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步步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讲座一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第章专题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第章专题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判断稳定性
根据异构体的结构和性质,判断其稳定性,排除不合理的异构体 。
计算数量
结合数学组合和排列原理,计算同分异构体的数量。
07
化学实验中的计算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计算
1 2
仪器选择与使用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仪器,如量筒、滴定 管、容量瓶等,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试剂取用与称量
准确称量和取用试剂,注意使用天平、药匙等工 具的规范操作。
晶体结构与性质的计算
晶体的类型与判断
了解晶体的分类及各类晶体的特点,掌握判断 晶体类型的方法。
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
理解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及特点,了解 其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掌握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理解影响晶体熔沸点的因素。
06
有机化学的计算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与计算
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 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是 mol/L。计算公式为
c(B)=n(B)/V,其中n(B)是溶 质B的物质的量,V是溶液的
体积。
质量浓度
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 质B的质量,单位是g/L。计 算公式为ρ(B)=m(B)/V,其 中m(B)是溶质B的质量,V是
溶液的体积。
体积分数
表示溶质B在溶液中所占体积 的百分数。计算公式为 φ(B)=V(B)/V×100%,其中 V(B)是溶质B的体积,V是溶 液的体积。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 验原理、步骤、试剂、仪器等。
实验方案评价
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其可行性、安全性 、经济性等方面。
实验优化与改进
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和 改进,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高分对策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一.掌握“守恒法”及其适用范围和解题关键。

1.守恒法: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如质量守恒、元素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守恒、电子得失守恒、阳阴离子及正负电荷守恒等)的关系建立等式的计算方法。

2.适用范围:①质量守恒法: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计算;②元素(原子、离子或原子团)守恒法: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计算,尤其是混合物反应、多步连续或平行反应的计算;③电子得失守恒法:适用于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计算;④离子电荷守恒法:适用于所有的电解质溶液及其离子反应的计算;⑤正负化合价守恒法:适用于有关化合物的化学式计算;⑥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或溶解度守恒法:适用于有关溶液的稀释、混合或一定温度下溶解度的计算;⑦物料守恒法: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适用于溶液中溶质微粒浓度的定量分析与计算。

3.解题关键:首先必需明确一种守恒法的特点,然后挖掘题目中存在的守恒关系,最后巧妙地选取方法,正确地解答题目。

二.掌握“方程组法”及其适用范围和解题关键。

1.方程组法: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解的计算方法。

2.适用范围:求解混合物组分含量的通用方法;也用于其他有多个未知数与对应守恒关系的计算。

3.解题关键:借助守恒关系列出与未知数对应的方程组求解。

对于常见的二元混合物,通常设2个物质的量的未知数,并通过物质的量把有关的量沟通起来,建立质量守恒、微粒守恒的方程组求解。

三.掌握“关系式法”及其适用范围和解题关键。

1.关系式法:从一步或多步化学反应或物质组成中找出关系建立比例式的计算方法2.适用范围:①物质转化关系法: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尤其是多步反应的计算;②反应式叠加关系式法(又称总反应式法):适用于多步循环反应的计算;③氧化还原关系式法: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尤其是部分氧化(或还原)、电子转移的计算;④物质组成关系式法:适用于有关化学式,尤其是混合物中元素含量的计算;⑤溶液组成关系式法:适用于有关溶液的浓度、溶解度的计算。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1.守恒法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与技巧,也是高考试题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守恒法中有三把“金钥匙”——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2.极值法
对混合体系或反应物可能发生几种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的计算,我们可假设混合体系中全部是一种物质,或只发生一种反应,求出最大值、最小值,然后进行解答。

3.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或不相同)而产生物质的量差量、质量差量、气体体积差量、气体压强差量等,差量法就是利用这些差量来列出比例式,从而简化计算步骤,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4.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将多个连续反应转化为一步计算。

建立关系式的依据有两种,一是依据连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建立,二是依据化学反应
中原子数目守恒建立,如用氨气制取硝酸,关系式为NH
3~HNO
3。

5.估算法
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其中的计算量应该是较小的,有时不需要计算出确切值,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出结果的大致范围,结合题给信息,直接得出答案,做到“不战而胜”。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一、守恒法(化学计算的核心方法)——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1、原子守恒(质量守恒)(1)宏观特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2)微观特征: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守恒(3)应用: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或物质的量)【即学即练1】1、有一固体苛性钠样品4g,经空气中放置数日后,部分发生了潮解和变质。

