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矿床学之找矿成功途径与找矿系统工程

合集下载

找矿有效技术方法组合

找矿有效技术方法组合

找矿有效技术方法组合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找矿这档子事儿。

找矿啊,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就像在一个巨大的宝藏迷宫里寻找那闪闪发光的宝贝。

你想想看,大地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宝库,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矿石。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也就是那些有效的技术方法组合。

比如说遥感技术吧,这就像是给我们装上了一双千里眼。

它能从高空俯瞰大地,发现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细微变化和特征。

就好比你在人群中能一眼看到那个穿着特别衣服的人一样,遥感技术能帮我们快速锁定可能有矿的区域。

还有地球物理勘探呢,这就好像是给大地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通过各种仪器和手段,来探测地下的结构和物质分布。

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就像是医生用仪器检查我们身体内部一样,地球物理勘探能让我们了解地下的情况。

再说说地球化学勘探呀,这就如同是一个敏锐的鼻子,能嗅出地下矿石的气息。

它可以检测到那些细微的元素变化,从而给我们指引找矿的方向。

那这些技术方法单独用就够了吗?嘿,那可不行!这就好比你只有一只手去拿东西,肯定不如两只手一起来得稳当、来得快呀!所以呢,把这些技术方法组合起来用,那效果可就大不一样啦!比如说遥感技术发现了一个疑似有矿的区域,那地球物理勘探就可以进一步去探测这个区域的具体结构和深度。

然后地球化学勘探再去检测元素分布,这样一来,我们不就对这个区域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了吗?找矿可不能瞎碰运气,得有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就像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找东西,你得有地图、有指南针,还得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而且啊,找矿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儿,这需要耐心和毅力。

有时候可能找了很久都没发现什么,但你可不能轻易放弃啊!说不定下一次探测,宝藏就出现在你眼前了呢!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有效的技术方法组合,我们怎么能在茫茫大地中找到那些珍贵的矿石呢?那得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儿啊!所以说,这些技术方法组合就像是我们找矿的得力助手,帮助我们一步步接近宝藏。

总之呢,找矿有效技术方法组合真的是太重要啦!它是我们打开大地宝藏的关键钥匙,是我们探索未知的有力武器。

高级矿床学8找矿案例斑岩矿床

高级矿床学8找矿案例斑岩矿床

找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01
地质条件复杂
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采用多种地质勘探手段(如地质填图、钻探、坑
探等)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找矿准确率。
02 03
隐伏矿床识别难
对于隐伏的斑岩型矿床,运用地球物理勘探(如磁法、电法、重力勘探 等)和地球化学勘探(如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等)手 段进行有效识别。
02 斑岩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地质背景
01
02
03
构造背景
斑岩矿床通常形成于板块 俯冲带、碰撞造山带等构 造活动强烈的地区,与区 域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地层与岩浆岩
矿区内地层发育,岩浆活 动频繁,为成矿提供了丰 富的物质来源和热能。
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地球化学异常明显, 表现为元素组合复杂、异 常强度高、规模大等特点。
在有利成矿区域加强地质调查,查 明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和地层岩性
条件,为找矿提供基础资料。
深化综合找矿方法
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 学和遥感等综合找矿方法,提 高找矿效果和精度。
重视成矿预测研究
在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开展 成矿预测研究,圈定找矿远景区 和靶区,为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战略意义
斑岩型矿床是当今世界铜、钼、金等有 色金属和贵金属的重要来源,对国家的 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寻找新的斑岩矿床成为地质学 领域的重要任务。
研究目的
通过对斑岩矿床的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为地 质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对斑岩矿床的地球化学、地球 物理和遥感等勘探方法的研究,提高找矿效率和准确性。

探矿的技术方法

探矿的技术方法

探矿技术方法一探矿技术方法找矿技术方法是泛指为了寻找矿产采用的工作措施和技术手段的总称。

找矿技术方法实施的首要目的是获取矿化信息,并通过对矿化信息的评价研究最终发现欲找寻的矿产。

找矿技术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地质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物理找矿方法、遥感技术找矿方法、工程技术找矿方法五大类。

