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起源概述
百家姓文化讲解

• 三、新百家姓 • 今天,新百家姓是以人 口多少来排序,其中 300个单姓和81个复姓 较为常见。
1、大姓及其起源 • 在新百家姓排行榜上的前9个姓, 包括了汉族人口数的一半。但是中 国人的姓氏现今仍在使用的有4000 多个,也就是说,不到0.5%的姓, 占据了50%的人口。中国历史上曾 经存在过23000多个姓。
• 我国古今的大姓所以成为大姓,都有不同的原因, 其原因有时还很复杂,但也不是说毫无规律可循 的。大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一是它们源远流长,姓出多元,分布广泛。 • 二是大姓在历史上多是国姓,姓这个姓的人统治 中国的时间很长,从而形成人口学上的“马太效 应”。 • 三是在古代,帝王之家或名门大姓往往享有人口 繁殖的特权,从而也导致了人口数量的膨胀。 • 还有一个原因是赐姓。在相应的王朝中,由于姓 国姓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些皇帝还特别开 恩,拿自己的姓氏作礼物,赏赐给那些有功的人, 形成赐姓现象。
• • • • • • • • • •
1、以国名为姓氏。 2、以邑、亭、乡名为姓氏。 3、以居住地为姓氏。 4、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 5、以祖上谥号为姓氏。 6、以爵位为姓氏。 7、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 8、以官职为姓氏。 9、以技艺为姓氏。 10、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氏。
• 11、因赐姓、避讳而改姓。赐姓即天子、 皇帝赐给臣民的姓。 • 12、因避仇、避祸而改姓。 • 13、少数民族的姓及其改姓。古代北部、 西部和西北部的匈奴、鲜卑、羌、氏、羯 等少数民族原有的复姓、三字姓、四字姓, 经过多次民族融合,有的已改成单姓,和 汉族的姓氏融合为一体。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中国姓氏的来源纷繁复杂

中国姓氏的来源纷繁复杂,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情况:(1)以祖先的居住地、封国、封邑、采邑为姓传说中的黄帝,名轩辕,姓姬,"因长于姬水,因以为姓";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以"姜"为姓。
周王朝建立后,周家族为了巩固在全国的统治地位,采取了"营成周"、"建侯卫"的策略,把周家族历代族长(周王)的子孙和与之通婚的姻亲家族以及臣服周朝的古老家族分封建国,"致邑立宗",以致于形成周初有"数百国"之称。
春秋战国时代,周朝的诸侯国逐渐被消灭,其子孙后裔多以封国为姓,如周、吴、郑、陈、卫、蒋、沈、韩、朱、秦等二百余姓。
封邑不同于封国,古代有十家为邑之说,邑的范围要比国小得多。
采邑,周朝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卿、大夫以采邑为食禄,故亦称食邑。
有冯、华、苏、范、苗、柳、薛、鲍、蓝、濮、雍等二百余姓起源于封邑和采邑。
(2)以祖先的姓氏、名字、谥号、封号为姓以祖先的姓、名、字、号、谥号、封号为姓,产生在周朝,尤其在春秋战国时代较多,有孙、张、孔、金、柏、潘、葛、奚、昌、凤、方、俞、袁、史、常等三百余姓。
如韩姓,以韩流为始祖;高,出自姜姓。
齐国上卿傒,是公子高的孙子,因功受赐,以祖父的名高为姓;张姓以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解侯为始祖,解侯,字张,后人以字命氏;周武王为其父谥号为文王,文王的支庶子孙有以谥号文为姓者。
(3)以祖先的职官、爵位为姓中国历代都设有不同的官职、爵位。
在古代当过职官的人,其后代子孙以为荣,有的遂以祖先职官、爵位为氏,有卜、仓、符、节、寇、库、农、钱、山、权、师、司马、司空、司徒、司寇、乐正、宗正等百余姓。
如山,据《广韵》记载,两周掌管山林的官员叫山师,其后代子孙以职官为姓;稻,《周礼》记载,周朝官制中有稻人一职,掌农田耕作之事,任此官职的后人遂以稻为姓;公,据《通志·氏族略》载:鲁定公封鲁昭公的两个儿子衍、为二人为公爵,人称公衍、公为,二人的子孙便以衍、为的爵位为氏。
姓氏的来源和演变

