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盛冬发)课后习题答案c h11(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11章 动量矩定理一、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 质点系对某固定点(或固定轴)的动量矩,等于质点系的动量对该点(或轴)的矩。

(×)2. 质点系所受外力对某点(或轴)之矩恒为零,则质点系对该点(或轴)的动量矩不变。

(√)3. 质点系动量矩的变化与外力有关,与内力无关。

(√)4. 质点系对某点动量矩守恒,则对过该点的任意轴也守恒。

(√)5. 定轴转动刚体对转轴的动量矩,等于刚体对该轴的转动惯量与角加速度之积。

(×)6. 在对所有平行于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中,以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最大。

(×)7. 质点系对某点的动量矩定理e 1d ()d nOO i i t ==∑L M F 中的点“O ”是固定点或质点系的质心。

(√)18. 如图所示,固结在转盘上的均质杆AB ,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20A J J mr =+2213ml mr =+,式中m 为AB 杆的质量。

(×)9. 当选质点系速度瞬心P 为矩心时,动量矩定理一定有e 1d()d nP P i i t ==∑L M F 的形式,而不需附加任何条件。

(×)10. 平面运动刚体所受外力对质心的主矩等于零,则刚体只能做平动;若所受外力的主矢等于零,刚体只能作绕质心的转动。

(×)图二、填空题1. 绕定轴转动刚体对转轴的动量矩等于刚体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与角速度的乘积。

2. 质量为m ,绕z 轴转动的回旋半径为ρ,则刚体对z 轴的转动惯量为2ρm J z =。

3. 质点系的质量与质心速度的乘积称为质点系的动量。

24. 质点系的动量对某点的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只与系统所受的外力对该点的矩有关,而与系统的内力无关。

5. 质点系对某点动量矩守恒的条件是质点系所受的全部外力对该点之矩的矢量和等于零,质点系的动量对x 轴的动量矩守恒的条件是质点系所受的全部外力对x 轴之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理论力学课后的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理论力学课后的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第一章习题4-1.求图示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长度单位为m。

解:(1) 取O点为简化中心,求平面力系的主矢:求平面力系对O点的主矩:(2) 合成结果: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偶,大小是260Nm,转向是逆时针。

习题4-3.求下列各图中平行分布力的合力和对于A点之矩。

解:(1) 平行力系对A点的矩是:取B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B点的主矩是:向B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B和一个力偶M B,且:如图所示;将R B向下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B。

其几何意义是:R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矩形面积,作用点通过矩形的形心。

(2) 取A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A点的主矩是:向A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A和一个力偶M A,且:如图所示;将R A向右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A。

其几何意义是:R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三角形面积,作用点通过三角形的形心。

习题4-4.求下列各梁和刚架的支座反力,长度单位为m。

解:(1) 研究AB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将线性分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3) 研究ABC,受力分析,将均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习题4-5.重物悬挂如图,已知G=1.8kN,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反力和杆BC所受的力。

解:(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BC是二力杆),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习题4-8.图示钻井架,G=177kN,铅垂荷载P=1350kN,风荷载q=1.5kN/m,水平力F=50kN;求支座A的约束反力和撑杆CD所受的力。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是非题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②F2-F1;③F1+F2;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2.已知力F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题答案 哈工大.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1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 A ,ABC 或构件 AB ,AC 的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F N1A PF N 2(a) (a1)F TA PF N(b)(b1)AF N1P BF N 3F N 2(c) (c1)F TBF AyP 1P 2AF Ax(d) (d1)F AF BFAB(e)(e1)qFF Ay F BF AxA B(f) (f1)FBC F CAF A(g) (g1)F Ay FCCA F Ax BP1 P2(h) (h1)BFCF CF AxDAF Ay(i) (i1)(j) (j1)BF B FCPF AyF AxA(k) (k1)F CAF AB 2 F AC CA2 F ABBF ACF BAA P (l) (l1)(l2)(l3)图 1-11-2 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的受力图。

