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学找矿思路

合集下载

宝山矿区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思路

宝山矿区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思路

宝山矿区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思路宝山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区之一,位于江苏南部的宝应县境内,是一处以斑岩型矿床为主的矿区。

本文将分析宝山矿区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思路。

一、地质背景宝山矿区位于扬子板块东缘中段,是长江与淮河之间,由华南岩体与华北岩体相互交错的地带。

该地区早生代时期经历了岛弧的形成和消失,从而形成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良好条件。

随着板块构造演化,该地区先后发生了多期活动的岩浆侵入和断裂变形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斑岩型矿床。

二、矿床类型宝山矿区主要矿化类型为铜、钼、铅、锌、金、银等多金属矿床。

其中,铜、钼矿床主要分布在宝山南部和西南部,以斑岩型矿床为主,富含铜、钼等元素。

铅、锌矿床则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和北部,以层控型矿床为主。

金、银矿床则分布广泛,主要是以层控型、脉状型和胶体型为主。

三、地质特征1. 斑岩体:宝山矿区的斑岩体主要是花岗斑岩、斑岩和正长岩等,都是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

这些斑岩体与区域断裂和构造破碎带密切相关,形成了多个矿化中心。

2. 矿化类型:宝山矿区的矿化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硫化物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和含钼型矿床。

这些矿床的矿物组成、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各异。

3. 矿化特征:宝山矿区的铜、钼矿床主要由斑岩体内嵌的硫化物矿物组成,包括黄铜矿、黄铜母矿、闪锌矿、黝黑铜矿等。

这些矿物形成了复杂的矿物粒度和组成结构,有些还具有显微孪生现象。

另外,钼矿床中还含有蓝鸟石、黄钾石、鸟石石等常见的硅酸盐矿物。

4. 控矿因素:宝山矿区斑岩型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是构造和岩体特征。

区域性断裂和构造破碎带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地质背景,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

而岩体特征主要是指斑岩体的形状、构造和化学成因等,这些因素都对矿床的形成、成矿物质的来源和矿床特征产生了影响。

四、找矿思路1. 选址:在找矿前需要对区域的地形、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可能具有矿化条件和找矿潜力的区域。

2. 实施地质调查:在选定的矿区内进行实地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岩石、地形、地貌、断层、岩浆岩、热液交代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浅析成矿的预测方法及科学找矿

浅析成矿的预测方法及科学找矿

浅析成矿的预测方法及科学找矿[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提高,对于有限的矿产资源开发难度也再不断增加,而成矿预测方法的发展也得到了质的发展。

这对于矿产资源开发时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成矿预测方法科学找矿0前言在本文中,笔者就成矿预测以及找矿做出了综合陈述,并对目前已有的成矿预测方法进行了介绍。

并对其中几个比较典型成矿预测方法在找矿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1成矿预测、找矿概述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现阶段对于矿产资源需求是极高。

所以矿产资源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矿产市场的趋势是对不可再生矿产资源是供不应求,当然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找矿、采矿难度也就相应增加了。

这也就成为了我国矿产行业未来发展将要面临的一个直面严峻挑战。

而成矿预测技术的出现在很大一方面对这一困难进行了改善。

主旨是以科学找矿为基础,在减低勘察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勘探效益。

成矿预测主要是已基本理论为基础,根据具体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对未开发的矿床进行判断与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矿床开采方法,以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这一工作执行过程中,同样是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为基础,实事求是、理性的去完成每一步工作决策。

成矿预测是实现地质理论转换为实际勘察成果的重要媒介。

2现有的成矿预测方法经过了长久的成矿预测实践,在总结方式方法和经验理论的过程中产生了成矿预测理论。

该理论的形成对于矿产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普遍的指导意义。

再经过了近100年的发展,成矿预测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规律和预测为主导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地质学科。

其主要包括:矿床结构模型理论、相似类比相似类比-地质异常致矿-地质条件组合控矿成矿预测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矿床成因模型预测理论、成矿系列理论、综合信息预测理论、隐伏矿预测的/资料-过程-准则-模型理论(美国)、系统勘察、局部预测、立体填图、目标预测、预测普查组合-理论(前苏联)、矿床统计预测理论、工业矿体定位预测的构造控矿理论和成矿动力学、成矿热力学理论。