2021/3/11
7
• 《礼记正义·大传》:
诸侯赐卿大夫以氏,若同姓,公之子 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孙,公孙之子 其亲已远,不得上连于公,故以王父 字为氏。
若异姓,则以父祖官及所食之邑为氏; 以官为氏者,则司马、司城是也;以 邑为氏者,若韩、赵、魏是也。
2021/3/11
8
姓和氏的主要区别
• 姓是有限的,氏是可以无限 增长的。
• 《左传》: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2021/3/11
5
•姓来源于母系氏族, 是区别宗族的标记。
•氏的产生在姓之后,
是按照父系来标识血
缘关系的结果,是为
了区分同一个祖先传
下来的不同的分支。
2021/3/11
6
• 《左传·隐公八年》:
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 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 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 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公命以字为展氏。
• 10、以祖先的字为姓氏 胥,印,公冶,孔
• 11、避讳改姓氏
席,严,帅,周 2021/3/11
13
三、姓氏的演变
• 汉代为了区分这些纷繁芜杂、来源不 一的姓氏,人们开始用“郡望”来称 呼,逐渐演变成区分人们出身高低的 手段。
• 弘农杨氏,汝南袁氏,清河、博陵的 崔氏 ,范阳卢氏,赵郡、陇西李氏, 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陈 郡谢氏,东平吕氏,彭城、中山、南 阳刘氏
• 韩琦(昼锦堂),韩侂胄
• 宋耀如(韩教准)生宋氏三姐妹 韩嘉彦,韩显卿(海南文昌)
2021/3/11
16
• 《百家姓》收姓504个,单姓444个, 复姓60个
• 明代陈士元《姓镌》收单姓、复姓 3625个
中国主要姓氏的来源故事

中国主要姓氏的来源故事在中国,姓氏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本文将带你了解一些中国主要姓氏的来源故事。
一、张姓张姓是中国第三大姓氏,其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张姓源于黄帝的后代,最早的张姓人氏名叫张挥,是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和军事家。
另一种说法是,张姓源于古时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有一些士大夫以“张”为氏,因为“张”在当时是一种尊贵的称谓。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来源说法,如来自铁姓、来自古代的官名等等。
二、王姓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氏,其起源也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王姓源于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贵族以“王”为氏,因为他们的祖先曾担任过“王”的官职。
另一种说法是,王姓源于古代的王子家族,王子晋的后代以“王”为氏。
此外,王姓还与历史上的一些名人有密切关系,如王翦、王安石等。
三、嬴姓嬴姓是中国古代皇帝嬴政的姓氏。
据传说,嬴姓家族最初起源于少昊氏,是黄帝的子孙。
后来,嬴姓后人在商朝时期成为贵族,负责管理天文和祭祀。
再后来,周朝取代商朝,一部分嬴姓后人迁往山东地区,形成了后来的嬴姓家族。
四、刘姓刘姓是汉朝皇室的姓氏,也是中国四大姓氏之一。
关于刘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刘姓源于祁姓,是尧的后代。
另一种说法是,刘姓的始祖是咎繇,是一位古代传说中的神祇。
刘姓的发展与汉朝的兴衰紧密相连,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刘姓家族。
五、李姓李姓是中国第二大姓氏,其来源也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李姓源于理姓,是皋陶的后代。
另一种说法是,李姓的始祖是老聃,也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随着历史的演进,李姓家族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今天的李姓大家族。
六、陈姓陈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陈国。
据史书记载,陈国的国君妫满建立了陈国,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姓陈。
陈姓的后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繁衍至今,形成了今天的陈姓家族。
这些姓氏的来源故事只是中国姓氏文化的一小部分。
每个姓氏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百家姓起源

《百家姓》及姓氏起源1、「赵」历史来源:「赵」姓出自「嬴」姓,据「唐书」记载,上古东夷族首领伯益的第十三世孙造父,在周穆王时传说他曾取良马八骏,献与周穆王,周穆王乘这八匹骏马西巡狩猎。
来到昆仑山上,西王母设宴招待他,饮酒唱和乐而忘返,为周穆王御车,日趋千里,息徐偃王反叛,其後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既今山西省洪洞具北,其後为赵氏。
「百家姓」编于宋朝,皇帝的姓氏是国姓,当然放在第一。
「百家姓」的第一句,「赵钱孙李」,「赵」指「权」,「钱」指「金钱」。
世间万事权和钱的问题是首要问题。
2.钱姓起源参考之一历史来源「钱」源与彭姓,是以官职命民的姓氏。
周朝有官职名「钱府上士」掌管财政,遂以官为氏。
3.孙姓起源参考之一历史来源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惠孙任卫国上卿,他的儿子名乙,字武仲,以祖父的字命氏。
楚国有贤臣为敖,字孙叔,其支庶(宗族旁支)以祖字为氏。
齐国卿士书(敬仲的五世孙,字子占)。
伐莒有功,齐景公封他到乐安,赐姓孙氏。
4.李姓起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
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
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
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5.周姓起源:历史来源周平王儿子烈封在汝州(今河南省),当地人称他周家,便以周为姓。
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将赧王废为庶人,王族亦称为周氏。
唐玄宗李隆基于712年,因避讳「基」,下诏改天下的?姓为周姓。
代北复姓贺鲁氏为周氏。
6.吴姓起源:历史来源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出奔江南建都於梅里(江苏无锡)号称勾吴,武王灭商後太伯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
至前473年为越王勾践所灭。
子孙以国名为氏。
古公之子虞仲的後裔,虞通吴故为姓。
齐鲁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吴季礼之後。
7.郑姓起源:历史来源「郑」源出出自「?」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臷,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於郑国(在今陕西华县以东)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後,郑武公迁都於新郑,为春秋时的强国。
中国人常见的100个姓氏起源及郡望名人简述

