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七律 长征》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七律 长征》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七律 长征》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7分)

1. (4分)读拼音,写汉字。

yún yánuǎn tiěsuǒhán jìn kāi yán wàn shuǐ qiān sh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分)读拼音,写句子。

cónɡ lín shēn chù yǒu hěn duō xiónɡ māo.

________

nónɡ mánɡ shí jié,rén men hěn xīn kǔ.

________

3. (6分)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①战士们排着整qí________的队伍在dà jiē________上向人们jìng lǐ________。

②端午节到了,人们赛lòng zhōu________、插ài________蒿,可rè nao________了。

4. (10分)填空。

①《长征》是一首________律诗,作者是________,写于1935年10月,即________。

②作者不仅是一位________家、________家,还是一位伟大的________。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________在________途中战胜________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精神。

5. (4分)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g bótiěsuǒmín sh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分)请按一年四季的正确顺序排列下列诗句的序号:________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7. (5分)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早上,我走进教室。

我放下书包。

我认真地做值日。

8. (5分)红军长征途中,战士们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你知道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哪些感人故事?举行一个故事会,与大家交流。

9. (5分)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万水千山只等闲

10. (5分)我会读(读诗句,画出节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12. (20分)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3. (5分)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红军翻过了大雪山。

红军打败了敌人。

红军继续北上抗日。

14. (3分)写出反义词

难—________ 闲—________ 寒—________

15. (5分)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只等闲:

②尽开颜:

③铁索寒:

④走泥丸:

⑤腾细浪:

⑥云崖暖:

16.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细浪②逶迤

17. (5分)读诗句,写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8. (5分)现在,人们重新举起了“长征精神”的大旗。对此,有人认为,“长征精神”已经过时了,现在再提是老生常谈;有人认为,“长征精神”永不过时,现在仍有必要弘扬“长征精神”。你怎么看待“长征精神”?举行一次讨论会,交流你的看法。然后写下来。

19. (5分)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大象走到观众面前。

大象拿起口琴。

大象吹了起来。

20.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七律(lù)等闲(xián)云崖(yá)

B . 迤逦(yí)铁锁(suǒ)逶迤(yí)

C . 长征(zhēnɡ)磅秤(bànɡ)磅礴(pánɡ)

D . 蒙骗(ménɡ)岷山(mín)乌蒙(ménɡ)

二、阅读题 (共5题;共96分)

21. (10分)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造更美好的企业形象,打出了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请认真品位这则广告,回答下列问题。

(1)广告中“联想”一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2)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22. (4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

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2)在文中找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3)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4)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5)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6)在文中找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7)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8)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23. (4分)给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只等闲()

A . 只要等到空闲的时候

B . 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事罢了

C . 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

(2)三军()

A . 陆军、海军、空军

B . 所有的军队,特指中国工农红军

C . 三支部队

24. (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

“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同志们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什么东西最香大家纷纷说:“白糖最甜。米饭最香!”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刘英同志却说:“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刘英同志一边走________一边问战士________你们说________世界什么东西最甜________什么东西最香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________坚定─________

(4)你认为军政委刘英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

25. (32分)课外阅读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在12个月中,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在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在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1)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________,长征是________,长征是________。

(2)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________,长征是________,长征是________。

(3)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________余里,纵横________个省。

(4)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________余里,纵横________个省。

(5)军长征大约经历了________年的时间。

(6)军长征大约经历了________年的时间。

(7)写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8)写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9)全世界宣告了什么?(10)全世界宣告了什么?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2-2、

12-3、

12-4、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阅读题 (共5题;共96分)

