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发展简介
燃料电池简介

2007-2011全球燃料电池发电功率(根据地区划分)
单位:MW
资料来源:Fuel Cell Today
2010年全球各技术类型燃料电池发展状况
根据出货量划分
PE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S O F 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A F C:碱性燃料电池
资料来源:Fuel Cell Today
根据发电功率划分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与部件为:1)电催化剂;2)电 极(阴极与阳极);3)质子交换膜;4)双极板。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约为80℃。在这样的低温下, 电化学反应能正常地缓慢进行,通常用每个电极上的一层薄的 白金进行催化。 • 每个电池能产生约0.7伏的电,足够供一个照明灯泡使用。驱 动一辆汽车则需要约300伏的电力。为了得到更高的电压,将 多个单个的电池串联起来便可形成人们称做的燃料电池存储器。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以其工作温度低、启动快、能量 密度高、寿命长、重量轻、无腐蚀性、不受二氧化碳的影响, 能量来源比较广泛等优点特别适宜作为便携式电源、机动车电 源和中、小型发电系统。可以考虑用来发展燃料电池汽车 (FCEV)。
……
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燃料电池可提供多样化的能源解决方案,将来极有可能替代传统的电 源供应装置,如电池、内燃机。燃料电池的应用及其广泛,从家庭供 电供热、移动电子设备供电到汽车动力推进系统。 根据燃料电池的应用方式,一般分为移动型(Portable)、固定型 (Stationary)、交通运输型(Transport); 2010年,全球燃料电池总出货量同比增长40%,达到了创历史记录 的23万套,其中,移动型燃料电池约占总出货量的95%。值得注意的 是,2010年全球销售的燃料电池中有超过97%使用的是PEMFC,即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该类型燃料电池被认为最适合应用于新能 源汽车。
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氢气、甲醇等可再生燃料转化成电能的技术。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利用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技术,其研究始于19世纪末。
20世纪60年代,美国NASA将燃料电池投入太空航行,这是燃料电池应用的一次重要尝试。
之后,燃料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燃料电池也得到了不断的升级和改进。
二、燃料电池技术的现状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已经进入到了实用化阶段。
燃料电池的类型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其中,PEMFC是轻质、高效、响应速度快的燃料电池类型,适用于汽车、船舶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
SOFC则具有长寿命、高效率的特点,适用于能源电力系统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此外,燃料电池在微型化、高温高压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三、燃料电池技术的前景燃料电池技术的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技术,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减少环境污染等优势,将会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以及电力系统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将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再次,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其成本也将随之降低,逐渐进入到商业化阶段,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技术。
总之,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研究过程,而现在已经进入到实用阶段。
未来,燃料电池技术将会成为重要的能源组成部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燃料电池技术将会在成本和性能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提高和改进,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技术。
燃料电池发展历程

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辛勤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它直接将贮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在环境与能源备受人类关注的今天,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工程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科技人员的重视。
战略布点:我所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张大煜、朱葆林先生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李春塘开展了氢氧燃料电池的研究,继尔在六十年代初的“青岛会议”上定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碱性燃料电池时期:国际上燃料电池技术迅速发展,并很快在航天领域电池的研究获得应用。
当时美国的双子星座飞行和阿波罗登月飞行均是利用了氢氧燃料电池作为飞船主能源。
六十年代中期,我国也开始着手航天的研发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根据国家需要,我所在催化反应工程和化工基础上,布点进行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
