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伊朗的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与伊朗经贸合作前景探讨

中国与伊朗经贸合作前景探讨

Prospects of Sino- Irani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作者: 唐宝才[1]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7
出版物刊名: 西亚非洲
页码: 59-63页
主题词: 中国;伊朗;对外贸易经济;自由贸易区;石油资源
摘要:伊朗国内改革派与保守派虽然存在分歧,但在发展经济和推动经济改革方面是一致的.伊朗通过实施3个五年计划、设立自由贸易区、制订相应的投资法规和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石油上游业务等政策措施,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作用,近几年伊朗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与伊朗的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我国应抓住机遇,推动与伊朗的经贸合作,从伊朗进口原油将推动我国向伊朗出口技术含量高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要推动双方在科技领域、承包劳务工作等方面的合作.。

中国与伊朗经济贸易发展的特点与制约因素

中国与伊朗经济贸易发展的特点与制约因素
展 的特点
中 国与 伊 朗都 是 世 界文 明古 国 。在 两 千 多年
据 有 关 资料显 示 ,其铜矿 石 储量 为 43亿 吨 ,矿 1 石 品位 较 富 。伊 朗铅锌 矿 总储 量约 2 0 吨 ,平 2 0万 均 品位 6 。此 外 ,伊 朗还有 丰 富 的焦 煤 、烟煤 、 % 石 膏 、重 晶石 等矿产 资 源…。以上 这些 资源 都是 我
21 0 1年 3月 第2 l卷 第 2期
西 安 电子 科技 大 学学报 ( 会 科学 版 ) 社
Ju n l f da iest( o il ce c io ) o r a XiinUn v ri S ca in eEdt n o y S i
M 8 .0 1 12 1 "
、0 . . ,1 No 2 21
・ 经 济 学
中国与伊 朗经济 贸易发展 的特点 与制约 因素
杨 涛
( 西北大学 中东研 究所 ,陕西 西安 70 6 ) 10 9 摘 要 :近年来 ,中国与伊 朗经济贸易 呈现 出互补性强 ,增长速度快 ,增长潜力大 ,涉及领域广 等特点, 但 是 由于受 到美 国、欧盟、俄罗斯 、阿拉伯 国家 、 以色列等 国外 因素及伊 朗国 内因素 的制约 ,中国与伊 朗贸易总 额 不大 ,向深层 次扩 展不够。我 国要采取灵活 多样 的外交政策 ,在不影 响我国发展大局 的前提下 ,消 除两国的合 作 障碍 ,化解合作风险,积极培育两 国经济贸易新的增长 点,促进 中伊两 国贸易关系 向更高层次发展 。 关键 词:经济贸易;制约因素;能源;伊 朗 中图分类号:F 5 .3 I 7 27 7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7 X 2 l -20 5 .4 0 84 2 (O 1 0 50 ) o 收稿 日期:2 1-22 0 10 .4 作 者简介 :杨 涛 ( 9 1 ) 18 一 ,男 ,陕西西安人 ,西北大学 中东研究所博 士研 究生 ,专业方 向为 中东政 治与 国际关系。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及主要内容传统的贸易理论,从李嘉图到赫克歇尔——俄林,都强调比较优势,认为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原因是生产率和禀赋的不同,一国总是会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种贸易理论对直到本世纪中期以来的主要的国际贸易方式,也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的国家之间的不同产品的贸易做了比较充分的解释。

但是七十年代以来,这种贸易理论距离国际贸易的现实越来越远,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传统的贸易理论确实有一套比较完美的体系,能够自圆其说,但又有一套严格的假设前提,这些前提促成了理论体系的完美,也同时使理论偏离了实际。

这些前提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及不变的技术水平,不存在规模经济。

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在现实是不存在的,规模经济却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无处不在。

其二,战后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产品的贸易越来越多,甚至占据了它们之间贸易的绝大部分的比重,这是传统的贸易理论绝对不能解释。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产业内贸易的系统研究从七十年代就开始了。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成果自成体系,形成了新的贸易理论,这种理论是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假设前提的,更接近于贸易现实。

它认为,贸易不一定是比较优势的结果,可能是规模经济或收益递增的结果,在不完全的竞争市场上,国家之间即使不存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的差异或者差异很小,也完全可以因为需求偏好或者规模经济以及产品差异促使各国追求生产的专业化和从事国际贸易。

