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安徽省六安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0题为单选;11-12为多选)1.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的受力情况一定变化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D.物体做曲线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有一个斜面,从斜面顶端向右平抛一只小球,当初速度为v0时,小球恰好落到斜面底端,平抛的飞行时间为t0.现用不同的初速度v从该斜面顶端向右平抛这只小球,以下哪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平抛的飞行时间t随v变化的函数关系()A.B.C.D.3.如图,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乙的宽度足够大,速度为v1.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地面参考系中,工件做类平抛运动B.在乙参考系中,工件在乙上滑动的轨迹是直线C.工件在乙上滑动时,受到乙的摩擦力方向不变D.工件沿垂直于乙的速度减小为0时,工件的速度等于v14.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在同一条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M、N分别是甲、乙两船的出发点,两船头与河岸均成α角,甲船船头恰好对准N点的正对岸P点,经过一段时间乙船恰好到达P点,如果划船速度大小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船也能到达正对岸B.乙渡河的时间一定较短C.渡河过程中两船不会相遇D.两船相遇在NP直线上5.高明同学撑一把雨伞站在水平地面上,伞面边缘点所围圆形的半径为R,现将雨伞绕竖直伞杆匀速转动,伞边缘上的水滴落到地面,落点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伞边缘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A.雨滴着地时的速度大小为B.雨滴着地时的速度大小为C.雨伞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D.雨伞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6.如图所示,ABC为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半圆环,AC连线水平,AB为固定在A、B两点间的直的金属棒,在直棒上和圆环的BC部分分别套着两个相同的小环M、N,现让半圆环绕对称轴以角速度ω做匀速转动,半圆环的半径为R,小圆环的质量均为m,棒和半圆环均光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环可视为质点,则M、N两环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A.B.C.D.7.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相同的木块A和B放在转盘上,两者用长为L的细绳连接,木块与转盘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各自重力的K倍,A放在距离转轴L处,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心的转轴O1O2转动.开始时,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角速度缓慢增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ω>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B.当ω>时,绳子一定有弹力C.ω在<ω<范围内增大时,B所受摩擦力变大D.ω在0<ω<范围内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一直变大8.如图所示,用手握着细绳的一端在水平桌面上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角速度为ω.细绳长为L,质量忽略不计,运动过程中细绳始终与r圆相切,在细绳的另外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恰好做以O为圆心的大圆在桌面上运动,小球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将做变速圆周运动B.小球与桌面的动摩擦因素为C.小球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ω(l+L)D.细绳拉力为mω2小球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9.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出的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13年1月19日揭晓,“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和“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分别排在第一、第二.若地球半径为R,把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蛟龙”下潜深度为d,天宫一号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蛟龙”号所在处与“天宫一号”所在处的加速度之比为()A.B.C.D.10.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周期为118分钟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如图所示,已知万有引力常数为G,则()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B.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小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长D.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11.如图所示:一个圆弧形光滑圆管轨道ABC,放置在竖直平面内,轨道半径为R,在A点与水平地面AD相接,地面与圆心O等高,MN 是放在水平地面上长为3R、厚度不计的减振垫,左端M正好位于A点.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A处管口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可看作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则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至少为B.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则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至少为C.若球从C点射出后恰好能打到垫子的M端,则球经过C点时对管的作用力大小为D.要使球能通过C点落到垫子上,球离A点的最大高度是5R12.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搭载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T,最终在月球表面上实现软着陆;若以R表示月球的半径,引力常量为G,忽略月球自转及地球对卫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B.月球的质量为C.“嫦娥三号”绕月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D.物体在月球表面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13.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将固定有斜槽的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实验前要检查木板是否水平,请简述你的检查方法:;(2)关于这个实验,①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A.秒表B.坐标纸C.天平D.弹簧秤E.重垂线②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是A.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B.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锤线C.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做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近③某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做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末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P球落地时正好能与Q球相遇发生碰撞,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14.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5.0cm、y2=45.0cm,A、B两点水平间距△x为40.0cm.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v C 为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m/s2.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5.如图所示,半径为R,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管竖直放置,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B以不同速率进入管内,B通过最高点C时,对管壁上部的压力为3mg,A通过最高点C 时,对管壁下部的压力为0.75mg.求(1)A、B两球通过C点的速率分别是多少?(2)A、B落地后,落地点间的距离.16.一转动装置如图所示,四根轻杆OA、OC、AB和CB与两小球以及一小环通过铰链连接,轻杆长均为l,球和环的质量均为m,O端固定在竖直的轻质转轴上,套在转轴上的轻质弹簧连接在O与小环之间,原长为L,装置静止时,弹簧长为L,转动该装置并缓慢增大转速,小环缓慢上升.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k;(2)AB杆中弹力为零时,装置转动的角速度ω0.17.如图所示,一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离地面的高度等于地球半径R0.该卫星不断地向地球发射微波信号.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1)求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2)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0,该卫星绕地球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则在赤道上的任意一点能连续接收到该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的时间是多少?(图中A1、B1为开始接收到信号时,卫星与接收点的位置关系)18.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的质量为m=0.5kg,完全相同的木板B,C的长度为L=2m,质量为M=1.0kg,物块A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设物体与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现给物块A一个初速度v0,物块在木板B上向右运动,要想使物块A能滑上木板C但又不能从C上滑下来,求初速度v0的取值范围(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0题为单选;11-12为多选)1.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的受力情况一定变化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D.物体做曲线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曲线运动.【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但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不一定相同.当物体的加速度不为0时,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解答】解: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变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不一定变化,故A错误.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加速度不变,故物体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则速度不变,则没有加速度存在,说明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故C正确.D、物体在做曲线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但必须存在合力,比如:平抛运动的合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BC.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有一个斜面,从斜面顶端向右平抛一只小球,当初速度为v0时,小球恰好落到斜面底端,平抛的飞行时间为t0.现用不同的初速度v从该斜面顶端向右平抛这只小球,以下哪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平抛的飞行时间t随v变化的函数关系()A.B.C.D.【考点】平抛运动.【分析】根据小球落在斜面上,结合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的关系求出运动的时间.小球落在地面上,高度一定,则运动时间一定.【解答】解:当小球落在斜面上时,有:tanθ=,解得t=,与速度v 成正比.当小球落在地面上,根据h=得,t=,知运动时间不变.