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别视角看’95世妇会以来中国妇女反贫困事业进展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贫困问题逐渐减缓,但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却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
少数民族妇女在面对贫困时,往往承担着更加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家庭责任,其处境更加困难。
深入研究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对于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妇女面临的困境,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性别问题。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研究能够揭示少数民族妇女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所面临的不平等待遇和困境,为解决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少数民族妇女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的贫困问题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整个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研究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的研究,探讨少数民族妇女面临的贫困现状、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分析问题并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的现状,了解其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表现和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支持。
2. 探讨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政策、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剖析,为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3. 分析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对策建议,提出针对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的具体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妇女的经济独立和社会参与。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的实质性内容,为今后深入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对社会、学术界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少数民族妇女在贫困问题上所面临的特殊困境和挑战,有助于增强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关注和理解。
浅析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反贫困问题及对策

二 、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妇 女 的
贫 困 特 点
地 区。对于这些妇女 , 她们 的婚姻很大程 的健康 和安全 。如果 一个 家庭 中妇 女的 1 . 少 数 民 族 贫 困 妇 女 呈 现 出 分 散 的 度上 不是基 于感情 , 而且大多都 是 “ 贫 贫 权益受不到很好 的保 障, 会给整个家庭带 特 点 结合” , 无法保障家庭和 自身的基 本生 活。 来很大 的负担 。若妇女 的权益得 到保障 , 虽 然 少 数 民族 贫 困 人 口 总体 上 呈 现 4 - 少数 民族妇女返贫率较高 , 妇女就能够为家庭生活带来更 多保 障 , 这 出“ 大分散 , 小集 中” 的格局 , 但是少数 民 许 多少数 民族妇 女虽然 获得 了教育 会 很 大 地 提 升 家 庭 应 对 危 机 和 外 部 冲 击 族的贫困妇女却零星地分散在各个地 区 、 或者工作 的机 会 , 但是 由于少数 民族地 区 的 能 力 。 家庭 之中。在很多少数 民族地 区, 社团等 发 生的 自然 灾害 和市场波 动等 因素的影 3 . 反贫困主体过 于单一 。 非 政 府 组 织 非盈 利组 织 发 展 很 不 完 善 , 少 数 民 族 妇 女 响 , 少数 民族家 庭尤 其是 妇 女返 贫 率增 在反 贫困工 作中还 没有发挥 其应 有的作 既不能很好地受到政府对其权益 的保护 , 高 。地震 、 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 中断 了少数 用 。 缺 乏 非 政 府 组 织 和 公 民个 人 参 加 反 贫 又没有 相关非 营利组 织来帮 助其维护 权 民族地 区的发展 进程 , 影 响力地 区的投 资 困 工 作 的 有 序 机 制 益和推动扶贫工作 。
讨 妇 女 反 贫 困的 相 关 问题 及 对策 。
三、 少 数 民 族 妇 女 反 贫 困 工 作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努力和挑战——通向性别平等的必由之路

努力和挑战——通向性别平等的必由之路——读《世纪之交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之感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江泽民郑重宣告,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通过,“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削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被正式写入了法律。
一个国家是否具有不断完善地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是判断其是否真正重视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重要标志。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精神的指引下,中国逐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为推动中国社会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中国形成了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社会对男女两性平等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从缺少社会认知到逐步深入人心;从领导人的讲话到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国政府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一是制定了促进妇女发展的法律政策。
在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规章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