1968年11月我所承担了我国第一艘宇宙飞船-“曙光一号”(氢氧燃料电池纯银氧电极和低含量Pt -Pd的氢电极)研究。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为了完成“1023”任务,1970年在朱葆琳的领导下,全面开展了该项研究,相继成立了总体组、电极组、电池本体组装组、水回收与净化组、阀件组、自动控制组和液氢、液氧缶设计与外协组。
由动态排水转为静态排水技术方案,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一期间作为我所的重大国防军工项目,在袁权主持下,先后解决了若干技术难题(供料不均一问题等),仅用4年时间便研制成功一台飞船用主能源-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原形样机,并于1974年在北京进行了整机联试和静态冲击振动实验。
氢氧反应生成的水可供宇航员引用。
该台样机基本性能达到了六十年美国上天的阿波罗飞船用燃料电池水平。
1974年该攻关组又承担了为低空侦察卫星研制燃料电池任务(代号701)。
1977-1978年间,拿出了原形样机,全面地进行并通过了电池系统的冲击、振动、超重、离心、热真空、运输、潮热与噪声等动态环境实验。
上述两种电池于1978年通过中科院鉴定,达到美国六十年代中期同类燃料电池水平。
1974年在研制航天氢氧燃料电池的同时,又开展了大功率、碱循环的潜艇用间接型氢氧燃料电池研制。
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第一章介绍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的器件,因具有高效、清洁、低噪音和无污染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船舶、飞机等领域。
虽然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在不断发展,但其应用还受到制造成本、耐用性、运行稳定性等因素的限制。
本文将从燃料电池技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探讨其应用前景。
第二章燃料电池的发展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1839年,当时法国科学家Willam Grove首先发现了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
但直到1960年代后期,美国NASA开始研究燃料电池,其技术才得到迅速发展。
此后,燃料电池在航空、海洋、电力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一系列的燃料电池类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碱性燃料电池(A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
其中,PEMFC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类型,其电能转化效率可达到60-70%。
然而,燃料电池技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例如,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成本较高,耐用性、稳定性等方面还亟待解决。
第三章燃料电池的应用燃料电池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力供应、暖通空调、航空航天、生产和仓储等领域。
以电动汽车为例,从能源上看,燃料电池车取代传统燃油车具有显著优势;从环保上看,燃料电池车排放的唯一废气是水蒸气。
不过,其应用还面临诸多难题,如燃料电池车的成本较高、数量有限、运营成本较高等。
在工业生产领域,燃料电池可用于电力供应和热能回收,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仓储和物流领域,燃料电池可用于货车、拣选器、搬运车等的动力供应,有更好的运营效率和环保性能。
第四章燃料电池的未来发展燃料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使用率,以减少贵金属的使用比例,降低成本。
目前,研究人员正探索替代贵金属催化剂的方案,寻找更经济、高效的金属或非金属催化剂。
二是提高燃料电池的运行稳定性和耐用性。
燃料电池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会受到水分析和材料失效等问题的影响,需要寻求更好的材料和解决方案。
燃料电池发展史

燃料电池发展史1. 燃料电池的发现1.1 早期实验•燃料电池的初步概念•燃料电池的原理探索1.2 第一个燃料电池•诺贝尔的开创性实验•第一个工作燃料电池的诞生2. 燃料电池的早期发展2.1 燃料电池类型的多样化•碱性燃料电池的出现•酸性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2.2 应用领域的扩展•航天领域中的燃料电池应用•陆地交通工具上的燃料电池引入•燃料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3. 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3.1 商用燃料电池的挑战•成本与效率的平衡问题•氢气供应与储存的挑战•安全性问题与监管要求3.2 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突破•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发展与竞争4. 燃料电池的未来展望4.1 研究方向与技术突破•更高效的燃料电池材料与结构•储氢技术的突破与创新•燃料电池堆与系统的优化4.2 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燃料电池在电力行业中的作用•燃料电池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燃料电池的环境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潜力总结: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装置,经历了从发现到商业化的漫长历程。
早期实验为燃料电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的研究推动了燃料电池类型的多样化和应用领域的扩展。
然而,商业化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成本、供氢与储氢、安全性等问题。
