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中兽药发展前景报告16

合集下载

中国兽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

中国兽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

艰 苦 奋 斗 、勇 于 创 新 的 壮 丽 诗 篇 。 与 80 年 代 初 期 相 比 , 量 是 149 亿 美 元 ,美 国 的 辉 瑞 公 司 113 亿 美 元 ,瑞 士 的
无论从产品规格、生产 规 模 、还 是 市 场 营 销 ,一 直 到 研 发 罗 氏 公 司 是 106 亿 美 元 。 企 业 的 规 模 小 不 仅 严 重 的 制
与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及资本运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约了动物保健品行业持续快速发展,而且兽药作为畜
高度。全行业显示出巨大的生命活力和诱人的产业前 牧养殖业发展的必需投入品,间接地影响了畜牧养殖
景 。 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兽药企业约 2600 家,生产品种 产 业 的 发 展 质 量 。
( 规 程)约 2000 ~3000 种 ,年 产 值 约 150 亿 元 ;约 有 经 销
制约着我国兽药行业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进并严格实施 料 药 就 有 49 种 ,新 兽 药 复 方 制 剂 29 种 。 目 前 国 内 批 准
GMP 认证与管理无疑会将全行业 推 向 一 个 健 康 、 可 持 续 的 几 个 新 药 均 未 获 得 国 际 认 可 , 不 能 享 有 自 主 知 识 产
一 、现 状 分 析
和 复 配 ,大 部 分 企 业 资 金 短 缺 、条 件 简 陋 、技 术 含 量 低 、
我 国 的 兽 药 行 业 , 近 20 年 来 伴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步 生 产 规 模 小 ,企 业 无 法 形 成 规 模 效 益 ,也 无 法 与 国 外 的
伐 ,取 得 了 举 世 瞩 目 的 成 就 ,书 写 了 一 个 全 体 行 业 同 仁 “ 航 空 母 舰 ”竞 争 。而 法 国 的 梅 里 亚 公 司 2000 年 的 销 售

21世纪我国中兽药发展前景

21世纪我国中兽药发展前景

21世纪我国中兽药发展前景时间:2009-01-30 16:06 字体大小:小中大点击: 652一、中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与基本概念1 中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中兽医药学(我国传统兽医学)和中国医药学(传统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其理论源于实践,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大约在2000年前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又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指导着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了充实和发展。

它由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未病先防、治疗法则、药性与组方理论等构成,是以具有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其哲学基础。

它使得中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在认识和解释医学世界客观事物上具有了整体观和辨证观。

特色之一就是“整体观念”,认为机体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并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机体的生理活动;机体也会通过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主动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机体本身完整性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病变多表现为阴阳失调,若与自然环境失去平衡往往表现为正邪盛衰;而机体与环境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不断变化,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

特色之二就是“辨证论治”,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必须运用中兽医理论,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改变认识和诊断,并提出确切的治疗方案。

中兽医药学由于这一“特色”的存在,使它和其他医学有所区别。

辨证施治对疾病认识与处理的灵活性与原则性,都是与中兽医药学理论体系紧密相关。

换言之,没有中兽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存在,就没有辨证施治这一特色的出现。

2 中药、方剂及中成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药物是指具有医疗价值,用于防治疾病的各类物质,就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药物等几类。

在我国习惯上将天然药物称为中草药,其实中药、草药和天然药物是有区别的。

兽药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兽药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兽药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彭建从事一个行业,首先要把这个行业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掌握它的现状、走势,只有把好了脉搏,我们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大干、什么时候可以维持、什么时候需要停止,那么我们这个行业现在是什么形势,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未来走势如何呢?一、当前兽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一)兽药企业基础差、规模小,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我国兽药市场份额为 300~400多亿元,其中禽药粉剂 100 亿元左右,水针、粉针 100 亿元左右,生物制品 40~50 亿元,中药、添加剂 40~50亿元,水产品用药 10 亿元。

目前全国通过兽药 GMP 认证的企业为 1527 家,年产值 2 亿元以上的有 9 家, 1 亿元以上的 22 家, 5000 万元以上的有 60 余家, 1000 万元以上的有 200 余家,也就是说我国的一千多家兽药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只能卖几百万或者几十万,一个月卖三四十万的企业也有很多,在河北最近陆续出现了放弃老板位置情况,要么将企业转让,要么出租。

近几年,兽药企业数量再次极度扩张,产能相继加大,部分省份已超出 GMP 改造前的数量或产能,但规模化尚未形成。

(二)产品严重同质化,研发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大多数兽药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全国具备新兽药研发能力的生产企业不足 10%,我国 2005 版《兽药典》共收载兽药品种 1500多个,而市场上实际销售的品种却有十万个之多,其中大部分产品由多家甚至是上百家企业同时生产。