同时,也为国家进行干预提供了借口,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政府支持可以是本国的垄断厂商的`规模经济效益,获得垄断利润,这样对于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研究又导致了后来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强调贸易保护。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起源于对发达国家之间相似产品贸易的研究,而对于禀赋和技术水平的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似乎更多的应该是产业间贸易,能够以传统的贸易理论来解释,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以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主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在贸易总额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产业内贸易也越来越重要了。

试论新时期中国与伊朗的贸易及其影响因素

试论新时期中国与伊朗的贸易及其影响因素

试论新时期中国与伊朗的贸易及其影响因素
赵静;杨兴礼
【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5)004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中伊贸易关系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前提下,本文根据中伊贸易活动情况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新时期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因素,以促进中伊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赵静;杨兴礼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5;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737.3
【相关文献】
1.试论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J], 陈斌
2.中国与伊朗双边贸易互补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段秀芳;吴盼盼
3.中国绿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以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乌克兰、\r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6国为例 [J], 许咏梅
4.新冠疫情对中国和伊朗石材贸易的影响——访伊朗帕尔斯玉石材公司总经理凯维
先生 [J], 刘海鹏; 荣先苗
5.我国与伊朗油气资源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战略选择 [J], 王珂;杨兴礼;赵伟红;曾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实证研究利用1992~2003年SITC四分位贸易数据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类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是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体的,比重基本在80%以上。

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呈现出以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体,高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次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最低的格局。

中国出口的商品基本以低质量产品为主,而进口的商品则以高质量产品为主,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亟待提高。

标签:中国;东亚经济体;制造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1 引言产业内贸易是国际经济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

产业内贸易是指各国间同类商品的进出口活动。

产业内贸易根据其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类是质量相似但特征、属性不同的同类商品间的贸易,被称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简称HIIT);另一类是质量不同的同类商品间的贸易,被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简称VIIT)。

Krugman(1979)与Lancaster(1980)在解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方面作了开创性的贡献。

虽然他们的模型中各自对需求的假设不同,但是他们的模型都表明了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重要原因。

随着东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联系的加深,东亚产业内贸易正日益受到关注。

而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逐步融入东亚经济中,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产业内贸易尤其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产业内贸易类型方面,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究竟是怎样的格局?对这一问题的准确把握,将有助于我们分析判断中国在东亚生产分工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而为中国制定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当前制造业产品已成为中国与东亚经济体贸易的主体,且与产业内贸易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因此拟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类型作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我国机械与运输设备业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我国机械与运输设备业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我国机械与运输设备业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现象。

因此,对产业的界定关乎对产业内贸易的界定。

国内对产业内贸易的界定主要有三种方法,一种是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3位数,由于各国为了方便分析对外贸易,均按照此分类标准公布对外贸易的相关统计数据,所以以此为标准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数据的获得;二是按照世界海关组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4位数,由于目前全球贸易量90%以上使用这一目录,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标准语言;三是按照联合国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3位数,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国内关于行业分类的标准更接近于产业的概念,所以开始采用此标准进行研究。

最新的研究学者认为,对于生产环节较多,投入品种类复杂的产业,根据HS4位数来计算产业内贸易更为合理且结果更能反映产业特征和国家特征。

一、格鲁伯—劳艾德指数测定方法1.公式。

TIIT<sub>ijt</sub>=1-|X<sub>ijt</sub>-M<sub>ijt</sub>|/X<sub>ijt</sub>+M<sub>ijt</sub>。

其中,TIIT<sub>ijt</sub>为第t年j国i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sub>ijt</sub>和M<sub>ijt</sub>分别为第t年j国i类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TIIT<sub>ijt</sub>介于0—1之间,GLi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越高;反之,产业内贸易越低。

衡量整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时,则采用以下的公式:TIIT<sub>jt</sub>=Σw<sub>ijt</sub>TIIT<sub>IJT</sub>。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实证研究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实证研究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实证研究[提要] 该文利用Grubel-Lloy1d产业内贸易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Dowell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剖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一、引言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行业)内具有较为严密的生产替代和(或)消费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其理论基础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报酬递增。

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Linder提出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解释了发达国家间制成品双向流动的现象(产业内贸易),从而使产业内贸易研究成为分析商品贸易类型的新模式。

一般而言,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某一产业的竞争力越强,其产业内贸易水平就越高,而产业内贸易本身也可以增加社会福利,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内贸易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贸易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实证研究(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从G-L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Dowell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发,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

