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激素双酚A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与女性生殖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双酚A与女性生殖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王璐 鹿群 王斌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Z811000017181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71715)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王璐,鹿群);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鹿群);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王斌)通讯作者:鹿群(luqun1023@sina.com)【摘要】 双酚 A(BP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可以结合人体内不同的激素受体,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内源激素的功能,导致诸多疾病发生。
本文就非持久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BPA对女性生殖系统的作用及生殖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双酚A(BPA); 女性; 生殖健康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人类健康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研究表明[1],天然物及合成物(如水、空气、食物、消费品等)中的化学物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可通过触发不同的分子通路,干扰人体内源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及代谢过程,导致机体生殖、神经、免疫等系统内分泌功能受损,影响机体稳态及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对生物体或其子代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已有近800种EDCs被发现是全球范围内肥胖、代谢紊乱、不孕、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和激素依赖性癌症等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 2]。
目前,对EDCs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生殖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热点。
通常,EDCs要么是持久性的,在组织中堆积(如有机氯化合物);要么是非持久性的,在体内快速代谢和排泄,如双酚A(bisphenolA,BPA)、邻苯二甲酸盐等[1]。
近年来,有关非持久性EDCs与人类生殖健康关系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本文现就其中研究较多的双酚A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双酚a(bpa)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科研热词 双酚a 光降解 降解 聚碳酸酯 珠江口 海马 双酚a(bpa) 前皮层 鱼塘底泥 食品包装材料 预测模型 非水毛细管电泳 雌激素活性 雌激素β 受体 雌二醇 雄性生殖系统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 表层水 行为 蝌蚪 蒙脱石 草酸 芳香化酶p450arom 脑发育 联合效应 联合作用 综合利用 细胞增殖 累托石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神经营养因子-3 生长发育 生态风险珠三角地区 生态毒理效应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雌激素 环境科学 环境监测 环境激素 环境因子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滋阴泻火方 浊点萃取 污泥吸附 水解 氯酚 氢氧化钠 毒性 桉树根 有机羧酸
斑马鱼 拟雌激素样作用 性别差异 幼雌sd大鼠 富集动力学 子宫增重试验 天然高岭石 天然蒙脱石 复合膜 壬基酚 增殖细胞核抗原 吸附性能 吸附 双酚化合物 双酚a鱼塘水体 去除 厌氧滤池 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 化学发光 动力学 内分泌干扰物 养殖水体环境因子 催化解聚 作用机制 低分子有机羧酸 代谢组学 亚临界乙醇 中国林蛙 中医药疗法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pc3细胞 nmda受体 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s 4-壬基酚
推荐指数 16 3 3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双酚A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在在 0 . 1 m o l / L P B S含有 9 . 9} x mo l / L B P A 富 集 电位 为 0 . 3 V时, 考 察 了富 集 时 间对 于 该 化 学 传感 器 的影 响 , 结果如 图 7 。在 1 3 0~2 4 0 S内 ,
电势/ V
a . P t NP s / GCE; b . Ni Np s / GCE; c . P t Ni / GCE的0. 1 mo l / l P BS .
2 . 4 . 3 富集 时 间的选择
图 4 不同传感器在 9 . 9 I m a o VL T N P的 0 . 1 mo l / L KC ! 一HC I 缓冲溶液 中的峰 电流 :
C L B的峰 电流 随 着 富集 时 间 的增 加 而增 大 , 但 在 1 8 0 S 后 电流基 本 趋 于平 缓 , 故该 实 验 取 1 8 0 S为 最佳 富集 时 间 。
2 . 5 传 感器 的响应 性 能
o f 9 . 9 a mo l / L BP A i n 0 . 1 mo l / L P BS b u f f e r .