各类方法对地质体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提取矿产可能存在的有关信息,并相互验证,以提高矿产的发现概率。

(一)地质找矿方法包括传统的地质填图法、砾石找矿法、重砂找矿法等。

1 地质填图法地质填图法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地质填图法的工作过程是将地质特征填绘在比例尺相适应的地形图上,故称为地质填图法。

因为本法所反映的地质矿产内容全面而系统,所以是最基本的找矿方法。

无论在什么地质环境下,寻找什么矿产,都要进行地质填图。

因此,是一项综合性的、很重要的地质勘查工作。

地质填图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找矿工作的效果。

如有些矿区由于地质填图工作的质量不高,对某些地质特征未调查清楚,因此使找矿工作失误,国内外都有实例应引以为戒。

同时,也有很多实例,通过地质填图而取得可观的找矿效果。

随着高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地质填图正由过去单一的人工野外现场填制向采用遥感技术、野外地质信息数字化、计算机直接成图方面发展,由单的二维制图向三维、立体制图方向发展。

2 砾石找矿法砾石找矿法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砾岩),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其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

砾石找矿法是一种较原始的找矿方法,其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地形切割程度较高的深山密林地区及勘查程度较低的边远地区的固体矿产的找寻工作。

高级矿床学12找矿案例--官房、白牛厂

高级矿床学12找矿案例--官房、白牛厂

中南大学—刘继顺 论矿产勘查
不独笑顽石生底事 气势若虹铅变银
白牛厂矿床
• 最先设计只能维持三个月采矿的对门山矿段探 矿工程:
– 2003-10-14对门山盲矿一期探矿,6坑计300米。 – 04年3月全部到位,均见可采矿体,铅锌平均8.68%, 真厚2-4米。延长生产至2004年上半年。 – 2004-4-18对门山盲矿二期探矿,原为坑20,计1250 米。 – 后因提升问题,改为小钻。至2004年底全部工程到 位,发现并控制长130米,厚度8米铅锌8.2%的大矿 脉及一些小而富的矿体。
论矿产勘查
找矿案例—官房、白牛厂
中南大学地学院 刘继顺 2007-1-30 西安
中南大学—刘继顺 论矿产勘查
不独笑顽石生底事 气势若虹铅变银
官房铜矿
无矿可采小矿点,探矿与选厂建设基本同步进行,年内 1000t/d采选厂建成投产,步入中型矿山,写下光辉一页
• 2002-12-07—12-15应邀考察官房铜矿点 • 发现蚀变火山集块岩及F3北庄稼地里蚀 变矿化 • 提出火山机构控矿及陡倾矿带概念 • 提出坑道施工方案
中南大学—刘继顺 论矿产勘查
不独笑顽石生底事 气势若虹铅变银
塔木-阿拉尔恰铅锌矿
• 官房矿区地表4平方公里发现共20余处矿化, 可分为五个矿段:向阳山矿段、小铜山矿段、 圆宝山矿段、滑坡体矿段和山南矿段 • 加外围矿化可划分为5类:
– 大体沿层缓倾透镜体状矿体(紫红色凝灰岩及杏仁状熔岩 内),如向阳山 – 全岩浸染状矿体(青灰色安山玄武玢岩内),如小铜山 – 切层陡倾脉状矿体,如滑坡体和山南,富铜银(铅) – 陡倾桶状矿体(?火山通道内矿化),如圆宝山 – 斑岩型(?),如老毛村花岗质小岩体及接触带
中南大学—刘继顺 论矿产勘查

