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成语四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之100组高频成语辨析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之100组高频成语辨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100组高频成语辨析A1、【爱财如命vs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爱财如命”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一毛不拔”偏重行为上的自私,语意轻一些。

2、【安分(fèn)守已vs循(xún)规蹈矩(jǔ)】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异:“安分守己”偏重于拘守本分,不胡来:“循规蹈矩”偏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3、【安之若素vs随遇而安】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

异:“安之若素”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随遇而安”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4、【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程序的意思。

异:“按部就班”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班:门类,次序。

就:遵照);“循序渐进”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5、【暗箭伤人vs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

“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B6、【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异:“八面玲珑”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事手腕圆滑;“面面俱到”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7、【跋(bá)山涉(shè)水vs风尘仆仆vs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

异:“跋山涉水”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8、【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

异:“百依百顺”含有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唯命是从”有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9、【半斤八两vs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

异:“半斤八两”强调水平相当,“势均力敌”偏重力量相当。

10、【半途而废(fèi)vs浅尝(cháng)辄(zhé)止】都有中途停止之意。

异:“半途而废”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浅尝辄止”偏重在“浅”,不深入(辄:就)。

公考成语辨析超级大全600组

公考成语辨析超级大全600组
18 [暴病 抱病] 二者都与疾病有关,但词性和词义不同。”暴病”指突然发作来势很凶的病,名词,如”一场暴病,整得他意志完全消沉了”。”抱病”指有病在身,动词,如”自此以后,他一直抱病在家,不再露面”。
19 [爆发 暴发] “爆发”,①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进出,如”火山爆发”;②指通过外部冲突而发生的质变,如”爆发革命”;③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如”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暴发”,①指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②指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35 [不合 不和] “不合”指不符合,不应该,合不来,如”不合手续”,”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合叫他去”,”他们俩一直不合”。”不和”指不和睦,如”家不和,外人欺”。
36 [不力 不利] “不力”指不尽力,不得力,如”办事不力”。”不利”指没有好处,不顺利,如”这个地形不利于我军而有利于敌军”。
10 [颁布 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11 [包括 包罗 包含 包涵] “包括”可指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点。”包罗”指广大范围,众多事物,常说包罗万象。”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16 [报到 报道] “报到”,动词,指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如”新生入学报到处”。”报道”也写作”报导”,名词,指新闻稿,如”他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动词,通过媒体把新闻告诉群众,如”报道消息”。
17 [暴戾 暴力] “暴戾”,形容词,指粗暴乖张,残酷凶恶,如”这个老板真是暴戾,动辄对工人进行打骂”。”暴力”,名词,①强制的力量,武力,如”暴力革命”;②特指国家的强制力,如”军队对于敌对阶级是一种暴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

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

“解衣盘礴赢”强调的是不拘礼节“循规拘礼”指遵循规则、拘泥礼节“循规蹈矩”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一泻千里”形容水往下直注流下,又快又远,呈现气势奔放流畅之景象“一碧万顷”形容青绿无际“一望无际”意为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两项多用来形容静态的风景“反客为主”指客人反过来成为了主人;“主客颠倒”比喻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喧宾夺主”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事物的位置。

“太阿倒持”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疲软”指行情价格跌落,很难回升“搁浅”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停滞”指停下来,滞留不能进行“沉寂”可指十分安静,也可指没有任何消息“蔚为大观”含有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之意“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纵横捭阖”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弹性”指事物可依据实际需要加以调整“韧性”侧重强调顽强持久的精神“粉墨登场”指坏人经过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望而却步”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排查”指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单位、设备等进行逐个检查或审查“甄别”指审查辨别“光怪陆离”形容五光十色,形象奇异“乏善可陈”指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裹挟”指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噤若寒蝉”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大行其道”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多含贬义色彩“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匠心独运是指独具创新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形容文学艺术等方面构思巧妙。

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斧神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与巧夺天工是近义词洞见肺腑是指很清楚地看见人的内心,形容襟怀坦白,待人诚恳。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成语辨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成语辨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成语辨析1. 湛江市徐闻县是我国重要的菠萝产区。

有着粤西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的地理位置优势。

然而作为如今“一带一路”大热背景下的重点港口城市,徐闻县因常规化的菠萝种植经营模式和观念上的,未能全面认识菠萝销售的信息化和“互联网+”对于菠萝种植生产经营的重要价值,因而出现了严重的滞销情况。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思进取B. 因循守旧C. 急功近利D. 一孔之见【京佳解析】B 成语辨析题(易)。