可知t与v的关系图线先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然后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如图,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乙的宽度足够大,速度为v1.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地面参考系中,工件做类平抛运动B.在乙参考系中,工件在乙上滑动的轨迹是直线C.工件在乙上滑动时,受到乙的摩擦力方向不变D.工件沿垂直于乙的速度减小为0时,工件的速度等于v1【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抛运动.【分析】在地面参考系中,沿甲与乙的运动方向分析摩擦力方向,根据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分析工件的运动情况.【解答】解:A、在地面参考系中,沿甲运动的方向滑动摩擦力分力向左,沿乙运动的方向滑动摩擦力沿乙运动方向,则摩擦力的合力如图.合初速度沿甲运动的方向,则合力与初速度不垂直,所以工件做的不是类平抛运动.故A错误.B、在乙参考系中,如右图所示,摩擦力的合力与合初速度方向相反,故工件在乙上滑动的轨迹是直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工件在乙上滑动时,在x轴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y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两个方向摩擦力的分力不变,受到乙的摩擦力方向不变,当工件沿垂直于乙的速度减小为0时,不受摩擦力,故工件在乙上滑行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方向不变.故C正确.D、设t=0时刻摩擦力与纵向的夹角为α,侧向(x轴方向)、纵向(y轴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x、a y,则=tanα很短的时间△t内,侧向、纵向的速度增量大小分别为△v x=a x△t,△v y=a y△t解得:=tanα由题意知tanα==,则=,则当△v x=v0,△v y=v1,所以工件沿垂直于乙的速度减小为0时,工件的速度等于v1.故D 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4.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在同一条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M、N分别是甲、乙两船的出发点,两船头与河岸均成α角,甲船船头恰好对准N点的正对岸P点,经过一段时间乙船恰好到达P点,如果划船速度大小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船也能到达正对岸B.乙渡河的时间一定较短C.渡河过程中两船不会相遇D.两船相遇在NP直线上【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小船过河的速度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故要求过河时间需要将船速分解为沿河岸的速度和垂直河岸的速度;要求两船相遇的地点,需要求出两船之间的相对速度,即它们各自沿河岸的速度的和.【解答】解:A、乙船垂直河岸到达正对岸,说明水流方向向右;甲船参与了两个分运动,沿着船头指向的匀速运动,随着水流方向的匀速运动,故不可能到达正对岸,故A错误;B、小船过河的速度为船本身的速度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故小船过河的速度v y=vsinα,故小船过河的时间:t1==,故甲乙两船到达对岸的时间相同,故B错误;C、D、以流动的水为参考系,相遇点在两个船速度方向射线的交点上;又由于乙船沿着NP 方向运动,故相遇点在NP的中点上;故C错误,D正确;故选:D.5.高明同学撑一把雨伞站在水平地面上,伞面边缘点所围圆形的半径为R,现将雨伞绕竖直伞杆匀速转动,伞边缘上的水滴落到地面,落点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伞边缘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A.雨滴着地时的速度大小为B.雨滴着地时的速度大小为C.雨伞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D.雨伞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雨滴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根据高度求出运动的时间,根据几何关系根据水滴在地面上形成圆的半径求出平抛的水平位移,从而结合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求出初速度,由v=ωR 即可求出雨伞转动的角速度大小.【解答】解:AB、根据h=,解得:t=,画出俯视图,如图所示:结合几何关系,平抛的水平分位移为:x=,则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联立以上方程,得:v=,故A错误,B正确;CD、根据公式:v0=ωR得:ω==,故C错误,D错误;故选:B6.如图所示,ABC为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半圆环,AC连线水平,AB为固定在A、B两点间的直的金属棒,在直棒上和圆环的BC部分分别套着两个相同的小环M、N,现让半圆环绕对称轴以角速度ω做匀速转动,半圆环的半径为R,小圆环的质量均为m,棒和半圆环均光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环可视为质点,则M、N两环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A.B.C.D.【考点】向心力;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分析】分别对M点和N点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合外力提供向心力的条件,由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M点的小球受到重力和杆的支持力,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的方向沿水平方向,所以:F n=mgtan45°=mω•v M所以:…①同理,N点的小球受到重力和杆的支持力,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的方向沿水平方向,设ON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F n′=mgtanθ=mωv N所以:…②又:…③r=Rsinθ…④联立②③④得:…⑤所以:=故选:A7.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相同的木块A和B放在转盘上,两者用长为L的细绳连接,木块与转盘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各自重力的K倍,A放在距离转轴L处,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心的转轴O1O2转动.开始时,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角速度缓慢增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ω>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B.当ω>时,绳子一定有弹力C.ω在<ω<范围内增大时,B所受摩擦力变大D.ω在0<ω<范围内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一直变大【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开始角速度较小,两木块都靠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B先到达最大静摩擦力,角速度继续增大,则绳子出现拉力,角速度继续增大,A的静摩擦力增大,当增大到最大静摩擦力时,开始发生相对滑动.【解答】解:A、当A所受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对A有:kmg﹣T=mLω2,对B有:T+kmg=m•2Lω2,解得ω=,当ω>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故A正确.B、当B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绳子开始出现弹力,kmg=m•2Lω2,解得ω1=,知ω>时,绳子具有弹力.故B正确.C、角速度0<ω<,B所受的摩擦力变大,ω在<ω<范围内增大时,B所受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D、当ω在0<ω<,范围内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一直增大.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8.如图所示,用手握着细绳的一端在水平桌面上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角速度为ω.细绳长为L,质量忽略不计,运动过程中细绳始终与r圆相切,在细绳的另外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恰好做以O为圆心的大圆在桌面上运动,小球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将做变速圆周运动B.小球与桌面的动摩擦因素为C.小球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ω(l+L)D.细绳拉力为mω2小球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手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几何关系,运用拉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求出拉力的大小.根据角速度和半径求出线速度.【解答】解:A、手握着细绳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所以细绳的另外一端小球随着小球做的也是匀速圆周运动,故A错误.B、设大圆为R.由图分析可知R=,设绳中张力为T,则有:TcosΦ=mRω2,cosΦ=,解得细绳的拉力为:T=,根据摩擦力公式可得:f=μmg又:f=TsinΦ,sinΦ=,解得:μ=,故B正确.CD、线速度为:v=,故C错误,D错误.故选:B.9.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出的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13年1月19日揭晓,“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和“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分别排在第一、第二.若地球半径为R,把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蛟龙”下潜深度为d,天宫一号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蛟龙”号所在处与“天宫一号”所在处的加速度之比为()A.B.C.D.【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向心力.【分析】根据题意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等于半径为R的球体在表面产生的加速度,深度为d的地球内部的重力加速度相当于半径为R﹣d的球体在其表面产生的重力加速度,根据地球质量分布均匀得到加速度的表达式,再根据半径关系求解深度为d处的重力加速度与地面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运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解出高度为h处的加速度,再求其比值.【解答】解:令地球的密度为ρ,则在地球表面,重力和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有:g=G由于地球的质量为:M=ρ•,所以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可写成:g===πGρR.根据题意有,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固在深度为d的地球内部,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即为半径等于(R﹣d)的球体在其表面产生的万有引力,故井底的重力加速度g′=πGρ(R﹣d).所以有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天宫一号”的加速度为所以所以,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周期为118分钟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如图所示,已知万有引力常数为G,则()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B.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小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长D.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线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即可比较出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若要进入轨道Ⅲ,需减速.比较在不同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直接比较它们所受的万有引力就可得知.卫星从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在P 点需减速【解答】解:A、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卫星在轨道Ⅲ上的半径大于月球半径,根据=,得v=,可知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故A错误.B.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若要进入轨道Ⅲ要做向心运动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则需减速.故B正确.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轨道半径比在轨道Ⅰ上轨道半径小,所以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短,故C错误D、在同一点所受引力相同,则加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B11.如图所示:一个圆弧形光滑圆管轨道ABC,放置在竖直平面内,轨道半径为R,在A点与水平地面AD相接,地面与圆心O等高,MN 是放在水平地面上长为3R、厚度不计的减振垫,左端M正好位于A点.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A处管口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可看作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则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至少为B.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则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至少为C.若球从C点射出后恰好能打到垫子的M端,则球经过C点时对管的作用力大小为D.要使球能通过C点落到垫子上,球离A点的最大高度是5R【考点】动能定理;平抛运动;向心力.【分析】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最大为4R,最小为R,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求解.【解答】解:A、B、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从C点开始做平抛运动,竖直分位移为R,故:R=x=v C t其中:4R≥x≥R解得:,故A错误,B正确;D、要使球能通过C点落到垫子上N点,球离A点的高度最大,根据动能定理,有:mgh=mgR+其中:解得:h=5R,故D正确;C、若球从C点射出后恰好能打到垫子的M端,在C点的速度为;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设支持力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末作业物理试卷(三)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末作业物理试卷(三)