镍为分 析 纯 ; 实 验 过 程 中 所 用 水 均 为 二 次 蒸
馏水。
C HI 6 6 0 D电化学 工作 站 ; S H K 2 2 0 0 H超 声 仪 ;
T G L 1 6 M 高速冷 冻离 心机 。 J E M一 2 1 0 0型 高 倍 透 射 电镜 ( 加速 电压 2 0 0
安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 双酚 A的电化学行 为 。
环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方面?A. 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影响B. 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C. 化学实验的安全性D. 化学工业的经济效益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大气污染物?A. 一氧化碳B. 二氧化碳C. 氮氧化物D. 臭氧答案:B3.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包括以下哪项?A. 工业废水B. 农业化肥C. 生活污水D. 雨水答案:D4. 土壤污染的典型污染物不包括以下哪项?A. 重金属B. 农药C. 塑料垃圾D. 放射性物质答案:C5. 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以下哪个方面?A. 化石燃料的燃烧B. 工业生产C. 农业生产D. 以上都是答案:D6.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A. 多氯联苯B. 有机氯农药C. 有机磷农药D. 二噁英答案:C7.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环境激素?A. 双酚AB. 邻苯二甲酸酯C. 多环芳烃D. 抗生素答案:C8.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是?A. 影响神经系统B. 影响消化系统C. 影响呼吸系统D. 影响循环系统答案:A9.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放射性污染物?A. 铀B. 钚C. 镭D. 砷答案:D10. 环境化学中常用的污染物分析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色谱法B. 质谱法C. 光谱法D. 热重分析法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中的“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______。
答案:废渣2. 环境化学研究的污染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3. 重金属污染中常见的有害元素包括铅、汞、______和______。
答案:镉、铬4. 环境化学中,______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答案:环境行为5. 环境化学中,______是指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答案:环境效应6. 环境化学研究中,______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和分布。
纺织品中双酚A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辅助检测方法

纺织品中双酚A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辅助检测方法臧佳鑫;刘芳;魏孟媛;薛文良;钟成宗【摘要】鉴于双酚A(BPA)能够干扰生物的内分泌功能,引起各种生殖异常,威胁着婴幼儿的健康,甚至有致癌的危险等生物危害性,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对BPA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从传感芯片的修饰、BPA-BSA溶液最佳质量浓度的确定、不同质量浓度BPA的响应情况以及纺织品中BPA的萃取等4个方面出发,探索了SPR技术检测纺织品中BPA的实用性.结果表明,BPA的SPR检测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对样品要求低、检测针对性强、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适合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可应用于纺织品中双酚A含量的测定.【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6(037)008【总页数】6页(P94-99)【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全反射;生物传感器;双酚A;纺织品检测【作者】臧佳鑫;刘芳;魏孟媛;薛文良;钟成宗【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20;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20;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佛山市南海南方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佛山市南海南方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57在经济全球化各国间贸易往来频繁的大环境下,进出口消费品的检测备受关注,在传统检测技术基础上,新兴检测技术也在蓬勃发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作为新兴检测技术之一,过去的二十几年中,在医药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其他检测领域,SPR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在与其他检测技术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SPR技术起源于1902年,Wood首次观测到连续光谱的偏振光照射金属光栅时出现的衍射现象,即SPR现象[1]。
1941年,Fano解释了SPR现象。
双酚A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DOI : 10.12161Zj.issn.1005-6521.2021.05.032双酚A 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汪海洋,江姗姗,徐龙华**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701684);山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项目(ZR2017BC014);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作者简介:汪海洋(1994—),男(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安全检测。
*通信作者:徐龙华(1988—),女(汉),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高校食品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摘 要:双酚A 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生产制造业中应用广泛,因其具有典型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对人体健康相关的安全性问题引发社会密切关注,各种双酚A 检测方法也纷纷建立。
荧光检测由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 单、样品用量少、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备受青睐,在众多检测方法中脱颖而出得以迅速发展。
