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村官行测:类比推理反对和矛盾关系辨析
公考矛盾冲突斗争类比

公考矛盾冲突斗争类比类比推理作为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题型,由于题目难度不大,所以考生往往不会放弃这种题型,但是类比推理题目看似“短小”,实则“精悍”。
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都属于不相容关系,或叫全异关系,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
一、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
【例】男:女首先男女是对立的,是男不是女,是女不是男。
而且性别只有两种:男性和女性,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所以男女是矛盾关系。
【例】生:死首先生死是对立的,是生不是死,是死不是生。
而且生存状态只有两种:生和死,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所以生死是矛盾关系。
二、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
【例】黑;白首先黑白是对立的,是黑不是白,是白不是黑。
但是颜色除了黑白还有其他情况存在,所以黑白是反对关系。
【例】东:西首先东西是对立的,是东不是西,是西不是东。
但是方位除了东西还有其他情况存在,所以东西是反对关系。
三、实战演练1、白天:黑夜A、男人:女人B、高山:大海C、白色:黑色D、老人:小孩【中公解析】A。
题干中的白天和黑天是一对矛盾关系,因为不是白天就是黑天,不可能存在第三种情况。
A项,男人和女人是矛盾关系。
B项,高山和大海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矛盾关系是反对关系。
C项,除了白色和黑色之外还有其他颜色,白色和黑色是反对关系。
D项,除了老人和小孩之外还包括青年、中年等其他情况,老人和小孩是反对关系。
2、物质:意识A、盈利:亏损B、早晨:中午C、党员:非党员D、富饶:贫瘠【解析】C。
题干中的物质和意识是一对矛盾关系,因为除了真实存在的物质,就是以精神状态存在的意识形态,不存在第三中情况。
A项,除了盈利和亏损还有不赚不赔第三种情况,因此盈利和亏损是反对关系。
B项,除了早晨和中午还有下午和晚上等其他情况,所以早晨和中午是反对关系。
C项党员和非党员之间非此即彼,是矛盾关系。
公务员行测技巧:类比推理中的全异关系

公务员行测技巧:类比推理中的全异关系类比推理在行测考试中属于必考题型,虽然难度相对不大,但涉及的词项关系较多,常见的如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和理论常识,盲目做题容易出错。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其中常见的一种考查形式逻辑关系中的全异关系来进行讲解,帮助各位考生能够灵活应对考试中涉及的此类题目。
类比推理中的全异关系是说几个词项代表的事物完全不一致,具体可以分为如下三类:一、矛盾关系逻辑学上的矛盾是指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只有两种情况A和B,这两种情况涵盖了事物发生的所有可能,且两种情况没有交集,即非此即彼的关系。
如生和死,生物体的生存状态,只有生和死两种状态,非此即彼,即为矛盾。
如图所示:二、反对关系类比推理中讨论的反对关系,是上反对关系,即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A和B这两种情况相加不能涵盖事物的所有可能,且这两种情况没有交集。
比如黑色和白色,二者不能包含颜色的所有情况,并且不可能同时发生,即为反对关系。
如图所示:在公职类考试过程中,通常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会综合考查。
【例1】开:关A.小麦:水稻B.痛苦:快乐C.盈利:非盈利D.工作:休息【答案】C。
【中公解析】题干已知词项开和关是矛盾关系,非开即关,不存在第三种情况。
分析选项词项关系,A选项粮食作物除了小麦和水稻,还有玉米、高粱等等;B 选项人的情绪除了痛苦和快乐,还有悲伤、愤怒等等;D选项人的状态除了工作和休息,还有娱乐等,故A、B、D均属于反对关系。
C选项盈利和非盈利,属于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和题干关系一致,当选。
三、两个词语毫不相关在全异关系中,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都属于描述同一事物的词项之间的关系,而全异中还涉及一种关系叫毫不相关,即两词项根本不属于同类事物,比如骆驼和钻石,骆驼是动物,而钻石是矿产,属于非生物,二者毫不相关。
【例2】企鹅:玛瑙A.电脑:手机B.秃鹫:石墨C.苹果:木瓜D.蝴蝶:蚱蜢【答案】B。
【中公解析】分析题干词项关系,企鹅和玛瑙,属于全异关系,并且一个属于动物,一个属于矿产,不是同类事物,二者毫不相关。
国考行测备考技巧:论矛盾、反对以及反义关系

国考行测备考技巧:论矛盾、反对以及反义关系首先,我们要了解两个概念:词项的外延是指具有该词项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也即词项指代的事物所组成的那个类,如“商品”的外延就是各种商品对象所组成的那个类;词项的内涵是指该词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即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如“商品”的内涵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词项的矛盾关系是指同一属概念之下的两个在外延上互相排斥,而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全部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即两者在其归属的大类上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如:“白”和“非白”。