二是制定和实施了促进妇女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
1995年8月,中国颁布实施了第一个全面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
随后,省、市、县(区)、乡(镇)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一场保障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国家行动。
规模和力度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堪称首次。
在1995年纲要计划目标基本实现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又于2001年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随后,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与第一个计划相比,2001的纲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也更加注重挑战传统的性别不平等观念和刻板的性别分工。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的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妇女在中国社会中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其贫困率远远高于汉族妇女。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妇女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导致其更易陷入贫困困境。
社会对于妇女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然而很多研究多集中在汉族妇女身上,对于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匮乏。
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妇女的贫困问题,从社会性别视角进行分析,对于实现妇女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少数民族妇女的脱贫致富,实现社会的共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旨在揭示少数民族妇女面临的贫困现状及其背后的根本原因。
希望能够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针对少数民族妇女的贫困问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提供改善少数民族妇女贫困状况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的研究,旨在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推动少数民族妇女权益的保障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妇女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面临严重贫困和不公平待遇,需要我们对其贫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政策和实践。
通过社会性别视角,可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背后的性别不平等根源,推动社会公平和性别平等发展。
研究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有助于提高社会对于少数民族妇女权益的关注度,促进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和权益保障。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公平、促进性别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妇女权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女性脱贫是彻底消除贫困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脱贫是彻底消除贫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左琳来源:《中国报道》2020年第10期“中国一直是全球妇女事业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
”在9月16日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暨全球妇女峰会5周年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表示,中国积极致力于贫困妇女脱贫发展,在经济发展、就业创业、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慈善公益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显著成果。
在中国7亿多脱贫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
“从全球范围内来说,女性不脱贫,就谈不上人类消除贫困。
女性脱贫是彻底消除贫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性别平等道路上的重要一环。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教授陆继霞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女性同样是扶贫的主体,她们同男性一样,发挥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
在陆继霞看来,帮助女性脱贫,具有不同于男性脱贫的重要意义。
“当前,受生理原因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女性被社会所赋予的角色期待比较多元,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市场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陆继霞表示,“因此,妇女在健康、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摆脱贫困并发展,无论对于其自身尊严和经济地位的提升,还是对于其子女教育和家庭成员的健康、家庭和谐等多方面而言,都极为重要。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结构性要素的影响,女性——特别是贫困妇女,在教育、培训、就业、健康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着极大挑战,“女性容易遭受边缘化的对待,无法获得和男性平等的获得权、资源分配权。
”陆继霞认为,这是导致女性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主要原因则是部分女性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和能力有限。
解决女性贫困,首先需要激发内生动力。
“贫困妇女的脱贫经历是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自信的过程。
”陆继霞表示,女性应该积极主动学习技术、掌握技能,为增加就业机会、健康机会而努力。
“我们也会为贫困妇女积极争取优惠政策措施。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相关人士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妇联全力推进“巾帼脱贫行动”,聚焦深度贫困,因地制宜精准落实立志脱贫、能力脱贫、创业脱贫、巧手脱贫、互助脱贫、健康脱贫、爱心助力脱贫7项帮扶举措。
