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考试(答案)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库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库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库《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1、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2、自主合作探究3、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日常生活中全方位多角度4、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5、刻画动词何种结果用词用语层次性区分度可操作性可测度性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10分)1、“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2、“三维目标”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其心理特点;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与生字见面,将音、形、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从儿童记忆力的特点出发,“复现”能促进学生识记生字。
(各2分)2、阅读教学重点应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每小点1.5分)3、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类,可以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每个要点2分)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答题要点:(1)合作学习不等同小组学习,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2分)(2)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也是培养目标。
(2分)(3)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2分)(4)合作学习重视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后的合作交流。
(2分)2、答题要点:(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2分)(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二(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二(含答案)
请你对下面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1)能正确读写“陆续、应接不暇、灿烂、缝隙、照耀”等词语,会用“规律”造句。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优点:①包含三维教学目标。
②目标具体明确。
③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能联系课文,体现课文特点。
(2)缺点:学生是学习主体,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可用“让、使”等词。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参考资料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1098]《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4611e370b4e767f5acfce48.png)
单项选择题1、程少堂《诗经·子衿》课例执非常关注教学内容与()的勾连,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古代经典作的现代生活气息,边学边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言知识。
. C. 政策法规.古代典故.外国生活.现代生活2、张玉新执教《东坡词二首》的课例中,特别强调“教服务于学”,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侧重在()。
.想象.朗读.阅读方法和策略.写作3、武凤霞的《一株紫丁香》课例是借助()对接儿童生活。
. D. 图画.资料推展.想象.故事4、“素描作文”教学的训练非常重视()。
. A. 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5、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这三个维度。
.知识,过程,方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素质.知识,思维,习惯6、被称为“本色语文”的代表教师是()。
. B. 曹勇军.王崧舟.韩军.黄厚江7、欧阳代娜老师执教的()课例,体现了文言文串讲发的传统精髓和现代化改造。
.《兰亭集序》.《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8、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教例充分体现了()教学法的灵活和生动。
. E. 讲授法. F. 串讲法.朗读.小组合作多项选择题9、黄厚江老师语文“本色教学”的“阅读教学策略”有:()..以讲授为主.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基本形式10、“大语文”说明文教学设计的特点有:()。
.说明文教学设计“有追求”.说明文要讲很多百科知识.说明文知识训练设计“活”而“实”.说明文的教学视野开阔11、中小学诗歌教学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
.教师要提高现代诗歌的解读和鉴赏水平.教师要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教师要能够进行科学的朗读指导.教师要注意创新诗歌教学活动的设计12、洪镇涛语感训练的四步课堂结构包括:()。
.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品味语言,生成语感.感受语言,触发语感13、散文独特的审美特质有:()..散文的语言形式美.散文的结构美.散文的性情之美.散文的音韵美判断题14、张孝纯老师运用“大语文”理念指导下的说明文教学视野非常开阔。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参考题答案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参考题答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理念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语文课堂也不例外。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础。
在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教导,而新课程则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文本中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设计中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丰富教学内容。
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对语文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下面以一个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红楼梦》时,采取了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
教师设计了一次情感体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角色扮演,深入体验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我感受、小组分享、课堂讨论等方式,加深了对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情感变化的理解。
通过这个案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以上案例分析表明,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加深情感体验,提升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三(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三(含答案)
评析以下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案例】指向“写什么”的课堂提问。
师:课文中最大的“书”是指什么?快读课文,并从文中找一找。
(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很快,小手举起来了。
生:岩石就是书呀!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那么“书”上的字是什么?
生:你看,这是雨点留下的痕迹,叫雨痕。
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还有些透明闪光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师:那么“书”上的画又是什么?
