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调查找矿在我国重要成矿带的价值分析
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潜力分析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潜力分析闫家栋(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环境地质调查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摘 要:随着金矿床勘探工作的进行,开采程度逐年降低,金矿勘探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因此对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进行调查,分析找矿潜力,为金矿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指导找矿工作顺利进行。
从大地构造位置和区域地层分布两方面,对川西北地区地质背景进行归纳与总结;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探讨,从构造、蚀变、岩浆岩和矿物等方面分析金矿找矿潜力,并进行找矿潜力评价,为该区域后续金矿找矿工作的持续进行奠定科学依据,以促进川西北地区金矿勘探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找矿潜力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068-2Analysis on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gold deposits in Northwest SichuanYAN Jia-dong(Environmental Geology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of Hebei Coalfield Geological Bureau,Shijiazhuang 050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gold deposit exploration, the mining degree i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gold exploration is in short supply. Therefore,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Northwest Sichuan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is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gold prospecting and guide the prospecting work to proceed smooth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Northwest Sichuan from two aspects of geotectonic location and regional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discusses the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analyzes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gold deposits from the aspects of structure, alteration, magmatic rocks and minerals, and evaluates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so as to lay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tinuous gold prospecting work in this reg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gold in Northwest Sichua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ineral exploration.Keywords: Northwest Sichuan; gold mineralization; geological background; prospecting potential金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不仅是战略性资源,而且在经济金融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区域矿产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区域矿产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董红伟(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天津 300170)摘 要:矿产资源丰富多样,而不同的矿区形成的条件、地理分布等都有所不同,其所处地质环境及其他成矿条件共同决定了矿产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文章重点对矿产区域的形成原因、条件、背景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为日后的矿产勘查探测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岩浆岩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1-0120-2Analysis of Regional Miner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sDONG Hong-wei(Tianjin 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General Institute,Tianjin 300170,China)Abstract: Mineral resources are rich and diverse, and the conditions of formation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mining areas are different. Their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together determine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reasons, conditions and background of mineral areas, hoping to provide help for future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exploration.Keywords: geological backgrou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magmatic rocks在地质学中有一个分支学科,就是区域地质学,在广义上讲,这门学科主要研究大区域内地层特征、岩石类型及其分布、地质构造及成矿地质背景等内容,而另一种狭义的解释主要认为区域矿产地质主要研究特定勘查矿区域的地质地层以及岩石、矿产分布形成、构造等小范围内容。
加强矿床地质研究,提高找矿工作成效

加强矿床地质研究,提高找矿工作成效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加强矿床地质研究,提高找矿工作成效,对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矿床地质研究有助于提高矿产资源勘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矿床地质研究是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基础,通过深入的地质资料分析和现场调查研究,可以明确矿产资源的分布、性质、规模等基本信息,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重要的依据。