该文介绍双酚A 荧光检测 方法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双酚A;荧光;检测方法;建立;应用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luorescence Detection Methods for Bisphenol AWANG Hai-yang, JIANG Shan-shan , XU Long-hua *(Key Laboratory of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in Shandong Province , College of Food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Taian 271018, Shandong , China )Abstract : Bisphenol A, a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raw material , was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andmanufacturing industry. Due to its typical endocrine disruptor effect, the safety issues of bisphenol A related tohuman health have drawn close attention from society , and various detection methods for bisphenol A have alsobeen establish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was highly favored and rapidly developed because of its highsensitivity , excellent selectivity , convenient operation , small sample consumption as well as fast response time. Tke research developments of fluorescence detection methods for bisphenol A was introduced , and its future trend was also prospected.Key words : bisphenol A; fluorescence; detection method;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引文格式:汪海洋,江姗姗,徐龙华.双酚A 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耳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 42(5):189-194.WANG Haiyang , JIANG Shanshan , XU Longhua.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luorescence Detection Methods for Bisphenol A[J].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2021, 42(5): 189—194.双酚A (Bisphenol A),结构式如图[所示,化学式为CisHQ,学名为2, 2-二(4-轻基苯基)丙烷,简称二 酚基丙烷。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学生创新基金(20163718);贵州省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
的凋亡水平,在脊索形成疝处也发现了细胞凋亡,引 ( 、 )。 gzwjkj20161045 gzwjkj20171053 起脊索肌肉和运动神经元缺损 。 通信作者:许洁( : ) Email xujie360@ sina. 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60580);遵义医学院重点 学科建设经费(201501);贵州省优秀青年基金(黔科合平台人才 [ ] 2017 5612);国家大学生创新基金(201710661020);遵义医学院大
NP 会激活Caspase3 通路,从而使小鼠神经元凋 亡[18]。暴露NP 还会导致斑马鱼胚胎脊索扭曲和形 成疝,干扰脊索的分化,增加大脑脊索、脊髓神经元
[22] Agarw
SOD
GSH
[29]
al 等[23]认为,暴露BPA 会使海马神经元过氧化物 BDE209 的海马神经元形态学观察发现细胞核固
酶释放增加,从而诱导活性氧(ROS)产生,因此引起 缩,有空泡出现,核深染,细胞活力下降,N2 酰半胱
线粒体损伤和自噬,增加PINK1、PARKIN 水平和线 氨酸减少,P38 MAPK 磷酸化增加,ROS 水平升高,
NP 的剂量呈线性关系,引起这一行为改变的可能因 素是NP 通过损害ER 功能和刺激类视黄醇X 受体 (RXR)调节的信号通路,来引起早期发育的神经细 胞凋亡和毒性[13],孕期暴露NP,NP 可通过胎盘屏 障和血脑屏障进入胎儿脑内,降低子代海马和垂体 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增强胆碱酯酶活性[14]。 可以在电镜下观察到垂体神经元胞质深染、胞质浓 缩、线粒体肿胀呈空泡样改变,且伴随有髓鞘样改 变[15]。在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中,暴露NP 会增加 凋亡调控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的活性,诱导乳酸脱氢酶的释放,从而 刺激RXRa、雄烷受体、孕烷X 受体mRNAs 和蛋白 表达增加,使用RXRa、PXR、CARsiRNA 转染的细 胞,较少受到NP 诱导Caspase3 的活性和LDH 释放 的影响,从而证实性激素受体在NP 诱导神经元凋 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6]。NP 可通过激活PC12 细胞Caspase3 活化而诱导细胞凋亡[17]。慢性暴露
06稳态与调节(单选100)-2023年高考生物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900题(原卷版)

06 稳态与调节1.(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
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2.(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双酚A是一种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
下列关于双酚A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B.进入机体后会引起雌激素的分泌增加C.不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D.在体内大量积累后才会改变生理活动3.(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当茎端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叶片端时,叶片脱落,反之不脱落;乙烯会促进叶片脱落。
为验证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制备长势和大小一致的外植体,均分为4组,分别将其基部插入培养皿的琼脂中,封严皿盖,培养并观察。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③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①,是因为④中NAA扩散至③B.④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②,是因为④中乙烯浓度小于②C.①中的叶柄脱落率小于②,是因为茎端生长素浓度①低于②D.①中叶柄脱落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是因为①中茎端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4.(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如图表示人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一种反射过程。
动脉血压正常时,过高过紧的衣领会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后续的反射过程,使人头晕甚至晕厥,即“衣领综合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窦神经受损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仍可产生兴奋B.动脉血压的波动可通过神经调节快速恢复正常C.“衣领综合征”是反射启动后引起血压升高所致D.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作用5.(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将人胰岛素A链上1个天冬氨酸替换为甘氨酸,B链末端增加2个精氨酸,可制备出一种人工长效胰岛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 用
价 值 。运用 电化 学 方 法 研 究 D A 和小 分 子 之 间 的 N 相互作 用产 生 的 电化学 特性 的差别 ,有助 于 深刻 理
却至 室 温 ,dD A 即解 链 变 性 为 单 链 D A (s . sN N sD
N [ A)1 。 2 3
对电极为铂 电极。A 32A超声波清洗器。 S 10
12 3 循 环伏 安法 分 析 ..
收稿 日期 : 0 0— 5—1 21 0 0 基 金 项 目 :云南 省 中青 年 学 术 技 术 带 头 人 后 备 人 才 计 划 项 目
后分 别 在无 水 Z 醇 和 二 次 水 中超 声 清 洗 5 i。用 mn
微量 进 样 器 取 0 0 4 l 浊 液 滴 加 在 玻 碳 电极 表 .0 m 悬 面 ,红 外灯 下烘 干 ,即得 MWN / C 。 T G E
1 2 2 D A变性 处 理 .. N
作用 。
1 实验 部分
12 实 验 方法 .
D A是重 要 的生 命 遗 传 物 质 和遗 传 载 体 ,是 N
生命科 学 研 究 中极 其 重 要 的领 域 。D A 与 小 分 J N
12 1 MWN / C . . T E的制 备 G 将 MWN T在 浓 H 1中超 声 7 C 2h进 行 纯化 ¨ ,
电极 ( WN / C ) 研究 了双酚 A与 D A 的相互 M TG E N
称 取 功能化 的 MWN T粉末 1. m ,超 声 分 散 00 g
于 l 二 次 蒸馏 水 中 ,形 成 黑 色悬 浊 液备 用 。玻 0ml
碳 电极 先用 0 0 m A 抛 光 粉 抛 光 成 镜 面 ,然 .5 1 O
1 1 仪器 和试 剂 .