文段表达意思为没有创新意识,不紧跟时代发展导致滞销。

“不思进取”不能用来形容观念,排除A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和观念搭配不合适,排除C项;“一孔之见”比喻片面的见解,一般用为个人的一孔之见,用在这里不合适,排除D项。

“因循守旧”指的是沿袭旧规,不思革新,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合适。

故选B。

2. 作为材料界的变形金刚,聚氨酯在汽车中的应用。

一辆家用汽车用到的聚氨酯泡沫量就达到15公斤~18公斤,此外,还有很多造型特殊的连接件,以及轻量化要求的结构件等产品,也会用到聚氨酯材料。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有可为B. 举足轻重C. 首屈一指D. 博采众长【京佳解析】B 成语辨析题(易)。

“大有可为”指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能大大地发挥作用,文段中“聚氨酯”已经发挥很大的作用了,与文意不符,排除A项;“首屈一指”表示第一,文段只是阐述其作用多,并没有说明是最好的,与文不符,排除C项;“博采众长”广泛搜集采纳,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与文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3. 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感受一下世界名校的氛围,趁暑假到海外转一圈,本,然而,在对海外游学的目的和内容缺乏成熟考虑的情况下,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跟风,这就值得商榷了。

有家长抱怨,“花了钱心疼得不踏实,不花钱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显然这是因缺乏正确认识而的结果。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成语下(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常见且易错)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成语下(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常见且易错)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成语下(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常见且易错)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成语下(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常见且易错)301.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302.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于贬义。

303.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304.如雷贯耳:像雷声传入耳朵那样响亮。

比喻人的名声极大。

305.数典忘祖:指古代的礼制、历史。

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306.捉襟见肘: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

后来也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307.投鼠忌器:要用东西投掷老鼠,又怕砸碎了老鼠附近的用具。

比喻有所顾忌,做事不敢放手。

308.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

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含贬义。

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309.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10.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多含贬义。

311.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312.韦编三绝:现用来形容勤奋刻苦的精神。

313.颐指气使:形容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

314.相濡以沫:比喻人在困境中用其微薄的力量来相互帮助。

315.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迁巨大。

316.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317.粉墨登场:妆化好了,登场演戏。

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318.莘莘学子:一批学子。

319.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

不能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

320.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变化无常,如同猿跳马奔。

321.心慌意乱:心神惊慌,忙乱。

322.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

后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对象是相对运动的景物、人或事情。

323.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324.回肠荡气:形容文艺作品或表演非常动人,耐人寻味。

公考言语理解成语意思

公考言语理解成语意思

公考言语理解成语意思公考中常见成语的解释如下:1、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原意是指一个人或事物没有真正的才干或技能,却混在某个群体中,充当一定的数量或比例。

在公考中,它常常用来形容考生没有真正的能力或知识储备,却试图通过考试获得某种资格或职位。

2、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画蛇的时候多画了脚,反而使整个画面变得不协调。

在公考中,它常常用来形容在做题或表达时,因为多余的细节或不必要的表述,反而使整个答案或文章变得冗余或不清晰。

3、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原意是指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来撞死,比喻不主动努力争取,而寄希望于意外的收获。

在公考中,它常常用来形容考生不积极备考,而寄希望于通过运气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好成绩。

4、闭门造车:这个成语原意是指关起门来造车,比喻只凭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去解决问题或做事。

在公考中,它常常用来形容考生只顾自己学习,不关注考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不符。

5、水落石出:这个成语原意是指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在公考中,它常常用来形容某个问题或事件经过深入调查或思考后,考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得出正确的答案或结论。

公考的作用:1、选拔人才:公务员考试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优秀的人才,为政府机构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通过公考,考生有机会进入政府机构工作,为国家的各项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公考还能够发掘出一批具备职业素养、能力和潜力的人才,为政府的各个部门补充新鲜血液,提升各个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执行能力。

2、稳定社会:公务员是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通过公考可以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通过公考,可以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此外,公考还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均衡发展。

3、提升政府形象:公务员是政府的形象代表,通过公考可以提升政府形象和信誉度。

公考的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可以增加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树立政府的形象和信誉。

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

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

汗牛充栋:运书很多累‎得使牛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形容藏书非‎常多。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

形容技艺非‎常精巧。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相伴不离或‎男女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结为伴侣。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现代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炙手可热:本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含贬义。

豆蔻年华:比喻处女。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起死回生:使死人或死‎的动物,植物复活。

