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GPS测量与常规测量在公路测绘中优缺点对比

GPS测量与常规测量在公路测绘中优缺点对比gps测量的特点相对于经典测量学来说,gps测量主要有以下特点:--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
gp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
但测站上空必须开阔,以使接收gps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定位精度高。
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1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5ppm,gps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
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公里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6,而在100~500公里的基线上可达10-6~10-7。
--观测时间短。
在小于20公里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般只需5分钟观测时间即可。
--提供三维坐标。
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操作简便。
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全天候作业。
gps观测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gps测量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公路路线一般处在一条带状走廊内。
其平面控制测量往往采用导线形式,这包括附合导线、闭合导线、结点导线等导线网形式。
对于重要构造物如大桥、特大桥、长大隧道等,也有布设成三角网、线形锁等形式。
--常规测量方法的缺陷:1、规范对附合导线长、闭合导线长及结点导线间长度等有严格规定,一般对于高等级公路均要求达到一级导线要求。
这样,导线附合或闭合长度最长不得超过10公里,结点导线结点间距不能超过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
这种要求一般在实际作业中难以达到,往往出现超规范作业。
2、搜集到的用于路线测量控制的起算点间一般很难保证为同一测量系统,往往国测、军测、城市控制点混杂一起,这就存在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如果用不兼容的起算点,势必影响测量质量。
GPS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测量 系统 恰好解 决 了这 一 难题 , 得选 点更 加 灵 活 使 方便 。但 测站 上空 必须 开 阔 , 以便 接 收 G S卫 星信 P
号不 受干 扰 。
任何 时 间和任 何 地 点地平线 以上可 以接 收 4~1 1颗
G S卫星 发送 出 的信 号 。 P
第9 期
( )定 位 精度 高 2
・
5 4・
北 方 交 通
2 l 02
GP S在 高 速 公 路 工 程 施 工 测 量 中 的应 用
高俊鹏
( 辽宁省路桥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 阳 沈
摘
10 2 ) 10 2
要 : P ( l  ̄ P si igSs m) G S Go b oio n yt 全球 定位 系统 是 美 国研 制 并 在 19 tn e 94年 投 入 使 用 的 卫 星 导航 与 定位 系
() 2 大地测 量法
精度与红外仪相 当, 但随着距离的增长 ,P 测量优 GS 越 性 愈加 突 出。大 量 实 验 证 明 , 小 于 5 k 的 基 在 0i n 线上 , 相 对 定 位 精 度 可 达 1 其 2×1 0~, 在 10~ 而 0
5 0 m 的基 线上 可 达 1 一l 。 0k 0~ 0。。 ( )观 测时 间短 3
为 例进行 验证 。
G S测 量 的 自动 化 程 度 很 高 。 目前 G S接 收 P P
机 已趋 于小 型化 和 操 作 简单 化 , 测 人 员 只需 将 仪 观
器对 中 、 整平 、 取 仪 器 高 、 开 电源 即 可进 行 自动 量 打
观测 , 用数 据处 理 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 处 理 即求 得测 利 点三 维 坐标 。而 其 它 观 测 工作 如卫 星 的捕 获 、 跟踪
GPS技术在好通高速公路勘测中的应用

总 3 3期 6
G PS 技 术 在 好 通 高 速 公 路 勘 测 中 的 应 用
王淑侠 套 格 斯 许 明 邵 慧权 邢 燕 羽 葛 壮 内蒙 古 通 辽
08 0 2 0 0】
( 辽市交通规划设计院 通
中图 分 类 号 : TN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0 4 ( 0 0 0 — 0 5 0 10— 75 2 1 )6 09 — 1
( 基 线 解 算 的 质 量检 验 基 线 必 须 满 足 下 列 要 求 。 2 ) 独立 闭合 边 组 成 的 异 步 坐标 分量 闭合 差 应 符 合 :
Wx ∑△x≤3 / 6 = i 、n
全 球 卫 星 定 位 系 统 G SGoa P s i igS s m 是 美 国 研 P (Ibl oio n yt ) tn e