大多数兽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雷同、品种单一、重复报批、重复生产、恶性竞争现象普遍,新产品比例很少。

国内新兽药制剂研发能力较弱,专门从事动物用药研究的机构和厂家很少,特别是缺少对动物原料药的开发,即便是制剂研发工作也因缺乏较好的复配技术,或受高技术人才、实验环境等的条件限制,难以独立开展。

大部分兽药厂基本上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缺少科技研发支撑的兽药行业,难以实现突破性的快速发展。

中兽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兽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兽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兽药具有防治效果显著、对畜禽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在动物性食品中无残留或残留少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尤其在某些疾病的辨证施治上具有独到之处。

在食品安全问题敏感的今天,天然无公害中兽药产品及天然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兽药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大力研究开发中兽药及中兽药饲料添加剂是我国兽药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是提高我国兽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由于我国畜产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畜产品污染和有害物质残留比较严重,这不仅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危害,而且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使我国畜产品出口屡屡受挫。

1996年欧盟以残留为由终止了从我国进口禽兔肉。

2001年欧盟又以从我国出口的冻虾产品中检测出超量的氯霉素为由,全面封杀了我国与此相关的十余种产品。

对日本出口的冻鸡肉因二氯二甲吡啶超过日本标准限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宁愿舍近求远,从欧美、大洋州等地进口家禽肉,也不愿进口我国的肉禽产品。

2002年,因水产品含氯霉素残留,欧盟全面禁止进口我国畜产品。

挪威食品检查局宣布,与欧盟保持一致,禁止从中国进口畜产品。

捷克和匈牙利宣布,暂停从中国进口甲壳类动物性食品。

2003年山东出口瑞典的禽肉查出含呋喃唑酮残留遭封杀。

2003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遭遇禁运,造成损失约170亿美元,我国的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致使出口量不断下降,畜产品出口陷入了困境[1]。

一、中兽药发展背景兽药行业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抗菌药物的在畜牧生产中具有抗病治疗和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抗菌药物的生产应用对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调查表明抗菌药物的应用对畜牧业的贡献率超过20%。

但随着抗菌药物在畜牧生产中的的广泛和大量使用,造成了抗菌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加重。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长期和过量使用抗菌药物的结果,还使动物自然防御体系产生了药物依赖性,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中兽医药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兽医药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兽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历经数千年同家畜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经过反复的医疗实践验证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兽医学科。

不仅为保障中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而且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韩国等地,并在上个世纪传播到欧美国家。

为世界兽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世界各国研究应用中兽医学术的范围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美国等国家执业兽医继续教育的内容,甚至走进了兽医本科教育的课堂。

其势不可小视。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发源地的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办?本文提供一些国内外中兽医现状的相关资料,提出一些个人建议和看法,供同道参考。

1.悠久的历史中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资料显示,距今1万多年以前的广西桂林甑皮岩出土了古代家猪的骨骼化石。

比较保守的说法是甲古文中有了畜病的文字记载。

1904年保定北洋马医学堂的建立,标志着西兽医系统传入中国,才有了中、西兽医之分。

随之畜牧学也逐渐分离为单独的学科。

此前,中国的畜牧兽医都属于中兽医的范畴。

中兽医学很早就传播到国外。

隋唐时期,中兽医学发展的早期便已经向东方的邻国传播,尤其朝鲜半岛(韩国、朝鲜)、日本等的兽医学在古代受中国的影响很大。

早在公元482~507年之间,日本天皇曾派人到中国学习兽医。

公元702年(日大宝二年),日本大宝律令中已有烙马臀部、烧烙蹄底的记载。

公元804年(唐贞元二十年),日本人平仲国曾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兽医。

他回国后培养一大批弟子,分布于日本各地,并形成了称为仲国流的兽医学派。

公元1551年,出版兽医著作《马医醍醐》12册,其中载有平仲国与其子安国等人讨论病例的内容,题为《仲国百问答》,其主要内容来源于唐代李石的《司牧安骥集》。

中兽医传入朝鲜比传入日本更早。

白井恒三郎氏《日本兽医学史》记载:韩国(韩鲜)医术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医术则间接受到中国的教化,兽医也是遵循此轨(《日本兽医学史》第8~11页)。

兽药发展前景

兽药发展前景

兽药发展前景兽药行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前景也愈发广阔。

以下将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随着人们对宠物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宠物市场快速增长。