2017-2018学年一、选择题(1~8为单选题,9~12为多选,每题4分,共48分)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③加速度随时间均价变化的直线运动 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224 1.5x t t =-(m ),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A .1.5sB .8sC .16sD .24s3.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 后停止运动,那么,在这连续的3个1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 .1:2:3B .1:3:5C .3:2:1D .5:3:1 4.为了测定某桥在平直路面上起动时的加速度(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s 曝光一次,轿车车长为4.5m ,则其加速度约为A .21/m sB .22/m sC .23/m sD .24/m s5.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经1.5s 停止,刹车距离为9m ,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后1s 的位移为A .3mB .3.5mC .4mD .4.5m6.取一根长2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 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 ,60cm ,84cm ,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A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B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C .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2D .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 7.一质点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xt t-图像如图所示,则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0.5/m sC .质点在1s 末速度为1.5m/sD .质点在第1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8.列车长l ,铁路桥长为2l ,列车匀加速行驶过桥,车头过桥头的速度为1v ,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2v ,则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A .213v v -B .213v v +C .222132v v - D9.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是10.物体甲的x-t 图像和物体乙的v-t 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 .甲在整个t=6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B .甲在整个t=6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C .乙在整个t=6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 .乙在整个t=6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11.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t 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 .1t 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 .10~t 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刚好相等D .10~t 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12.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验证了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2.一火车司机发现前方有一障碍物而紧急刹车,刹车时的速度为12/m s ,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已知火车在最后1s 内的位移是3m ,则火车在刹车过程 中通过的位移为( ) A.8m B.10m C.12m D.14m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16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s ,第二段用时2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223/m sB.243/m sC.289/m sD.2169/m s 4.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 和7m ,则刹车后6s 内的位移是( )A.25mB.24mC.20mD.36m5.如图所示,物体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径A 、B 、C 三点,其中2AB m x =,3BC m x =。

若物体通过AB 和BC 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A.98mB.89mC.34mD.43m 6.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7x m =,物体A 以4/A m s v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10/Bm s v=,此时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22/a m s =-。

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A.7sB.8sC.9sD.10s7.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

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 t-图像表示出来(其中x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面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8.在一条宽马路上某一处有甲.乙两车,它们同时开始运动,取开始运动时刻为计时零点,它们的v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t-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t时刻改变运动方向A.甲在1t时刻甲车速度为零,然后反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最远B.在1t时刻甲车追上乙车C.在4D.在4t 时刻,两车相距最远9.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0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 s ,若此后1s 内位移的大小为5m ,那么该物体( ) A.1s 末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10/m s B.1s 末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4/m 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22/m s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210/m s10.甲.乙两物体相距s ,它们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a 的匀加速运动,甲在后面做初速度为0v .加速度为2a 的匀加速运动,则( ) A.若12a a =,它们只能相遇一次 B.若12a a >,它们可能相遇两次 C.若12a a >,它们一定相遇两次 D.若12a a <,它们不能相遇11.自高为h 的塔顶自由落下一物体a ,与此同时物体b 从塔底以初速度0v 竖直向上抛,且a 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0gh v >,则两物体在b 上升过程中相遇 B.若0gh v =,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 C.若02ghgh v <<,则两物体在b 下降途中相遇 D.若02ghv <,则两物体不可能在空中相遇 1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3t s =时并排行驶,则( )A.在1t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0t =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2t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二.实验题1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T s =,其中17.05cm s =,27.68cm s =,38.33cm s =,48.95cm s=,59.61cm s =,610.26cm s =,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加速度的大小是 2/m s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末作业物理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末作业物理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 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能视为质点的是A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进行飞行姿势调整时B .研究飞行中的直升机的螺旋桨转动情况时C .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卫星D .绕固定转轴转动的直杆2.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公园玩,当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甲车内的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的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根据以上观察说明 A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 .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3.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盯紧着汽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如粘着的一块口香糖),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4.如图所示,甲、乙、丙3人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并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可能是A .甲、乙匀速下降,且v v >乙甲,丙停在空中B .甲、乙匀速下降,且v v >乙甲,丙匀速上升C .甲、乙匀速下降,且v v >乙甲,丙匀速下降且v v >甲丙D .甲、乙匀速下降,且v v >乙甲,丙匀速下降且v v <甲丙 5.下列说法中表示同一时刻的是 A .第2s 末和第3s 初 B .前3s 内和第3s 内 C .第3s 末和第2s 初 D .第1s 内和第1s 末6.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m ,则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 B .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3x m =甲,5x m =-乙,则x x <乙甲 C .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D .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度,不能说表示方向 7.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B .