形容医术高‎明。

比喻挽救了‎看起来没有‎希望的事情‎。

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形容医生医‎术高明。

最后还有比‎喻的意思,形容某人的‎能力很强,他的能力使‎事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向好的方向‎发展。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萍水相逢: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像浮萍随水‎飘泊;偶然聚在一‎起。

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也指工作时‎,通过努力超‎人一等。

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

叹为观止:褒义,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趋之若鹜: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含贬义)信誓旦旦:诚恳的承诺‎使人精神振‎奋。

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微言大义: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

挖空心思:含义是“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含贬义。

附庸风雅:形容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追随于文化‎人,装出自己很‎有修养,文雅有风度‎的样子。

始作俑者: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

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成语辨析解题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成语辨析解题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成语辨析解题技巧在政法干警行测文逻辑填空题中,常常会考察考生对成语的把握,所以,对成语的理解与把握也称为逻辑填空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今天,就教给大家成语辨析的解题技巧。

成语辨析主要包括五大类型:(1)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2)准确辨明成语的感情色彩(3)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4)掌握成语的句法功能(5)了解成语的特殊用法同学们主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并积累常见成语的正确含义和适用范围,区分成语的感情色彩,掌握成语句法及其特殊用法。

就能轻松搞定这一类题型。

此类型的题目一般是有两种考察模式。

(1)判断句子中的划线的成语是否使用正确。

(2)根据成语的适用范围选择符合句意的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题型核心知识从内容上看,成语的含义具有整体性。

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但更多的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或古诗文,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闹出笑话;还有的成语含有比喻义,要透过表面意义去理解它真正的含义。

例:考虑问题时没有大局意识,_______,顾此失彼,这就是他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A.目无全牛B.目不识丁【答案】A【解析】在这句话中,成语“目无全牛”的使用是不正确的,说话者没有准确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目无全牛”是指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而说话者却将它理解为缺乏整体观念,是错误的。

(二)准确辨明成语的感情色彩题型核心知识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

有一些成语自身就附带有展示褒贬态度的感情色彩。

例:今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______,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A.蠢蠢欲动B.心驰神往【答案】B【解析】“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

此处用来指学生报考显然不对。

(三)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题型核心知识成语作为一种长期流传下来的固定的词语形式,其含义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其适用范围也是固定的,不可乱用、滥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成语四
试题1:即使细节的出入对于全部论证还不发生直接影响,也会使人对于材料的全部可靠性发生怀疑,以至伤害了论证的说服力量。

有时看来是( )的细节上的马虎,却会造成关键问题上的错误,那当然更是要警惕的。

A: 无足轻重 B: 举足轻重
C: 无关大体 D: 无伤大雅
试题2:讨论问题,既要认真思考,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

A: 自命不凡 B: 趾高气扬
C: 自以为是 D: 骄傲自满
试题3:王献之临摹前人的墨迹,又受其父王羲之的悉心指点,加上多年的勤学苦练,他的书法艺术自然能登堂入室,( )。

A: 空前绝后 B: 炉火纯青
C: 博大精深 D: 滚瓜烂熟
试题4:中国的高科技及其产业能否在世界上占有( ),将成为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进入世界强国之列的关键。

A: 重要地位 B: 一席之地
C: 关键位置 D: 显要地位
试题5:开发智力资源是一个宏伟的社会工程,与其它系统有着( )的联系。

A: 千头万绪 B: 千丝万缕
C: 不可替代 D: 不可分割
试题6:对别人文章的理解必须全面,( ),很可能歪曲本意。

A: 生吞活剥 B: 寻章摘句
C: 牵强附会 D: 断章取义
试题7:在第13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上,中国队首场以60∶65负于意大利队,给中国队出线蒙上了一层阴影。

幸好在第二场比赛中,中国队以大比分赢了实力强劲的澳大利亚队,给中国队出线带来了新的希望,于是次日某报出现了这样的标题:中国女篮( )。

A: 峰回路转 B: 曙光在前
C: 柳暗花明 D: 曲径通幽
试题8:只有具备了高尚的艺术职业道德,只有对艺术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才能使艺术家和演员在物质诱惑面前,( )地选择自己所献身的艺术本身。

A: 一往无前 B: 坚持不渝
C: 义无反顾 D: 呕心沥血
1.答案: C
2.答案: C
3.答案: B
4.答案: B
5.答案: D
6.答案: D
7.答案: A
8.答案: C
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安徽选调生考试安徽政法干警考试六安事业单位招聘
国考招警教师村官3支1扶农信社公选军转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历年真题备考资料辅导课程QQ群:76482382
(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最大的公职考试辅导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