据统计,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并年均递增20%以上。

伴随着宠物繁衍,养宠的人也越来越多,进而带动了兽药市场的需求。

兽药不仅用于治疗宠物疾病,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提高宠物免疫力,保护宠物健康。

因此,随着宠物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兽药市场需求量也将大幅增加。

其次,政府对兽药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兽药作为特殊药品,其研发、生产和销售都受到严格的监管。

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兽药行业的发展。

例如,加大对兽药研发的资金支持,提高药品监管力度,加强兽药生产标准和质量监管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兽药企业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助力兽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技术创新为兽药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兽药行业也得到了许多创新的推动。

一方面,新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为兽药市场增添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药物。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在兽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基因工程、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引入,为兽药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兽药的疗效,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了兽药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兽药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宠物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政府对兽药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技术创新的推动为兽药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因此,兽药行业将在未来持续快速发展,并为社会和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兽药的发展方向

中兽药的发展方向

中兽药的发展方向一、我国中兽药发展现状目前,我国中兽药制剂生产厂家已达1 000余家,品种数千个,中兽药产品受到畜禽养殖者的重视,其生产和使用比例逐年扩大。

许多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已将中兽药作为预防、治疗疾病及促进动物生长的重点使用对象,中小型养殖场(户)的中兽药使用也日益广泛,中兽药成为兽药生产企业研制和开发的首选项目。

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现有兽药生产企业260家,2003年兽药产值达到23.5亿元,约占全国兽药企业总产值150亿元的15.7%,其中就有中兽药生产车间33个。

但是,由于我国植物药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等原因,中兽药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还非常小。

二、中兽药的发展趋势中药的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药效的整体性和药源的天然性。

西药大多是化学合成的,成分单一,而中药来源于天然,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

多种化学成分作用于动物体,往往会产生多元组合效应。

与西药相比,中兽药药效慢,副作用少,不会形成对人们身体有害的药物残留。

由于中兽药的这一传统优势,中兽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中兽药正在朝着现代化、国际化以及中西结合的方向发展。

1.中兽药的现代化趋势。

现代化的中兽药是高效、优质、安全、稳定、质量可控、给药方便、具有现代化剂型而又不失中药特色的新一代动物用药,包括单味、复方及以中药为主的中西结合制剂。

在研制现代中兽药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LP)、药品临床质量管理规定(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GMP)等质量标准。

目前,国内中兽药制剂的生产仍处于初级阶段,科技含量不高,剂型粗糙,质量难以控制。

近年来,为加快中兽药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中兽药制药行业的整体水平,摆脱过去“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改变“粗、大、黑”的面貌,确保中兽药制剂质量与疗效的稳定,开展中兽药制药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用现代高新技术对传统中药进行二次开发,优化中药前处理的技术设备,为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奠定基础已经成为广大兽药企业和相关单位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这也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兽药,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基础。

我国兽药行业的未来发展

我国兽药行业的未来发展

我国兽药行业的未来发展我听了江善祥老师的《兽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预测》的专题报告后,对我国兽医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产生了兴趣。

通过进一步查找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搜集了一些有关我国兽药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概况、未来趋势、影响因素、注意问题等信息,摘录如下。

一、我国兽药行业的发展阶段起始阶段(1958~1979):由于左倾思想和政策的影响,加上体制与养殖业的落后、兽药需求量有限等,生产几乎处于时停时干的状态,甚至关闭。

发展初级阶段(1980~1987):1980年,国务院颁布了《兽药管理暂行条例》,全国相继成立了兽药监察所,兽药企业经过重新整顿并逐步正规化,兽药品种和剂型都有明显变化,各地纷纷新建一批小型兽药厂。

但这时期的兽药销售还处于程序化和政府统筹阶段。

繁荣阶段(1987~2001):随着民营兽药企业的兴起和外资动物保健企业的涌入,兽药企业进入一个繁荣时期。

也是兽药发展的高峰时期,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品牌、实力、服务策略、产品线、促销等层次上。

调整整顿阶段(2002~2006):由于GMP的强制实施和地方标准的清理,加上近两年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使得兽药企业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指硬件环境)。

这一阶段兽药行业经历一个转折点。

二、目前我国兽药行业的基本概况1、基本形成了以《兽药管理条例》为中心的兽药管理法规体系:《兽药注册管理办法》、《新兽药研制办法》、农业部442号公告 [编者注: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和《兽药注册办法》的规定,农业部制定了《兽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中兽药、天然药物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兽医诊断制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兽用消毒剂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兽药变更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和《进口兽药再注册申报资料项目》,并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 等。