今将该变质后的样品全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把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2、有一空气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H2O 7.65%、含Na2CO34.32%,其余是NaOH。

若将1g该样品放入含有HCl为3.65g盐酸中使其充分反应后,残酸再用2%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蒸干溶液后所得固体质量为多少克?3、有一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H2O 7.62%,K2CO3 2.83%,KOH 90%,若将此样品1g加到10%的盐酸溶液50ml里,过量的盐酸再用10%的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盐酸密度为1.1g/ml)4、一定量Na2O、Na2O2、NaOH的混合物与2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的质量为( )A.8g B.15.5g C.11.7g D.无法计算5、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10g,溶于水制成200mL溶液,其中c(Na+)=0.50mol/L。

若将10g的这种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A.5.3gB.4.7gC.5.0gD.4.0g6、把7.4g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c(Na+)=0.6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为()A.3.18 g B.2.12 g C.5.28 g D.4.22 g2、得失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即学即练2】1、一定浓度的Na2SO3溶液,恰好与某浓度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SO32-氧化成SO42-,且SO32-与Cr2O72—个数比为3:1,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6 B.+3 C.+2 D.02、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2-7和Pb2+,则与1 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A.3.0 molB.1.5 mol C.1.0 mol D.0.75 mol3、已知硫化亚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共热,所得溶液中只有硝酸铜和硫酸铜,放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两种气体,且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则参加反应的硫化亚铜和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25 B.2∶17 C.1∶7 D.3∶83、电荷守恒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②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且电性相同。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与规律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与规律

遵 循
原反应 多个连续反应:找出化合价在变化前后真正变化的物
质及所反应的量
化学反应
表 示 形 式
离子反应:等号两边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 电化学 阳(负)极失电子总数=阴(正)极得电子总数
串联的原电池(电解池),各极上转移电子数相等 气相反应: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反应热
化学方程式 遵 循 宏观:参加反应 m(反应物)=反应生成 m(生成物)
(1)强酸的 pH
(2)稀释强酸溶液
(3)稀释弱酸溶液
(4)混合酸溶液的 pH
【小结】求酸溶液的 pH 须先求
,再求
。求算中注意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H+]= 浓酸中H +的物质的量+稀酸中H +的物质的量 V总
(二)碱性体系
(1)强碱溶液的 pH 计算
(2)稀释碱溶液
【小结】求碱性溶液 pH 的方法:先求
求该酯的分子式

8、水的离子积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常数 KW=[H+]·[OH-]。
25℃时,Kw=10-14,Kw 只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无论是中性、酸性、碱性的稀溶液中都有[H+]·[OH-]=KW。
高中化学整合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规律
9、有关 PH 的计算
(一)酸性体系:
6、十字交叉法
运用“十字交叉法”的要领是:
(1)首先判断哪种计算题可用本法:二元混合物(a>c>b),且有平均值 C 的计算题;
(2)两物质所取的基准量 m、n 可相加;
(3)要有两物质的平均值,且平均值的单位要与两物质所表示的单位相同;
(4)m/n 是所取的基准量之比。
求解元素、同位素、原子、电子等微粒间量的变化的试题。

