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比热容学案(新版)苏科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学案新版苏科版2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学案新版苏科版2

课题:12.3 比热容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教学重点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教学难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教学方法通过讲授、实验、归纳。

一、课前预习(1)定义: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

(2)比热容是_________的一种性质,它只与_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

水的比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暑假,爸爸妈妈带着小明到海边游玩,发现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任务一: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可能与有关“信息快递”: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内物质吸收的相同。

【合作探究】:1.实验思考题:(1)小明的实验方法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观察的是;(2)小华的实验方法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观察的是。

而课本中的实验是采取(小明/小华)的实验方法.(3)实验中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继续探究:(4)在实验中用搅拌器给沙子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5)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观察。

2.分析与结论:见课本43页图12—23完成表格及填空.实验二:【合作探究】继续探究:怎样才能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差异?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热量是(相同/不同)的,物理学中用来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如果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取1 ℃,比较起来容易,进一步引出比热容的定义:的某种物质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叫做这种物质的 . 2.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3.比热容: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1)符号:(2)单位:,读作 .(3)查表可知:水的比热容:,物理意义:。

江苏省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

江苏省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

江苏省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2.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比热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1.教学内容: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实际应用;2.学时安排:本课时1学时。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2.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比热容吗?”2.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然后教师给予简要解释。

步骤二:概念讲解和示例演示(15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详细讲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定义。

2.通过实验演示,教师向学生展示比热容的实际应用和计算方法。

步骤三:扩展探究(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根据给定的材料和情景,学生需要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小组中展示并讨论他们的解决方案,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步骤四:梳理知识点(10分钟)1.教师梳理课上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概念,向学生进行总结和回顾。

2.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确保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及学生活动步骤一: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比热容的概念。

步骤二:观察实验演示学生观察教师进行的比热容实验演示,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和观察现象。

步骤三: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根据给定的情景和材料,进行比热容的实际应用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四: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展示,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思考过程。

七、教学方法和学时评价教学方法1.提问与讨论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比热容的认识和思考。

2.演示与探究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总结与归纳法: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学生的回答,巩固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案3 12.3物质的比热容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案3 12.3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的比热容(一)课前预习:1.在发生热传递过程中,一般情况(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会(升高/降低),放出热量后温度会(升高/降低)。

2.炎热的夏天,中午,游泳池边石头温度比池中的水温度高,夜晚,游泳池边石头温度比池中的水温度低,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会是什么呢?3.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4.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烧开一勺水和烧开一锅水所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锅同样大的火,后者所需的时间要多得多。

能知道为什么吗?5.思考:我想比较不同的物质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的快慢程度,需考虑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2.能够用比热容的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4.培养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预习交流:相互交流预习内容……三、互动突破:(一)比热容活动一: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1、提出问题:根据P41提供的实例,为什么海水和沙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2、猜想与假设:同一时刻沙和水温度不一样可能3、实验设计:⑴如何才能使沙和水温度升高?⑵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沙和水哪个吸热升温快?理解:在加热方法相同情况下,加热时间的长短可表示。

方法: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长短;加热时间短吸热升温(快/慢)⑶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与结论: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沙比水需要的时间(长/短)。

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多/少)。

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想一想: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有别的方法来比较沙和水吸热升温快慢吗?让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看哪个温度升高得多;温度升高得多的吸热升温(快/慢)活动二:阅读理解P45正文部分与“一些物质的比热”。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案:12.3物质的比热容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案:12.3物质的比热容

三、物质的比热容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了解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3.学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学习重点: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学会查比热表及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学习难点:知道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

一、解读探究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情况:以前学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如何比较的?。

仿照这种方法如何来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的快慢?。

如果改变沙子和水的质量,会不会影响结果?。

那我们在设计步骤时要注意什么?。

加热时间越长,说明什么?。

在这个方案中,需要哪些器材?。

要测哪些物理量?。

请大家根据这个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需要的时间(填“长”或“短”)。

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填“多”或“少”)。

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填“相同”或“不同”)。

我们就把物质吸热能力这一特性,用来表示,它的定义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

物理意义表示:。

二、典型例题: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例2.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J/(kg·℃)]认真阅读上表,你一定能有所发现,请填出任意三条。

三、巩固提高A级训练1.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的物理含义是.如图所所示,汽车的散热器可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______,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冷却效果好。