Wy Z Ay  ̄ 3 / 8 = i x n < Wz ∑ Az≤3 / 8 = i xn
制 的导 航 系 统 , 有 全 球 性 、 天 侯 、 续 性 、 时 性 导 航 定 位 和 具 全 连 实 w= /W2+W2 + Z  ̄3/ 3 ) x ( x ( Y W2 ) 、 (n 8 定时功能 , 能为 各 类 用 户 提 供 精 密 的 三维 坐标 、 度 、 时 间 。 P 速 和 GS 式 中: 8为 GP 相 邻 点 间 弦长 精 度 ,= /2 (x )mm: s  ̄ Xa + bd 2 固定 误 以全 天侯 、 精 度 , 高 自动 化 、 效 率 等 显 著 特 点 , 得 了 广 大 测 绘 高 赢 差 a 0 m; ≤1 m 比例误 差 b l (x 0 6 ; 相邻 点 间 的平 均 边 长 。 ≤ o 1 l — )d为 工 作 者 的 信 赖 。并成 功地 用 于 工程 测量 、 空 摄 影 测 量 、 载 工 具 般 运 ( G S 网平 差 通 辽 高 速 公 路 网平 差 采 用 T O 软 件 中 的 网 3 P ) G 导 航 和管 制 , 壳 运 动 监 测 、 程 变 形 监 测 、 源 勘 察 、 球 动 力 地 工 资 地 平 差 功 能 模 块 进 行 。首 先 进 行 无 约 束 平 差 . 检 查 G S 制 网 的 以 P 控 学 等 多 种 学 科 , 而 给 测 绘 领 域 带 来 一 场 深 刻 的 技 术 革 命 。好 通 从 内符 合 精 度 。在 无 约 束 平 差 确 定 的有 效 观 测 量 基 础 上 , 行 二 维 进 高 速公 路是 国 家公 路 网长 春 至深 圳 公 路 的组 成部 分 。东 起 好 力 保 约 束 平 差 。所 谓 约 束 平 差 , 是 以 联 测 的 国 家三 角点 或地 方 三 角 就 ( 辽 ) 经 甘 旗 卡 、 胡 塔 、 门 营 子 、 里 图 , 于通 辽 市 赤 通 点 的 坐 标 、 离 和 方 位 已 知 数 据 作 为 约 束 的 固定 值 . G S观 测 蒙 界 伊 衙 木 止 距 将 P 高 速 公 路 终 点 , 项 目通 辽 段 全 长 8 .7 该 8 7公 里 , 项 目位 于 科 尔 6 该 的 WG 一 8 S 4坐 标 数 据 强 行 符 合 到 国家 三 角 网 或 地 方 三 角 网 下 , 沁 沙 地 和 西 辽 河 冲 积 平 原 , 线 两 侧 为 耕 地 和 沙 坨 . 形 起 伏 不 求 得 G S控 制 点 的 国 家 坐标 或 地 方 坐 标 。 路 地 P 大 、 被 茂 盛 , 视 困难 , 常 规 测 量 难 以 满 足 高 速 公 路 控 制 点 高 植 通 用 二、 用实时动态 ( 利 RTK) 行 中桩 放 样 进 精 度要 求 。利 用 G S技 术 快 速 、 效 地 建 立 8 P 高 0多 k 的高 速 公 路 m 实时 动态 定位 RT Re r . meKie t ) K( AL— i n mai 是基 于载 波相 位观 T c 控 制 网 。利 用 C S R K 技 术 快 速 、 确 地 进 行 路 线 中桩 放 样 和横 P T 准 测值 的实 时 动态 定 位 技术 , R K作业 模 式 下 . 准站 实 时 地将 测 在 T 基 断 面测 量 工 作 , 大提 高 了作 业 效 率 .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大 取 量 的载波 相 位的 观测 值 、 伪距 值 、 准站 坐标 等用 无 线 电传送 给运 动 基 路 线 控 制 网测 量 中 的流 动站 , 流动 站通 过无 线 电接 收基 准 站发 射 的信息 。 载 波相 在 将 1 布 网方 案 采 用 分 级 布 网 方 式 。 先 布 设 E级 控 制 网 . E 、 首 在 位 观 测值 实 时进 行 差 分处 理 ,得 到 基 准站 和 流动 站 坐标 差 △x△v 、 、 级 G S控 制 网基 础 上 加 密 F级 G S控 制 点 。 E级 点 均 采 用 对 点 P P Az坐标 差 加 上基 准站 坐标 得 到流 动站 每 个点 WG 8 ; S4坐 标 : 通过 坐 形 式 布 设 , 4 5 m 布 设 一 对 点 。 点 距 道 路 中 心 约 为 10 3 0 每 ~k 0 ~ 0 m. 标 转换 得 出流 动站 每个 点 的平 面坐标 xyz ,、 和海拔 高 h 。 要求对点 间必须相互通视 , 为施 工 单 位 使 用 常 规方 法 加 密 控 制 点 好 通高 速公 路勘 测 中桩 放样 使用 3台 T i l 5 0 r e 7 0双频 接 收机 mb 提供方便。 F级 G S控 制 点 沿 路 线 每 隔 3 0 5 0 布 设 一 点 。 通 P 0~0m 好 进 行 R K放 样 , 台作 为基 准 站 架设 在 控 制 点 上 。 T 一 另两 台作 为流 动 高速 公 路 通 辽 段 全 长 8 k 9 m,采 用 分 级 布 网使 E级 G S控 制 网 边 P 站 分两 组进 行 中桩 三维 放样 。实地 放 出放 样点 位置 并测 出高程 。 长 较 长 , 证 E级 G S控 制 网精 度 , 线控 制 点 精度 均 匀 。 保 P 全 1 确 定 合 理 的 坐 标 转 换 参 数 由于 G s接 收 机测 量 数据 为 、 P E级 GP S网采 取 边 连 式 或 三 角 锁 的 网形 推 进 闭合 环 的 边 数 wG _8 S_4坐标 , 必须经 过平移 、 旋转和 尺度 改正转换 成当地坐标 才能使 控 制 在 8条 以 内 , 点位 分 布在 公路 设计 中线 的两 侧 。F级 G S 采 P 点 用, 确定合 理 的坐标 转换参数 对精确放样非 常重要 。根据残差判 断控制 用 导线 网形 式 附 合 在 E级 G s点上 根 据 实 际情 况 本 次 共 布设 E级 P 点 的兼 容性 与转换参 数 的精 度 ,采用经典 的七参 数计算 的控制点要 能 点 1 6个 , 点 9 F级 6个 。