题图中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 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F N 2C2 F P 2(a1) F N1N(a)BF N1BC F N 2F NP 2P1P1F AyF Ay F AxF AxAA(a2) (a3)F N1AP1F N3B P 2F N 2(b) (b1)2 F NF N3F N1ABP 2P1F N F N 2(b2)(b3)F AyF AxA C D F N2BP 2P 1F N1(c)(c1)F AyF TAF AxD2 F F N2TBP 1F N1P 2(c2)(c3)F AyF BqBAF AxCDF C(d)(d1)F DyF AyF BqqD2 FDxBAF AxCF Dx D 2 FDyF C(d2) (d3)F Ay2 FBxqBF AyF AxqAB 2F ByF AxF CxC F CyP F BxAB PF Cx (e1)CF ByF Cy(e)(e2)(e3)F 1CF 2F AyF ByABF AxF Bx(f)(f1)F Cx2 FCxCCF 1F CyF 2 F 2F AyCyF ByAF BxF Ax B(f2)(f3)F BF AyCBAF AxP(g)(g1)2 F CyF T2 FCxCF AyF BF TDCF AxBAF Cx P (g2)(g3)DF 1F CyF B2 F 2F BBCF CxBF Ay AF Ax(h)(h1)(h2)A F AxF AyF CyF CxC2 A F EF CyF F OyCDF OxF Cx 2EOB(i)(i1)(i2)A A2 F Ax2 FE2 F AyFEC D F ByF ByF OyF BxF OxF BxOBB (i3)(i4)F AyDE F CxF TA F AxF ByC CHF By F Cy BPF BxF BxB(j)(j1)(j2)F Ay F Dy 22 F Ey2 F CF Cx 2 E F AxT 2 D F T 22FExF ExA D F Dx 2E F DxF T3F T12FCyF DyF Ey(j3)(j4)(j5)EFF BCED2 BF Cx⎝2 2 F DEF Cy(k)(k1)F BF FC BF Cx⎝EC F Cy90︒ ⎝FDED DF AyF AyAAF AxF Ax(k2) (k3)F B2 FBF 1F DBBDCAF AF C(l)(l1)(l2)F 22 DF DF 1F 2DBAC EE F EF AF C F E(l3)(l4)或2 2 F DyF2F 1F F Dy F 2F 1B 2 DF DxF DxBBD D F ExA C E C E F ExF CF EyF AF CF Ey(l2)’(l3)’(l4)’2 F ADAF CyF CxCF 1B(m)(m1)F ADDF ADHEF 2A DF EF HF AD 2(m2)(m3)F N AAF kF N BF OyF OxBO(n) (n1)F N1B Dq2 F BF N 2F N3(n2)FB D FF C F EF AF G GCEA(o)(o1)FBB DFDF BF E F FF C F D2 FEA F AF B 2CD(o2)(o3) (o4) 图 1-2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2-1 铆接薄板在孔心 A ,B 和 C 处受 3个力作用,如图 2-1a 所示。

(完整版)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1章达朗贝尔原理及其应用

(完整版)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1章达朗贝尔原理及其应用

第 11 章 达朗贝尔原理及其应用11-1 均质圆盘作定轴转动,此中图( a ),图( c )的转动角速度为常数,而图( b ),图( d )的角速度不为常量。

试对图示四种情况进行惯性力的简化。

≠≠(a )(b )(c )(d )习题 11-1 图F I F I nOO F I tM I OO O≠M IO≠(a )(b )(c )( d )习题 11-1 解图解:设圆盘的质量为m ,半径为 r ,则如习题 11-1 解图:(a ) F I mr 2 , M I O 0( b ) F I nmr 2 , F I tmr ,M IOJ O3 mr 22( c ) F I 0,M IO 0( d ) F I0,M IOJ O1 mr 2211- 2 矩形均质平板尺寸如图,质量 27kg ,由两个销子AA 、B 悬挂。

若忽然撤去销子 B ,求在撤去的刹时平板的角加速度和销子A 的拘束力。

C解:如图( a ):设平板的质量为 m ,长和宽分别为 a 、 b 。

F I mM I AJ A[ 1m( a 2 b 2 ) m AC 2] 习题 11-2 图122F AyM A (F ) 0;M IA 0 ; 47.04 rad/s F IF Ax AF x0 ; F I sinF Ax0 ;此中: sin3M IA 5CF Ax95.26 NF y0 ; F I cosF Aymg0 ; sin4aC mg5Bm5 1 .Bm51.F Ay 27 9.8 3.375 47.04 0.8 137.6 N11- 3 在均质直角构件 ABC 中, AB 、 BC 两部分的质量各为 AE 保持在图示地点。