内蒙古林西县二八地铅锌矿成矿条件\找矿思路及找矿方法

内蒙古林西县二八地铅锌矿成矿条件\找矿思路及找矿方法

内蒙古林西县二八地铅锌矿成矿条件\找矿思路及找矿方法二八地铅锌矿区处于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频繁的区域构造带上;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金属矿产存在的可能性;勘查区处于矿产丰富的成矿带上,区内已发现铅锌银钼矿体。

综合分析认为:勘查区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良好。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及勘查区地质特征,确定新的找矿思路,除了对已发现的铅锌银钼勘查进行进一步查明外,还要根据圈定的土壤化探异常及勘查区周边发现的矿种进行Cu、W、Bi、Be等矿产的寻找。

根据新的找矿思路及勘查区地质特征,确定以地质、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下一步找矿工作。

标签:成矿条件;找矿思路;找矿方法一、成矿条件(一)、区域地质背景二八地铅锌矿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处于天山—内蒙中部—兴安地槽褶皱区,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华力西地槽褶皱带,黄岗—甘珠尔庙复式背斜南西段。

自晚古生代以来,区域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频繁,为区域内生矿产的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时空条件和物质来源,形成了北东向展布的,规模较大的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

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二叠系和中生界侏罗系。

其构造主要受华力西期构造运动和燕山期构造运动影响。

华力西运动主要形成北东及北西向两组断裂,控制了中生代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发展。

燕山运动除华力西期断裂继续活动外,同时形成北北东向等组断裂。

发育的断裂构造使岩浆岩大量侵入,也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富集的场所。

岩浆活动是内生矿产形成主要物质来源。

勘查区及附近岩浆岩分布广泛,岩浆活动频繁剧烈,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岩浆岩(γδ43)和燕山中期第二次侵入体(γ52-2),根据岩浆岩含矿专属性分析,华力西晚期岩浆岩(γδ43)对多金属成矿有利,燕山中期第二次侵入体(γ52-2)对铁、钨、锡、钼成矿有利。

因此,普查区具备了充分的成矿物质条件。

(二)、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勘查区位于1:20化探刘家营子幅钨钼族元素、稀有元素地球化学带北东,Ⅱ2、Ⅱ3地球化学段之间。

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Coal Mining Technology︱432︱2017年12期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杨海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六地质队,四川 成都 611130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找矿工作难度日益增大,如何科学进行地质矿产找矿,满足各个领域的矿产资源需求,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必须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大对新型地质找矿理论的运用力度,区域成矿学是其中典型代表,研究人员可结合找矿区域地质条件,科学运用区域成矿学理论,保障矿产资源的有效、顺利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找矿;区域成矿学;地质环境;应用作用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12-0432-01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较大,虽然我国地域面积广阔,但矿产资源依旧有限,因此,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矿产开发的有效性成为地质矿产找矿过程的研究重点[1]。

随着地质矿产找矿工作难度的增加,传统、单一的找矿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其无法有效、全面发现区域矿床的存在,也会出现分析区域矿产资源结构、种类不全的问题,不仅会直接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也不利于地质矿产找矿工作的持续发展。

1 某区域地质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为科学分析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某区域为例,通过分析其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以期合理运用区域成矿学,从而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区域的矿产资源丰富[2],属于我国重要的矿产分布区域,其矿产资源数量较多、矿床集中,且种类繁多。

但此区域的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找矿工作难度较大,传统的找矿方法、理论已经无法全面适应其发展需求。

因此,近年来,找矿研究人员加大了对区域成矿学的重视程度,并已经建立起成矿区域,推进了区域地质矿产找矿工作的进行,通过应用新方法、技术,使得此区域发现了更多的矿产种类,如稀土矿产、轴矿产、铁矿、煤矿、钨矿等。

矿产勘查找矿方法及成矿条件

矿产勘查找矿方法及成矿条件

矿产勘查找矿方法及成矿条件白智慧(河北省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河北 邢台 054000)摘 要:由于国家对于矿产资源十分重视,所以在勘查矿产资源的技术上需要改革创新,只有真正的改善矿产的勘查方法,才能促进我国更好的发展。