然而,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为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燃料电池的研究仍然有许多方向可以探索,应用领域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燃料电池在电力、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将为我们的社会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燃料电池发展趋势

燃料电池发展趋势
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燃料 (例如氢气) 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功率化: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向着大功率、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目前,一些品牌的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已经达到功率密度超过 100 千瓦/升的水平,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
2. 低温加热技术:燃料电池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工作,因此需要采用低温加热技术来提高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
目前,一些品牌已经推出了基于电阻加热、电磁加热、等离子体加热等技术的燃料电池低温加热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燃料电池的启动温度和工作温度。
3. 低成本材料的应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成本较高,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
近年来,一些低成本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
例如,低成本催化剂、高能量密度电解质、新型膜材料等的应用,使得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
4. 智能化:燃料电池系统向着智能化、自适应化的方向发展。
一些品牌已经推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燃料电池监控系统,可以实时
监测燃料电池的工作状态,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燃料电池技术正在不断进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应用推向市场,推动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但直到最近几十年间,燃料电池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研究、实验室研究、商业化应用和未来发展。
在早期研究阶段,燃料电池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概念,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839年,德国科学家威廉·罗伯特·格罗夫首次提出了燃料电池的概念,并成功实现了将氢气和氧气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原理。
然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燃料电池的效率非常低,且成本高昂,无法实际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燃料电池进入了实验室研究阶段。
20世纪60年代,燃料电池的研究重点逐渐从理论转向实验。
科学家们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催化剂来改善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这一阶段,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为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打下了基础。
商业化应用是燃料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随着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转换装置受到了广泛关注。
燃料电池开始被应用于一些特定领域,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能源供应等。
1994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地将燃料电池用于航天器的能源供应,这标志着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的开始。
随后,燃料电池逐渐被应用于汽车、家庭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由于成本高昂、储氢和储氧困难等问题,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未来,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解决储氢问题。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新的材料和催化剂,以提高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
同时,他们也在探索更廉价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以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寻找新的氢气储存材料和技术,以解决储氢问题。
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发展及应用前景

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发展及应用前景燃料电池是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不同于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一次电池的活性物质反应完毕,就不能再使用。
二次电池在充电时不能使用,而燃料电池只要不断地供给活性物质,就可以一直放出电能。
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用非常便利。