高级矿床学找矿案例Olympic坝矿床

高级矿床学找矿案例Olympic坝矿床

回采工艺和设备配置
回采工艺设计
根据采矿方法和矿石特性,设计合理的回采工艺,包括落矿、出矿 和充填等。
设备配置与选型
根据回采工艺要求,配置适用的采矿设备,如钻机、铲运机、装载 机等,并进行设备选型和性能分析。
设备维护与保养
制定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确保设备在采矿过程中的正常运转和使用 寿命。
选矿试验及工艺流程确定
包括矿产资源储量、品位、采矿回收率、选 矿回收率、精矿产量、销售收入、利润等关 键指标。
评价指标
通过静态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IRR)、 净现值(NPV)等财务指标,对项目经济效 益进行综合评价。
社会效益分析内容和方法
要点一
社会效益分析内容
包括就业、税收、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区关系等 方面的效益。
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要求
遵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规
确保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包括但不限于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水污 染防治法等。
执行环保政策要求
积极响应政府环保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矿山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确保达到政府规定的环保指标和要求。
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
1 2
选矿试验
对采集的矿石样品进行选矿试验,了解矿石的可 选性、回收率和精矿品位等指标。
工艺流程确定
根据选矿试验结果,确定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 包括破碎、磨矿、选别和脱水等环节。
3
技术经济分析
对所选工艺流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估其投资 成本、运行费用和经济效益等指标,为选矿厂建 设提供决策依据。
0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 略
04 采矿方法与选矿工艺设计
采矿方法选择及优化
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高级矿床学8找矿案例斑岩矿床

高级矿床学8找矿案例斑岩矿床
在成矿区带上斑岩铜矿钼矿和锡矿明显呈带状分布与距板块俯冲带的距离有关铜矿离海沟最近而钼锡依次分布在海沟内verticalextentporphyrybodies斑岩铜矿与小高钙碱性火山作用有关
高级矿床学-斑岩型矿床
斑岩铜矿
h
1
斑岩铜矿(Porphyry copper deposits)为世界提供了 50% 以上的 铜金属(over 100 producing mines)。 Their close relatives the porphyry moly deposits produce 70% of the world's moly. Both deposit types will be discussed separately, but they share many characteristics and are formed in somewhat similar manners.
The deposit occurs in a triangular zone of disseminated and veinlet copper
sulfide mineralization 1.5 x 2.5 km in plan and at least 500 meters in thickness.
典型斑岩铜矿床呈圆筒状,产于岩株状岩体中,出露面 积为1.5 x 2 km (椭圆状),核部为斑岩质,向外到边 部为中—粗粒等粒的成分相似的岩石。
主岩岩石学
一般地,容矿主岩为长英质侵入体,成分为石英正长岩、 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系列;闪长岩—正长岩系列
h
4
热液蚀变
Lowell and Guilbert 总结的斑岩铜矿蚀变模式,围绕斑岩株依次出现4个蚀 变晕

