的重要条件。
在这些岩石类型和矿床形成环境中,铀元素能够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矿石矿物。
为了准确地预测和寻找铀矿床,研究人员不断开发和改进各种找矿预测技术。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地球物理方法主要通过测量地壳中各种物理场的参数变化,来寻找和确定铀矿床的存在和分布。
地球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和电磁勘探等。
通过对地球物理场参数的精确测量和分析,可以确定铀矿床的潜在位置和规模。
除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外,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也是寻找铀矿床的重要手段。
地球化学勘探主要通过分析地球表层物质中的元素含量和组分,来推断地下矿床的存在和分布。
地球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样品中铀元素含量和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铀矿床的丰度和分布。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勘查技术也成为铀矿床寻找的重要手段之一。
遥感勘查主要通过对地表和地下物质的反射、辐射和散射等特征进行遥感观测和分析,来推断铀矿床的存在和分布。
通过对遥感数据的解译和分析,可以确定地表和地下的特征性反射和发射特征,从而判断铀矿床的潜在位置。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学

2020/7/24
15
1.3 发展历史
(3)建立并完善了成矿分析理论
纵观世界有关区域成矿分析的理论,在我国都 有著名学者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如黄汲清院士 有关大地构造多旋回成矿的理论。陈国达院士对 地洼区的成矿规律研究,其成果得到世界的公认。 同时还有一批创新性的成果,即李四光院士的地 质力学分析理论和方法、构造体系的控矿规律研 究,程浴淇、陈毓川院士的成矿系列理论,赵鹏 大院士的地质异常理论和王世称教授的综合信息 成矿预测理论等,都对我国成矿规律研究起着重 要指导作用。
2020/7/24
7
1.2 分类
1.成矿规律分类
全球成矿规律:洲际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
特提斯成矿域
环太平洋成矿域
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省、成矿带
局部成矿规律:矿田\矿床\矿体
2020/7/24
8
1.2 分类
2.成矿预测分类 定性预测:概念模型预测 定量预测:统计预测
2020/7/24
9
对成矿规律学或成矿学的理解,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的Ю. А.毕力 (Ю. А. Ыилин)和B.H.斯米尔诺夫为代表认为: “结合地球及其大陆、大洋与其 间的过渡带、地槽褶皱带与地台和它们所分出的大型地质单元的地质构造与 发展历史的分析,来研究金属矿床区域分布规律与形成条件的学 (B.И.Cмирнов,1981) 。
板块不同类型边界的控矿规律:
离散型边界(大洋中脊)
会聚型边界(俯冲带):
岛弧:斑岩铜矿
弧后盆地:火山
块状硫化物矿床
2020/7/24
5
4. 研究意义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 的基本途径。
(1)使矿床勘查工作建立在对地质规律的研究基础上, 就要深入进行成矿分析,总结成矿规律,用成矿规律去指 导找矿工作。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组成部分,工业矿床 是有经济意义的特殊的地质体。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与周围 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之中,所以要实现找矿工作的新突破, 深人研究矿床产出的地质规律是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
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技术是矿床学与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内容。
了解矿床
的成矿模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矿产资源勘查中的难题,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
本文将从矿床成矿模式、找矿预测技术以及实例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矿床成矿模式是指矿床形成的地质过程和控制因素,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重力沉积、热液作用等。
通过研究与区别不同成矿模式,我们能够推测矿床在某一区域的可能性,从而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找矿预测技术则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寻找矿床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随着科
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找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中,其中包括地球物理勘查、化学勘查、遥感勘查和测井勘查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地下探测仪器和设备来获取矿床的地质信息、地磁场变化、电磁波反射等,以达到发现矿床的目的。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的应用。
我们考虑一种典型的矿床成矿模式——火山喷发型矿床。
火山喷发型矿床是由
火山喷发活动中释放的热液所形成的,其中含有丰富的金、银、铜等金属矿物。
在找矿预测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来寻找潜在的火山岩体和矿体。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矿床的地磁场、电磁波反射等参数来预测矿床的存在与分布。
此外,火山喷发型矿床常常伴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如矿床附近的火山锥、热液喷泉等。
因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来探测这些特殊地貌,并结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进一步确认矿床的存在。
火山喷发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技术仅是众多矿床类型和找矿手段中的
一个例子。
在现实勘查中,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技术往往是复杂多样的。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和矿床类型,选择合适的找矿方法和技术手段。
总结起来,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了解矿床的成矿模式
可以提供找矿预测的思路和方向,而找矿预测技术则是实现成矿模式研究的手段和
路径。
通过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