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一诗歌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2010高考专题诗歌鉴赏

2010高考专题诗歌鉴赏

2010高考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透析】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2009、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

2009、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

2009、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综述2010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共鉴赏评价19首诗歌。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统计分析这些考题,今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至少有以下三大命题特点,值得考生高度关注。

第一,诗歌体式多样,内容丰富。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从题材看,咏物言志、山水田园、怀古咏史、送别感怀、边塞战争、羁旅思乡、抑郁失意都有涉及。

其中,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

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题材,一类是山水田园诗歌,此类诗以写景为主,情感淡然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较含蓄;一类是即事感怀之作,景、事、情交织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慨万千,抒情议论较为明显。

为方便设题,把写景咏怀诗作为考查重点也就自然而然了。

2、从体裁看,19首诗歌涉及1首乐府诗、4首律诗、6首绝句、5首词、1首散曲、2首其他样式的诗。

其中律诗、绝句、词仍是重点,比例占到近80%,但其他体裁不容忽视。

3、从时代看,唐宋诗词唱主角,魏晋南北朝诗歌及元明清词曲作陪衬。

19首诗歌涉及唐宋诗各5首、宋词4首,比例占到70%;其他还有2首南朝诗、1首魏晋诗、1首元曲、1首清词。

五律、七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

4、从作者情况看,著名诗人、词人的作品备受青睐,18套试卷中选考了南宋诗人陈与义的2首诗,其他如阮籍、李白、杜甫、王昌龄、王安石、欧阳修、范成大、黄庭坚、陆游的诗各1首。

不过,名家名篇在相对减少,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比重在加大。

上述信息提示考生,平时的诗词鉴赏训练要适当扩大涉猎范围。

只有平常全方位、多角度地积累了一些作家与作品的相关知识,对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诗人的诗歌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诗歌都有所了解,才会在高考诗词鉴赏中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

第二,考点分布广泛,但考查重点突出。

今年的考题把“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涵盖到了,可考查重点只在炼字(语言)、情感、内容、手法四大方面。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 优质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 优质课件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的能力。回答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可结合诗歌中描写雨后景象的诗句逐一筛选、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高考真题·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 陈与义

3.(高考真题·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 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 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4. (高考真题·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 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案: 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 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 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综合分析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综合分析
为 以下 几 个 特 点 :

然 ,考 生 依 然 可 以将 学 习 重 点 投 气 , 羡 日 夕佳 。 不 【 问题 】 要 描 述 尧 庙 社 日 中 简 【 析 】 此 曲 描 写 村 民 的 活 解 雳 弦声 斗 高 下 , 喧 哗 , 歌 亭 外 笑 壤
读 唐 诗 宋 词 的 能 力 ,还 愁 解 读 不 的 村 民 活 动 。 三 、 点 全 面 。 重 诗 歌 感 情 动 , 要 集 中 于 “ 酒 观 多 稼 。 霹 考 侧 主 把 几 所 简 即 从 21 0 0年 的试 卷 看 , 查 情 山如 画 ” 句 。 谓 “ 要 描 述 ” 考
来有 1 3套 试 卷 涉 及 唐 宋 诗 词 , 言 把 诗 歌 中 的 画 面 ( 、 、 、 即借 酒 消 愁 , 为 第 二 层 。 “ 风 律 人 事 物 此 江 诗 、 句 、 仍 是 重 点 , 率 占到 景 ) 括 性 地 描 绘 出 来 。 如 2 0 引 雨 ” 景 语 , 烘 托 此 刻 悲 凉 心 绝 词 比 概 01 为 起 近 7 % 。 中律 诗 中 只 涉 及 五 言 , 年 上 海 卷 : 5 其 绝句 中 只出现 了七 言 。特 别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0 0年 3套 试 卷 考 到 21
羁 旅 思 乡 ( 广 东 卷 ) 抑 郁 失 意 感 的有 1 如 、 2份 ,考 查 表 现 手 法 、 要 求 将 前 面 这 些 基 本 信 息 整 合 起 表 ( 全 国卷 Ⅱ) 有 涉及 。 中 , 如 都 其 以 达 技 巧 的有 1 2份 , 查 内 容 的 有 来 , 构 成 了 此 题 的 答 案 : 民举 考 便 村
情 景 交 融 的 写 景 抒 怀 之 作 为 多 , 9份 , 查 形 象 的 有 7份 , 查 语 杯 畅 饮 , 庆 丰 收 , 琴 赛 歌 , 考 考 喜 弹 欢 大 约 占 到 5 %。 写 景 抒 怀 之 作 包 言 的有 6份 。 要 注 意 的 是 , 赏 声 笑 语 。 0 需 鉴 含 两 类 题 材 ,一 类 是 山水 田 园 诗 诗 歌 中 的情 景 或 者 比 较 诗 中 的 情 2理 解 诗 句 的 内涵 、 蕴 。 . 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热点分析及其对策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热点分析及其对策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热点分析及其对策一、考情分析二、热点分析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很清晰的看出,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主要体现在形象、语言、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四个方面。

热点1:鉴赏诗歌中的形象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热点题型,主要是让考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人生意义或社会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三种形象,即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人物形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及景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及物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

但考试题中,如果题目没有特别说明,一般只要考生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写景诗中的景象和咏物诗中的物象,而不包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2010年高考福建卷)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诗中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主人公是一个隐者,再结合诗中描写隐者所居住的环境(山中、偏僻、幽静)和生活(酿酒自足、足不出户、无人相伴),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清晰起来。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有着随性自然的情怀的隐者形象。

【解题对策】一要知人论世,注重背景;二要由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等描写入手来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三要从诗中的意象入手,把握诗中的景物特征,因为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热点2: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理解诗歌中关键的词句的特定含义、暗示意义,分析语言的风格特色、分析语言运用手法、评价诗歌的炼字的作用等。

诗歌的语言重点主要指动词(鉴赏诗歌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形容词(往往能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某种气氛, 表现心情)、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等。

高三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解析(很好)

高三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解析(很好)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 适的心境。 (步骤三)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 题 步 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营造了……的氛围/特点(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表达了……得感情。

(绘景——析境——悟情)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景与情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诗中某几句写了哪几个事物,请分析其情
景交融的意境。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
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 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参考答案: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 对现实处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总说)第五句既申述 了自己的多病羸弱,又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向;第六句 表达了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解除人们疾苦的惶愧之情。 (具体说明)其表现出的封建官员进退两难、有志无奈 的矛盾苦闷真实、动人 。(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人物形象包括: (一)诗人自我形象。在抒情诗中,诗
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 我形象的塑造。
(二)作品中塑造的客观人物。在
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 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气、情感或思想观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一:诗歌形象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一:诗歌形象分析

特定意象的内涵
一、表离别的意象
1.柳,谐音“留”古代 有折柳送别之俗,所 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 小雅》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
特定意象的内涵
2、芳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 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 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3、 课本回顾
例1.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 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 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例2.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 裳后六幺”。中一系列动作的刻画,既表现 了琵琶女娴熟的弹奏技艺,也表现了琵琶女 弹奏时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一个天涯歌女 的形象跃然纸上。 例3.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 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棋子”的动作。 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因久候朋友不来而焦灼不 堪 ,百无聊赖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特定意象的内涵
自小剌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3、松柏,岁寒然后知 杜荀鹤《小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