1 燃料电池概述1.1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1802年,霍姆富利·戴维(Humphrey Davy)报道过一个简单电池的结构,这种电池组能够使人有轻微触电的感觉。
1839年Grove 成功地使一个传统的电解水的实验进行逆反应。
1889年蒙德(Mond)首次采用了燃料电池这一名称,并获得200A/m2电流密度。
最早达到实用水平的燃料电池是本世纪50年代英国剑桥Bacon 制成的。
他用高压氢、氧气制成功率为50kW的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为423K。
60年代,该种电池成功地应用于航天领域。
目前,从节约能源和环保等角度看,作为工业用发电装置及汽车驱动力,已经从多方面对燃料电池进行实验装置的研究和试验,而且在很多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2 燃料电池的优点做为一种新型发电装置,燃料电池具有的优点在于:(1)电池直接发电,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效率高;理论上,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可超过80%。
即使发电规模很小,也具有与大规模火力发电同等的发电效率。
(2)部分负载效率高,对负载变化响应效率高。
(3)不排出有害物质,噪音低。
对环境无污染,安全可靠性高。
(4)操作简单,灵活,建设周期短。
因而它可以安装在施工现场的附近作固定型或分散型电站,以减轻变电设备和变电损耗,充分利用排出的热量。
燃料电池是一种不经过热量转化的发电方法,因此不必考虑大型的设备和设计很大的规模,可以把比较小型的固定型或分散型电池设备安装在需要的地方。
这种电池的利用价值特别大,预计燃料总的热效率可达80%。
1.3 燃料电池的分类燃料电池可分为很多种类型。
按燃料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式、间接式和再生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磺酸型质子交换 膜为固体电解质,无电解质腐蚀问题,能量转 换效率高,无污染,可室温快速启动。质子 交换膜燃料电池在固定电站、电动车、军用 特种电源、可移动电源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尤其是电动车的最佳驱动电源。它 已成功地用于载人的公共汽车和奔驰轿车上。
三 工作原理
• 燃料电池是利用水的电解的逆反应的“发电机”。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 (空气)。氢在负极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氢 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则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 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空气中 的氧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 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 • 利用这个原理,燃料电池便可在工作时源源不断地 向外部输电,所以也可称它为一种 "发电机"。
但是在维森特博士研制的燃料电池中既没有 铂催化剂,也没有交换膜片,而是利用两种廉价 的酶:一种取自细菌的氢化酶,另一种是取自真 菌的虫漆酶,它们能参加与催化剂相同的反应。 每个电极上覆盖有这两种酶中的一种。由于每一 种酶能加速自身的反应,因此这种生物燃料电池 不需要膜片,因为“燃烧”的两种成分———空 气和氢气在燃料电池中能自由混合。 其实,试验样品是一个带有两个电极的简单 玻璃瓶,电极上覆盖有酶,研究人员在试验样品 上加上空气和少量(百分之几)氢气混合物时, 即成功地获得了电流。
二
燃料电池的历史
燃料电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19世纪英国法官 和科学家William Robert Grove 爵士的工作。1839 年,Grove所进行的电解作用实验——使用电将水分 解成氢和氧——是人们后来称之为燃料电池的第一 个装置。人们很快发现,如果要将这一技术商业化, 必须克服大量的科学技术障碍。因此,人们对Grove 发明的早先兴趣便开始淡漠了。直到上个世纪末, 内燃机的出现和大规模使用矿物燃料使得燃料电池 被论为仅仅是一次科学上的奇特事例。
3.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是由多孔陶瓷阴极、多孔 陶瓷电解质隔膜、多孔金属阳极、金属极板构成的 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是熔融态碳酸盐。 反应原理示意图如下: 阴 极: O2 + 2CO2 + 4e - →2CO32阳 极: 2H2 + 2CO32- → 2CO2 + 2H2O + 4e– 总反应: O2 + 2H2 → 2H2O
电解体 燃料 氧化剂 系统的电效率
氢氧化钾溶液 纯氢 纯氧 60-90%
锂和碳酸钾 天然气.煤气沼 气 大气中的氧气 >50%
五 重要燃料电池简介
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采用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 质,除了高效,环境友好的特点外,它无材料腐蚀 和电解液腐蚀等问题;在高的工作温度下电池排出 的高质量余热可以充分利用,使其综合效率可由 50%提高到70%以上; 它的燃料适用范围广,不仅 能用H2,还可直接用CO、天然气(甲烷)、煤汽 化气,碳氢化合物、NH3、H2S等作燃料。这类电 池最适合于分散和集中发电。
美国陆军已经试验了9台已开发的氢发生器/50 瓦燃料电池组合原型。目前这种系统成本过高, 所需化合物稀少,并且难以实现再充电。目前所 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所产生的氢不需要在低温或高 压的环境中存储,而可在常温常压下永远保持稳 定,直到你开启燃料电池使之发生作用。但是,就 像许多新技术一样,它走向实用还有许多工作要 做,包括进一步提高产氢率的许多研究,大量的 工程化发展工作和对制造技术的投资。从基础研 究通向一种可以实际使用的系统是一条漫长的路, 通常需要20年甚至更久"。
XX 材料0802 20080060
1.什么是燃料电池 2.燃料电池的历史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4.燃料电池的分类 5.重要燃料电池简介 6.最新研究成果 7.未来展望