M C一1B型多 功 能 电化 学 分析 系 统 ( 苏江 E 2 江
将 一 定浓 度 的双 链 D A ( s N N dD A) 放 在 9 O~
10℃水 浴 中约 1 i ,然 后迅 速 地放 人 冰 浴 中冷 0 0m n
分 电分析仪 器有 限公 司 ) 。三 电极系统 :工作 电极为 修饰玻 碳 电极 ,参 比电极 为饱 和甘 汞 电极 ( C , S E)
二 次水 洗 至 中性 ,在 10o 干研成 粉末 ,根据 文 0 C烘 献 …J ,经浓 H O N 回 流 处 理 后 的 MWN T,在 打 开 其 端 口的同时 ,引 入羧 基 和羟 基官 能 团 。
解 D A与识 别分 子 的 电化学机 理 以及 D A与 环境 N N
激 素 的作用 机理 。 本 文利 用 多 壁 碳 纳 米 管 ( WN M T) 修 饰 玻 碳
2 云南 省环 境科 学研 究 院 ,云南 昆明 6 0 3 ) . 504
摘 要 : 用 电化 学方 法研 究 了双酚 A与 D A间 的相 互作 用 。结果 表 明 ,D A的存 在使 双酚 A 的氧 采 N N
化峰 电流减 小 ,且峰 电位 正移 ,双 酚 A与 D A 的相 互作 用 以嵌插 作 用 为主 。双链 D A ( s N N N dD A) 与 双 酚
环境科 学导刊
2 1 ,2 ( ) 0 0 9 4 :5—8
C5 N 3—1 0 / IS l7 9 5 2 5 X S N 6 3— 6 5
环 境 激 素 双 酚 A 与 D A相 互 N 作 用 的 电化 学研 究
王 辰 ,付 艳丽 。刘晓海 ,高云 涛 ( .云南 民族 大学 化学 与生 物技 术学 院 ,云南 昆 明 6 0 3 ; 1 5 0 1
( 06  ̄ 1 1 。 20 p -4 )
取 一 定量 的 双酚 A至 1ml 0 比色管 ,加入 0 1 .0 m 1L磷 酸 缓 冲溶液 ,稀 释 至 刻 度后 ,转移 至 电解 o/ / 池 中。采 用三 电 极 体 系 ,在 0 2~ . . 0 8 V电 位 范 围
现 在 广泛应 用 的化 工原 料 L 双酚 A ( P l j B A) 是
一
双酚 A ( 国药 集 团化 学 试 剂 有 限公 司 ) 溶 液 : 溶 于 乙 醇 配 成 2 0×1 m VL储 备 液 ;鲱 鱼 精 . 0 o
D A (s m 公 司 ) 用 0 1 mo p = 7 0 N i a g , . O  ̄L H .
种环 境激 素 ,亦 称 内分 泌 干 扰 物 ( D 。研 究 E C)
表 明 ,双 酚 A 具 有 类 似 雌 激 素 的 作 用 ,干 扰 人 类
和动 物 的正常 内分 泌功 能 ] ,能 使生 物 和 人类 的 持续生 存 和 繁 衍 受 到 威 胁 J 。双 酚 A 能 影 响 免 疫机 能 ,改变遗 传 信息 的某 些基 因 ,导 致细 胞 的畸 变 ,产 生 肿 瘤 J ,具 有 致 癌 、致 畸 、致 突 变 的 毒 性 ] ,能造 成不 可修 复性 损伤 ,如会 导致 雌 性 生 物体 的子 宫 、乳腺 癌变 畸形 等 。
K 2O H P 一N 2 O aHP 4磷 酸 缓 冲 溶 液 配 成 2 0 m / . g ml 储 备 液 ,4℃保存 ,7 2h内使 用 ;0 1 lL磷 酸 . 0mo/ /
缓 冲液 ;多壁 碳纳 米 管 ( 门大 学 提供 ) 厦 。所 用 试
剂 均 为分 析纯 ;实 验用 水 为二 次重蒸 水 。
A 的结合 大于单链 D A ( s N ,结合 比为 14 N sD A) : ,结合 常数 B为 1 3 . 5×1 ∞。 0
关键 词 :双 酚 A;D A;循 环 伏安 法 ;相 互作 用 N 中图分 类号 :X 7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1 7 9 5 (0 0 4— 0 5— 4 6 3— 6 5 2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