词项的反对关系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在外延上相互排斥,而其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即两者在其归属的大类上除了两者还有其他情况,如:“白”和“黑”,归属的大类是颜色,除了“白”、“黑”还有其他颜色。
矛盾和反对关系是从词项的外延角度来区分的,而反义关系是从词项的内涵关系来定性的,故三者不是同一个标准。
接下来,我们结合真题看:【例1】畅通∶拥堵A. 结实∶松散B. 详尽∶简略C. 踏实∶忧虑D. 男性∶女性【答案】B【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畅通”指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拥堵”指拥挤、堵塞,常用于形容车辆,二者属于反义关系,同时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结实”的反义词是单薄、虚弱,“松散”的反义词是紧密、密集,二者不属于反义关系,排除;B项:“详尽”和“简略”属于反义关系,同时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踏实”的反义词是虚浮、轻浮,“忧虑”的反义词是放心、安心,二者不属于反义关系,排除;D项:“男性”和“女性”是反义词,但是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遇到形容词可优先考虑语义语法,一级辨析得不到唯一答案的时候,再考虑二级辨析。
【例2】水∶火A. 美∶丑B. 有∶无C. 左∶右D. 红∶绿【答案】D【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判断推理中的反对关系题怎么做三步就帮你搞定

判断推理中的反对关系题怎么做三步就帮你搞定在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模块中,真假推理是一种必考题型。
解决这种题目的关键是识别几种蕴含真假的关系,反对关系就是其中一种。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反对关系,以及如何用反对关系解题。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在外延上互相排斥,而其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用文字介绍可能有点抽象,用Venn图表示如下:其次,在判断推理当中,反对关系有两种:1、所有的S都是P,与所有的S都不是P是第一组反对关系;2、有的S是P与有的S不是P是第二组反对关系。
这两组反对关系的特点分别是:所有都是和所有都不是:两个“所有”必有一假,不可都真;有的是和有的不是:两个“有的”必有一真(至少一真),不可都假。
最后,通过两道例题来看一下反对关系在真假推理当中的应用。
【例1】甲、乙、丙三人对公司所有人员是否会开车做出如下推测:甲说:该公司有人会开车。
乙说:该公司的李经理和王会计都不会开车。
丙说:该公司有人不会开车。
如果三人的推测只有一个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A.该公司所有人都会开车B.该公司所有人都不会开车C.该公司的李经理可能不会开车D.该公司的王会计可能不会开车【答案】:A。
【信恒解析】:真假推理题的做题顺序是:首先找关系,其次看设问,关键是其余。
第一步:找关系。
本题关系为甲和丙之间的反对关系,有的S是P和有的S不是P。
第二步:看设问。
设问说:三人的推测只有一个为真,那么根据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判断出真话在甲丙当中。
第三步:看关系之外余下的部分。
甲、丙已知是包含了真话,则乙的话必为假,那么李经理和王会计至少有一个人会开车。
由第二步中李经理和王会计至少有一个人会开车,可以推出甲的话为真,即该公司有人会开车为真,而该公司有人不会开车为假,即该公司所有人都会开车。
故正确答案为A。
【例2】律师事务所共12名工作人员。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2)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3)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1、反对关系分类反对关系分为两类,即上反对和下反对。
(1)上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假,可以同时为假。
直言命题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
比方说:“所有人都喜欢吃水果”和“所有人都不喜欢吃水果”这中就两个命题就属于上反对关系,他们之中就必定有一句话是假话,当然也可能同时为假话。
(2)下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真,可以同时为真。
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也有三组:“有些是”和“有些非”,“有些是”和“某个非”,“有些非”和“某个是”。
例如,“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和“有些人没有完成作业”两个命题即为下反对关系,他们两者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可能都属于真话。