高中化学 步步高 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

高中化学 步步高 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

2.(2020·西安市铁一中学质检)O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 方便、经济等优点。O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 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3 O2+[O] ΔH>0 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 [O]+O3 2O2 ΔH<0 平衡常数为K2; 总反应:2O3 3O2 ΔH<0 平衡常数为K。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七章 第35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
复习 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3.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内容 索引
考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应用 考点二 “三段式”突破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相关计算 考点三 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 真题演练 明确考向 课时精练 巩固提高 专项提能特训13 多平衡体系的综合分析
考点一 基础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_浓__度__幂__之__积__ 与反应物_浓__度__幂__之__积___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__K_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当在一定温度下 达到平衡时,K=ccmpCA··ccqnD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 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答案 K=cHCcl·Ccl2H ClO
(2)C(s)+H2O(g) CO(g)+H2(g)
答案 K=cCcOH·2cOH2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答案 K=ccCCHH33CCOOOOHC2·Hc5C·2cHH5O2OH
(4)CO23-+H2O HCO- 3 +OH- 答案 K=cOHc-C·Oc23H-CO- 3 (5)CaCO3(s) CaO(s)+CO2(g) 答案 K=c(CO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讲座1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讲座1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84w1-w2 B. 31w1 115w2-84w1 D. 31w1
【解析】样品加热发生的反应为 △ Na2CO3+H2O+CO2↑ Δm 2NaHCO3===== 168 106 62 m(NaHCO3) (w1-w2) g 质 量 差 为 (w1 - w2) g , 故 样 品 中 NaHCO3 质 量 为 168w1-w2 168w1-w2 g, 样品中 Na2CO3 质量为 w1 g- g, 62 62 168w1-w2 w 1 g- g 62 mNa2CO3 其 质 量 分 数 为 = = w1 g m样品 84w2-53w1 。 31w1
5.84 g 【解析】原 n(PCl5)= -1≈0.028 mol 208.5 g· mol 设分解的 PCl5 的物质的量为 x mol。 PCl5(g) 1 x 所以 x=0.022 mol 0.022 mol PCl5 的分解率= ×100%≈78.6%。 0.028 mol PCl3(g)+Cl2(g) 1 1 物质的量增加(Δn) 1 0.05 mol-0.028 mol
(HF)3(g)。若在某温度和压强下,
HF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4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 A.混合气体中(HF)3 的体积分数不低于 10% B.混合气体中(HF)3 的体积分数可为 60% C.若温度和体积恒定,向平衡体系中充入 HF,则达到新 cHF 平衡时 比原平3,则达到 cHF 新平衡时 比原平衡小 c[HF3]
【答案】78.6%
③体积差法 【例3】10 mL某气态烃在80 mL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
到原来状况(1.01×105 Pa,27 ℃)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 mL,
求此烃的分子式。
【解析】原混合气体总体积为 90 mL,反应后为 70 mL, 体积减少了 20 mL。剩余气体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 氧气(注意该温度下 H2O 为液态),下面可以利用烃的燃烧通式 进行有关计算: y y CxHy+(x+ )O2→xCO2+ H2O 4 2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习课件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习课件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习 课件化学计算的常用
方法
汇报人:XX 20XX-02-05
目录
• 化学计算基本概念与分类 • 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关系 • 溶液浓度计算与稀释问题 • 气体定律在化学计算中应用
目录
•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相关问题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确定 • 总结回顾与备考策略
01 化学计算基本概念与分类
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通过已知的平衡常数和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可以计算出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确
06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定义
指化学反应中,物质与氧化合或 失去氧的作用,即有电子转移的
化学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 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被还原, 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
实际应用举例
电化学中的应用
01
在原电池和电解池中,通过计的应用
02
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计算反应热等化学计算中,需要
确定电子转移数目。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03
在金属冶炼、电镀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需
要计算电子转移数目来控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 质量,因此可以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摩 尔质量,进而计算物质的量。
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利用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可以计算化学反应中各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以及气体体积等。
在溶液浓度计算中的应用
利用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可以计算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质量分数等参数,为溶液配制和稀释等操作提供 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一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方法一 电解质溶液的计算法宝——电荷守恒法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列等式。

如Al 2(SO 4)3、NH 4NO 3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为3c (Al 3+)+c (NH +4)+c (H +)=2c (SO 2-4)+c (NO -3)+c (OH -)。

注意 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H +、OH -,但在计算时,酸性溶液中常可忽略OH -,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H +。

针对训练1.(2017·开封模拟)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1,SO 2-4为0.4 mol·L -1,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 mol·L -1 B .0.2 mol·L -1 C .0.3 mol·L -1 D .0.4 mol·L -1 答案 B解析 在任何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有3c (Al 3+)+c (Na +)=2c (SO 2-4),解得c (Na +)=0.2 mol·L -1。

2.(2018·阜阳质检)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 (Mg 2+)=2 mol·L -1,c (SO 2-4)=6.5 mol·L -1,若将200 mL 的此混合液中的Mg 2+和Al 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 )A .0.5 LB .1.625 LC .1.8 LD .2 L答案 D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得:2c (Mg 2+)+3c (Al 3+)=2c (SO 2-4), c (Al 3+)=2×6.5 mol·L -1-2×2 mol·L -13 =3 mol·L -1,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Mg 2+、Al 3+分离,此时NaOH 转化为Na 2SO 4和NaAlO 2,由电荷守恒得:V (NaOH)=2n (SO 2-4)+n (AlO -2)c (NaOH ) =2×6.5 mol·L -1×0.2 L +3 mol·L -1×0.2 L 1.6 mol·L -1 =2 L 。

方法二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思妙解——差量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均可用差量法。

解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

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3)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针对训练3.将12 g 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 g ,求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