加强矿床地质研究,可以提高矿产资源勘查的准确性,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更有效地确定勘查区域和方向,提高勘查效率。
其次,加强矿床地质研究对于矿产资源的驱动和控制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针对不同的矿床类型和地质背景,提出相应的矿化模式和成矿机制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
此外,加强矿床地质研究还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为新型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
最后,加强矿床地质研究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通过深入的矿床地质研究,可以对矿床成因、矿石性质和矿石加工流程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寻求最经济、最环保的矿石加工和综合利用方案。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还可以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综上所述,加强矿床地质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找矿工作的成效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在矿床地质研究中不断努力,积极探索新的成矿机制、开发新型矿床,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的技术水平,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数据分析是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各个行业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针对于矿床地质研究这个领域,完善的数据分析可以提高找矿工作成效,进而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的效率。
下面将列举一些与矿床地质研究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1. 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2019年数据,我国铁矿石矿藏总量为844.90亿吨,其中矿产资源储量最大的省份是山东省,其次是河北和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中东部重要成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矿特 征 并 分析 成 矿 潜 力 , 出本 区找 矿 重 点 和 方 向 , 提 出下 一 步 工 作 思路 。 指 并 关键 词 : 矿 带 ; 质特 征 ; 矿 潜 力 ; 蒙 古 成 地 找 内
中 图 分 类 号 :6 85 P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5 2 1 (0 2 0 — 0 3 0 10 — 5 8 2 1 )4 0 3 — 6
世纪 8 代 , 0年 在大 兴 安 岭北 段满 洲 里一 带 发 现 了乌 奴格 吐 、 甲乌 拉 、 干 不拉 根 和额 仁 陶勒 盖 等一 批 大 查 中型铜 、 、 、 锌 矿床 ; 入 2 世 纪 , 大兴 安 岭 钼 银 铅 进 1 在
中南 段 主脊 西 坡 又发 现 了道伦 达 坝 、 拜仁 达 坝 、 拉 维 斯托 、 银都 、 阿尔 哈 达 、 敖 包 特 、 东 沟 、 冠 山 和 花 小 鸡 闹牛 山等 大 中 型一 特 大 型银 、 锌 多 金 属 矿 床 l 。 铅 1 _
E N W— E向深大 断裂 为主 干 的构造 格局 。区 内近 E W 向断裂 从 北 向南 依 次 为 :额 尔 古 纳 、德 尔 布 干 、 乌 努一 鄂伦 春 、 连浩 特一 贺根 山 、 二 西拉 沐 伦河 和 华北 地 台北缘 断裂 。燕 山期 ,由于受 太平 洋 构造 域 的影 响 , 期近 E 向构造 向北 偏移 , N 早 W 呈 E向展布 , 新形
成近 S 向断裂 ( N 大兴 安岭 主脊 断 裂 和嫩江 断 裂 ) 叠
加 在 早期 近 E 向构 造之 上 ( 1 。 W 图 ) 二连浩 特一 贺根
内蒙古中东部虽然 已发现众多大中型矿床, 但与近邻 的蒙古 国相 比 ,矿 产发 育密 度 仅有 蒙古 的 1 ~/0 / 11。 5 可见, 内蒙 古 中东部地 区仍具 有很 大的找矿 潜力 。
论述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

论述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摘要】我国有些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如何利用科学的找矿方法实现矿区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区域的地质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对具体矿区的实际情况调查最后进一步提出了找矿方法。
【关键词】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方法我国大多数有色金属矿区矿产资源丰富,同时所在矿区的找矿前景也十分良好。
如何利用科学的找矿方法直接就决定了该矿区能否实现预期的找矿效果。
在找矿时总结经验得出一般矿区的成矿规律,例如,在一些有色金属矿区长期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相关的矽卡岩型或者是把斑岩型矿床作为区域成矿研究的主攻方向并作为在特定领域的找矿主力点。
同时,有些矿区把古生代斑岩型有色金属金属矿矿床作为新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有色金属成矿地质规律及其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一些具有找矿远景的矿区迅速发展形成具有真正实力的矿区。
目的是为了缓解目前全社会普遍存在的有色金属资源短缺危机。
1 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有色金属成矿与其地质特征密切相关,就拿我国主要的地质特征来分析我国有色金属矿区成矿规律。
中国大陆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质作用活跃。
在这里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构造镶嵌体。
在对有色金属矿床研究得出,有色金属矿床主要是由于在历史作用中,地质层主要集中在地壳壳幔物质的演化以及壳幔流体的最终产物,在这种特殊的地质作用和地质历史时期的积累中,就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矿床。
同时,由于地形作用不是小范围的作用,那么其范围内的形成的矿床也就会复杂多样,一般都会伴随者相对较大的地质作用或者是构造事件的发生,最终能够形成大范围的矿床组合。
例如在裂谷或是裂陷槽地区,就容易为有色金属如铜镍等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地质条件。
在对我国的铜镍矿床进行分析得出,主要都是由于此处分布着大陆裂谷或者是不同地形撞击形成造山的局部裂陷槽相关。
因为,只有大范围的地壳裂解情况的出现,才有可能为矿床的着陆提供前提和动力。
中国16个重要成矿带

中国16个重要成矿带初步预测显示,我国重要矿产都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矿产资源探明程度在总体上仅为三分之一。
其中,金矿资源查明程度为26%至59%,平均程度为35%,仍有三分之二的金矿资源尚待查明。