现 列举 部分 G S控制 点 数据 如下 表 :表 略 ) 控制整 个工 区( P ( 且不 少于 4 ) 个 。 为 了将 G S测量成 果转 化 到我 们所 需要 的地 面坐 标 系 ,应 选 择足 够 P 2 线 位 数 据 软 件 的 输 入 及 TG0 软 件 T i l 司的 TG0 、 r mbe公 的地 面坐 标系 的起算 数据 与 G S测量 数 据相组 合 ,或 者联 测 足够 的 P (r be e me cO f e) 件适 合测 绘数 据处 理 。 Ti lG o t fC 软 m i r i 在公 路测 量 中其 地 方控 制点 以求 得 坐标 转换 参 数 。联测 的已知 点包 括 已知 三 角点 或 可 以进行 中桩 放 样 、 线 横 断面 测量 等 ,G 路 T O具 有直 线 、 曲线 、 和 圆 缓 已知 G S点 。联 测 的 已知 三角 点 或 已知 G S点 的 等 级应 高于 E级 P P 曲线 计算 功 能 , 要把 路线 特征 点桩 号和 坐标 输入 G S 收 机 , 他 只 P接 其 G S网所 要求 的精 度 ; P 联测 点 均匀 分布 在新 布测 G s网周 边 . 新 布 P 将 任 意桩号 坐标 都能 计算 出来 , 进行 实地 放样 。同时 T i be 7 0双 并 r l 0 m 5 测 的 G s网包 控 在内 : P 已知 点间要 相互 相 容 , 测点 数 量需要 放样 点 的桩号 输 入仪 器 , 收机就 能 把 接 4点 或每 隔 2- 0 m联 测 1 , 03k - 点 以便 有剔 除 的余地 。 精确 指挥 你 到放样 点位 置 。 2 观 测 采 用 Ti l 50 、 r e 7 0双频 G S接 收 机 进 行 快 速 静 态 相 mb P 3 进 行 中桩 放 样 选 择 合 理 的 基 准 站 位 置 。原 则 上 所 有 的 E、 、 对 定 位 观测 . 根 据 最 佳 观 测 时 段 制 定 了 观 测 计 划 并
GPS—PPK技术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GPS—PPK技术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对GPS测量技术和方法及GPS动态后处理(Post ProcessingKinetic)原理和在高速公路线性测量作业的过程进行介绍,并对GPS动态后处理作业模式与GPS—RTK作业模式进行比较。
关键词GPS;GPS—RTK;GPS-PPK;PPK与RTK1GPS测量技术和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GPS测量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目前用得最多的GPS测量技术和方法有如下几种:静态和快速静态定位,动态差分GPS,GPS—RTK,GPS-PPK技术等。
1,1静态与快速静态定位技术所谓静态定位,就是在进行GPS定位时,认为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进程中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
也就是说,在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量。
在测量中,静态定位一般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其具体观测模式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观测站上进行静止同步观测,观察时间由几十分钟、几小时到数十小时不等。
由于普通的静态定位技术需要的观测时间较长,影响了其在低等级控制测量中的竞争力,从而产生了快速静态定位技术。
快速静态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本身具有的毫米级或更高的精度,故只需几分钟的观测就可满足厘米级定位的需求。
1,2动态差分GP5原理伪距差分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
几乎所有的商用差分GPS接收机均采用这种技术。
在基准站上的接收机计算得它至可见卫星的距离,并将此计算出的距离与含有误差的测量值加以比较。
然后将所有卫星的测距误差传输给用户,用户利用此测距误差来修正测量的伪距,再利用修正后的伪距求解出自身的位置,就可消去公共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这种差分的优点如下:(1)由于计算的伪距改正数是直接在WGS-84坐标系上进行的,这就是说得到的是直接改正数,不用先变换为当地坐标,因此能达到很高的精度。
(2)基准站能提供所有卫星的改正数,而用户可允许接收任意四颗卫星进行改正,不必担心两者是否完全相同。
基于GPS和GPRS高速公路车速实时检测系统设计 论文

基于GPS和GPRS的高速公路车速实时检测系统设计摘要:本课题采用了gps卫星定位和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相结合的技术思路,很好的发挥了两者的长处:定位及时准确、大量的数据传输高效快速、硬件电路设计设计简单,串口手法控制合理化。
采用atmega128单片机作为系统的处理中心,其速度快,接口多,功耗小。
主要的信息处理显示部分由labview应用图形编程系统来完成。
基于以上三点来完成对高速公路车速实时检测。
关键词:gps gprs 单片机 labview 检测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000-0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也呈逐年增长趋势。