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 到B ,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一定相同C .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 .质点运动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8.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C .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它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9.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 .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 ,以790m/s 的速度击中目标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s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D .小球第3s 末的速度是6m/s10.(多选)刘翔是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曾在多次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已知刘翔的高度为H ,在110m 跨栏比赛的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手最后冲刺的身影,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慢(曝光时间)是160s ,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刘翔的高度为h ,胸前号码布模糊部分的宽度为L ,以上数据可以知道刘翔的 A .冲线速度为60L (m/s ) B .冲线速度为60HL/h (m/s ) C .110栏的平均速度D .110栏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位移的大小11.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 决赛和男子200m 决赛中分别以9.63s 和19.32s 的成绩获得两枚金牌。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末作业物理试卷(二)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末作业物理试卷(二)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成功举办,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28个大项的比赛,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2.两位杂技演员,甲从高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蹦床上竖直跳起,结果两人同时落在蹦床上,则此过程中他们各自看到对方的运动情况是A.甲看到乙先朝上,再朝下运动B.乙看到甲先朝下,再朝上运动C.甲看到乙一直朝上运动D.甲看到乙一直朝下运动3.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反而不为零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D.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4.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正确说法是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度行驶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转动A.①因火箭还没有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②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D.④尽管空间站匀速转动,但加速度也不为零v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当加速度a的值5.一质点以初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大等于零为止B.速度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6.如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指针指示在如左图所示的位置,经过7s 后指针指示在如右图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 .7.12/m sB .5.72/m sC .1.62/m sD .2.62/m s7.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352x t =+(m ),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关系为26v t =(m/s ),该质点在t=0时刻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和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A .12m/s ,39m/sB .8m/s ,38m/sC .12m/s ,19.5m/sD .8m/s ,12m/s 8.一人看见闪电12.3s 后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 ,光速为8310/m 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计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 .这种估计方法是错误的,不可以采取B .这种估计方法比较精确地估计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的距离C .这种估计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太大D .即使声速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作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A .甲乙两质点在1s 末时相遇B .甲乙两质点在1s 末时的速度大小相等C .甲乙两质点在第1s 内反方向运动D .在第1s 内甲质点的速率比乙质点的速率要大10.在右图所示的v-t 图中,A 、B 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运动,运动规律荣A 、B 两图线表示,下述叙述正确的是A .t=1s 时,B 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t=2s 时,A 、B 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C .A 、B 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D .在t=4s 时,A 、B 相遇 二.填空题11.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期间最大位移等于_______,最小位移等于_______,经过94周期的位移等于___________。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在穹形支架上,用一根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通过滑轮悬挂一个重力为G的重物,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向D点靠近,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情况是A.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小后不变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大后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轻绳的右端从B点移到直杆最上端C时,设两绳的夹角为2 .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所示.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动态平衡分析【名师点睛】在解析力的动态平衡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受力分析,列出力和角度三角函数的关系式,根据角度变化进行分析解题,一种是几何三角形相似法,这种方法一般解决几个力都在变化的情况,列出力与三角形对应边的等式关系,进行解题分析2.如图所示,同一竖直面内有上下两条用相同材料做成的水平轨道MN、PQ,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 、B 放置在两轨道上,A 在B 的正上方,A 、B 之间用一根细线相连,在细线中点O 施加拉力,使A 、B 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的方向是(图中②表示水平方向)A .沿①②③方向都可以B .沿①方向C .沿②方向D .沿③方向 【答案】D 【解析】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摩擦力【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通过摩擦力的大小得出绳子拉力的大小,从而确定拉力的方向.3.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到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 .一定降低B .一定升高C .保持不变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设0L 为橡皮筋的原长,k 为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小车静止时,对小球受力分析得:1T mg =,弹簧的伸长1mg x k =,即小球与悬挂点的距离为10mgL L k=+,当小车的加速度稳定在一定值时,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得: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名师点睛】分析整体的受力时采用整体法可以不必分析整体内部的力,分析单个物体的受力时就要用隔离法.采用整体隔离法可以较简单的分析问题4.如图所示,AB 为光滑竖直杆,ACB 为构成直角的光滑L 形直轨道,C 处由一小圆弧连接可使小球顺利转弯(即通过转弯处不损失机械能)。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2 精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2 精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第1~8题是单选题,第9~12题是多选题,多选题少选得一半分,不选、错选不得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伽利略提出了著名的理想实验,示意图如图。

伽利略提出该理想实验的最主要意图是( )A.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为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C.为了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为了说明物体运动时就会产生惯性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25.124t t x -=(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A.1.5sB.8sC.16sD.8s3. 如图所示,物体M 放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用,F 1=4N ,F 2=8N ,物体处于静止。

如果将水平力F 增加5N ,则( ) A.物体M 仍处于静止B.物体M 受到的合力方向向左C.物体M 受到的合力方向向右D.物体M 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N4.下列四个图中,F 1、F 2、F 3都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顶角为直角),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5.如图所示,叠放在固定粗糙斜面上的物块A 和B 接触面是水平的,A 与B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在下滑过程中A 和B 的受力个数为( ) A.2个,3个 B.2个,4个 C.3个,3个 D.3个,4个6.甲、乙两人用绳a0和bO 通过装在P 楼和Q 楼楼顶的定滑轮,将质量为m 的物块由0点沿Oa 直线缓慢地向上提升,如图所示∠aOb 为锐角。

则在物块由0点沿Oa 直线缓慢上升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O绳和bO绳中的弹力逐渐减小B.aO绳和b0绳中的弹力逐渐增大C.aO绳中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bO绳中的弹力一直增大D.aO绳中的弹力一直增大,b0绳中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7.如图所示,在穹形支架上,现将用一根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通过滑轮悬挂一个重力为G的重物,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向C点靠近。