西南三江、冈底斯、天山、南岭、大兴安岭等地已被列为16个重点勘查成矿带。
一、西南三江成矿带1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
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
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
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
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
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
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
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2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
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
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
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论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论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摘要:我们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同时结合以往多种勘查手段,以期提高矿床发现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利用单一找矿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有时甚至会给某个有望地区判处死刑,致使其他地质部门不再对其进行继续查证工作,这对有限的矿产资源无非是一个巨大损失,因此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建议在当今的找矿工作中,综合多种勘查方法加以查证,以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区域成矿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了,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之后分析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
关键词:区域成矿学;找矿;新思路利用单一找矿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有时甚至会给某个有望地区判处死刑,致使其他地质部门不再对其进行继续查证工作,这对有限的矿产资源无非是一个巨大损失,因此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下面,对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指出其在寻找新矿藏时的重要作用,供同行参考。
1.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1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及地质发展史;区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成矿意义;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及岩石圈组成与结构。
二是含矿岩石建造的种类、形成与分布;构造2成岩2成矿作用。
三是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基岩、土壤、水系物质的成矿元素丰度,主要地质体的元素丰度,壳幔的主要元素丰度;作为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块体及其成矿意义。
四是区域地质流体:古含矿流体的类型、来源、输运和停积;区域尺度含矿流体的示踪标志;构造-流体-成矿作用。
五是已知矿种、矿床类型和成矿条件,主要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成矿特征。
六是区域的综合地质异常(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原生异常与后生异常,各类异常间的关联及其示矿意义。
七是区内的成矿系统(一个或数个)及各成矿系统间的联系;按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继承性建立区域成矿谱系。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学

2020/7/24
15
1.3 发展历史
(3)建立并完善了成矿分析理论
纵观世界有关区域成矿分析的理论,在我国都 有著名学者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如黄汲清院士 有关大地构造多旋回成矿的理论。陈国达院士对 地洼区的成矿规律研究,其成果得到世界的公认。 同时还有一批创新性的成果,即李四光院士的地 质力学分析理论和方法、构造体系的控矿规律研 究,程浴淇、陈毓川院士的成矿系列理论,赵鹏 大院士的地质异常理论和王世称教授的综合信息 成矿预测理论等,都对我国成矿规律研究起着重 要指导作用。
2020/7/24
7
1.2 分类
1.成矿规律分类
全球成矿规律:洲际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
特提斯成矿域
环太平洋成矿域
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省、成矿带
局部成矿规律:矿田\矿床\矿体
2020/7/24
8
1.2 分类
2.成矿预测分类 定性预测:概念模型预测 定量预测:统计预测
2020/7/24
9
对成矿规律学或成矿学的理解,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的Ю. А.毕力 (Ю. А. Ыилин)和B.H.斯米尔诺夫为代表认为: “结合地球及其大陆、大洋与其 间的过渡带、地槽褶皱带与地台和它们所分出的大型地质单元的地质构造与 发展历史的分析,来研究金属矿床区域分布规律与形成条件的学 (B.И.Cмирнов,1981) 。
板块不同类型边界的控矿规律:
离散型边界(大洋中脊)
会聚型边界(俯冲带):
岛弧:斑岩铜矿
弧后盆地:火山
块状硫化物矿床
2020/7/24
5
4. 研究意义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 的基本途径。
(1)使矿床勘查工作建立在对地质规律的研究基础上, 就要深入进行成矿分析,总结成矿规律,用成矿规律去指 导找矿工作。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组成部分,工业矿床 是有经济意义的特殊的地质体。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与周围 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之中,所以要实现找矿工作的新突破, 深人研究矿床产出的地质规律是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质调查找矿在我国重要成矿带的价值分析
我国的区域地质调查自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但传统的区域地质调查将重点集中在了基础地质的调查和填图上,在找矿方面的作用不高。