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超速行驶、占道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超车、疲劳驾驶等。
目前机动车测速系统大致分为激光测速、雷达测速、普通视频测速、精确视频测速等方式。
激光测速和雷达测速对测速角度有严格要求:小于10度,测量精确多不高,不适用。
视频测速可以将违规车辆的车牌拍下了,对违规超速车量构成了一定得威胁。
但是,这种视频测速监控仪器已经被人所了解,违规司机在违规被记录车牌后,想到了调换车牌的方法去逃避处罚。
现提出应用gps定位速度信息,进行实时测速的方法。
2 研究方案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单片机对gps接收机的控制,单片机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以及lab view程序编写。
高速公路车速实时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分两部分:一是车速监测设备;一是接收系统。
在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向驾驶员发体积、低功耗、高速监测设备。
此设备包括gps模块、微处理器、単储器、报荦设儇、无线通信模块等。
设计方案是在gps模块中内置天线,用于接收卫星的数据。
单片机模块从gps模块提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判断、存储等处理。
当判断出车辆的速度即将超过允许范围,则向驾驶员发送声光报警及语音提示,通知驾驶员即将超速。
GPSRTK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GPSRTK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传统的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放样工作非常辛苦,而且繁琐,存在着复测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等诸多问题。
RTK的广泛应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放样精度。
将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RTK技术。
这项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GPS测量精度。
标签:GPS RTK;高速公路;应用1 RTK技术概述RTK除了作静态布设控制网外,还可作实时动态监测。
基于载波相位观测,RTK测量技术能够实现实时差分GPS测量。
主体思路为:将1台GPS安装在基准站上,做为接收机,持续监测可视范围内的GPS卫星,同时借助无线电传送设施,及时把观测信息传送至用户监测站。
在用户监测站,GPS接收机一边接收GPS卫星信号,一边接收观测数据,其是由基准站传送,这一过程需要用到无线电设施。
之后,参照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对整周模糊度进行解算,求出未知数,同时对显示用户站的空间坐标以及相关准确度进行运算。
经过实时运算,获得定位结果,由此可以评估监测基准站以及用户站的观测成果的质量,以及判断解算结果的收敛状况,对解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实时判断,进而避免发生冗余观测量,减少观测用时。
构成RTK测量系统的主体有:GPS接收系统、数据传送系统以及软件部分。
其中,发射电台(位于基准站)、接收电台(位于流动站)构成了数据传送系统,这一系统在确保动态测量的实时上起着主要作用。
软件部分的作用为:对流动站的空间坐标进行实时解算。
在传承GPS测量技术优势的基础上,RTK测量技术还兼具观测花费时间少、实时解算等优势。
所以,对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好处。
如果应用快速静态测量途径,在15千米区间里,实时动态定位的准确度能够达到1至2厘米,在高速公路施工中,针对放样测量工作有很好的适用性。
2 RTK技术基本原理目前,RTK技术的全称是: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分技术。
此项技术的定位已经达到了厘米级的精确度,在常见的工程测量中,能够充分满足其精度需求。
GPS技术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航 空以及工程等领域的测量工作。G P S技 术在 高速公路测量 中的应 用是 外业测 量中的一 项重 大革新 ,其应 用领域在 不断扩展 ,完善与 成 熟的技术足 以应对各种复杂条件 下的 高速公路测量工作 。本文 简 要介 绍 GP S技术 的特 点,论述 了其在 高速公路 测量 中的具体应 用, 阐述 G P S技 术对推动公路勘测技术的发展 所发挥 的重大作 用。
Ro a d & Br i d g e
G P S技术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黄 鑫
( 广 西路桥 总公 司一分公司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0)
【 摘 要】 G P S 技 术是 一项高效 的测量技术 , 广泛应 用于地形 、
2 G P ¥技 术在高速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测量 中的应用