生: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
孩子们说着,教师引导他们读着,交流着,孩子们明白了最大的书就是指岩石,书上的字和画都是大自然创造的。
接着,教师请孩子们自己选择人物,或者当川川,或者当叔叔,两个人对读。
孩子们练习读后,教师又请男孩女孩分开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于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参考答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该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提问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以“提问”代替讲解,把复杂的科学知识融入于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学生能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学生学完课文,不管是哪个水平的学生只要略做思考,便能得出结论。
这种连续性提问,意在化难为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无形中又训练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师模拟上课考试题及答案

教师模拟上课考试题及答案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师模拟上课考试是评估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下是一份模拟考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准备此类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学设计中,以下哪项不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教学资源的准备答案:D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学生的错误?A. 直接指出并纠正B. 忽略错误,继续教学C. 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并纠正D. 惩罚犯错的学生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A. 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B. 及时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C. 忽视学生的不当行为D. 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答案:C4.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以下哪项不是提问的目的?A. 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B. 激发学生的思考C. 展示教师的知识水平D. 促进学生的参与答案:C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A. 忽视差异,统一要求B. 根据差异调整教学策略C. 只关注优秀学生D. 只关注后进学生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它有助于教师识别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2. 描述一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答案: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资源,确保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其次,教师应合理安排多媒体的使用时机,避免过度依赖。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答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及时给予正面反馈等。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评价考试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评价考试复习资料[真诚为您服务]《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部分一、填空题1、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的优化。
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2、口语交际能力包括、记忆能力、、、和应对能力。
3、教学目标具体化,是指把教学、、意图、领域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或________目标。
4、从时间角度看,学校语文教学系统(普通教育阶段)依次分为与,,,,阶段。
系统中每个为教学的单位。
5、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 (建立目标)—— (导向目标)—— (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问题的。
6、教学目标具体化,即按照期望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作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 (做什么)、 (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分。
二、简答题1、什么是教学任务分析?2、怎样保证行为目标与检测项目的对应匹配?3、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4、技能目标设计的要求是什么,5、“教课文”,“用课文”各有什么含义,5、教学评价中学生参与评议有什么优缺点,6、教学目标的评价有哪些标准,8、什么叫举例法,三、辨析题1、识字和写字教学是小学的事,中学应该舍弃这一繁琐的环节,着重于阅读与写作。
2、语文教学方法越多,教学就越生动,效果也就越好。
3、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存在绝对好绝对坏的方法。
4、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观点论述题1、教学的目标设计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2、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论述学习教学设计理论的必要性。
五、教学设计或案例分析1、试以“经历”这一话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注意指导的程序性,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选择材料和语言及读者对象。
(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设计)2、试举出自己教过的以“文”取向为主的一堂语文教学案例,并根据教学设计相关理论进行评析。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四(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四(含答案)
读出课文的“对比”(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同上一册书”活动中,有教师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抓住课题重点词语对比
1.读读课题,说说你的发现。
2.找出课文中所有含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句子,读一读。
3.说说你发现的课题的秘密。
请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这篇课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比”,教师从课题重点词语对比开始,读出了课文的第一处对比,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从课题出发切入全文的阅读,并从课题引出“对比”,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读出了教学的切入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新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2、阅读能力一般分为如下五个层级: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欣赏评价能力。
3、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语文意识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并逐渐增强语文能力。
4、当代语文教学设计依据加涅“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论,把语文教学过程分为学习事件和教学事件两部分,对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和语文的行为技能改变起到支持和推动作用。
5、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6、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
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
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目标具体化?指把教学目的、范围、意图、领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或业绩目标,即按照期望学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作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份。
2、简要回答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
宏观程序:认识与经验准备——写作需要与冲动——起草。
微观程序:构思——起草——修改。
3、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语文意识指什么?指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4、教学程序设计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教学环节清晰、简洁、集中。
这是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提出的,清晰便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学习,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简洁集中则是便于学生把握和积累,便于重点和难点的解决。
5、简要回答课内语文教学系统的要素构成。
就静态系统而言,指的是教师、学生和语文教材;就动态系统而言,除上述要素外,还有一类要素组成了系统运行的逻辑程序即教学过程。
前者形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后者形成了系统的时间结构。
6、什么是复述教学法?复述教学法是语文教学法之一,复述分为两大类:一为创造性复述,二为一般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指改变文章结构、人称、叙述角度的复述。
一般性复述指接近课文内容的复述。
复述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的提高。
7、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8、简要回答板书设计的要求。
⑴板书语言要言简意赅,要求准确、规范、简洁、直观。
⑵布局要合理,整齐有序,要保持其完整性。
⑶突出教学重点,教学目的明确。
⑷有条不紊,层层深入。
⑸语言准确,画龙点睛。
⑹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三、辨析题:
1、问题教学与发现教学是两种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法,只是说法不同。
错误。
问题教学法是以提出疑难问题为主,重在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教学法以发现为主,重在发现,“发现”也包括发现问题,但此“问题”非彼“问题”,主要不在“疑”上,而在需要研究的“矛盾”上,或者文本本身的问题,发现的对象还有,发现差异、发现精彩、发现结论等。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遵循有什么答什么的原则。
错误。
让学生提问题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筛选,再引导解决。
教师无须学生提什么答什么。
因为在筛选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什么问题该问;什么问题不该问,什么问题无须问,什么问题必须问;什么问题有价值,什么问题无意义。
3、有位老师把《春》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解本文的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这样的目标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错误。
这样的教学目标模糊,很难测量和评价。
学习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疑问、学生的兴趣、文章的特色和学生学习后应达到的具体结果。
这些问题如果事先没有考虑,教学目标就难以确定,即使确定了,也是模糊的,难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