G-L指数是比较通用的测度一国某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标。

如果将一国的每个产业的进出口总值占整个国家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作为权重,加总之后即可得到一国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是衡量某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数,能够动态分析某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特征。

本文选定的时期为一年。

Thom&McDowell水平及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考察哪些产品属于垂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哪些是属于水平差别的产业内贸易,能够更加深入地考察某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和结构。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中东之伊朗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中东之伊朗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中东之伊朗!!中国制造网买家服务部2009/10目录:前言:伊朗简介伊朗经济与国际贸易伊朗市场拓展策略指南伊朗拖拉机市场分析伊朗水产品市场分析伊朗汽车产业分析伊朗黄金开采和生产情况伊朗汽车工业现状及中伊两国汽车领域合作的情况伊朗汽车工业发展前景伊朗制药业现状分析伊朗钢铁工业现状分析伊朗农药市场简介伊朗水泥工业发展情况及中伊合作分析伊朗纺织工业概况伊朗电力工业现状和中伊电力合作分析伊朗建筑市场为中国企业敞开机遇之门伊朗农业发展分析伊朗服装纺织皮革鞋类产品出口下降洗碟机出口伊朗机会分析潜力巨大的伊朗工程承包市场伊朗市场70%进口办公家具都来自中国伊朗不准进口无植物检疫证的水果进入市场伊朗颁布新进口管理条例伊朗今年一季度石油出口国别地区及能源投资合作情况伊朗对中国虾产品开放市场 PAGE 3 PAGE 5 PAGE 6 PAGE 7 PAGE 8 PAGE 9 PAGE 10 PAGE 11 PAGE 12 PAGE 12 PAGE 13 PAGE 13 PAGE 14 PAGE 15 PAGE 16 PAGE 17 PAGE 17 PAGE 17 PAGE 18 PAGE 20 PAGE 20 PAGE 20 PAGE 21 PAGE 22免责声明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

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国际投资贸易情报——伊朗卷Edited by: Sun tao前言:伊朗简介德黑兰是伊朗首都,伊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伊朗的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分析作者:谢世朝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第26期摘要:本文运用2001—2014年中伊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出GL指数、MII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此对中国和伊朗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及类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发现两国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伊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合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提出了促进中伊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GL指数MIIT指数回归分析一、引言21世纪以来,中国和伊朗有着较大的贸易往来,2008年以来中国跃居为伊朗最大的贸易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中伊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对于“一带一路”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战略价值。

最近几年以来,有关中伊两国双边贸易的研究分析较少,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唐宝才的中国与伊朗经贸合作前景探讨;段秀芳的中国与伊朗双边贸易互补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等。

而对中伊两国之间的产业贸易深入的研究分析很是少见。

本文运用综合运用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知识如GL指数、MIIT指数等和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中伊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类型以及其影响因素。

助推“一带一路”的建设,增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合作。

二、中伊两国的发展状况概述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伊两国经济的发展与政治互信的增强,两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较大发展,且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如图1所示,在2001—2014年间的贸易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但是,从净出口可以看出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最近几年有所好转。

两国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33亿美元到2014年突破到500亿美元,增长了156倍。

其中X:出口总额,M:进口,MX:进出口总额,NX:净出口额。

(一)资料来源与统计分类本文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

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SITC(REV3)分类下,把一级贸易商品分为了十大类别,SITC0-SITC9。

其中SITC0-SITC4 为初级产品,SITC5-SITC8为工业制成品,SITC9为未分类的其他商品和交易,本文对此类不做分析。

(二)中伊双边贸易商品结构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这九大类商品中,产业内贸易水平为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分别为SITC0和SITC5。

而SITC2、SITC3和SITC6这三类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为低水平的层次。

对于SITC1、SITC4、SITC7和SITC8这四类商品属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具体分析如下:在初级产品中,SITC0在7年中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05。

虽然其他的年份没有超过05,但是都比较接近05尤其在2002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了095和091。

从整体趋势上看,产业内贸易水平还是处于高水平的层次。

SITC2处于低水平的产业内贸易。

SITC3为低水平的产业内贸易。

由于SITC1和SITC4为产业间贸易。

在初级产品中SITC0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工业制成品中,SITC5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除了2012年为049以外,其他年份均大于05,有7年的指数大于08,SITC5为较高水平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是工业制成品中产业内贸易主要的发展方向。

SITC7和SITC8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二)边际产业贸易指数(MIIT)由于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方法,不能反应产业内贸易水平上的流量变化。