2、反对关系的应用反对关系的主要应用是在于真假话问题,往往题干中给出几个命题,其中有真话有假话,假如两个命题存在反对关系,那么这类型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详细的题目呈现:例1.某单位一共有43个人,单位员工在讨论关于员工的来自的省份,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1)单位上有些员工来自湖南省;(2)单位上有些员工不是来自湖南省;(3)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经过详细理解发现,上述结论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结论必定为真:A,人事部老张是来自湖南省B,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来自湖南省C,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都不是来自湖南省D,该单位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湖南省【解析】通过分析^p 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前两个断定的逻辑构造属于“有些是”和“有些非”的构造,属于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下反对关系,那么两个结论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由于题干中为真的结论只有一个,所以第三个结论“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这一结论一定错误,所以老张一定不是来自湖南省,进而可以得到反对关系中的“有些非”必定为真,那么“有些是”必定为假,那么可以得到该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是来自湖南省,答案C为正确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逻辑判断中四种常用的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逻辑判断中四种常用的矛盾关系华图教育胡泊真假推理题目是逻辑判断中的高频考题,而真假推理题目的特点在于题干中给出的诸多条件是真假不确定的,我们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点在于确定唯一一假或唯一一真的范围,然后再根据其余条件的真假来解题。
确定唯一一真或唯一一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找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一种是找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
本文为考生们梳理了在行测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几种矛盾关系,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快速准确的解决真假推理题目。
矛盾关系是指主题一致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是必有一真一假,这里的主题一致指的是两个命题的主语和谓语必须相同。
比方说“小张穿了白色的上衣”和“小王没穿白色的上衣”这两个命题就不是矛盾命题,因为两个命题的主语不同。
“小明是党员”和“小明爱国”也不是矛盾命题,因为两个命题的谓语不同。
正确的矛盾命题应该是“老师今天穿了白色的上衣”和“老师今天没穿白色的上衣”,两个命题是主题相同,且必有一真一假。
在行测考试中常用的矛盾关系有四种:1.A与非A;2.所有S都是P和有的S不是P;3.所有S都不是P和有的S是P;4.A→B和A且B。
【例1】学校抗洪抢险献爱心捐助小组突然收到一大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个人捐的。
经询问,赵说:“不是我捐的”;钱说:“是李捐的”;孙说:“是钱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以上已知条件,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A.赵说的是真话,是孙捐的B.李说的是真话,是赵捐的C.钱说的是真话,是李捐的D.李说的是假话,是李捐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A的矛盾命题为非A。
通过题干可知,钱说“是李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两个命题可以翻译为:李捐和不是李捐,互为矛盾命题,那么另两个命题一定为假,赵说“钱不是我捐的”,它的否命题为真,所以钱是赵捐的。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政法干警行测指导:类比推理反对与矛盾关系辨析

政法干警行测指导:类比推理反对与矛盾关系辨析类比推理考察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关系的分析能力。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中类比推理可分为集合概念类、逻辑关系类、同时附带考察一些常识知识。
考查形式为先给出一组有某种相关的词,然后在选项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近似的词。
按照题型的不同,类比推理题可分为如下类型:两词型:其基本形式为:A:B (A、B为两个存在某种关系的词语)三词型:其基本形式为:A:B:C (A、B、C为三个存在某种关系的词语)四词形:其基本形式为:()对于A相当于()对于B(A、B是没有关系的两个词语)按照类比推理考查内容不同,大体可分为如下类型:1.因果关系: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
2.并列关系:并列关系通常为同一类属下相互并列的概念,同时包括了对比关系、相邻关系等。
3.对立关系:即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