近些年来,该种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区域地质调查在成矿带找矿方面发挥出了越来越高的能效,其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虽然在具体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想见其未来在矿藏勘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说明区域地质调查在成矿带找矿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特征,以此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标签:区域地质调查找矿成矿带价值分析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找矿方面的作用近些年来得到了明显加强,尤其是在我国的重要成矿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找矿线索,还直接发现了一批新矿点,大大提升了我国成矿带矿藏开发工作的效率。
遗憾的是,部分相关人士在思想上对区域地质调查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阶段,认为区域地质调查的主要价值在于基础地质调查和填图,在找矿方面的价值不大。
为了扭转这种传统认识,本文将在这里介绍区域地质调查应用于成矿带找矿的重要价值。
1区域地质调查概述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门牵扯到的领域极多的工作,其中包括了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质学、遥感技术乃至最新的信息技术与数字成形技术,目的是对大范围区域内岩体、地层之类的地质体特征进行调查,比如其演化、时代、组分、分布、产状、相互关系等。
从最终结果来看,该工作一方面能够提供详细的地域地质信息,用于建立地质学方向的相关数据库,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地质学方面的帮助,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大量的找矿信息,便于矿区的确定,提高矿业开发的效率,后一方面的作用在重要成矿带区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的调查工作,因此工作方法具有较高的技术性,总体来说可以分为野外调查与室内调查两部分。
野外调查是由调查人员在选定的需调查区域进行实际的勘探、测量等工作,以获得实际的调查信息;室内调查则是由室内人员接收野外调查人员所获得的各种调查数据,通过种种实验室方法和计算统计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解析、总结、应用。
这二种调查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效。
2区域地质调查应用于我国重要成矿带的找矿
2.1区域地质调查应用于成矿带找矿的方法
区域地质调查中,能发现的找矿信息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另一种是间接的,其中前者主要由野外的地质工作人员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发现,后者则由室内的分析鉴定人员通过野外人员带回的岩矿资料发现。
在这两种找矿方法中,
前者的能效并不高,因为野外调查人员在野外能获得的找矿信息基本都是表面化的,所以能直接取得的信息相当有限。
后者则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拓展性,但对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要求也很高。
具体来说,室内的分析鉴定人员想要获得找矿信息,需要利用岩矿鉴定、重砂鉴定、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手段,再结合当地的具体地质信息,这样才能发现野外人员无法识别的找矿信息。
但是这一过程一方面要求野外人员和室内人员的交流具体准确,以保证室内人员用于鉴定工作的各种信息精准无误,另一方面要求室内人员准确选择鉴定方法,保证所用的找矿方法与实际的区域条件有足够的适性,二者兼具才能保证找矿能效,所以技术性比较强。
2.2区域地质调查应用于成矿带找矿的成效
近些年来,区域地质调查在成矿带找矿方面获得了相当多的成效。
仅以2013年为例,这一年我国进行的区域地质调查为1:50000比例尺规格的调查,调查面积为21万平方千米,在调查工作中,已经确认的新矿点超过590处,其找矿背景与地质特征均已详细查明;获得物探异常信息的新地点达到4126处,其中有218处已经查证完毕,确认有找矿信息的为42处;获得化探异常信息的新地点有309处,其中有56处已经查证完毕,确认有找矿信息的有两位数。
在这些矿点中,影响力较大的包括大兴安岭成矿带的64处矿点,柴达木盆地成矿带的63处矿点,昆仑——阿尔金成矿带的38处铜、铁矿点等。
这些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成矿带开发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程度,据相关部门统计评价,其优化幅度达到了17%,对我国矿业发展的优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我国针对重点的21个成矿带所进行的综合性基础地质研究已经全面展开,并初步完成了成矿地质背景图的编制,达到了地质背景信息实际化、直观化的目的,不仅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地质调查找矿问题,而且为地质调查在找矿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2.3区域地质调查应用于成矿带找矿的展望
我国1:50000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和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依然在进行,因此相关找矿工作在未来一段时期应以与这两种调查工作的结合为重点。
目前来看,区域地质调查在找矿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部分调查人员对找矿工作不够积极,更多地把工作重心集中在填图上,对找矿信息的收集过于被动。
因此,区域地质调查单位的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强化对现场调查人员的思想工作,增强其对找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增强区域调查资料的宏观与微观联系,创新调查方法,争取获得更多的找矿信息,从技术上提高找矿能效。
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上的提高需要通过人员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加以落实,因此这两方面的工作以前者更为重要。
另外,未来的找矿工作应充分利用前文提到的成矿地质背景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指导和标尺作用,对其中找矿信息仍为空白的部分加以补充,对其中找矿信息粗略的部分加以完善,最终实现我国全部重要成矿带找矿信息的完善化。
3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区域地质调查的技术和方法必然会得到优化,其在找矿方面的能效和价值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为了令这种优化和提高更具效率和方向性,相关人员可以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在找矿方面的问题和特征,以此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期尽快解决问题,凸显长处,令区域地质调查的找矿能效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为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贵森.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的一些问题[J].四川地质学报,2006(3).
[2]杨贵森.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的一些问题(续)[J].四川地质学报,2006.(6).
[3]佚名.我国重要成矿带区域地质调查找矿作用凸显[J].现代矿业,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