为此提出了采用地磁测量的方法进行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因为传统的方法不能提高开采的效率,很多矿产资源没办法得到开采。

依托地磁测量法简要阐述开采的步骤,通过实验围绕探采的机制来取样分析数据,确定开采的深度。

通过数据表明,勘查矿产的地磁测量法具有良好的出矿质量,也可以节省一部分探采时间。

关键词:开采方法;数据分析;勘查;成矿条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3-0067-2Mineral exploration and prospecting methods 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BAI Zhi-hui(Hebei geology and Mineral Bureau ninth Geological Brigade, Xingtai 054000,China)Abstract: As 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mineral resources,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technology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only to improve the exploration method of mineral resources, can we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o this end, the use of geomagnetic survey method for mining mineral resources,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can no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ining, a lot of mineral resources can not be exploited. Based on the geomagnetic survey method, the steps of mining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depth of mining is determined by sampling and analyzing data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The data show that the geomagnetic survey method for mineral exploration has good quality of ore drawing, and it can also save part of exploration time.Keywords: mining method; data analysis; exploration; metallogenic condition收稿时间:2018-06作者简介:白智慧,女,生于1984年,河北邢台人,本科,矿产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内蒙古阿巴嘎旗某萤石矿矿床成因与找矿思路

内蒙古阿巴嘎旗某萤石矿矿床成因与找矿思路

第43卷第3期2021年6月甘㊀肃㊀冶㊀金GANSU㊀METALLURGYVol.43No.3Jun.ꎬ2021文章编号:1672 ̄4461(2021)03 ̄0111 ̄03内蒙古阿巴嘎旗某萤石矿矿床成因与找矿思路刘㊀亭ꎬ齐艳妮ꎬ牟业龙ꎬ张㊀峰(西北矿冶研究院ꎬ甘肃㊀白银㊀730900)摘㊀要: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㊁矿床地质特征㊁控矿构造及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ꎬ认为本区萤石矿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萤石矿床ꎬ下一步地质找矿应围绕燕山期花岗岩发育区域ꎬ在断裂构造破碎带发育且宽大的区域㊁硅化强烈的部位寻求找矿突破ꎮ关键词:内蒙古ꎻ萤石矿ꎻ地质特征ꎻ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9.21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GenesisandProspectingIdeasofAFluoriteOreDepositinAbagaqiꎬInnerMongoliaLIUTingꎬQIYan ̄niꎬMUYe ̄longꎬZHANGFeng(NorthwestResearchInstituteofMiningandMetallurgyꎬBaiyin730900ꎬChina)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otheregionalmetallogenicgeologicalsettingꎬgeologicalfeaturesꎬore ̄controllingtectonicandmetallogenicregularityanalysisꎬthinkinfluoriteoreintobecauseoflowtemperaturehydrothermalfillingmetasomatictypeveinfluoriteoredepositꎬgeologicalprospectingshouldbearoundnextyanshaniangranitedevelopmentareaꎬthefaultfracturezonedevelopmentandthewideareaꎬsilicidestrongareaforprospectingbreakthrough.KeyWords:InnerMongoliaꎻfluoriteꎻ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ꎻgenesisoforedeposits1㊀引言萤石ꎬ又称氟石ꎬ是一种常见的含氟矿物ꎬ矿物成分为CaF2ꎮ我国萤石矿资源丰富ꎬ分布广泛ꎬ资源储量㊁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ꎮ该矿区位于西伯利亚古陆和华北古陆两大陆块之间的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中部ꎬ属于乌力吉-锡林浩特成矿带[1]ꎬ具有良好的萤石成矿条件ꎬ但近年来矿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效果不显著ꎬ对矿体空间分布㊁控矿构造特征等地质要素认识不准确ꎬ对矿区地质找矿思路不清晰ꎬ因此研究本矿区成矿规律㊁矿床地质特征㊁矿床成因类型ꎬ有助于为矿区下一步地质工作指出找矿方向ꎬ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ꎮ2㊀成矿地质背景区域上该地区位于华北板块(Ⅳ级)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Ⅳ1级)ꎬ北东向跃进大队-陶高特及扎布音敖包构造群南西端ꎮ成矿区划上属于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㊁华力西㊁燕山期铜㊁铁㊁铬㊁金㊁萤石成矿带(Ⅲ7)ꎬ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ꎬ在该成矿带上分布有苏莫查干敖包㊁北敖包吐㊁白银脑包㊁石匠山㊁达盖图等萤石矿床ꎮ区域内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㊁上元古界㊁古生代㊁新生界新近系及第四系全新统ꎻ区域构造以锡林浩特区域性复背斜和北东向断裂为主ꎻ区域岩浆岩分布面积不大ꎬ但岩石种类多㊁岩浆活动频繁ꎬ其中晚古生代侵入岩种类最为齐全㊁岩浆活动最为频繁(图1)ꎮ3㊀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内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ꎬ基岩零星露头ꎬ出露地层较为简单ꎬ主要为中志留统徐尼乌苏组㊁第三系上新统㊁第四系全新统ꎮ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ꎬ主要为北东东向的压性断裂ꎬ其次为北北东压扭性断裂ꎻ矿区内岩浆岩活动较为简单ꎬ主要为燕山早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及其派生出的硅质岩脉ꎬ岩浆活动为萤石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运移动力ꎮ1.粉砂质泥岩ꎻ2.冲洪积砾石ꎻ3.风积细沙㊁粉砂ꎻ4.大理岩ꎻ5.绢云石英片岩ꎻ㊀6.夹磁铁石英岩ꎻ7.二云母石英片岩ꎻ8.细砂岩㊁中粗粒砂岩㊁含砾砂岩等ꎻ9.变粉砂岩㊁粉砂质板岩㊁长石石英细砂岩ꎻ10.断层ꎻ11.侏罗纪细粒钾长花岗岩脉ꎻ12.含角硅质脉ꎻ13.石英脉ꎻ14.辉绿岩㊁辉长岩图1㊀区域地质图3.1㊀断裂构造特征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ꎬ主要存在着近东西向㊁北北东向两组断裂构造:⑴近东西向断裂:矿区内主要断裂构造ꎬ与区域上RF9韧性断裂构造基本一致ꎬ为早古生代末构造运动形成的早期断裂ꎬ控制着矿区内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的分布ꎬ断裂性质为以压性断裂为主ꎬ张性断裂次之ꎮ⑵北北东向断裂:矿区次级断裂构造ꎬ为后期断裂ꎬ断裂性质为压扭性断裂ꎬ断层走向26ʎꎬ对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有一定的改造㊁位移ꎬ控制着萤石脉㊁硅质脉及石英脉的分布ꎮ3.2㊀围岩及蚀变特征本区矿体的围岩主要为黑云母钾长花岗岩㊁硅质岩脉及二云石英片岩ꎬ萤石矿体与围岩界限较为清晰ꎮ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ꎬ灰白色ꎬ局部肉红色ꎬ中粗粒结构ꎬ块状构造ꎬ矿体附近多呈碎裂疏松状ꎬ矿物成分由斜长石㊁碱性长石㊁石英㊁黑云母组成ꎬ一般矿物含量见表1ꎮ表1㊀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矿物名称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黑云母含量30~5020~3020~405~10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㊁萤石矿化ꎬ次为黄铁矿化㊁绿泥石化㊁高岭土化等ꎬ其中硅化是区内分布最普遍的㊁最常见的一种蚀变类型ꎬ石英脉地表露头多为硅质细脉或石英细脉ꎮ矿石常见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长石-萤石-黄铁矿-高岭土等组成ꎮ3.3㊀矿(化)体形态㊁产状及矿石类型现阶段已查明的萤石矿体赋存状态与产状ꎬ将矿体分为两类:⑴北北东向矿体:矿体平行产出ꎬ产状290ʎ~310ʎø70ʎꎬ主要赋存于北北东走向的