4.属种与种属关系:我们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
属种关系是指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对于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例如:“动物”与“脊椎动物”,“劳动者”与“农民”。
种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例如:“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这一对关系中,由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但脊椎动物不一定都是哺乳动物,这样,“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5.质同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本质属性和根本立场上完全相同的关系。
6.人与物的对应关系:与特定或相关人有关的物的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里的“物”包括:作品、学说、典故、身份、行为、环境、事件等。
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关系。
8.事物与其作用对象的关系:在事物之间也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一个事物作用于另一个事物,被作用的事物就称为作用对象。
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逻辑

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逻辑
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逻辑是两种重要的逻辑关系,它们在性质和意义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矛盾关系指的是两个命题之间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也就是说,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
比如,“这个角大于90度”和“这个角小于90度”这两个命题就是矛盾关系,因为一个角不能同时大于90度和小于90度。
矛盾关系用集合关系可表示为:
常见的矛盾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组:
(1)“(特定主体)是”与“(特定主体)不是”。
例如:“李梅梅是公务员”与“李梅梅不是公务员”。
(2)“所有……都”和“有的……不”。
例如:“所有中国人都很勤劳”与“有的中国人不勤劳”。
(3)“所有……都不”与“有的……”。
例如:“所有中国人都不喜欢吃寿司”与“有的中国人喜欢吃寿司”。
而反对关系则指的是两个命题之间存在互相对立的关系,它们不能同时为真,但可以同时为假。
比如,“这是一个矩形”和“这不是一个矩形”这两个命题就是反对关系,因为一个物体不能同时是矩形和非矩形。
反对关系用集合关系可表示为:常见的反对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组:
(1)上反对关系:“所有……都”与“所有……都不”。
例如:“所有中国人都很勤劳”与“所有中国人都不勤劳”。
互为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情况为“可以同假,必有一假”。
以上就是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的逻辑。
了解并正确运用这两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各种命题的含义,更好地把握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村官行测:类比推理反对和矛盾关系辨析类比推理考察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关系的分析能力。
村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中类比推理可分为集合概念类、逻辑关系类、同时附带考察一些常识知识。
考查形式为先给出一组有某种相关的词,然后在选项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近似的词。
按照题型的不同,类比推理题可分为如下类型:两词型:其基本形式为:A:B (A、B为两个存在某种关系的词语)三词型:其基本形式为:A:B:C (A、B、C为三个存在某种关系的词语)四词形:其基本形式为:()对于A相当于()对于B (A、B是没有关系的两个词语)按照类比推理考查内容不同,大体可分为如下类型: 1.因果关系: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
2.并列关系:并列关系通常为同一类属下相互并列的概念,同时包括了对比关系、相邻关系等。
3.对立关系:即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
4.属种与种属关系:我们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
属种关系是指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对于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例如:“动物”与“脊椎动物”,“劳动者”与“农民”。
