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七律 长征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七律·长征》【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⑶水拍云崖⑷暖⑸。
万水千山⑹只等闲⑺,大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山⒁千里雪。
乌蒙⒂磅礴⒃走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
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⑴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⑹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⑻大渡:指大渡河。
⑼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子。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
“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七律长征诗词

七律长征诗词七律长征诗词《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七律长征诗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4)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5)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6)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7)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8)大渡:指大渡河。
(9)三军:就是整个红军。
(10)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11)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12)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3)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14)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15)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6)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17)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译文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蜿蜒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细浪的细流,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它们如小泥丸一般。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七律长征

教学反思
(宋庄)小学(五)年级(一)班
学科:语文
主备教师:张延梅
课题:21七律·长征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程序
修改补充
一、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中战斗和生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指名简单说一说。
1935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订正读音。
2、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精读体会:
1、要想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自学提示:
(1)、看注释、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2)、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3)、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理解:
(1)指名读一、二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读诗句→说方法→说意思→谈理解。红军凭着简陋的装备,靠着自己的两只脚,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12个省,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有诗句中的词语真可谓是“万水千山”“远征难”。再看看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闲”。
2、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七律长征 毛泽东

•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
•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
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
逶迤:绵延曲折的样子。
•
乌蒙:即乌蒙山,是穿行于贵州、云南之间的山脉
1935年3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
磅礴:形容山的气势宏大无比。
•
“难”“闲”“丸”“暖”“寒”“颜” • 【出处】《毛泽东诗词集》
注释
•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 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 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 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 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 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 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
难:艰难险阻
•
暖:温暖
•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
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
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
•
大渡:指大渡河。
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
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
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收联是全诗
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七律长征原文与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七律 长征

诗意: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 他们把经历的万水千山看作是平 平常常的事。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这两句诗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诗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战士不 怕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四、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山或 水,能够举例说一说吗?我们应该怎样战胜这些山 或水呢?
例如:平时学习很用功,考试成绩却不理想。
勇敢面对困难,分析原因,不放弃,坚持不 懈,从而战胜困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 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锁桥只 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金沙江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大渡桥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事情发展的顺序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课堂演练 一、请为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
A.随随便便 B.平常 C.无端;平白无故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二、判断对错。
1.“逶迤”的 “迤”读yí,不读tuō。 (√)
2.“尽开颜”的“尽”读jǐn,不读jìn。 (×)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朗读本诗第三、四句,思考: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21、七律长征

分组讨论: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 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 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几幅图? 为什么? 阅读提示:
在学习小组内给“征难图”起名字,读 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 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 讲自己欣赏的理由。
腾越南五岭
疾跨乌蒙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学生字词 :
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g bó ) 岷山(mí n)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 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 后”呢?
因为作者坚信红二、红四方面军能战胜天险,冲 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长征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 利会师。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 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更表现了他对夺 取长征全部胜利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 颜。” (1)“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 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 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 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 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 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 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 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苏五下第二十一课《七律长征》微课脚本
怎样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中的“暖”和“寒”?
旁白:《七律长征》中写道: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课件呈现】
旁白:同学们,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暖”和“寒”,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稍作停顿
旁白:同学们,我们还发现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表示地点的词语——【课件呈现】金沙江、大渡桥,这是两个怎样的地方呢?(ppt出示图片)
【课件呈现】
金沙江,流经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水流湍急,两岸山岭与江面高差达2500-3500米。
大渡河为高山峡谷型河流,地势险峻,水流汹涌,自古有“大渡天险”之说。
旁白:同学们,看了上面的图文介绍,你的感受怎样呢?是不是也感到心惊胆寒啊。
稍作停顿
旁白:是的,这样的环境真是太恶劣了,金沙江上,巨浪滔天,不停拍打着山崖,真的能把山崖拍暖了吗?其实,这里运用了一种夸张的手法,我们来看看夸张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吧。
【课件呈现】
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旁白:这里的“暖”可理解为“热乎乎的”。
但它所指的对象是两岸的崖石,是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浪之凶猛。
全句的意思应该是金沙江水流湍急,骇浪滔天,连两岸高耸入云的峭壁都被浪拍打得热乎乎的了。
稍作停顿
旁白:大渡河上只有13根铁索,“寒”不仅是说水寒,还有是让人心里看着发寒。
至此,我们明白了“暖”和“寒”都是形容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的英勇!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