压扭性断裂构造中ꎬ萤石矿体矿石类型以石英-萤石型矿石和萤石-石英型矿石为主ꎬ构造特征为角砾状㊁细脉状矿石ꎬ块状矿石较少ꎮ⑵近东西向矿体:矿体呈近东西向展布ꎬ产状350ʎ~5ʎø53ʎ~70ʎꎬ赋存于燕山早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近东西向含矿构造破碎带中ꎬ矿体顶㊁底板围岩21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㊀肃㊀冶㊀金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3卷为碎裂花岗岩ꎬ具糜棱岩化㊁绢云母化㊁弱硅化ꎮ萤石矿体矿石类型以石英-萤石型矿石为主ꎬ构造特征以块状构造为主ꎬ其次为条带状㊁梳状构造等ꎮ4㊀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4.1㊀成矿热液及物质来源萤石矿化学成分为CaF2ꎬ由Ca元素和F元素组成ꎬ其形成主要取决于氟的地球化学特征ꎬ因此氟的活动对萤石矿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意义[2]ꎮ在岩浆岩晚期至热液阶段ꎬF元素与K㊁Na㊁Mg等元素结合富集于岩浆中ꎬ在SiO2大量存在的情况下ꎬ形成SiF4的流体ꎬ含F流体在后期构造作用下ꎬ沿断裂带幕式地向地表浅部迁移ꎮ大气降水及地层水通过地温梯度或者区域岩浆活动被加热ꎬ与含F流体接触形成HF及SiO2的热液ꎬ含F热液不断的从围岩中摄取Ca2+离子ꎬ伴随成矿流体pH值㊁温度㊁压力㊁浓度等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明显改变ꎬ导致CaF2与SiO2的沉淀ꎬ从而形成萤石-石英型萤石矿体ꎮ由于本区围岩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与萤石矿体紧密共生ꎬ而燕山晚期形成的花岗岩体附近含有较多的萤石矿物ꎬ说明燕山晚期的原始岩浆中含氟较高ꎬ因此推测该区域形成于燕山晚期的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本矿区萤石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ꎬ并最终在断裂构造中形成萤石矿沉淀ꎮ4.2㊀控矿构造与储矿空间断裂构造为本矿区萤石矿成矿的控矿构造ꎬ区域性近东西向先压后张的力学性质转变有利于矿液的充填和沉淀ꎬ早期为压扭性ꎬ下切深度大ꎬ形成挤压破碎带ꎬ后期转为张性ꎬ这为燕山早期侏罗纪花岗岩侵入提供通道ꎬ为成矿热液的结晶沉淀㊁萤石矿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空间ꎬ后期形成的北东向断裂构造活动使早期形成的萤石发生破碎㊁熔融ꎬ然后与后期的萤石㊁石英发生胶结ꎬ从而形成多阶段的萤石矿ꎮ因此本区形成的多期次的断裂构造既是含矿热液上升的通道ꎬ也是萤石矿的储矿空间ꎮ4.3㊀萤石成矿与控矿构造的关系本区域萤石矿脉的产状㊁分布规律与矿区内断裂构造㊁裂隙及石英脉的性质具有明显的一致性ꎬ区内断裂均以压扭性断裂为主ꎬ围岩为形成于晚侏罗纪的花岗岩ꎬ断裂带接触带均有不同程度的硅化㊁萤石矿化及高岭土化ꎮ萤石矿成矿与控矿构造的环境密切相关ꎬ断裂构造既要有良好的成矿热液运移条件ꎬ又要为矿物质聚集提供良好的储存空间ꎬ又要在近地表具有封闭的控矿构造条件ꎮ4.4㊀矿床成因综上所述ꎬ本区萤石矿成矿可能为有大气降水参与的㊁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有关的㊁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萤石矿床ꎮ5㊀下一步找矿思路⑴矿区南部发现的查干诺尔莹详萤石矿床为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ꎬ矿体产状与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密切相关ꎬ矿体围岩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ꎬ进一步说明该区域萤石矿成矿与燕山期岩浆岩活动有关ꎬ应注意在与查干诺尔莹详萤石矿同一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内寻找萤石矿体ꎮ⑵根据区域成矿背景㊁矿床地质特征㊁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ꎬ在本区内燕山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发育区域具有较好成矿条件ꎬ断裂构造破碎带发育且宽大的区域㊁硅化强烈的部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ꎮ参考文献:[1]㊀敖伊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成矿带划分及其典型矿床分析[J].城市地理ꎬ2014(16):36.[2]㊀成㊀功ꎬ邱献引.中国萤石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综述[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ꎬ2013(05):47 ̄52.收稿日期:2020 ̄01 ̄06作者简介:刘㊀亭(1985 ̄)ꎬ男ꎬ甘肃省白银市人ꎬ地质高级工程师ꎬ本科ꎮ主要从事矿山地质㊁地质勘查及矿山三维建模等方面的工作ꎮ311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刘㊀亭ꎬ等:内蒙古阿巴嘎旗某萤石矿矿床成因与找矿思路㊀㊀㊀。

