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题考点分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分析和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分析和例题解析一、环境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与散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在景物特点及技巧等方面绝大部分是相同的。
如果有区别的话,区别在于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更尊重小说的文本特征,更贴切小说的文体特征来分析、作答。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渲染故事气氛。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4.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5.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社会环境。
二、情节“梳理概括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一般有两种:①概括小说的部分情节,如概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某一部分的情节。
②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这种试题有时候要求考生用--句话概括故事情节,有时候要求考生就某一角度对小说情节(情感变化)进行概括。
概括情节的角度:1.找出线索,理清文脉。
线索是贯串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一篇小说可以以物或人为线索,也可以以时间、空间为线索。
找出了小说的线索就把握了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2.明确冲突,把握矛盾。
小说情节的发展是矛盾冲突。
激化的体现,因此概括小说的情节要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
3.简明扼要,全面概括。
概括情节要言简意赅。
一般采用“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的形式概括情节。
概括时不要遗漏要点,一定要概括全面。
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三、鉴赏小说的结构艺术(一)叙述技巧1.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高考小说阅读题考点分析

高考小说阅读题考点分析一、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小说阅读属于文学作品阅读,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
在备考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明确高考怎么考,重点研究高考的题型特征和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一)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常考点整理

【小说考情分析】1.选文特点: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适度选用外国小说,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进行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题材凸显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以美育人的功能。
随着新高考命题的反套路化要求,所选小说越来越反格式化,表现形式呈现新的特征:淡化情节,叙述平淡,“散文化倾向”的文体特征。
2.命题特点:试题命制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能力。
命题人立足小说要素,更多关注对环境、形象、主题和表达技巧的考查,题型分值发生变化,但考查点稳定,仍是围绕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来命题,手法及语言也是常考点。
一、选择题1.“2”个命题角度:(1)内容理解类(即写了什么);(2)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类(即怎么写的)。
2.“7”大设误方式:(1)错解文意(曲解文意):理解失当、武断绝对、无中生有;(2)错析艺术特色:错误概括艺术特点,弄错特点对象,错析效果;(3)错析思想情感: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脱离文意任意阐发;(4)错析形象:概括形象特点失当,评价错误,作用分析不当;(5)错析语言:对文或人的语言特点、含义、作用理解、判定或解说不当;(6)错析情节:概括情节失当,分析情节作用错误,分析情节技巧错误;(7)错析环境:概括环境特点失当,或分析环境作用错误,赏析环境描写手法不当。
二、主观题(一)叙述特征题命题设问方式举例:(2021·新高考Ⅰ卷)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18·课标全国Ⅰ卷)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说以xxx为叙事承担者,以xxx为叙事视角,有何效果?小说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织来展开叙述,有何表达效果?小说在叙事上呈现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的特点,有何效果?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1.小说的叙述角度①叙述视角A.根据叙述者对于故事的了解程度,可以分为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B.根据故事讲述者身份,可以分为旁观者视角和亲历者视角;C.根据时空角度,可以分为回忆视角(历史与现实交织)和空间转换的视角。
高考中小说阅读考点分析

例一:请结合全文概括波贝尔这一人物形象。(不超过 40字)
考点分类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4、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有什么作用; 5、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对塑造人 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
3、总结全文。
4、篇末点题。
5、深化主题。
6、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
知识储备之标题的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答题步骤与模式: 模式一: 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词 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 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接着在小说中找到相 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模式二: 逐点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 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典型例题 答:孤苦伶仃,以狗儿为伴;生活艰辛,以乞讨为生;被遗 忘、被冷落,是一个不为人所需的“多余者”形象。 ——《学法大视野》P159.12题 例二: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学法大视野》P113.12题
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提到开头来写,并非是把整个
事件倒过来叙述。
倒叙法的优点在于
内容上:能把情节安排得曲折离奇,增强对读者
的吸引力。突出文章的主题 结构上: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某种表达上的需 要,帮助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 而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有关的文字。它多用于材料众多、
高考小说阅读试题内容分析框架研究