矿业大学采矿系统工程陈PPT学习教案

矿业大学采矿系统工程陈PPT学习教案

总论 二、采矿系统工程
第4页/共37页
2021/7/15
5
2、系统模型
2.1 系统模型的定义
系 统 模型是 把系统 的各个 构成要 素通过 适当的 分解、 筛选、 抽象和 归纳等 工作之 后,用 某种表 现形式 描述出 来的简 明映象 。即模型是系 统理想 化的抽 象 或简 化表示 ,是实际系统 的代替 物,它 描述了 现实世 界的某 些主要 特点, 一般地 说,模 型具有 以下三 个持征 : (1) 模型是 现实世 界的一 部分的 抽象或 模仿; (2) 模型是 由那些 与分析 的问题 有关的 因素所 构成; (3) 模型表 明了有 关因素 之间的 逻辑关 系或定 量关系 。 总之,由于模型是现实世界的一种描述 ,必须 反映实 际,要 具有现 实性; 又由于 它是现 实世界 的抽象 ,所以 就不应 等同于 实际, 而要比 客观实 际简单 、抽象 ,具有 近似性 ,即模 型中只 能包括 现实系 统中的 主要因 素,而 把非本 质的因 素排除 在模型 之外, 以便于 模型处 理;由 于系统 存在于 一定外 界环境 之中, 这就要 求模型 对环境 有—定 的适应 能力。 因此, 一个较 好的模 型应具 有现 实 性 、 易 处 理 性 和 适 应 性 。
第1页/共37页
2021/7/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1.2 系统的定义
*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奥 地利) 认为: “系统 可以定 义为相 互关联 的元素 的集合 。” * 前苏联学者A.N.乌约莫夫关于系统 的定义 是,“ 可以把 系统定 义为客 体的集 合,在 这个集 合上实 现着带 有固定 性质的 关系。 ” * 日本工业标准对系统的定义是,“许 多组成 部分保 持着有 机的序 ,并向 着同一 个目标 行动, 就称作 系统。 ” * 韦氏辞典把系统定义为:“系统是有 组织的 或是组 织化了 的总体 ,以及 构成总 体的各 种概念 、原理 和规则 的相互 作用及 相互依 赖诸要 素的集 合。” * 钱学森等学者对系统的定义是,“系 统是由 相互作 用和相 互依赖 的若干 组成部 分结合 成的、 具有特 定功能 的有机 整体。 ”

深部找矿的技术以及前景

深部找矿的技术以及前景

深部找矿的技术以及前景一、深部找矿的技术由于深部矿床的隐蔽性、复杂性,找矿要想有突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勘查技术的进步。

因此必须以新的成矿理论为基础,以大的成矿区带、成矿有利的岩体(含隐伏岩体)、深大断裂等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大比例尺地质测量、中大比例尺物化探测量等新技术、新方法,大致查明勘查区地质矿产及物化探特征,对勘查区隐伏矿体作出推断,才能对有利成矿地段进行深部钻探验证,同时兼顾已知矿床、矿(化)点深边部找矿,力求寻找新的找矿靶区,发现一批新的矿田、矿床。

(一)高光谱遥感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因为其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遥感技术给遥感地质找矿添加新的血液。

高光谱遥感技术绘制的图谱能够有效地区分矿与非成矿断裂、蚀变岩体、地层和非蚀变岩体、地层,能够精准地找到新的矿产蕴藏靶区。

高光谱成像系统从理论和技术方面都能对地质找矿做出贡献。

遥感系统技术地质勘查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地构建。

该系统能够把航天、航空、陆地、海洋、地下的遥感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处理,构建出一套三维地质勘查遥感系统。

立体式的地质侦测技术系统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航空物探技术、地面地下物探测技术、地球化学技术等等先进的地质勘测技术,构建出了从地面到天空再到太空的立体式地质勘查技术系统。

(二)钻探技术1、金刚石绳索取心技术绳索取心(WL)钻探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推广应用,但在应用广度和深度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利用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完成的岩心钻探工作量仍不足全部固体矿产岩心钻探工作量的3O%。