答案 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87.5%。

解析 设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x 。

CuO +CO =====△Cu +CO 2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28 g 44 g 44 g -28 g =16 g12x g 18 g -12 g =6 g2816=12x 6,解得x =0.875。

4.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84w 2-53w 131w 1B.84(w 1-w 2)31w 1C.73w 2-42w 131w 1D.115w 2-84w 131w 1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w 1-w 2)g 应为NaHCO 3分解生成的CO 2和H 2O 的质量,设样品中NaHCO 3质量为x g ,由此可得如下关系:2×84 62x w 1-w 2则x =84(w 1-w 2)31, 故样品纯度为m (Na 2CO 3)m (样品)=w 1-x w 1=84w 2-53w 131w 1。

5.(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16 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①5∶3②3∶2③4∶3④9∶7。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

6NO+4NH35N2+6H2O(g)ΔV(气体的体积差)6 mL 4 mL 5 mL 6 mL(5+6)-(4+6)=1 mL(理论差量)9 mL 6 mL 17.5-16=1.5 mL(实际差量)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 1 mL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则V(NO)∶V(NH3)=(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NH3的混合气体,故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方法三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一种巧妙利用已知物与未知量之关系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因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以根据中间物质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相应关系式。

它是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之一,利用关系式法可以将多步计算转化为一步计算,免去逐步计算中的麻烦,简化解题步骤,减少运算量,且计算结果不易出错,准确率高。

(一)根据原子守恒找关系式6.(2017·西安模拟)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

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成氧化铜。

溶解28.4 g上述混合物,消耗1 mol·L-1盐酸500 mL。

煅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A.35 g B.30 g C.20 g D.15 g答案 C解析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溶解28.4 g混合物,消耗1 mol·L -1盐酸500 mL,HCl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根据氯元素守恒则CuCl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2根据Cu元素守恒可知,原混合物中含有Cu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灼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则m(CuO)=0.25 mol×80 g·mol-1=20 g。

7.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水7.12%,K2CO3 2.88%,KOH 90%,若将此样品1 g加入到46.00 mL的1 mol·L-1盐酸中,过量的酸再用1.07 mol·L-1 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________g 。

答案 3.427解析 此题中发生的反应很多,但仔细分析可知蒸发溶液后所得固体为KCl ,其Cl -全部来自于盐酸中的Cl -,在整个过程中Cl -守恒,即n (KCl)=n (HCl);故m (KCl)=0.046 L ×1 mol·L -1×74.5 g·mol -1=3.427 g 。

(二)根据电子守恒找关系式如:NH 3――→失去8e -HNO 3,O 2――→得4e -2O -2由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知,NH 3经氧化等一系列过程生成HNO 3,NH 3和O 2的关系为NH 3~2O 2。

8.将1.08 g FeO 完全溶解在100 mL 1.00 mol·L -1硫酸中,然后加入25.00 mL K 2Cr 2O 7溶 液,恰好使Fe 2+全部转化为Fe 3+,且Cr 2O 2-7中的铬全部转化为Cr 3+。

则K 2Cr 2O 7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答案 0.100 mol·L -1 解析 由电子守恒知,FeO 中+2价铁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与Cr 2O 2-7中+6价铬所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1.08 g 72 g·mol-1×(3-2)=0.025 00 L ×c (Cr 2O 2-7)×(6-3)×2,得c (Cr 2O 2-7)=0.100 mol·L -1。

9.铜和镁的合金4.6 g 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后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 480 mL 的NO 2气体和336 mL 的N 2O 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 .9.02 gB .8.51 gC .8.26 gD .7.04 g答案 B解析 最后沉淀为Cu(OH)2和Mg(OH)2,Cu 和Mg 共4.6 g ,关键是求增加的n (OH -),n (OH -)等于金属单质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即n (OH -)=4 48022 400×1 mol +33622 400×2 mol =0.23 mol ,故沉淀的质量为4.6 g +0.23×17 g =8.51 g 。

(三)根据相关反应找关系式如: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N 元素守恒知:NH 3~HNO 3。

10.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

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 0 g 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SO 2气体与足量Fe 2(SO 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 00 mol·L -1的K 2Cr 2O 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 2Cr 2O 7标准溶液25.00 mL 。

已知:SO 2+2Fe 3++2H 2O===SO 2-4+2Fe 2++4H +Cr 2O 2-7+6Fe 2++14H +===2Cr 3++6Fe 3++7H 2O (1)样品中FeS 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2)煅烧10 t 上述黄铁矿,理论上产生SO 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L ,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________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