种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例如:“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这一对关系中,由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但脊椎动物不一定都是哺乳动物,这样,“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5.质同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本质属性和根本立场上完全相同的关系。
6.人与物的对应关系:与特定或相关人有关的物的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里的“物”包括:作品、学说、典故、身份、行为、环境、事件等。
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关系。
8.事物与其作用对象的关系:在事物之间也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一个事物作用于另一个事物,被作用的事物就称为作用对象。
9.描述关系:指一个词是对另外一个词的形态、颜色、特征、性质等的说明或描述。
下文中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将通过北京、上海等各省市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解读判断推理定义判断解题技巧与注意事项的运用。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类比推理练习山东省从2008年起开始引入类比推理题型,且2008、2009两年均考察的是两词型类比推理题。
其中除了考察常见的逻辑学中基本的概念间的关系以外,还考察了比如2008年77题涉及到的负概念等逻辑学专业知识。
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以真题为出发点,努力完善自己的逻辑学基础知识,在解决类比推理题时达到够事半功倍。
1.未婚:无权 [2008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77题]A.国家:不丹B.非法:无理C.无锡:非党员D.不倒翁:不健康【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两词型类比推理题,题干的两个概念在逻辑上是全异关系。
选项中C和D也是全异关系。
所以此题有另外考点,那就是逻辑学中的负概念。
负概念一般带有否定词“不”、“非”、“无”、“未”、“没”等,但有些概念含有否定词但并不是负概念,如“无锡”、“不丹”、“无线电”等。
辨别含有否定词概念是否是负概念的方法有三种:1、把否定词去掉,看能否形成概念。
若不能形成概念,那么这种含有否定词的概念就不是负概念。
比如说不丹,把不字去掉以后丹不能独立形成概念。
2、把否定词去掉,形成的概念和原概念间若形成矛盾关系,则该含有否定词的概念是负概念。
3、正负概念的区别通常是揭示对象具有还是不具有某种属性。
如“输”和“没输”中输是正概念,没输是负概念。
回过头来看题,题干中未婚和无权均属负概念。
分析选项A中国家和不丹是包含关系,不丹不是负概念;选项C,无锡不是负概念;选项D 不倒翁不是负概念。
选项B非法和无理均为负概念,为正确选项。
2.超声波:机械波 [2008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72题]A.极限:常数B.轮船:船C.一次方程式:线形方程D.斡旋:调解【答案】B。
【解析】题干两个词语之间是属种关系。
超声波是机械波的一种,轮船是船的一种,故正确答案选择B。
3.位置:高度 [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51题]A.卧室:厨房B.室内:墙壁C.苏打:漂白D.网球:排球。
【答案】B。
【解析】高度是表示位置的一个量。
一般位置要定位的话,需要长宽高都有规定。
以此规律答案选择B。
A和D是反对关系,不符合题干词语关系,C项漂白是苏打的属性,也不符合题干词语关系。
故正确答案选择B。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类比推理练习云南省2007年开始引入类比推理题,2007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包括6道类比推理题,2008年考察了5道类比推理题。
题目数量相对较少,难度也不大,考察内容主要是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4.毛笔:砚台() [2007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1题]A.文具:铅笔B.菜肴:白菜C.飞机:天空D.香瓜:西瓜。
【答案】D。
【解析】毛笔和砚台同属于书写工具,同样,香瓜和西瓜同属于瓜类。
因此,正确答案为D。
此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并列关系。
属于简单题型类比推理题,不存在二级辨析。
5.篝火:寒冷() [2007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79题]A.日记:隐私B.网络:代沟C.键盘:手写D.湖泊:干涸【答案】C。
【解析】篝火用来驱走寒冷,键盘用来取代手写。
此类比推理题考察的是概念的功能,考生需要具备对概念外延的把握。
6.画圣:吴道子 [2008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72题]A.酒圣:杜康B.茶圣:陆游C.武圣:张飞D.医圣:华佗【答案】A 。
【解析】此类比推理题考察的是概念间的关系和历史常识。
画圣和吴道子在概念上是全同关系,画圣就是吴道子,吴道子就是画圣。
选项A,酒圣是杜康;选项B,茶圣是陆羽;选项C,武圣是关羽;选项D医圣是张仲景。
【点评】历史常识是类比推理中常考题,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积累。
7.地球:宇宙 [2008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73题]A.白云:大气B.桌椅:教室C.树木:树枝D.铅笔:钢笔【答案】B。