若忽然剪断绳索,求此刹时连杆 AD 、 BE已知 l = 1.0m , φ= 30o 。

3.0kg ,用连杆 AD 、 DE 以及绳索所受的力。

连杆的质量忽视不计,C解:如图( a ):设 AB 、 BC 两部分的质量各为 m = 3.0kg 。

哈工大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高清无水印版)

哈工大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高清无水印版)

第1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 ,ABC 或构件AB ,AC 的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2F(a)(a1)(b) (b1)2N F 3N(c) (c1)Ax(d) (d1)B(e) (e1)Bq(f) (f1)(g)1F 2(h)(h1)Ax(i)(i1)(j)(j1)F(k) (k1)BA F FF ′ (l) (l2) (l3)图1-11-2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的受力图。

题图中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22N(a1)2AxFAx(a2)3N(b)(b1)N3′(b2) (b3)1N2AxF(c)(c1)1N2N2Ax(c2)(c3)(d) (d1)CDy(d2)(d3)CxBxByF By′(e) (e1)(e2) (e3)ByBxAx(f) (f1)AxBx F′(f2)(f3)FB(g) (g1)BCx′F(g3)(h)(h1)FFAxC(i) (i1) (i2)F(i3)(i4)AyFFFCy (j) (j1)(j2) 2TFDx3TEyFCyEx′(j3) (j4) (j5)BBDECyF(k)(k1)BBCx (k2) (k3) DEA(l) (l1) (l2)A C E(l3) (l4)或CDxFEyFEy(l2)’(l3)’ (l4)’F′(m)(m1)EADFH2FAD′(m2) (m3)BN(n)q3N(n2)G(o)(o1)BADB(o2) (o3) (o4)图1-2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2-1 铆接薄板在孔心A ,B 和C 处受3个力作用,如图2-1a 所示。

N 1001=F ,沿铅直方向;N 503=F ,沿水平方向,并通过点A ;N 502=F ,力的作用线也通过点A ,尺寸如图。

求此力系的合力。

(a)(b)图2-1解 (1) 几何法作力多边形abcd ,其封闭边ad 即确定了合力F R 的大小和方向。

2024年中科大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2024年中科大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注意事项
在使用课后习题答案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完全依赖答案,要 注重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二是要注意答案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避免盲目套用; 三是要及时反馈和纠正答案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
2024/2/29
6
02 质点与刚体运动 学
2024/2/29
7
质点运动学基本概念
质点的定义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忽略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考虑其质量。
2024/2/29
02
答案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F_{ 合}=ma$,则合外力做的功 $W_{合}=F_{合}l=mal$,其中 $l=v_{0}t+frac{1}{2}at^{2}$为 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功率 $P_{合}=F_{合}v=mav$,其中 v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 $v=v_{0}+at$。
15
实际应用举例及拓展
2024/2/29
01
应用一
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汽车行驶时受到发动机的动力、地面的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作用,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优化汽车的设计和行驶
性能。
02
应用二
航空航天领域的动力学问题。航空航天领域涉及大量的动力学问题,如
火箭发射、卫星轨道计算等,需要运用动力学原理进行精确分析和计算
03 题目2
一轻绳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系 有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且 m1>m2,开始时两物体均静止 ,当剪断轻绳后,求两物体的加 速度和速度变化。
25
04
答案
剪断轻绳后,两物体均做自由落 体运动,加速度均为g。由于两 物体初始时刻均静止,因此速度 变化量相同,即$Delta v=gt$, 其中t为物体下落的时间。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D )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答题(共38分)1、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的大小(6分)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2分)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2分)震级的大小一般用里氏震级表达(1分)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烈度表,即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破坏和地表现象划分的。

(1分)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4.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B.地震持续时间长,即使烈度低,也可能出现液化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深,越不容易液化5.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B )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6.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B )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7.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 )A.地震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一、 C.场地土类1.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2.建筑场地类别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3.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4.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5.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6.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答题(共38分)1、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的大小(6分)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2分)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word可编辑
第五章
--- □ - -----------
习题5-2.重为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a的斜面上,摩擦系数为f; 需拉力T的最小值是多少,这时的角B多大? 解:(1)研究重物,受力分析(支承面约束用全反力R表示) (2)由力三角形得 gin[(900 — 慎一甲」+ (g. + sin(g+q>Jc 说-