2、兽药监督体系基本形成:兽药行政管理部门;兽药检验体系;兽药卫生执法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块鸡
食物链安全与人类健康


饲料
人类安全
趋势……
中草药
微生态制剂 酶制剂
主要内容
1. 中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与基本概念 2. 中兽药的应用、开发和研究现状 3. 无公害畜禽养殖业、安全绿色优质畜禽
产品规模化生产呼唤中兽医药
4. 21世纪的中兽药发展方向 5. 标准化中兽药研究开发与生产将是主流
后,程序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工艺参
数与参数控制达不到要求
同一品种产品质量不同生产厂家相差较大 同一药厂生产的不同批次间的质量也不稳定 剂型原始,散剂为主,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
缺乏药效和疗效评价方法以及中药药理学
研究内容等
开发研究力度不够(人力和资金)
人力
精通中兽医药学理论的中兽药研究与开发的人 才匮乏,队伍整体素质比较低。
瑞士
中国
中国 香港
禁用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氯霉素、阿伏霉素、己烯雌酚、己二烯 雌酚、己烷雌酚。自 2001 年 12 月 31 日起严格限制并监测磺胺类、四环素 类、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四种青霉素抗生素。下一步将限制使 用庆大霉素、头孢霉素、红霉素、大观霉素等37种药物
现在,在欧盟饲料添加 剂中只允许使用黄霉素、卑霉 素、盐霉素、莫能霉素四种可 增强消化功能的抗生素,但 2006年1月前必须全部停用。
中医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使机
体阴阳恢复平衡。
辨证施治
温病病机:是指由于温病邪毒、戾气等导
致机体温热病发生、发展、变化和传变规 律的病理过程。祖国医学对热病有两种辨 证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清代· 叶天士) 三焦辨证(清代· 吴鞠通)
1.2 中药、方剂、中成药
中药、草药(植物药仅限植物)、天然药物
中药,就是纳入中兽医药理论体系、按中兽医
治疗原则使用,需要经过炮制、多以复方的形 式用于疾病防治的药物,很少单独使用。 ( 植
物、动物和矿物)
草药,即民间药,地区性口碑相传,未纳入任
何医药理论体系,仅按民间经验使用的药物。
方剂 审因辨证立法、组成原则、配伍关系、用 量、剂型、煎服方法、选择几种中药饮片组 合而成。 是中兽医药的特色体现 “方由法来,法由证出”
治未传
以中兽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理论 依据,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治疗于未传之 时。温病病机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在新药开发 中必须抓住时机,一旦对疫病的发生发展以及 病原微生物有了确切的判断,即可针对性地实 施早期治疗,防止疾病传变。 “卫之后,方言 气;营之后,方言血”。
《素问· 阴阳应象》提出“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 治六府,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充 分体现了对疫病要抓紧看准时机辨证施治,否则病邪 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中药自身优势
独特的中兽医药理论(温病卫气营血和三
焦辨证)
天然性、多能性、低毒副、不易产生有害
残留和耐药性等
具有以偏纠偏、平衡阴阳、祛邪扶正、标
本兼治等功能特点
2003 年中药防治 SARS 的成功实践,表明
中药对染性疾病的防治大有可为。
畜禽健康养殖的概念
遗传 动物 育种 营养
畜禽健康养殖、安全优质畜禽产品生产
呼唤 中兽药产品替代化学药物 中兽医药纳入兽医防疫 尽快提高 我国控制药残和疫病的水平 满足 国内外绿色畜产品市场需求
3.2 中兽医药参与畜禽防疫构想
源于秦汉以前的医疗思想,首见于《内
经》,为其防治理论核心——治未病。 含义概括为: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家畜环 兽医 境工程 防疫
满足动物 的生理、 行为需求
以畜为本、动物福利
现代化畜禽养殖业追求最佳生产状态
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 病理状态
健康状态
(阴平阳秘)
最佳生产状态
(人工饲养、 无公害养殖)
亚健康状态 亚临床状态
(应激状态) (隐性失衡)
临床状态
(显性失衡)
以畜为本、在 最佳心理、生 理状态下高效 优质生产畜产 品的最佳模式
缺乏现代化大型企业管理经验和技术人才。
资金
中兽药研究和开发缺乏资金投入 据了解,科研经费严重短缺,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目<200万元。
中兽药基础性研究已经起步、有进展,但仍
不足。
1. 健脾消食中药对鸭胰腺外分泌的影响及其机理
(中国农业大学,许剑琴)
2. 畜禽清凉冲剂的有效部分及其药理研究(北京
进行研究。
2
中兽药的应用 开发和研究现状
2.1 中兽药的应用现状
中兽药应用的几个变化
从大家畜(牛马)为主转向中、小畜禽(猪、羊、
禽等)以及特种经济动物
从个体治疗为主转向群体或集约化防治
从防治结合为主转向以防为主
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的饲料添加剂应用增多
中兽药仅占兽药市场20%。兽药行业的市
常数。
有效部位(有效部分)
尚未提纯成单体的化合物。
1.3 中药药理学
在中兽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