界因素影响而破坏 的现象 ,并且控制点归属于不 同的坐标系,等级 也不一致,这时为 了保证平面控制 网的精度符合要求 ,必须采取措 施加密 控制 点,通过加密后 ,控制 点所采集到 的数据就能满足精度 【 关键词 】G P S 技 术;高速公路测量 ;具体应用 要求。相比于常规 的测量 方法 ,G P S测量技术应用于控制 点的加密 能够 极大地提 高效率 。 2 . 2 G P S导线控 制测量应用于植被茂密区域的公路测 量 前 言 G P S英文名称 G l o b a l P o s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即全球定位系统 。 在植被茂密区域进行高速公路测量 时由于植被 的遮挡 ,测 点间 G P S源于 1 9 5 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科研项 目,1 9 6 4年投入使用 2 O 的通视存在一定困难 。为 了保障高速公路测量的质量,在 G P S控制 世纪 7 O年代 ,美 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 定位系 统 点布设时要控制好间距,留有 足够 的水平通视距 离。在此基础 上再 对控制点进行加密,进行放线测 量工作 ,这样 既有利 于提 高测 量工 G P S 。到 1 9 9 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 9 8 % 的2 4颗 G P S卫星星 座己布 设完成 。该导航定位系统 ,通过地面 G P S接收机接 收卫星信号完成 作 的质量,又减低 了作业强度 。 测地定位工作。在 G P S定位导航系统中 ,G P S接收机具备单频和双 2 . 3 R T K技术应用于高速 公路测量放线工作 R T K即 R e a l T i m e K i n e m a t i c s , 中 文名 实 时 动 态 技 术 , R T K技 频两个频段, 单频接收机 主要用于基线长度小于 2 0千米的短基 线测 P S技 术 基础 上 的 一项 新 型 测 量 技 术 ,其 测 量 精 度 达 到 量 ,在一般的工程测 量工作 中广泛使用 ;双频接收机相比于单频接 术 是 建 立 在 G 收机,更适用于长度大于 2 0千米的长基 线测量 ,能够快速准确 地进 了厘米级别 ,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 的三维定位坐标 。建立于 G P S基 行静态测量,借 鉴一定 的技术手段可 以升级为 R T K 。通常所说的 R T K 础上 的 R T K 技术 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台 G P S 接收机安置在 已知的一 系统是 由 G P S接收设备、电子手簿 、无线 电通信系统 以及相关配套 个 点上 ,再对 G P S卫星实施观测 ,这时会收集到载波相位 ;将载波 设备构成的 ,R T K系统在实际的操作 中更加简便 、可靠性较高,能 相位调制到基准站 电台的载波上 ,进一步发射 出去 :流动站既采集 够获取高精度的测量数据。对 于高速公路测量来说 ,G P S — R T K测量 载波相位 ,观测卫星 ,同时也对基准站 的发射信号进行接收 ,最后 技术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经过相关设 备的解调 、分析 以及解算求 出流动站的具体位置 。应用 1 GP S技 术 特点 简 述 R T K技术进行高速公路 的测量 ,可 以减少繁琐的控制点布置工作 , 在测量领域 ,G P S技术得 以广泛的应用 ,完全凭借其 自身技术 依靠 少量 的基准控制 点就能完成三维坐标测量放样 ,进一步通过相 的优势 ,以下列举 了G P S技术的几个特 点: 关计算机绘 图软件生成所 需要 的电子 图表 。凭借收集 的相关数据 , ( 1 ) 运用 G P s 技术获取的数据准确度高 ,定位精度高 ; 利用静 可以高效地进行高速公路测量放线工作。 态基 线进 行解 算,其精度 能够达 到±( 5 a r m + 1 P P m ) 。经过一小时 以上 R T K技术在 高速 公路测量 的应用 ,主要是进行 以下几个 方面 的 的时 间对测量对象进行观测 , 用观测得到的值进 一步求解平面位置 , 工作:( 1 )对大 比例尺地 图进行测绘。高速公路路线往往远离城市 , 最终的误差不大于 1毫米 。对于长距离的测量 ,G P S技术相 比于常 所经历的地区地 形较为 复杂,在最初 的设计选线时通 常使用 的是小 比例尺的地 形图。 在需要补测大 比例尺地形 图时 , 往往使用 实时 G P S 规的电磁波测距技术其优势更加明显,得到的数据精度 也较高 。 ( 2 )在没有 R T K以前,使用 G P S测量时要使用多台 G P S接 收机 动态测量能够快速地获得 地形 点、地物 点以及 界址 点的坐标 、高程 长时间接 受 G P S 信号 , 回来后还 要做相应 的数据处理, 才能得 到 G P S 等数据 ,能够快速地地形进 行测量 。( 2 )高速 公路测量放样 。高速 控制点坐标 ,这种作业方式不但 费时,还要 多台仪器 多个人 同时观 公路 中线需要在 路面上精准地测定出来 ,使用 G P S测量技术,能够 测,费用大,需要人员较 多。有 了 R T K技术 以后,情 况大大改观, 将 中桩坐标录入 电子手簿 中,结合软件算出的数据 ,放样 的误差能 只需把 R T K基站架设在 一个 已知坐标值的固定点上,并不断发射无 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各个点的精度也相差不大 ( 3 )R T K测量速度 线电信号,另外一台 G P S接收机可 以即时接受基站的信号,并和其 快 ,每个测 点用时不到一分钟 ,放样也就两 三分钟 ,每小时可 以测 构成一条基线, 这样 G P S 接收机就可以进行实时观测 ( 几十秒即可) , 量 3 0  ̄5 0个测 点,或者放样 1 5 ~2 5个点 ,比全站仪测量要快一倍 且精度能达到厘米级 ,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只需一个基站 和一台 多。