B级训练2.如图所示,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同,给水加热的时间要长些,这说明()A.水比煤油热传递更难B.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C.水比煤油的密度大D.水分子比煤油分子热运动剧烈C级训练3.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用4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根据实验记录数据, 请你分析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1)比较烧杯1和3,结论是: 。

6168.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6168.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12.3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能尝试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并提高他们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性能不同的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几幅图片,由学生分析沙漠地区某一天的气温变化以及同一天同一纬度某一海滨城市的气温变化。

提出问题:同一天这两个地方的温差为何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出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新课教学(一)活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是否有关?2.猜想与假设(只有两种可能)(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无关。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提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可能与物质种类也有关系,实验时,为了验证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讨论)4.方法研究:控制变量法具体做法:(1)如何选取物质:选取______相同的两种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

(2)如何使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3)如何比较水和煤油哪个升温更快?(4)如何判断温度的变化?(5)在考虑了上述几个问题后,谈谈你的思路。

(学生交流与讨论、发表见解)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根据你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把你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下来。

6.分析论证: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即不同物质吸热本领不同。

典例解读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

(1)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2)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 比热容》教案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 比热容》教案 苏科版

《12.3 比热容》教案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由对问题的思考提出猜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实验、分析、比较、归纳、讨论和总结等活动自主探究出物质的比热。

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A 了解比热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

⑵B 学会查比热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

⑶C 会用比热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会物理学科的美学特征——简洁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⑴比热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⑵让学生了解比热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

⑶学会比热表的查找。

2、教学难点:⑴通过探究活动引入比热的概念。

⑵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教具和学具:1、教具:多媒体课件2、学具: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钟表、玻璃棒、温度计、烧杯、沙子200g、水200g课前准备:课前在家里烧水,并思考几个问题:⑴烧同样多的水,水温升得越高,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越短),说明质量相等的水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热量越(越多越少)。

⑵将半壶水烧开,所需的时间比将整壶水烧开所需的时间(长或短),说明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或少)。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2.3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2.3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2.3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比热容学点1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教材P43提供的实例,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猜想与假设:物体升温吸热的多少不仅与__质量__和__升高的温度__有关,可能还和物质的__种类__有关.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能力.(2)实验方案:方案①:取等__质量__的水和沙子,让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此时温度升高多的物质吸热升温的能力__弱__.方案②:取等__质量__的水和沙子,让它们__升高相同的温度__后,比较__吸收热量__的多少,此时吸热多的物质吸热升温的能力__强__.(3)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器材是:天平、停表和温度计.天平的作用是控制沙子和水的__质量__相同;停表的作用是通过记录在__相同__加热方式下的加热时间体现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计的作用是控制或比较物体温度升高的多少.(4)为了使烧杯中的物质在加热过程中能均匀受热,在加热过程中要__用搅拌棒不断搅拌__;为了控制实验过程中容器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中选用两个__相同__的容器;为了防止加热沙子时将烧杯烧坏,实验中不用玻璃烧杯作为容器,而是选用易拉罐作为加热容器.收集实验数据:(1)教材中按照方案①设计了实验记录表格,请你按照方案②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答案] 如下表所示:2)选取任一种方案,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在相应的表格中记录数据.实验后在教材P44图12-24中绘制两种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与结论:分析图像得出结论:__沙子和水在质量相等、升高(降低)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吸收(放出)的热量不相等(或沙子和水吸热的能力不同)__.学点2 比热容阅读教材P45,结合对比热容概念、公式的理解,思考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物理学中,将__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__,叫作比热容.用公式表示为c=__错误!__.比热容的单位是__J/(kg·℃)__.问题2:比热容是__物质__(选填“物体”或“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物体的质量__无__关,与物体的温度__无__关,与物体吸放热的多少__无__关.(均选填“有"或“无”)问题3:由比热容表可知:(1)水的比热容较__大__,数值为:__4.2×103_J/(kg·℃)__,其物理意义是__1_kg的水温度每升高(降低)1_℃所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3 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 (1)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3   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  (1)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生活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

学好比热容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热量的概念,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关于吸收热量的经验,当然也会有一定的困惑。

那么,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会消除对新知的陌生感。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要通过探究实验这个实际活动使其形象化,再通过分析,归纳,数据分析,图像分析,演绎引出,便于学生理解。

三、教法学法分析:教法:1、科学探究法: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总结问题的能力。

