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教材第三单元整合课例设计及第四单元教学说明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短文三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doc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教学廿标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鉴赏两位哲学家深邃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捕捉关键信息和对文中深邃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是什么?(学生讨论)这是具备深邃思想内涵的哲学问题。
今天让我们从[法]帕斯卡尔这里寻找答案。
二、作品小介木文节选自《思想录》的第六编“哲学家”,侧重于对思想之价值的体认。
《思想录》原是帕斯卡尔一部未完成的手稿,部分已大致成章,有些则仅有题目或提纲。
书屮并没冇建构思想体系,属于一种人生哲学,集屮了帕斯卡尔对于人生和宗教等问题的沉思与感悟,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著作。
三、整体把握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散发出思想华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根据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
第1段即是帕斯卡尔的一个核心观点。
人Z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冇尊严。
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屮,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
第5、6、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
第8、9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第10段,以“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四、问题探讨(围绕木专题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耍求学生把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本化为一体,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可以重点探讨下面儿个问题:1、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2、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冇尊严。
帕斯卡尔先把人放在阔大浩瀚的宇宙背景下,用只能在风屮无力摇晃的苇草作喻,形象写出人本身的脆弱、渺小,在大口然中是不堪一击的,这是人悲剧性的一而。
然而作者更看到人脆弱表彖背后的东四,那就是人又是高贵的,比能毁灭他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他有思想。
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同步学教学设计

-定期组织课堂展示、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对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结合现实生活,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掌握哲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如辩证法、逻辑推理、实证分析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3.理解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4.了解生活与哲学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哲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哲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学会包容、理解和接纳他人。
3.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树立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信念。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5.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因此,在进行本章节的教学时,需关注以下学情:
1.教师以一个与哲学相关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开场,如“苹果落地”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哲学思想方法的思考。
2.提问:“哲学是什么?哲学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哲学的理解和认识。
3.引用哲学名言,如“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世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哲学的魅力。
【课堂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课件第三单元 人生如舞台 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玩偶之家 易卜生 海尔茂得知因娜拉曾经冒名借贷而使自己受到债主的威胁后。 海尔茂 娜 娜 娜 拉 拉 拉 海尔茂 海尔茂 海尔茂 (猛然推开门,手里拿着一封拆开的信,站在门口)娜拉 ! (叫起来) 啊! 这是谁的信 ?你知道信里说些什么事 ? 我知道。快让我走!让我出去 ! (拦住她) 你上哪儿去 ? (竭力想脱身)别拦着我,托伐。 (惊慌倒退)真有这件事?他信里的话难道是真的 ?不会,不会,不会
海尔茂 海尔茂 海尔茂 娜 拉
招出来,不许走。你知不知道自己干的什么事 ?快说 !你知道吗?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海尔茂
(走来走去)嘿 !好像做了一场噩梦醒过来 !这八年的功夫 ——我最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那么,如何鉴赏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呢? 1.理清戏剧冲突。 我们知道,社会矛盾往往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 决定了戏剧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 ——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局。不管是多幕剧,还是独幕剧,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因此 我们可以从情节的推进入手进行分析。 分析时,可把一场戏分解为若干小单 位,进行微观把握,省去不重要、交代性的情节细节,仔细研究主要事件、主 要场次的描写,最后把各个场面合起来,作综合分析。如《窦娥冤》第三折, 写窦娥被押赴刑场,直至行刑的全过程,按情节的开展,这折戏可以划分为三 个场景 :被押赴刑场的情景、与婆婆诀别时的情景、临刑时的情景。抓住其 中的“指天斥地”“发下三愿”这两个主要场面,不难把握此折展示的是窦娥 与元代贪官污吏之间的矛盾。此外作者着意写窦娥要求避开前街去后街, 为的是怕自己的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表现了窦娥温顺善良的 美好心灵。如此善良的人却蒙冤而死,更深刻地批判了毁灭美的黑暗现实。
新2024秋季高一必修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一必修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解读单元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文学知识,如诗歌鉴赏技巧、散文阅读策略等,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单元任务,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形成独到见解。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本单元文学作品的情感美、意境美,激发审美情趣,尝试创作简短文学作品,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探讨单元主题,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本单元学习任务的具体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熟练运用单元学习中的文学鉴赏方法和阅读策略。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有效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中的实践活动,如写作、演讲等。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形成个性化、有深度的见解和创作。
教学资源•高一必修语文上册统编版教材第三单元内容•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相关文学作品阅读材料•小组讨论记录表、学习任务单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促进思维碰撞。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文本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和阅读策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如古典诗词朗诵、散文配乐朗读),营造文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引入话题:简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重要性,提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任务——明确并理解单元学习任务的具体要求。
新课教学1.解读单元学习任务•展示单元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逐条阅读并讨论。
•教师讲解每项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方法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任务的理解和疑问,教师巡回指导。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一、回顾:种群的概念及要素
同一生物
种群的两个要素
全部生物
时间
种群的两个条件
空间
二、导入:现在我们能够区分哪些是种群了,但是
如果我们要对一个种群有更多的认识,就要知道它有些
什么特征,因此,我们这节课就来看看种群有哪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三、教学内容: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1)概念:
迁入率和迁出率
4、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
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2)空间特征: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四、当堂训练:
五、结束课堂
课例研究综
教师要转变角色,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心目中,
述
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父母的替身。他们把
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 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 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 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应树立新的师 生观,即转变传统教育工作者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 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 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把学生看成是 一个具有历史性又具备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能力。第二, 教师应通过观察记录,熟悉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主动 和学生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特点, 主动和学生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动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第三,做反思型教师。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 程,分析自己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 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 段。
年龄组成种群密度种群数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
英语必修四人教版必修4+unit3+Writing教案