妇女反贫困综述

妇女反贫困综述摘要:本文围绕“妇女反贫困”为中心,以深入把握目前国内外妇女反贫困研究的现状为目的,从国外妇女反贫困研究、国内妇女反贫困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关键词:妇女;反贫困一、国外妇女反贫困学术史梳理国外的妇女反贫困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64-1977年)为萌芽期,19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解放运动后,女性问题的研究逐渐兴起,学术界提出了一系列消除妇女贫困的方法,但研究仅局限于社会科学、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性别研究三个方面。
第二阶段(1978-1986年)为缓慢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瓦伦丁.M.莫格哈登在《贫困女性化-有关概念和趋势的笔记》中,最早提出“贫困女性化”一词,开创了对妇女问题的概念化和贫困化探讨,他发现贫困最深的是女户主家庭、低收入贫困妇女和孩子。
针对这一时期的妇女贫困问题,学者和发展研究机构提出一系列的关于妇女反贫困的措施,如反贫困法、平等和福利方法、效率方法等,研究领域拓展到女性学、社会学、发展研究等学科领域。
学者从女性主义、妇女与发展、社会性别等角度关注妇女贫困问题,研究的内容集中于妇女贫困指标、妇女贫困测量标准、妇女贫困操作化定义及反贫困方法等。
第三阶段(1987-2004年)为快速发展期,Sen(1987)提出“能力贫困”概念,推动了妇女贫困问题的多维化研究。
1995年女性主义经济学国际学会创办了《女性主义经济学》期刊后,关于妇女贫困及反贫困问题的研究大量增加。
并且伴随着第三次女权解放运动的发展,研究更强调女性内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将种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纳入研究范畴。
与此同时社会福利政策逐渐成为妇女反贫困的长效机制,女性社会福利政策研究是公共政策研究和性别研究的交叉研究领域,强调将社会性别分析方法贯穿到社会福利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的始终(阿马蒂亚.森,2002年)。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为深入发展期,西方一些学者在更微观的层面上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妇女贫困与反贫困问题。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农村女性精准扶贫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已经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我国男性和女性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但是性别平等仍然没有完全实现,其中突出表现在女性的就业矛盾与就业机会的丧失、农村女性社会活动决定权的缺失、农村女性主观因素的束缚等。
两性不平等严重阻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只有通过技术培训实现女性平等就业、扶贫政策制定要重视并保障农村女性权利、通过宣传提高贫困地区女性的自主脱贫意识才能推进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障农村社会精准扶贫性别平等并且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女性生活水平。
关键词:社会性别;精准扶贫;女性中图分类号:C91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238(2020)02-0057-05DOI :10.3969/J.ISSN.2095-7238.2020.02.010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农村女性精准扶贫研究尤文梦1,尹雷2(1.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0023;2.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日照276800)收稿日期:2020-01-10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精准扶贫研究”(J16YA15)、2019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社会互相论’的农村反贫困运行机制研究”(19DSHJ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尤文梦(1996-),女,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尹雷(1984-),男,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减贫发展、城市社区治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对扶贫的研究没有引入性别视角,大多数研究的视角是性别中性的,精准扶贫关注的是穷人和富人或者不同阶层的人的收入与消费问题,是一种对贫困研究的“普遍性”和“宏观性”关注,忽视了在农村场域,女性较之男性更具脆弱性、更易陷入贫困的特点。
'95世妇会以来中国以公共政策促性别平等的新进展

影响 。
功举办 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这是我国促进性别 平 并 通过改变 政策 、 制度 、 法律 、 文化 和社会环境 , 消除性别歧 等、 和谐的历史 性里程碑 , 此后 l 6年来 , 中国认真 贯彻执 行 ’ 9 5世妇会通过的 E 京宣言》 行 动纲领》 重点加强 了对 性 和《 ,
关键词 :9 5世妇会; 性别平等; 策支持; 政 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 :D 4 . 4 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0 —59 2 1 )604 — 0 02 2 【0 10 .0 60 4
国家、 政府 是公共管理的主体 , 而公共政策是政 府进行公
共管理包括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主要手段。公 共政策
视, 使两性都能平等参与社会发展 和受益。
现在 ,社会性别主流化 ”已经纳入到联合国的性别发展 “ 指标 体系和人类发展统计指标 , 纳入国际社会 发展规划 , 已 它
成为国际社会 的共识 ,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全世界社会 发展模
别平等 的公共政策支持与推进 , 取得了多方 面的重大进展 , 为
性在就业 、 参政 、 收入 、 康 、 健 婚姻家庭等重要 方面境况下降 ,
公共政策违背了性别 公正的价值取 向,出现 了性别歧视和性 社会地位整体弱化 , 原有计划经济下不突出的性别矛盾上升 , 别盲点 ,限制了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政策资源 的权利和机 在某些领域甚至激化 ,严重地影 响我 国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可 会, 对妇女发展产生了不公正 的负面影 响。 而公正性是社会主 义国家公共 政策规划 的首要价值和原则 ,对此人民群众的呼 持续发展, 成为新时期急需解决的重大公共 问题之一。 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