21-1、

21-2、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22-8、23-1、23-2、

24-1、24-2、24-3、24-4、

25-1、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5-1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练习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匆匆》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 2 匆匆 【字词荟萃】 1、仿照例子写词语。 (1)例:赤裸裸 ()()() (2)例:匆匆忙忙 ()()() 2、选词填空。 爱护爱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书籍的习惯。 (2)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 维持保持 (3)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活,可还是()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4)老红军战士始终()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3、反义词填空。 聪明()空虚()伶俐() 【句段集锦】 照样子写句子。 (1)例: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 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 【课文链接】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比作_____ 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1、阅读: 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bēi,bèi)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21、《庄子》二则 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一、回顾复习 相关资料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2、作品介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解题:《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二、学习目标 1、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3、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让学生明白“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重难点1、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2、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三、合作探究 一、庄子名,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代表作品有,名篇、。 二、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北冥()鲲鹏()抟()迁徙()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翻译重点词语。①冥:②鲲:③鹏:④怒: ⑤垂:⑥海运:⑦天池: 2.翻译重点句子。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翻译重点词语。齐谐:志:击:抟: 去:尘埃:息:极: 2.翻译重点句子。 ①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⑤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四、精讲点拨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五、学生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六、达标测试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 D. 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 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 B.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因此,庄子的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C.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富有浓厚的浪漫主 义色彩,其文学特色在历史上影响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家。 1 / 4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练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练习 [学习目标] 韩愈的“江如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对桂林山水的赞叹.在作者生动传神的笔下.桂林山水的美景令 人神往.让我们了解作者描绘景物的方法.体会句子表达的形象与生动.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 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注意积累优美词句. [尝试运用] 一、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1.荡漾船浆危锋兀立连棉不断()()() 2.观尝屏障洁白无暇波澜状阔()()() 3.竹伐翡翠峰栾雄伟拨地而起()()() 二、课文是用什么词语描写下面景物的特点的.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写? 例:(水平如镜)的西湖(风平浪静)(波光粼粼) ()的香山()() ()的大海()() ()的漓江()() 三、读句子.给带点字注音. 1.在漓江上.撑船人卷()起袖子.撑起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2.桂林的山倒()映在水中.色彩明丽;桂林的山危峰兀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巩固运用] 一、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碧: 二、仿写句子. 1.例: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今天的雨真大啊. . 真啊. 得 2.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 .却从没有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改写成排比句) 3.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用加 点字造句) 三、作者写桂林山水是按顺序写的.先总写; 接着分别写的特点;最后写 四、乱句重组.填好后再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

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注释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 【教案】

2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字。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开展。 3.表达运用 读中悟写。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学生能依据课文中的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脑海中浮现的乡村景致,并尝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1)师导入:读了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①师引导: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在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②生交流。 ③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导: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会怎么描述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相机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分类识记生字示例。(出示课件) ②说文解字认识“率”字。 课件出示: ,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义。,像丝织的网;上部的和下部的“”,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偏旁。 (4)师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书写。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 2.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4.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2,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文体 1.播放微视频,引出小说背景。 2.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二、字词教学,了解环境 1.出示字词,读准字词,引导学生从词语内容和形式上发现规律。 2.情境朗读,了解环境。 三、梳理情节,初识形象 1.快速默读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儿想吃腊八粥却吃不到,他是怎么办的?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 3.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 4.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梳理出的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 5.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 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

1.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 2.品读短句。 (1)齐读,思考:本句中哪个字最精彩? (2)对比朗读,从“那”字,你感受到什么? (3)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一个“那”字,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刚才,我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品读“那”这个关键词,揣摩了八儿的心理,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更加丰满。 3.品读长句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 写一写:你又读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并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张磁卡写一个词)。一定要填在磁卡上。 温馨提示:四人小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汇报一处。 (3)小组汇报。 (4)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八儿这处长的语言,从分粥的变化中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丰盈。 (5)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 4.小结:刚才我们品读了八儿的语言,关注了关键词句,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八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每个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环境中的情节,品读八儿的语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八儿心里隐藏的语言和那锅不断叹气的粥,这又藏着什么奥秘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揭秘。 第二课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 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课前准备: 1.课件。 2.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在走入课文之前,请给着我一起欣赏几幅图画。(课件) 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可以谈谈我们身边的熟悉的乡村风景画面。(学生回答) 引入:乡村自然清新的景色多么令人向往,我们的乡村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的心和笔描写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那么,作家陈醉云笔下的乡村风景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 二、复习字词。 (前面,你们的老师已经领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今天我们就进行第二课时的学习)。 1.复习词语。(齐读) 2.指导学生理解有不明白的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率 三、抓住最后一自然段,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统领全文的学习。 我们在读课文,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个句子不仅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而且还是全文的总结,找出这个句子。 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板书:独特,迷人)理解体会。 四、再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画面。 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哪些画面? 1.抽读第二自然段后半段,结合“云状图”里的话指导学生概括描写的场景:雨后春 笋(板书)(强调学生记笔记)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 最可爱的人(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