年级
高一
学科
英语
主讲教师
单元名称
Module4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具体学习内容
1.复习本单元的相关语言知识:词汇及句子;
2.学会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
课 型
单元写作课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语言知识。按照新高考的要求从语言层面,语言知识以及认知策略三方面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单元知识系统性归纳学习,要求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围绕相关的话题进行写作,以更好地切合高考写作的要求,且根据基础写作的评分标准,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文体写作规范。
学习者分析
高一9,10班为我校普通班。学生英语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尤其是单词和写作能力偏弱。学生进入高中以来学习英语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词汇量急剧增加,记得快,忘得更快,使得相当部分学生难以坚持记下去,甚至对学英语失去了信心。所以要解决词汇遗忘率高的问题,那就必须提醒学生及时复习;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单元知识系统性归纳学习,并学以致用,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从而达到攻固和突破,同时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英语的信心。
3. Task3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sentences
2分钟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学生
在单句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相关词汇
4.Task4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passage—group work
6分钟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在篇章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相关词汇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高一英语book4unit3教案

高一英语必修4 unit3教学设计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主备教师:俸桂美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泛读指的是了解文章大意,其关键是把握文章信息点,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文章标题,把握各个段落的大概内容。
学生已经学过英语幽默艺术的一些国际大师级人物,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第三、四课时语言知识点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有铺垫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文章大意的理解,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快速阅读迅速把握文章信息,了解文章大意。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 目标定位: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以及文章大意。
知道卓别林的基本情况(生卒年代、职业等)2. 目标解析: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就是指能够知道这个标题在字面上、文章内容上与文化内涵上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要选用这个标题,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住文章大意。
三、问题诊断及其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对文章中的某些句子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产生这一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文章中部分单词不熟悉。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其中关键是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记忆单词。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熟悉课文大意的教学中,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卓别林的基本情况。
因为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短片更直观,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skimmingLead-in (播放卓别林拳击比赛短片)1. 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 C )A. The history of English humor?B. The films Chaplin made.C. The humour Chaplin made in his films.D. The Gold Rush in California.2.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para.1 a) What Charlie’s most famous character was likepara.2 b) Why people needed cheeringpara.3 c) His achievementspara.4 d) What Charlie’s childhood was likepara.5 e) An example of a sad situation that he made funnyKeys: 1-b 2-d 3-a 4-e 5-c设计意图:本课是关于幽默大师卓别林的,提出这个问题引起本单元的话题,同时也让学生温习上节课所学的关于英语幽默艺术形式的一些国际大师。
人教_高一英语必修第三册(2019版)_Unit4_单元名师说课

Period I Listening and Speaking
PeriodIIReading and Thinking
PeriodIII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Listening and Talking,Reading for Writing,Assessing Your Progress,Project&Video Time
2.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获取和梳理人类探索太空的发展过程,概括和整合中国在太空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和重大的技术突破,描述太空的生活,阐释自己是否愿意成为一名宇航员,分析和判断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
增强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国家情怀,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好奇心,积极投入到祖国探索太空的事业中去。
教学目标
1.素养目标
2.教学实施建议:
(1)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人类在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尤其是中国近年来的成就和技术突破。
(2)让学生利用假期到科技馆亲自体验太空飞行、了解航空知识、感受太空,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太空探索的认识。
(3)建议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观看几部有关太空探索的电影,如:Contact《超时空接触》、2001: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游》、Apollo13《阿波罗13号》、Gravity《地心引力》、District9《第九区》、Interstellar《星际穿越》、Moon《月球》、Solaris《飞向太空》,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经验和感受,有助于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Period IV Listening and Talking
Period V Reading for Writing
PeriodⅥVideoTimeAssessing Your 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