假如一机多杆 同时作业速度就更快了 。( 4 )高速公路横断面、 G P S 接收机 ( 也可 以多 台 G P S 接收机同时作业 ) ,测量时每机只须一 纵 断面 的测量 。依靠 电子手簿 内部设置的放样程序,可 以便捷地完 人 ( 放样时增至两人) ,人员也减少 了。 成测量工作 。 ( 3 )测站与测站之 间不需要通视 ;G P S测量技术在实际操作过 3 结 语 程中 ,不要求测站与测站之间实现完全的通视 ,只要测站上空的天 G P S 技 术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测量效率 , 气条件符合要求 ,就能完成测量任务 。只要符合规范 ,就可实现测 测量质量也 能够得到保证 ,此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作业人员 的 量 ,选点灵活,工作效率高,相比于传统 的测量方法更省时省力 。 劳动强度 ,特别适合地形条件较为复杂 的高速公路 。传统 的公路测 ( 4 ) G P S 测量技术 能够提供三维坐标 ; 使用 G P S 测量技术能够 量方法,效率较低 ,精度 也会受到外界 因素 的影响 ,不利于获取 高 对对象的三维坐标进行较为准确地测量 ,现 阶段 G P S高程测量的精 精度的测量数据 。G P 8技术尤其是改 良后的 G P S — R T K测量技术更加 度能够达到 四等水准。 使用 R T K 技术进行测量得 到的数据精度更高 , 适用于复杂条件 下的公路测量工作, 测量数据间的传 输也更为便捷 , P S技术将在高速公路测量中得到更为广阔 以下举出 R T K 测量和静态测量得 到的几个数据 ,R T K 测量 :平面 随着技术的革新 ,相信 G l O m m + l p p m 、高程 2 0 m m + l p p m ;静态测量 :平面 2 . 5 m m + l p p m 、高程 的应用。 5 m m+ l p p m。 参考文献 : ( 5)G P S技术在实 际测量 中操作简便;随着技术的不 断进步 , f 1 1 谷 东博 . 谈 谈 高速 公路 测 量 中 GP S 的应 用 [ 1 1 l 城 市建设 理论 研 2 0 1 2 , 1 7 ( 2 0 ) . G P S测量设备的 自 动化程 度越来越 高,能够 在较大程 度上 的减 小工 究 , 程 ��
GPS技术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 2 ) 一般来说 , 路线的控制点要求布设在距路 线
很 多砍 伐工作 , 一方 面破坏 了环 境 , 另一 方 面加 大 了工
作量, 增 加 了劳动强度 。
2 G P S 技术在 高速公路测量 中的应用
利用 G P S技术 进行高 速公路 测量 就能 克服上述 缺
陷, 并 提高作 业 效率 , 减轻 劳动 强 度 , 保 证 了高 等级 公 路测设 质量 。
广岭 ” 。
二级 、 三级 控制 网施 测 由本 院 的两分 院共 同完 成 , 共 投 入专业 技术 人员 8人 , 其 他辅 助人 员 9人 , 采 用 双 频L e i c a S R 5 3 0 G P S接 收机 8台 , 天线 高量 至天线 座 底
系; ②当投影长度大于 2 . 5 c m / k m时 , 应选择公路抵挡
2 0 1 3年 ( 第4 2 卷) 第 7期
G P S技 术在 高速 公 路 测 量 中的应 用
陈战武
( 甘肃省测绘工程 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摘
要: G P S技术具有高精度 、 全天候 、 全球 性和点 间无须通视 以及操作简 便等特 点 , 被 广泛应 用于经 济建设各 个领 域。
2 . 1 G P S控 制 网分级 与设计 原则
锁等形 式 。在这样 一个 带状走 廊 内 , 实施 测量 , 尤 其是 高等 级控制 点稀 少 的情 况下 , 常 规测 量 方 法 就 有 它 明 显 的缺 陷 : ( 1 ) 规 范 对符 合 导 线 长 、 闭 合 导 线 长 及 结 点导 线 长度 等有 严 格 的规 定 , 一 般 对 于高 等 级公 路 均 要求 达 到 一级 导 线 要 求 。导 线 符 合 或 闭 合 长 度 最 长 不 得 超 过1 0 k n, i 结点 导 线 结 点 间距 不 能超 过 符 合 导 线 长 度 的0 . 7倍 。这就 要 求测 区要有 足 够 的 国家 大地 点 , 才 能 满足 测 量 要求 , 但 实 际 上 由于 测 区相 当一 部 分 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平差处理,这22个GPS点的最弱点位精度为4.95cm,平均点位精度为2.85cm,平均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486993。
对于长大隧道,特大桥用常规测量有下列局限:
1、长大隧道、特大桥等构造物一般要求测量等级在四等以上。用常规测量方法,往往采用增加测回数,延长观测时间等费时、费工的方法来设法提高精度。
2、长大隧道、特大桥多为地形复杂困难地带,进行常规控制测量,为通视和网形,往往砍伐工作量相当大,这样测设费用很大,作业艰苦。
该四等网采用4台Trimble SE400单频接收机作业。该机的标称精度为10mm+2PPm。四等网的观测时间为90min。数据采样间隔为15s。
基线预处理采用厂家提供的TrimvecPlus软件,平差计算采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编制的GPSADJVer2.0软件包。
通过平差处理,该四等网最弱点位中误差为4.11cm,平均点位中误差3.18c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27669,平均边长相对中误差1/453578。