国产绳索取心钻具存在材质不佳、加工质量差、易折断和脱扣等问题,不能满足1000m深钻孔的需要。

而深部找矿一般采用的替代方案是使用内径可以通过绳索取心钻具内管的普通钻杆来完成钻孔取心作业,这就在完成取心作业的同时增大了钻孔工作量。

2、反循环连续取样(心)钻探技术反循环连续取样(心)钻探技术被称为钻探技术第二次革命。

它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循环介质,利用双壁钻杆以冲击回转全面碎岩和连续岩屑作为地质样品的方式钻探施工,随着钻进的不断进行,岩屑被高速气流连续地经双壁钻杆的中心携带至地表,并按照顺序将岩屑收集起来作为地质化验分析的地质样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矿思维与成功途径
刘继顺 中南大学
J.D.Lowell(亚利桑那大学采 矿工程和经济地质学士、斯 坦福大学硕士,1928--) 著名矿床学家、斑岩铜矿模 式奠基者、勘查学家
•1965年发现Kalamazoo斑岩铜矿 发现 Escondida斑岩铜矿 发现JA and Maggie Creek sites in British Columbia和 Vekol Hills in Arizona 发现秘鲁Pierina 金银矿床,卖了11亿加元。 发现 Dizon in the Philippines,他研究过25个 国家的 斑岩铜矿,曾担任90个矿业公司顾问
者甚至怀疑理论找矿的重要性(J.D.里奇, 1983)。
由于各种找矿勘查技术都有其应用范围和缺陷,虽然提倡综合找矿 者均强调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配合使用,但实际工作中常常脱 节,最终造成“地质图+矿点图+物探异常图+化探异常图+遥感线 环影象图”的简单相加。找矿者的素质和知识面更为重要,有些因为 不认识某种岩石或矿物从而与矿床失之交臂,有些弄不清构造不知 道矿化如何延伸和连接从而打不开找矿的局面,有些不知道各种勘 查技术的优缺点,从而对选用何种勘查技术与方法无所适从。最根 本的原因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矿床是地质历史中地质作用的产物,是 地质系统(即地质环境)的一部分,是复杂的成矿系统演化的最终 结果,而成矿系统是一个“黑箱”系统,至多是一个“灰箱”系统,我们 所能做的只是输入一些信息,然后看看那些信息的输出结果是否比 较符合已经收集到的地质资料。成矿系统所留下的迹象(即矿化标 志)被后期地质作用不同程度地破坏,有的被破坏到面目全非的程 度。如何根据成矿系统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排除成矿后地质现象的 干扰,找到大而富的矿床急需一门学科来专门研究这一问题。
我们面对的成矿系统是一个黑箱系统,目前矿床成因 理论尚不完善,已经提出的矿床模式成熟度都不太高 ,各种矿体探测技术都有其局限性,要寻找的又是隐 伏的、难识别的而大而富品质好的矿床,这个课题是 极具挑战性的。但我们坚信,真理只有一个,我们不 能穷及真理,但我们可以逼近真理。目前矿床成因研 究程度不高,仍处于“盲人摸象”的初级阶段,表现在 许多关键问题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矿床早 已采尽,然而其成因却还在争论不休。矿床模式不论 是经验模式(即描述性模式)还是成因模式,其成熟 度都不高,根据矿床模式而建立的找矿模式的成熟度 更低,找矿命中率不尽如人意,有些找矿勘查地质学
找矿模式
• 根据全球成矿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区域成矿学特 点,初步确定要找的矿种和主攻矿床类型及找矿 地区。然后分析本区已有的地质、物探、化探和 遥感信息资料并进行必要的野外考察,在确认有 可能找到一定规模一定品位具良好开发经济效益 的矿产资源时,进行勘查区块登记或办理租地手 续。根据现代矿床成因论和成矿预测学、区域成 矿规律和地物化遥资料研究,提出初步的找矿模 式,按照勘查方案最优决策学原理,制定具体而 又详尽的找矿实施方案。该找矿模式视勘查进展 和遇到的问题随时可作修改。
矿化标志的肢解性
• 矿床形成后,又经历多次变形变位变质改 造,成矿时留下的矿化迹象和标志往往被 后期地质作用不同程度地破坏,有些变得 面目全非,尤以时代久远的矿床为甚。而 后期地质现象往往清晰可见,它们掩盖和 肢解了矿化迹象和标志,使得矿化现象和 标志变得隐晦而难以识别。
地质观察的局限性
不论地质工作如何仔细,也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 不完整的资料,而且一般是地表所见到的现 象,缺乏深部三维空间的地质资料,更不ip
Mr. Lowell is a well-known geologist who has consulted for approximately 110 U.S. and foreign mining and engineering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s on such issues a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mine design and grade control problems. As chairman of the board and a founder of Arequipa Resources Ltd., he managed the exploration program that discovered the Pierina deposit in Peru, creating value for Arequipa shareholders by selling the discovery to Barrick Gold Corporation for over $1.1 billion (Canadian). Mr. Lowell has participated in 10 major feasibility studies, as well as managed contract exploration projects that discovered the Kalamazoo and Casa Grande West ore bodies in the U.S. and La