画受力图:
专业word可编辑
位+屮找
=0 +«

T=Gsin(tt +(pJ

习题5-6.欲转动一放在V形槽中的钢棒料,需作用一矩M=15N.m 的力偶,已

解:(1)研究钢棒料,受力分析(支承面约束用全反力R表示),画受力图:
(2)由力三角形得:
R产IFsin(47 -
忙)&皿厲眇-化)

(3)列平衡方程
Vmo(F) = 0: - M+U^in忆 xr +1^sinxr = O
专业word可编辑

由(2)、(3)得:
M= JT[sin(45一屮 J + cos(45^ rx sin(
prt

=W>siii(prt x 2 sin45c cosq>w
=^-W>siii2


=12-55°

(4)求摩擦系数

习题5-7.尖劈顶重装置如图所示,尖劈A的顶角为a,在B块上受重物Q的作
用,A、B块间的摩擦系数为f (其他有滚珠处表示光滑);求:
(1)顶起重物所需力P之值;(2)取支力P后能保证自锁的顶角
a
之值。

o 0
解:(1)研究整体,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专业word可编辑
由图知

列平衡方程
(2)研究尖劈A,
工『二
0: -0+JVx=O

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P
«+<1>

由力三角形得
P 二 JV 勰(a+w)=他(d +v)^®r(tt+? J
(3) 撤去P力后要保持自锁,则全反力与NA成一对平衡力
专业word可编辑

习题5-8.图示为轧机的两个轧辊,其直径为d=500mm,辊面间开度为
a=5mm ,两轧辊的转向相反,已知烧红的钢板与轧辊间的摩擦系
数为f=0.1 ;试问能轧制的钢板厚度b是多少?

解:(1)研究钢块,处于临界平衡时,画受力图:
(2)由图示几何关系
B = a+ 2x—(1- co9(p)<a+ 祖(1— co却战) 2
\^M=arctgf = 5.7V
+d(L- cos(pfl) = 715fli/M
专业word可编辑

习题5-10.攀登电线杆用的脚套钩如图所示,设电线杆的直径d=30cm , A、B
间的垂直距离b=10cm ,若套钩与电线杆间的摩擦系数f=0.5 ;试
问踏脚处至电线杆间的距离I为多少才能保证安全操作?

解:(1)研究脚套钩,受力分析(A、B处用全反力表示),画受力图:
(2)由图示几何关系
丄2丄二迟“0旳
2敏2
您叭If

习题5-12.梯子重G、长为I,上端靠在光滑的墙上,底端与水平面间的摩擦系 数为
f ;求:(1 )已知梯子倾角a,为使梯子保持静止,问重为P 的人的
活动范围多大?( 2)倾角a多大时,不论人在什么位置梯 子都保持
静止。

&=(/ +
+卩_亍)樹=2伽
专业word可编辑

解:(1)研究AB杆,受力分析(A处约束用全反力表示),画受力图:
(2)由力三角形得:
(3)列平衡方程
V = - Ng x/sintt + Gx^cosa + Fx?lDcostt = 0
由(2)、(3)得:
2險(P+G)鞅-G x /总2毎q^(P+®如I —G冥』
2P - 2P
2f(P + G)tgu-Gy
IP

(4) 取AD= 1,表示无论人在何处,都能保持平衡;则得:

AD =
专业word可编辑

心P+叫-.
2P
2P+G

2/(P+G)

习题5-13.圆柱滚子重3kN ,半径为30cm ,放在水平面上;或滚动摩擦系数
S =0.5cm 求a =0及a
=30
两种情况下,拉动滚子所需的力P之

(2)列平衡方程

X=0: Pcosat- F= 0

£F = 0: Psin«-G + 2V = 0
M-Fr = 0

(3)
滚动摩擦关系是

解:(1)研究滚子, 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P
P
专业word可编辑
P<^ = 50N
所以拉动滚子至少需 50N力;
(5) 取 a=30 0 得:

所以拉动滚子至少需 57.2N力;

由(2)、(3)得:
P<
5G
rcostt +3 sina

⑷取a=0得:

P<
5G
rcoS0' + 8sin30fl
=57.2J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