区域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分析

区域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分析

区域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分析我国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每个地区的矿产中,也具有各具特点的矿产特征。

本文就我国内蒙古东乌穆沁旗的矿区、秦岭一带的矿区以及川西部地区的矿产特征以及不同的找矿方向进行分析,希望会对其他矿区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标签:成矿特征矿产找矿方向0前言在我们生产生活中,不能缺少对各种金属的应用,这些金属也都出产于每个矿区中,而在每个矿区中,不同的地质构造、气候环境、地理因素等状况的不同都会出现不同质量的金属矿产。

1内蒙古东乌穆沁旗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此区域位于兴蒙造山带中部,西伯利亚板块东南边缘的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带,受到古生代和中生代强烈火山岩浆活动的影响。

这其中有很多自然地理因素成为了花岗岩和各种成矿的产生原因,这个区域也是我国北方铜铁银钨等多种金属的重要远景区。

在内蒙古东乌旗地区的成矿特征展现出以下五个系类:(1)铜金矿床成矿系列,此系列是由于海西的晚期超基性-基性-中基性的岩浆而形成的。

(2)银、金、铅、锌、铜系类的矿床,此系列是与海西中期的花岗岩有关联的。

(3)铜、锌的成矿系列,是与海西晚时期形成的的花岗岩有关联的成矿。

(4)铅、锌、银、铁矿床的成矿,此系列是由于印支时期的花岗岩而形成的。

(5)铁、锌、铅、铜、金、钨、钼、银的成矿系列,这是与燕山时期的花岗岩的形成有关系的。

在对这五个系类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此矿区的成矿元素Fe、Zn、Pb、Ag、Cu在每个矿床中所占比例比较大。

对此地区的找矿的标志性特征分为以下几点:(1)通过地层辨别。

在晚古时期出现的火山-沉积岩地层中,板岩、变质岩等地层中,是整个地区重要的矿产岩石。

这类地层主要的产矿层为奥陶系、泥盆系地层。

(2)通过岩浆岩辨认。

本区域内,西海时期、印支时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都与区域内矿产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找到了这类岩石也就找到了矿区。

(3)通过地质构造辨认。

在本区域出现的断裂构造中,NW向的张性断裂构造区域是重要的导矿通道或是存矿的地质构造。

浅谈某地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浅谈某地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浅谈某地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某金矿床范围比较小,但是在成矿规律上对于当地来说却有着比较突出的意义。

所以,我们对于该地的金矿床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目的有两个,①为了推进对于此地区地质的研究勘察工作,②为了在此地区中找到其它相同金矿床而不断研究开发线索思路。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标签:金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1研究区地质背景对于研究区的大地主要构造是有两个特点地形组成的,分别是隆起区和坳陷区。

主要的构造位置位于凌云的隆起区西侧和右江再生地槽西林的北端。

从最早的泥盆纪开始,整个的广西桂林西部就相应的形成了两种不一样的地质沉积构造和沉积环境。

对于研究地区中的隆起区地质主要是由碳酸盐岩沉积地层构成的,其中分别包括①泥盆系的地层,②石炭系的地层,③二叠系的地层。

相较于隆起区,坳陷区的主要地质构造为硅质岩和碎屑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的沉积层构成的,这其中分别是二叠系地层和三叠系地层组成。