Escondida, Zaldivar and San Cristobal ore bodies in Chile. Mr. Lowell was also a member of the discovery teams for Vekol Hills, Arizona; JA ore body, British Columbia; Dizon and FSE-Lepanto, Philippines; and Leonor, Chile. Mr. Lowell is the recipient of many awards recognizing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mining industry including the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Gold Medal award 2001; the 2000 Robert Earl McConnell Award; the 2000 Robert Dreyer Award and the Northern Miner Canadian Mining Man of the Year Award 1999. In 1998 he was awarded a doctor "honoris causa" degree from Univ. NM de San Marcos, Peru, and in 1994 was elected to the American Mining Hall of Fame and in February 1999, to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In December 2002 Mr. Lowell was inducted into the American Mining Hall of Fame.
测试分析数据的有限性和多解性
各种化学分析、地球物理测量和实验室测试数据 都是很有限的。由于测试分析方法本身的局 限性,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据的多 解性,致使解释起来有一定难度。
地质找矿的可行性
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航空物探 、地面物探扫面、化探扫面和遥感解译资料,重点成矿 区带和矿集区的资料更为丰富。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找 矿勘查经验,成功地预测了矿床的产出,这些宝贵的经 验具有借鉴价值。我们对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 了更深的了解,使得可以运用物探技术和化探技术从事 找矿工作,同时对于成矿物质运移和沉淀的地球化学行 为有了更新的了解,得以将矿物、岩石、构造和蚀变现 象作为找矿标志。成矿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成矿 理论正在走向指导找矿的道路上。隐伏矿床的勘查技术 有了长足的进步,矿与非矿异常的区分正成为矿产勘查 学家所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既然矿床是由地质作用形成 的有用地质体,那么它必然会在地表上留下一些蛛丝蚂 迹,必定会显示出地质异常、物探异常、化探异常信息 来。尽管这些异常信息有时比较微弱,常常受到噪音的 干扰,但敏感的地质工作者仍会捕捉到。正如破案一样 ,不管罪犯多么狡猾多么隐蔽,遇到福尔摩斯式的警探 仍会被捉住狐狸尾巴的。
Roy Woodall(1930-- ) (著名矿床学家勘查学家)
1953年毕业于西澳大学地质系,1957年获加里福尼亚大学采矿工程硕士。 1953年加盟WMC公司,1957任Chief Geologist,1968年任Exploration Manager,1978年任 Director of Exploration、Excutive Director ,1995 年退休。 •发现超大型Kalgoorlie 金矿床 •发现超大型Kambalda 镍矿床 •发现超大型Olympic Dam铜铀金矿床 •获1981年度Clunies Ross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获1983年度William Smith Medal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获1996年度 the Ian Wark Medal (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
。AIME Robert Earll McConnell Award, the SME Daniel Jackling and Robert Dreyer Awards, 亚利桑那大学杰出校友
奖, the American Mining Hall of Fame
Medal of Merit, The 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 Silver Medal, Thayer Lindsley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nd the SEG International Enchange
找矿系统工程学
• 找矿系统工程学是研究找矿工作特点、找矿思维 论、现有矿床成因理论和地物化遥资料批判性分 析法、找矿模式动态建立法、找矿靶区和勘查技 术优选法、找矿工作部署和运作原则、矿业技术 经济以及经费筹措和管理方法的一门融矿床成因 论、找矿勘探地质学、成矿预测学、现代找矿思 维论、矿体探测学和经济管理学科于一体的应用 学科。研究目的是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 寻找到大而富的经济效益好的矿床。对于促进成 矿理论与找矿实践的紧密结合,帮助我国矿业部 门走出困境,完善矿业市场体系,提高找矿的成 功率和矿业投资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发现更多更 好的矿产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