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 作用规律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 现代药理学的两个特点:
一是 药物机体细胞功能 药物效应动力学(PD) 机体药物进行处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PK) 二是尽早引进或应用边缘学科新技术新方法
最佳 生产状态
未病先防
易感染
潜伏期 早期(卫) 中期(气) 晚期(营血)
治 未 病 构 想
亚健康状态
亚临床状态 临床状态
治未生
抗应激 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
治未发
扶正以抗邪,抵御疾病
治未成
上工救其萌芽 异病同治、早期治疗
治未传
抓住时机,针对性治疗 防止邪气深入疾病传变
既病防变
现行兽医防疫技术模式
兽医生物防治
整体观念
认为机体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环境的变化影
响着机体的生理活动;
机体也会通过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主动维
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阴阳之间,亦可相互调节。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去平
衡,中医将发病因素归纳为正气与邪气两方面 ,认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十分重视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治未成
所谓治未成是指疾病初发处于轻浅阶段 或疾病处于先兆萌芽状态实施的治疗。这是 “治未病”的另一层含义。旨在把握治疗时 机,防止病情的加重、截断扭转疾病的发展变 化。
《内经》主张:“上工救其萌芽”,“卒然逢 之,早遏其路。”而卫分证的治疗无不体现在对温病
处于先兆萌芽状态实施的治疗,使用中兽药制剂,如
工厂化养殖 人类所追求 偏性很强的 非正常状态
抗病能力
资源分配理论
现代化畜禽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当前疫病流行特点
非典型病毒病、细菌病、病毒与细菌、细
菌与细菌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难以诊 断,化药与抗菌素预防量添加 —— 病原耐 药性,但仍难以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经济损失巨大和药残超标
畜禽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
农学院,刘凤华)
3. 脏腑经穴磷酸二酯酶(PDE)同功酶分布与中草药
归经研究(北京农学院,陈武)
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抗猪肠道大肠
杆菌病的中药有效成份方剂研制及机制探讨” (北京农学院,穆祥)
5. 中药促孕保胎作用的细胞和分子免疫学机制
研究(河北农业大学,钟秀会)
6. 中药成分的免疫增强作用和机理及新型免疫
2.2 中兽药的开发和研究现状
中兽药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多,剂型较单
一,三类以上的新中兽药申报少。
《中国兽药典》收载中药成方制剂: 1990
年 /81 个; 2000 年 /183 个 ( 增加 102 个 ) ; 2005 年拟增加<20个。
剂型没有明显改变:成方制剂传统散剂居
多;单味制剂以流浸膏剂、浸膏剂、酊剂 居多。
环境控制
化药预防治疗
中西结合畜禽防疫技术模式
抗应激、提高机体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治未生 治未发
阴平阳秘 治 未 病
加强环境控制 重视带畜禽消毒 降低机体外部的 病原体含量
兽医生物防疫
五屏防疫
中药主动防疫
中西药合治
环境控制
中药早期治疗
① 兽医生物防疫(免疫程序没有变化) ② 环境控制
进一步衍化为: 治未生 治未发 治未成 治未传
大青叶
治未生
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积极主动的预 防措施,防止应激和疾病的发生。目的是充 分调动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协调机体生 理机能保证健康和生产力的正常发挥。
《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按照中兽 药传统理论,首先要体现在“治未病”,即在应激 发生之前就不断增强自身素质,防止应激发生。如 抗应激中药添加剂“清凉散”、“抗应激散” 。
中兽药质量标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药材生产尚未达到基地化、规模化、标准
化,药材质量相差悬殊,影响中兽药产品质
量稳定。
中兽药生产厂家硬件(如大型仪器高效液相
色谱仪等)和软件(人才、技术等)条件不
足,影响质量标准制定,上市后控制不力。
中兽药产品科技含量低
生产水平 高新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设备落
增强剂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胡元亮)
7. 新 型 免 疫 刺 激 复 合 物 及 其 佐 剂 作 用 的 研 究
(浙江大学,胡松华)
8. 中草药抗新城疫病毒活性及多靶点作用机理
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张秀英)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