对于隆起区和坳陷区的主要特点:隆起区的主要位置是呈现零星的孤岛状分布在大面积的坳陷区的内部或者边缘,隆起区的地区的特点主要是地形的这种比较宽相互之间变化不大呈箱子形状,因为受到受到隆起形态的影响导致背轴比较的短斜,有断裂处的地方大多是横着的,且比较的小。

相较于隆起区坳陷区的位置和特点是:大多都是负理石的构造,柔性比较大,容易发生变形。

2研究区的地质特征2.1研究区的地层特点对于研究地区的主要地层特征分别为;在下二叠包括四大组,上二叠包括薅组,中三叠有百逢组,下三叠有石炮组。

其中的上二叠中的薅组主要分布在利周的主轴的中心部和两端。

是火山碎屑岩,其特点是呈现灰黑或青灰色,厚度在369m以上,下二叠的四部分主要分布在背轴的核心部位,是深灰色的块状的粉晶灰岩,还有夹角灰岩,厚度在310m以上。

对于上二叠的岩石大都具有黄铁矿化,部分具有毒砂矿化和硅化,是比较主要的含矿岩层。

还有下三叠和中三叠中的石炮组和百逢组分别位于背轴的两端,其主要的岩性为泥灰岩和碎屑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区域成矿学找矿思路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地质学研究的深入和矿产勘查开发程度的提高,必将大大提高区域成矿研究的理论水平,从而指导发现更多的矿产资源以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区域成矿学的找矿思路。

关键词:区域成矿学找矿思路中图分类号: p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区域成矿学(regional metallogeny)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任务是研究区域的成矿规律。

研究的方法是对区域的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矿床成因类型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实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区域的成矿规律,为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服务。

一、区域成矿不可忽视的问题
当前地质找矿工作中,针对不同矿种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并受物理化学条件制约形成于不同深度,分门别类在同一地区不同深度上寻找不同矿种就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为以往的地质找矿深度研究只注意从微量元素含量、元素共生组合进行研究,或使用矿物温度计、矿物压力计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等研究成矿深度,却忽视了同一矿种或紧密伴生矿种在成矿深度上的上限深度和下限
深度的研究,以及同一地区乃至全球垂直方向的上限深度和下限深度的研究和对比。

这样就使得地质找矿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乃至对环境的严重破坏,盲目施工、盲目开采。

区域地质成矿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其研究受到中外地
质学家、矿床学家高度重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找矿工作也逐渐向定量方面展开。

二、区域成矿研究和找矿思路在成矿区带研究中如何运用当代区域成矿学的理论与方法,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作者建议以成矿系统分析为一根主线,以它为纲,进一步研究和审视有关找矿目标、找矿信息和找矿方法等问题。

现提出几点认识和思路供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1区域找矿目标由单个矿床到矿床系列在过去的找矿工作中,常以单个矿种和单个矿床类型为目标,这种“单打一”的找矿对象,在计划经济时期和专门找矿工作中是常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终究限制了找矿者的广阔视野,也造成了有可能避免的浪费。

当今,我国的综合性区域矿产调查和找矿预测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找矿的目标就不只是单个矿种和矿床类型,而应该是找寻该区存在的矿床组合或矿床系列,即由一定成矿系统产生的全部矿种和矿床类型。

这样以一个成矿系统中所形成的矿床系列(组合) 作为找矿的整体目标,就可胸有全局、举一反三,线索较多,信息量大,回旋余地也大。

这就增强了找矿工作的主动权,与“单打一”的找寻单个矿种和矿床类型来比较,更有利于提高找矿的命中率。

从另一个角度看,矿床分类过细,不利于在找矿中建立对区域成矿的整体认识。

而加强对找矿目标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则有利于建立起找矿的战略眼光。

2.2从矿化网络入手逐步缩小靶区在区域找矿中,一般先发现示
矿异常,再据以追溯矿体。

因此,深入研究矿致异常,应该成为区域成矿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

在成矿作用中产生的各类异常地质的、地球化学的、地球物理的异常,或直接由矿体因素引起,或由矿化蚀变岩石及含矿地层、岩体、构造等引起。

它们或反映矿化的化学异常或物理异常,或反映矿化体的生物异常。

这些异常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是密切关联的,例如,很多地球物理异常就是由地质和地球化学异常引起的。