GPS应用展望
从GPS测量中,可以看出GPS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首先,GPS作业有着极高的精度。它的作业不受距离限制,非常适合于国家大地点破坏严重地区、地形条件困难地区、局部重点工程地区等。
其次,GPS测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及成果质量。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整个作业过程全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自动记录、自动数据预处理、自动平差计算。
GPS测量用于摄影测量外业控制点测量
摄影测量一般沿飞行航摄的航线,每隔一定间隔就要在野外实地测量一定数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如图5)。野外平高控制点的间隔n按地形类别及所测地形图的比例尺而定。如1∶2000地形图,摄影比例尺为1∶10000,间隔n一般为4~6个摄影基线。
常规的野外平高控制点的测量方法是先沿航摄方向布设导线,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支导线方法测定航测象控点。这种方法主要是导线方式测量。
--全天候作业。GPS观测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GPS测量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公路路线一般处在一条带状走廊内。其平面控制测量往往采用导线形式,这包括附合导线、闭合导线、结点导线等导线网形式。对于重要构造物如大桥、特大桥、长大隧道等,也有布设成三角网、线形锁等形式。
--常规测量方法的缺陷:
经过平差处理,像控点平面点位精度达到了优于0.10m的精度,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43734。
由此可见,GPS测量作航测控制,不仅具有高精度,而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改变了逐步控制的测量模式,其效率较常规方法提高5倍以上。
GPS测量用于密林、密灌地区路线控制测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级公路开始向山区、重丘区岭区拓展。这些地区人烟稀少,植被茂盛。成片的密林、密灌地区,水平方向通视困难,有时实施常规测量方法几乎不可能。
Ⅰ、Ⅱ、Ⅲ分别表示观测的同步环。
在GPS观测之前,已作高精度红外导线测量(EDM)和水准测量。
通过实际测量可以看出:
l GPS观测时间为7.5min,与常规红外仪测量相比,时间缩短了约20min,效率为4倍;与全站仪测量相比,时间缩短约8min,效率为2倍。
l GPS导线测量可靠性好,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均能满足高速公路测设的要求。
整个四等网作业仅花4d时间。其效率较常规测量手段至少提高3倍。
在此基础上,我院同湖北省测绘局、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合作,在京珠国道主干线湖南耒阳广州花都段进行了近600km的GPS加密国家控制点的测量。该地区路线跨越南岭山脉,沿线山高深、植被茂盛、地形地貌复杂、通视条件极差。国家一、二等三角点破坏严重,测设内可供利用的三角点稀少,在路线走廊范围内仅找到7个保存完好的国家三角点。
为提高京珠国道粤境高速公路汤塘至广州北二环段测设质量,决定在国家测绘系统基础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加密的控制点布设方案是:沿公路路线每10km布设一对点,该对点相距约1km,且应通视良好。这样,该段共设了6对GPS加密点,加密点的精度要达到四等控制网的要求。GPS四等网由18个点组成,其网形略图如图1。(图1汤塘至广州北二环GPS四等国家大地点加密)
靠椅山隧道地处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荆剌丛生,沟深林密,野外作业条件十分艰苦,采用常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选点困难,砍伐工作量大。结合靠椅山地形特征,采用GPS测量,布设了如图2所示的GPS控制网。
靠椅山隧道控制网由14个点组成,网中最短边长为100.842m,最大边长为3597.4m,平均边长为1104.848m。
在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翁城县境内有座靠椅山双洞直线型平行隧道,初测的左、右洞起讫桩号分别为ZK144+710~ZK147+730,YK144+730~YK147+740。其洞长分别为3020m和3010m。根据《公路隧道勘测规程》中对隧道类别划分标准,属公路特长隧道,洞外测量在贯 通面上对贯通误差影响值限值为±55mm。
1、规范对附合导线长、闭合导线长及结点导线间长度等有严格规定,一般对于高等级公路均要求达到一级导线要求。这样,导线附合或闭合长度最长不得超过10公里,结点导线结点间距不能超过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这种要求一般在实际作业中难以达到,往往出现超规范作业。
2、搜集到的用于路线测量控制的起算点间一般很难保证为同一测量系统,往往国测、军测、城市控制点混杂一起,这就存在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如果用不兼容的起算点,势必影响测量质量。