2、交流讨论法: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图像分析、比热容的意义、定义。

则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认识,形成共识,得出比热容概念的正确认识,从中培养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转变,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3、信息技术的应用法: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功能及画图软件,完成对实验的图形化,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来认识新物理量提出的必要性。

学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比热容的单位、符合、意义等),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民主的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热容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

5、分析与论证: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
7、分析误差的原因
要点二、比热容
单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
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

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要点三、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Q吸=cm(t-t0)
式中Q吸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t0表示物体原来的温度,t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

(t-t0)表示温度的升高量。

2、放热公式:Q放=cm(t0-t)
式中(t0-t)表示物体温度的降低量。

要点诠释: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热容
1、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刚和几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

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和煤油吸收。

下表是同学们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ρ煤油=0.8×103kg/m3,ρ水=1.0×103kg/m3)
(1)分析比较_________号两个烧杯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比较1、2、3、4号烧杯的实验数据,结合(1)中的结论,归纳后可得出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这几个因素有关。

【答案与解析】(1)1、4;比热容大的吸热多。

(2)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总结升华】本题突出考查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

⑴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根据热量的计算,比热容大的吸热多。

而热量测不出来,但可以转化为加热时间来进行比较。

2、炎热的夏天,小玥与家人到湄洲岛度假,她站在沙滩上脚感到烫,而当他站在海水中时脚却感到凉,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A.热量 B.热值 C.内能 D.比热容
【答案】D
【解析】热量、内能、比热容都是物理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学生容易混淆,在沙滩上,水和沙子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比热容较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海水凉,砂子烫。

【总结升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要深刻体会。

举一反三:
【变式】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主要是因为水的()
A.质量较小 B.凝固点较低C.沸点较高 D.比热容较大
【答案】D
类型二、热量的计算
3、小阳家的热水器内装有质量为5kg的水,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20°C升高到40°C。

求这些
水吸收的热量。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答案与解析】
Q 吸=cm(t-t0)
=4.2×103J/(kg ·℃)×5kg ×(40-20)℃
=4.2×105J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举一反三:
【变式】质量为2kg的水,温度由30℃升高了50℃,吸收多少热量?
【答案】4.2×105J
【解析】由Q吸=cm(t-t0)可知。

物体升高温度t-t0=50℃,而原来的温度30℃在本题中无实际意义。

4、用同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其比热容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质量均为1kg的铜块和铅块,如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则铜块与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若铜块温度升高了100℃,则它吸收了______________J的热。

(c铜=3.9×102J/(kg·℃),c铅=1.3×102J/(kg·℃ ))
【思路点拨】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根据公式Q=cm△t 可计算铜块与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和块温度升高了100℃吸收的热量。

【答案与解析】
相同;

Q吸=c铜m铜Δt=3.9×102 J/(kg·℃)×1kg×100℃=3.9×104J
【总结升华】这是一道有关比热容计算的一道很好的综合题。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因此只要物质的状态不变,质量和体积等因素的改变是不会影响物质的比热容的,抓住“同种物质”可以得出“相同”的答案。

后两问因为是热传递现象,所以用公式Q=cmΔt进行解题。

举一反三:
【变式】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c铜<c铝),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热量()
A.一定从铜传给铝B.一定从铝传给铜
C.不会发生热传递D.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
【答案】B
【解析】热量是由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因此通过热量的公式Q=cmΔt,当Q、m一定时,c越大,可以得出Δt越小;又因为初温都相等,放出热量,所以铜的末温低于铝,一定从铝传给铜热量。

5、(多选)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下列说法正确的()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将一块铜的质量减小一半,它的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多
D.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热量后相接触,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铜传给铝
【思路点拨】(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温度等因素无关;(2)要想发生热传递,即必须存在着温度差,即有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或同一物体有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3)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cm△t,故据比热容的关系分析判断即可得出铜块和铝块的温度关系【答案】BC
【解析】A、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即物质确定后,其比热容一般是不变的,故该选项错误;
B、将铜块的质量减小,其质量变了,但其比热容不变,故该选项正确;
C、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
比热容,故据公式Q=cm△t知,当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多,故该选项正确;D、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故据公式Q=cm△t知,当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热量后铝块温度下降的慢,铜块温度下降的快,即最终铝块的温度要高,故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铝块传向铜块,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C。

【总结升华】知道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熟悉,并能运用公式Q=cm△t进行定性的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用相同的酒精灯和同样的烧杯盛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如图反映的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
A.甲的比热容大 B.乙的比热容大
C.它们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判断热量的计算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