高考小说阅读试题内容分析框架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高考小说阅读试题内容分析框架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我们将首先概述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的重要性,然后介绍当前对这类试题内容分析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高考小说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这类试题通常以小说文本为载体,要求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从而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
对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的内容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高考小说阅读试题内容分析的研究尚显不足。
虽然有一些研究涉及到了试题的命题规律、解题技巧等方面,但缺乏对试题内容本身的深入分析。
本文试图通过构建一套系统的小说阅读试题内容分析框架,来弥补这一研究空白。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剖析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的内容特点,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试题内容分析框架。
我们将从试题的文本选择、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入手,对试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提高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的命题质量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也对于推动高考语文试题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的特点高考小说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鉴赏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这类试题通常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文学性强:高考小说阅读试题所选篇目多为经典或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艺术价值。
试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小说的文学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
内容丰富多样:小说阅读试题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可能涉及历史、社会、人性等多个层面。
这种丰富的内容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
注重深度分析:高考小说阅读试题往往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挖掘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考点特征分析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考点特征分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是考生在高考语文科目中重点关注的考试内容之一。
精心准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相关考点特征并进行分析,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提高语文成绩。
下面就来详细分析一下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点特征。
一、文学类文本的多样性高考文学类文本包括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涵盖了古代、现代、外国等多方面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和风格,理解不同文体在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上的差异。
在练习过程中,要多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提高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考试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正确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情感表达。
二、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广度高考文学类文本通常选取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涉及到的话题和主题内容较为广泛,涵盖了人生、社会、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在备考过程中,要善于探究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做到在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上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三、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高考文学类文本通常涉及到丰富的文化内涵,考生需要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历史背景、社会风貌等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真正意义,还能够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学作品所涉及到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和理解,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做到文学作品与文化内涵的融会贯通。
四、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高考文学类文本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体现出作者的独特情感和审美情趣。
考生需要从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意境等方面来理解和解读作者的审美意图,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张力,把握作品所表达的审美主题和情感内核。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从作品的语言和结构中找出作者的审美特征,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做到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有较为敏锐的感知和洞察。
高考小说阅读考点汇总

高考小说阅读考点汇总一、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1.出人意料的结局(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3)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1)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小说开头常见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1.设疑法(悬念法)(1)引起读者的思考。
(2)引出下文的情节。
(3)突出人物形象。
(4)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社会环境。
(5)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四、小说标题的作用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4.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
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6.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五、表现手法的作用1.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高三小说知识点理解与解析

高三小说知识点理解与解析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叙事、描写、对话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展现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三学生学习小说,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小说的基本要素1.人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主要人物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2.情节: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情节要求紧凑、合理、有趣、感人。
3.环境: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季节、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环境包括时代背景、社会风气、人物关系等。
4.主题:小说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
二、小说的表达手法1.叙事: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包括顺序叙述、倒叙叙述、插叙叙述等。
2.描写:小说对人物、环境、细节等方面的具体描绘,包括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
3.对话: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用以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抒情:小说中作者对人物、情节、环境的情感态度,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5.讽刺:小说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对人物、社会现象进行批评和嘲讽。
三、小说类型及特点1.现实主义小说: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强调人物、情节、环境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2.浪漫主义小说:强调个人情感,追求理想化的人生,突出人物性格的夸张和情感的强烈。
3.悬疑小说:以悬念和推理为主线,追求情节的紧张、惊险、离奇。
4.科幻小说:以科学技术或未来科学为背景,展开想象和创作的文学作品。
5.武侠小说:以武术为背景,展现江湖恩怨、侠义精神的小说。
四、阅读与鉴赏方法1.感知与体验:通过阅读,感知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体验小说的情感。
2.分析与理解:分析小说的叙事手法、描写技巧、抒情方式等,理解小说的主题。
3.鉴赏与评价: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方面,对小说进行审美鉴赏和价值评价。
4.拓展与创新:在学习小说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文学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题考点分析一、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小说阅读属于文学作品阅读,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
在备考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明确高考怎么考,重点研究高考的题型特征和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一)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典型例题: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作品见实战演练)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故事情节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3、概括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典型例题: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对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会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等。
※常见题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典型例题:2008年浙江卷《乌米》“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四)主题思想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
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常见题型: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五)表达技巧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多在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方面设题。
※常见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①表达方式。
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②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③从结构安排角度。
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的答案整合技巧技巧一:应依文答题,忌随心所欲,主观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