在海南中线新建公路海口至屯昌段测设中,自石山至永发镇约20km,植被覆盖厚,多为有剌密灌、杂草地,人迹罕见,有多个火山口。这种地区红外仪导线测量几乎没有可能。为提高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采用GPS沿路线每隔2km作一对GPS点,这一对GPS点应保证足够的水平通视距离。
利用这2km一对的GPS通视点,就可在此基础上前后各支出不超过1km进行放线测设工作,既保证了测设工作的质量,又大大减少了作业的劳动强度,加快了测设周期。
GPS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GPS测量的特点
相对于经典测量学来说,GPS测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GP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必须开阔,以使接收GPS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定位精度高。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1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5ppm,GPS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公里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6,而在100~500公里的基线上可达10-6~10-7。
经过平差处理,网中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4.13c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12.5万。控制网的各项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家四等网的技术要求。
近600km的GPS控制网,仅用两个外业组,10个作业员,7台GPS接收机,约20d的作业时间。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在相同人手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GPS测量用于隧道控制测量
3、国家大地点破坏严重,影响测量作业。由于国家基础控制点,大多为五六十年代完成,经过30多年,有些点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被破坏,有些点则由于人们缺乏知识遭人为破坏。在这些地区进行路线测量作业,往往在50公里以上均找不到导线的联测点。这样路线控制测量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4、地面通视困难往往影响常规测量的实施。一般路线的控制点要求布设在距路线的300米范围内。由于通视的原因,这一条件难以满足,甚至在大范围密林、密灌及青纱帐地区,根本无法实施常规控制测量。
3、长大隧道及特大桥的控制网高精度及与路线网的低精度衔接,虽说用平差方法可以得到克服,但由于地形条件困难,其联结的测量工作量很大,且不太方便。实际工作中,构造物的控制测量与路线的控制测量经常出现脱节现象。
利用GPS测量能克服上述列举的缺陷,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了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
--GPS测量用于加密国家控制点:
由于航摄面积较广,对23cm×23cm象幅,1∶10000摄影比例尺,覆盖范围为2.3km宽,双航线覆盖范围更宽,在这广阔范围内进行导线测量,往往由于实地条件的限制,其作业是相当艰苦的,且工作量大,作业周期长。
在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汤塘至广州北二环段这60km路线的航测外业中,利用4台TrimbleSE4000接收机,将一台或两台GPS接收机固定于已知点上,其余GPS接收机游动于像控点进行像控点三维坐标测量。全线航测像控点测量仅用5d作业时间。
--观测时间短。在小于20公里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般只需5分钟观测时间即可。
--提供三维坐标。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采用Wild 200 GPS接收机进行静态观测,观测时间为20~50min,采样率为10s,共观测了29条基线向量。
经过平差处理,网中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60106,最高相对精度达1/137万;最弱点位中误差为±0.83cm。在贯通面上贯通误差左、右线分别为±0.707cm和±0.693cm。
通过实施GPS测量可看出:GPS测量灵活、方便,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减少野外砍伐工作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点;具有极高的精度,它完全能达到《公路勘察规程》对隧道测量的要求;较红外仪导线测量,可提高效率4~5倍。
GPS测量用于导线控制测量京深高速公路河北境高邑至邢台段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最大相对高差约20m,平均海拔约50m,境内村庄较多。植被多为小麦及田间行树。
公路及机耕道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