中国姓氏起源及郡望名人简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姓氏文化也是博大精深。
据考证,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000 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姓氏文化在中国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姓氏体系。
在中国,常见的 100 个姓氏中,有很多姓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赫的郡望。
以下是这 100 个姓氏的起源和郡望名人的简述:1. 姓:源自于黄帝之子禺阳,是古代最早出现的姓氏之一。
2. 熊姓:源自于楚国君主熊渠,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姓氏之一。
3. 项姓:源自于夏朝时期诸侯国项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姓氏之一。
4. 赵姓:源自于黄帝之孙赵奢,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姓氏之一。
5. 钱姓:源自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后人钱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富裕的姓氏之一。
6. 孙姓:源自于夏朝时期诸侯国孙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
7. 周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周昌,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姓氏之一。
8. 吴姓:源自于夏朝时期诸侯国吴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姓氏之一。
9. 李姓:源自于唐朝时期李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姓氏之一。
10. 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张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姓氏之一。
以上是这 100 个姓氏的起源和郡望名人的简述。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些姓氏的代表人物层出不穷,如孔子、诸葛亮、曹操、李世民、李清照等,他们的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历史的沉淀。
如今,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姓氏文化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百家姓的由来

李姓图腾,李姓是九黎民族之一的氏族的族称。
皋陶是李姓的始祖。
黎就是虎,又可以写作(豸+里)、狸、理,通假谐音作李。
李姓图腾由虎、木、子三部分组成。
虎代表皋陶的祖先少昊,木代表皋陶玄鸟族的图腾,子是鸟卵,象征后代子孙。
李姓图腾象征白虎少昊的后代。
史载皋陶为大理;又传皋陶裔理征因谏商纣王被追杀、食李果充饥得救;因得“李”姓。
蒋姓图腾,蒋姓是掌握建木天桿刻度的氏族。
“蒋”,由甾木、寸、爿合成。
甫木设在中,筑坛台需要把土加高夯实,于是发明了版筑垒壁的筑墙技术,“爿”即版筑的“版”。
坛与版筑合文为蒋。
蔡姓图腾,蔡姓是炎帝氏中的以长尾鸟为图腾的氏族的族称。
因为这种鸟好杀好斗,直到斗死才肯罢休,在甲骨文中作“杀”解,这种长尾鸟是山雉。
这个字后来又衍化为“刈”。
蔡图腾由两个鸟的图形组成,右面的鸟是蔡的本字,左面的鸟代表炎帝的丹凤,即山雉。
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权的氏族,同样也是炎帝族的别称。
周公封文王孙胡于蔡,称蔡钟(一作仲),子孙以国为姓。
贾姓图腾,贾姓图腾.贾姓是源于炎帝氏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集市。
所以贾由“西”、“鸟”、“贝”、“基”组成。
鸟代表日,“西”、“鸟”合文代表炎帝,发祥于西华,陈于“基”上,以待交易。
可作商人解。
倾向作解凤凰作歌乐,为崇凤之族。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姬姓,贾伯之后。
②出自狐偃之后,以邑为氏。
③出自少数民族。
始祖:贾公明。
丁姓图腾,丁是炎帝第五世祝融氏一支的族称。
丁为金属楔子。
丁的图腾由金属楔子和祝融氏的图腾火龙组成。
祝融氏为火正,世代掌管“铸融”,即金属冶炼,冶炼出的像丁字形的金属楔子有两种用途:一是用来做契刻的刀,也称为治,同时又是刑具,用来行刑的。
作刑具时又写作“辛”,同时还代表权杖,所以在图腾的上方加“辛”字符号的都为帝。
为崇龙之族。
得姓始祖:丁公伋。
魏姓图腾,魏姓是以委蛇肥遗龙虺为图腾的炎帝支鬼姓的苗裔,其始祖是共工氏与蚩尤氏,两族为世代郎舅亲,共同以肥遗龙(一头双身龙)为图腾。
中国36大姓氏起源及始祖,看看你的姓氏在里面吗?

中国36大姓氏起源及始祖,看看你的姓氏在里面吗?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舜去世后,约 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
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
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戴姓正宗始祖——戴撝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4、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
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
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
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
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
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5、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6、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
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7、张姓正宗始祖——张挥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