(完整版)安徽省六安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完整版)安徽省六安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0题为单选;11-12为多选)1.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的受力情况一定变化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D.物体做曲线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有一个斜面,从斜面顶端向右平抛一只小球,当初速度为v0时,小球恰好落到斜面底端,平抛的飞行时间为t0.现用不同的初速度v从该斜面顶端向右平抛这只小球,以下哪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平抛的飞行时间t随v变化的函数关系()A.B.C.D.3.如图,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乙的宽度足够大,速度为v1.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地面参考系中,工件做类平抛运动B.在乙参考系中,工件在乙上滑动的轨迹是直线C.工件在乙上滑动时,受到乙的摩擦力方向不变D.工件沿垂直于乙的速度减小为0时,工件的速度等于v14.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在同一条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M、N分别是甲、乙两船的出发点,两船头与河岸均成α角,甲船船头恰好对准N点的正对岸P点,经过一段时间乙船恰好到达P点,如果划船速度大小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船也能到达正对岸B.乙渡河的时间一定较短C.渡河过程中两船不会相遇D.两船相遇在NP直线上5.高明同学撑一把雨伞站在水平地面上,伞面边缘点所围圆形的半径为R,现将雨伞绕竖直伞杆匀速转动,伞边缘上的水滴落到地面,落点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伞边缘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A.雨滴着地时的速度大小为B.雨滴着地时的速度大小为C.雨伞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D.雨伞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6.如图所示,ABC为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半圆环,AC连线水平,AB为固定在A、B两点间的直的金属棒,在直棒上和圆环的BC部分分别套着两个相同的小环M、N,现让半圆环绕对称轴以角速度ω做匀速转动,半圆环的半径为R,小圆环的质量均为m,棒和半圆环均光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环可视为质点,则M、N两环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A.B.C.D.7.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相同的木块A和B放在转盘上,两者用长为L的细绳连接,木块与转盘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各自重力的K倍,A放在距离转轴L处,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心的转轴O1O2转动.开始时,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角速度缓慢增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ω>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B.当ω>时,绳子一定有弹力C.ω在<ω<范围内增大时,B所受摩擦力变大D.ω在0<ω<范围内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一直变大8.如图所示,用手握着细绳的一端在水平桌面上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角速度为ω.细绳长为L,质量忽略不计,运动过程中细绳始终与r圆相切,在细绳的另外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恰好做以O为圆心的大圆在桌面上运动,小球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将做变速圆周运动B.小球与桌面的动摩擦因素为C.小球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ω(l+L)D.细绳拉力为mω2小球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9.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出的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13年1月19日揭晓,“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和“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分别排在第一、第二.若地球半径为R,把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蛟龙”下潜深度为d,天宫一号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蛟龙”号所在处与“天宫一号”所在处的加速度之比为()A.B.C.D.10.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周期为118分钟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如图所示,已知万有引力常数为G,则()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B.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小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长D.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11.如图所示:一个圆弧形光滑圆管轨道ABC,放置在竖直平面内,轨道半径为R,在A点与水平地面AD相接,地面与圆心O等高,MN 是放在水平地面上长为3R、厚度不计的减振垫,左端M正好位于A点.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A处管口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可看作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则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至少为B.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则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至少为C.若球从C点射出后恰好能打到垫子的M端,则球经过C点时对管的作用力大小为D.要使球能通过C点落到垫子上,球离A点的最大高度是5R12.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搭载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T,最终在月球表面上实现软着陆;若以R表示月球的半径,引力常量为G,忽略月球自转及地球对卫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B.月球的质量为C.“嫦娥三号”绕月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D.物体在月球表面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13.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将固定有斜槽的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实验前要检查木板是否水平,请简述你的检查方法:;(2)关于这个实验,①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A.秒表B.坐标纸C.天平D.弹簧秤E.重垂线②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是A.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B.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锤线C.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做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近③某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做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末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P球落地时正好能与Q球相遇发生碰撞,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14.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5.0cm、y2=45.0cm,A、B两点水平间距△x为40.0cm.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v C 为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m/s2.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5.如图所示,半径为R,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管竖直放置,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B以不同速率进入管内,B通过最高点C时,对管壁上部的压力为3mg,A通过最高点C 时,对管壁下部的压力为0.75mg.求(1)A、B两球通过C点的速率分别是多少?(2)A、B落地后,落地点间的距离.16.一转动装置如图所示,四根轻杆OA、OC、AB和CB与两小球以及一小环通过铰链连接,轻杆长均为l,球和环的质量均为m,O端固定在竖直的轻质转轴上,套在转轴上的轻质弹簧连接在O与小环之间,原长为L,装置静止时,弹簧长为L,转动该装置并缓慢增大转速,小环缓慢上升.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k;(2)AB杆中弹力为零时,装置转动的角速度ω0.17.如图所示,一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离地面的高度等于地球半径R0.该卫星不断地向地球发射微波信号.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1)求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2)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0,该卫星绕地球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则在赤道上的任意一点能连续接收到该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的时间是多少?(图中A1、B1为开始接收到信号时,卫星与接收点的位置关系)18.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的质量为m=0.5kg,完全相同的木板B,C的长度为L=2m,质量为M=1.0kg,物块A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设物体与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现给物块A一个初速度v0,物块在木板B上向右运动,要想使物块A能滑上木板C但又不能从C上滑下来,求初速度v0的取值范围(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0题为单选;11-12为多选)1.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的受力情况一定变化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D.物体做曲线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曲线运动.【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但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不一定相同.当物体的加速度不为0时,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解答】解: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变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不一定变化,故A错误.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加速度不变,故物体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则速度不变,则没有加速度存在,说明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故C正确.D、物体在做曲线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但必须存在合力,比如:平抛运动的合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BC.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有一个斜面,从斜面顶端向右平抛一只小球,当初速度为v0时,小球恰好落到斜面底端,平抛的飞行时间为t0.现用不同的初速度v从该斜面顶端向右平抛这只小球,以下哪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平抛的飞行时间t随v变化的函数关系()A.B.C.D.【考点】平抛运动.【分析】根据小球落在斜面上,结合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的关系求出运动的时间.小球落在地面上,高度一定,则运动时间一定.【解答】解:当小球落在斜面上时,有:tanθ=,解得t=,与速度v 成正比.当小球落在地面上,根据h=得,t=,知运动时间不变.可知t与v的关系图线先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然后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如图,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乙的宽度足够大,速度为v1.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地面参考系中,工件做类平抛运动B.在乙参考系中,工件在乙上滑动的轨迹是直线C.工件在乙上滑动时,受到乙的摩擦力方向不变D.工件沿垂直于乙的速度减小为0时,工件的速度等于v1【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抛运动.【分析】在地面参考系中,沿甲与乙的运动方向分析摩擦力方向,根据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分析工件的运动情况.【解答】解:A、在地面参考系中,沿甲运动的方向滑动摩擦力分力向左,沿乙运动的方向滑动摩擦力沿乙运动方向,则摩擦力的合力如图.