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 吕新立

第六单元 第21课《庄子》二则 1、知识点汇总 1.议论性散文知识 2.字词积累 3.庄子生平及主要作品 4.夸张的修辞手法 5.想象的手法 6.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 1.议论性散文知识 概念: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语言特色:议论类文体的语言规范是指阐释说理、分析议论的语言应准确、概括、鲜明、连贯,严密透彻,富有逻辑;议论类文体的语言生动是指在规范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说理通俗易懂,能化抽象为具体。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词义:理解文中重点字词义,做到准确翻译灵活运用。 (1)请整理并积累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词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④请循.其本 3.庄子生平及主要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1)请补充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及其思想。 (2)请简介一下《庄子》这部书。 (3)填空 庄子,名___,_____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________”和“________”,与道家始祖____并称为“____”。代表作《庄子》。《庄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4.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概念: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下夸张修辞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5.想象的手法 概念: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及形象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是想象的开端;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再创造,创造出新形象,是一种更高层的认识活动。 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的想象的理解。 6.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请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本文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三、能力提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乡下人家》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介绍: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1962年移民来美,定居旧金山。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等。 理解词语: 【时令】季节。 【朴素】(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鲜嫩】新鲜而嫩。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率领】带领(队伍或集体)。 【倘若】表示假设。 【天高地阔】大地辽阔,天空高远。文中形容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 【和谐】①配合得适当;②和睦协调。文中是第一种意思。 句子解析: 1、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这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母鸡犹如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寻找食物,雄鸡则俨然一位在阅兵的将军,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家人、守护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2、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高地阔”在这里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意思与“天南海北”、“海阔天空”类似;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把“天高地阔”换成“津津有味”或“狼吞虎咽”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天高地阔”这个词既强调吃的动作,又强调吃的心情,还有边吃边聊的意思。而“津津有味”和“狼吞虎咽”则感受不到那份愉悦、快乐和惬意。 3、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这句话把红霞、飞鸟、乡下人家在一起的画面比作田园风景画。 描绘了一幅乡下人家吃晚饭的画面;傍晚,红霞辉映,微风轻拂,倦鸟归巢。乡下人家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作者将这美好的景象比喻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同时称红霞、微风、归鸟为农家人的“好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语文教案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深刻感悟其内在意思,从中懂得时间的宝贵 教学难点:体会时光飞逝的含义,抓住人生有限的宝贵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时间飞逝,日月如梭,时间就像流淌的河水,只会流逝,不会回头。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不仅只有我们才会发出如此感叹,朱自清先生也有此感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3.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4.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紧扣“匆匆”儿子,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流露出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第三段(5自然段):照应开头,再次提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小结:文章开篇就提出了问题,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具体描述过去以及现在日子的来去匆匆,抒发出自己对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感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四、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精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 匆匆

2、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

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

[VIP专享]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 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似火、拔地而起、奇峰 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激发阅读期待 1.播放韩晓的《我想去桂林》,歌词滚动出现。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2.听了这首歌,现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神游桂林山水, (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文章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桂林山水美在哪里? 2.课堂交流 (1)认读生字新词 漓江、波澜壮阔、欣赏、无暇、翡翠、峰峦雄伟、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竹筏、 指导书写:澜、嶙 (2)读准“啊”的变音。

真静啊(nga) 真清啊(nga) 真绿啊(y a) 真奇啊(y a) 真秀啊(wa) 真险啊(na) (3) 现在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把桂林山水的特点概括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4)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那么请你说说,桂林山水美在哪里?(指名朗读你认为美的段落,指读通顺,读流利,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注意注意指导读好六个“啊”的变调) 三、理清脉落,确定研究内容 1.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后板书: 山水 山 水

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 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练习题 1、田野献上(),()举起(),蓝天飞着()的鸽子,()奏起()。十三亿孩子()这()的日子,()月()日——()妈妈的生日。 2、北京是我国的(),是一座()的()。 3、天安门在北京城的(),红墙、黄瓦,又庄严,又()。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 4、道路(),(),鲜花盛开。 5、()的()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 6、北京有许多()和()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7、天(),大得很哪! 8、()不是春,( )春满园。 9、雪中送炭(),()献爱心。 10、人人献出一点爱,()。 11、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叽叽喳喳,(),一会儿(),一会儿梳理蓬松的()。 12、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扑棱棱,(),捕捉(),()翠绿的()。 1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是()来放鸟巢。崭新的木牌上写着(),小鸟在枝头高唱:()真好! 14、一只()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船尾拖着一条()。 15、()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还有变幻的山峦。 16、小洁紧紧攥着(),生怕它()湖里。