一 什么是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出的能 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是通过连续供给燃料从而能连续获得电力 的发电装置。其电池单体是由正负两个电极(负极即输入燃料的电极, 阳极;正极即输入氧化剂的电极,阴极)以及电解质组成。不同的是一 般电池的活性物质贮存在电池内部,因此,限制了电池容量。而燃料 电池的正、负极本身不包含活性物质,只是个催化转换元件。因此燃 料电池是名符其实的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设备。电池工作 时,燃料和氧化剂由外部供给,进行反应。燃料电池本体通常由形成 离子导电体的电解质板和其两侧配置的燃料极(阳极)和空气极(阴 极)、及两侧气体流路构成,气体流路的作用是使燃料气体和空气 (氧化剂气体)能在流路中通过。原则上只要反应物不断输入,反应 产物不断排除,燃料电池就能连续地发电。另外,只有燃料电池本体 还不能工作,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辅助系统,包括反应剂供给系统、排 热系统、排水系统、电性能控制系统及安全装置等。
1932年,Bacon想到了Mond 和Langer发明的装置, 并对其原来的设计作了多次修改,包括用比较廉价的镍 网代替白金电极, 以及用不易腐蚀电极的硫酸电解质代替 碱性的氢氧化钾。Bacon将这种装置叫做Bacon电池,它 实际上就是第一个碱性燃料电池(alkaline fuel cell, AFC)。 不过,在经历27年后,Bacon才真正制造出能工作 的燃料电池。1959年,他生产出一台能足够供焊机使用 的5 kW机器。不久,人们很快发现,除Bacon之外, Allis-Chalmers公司的农业机械生产商Harry Karl Ihrig也 在这一年的晚期制造出第一台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车辆。 将1008块他生产的这种电池连在一起,这种能产生15 kW的燃料电池组便能为一台20马力的拖拉机供电。上述 发展为今天人们所知的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 【1】 杨英慧.现代材料动态【M】.2008(7) • 【2】 彭茂公.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J】.能源研 究与信息,2000,3 • 【3】 钱伯章 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节能,2004 • 【4】 杨遇春 燃料电池及其相关材料新进展【J】.稀有金属, 1999,23(2),121-124 • 【5】 王信禧 , 孟黎青 燃料电池的历史及现状【J】.电力学 报,2002,17(2),99-104 • 【6】 王金全,王春明,张永等 氢能发电及其应用前景 【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无人机
燃料电池笔记本电脑
燃料电池手机
七 未来展望
燃料电池可在一秒钟之内迅速提供满负 荷动力,并可承受短时过负荷(几秒钟)。 其特性很适合作为备用电源或安全保证电源。 为实现这些动态特性,在供电侧必须有独立 的氢气来源。除了将燃料电池用于空间飞行, 移动式和固定式设备外,开发小型化的燃料 电池系统的工作也正在开展,作为便携式电 源系统用于笔记本电脑和摄象机等装置。
在其后的40年中,燃料电池又有了新的发展。1955 年,就职于通用电器公司(GE)的化学家Willard Thomas Grubb进一步改进了原来的燃料电池设计,使 用磺化的聚苯乙烯离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三年后,另 一位GE的化学家Leonard Niedrach发明了一种将白金 存放在这种膜山上的方法,从而制造出人们所知的 “Grubb-Niedrach燃料电池”。此后,GE继续与NASA 合作开发这一技术,终于使其在Gemini空间项目中得到 应用。这便是第一次商业化使用燃料电池。 1973年的 石油禁运引发了人们对燃料电池动力在地面应用的重新 兴趣,在整个20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大量的研究工 作都致力于开发所需的材料,探索最佳的燃料源,以及 迅速降低这种异乎寻常技术的成本 。最后,直到20世纪 90年代,一种廉价的,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最终变成 了事实。
开发可用于车辆的移动式燃料电池是发展这 项技术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在汽车工业大量使用 燃料电池而带来预期的成本下降,将使固定式发 电受益非浅,反之亦然。这些专门的应用领域意 味着燃料电池技术是今后几年中可获得突破的几 项未来技术中的一项,而且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政 府投资。 目前影响燃料电池商业化的关键问题是成本 太高。PAFC和PEAFC是近期最有希望商业化的 燃料电池。如影响PEAFC制作成本的在于电极, 电解质膜和电极板上。如何有效降低铂的用量, 开发新型的廉价的催化剂是燃料电池研究的重要 课题。在燃料电池燃料的选取,车载,储存,安 全等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现在较多的是以纯 氢作燃料,由于纯氢的高危险性,如何方便有效 地储存,车载,装灌还存在许多的障碍。
六 最新研究成果
1.生物燃料电池 牛津大学凯利· 维森特博士及其同事在酶基础上 研制成一种燃料电池,它比传统结构燃料电池便宜 很多倍。以酶为基础的第一个氢燃料电池样品目前 虽然只能输出0.7伏电压和微小电流—足以使电子表 行走,还能确保各种袖珍电子装置的用电。在普通 燃料电池中氧气和氢气从交换膜片两面通过,膜片 分开带有电极的小室,膜片能自由通过质子。在一 个电极上氢气被分解成质子和电子,电子不能通过 膜片,在外电路接通时只能抵达燃料电池对面的小 室,在那里参与通过膜片的氧气与质子的水合成。 镀在电极表面上的催化剂保持燃料电池中发生的两 种反应,通常使用铂,铂催化剂和交换膜片是燃料 电池最昂贵的组分,难以推广应用。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温电池(600~ 700℃),具有效率高(高于40%)、噪音低、无污 染、燃料多样化(氢气、煤气、天然气和生物燃料 等)、余热利用价值高和电池构造材料价廉等诸多 优点,是下一世纪的绿色电站。
4.再生氢氧燃料电池
再生氢氧燃料电池将水电解技术(电能 +2H2O→2H2+O2)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 (2H2+O化剂O2可通过水电解过程得以 “再生”, 起到蓄能作用。可以用作空间站电 源。
稀土材料吸氢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我国稀土资源 丰富,在此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利用碳纳米材料 储氢效率更高,但目前仍停留在实验阶段。另外需要 建立新的灌充网络,巨大的基建投入也限制了她的发 展。随着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不断得以解决,各种燃 料电池的应用将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