合初速度沿甲运动的方向,则合力与初速度不垂直,所以工件做的不是类平抛运动.故A错误.B、在乙参考系中,如右图所示,摩擦力的合力与合初速度方向相反,故工件在乙上滑动的轨迹是直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工件在乙上滑动时,在x轴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y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两个方向摩擦力的分力不变,受到乙的摩擦力方向不变,当工件沿垂直于乙的速度减小为0时,不受摩擦力,故工件在乙上滑行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方向不变.故C正确.D、设t=0时刻摩擦力与纵向的夹角为α,侧向(x轴方向)、纵向(y轴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x、a y,则=tanα很短的时间△t内,侧向、纵向的速度增量大小分别为△v x=a x△t,△v y=a y△t解得:=tanα由题意知tanα==,则=,则当△v x=v0,△v y=v1,所以工件沿垂直于乙的速度减小为0时,工件的速度等于v1.故D 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4.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在同一条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M、N分别是甲、乙两船的出发点,两船头与河岸均成α角,甲船船头恰好对准N点的正对岸P点,经过一段时间乙船恰好到达P点,如果划船速度大小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船也能到达正对岸B.乙渡河的时间一定较短C.渡河过程中两船不会相遇D.两船相遇在NP直线上【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小船过河的速度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故要求过河时间需要将船速分解为沿河岸的速度和垂直河岸的速度;要求两船相遇的地点,需要求出两船之间的相对速度,即它们各自沿河岸的速度的和.【解答】解:A、乙船垂直河岸到达正对岸,说明水流方向向右;甲船参与了两个分运动,沿着船头指向的匀速运动,随着水流方向的匀速运动,故不可能到达正对岸,故A错误;B、小船过河的速度为船本身的速度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故小船过河的速度v y=vsinα,故小船过河的时间:t1==,故甲乙两船到达对岸的时间相同,故B错误;C、D、以流动的水为参考系,相遇点在两个船速度方向射线的交点上;又由于乙船沿着NP 方向运动,故相遇点在NP的中点上;故C错误,D正确;故选:D.5.高明同学撑一把雨伞站在水平地面上,伞面边缘点所围圆形的半径为R,现将雨伞绕竖直伞杆匀速转动,伞边缘上的水滴落到地面,落点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伞边缘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A.雨滴着地时的速度大小为B.雨滴着地时的速度大小为C.雨伞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D.雨伞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雨滴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根据高度求出运动的时间,根据几何关系根据水滴在地面上形成圆的半径求出平抛的水平位移,从而结合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求出初速度,由v=ωR 即可求出雨伞转动的角速度大小.【解答】解:AB、根据h=,解得:t=,画出俯视图,如图所示:结合几何关系,平抛的水平分位移为:x=,则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联立以上方程,得:v=,故A错误,B正确;CD、根据公式:v0=ωR得:ω==,故C错误,D错误;故选:B6.如图所示,ABC为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半圆环,AC连线水平,AB为固定在A、B两点间的直的金属棒,在直棒上和圆环的BC部分分别套着两个相同的小环M、N,现让半圆环绕对称轴以角速度ω做匀速转动,半圆环的半径为R,小圆环的质量均为m,棒和半圆环均光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环可视为质点,则M、N两环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A.B.C.D.【考点】向心力;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分析】分别对M点和N点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合外力提供向心力的条件,由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M点的小球受到重力和杆的支持力,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的方向沿水平方向,所以:F n=mgtan45°=mω•v M所以:…①同理,N点的小球受到重力和杆的支持力,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的方向沿水平方向,设ON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F n′=mgtanθ=mωv N所以:…②又:…③r=Rsinθ…④联立②③④得:…⑤所以:=故选:A7.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相同的木块A和B放在转盘上,两者用长为L的细绳连接,木块与转盘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各自重力的K倍,A放在距离转轴L处,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心的转轴O1O2转动.开始时,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角速度缓慢增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ω>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B.当ω>时,绳子一定有弹力C.ω在<ω<范围内增大时,B所受摩擦力变大D.ω在0<ω<范围内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一直变大【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开始角速度较小,两木块都靠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B先到达最大静摩擦力,角速度继续增大,则绳子出现拉力,角速度继续增大,A的静摩擦力增大,当增大到最大静摩擦力时,开始发生相对滑动.【解答】解:A、当A所受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对A 有:kmg﹣T=mLω2,对B有:T+kmg=m•2Lω2,解得ω=,当ω>时,A、B相对于转盘会滑动.故A正确.B、当B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绳子开始出现弹力,kmg=m•2Lω2,解得ω1=,知ω>时,绳子具有弹力.故B正确.C、角速度0<ω<,B所受的摩擦力变大,ω在<ω<范围内增大时,B所受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D、当ω在0<ω<,范围内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一直增大.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8.如图所示,用手握着细绳的一端在水平桌面上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角速度为ω.细绳长为L,质量忽略不计,运动过程中细绳始终与r圆相切,在细绳的另外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恰好做以O为圆心的大圆在桌面上运动,小球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将做变速圆周运动B.小球与桌面的动摩擦因素为C.小球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ω(l+L)D.细绳拉力为mω2小球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手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几何关系,运用拉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求出拉力的大小.根据角速度和半径求出线速度.【解答】解:A、手握着细绳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所以细绳的另外一端小球随着小球做的也是匀速圆周运动,故A错误.B、设大圆为R.由图分析可知R=,设绳中张力为T,则有:TcosΦ=mRω2,cosΦ=,解得细绳的拉力为:T=,根据摩擦力公式可得:f=μmg又:f=TsinΦ,sinΦ=,解得:μ=,故B正确.CD、线速度为:v=,故C错误,D错误.故选:B.9.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出的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13年1月19日揭晓,“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和“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分别排在第一、第二.若地球半径为R,把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蛟龙”下潜深度为d,天宫一号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蛟龙”号所在处与“天宫一号”所在处的加速度之比为()A.B.C.D.【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向心力.【分析】根据题意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等于半径为R的球体在表面产生的加速度,深度为d的地球内部的重力加速度相当于半径为R﹣d的球体在其表面产生的重力加速度,根据地球质量分布均匀得到加速度的表达式,再根据半径关系求解深度为d处的重力加速度与地面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运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解出高度为h处的加速度,再求其比值.【解答】解:令地球的密度为ρ,则在地球表面,重力和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有:g=G由于地球的质量为:M=ρ•,所以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可写成:g===πGρR.根据题意有,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固在深度为d的地球内部,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即为半径等于(R﹣d)的球体在其表面产生的万有引力,故井底的重力加速度g′=πGρ(R﹣d).所以有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天宫一号”的加速度为所以所以,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周期为118分钟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如图所示,已知万有引力常数为G,则()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B.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小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长D.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线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即可比较出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若要进入轨道Ⅲ,需减速.比较在不同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直接比较它们所受的万有引力就可得知.卫星从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在P 点需减速【解答】解:A、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卫星在轨道Ⅲ上的半径大于月球半径,根据=,得v=,可知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故A错误.B.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若要进入轨道Ⅲ要做向心运动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则需减速.故B正确.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轨道半径比在轨道Ⅰ上轨道半径小,所以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短,故C错误D、在同一点所受引力相同,则加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B11.如图所示:一个圆弧形光滑圆管轨道ABC,放置在竖直平面内,轨道半径为R,在A点与水平地面AD相接,地面与圆心O等高,MN 是放在水平地面上长为3R、厚度不计的减振垫,左端M正好位于A点.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A处管口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可看作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则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至少为B.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则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至少为C.若球从C点射出后恰好能打到垫子的M端,则球经过C点时对管的作用力大小为D.要使球能通过C点落到垫子上,球离A点的最大高度是5R【考点】动能定理;平抛运动;向心力.【分析】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最大为4R,最小为R,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求解.