17、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 18、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 19、平常我在()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里奔跑,在()里跳舞,(),()。 20、有时候我很(),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 21、()的桥洞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22、()、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我们要好好()它们。 23、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有了先进的(),()的()真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庄子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2.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咱们都是农村乡下的孩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香味;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去看看作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生词。注意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4.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三、再读课文,聚焦文眼 1.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哪些画面? 2.抽读第二自然段后半段,指导学生概括描写的场景:雨后春笋(板书)(强调学生记笔记) 3.按照以上方法采用多种方式逐段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乡下人家的优美情景),思考:你看到什么画面,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给画面取名 指导读课文,概括。相机板书: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晩餐月夜睡梦 4.读小诗:把几幅画面描写的景物编成一首小诗(课件),读小诗,想画面。 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群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秋虫伴人入眠, 最美乡下人家。 5.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乡下人家特点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第二课小练笔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第二课小练笔 一、你一定记得这些同音字,想一想,把字写准确、美观。(6分) 1、jiāo ( )往()傲()花()气 2、shì( )迹()样()言()验 3、yǜ荣( ) ()险()防养() 二、填一填。(2分) 1、“却”应查大写字母(),它的读音是()。“却”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后退,B、推辞,拒绝,C、去、掉,D、表示转折。“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却”应选第()种解释,“好意难却”中的“却”应选第()种解释。 2、照样子写词,(至少各两个词)。(6分) A、苍松翠柏 B、茫茫大海缕缕白云 C、奇花异草枯枝败叶 三、请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盛气()人兴国安()憨厚()朴力倦神() 巍()丰碑()死如归()之不理飞舞盘() 奇花()草()珑娇小()烛夜游腰()腿疼 ()天席地喜不自()责无旁()百年千() 四、选词填空。(2分) 驱逐追逐亲热亲密 1、战士们()着敌人,把来犯者全部()出境。 2、他俩是()的友人,一见面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极了。 五、请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春秋,()秦汉,()辽金,()元明,上下两千年”写出了长城经历的年代及时间。(2分) 2、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本册书上有首,把你最喜欢的一首默写下来,。,。(4分) 3、《美猴王》是明朝作家()写的,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2分) 4、在家过年贴春联一定非常有趣吧?请写出有关“乐趣”的名言,或者写跟“遗迹”有关的对联。。(2分)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妈妈叫我。我看电视。 。 2、扩句:同学们听报告。 。 3、缩句:从到校的第一天起,他就刻苦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4、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为陈述句) 。 5、李宁严肃地对小明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间接叙述) 6、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 七、请用修改符号把病句改正过来。(3分)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青花》同步练习D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青花》同步练习D 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青花》同步练习D 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共20题; 共112分) 1. 按拼音写汉字méi yǒu xiàn zài shén me biàn huàmiàn tiá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看拼音写字词jīng qiǎo xùn qī lǎn duòpíng hémg yǔn nu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________ ②我已经找到了瓷片,不是吗?________ ③春天,万山丛中的鲜花向我们微笑。________ 4.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________顿时________ 宽阔________奇特________ 关注________美誉________ 5. 花落谁家。喜嬉________戏________爱 ________闻乐见________皮笑脸 6. 画龙点睛。________至________

来 ________塞________开________ ________天下独________一________ 古________古________ 如________似________ 7. 按要求写句子。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小马说:“一条河挡住了我的去路,我……我过不去。” 同桌________地说:“这次运动会,我们班得了第一名!”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8. 火眼金睛。 踏________ 鬓________ 窥________ 疵________ 沓________ 宾________ 规________ 病________ 9. 抄写词语鞭炮水泄不通销毁10. 缩句①抗敌演剧三队来到延安。 ②冼星海倾吐了渴求谱写大型音乐作品的愿望。 11. 解释下列词语。 ①流逝②绚烂12.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你应该知道这件事。②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 13. 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递给小王一本书。②书被我仍在地上。 14.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世世________ 独树________ 郑重________ 15. 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父亲是镇上的名人。②他烧制的青花独树一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