因此,可以将与一定成矿作用有关的各类异常称为“异常系列”,并将其纳入成矿系统的产物之中。

即一个成矿系统的作用产物包括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两个部分,它们在形成时间上常显示阶段性,在空间上组成有序结构,表现出分带性,形成三维的矿化2异常网络或简称矿化网络。

而这种矿化2异常网络正是我们区域找矿的总体对象。

由于矿致异常一般比矿体占有更大的空间,能显示更多的有关成矿的信息,因此,常常是有效的找矿标志。

应充分运用地质成矿理论,区分和筛选这些有关异常,一步步地缩小找矿靶区,以达到发现矿床的目的。

2.3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来龙去脉”找矿法矿床是地质历史的产物。

区域成矿系统及其产物是一定的地质历史作用的结果。

矿床系列及异常系列在其形成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这些产物经受后来地质作用的变化和被改造的阶段。

主要的地质改造作用有构造变形、流体溶蚀、变质作用和地表风化剥蚀、搬运和掩埋作用等。

作为一个矿床,其经受的后来变化有变形、变质、变位、变品位、变规模等,其结局有几种可能:①保存完好;②部分保存,即矿
床规模缩小;③转变为其他类型;④消亡。

目前,已知的地表和近地表的很多矿床都是经过众多地质事件磨难后的“幸存者”。

一个区域中的矿床“幸存者”越多,找矿的潜力就越大。

正是利用了历史分析的方法,我们才注意到矿床和成矿系统的“来龙去脉”。

对每一个矿床,都要问几句:你经历过哪些遭遇? 你是原状,还是残破状? 你是原来的规模(储量),还是剩余储量? 你损失的储量到哪里去了? 调查摸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评价矿床是很有帮助的。

由此还可进一步认识到,在过去的区域成矿研究工作中,大多只注重成矿条件,即有利的成矿地质因素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于矿床形成后保存条件的研究。

基于前述理由和实际找矿的经验,区域成矿研究应该“两手抓”:既要研究矿床的形成条件,又要研究矿床的保存条件。

即矿床保存条件的研究不是附带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项并不亚于成矿条件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工作的地区,还要研究一个成矿系统产生的矿床组合和异常系列的被改造过程和整体保存条件,包括哪些矿床类型被破坏了,哪些被保存下来,保存在哪些地段? 等等,这对于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2.4信息-模式找矿法
科学找矿的3个支柱-找矿信息、找矿经验和找矿理论,在一个区域找矿时,如何去应用这3个支柱呢?针对这个问题,建议采用信息-模式找矿法,信息指综合找矿信息,模式指矿床概念模式,将这二者有机结合、合理运用,有助于提高找矿的成效。

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筛选出有效信息和异常呢?这首先需要地质成矿理论的指导,具体来说,要建立起找矿的工作假说(预想方案),即设想该区可能存在的矿床及其概念模式。

再分析这些矿床概念模式可能会产生哪些示矿异常信息,以及该类异常信息在找矿区域现今地质-地理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这样将找矿信息与矿床概念模式相互印证,既运用矿床概念模式来评价筛选各类找矿信息.又用确实的找矿信息去检查、修正假设的矿床概念模式,这中间还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调研、核对信息的准确度,细化矿床概念模式二就这样反复的磨合双方,逐步聚焦,一步步接近实际,接近找矿靶区。

如果进展顺利,就有可能发现未知矿床。

一旦预期的矿床被发现。

有利的找矿信息就变成该矿床的有效示矿信息,而工作初期假定的矿床概念模式也就成为确实的矿床模式了。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从成矿系统观念引出的找矿思路和工作流程,可概括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成矿系统及找矿流程模型
以上一些建议和思路,是否符合找矿实际,需要在找矿工作中进一步检验和修正,成矿学虽尚未形成可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但已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资料,提出了多种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都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上揭示了区域成矿的某些规律性。

目前它
们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个人简介] 蔡永明(1983~),男,2006年毕业于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地质勘查与开发专业,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矿产勘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