【解答】解:A、B、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从C点开始做平抛运动,竖直分位移为R,故:R=x=v C t其中:4R≥x≥R解得:,故A错误,B正确;D、要使球能通过C点落到垫子上N点,球离A点的高度最大,根据动能定理,有:mgh=mgR+其中:解得:h=5R,故D正确;C、若球从C点射出后恰好能打到垫子的M端,在C点的速度为;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设支持力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上)开学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处的四个选项中,1~7题只有一项选择是正确的,8~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D.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2.库仑通过实验研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时,先保持电荷量不变,寻找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再保持距离不变,寻找作用力与电荷量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常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是()A.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B.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一质点沿直线运动,t=0时刻速度为2m/s,加速度为1m/s2.此后质点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增大C.t=5s时刻质点的速度为6.25m/sD.t=8s时刻质点的速度为13.2m/s4.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连接两轻环A、B,两环分别套在相互垂直的水平杆和竖直杆上.轻绳绕过光滑的轻小滑轮,重物悬挂于滑轮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将环A向下移动少许,绳上拉力变大,环B所受摩擦力变小B.只将环A向下移动少许,绳上拉力不变,环B所受摩擦力不变C.只将环B向右移动少许,绳上拉力变大,环A所受杆的弹力不变D.只将环B向右移动少许,绳上拉力不变,环A所受杆的弹力变小5.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A.B.1 C.5 D.10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沿斜面下滑.关于物块下滑过程中对斜面压力大小的解答,有如下四个表达式.要判断这四个表达式是否合理,你可以不必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是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根据你的判断,下述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7.如图所示,空间存在足够大且互相垂直的匀强电、磁场,电场强度为E、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由某点P静止释放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重力忽略不计),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对于带电粒子下落的最大高度H,下面给出了四个表达式,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8.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分别是m A和m B的物体实验得出的两个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线,由图分析可知()A.m A<m B B.两地重力加速度g A>g BC.m A>m B D.两地重力加速度g A<g B9.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悬挂着.已知m A=3m 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的弹力不变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D.弹簧的弹力及A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10.该试题已被管理员删除11.如图,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B.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C.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12.如图,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与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光滑连接与B点,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装有压力传感器,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一小球自斜面上距底端高度为H的某点A由静止释放,到达半圆最高点C时,被压力传感器感应,通过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处理,可得出小球对C点的压力F,改变H的大小,仍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时得到不同的F值,将对应的F与H的值描绘在F﹣H图象中,如图所示,则由此可知()A.图线的斜率与小球的质量无关B.b点坐标的绝对值与物块的质量成正比C.a的坐标与物块的质量无关D.只改变斜面倾角θ,a、b两点的坐标均不变二、简答题【必做题】13.如图1所示为“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1)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B.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C.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D.为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2)如图2所示为实验中用方格纸记录了小球的运动轨迹,a、b、c和d为轨迹上的四点,小方格的边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0=,经b点时速度大小v b=.14.某课外小组在参观工厂时,看到一丢弃不同的电池,同学们想用物理上学到的知识来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已知这个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1~13V,内阻小于3Ω,由于直流电压表量程只有3V,需要将这只电压表通过连接一固定电阻(用电阻箱代替),改装为量程为15V的电压表,然后再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操作过程:(1)把电压表量程扩大,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完成填空:第一步: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第二步: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右端,把电阻箱阻值调到零第三步:闭合开关,把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电压表读数为3V第四步:把电阻箱阻值调到适当值,使电压表读数为V第五步:不再改变电阻箱阻值,保持电压表和电阻箱串联,撤去其他线路,即得量程为15V 的电压表(2)实验可供选择的器材有:A.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约为2kΩ)B.电流表(量程为3A,内阻约为0.1A)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D.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E.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20Ω,额定电流2A)F.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20kΩ)回答:电阻箱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3)用该扩大了量程的电压表(电压表的表盘没变),测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得到多组电压U和电流I的值,并作出U﹣I图线如图丙所示,可知电池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Ω.【物理选修3-4】15.目前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MHz~1000MHz的范围内,下列关于雷达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中,上述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波长在0.3m~1.5m之间B.电磁波是由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C.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D.测出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就可以确定到障碍物的位置16.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06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在t=0时刻,x=1.5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①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②若3T<0.06s<4T,求该波的波速大小.【物理选修3-5】17.用频率为v但强度不同的甲乙两种光做光电效应实验,发现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选填甲或乙)光的强度大,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被照射金属的逸出功为W0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8.1926年美国波士顿的内科医生卢姆加特等首次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氡的放射性同位素有27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①求m、n的值;②一个静止的氡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变成钋核().已知钋核的速率v=1×106m/s,求α粒子的速率.三.计算题19.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物体施加一个F=50N的拉力,使物体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sin37°=0.60,cos37°=0.80,取重力加速度g=10m/s2.(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求物体在2.0s末的瞬时速率;(3)若在2.0s末时撤去拉力F,求此后物体沿水平地面可滑行的最大距离.20.如图所示,一工件置于水平地面上,其AB段为一半径R=1.0m的光滑圆弧轨道,BC 段为一长度L=0.5m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P 点为圆弧轨道上的一个确定点.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其质量m=0.2kg,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工件质量M=0.8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取g=10m/s2)(1)若工件固定,将物块由P点无初速度释放,滑至C点时恰好静止,求P、C两点间的高度差h.(2)若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工件,使物块在P点与工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①求F的大小.②当速度v=5m/s时,使工件立刻停止运动(即不考虑减速的时间和位移),物块飞离圆弧轨道落至BC段,求物块的落点与B点间的距离.21.电视机显像管(抽成真空玻璃管)的成像原理主要是靠电子枪产生高速电子束,并在变化的磁场作用下发生偏转,打在荧光屏不同位置上发出荧光而成像.显像管的原理示意图(俯视图)如图甲所示,在电子枪右侧的偏转线圈可以产生使电子束沿纸面发生偏转的磁场(如图乙所示),其磁感应强度B=μNI,式中μ为磁常量,N为螺线管线圈的匝数,I为线圈中电流的大小.由于电子的速度极大,同一电子穿过磁场过程中可认为磁场没有变化,是稳定的匀强磁场.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电子枪加速电压为U,磁通量为μ,螺线管线圈的匝数为N,偏转磁场区域的半径为r,其圆心为O点.当没有磁场时,电子束通过O点,打在荧光屏正中的M点,O点到荧光屏中心的距离OM=L.若电子被加速前的初速度和所受的重力、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地磁场对电子束的影响均可忽略不计,不考虑相对论效应以及磁场变化所激发的电场对电子束的作用.(1)求电子束经偏转磁场后打到荧光屏上P点时的速率;(2)若电子束经偏转磁场后速度的偏转角θ=60°,求此种情况下电子穿过磁场时,螺线管线圈中电流I0的大小;(3)当线圈中通入如图丙所示的电流,其最大值为第(2)问中电流的0.5倍,求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发光形成“亮线”的长度.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上)开学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处的四个选项中,1~7题只有一项选择是正确的,8~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D.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考点】物理学史.