【解析】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桌椅是教室的一部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察的是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属简单题型类比推理题。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类比推理练习类比推理题是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必考内容,每年在10道左右。
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和C类卷甚至考察了15道题。
其特点是题目考察内容广泛,题型全面,其中常识占有较高比例。
如2006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卷,有一定难度的常识考察题有第23、26、27、28、30题,比重占50%,以考察文学常识为主;2006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C类卷,考察常识题有27、29、30题等,涉及到文学常识、物理常识、哲学常识。
这类题均涉及到逻辑学和常识的二级辨析,难度较大。
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文学常识、历史常识和哲学常识等知识的积累。
2008年以前,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题型均为两词型。
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卷,2009年A、B类卷考察的则全是三词型类比推理题。
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C类卷两词型、三词型、四词型各有5道题。
随着考察词的增加,概念间的关系也越复杂,要求考生的能力也越来越高。
下面国家公务员网专家结合几道典型历年真题来帮助考生了解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题。
8.水星:金星:行星 [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卷-33题]A.公司:管理:管理者B.县:省:国家C.水桶:实验:科学D.杨振宁:张衡:科学家【答案】D。
【解析】此类比推理题考察的是概念间的关系。
水星和金星是并列关系,同时水星和金星都属于行星,与行星成包含关系。
分析选项A 公司与管理、管理者均呈交*关系;选项B 县、省、国家是包含关系;选项C水桶和实验是交*关系,实验和科学是包含关系;选项D杨振宁和张衡是并列关系,二者均是科学家,与科学家是包含关系。
所以此题选D。
【注意】三词型类比推理题如果选项与题干概念间的关系相同,但概念的顺序不同,也不能选。
9.慷慨对于大方相当于()对于()[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C卷-28题]A.休闲谈天B.抖动颤栗C.神气豪气D.拷贝复制【答案】D。
【解析】此类比推理题考察的是近义词使用场合。
慷慨和大方属同义词,慷慨是书面语,大方是口语。
选项D中的拷贝和复制也是同义词,拷贝偏向于书面语,复制偏向于在口语中使用。
与题干完全吻合。
选项B 抖动和颤栗也是同义词,但是抖动在口语中使用,颤栗在书面语中使用,与题干结构相反。
选项A和C 两组词会不是同义词,排除。
10.雪泥鸿爪:大雁 [2006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卷-26题]A.虾兵蟹将:老鳖B.丧家之犬:猫C.劳燕分飞:老鹰D.狼奔豕突:猪【答案】D。
【解析】本类比推理题考察成语及其相关事物。
雪泥鸿爪对应的动物是大雁,狼奔豕突对应的动物是猪,豕,即猪。
本题在不知道豕是猪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排除法,虾兵蟹将对应动物应该是虾或者蟹,A错;丧家之犬对应动物显然是狗,B错。
劳燕分飞对应动物应是燕子,C错。
在解成语类比推理题时如果不知道所有成语的意思而无法选出答案时,采用排除法可以在考试中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雪泥鸿爪比喻以往事物遗留下的痕迹;虾兵蟹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情侣别离;狼奔豕突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类比推理练习类比推理在2006年和2007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中考察单一的两词型,而到了2008年以后两词型、三词型和四词型全包括。
可以看出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的考察越来越全面,难度也越来越大,考生在复习中要着重注意对四词型题的练习。
11.“自圆其说”相对于()相当于“镇定自若”相对于()[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55题]A.百口难辩措手不及B.破绽百出惊慌失措C.自食其果手足无措D.自顾不暇束手无策【答案】B。
【解析】此题是四词型类比推理题,要考虑每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两组概念间的相似性。
从题干出发,首先要明确“自圆其说”和“镇定自若”的概念的内涵。
自圆其说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镇定自若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观察选项可以知道此题考察的是与题干具有反对关系的成语,所以选择B。
自圆其说与破绽百出是反对关系,镇定自若和惊慌失措是反对关系。
【点评】此题考察的是词语的反对关系,我们也将其称为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