于是,在1994年Brulhart提出了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MarginalIntra-IndustryTrade),其公式如下:MIIT=△Xi-△Mi|△Xi|+|△Mi|(-1≤MIIT≤1)△Xi表示某国某部门不同时期出口的增量,△Mi表示某国某部门不同时期进口的增量。

当MIIT=0时,表示该行业是完全边际产业内贸易;MIIT=1或-1时,表示该行业为完全边际产业间贸易。

把边际产业间贸易水平细分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IIT)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IIT)。

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Wi=△Xi+△Mi∑Ni=1(△Xi+△Mi)HIITi=∑Ni=1Wi(1-MIITi)Aj=1-△Xj-△Mj∑Ni=1△Xi+∑Ni=1△MiVIIT=Aj-HIITWi代表i 行业在整个产业总贸易量中所占的比例,Mj=∑Mi代表某一产业的进口贸易总额,Xj=∑Xi代表某一产业的出口总额。

Aj国家的整体边际总产业贸易水平。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可得如图2所示。

中国和伊朗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较大的波动,从图2可以看出两国之间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指数在01左右徘徊。

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来说较高,但是指数波动较大,从整体趋势来看,波动幅度在逐年减小,并且有收敛的趋势。

近几年两国之间的VIIT指数在04—06之间。

总体来说,中伊两国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四、中伊两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一)解释变量的选取解释变量的测算方法如表5所示(二)建立模型与回归分析选取Y、X1、X2、X3、X4、X5、X6分别代表GL指数、平均收入、人均GDP差值、市场规模平均水平、市场规模差异、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伊朗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建立回归方程进行6次回归分析后我们得到自变量的系数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符合现实的经济意义。

但是,可决系数不是很好,不过t统计量都通过了显著检验,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

此次我们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来探究对被解释变量影响较大的解释变量。

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如图3所示。

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主要的解释变量为X4、X5这两个因素,他们分别是中伊市场规模差异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

从图3的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2达到090说明这两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拟合程度较高,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总体来讲,作为GL指数的影响因素的X4、X5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通过产业结构、GL指数、MIIT指数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中伊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的现象,中国一直处在贸易逆差的状态。

这不利于两国贸易的未来发展,也不利于产业内贸易的良性发展。

中国向伊朗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以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和机械与运输设备为主。

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附加值低,此类产品的出口是凭借我国的丰富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所形成的要素优势。

而机械及运输设备相对技术含量较高,是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在进口产品中,主要进口的是初级产品,尤其是SITC3类产品。

第二,两国之间的产业内水平类型比较明显。

在中伊两国之间的贸易中,我国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较低。

产业内贸易的形式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第三,两国产品差异较大。

在SITC0-8产品中中国和伊朗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差很大。

SITC0产业内贸易水平处于高水平层次,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5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处于较高水平。

而SITC2和SITC6则处于产业内贸易水平低层次水平。

其他5类则倾向于产业间贸易为主。

第四,两国人均GDP 差异较大,直接投资额度较小且利用率低。

第五,市场规模差异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是影响中伊产业内贸易平的主要因素。

这对未来两国之间的进一步贸易深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上述的分析与总结,为了进一步扩大中伊两国双边产业内贸易,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使两国之间的经济更好的发展。

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增加原材料的进口,充分利用伊朗的资源优势。

伊朗有丰富的石油和矿藏,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资源短缺的发展困境,要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倡导企业形成规模经济。

其次,加大研发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在中伊两国的贸易中,SITC7是主要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

从分析结果来看,近几年的出口比重有所下降,为保持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应加大研发投入资金,与伊朗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差距,从而有助于我国贸易逆差的缩小与逆转。

最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中伊两国贸易结构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国迈向国际产业链两端关键的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升级双边贸易商品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1]林琳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01)[2]唐宝才中国与伊朗经贸合作前景探讨[J].西亚非洲,2004(05)[3]段秀芳,吴盼盼中国与伊朗双边贸易互补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财经,2015(05)[4]陆瑾“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与伊朗的经济合作[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6(06)[5]冯宗宪,蒋伟杰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7(03)[6]韩燕产业内贸易研究综述[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06)[7]周丽,范德成,张文文中印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J].国际商务,2013(05)[8]陆瑾历史与现实视阈下的中伊合作:基于伊朗人对“一带一路”认知的解读[J].西亚非洲,2015(06)[9]赵放,李季中日双边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10(10)(谢世朝,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