【分析】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解答】解: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A 错误.B、1820年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故B错误.C、库仑受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故C正确.D、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故D错误.故选C2.库仑通过实验研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时,先保持电荷量不变,寻找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再保持距离不变,寻找作用力与电荷量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常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是()A.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B.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上常用的研究方法,当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则采用此方法;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分别研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欧姆定律中,电流大小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焦耳定律中,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时间有关,研究时分别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逐个研究热量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采用的是重力势能的改变量等于动能的改变量,不涉及控制变量法;故A错误;B、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错误;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要分别研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故应控制变量;故C正确;D、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时,不需要控制变量;故D错误;故选:C.3.一质点沿直线运动,t=0时刻速度为2m/s,加速度为1m/s2.此后质点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增大C.t=5s时刻质点的速度为6.25m/sD.t=8s时刻质点的速度为13.2m/s【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由图线知,加速度均匀增加,做变加速直线运动,a﹣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结合图线围成的面积求出速度的变化量,从而得出某时刻的速度大小.【解答】解:A、质点的加速度在增大,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因为加速度时间图线不过原点,知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不是正比关系.故B错误.C、a﹣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0﹣5s内,速度的变化量,知t=5s时的速度为v=6.25+2m/s=8.25m/s.故C错误.D、由图可知,t=8s时对应的速度为1.8m/s,则0﹣8s内速度的变化量,可知t=8s时的速度v=11.2+2m/s=13.2m/s.故D正确.故选:D.4.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连接两轻环A、B,两环分别套在相互垂直的水平杆和竖直杆上.轻绳绕过光滑的轻小滑轮,重物悬挂于滑轮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将环A向下移动少许,绳上拉力变大,环B所受摩擦力变小B.只将环A向下移动少许,绳上拉力不变,环B所受摩擦力不变C.只将环B向右移动少许,绳上拉力变大,环A所受杆的弹力不变D.只将环B向右移动少许,绳上拉力不变,环A所受杆的弹力变小【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设滑轮两侧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绳子的长度为L,B点到墙壁的距离为S,根据几何知识和对称性,可得到sinα=,当只将绳的左端移向A′点或将绳的右端移向B′点,分析α如何变化,以滑轮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拉力如何变化.【解答】解:设滑轮两侧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绳子的长度为L,B点到墙壁的距离为S,根据几何知识和对称性,得:sinα=…①以滑轮为研究对象,设绳子拉力大小为F,根据平衡条件得:2Fcosα=mg,得F=…②A、B、当只将绳的左端移向A′点,S和L均不变,则由②式得知,F不变.故A错误,B 正确.C、D、当只将绳的右端移向B′点,S增加,而L不变,则由①式得知,α增大,cosα减小,则由②式得知,F增大.故C错误,D错误.故选:B.5.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A.B.1 C.5 D.10【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研究行星绕某一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求出中心体的质量分析求解.【解答】解:研究行星绕某一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为:=m rM=“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所以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1,故选:B.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沿斜面下滑.关于物块下滑过程中对斜面压力大小的解答,有如下四个表达式.要判断这四个表达式是否合理,你可以不必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是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根据你的判断,下述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本题要求定性的分析即可,所以可以采用特殊值的方法来快速的得到答案.【解答】解:如果物体不是放在斜面上,而是在水平面上,即θ=0的时候,此时Mm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mg,此时的sinθ=0,AB选项的结果为0,所以AB错误;对于C选项,M=msin2θ是可能的,而在C选项中,此时的结果为无穷大,所以C错误;所以ABC都错误,正确的只有D选项.故选:D.7.如图所示,空间存在足够大且互相垂直的匀强电、磁场,电场强度为E、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由某点P静止释放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重力忽略不计),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对于带电粒子下落的最大高度H,下面给出了四个表达式,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考点】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运动.【分析】根据已学的公式qEH=mv2,qE=qvB,推导出H的表达式,通过单位制相同,确定最终的表达式.【解答】解:结合常用公式,qEH=mv2,qE=qvB,则H=.此结果不是要求的值,根据物理单位制可知,H的单位一定跟相同.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8.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分别是m A和m B的物体实验得出的两个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线,由图分析可知()A.m A<m B B.两地重力加速度g A>g BC.m A>m B D.两地重力加速度g A<g B【考点】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像.【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则分析图象的斜率与截距可得出质量关系.【解答】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g;故在a﹣F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质量的倒数;则由图象可知,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故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故A正确,C错误;由公式可得,图象与时间轴的交点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由图可知,A的重力加速度小于B 的重力加速度,故B正确,D错误;故选AB.9.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悬挂着.已知m A=3m 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的弹力不变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D.弹簧的弹力及A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先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由二力平衡得到拉力等于物体B的重力;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解答】解:设m A=3m B=3m,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由二力平衡得到:T=mg,则知弹簧的弹力不变,A正确.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如图刚开始由于m A gsin45°=mg>m B g=mg,所以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后来变为30°以后摩擦力仍然沿斜面向上.根据平衡条件得到:f+T﹣3mgsinθ=0N﹣3mgcosθ=0解得:f=3mgsinθ﹣T=3mgsinθ﹣mgN=3mgcosθ当θ变小时,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f减小,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N增大;故C正确,BD 错误.故选:AC.10.该试题已被管理员删除11.如图,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B.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C.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电势.【分析】将金属圆盘看成由无数金属幅条组成,根据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势的高低,形成感应电流,再根据左手定则,即可求解.【解答】解:A、将金属圆盘看成由无数金属幅条组成,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可知:圆盘上的感应电流由边缘流向圆心,所以靠近圆心处电势高,所以A正确;B、根据右手定则可知,产生的电动势为BLv,所以所加磁场越强,产生的电动势越大,电流越大,受到的安培力越大,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所以B正确;C、若所加磁场反向,只是产生的电流反向,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安培力还是阻碍圆盘的转动,所以圆盘还是减速转动,所以C错误;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时,圆盘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当于电路断开,则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没有安培力的作用,圆盘将匀速转动,所以D正确;故选:ABD12.如图,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与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光滑连接与B点,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装有压力传感器,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一小球自斜面上距底端高度为H的某点A由静止释放,到达半圆最高点C时,被压力传感器感应,通过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处理,可得出小球对C点的压力F,改变H的大小,仍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时得到不同的F值,将对应的F与H的值描绘在F﹣H图象中,如图所示,则由此可知()A.图线的斜率与小球的质量无关B.b点坐标的绝对值与物块的质量成正比C.a的坐标与物块的质量无关D.只改变斜面倾角θ,a、b两点的坐标均不变【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向心力.【分析】小球从A到C运动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其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牛顿定律求出小球对轨道C点的压力与H的关系式,然后结合F﹣H图线的信息分析.【解答】解:A、小球经过C点时,由合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即:F′+mg=m从A到C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2R)=联立解得:F′=H﹣5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H﹣5mg由题中给出的F﹣H图象知斜率k=,可知k与m有关,故A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