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7 古诗二首 2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7 古诗两首 27.1 九溪十八涧》教案_2

九溪十八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感受诗句的节奏美,体会诗的优美意境,初步感受这种文化内涵。
3、情感: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入境入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难点:体会诗的优美意境,初步感受这种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创设情景,激兴趣师:通过刚才和同学们的交谈,我知道了你们去过那么多地方,真不简单。
有句话呀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一看。
(课件配乐展示杭州西湖十景,定格在九溪十八涧)学生欣赏画面。
师: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都看直了,多美呀!这是著名的九溪十八涧,它汇合了多座山的细流成了一条小溪,又汇合了许多山的细流成了一个涧,“涧”就是山间流水的沟。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迷人。
清朝的时候,一位大诗人渝樾来到了这里,他被眼前的景色深深的迷住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一首诗,叫做《九溪十八涧》,你们想不想读读这首诗呢?生:(异口同声)想!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师:下面请大家把书拿起来,翻到92页24课《古诗二首》第一首《九溪十八涧》。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同学们谁来说说遇到生字该怎么办呢?生: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使其有一种成功感,读起来兴趣浓。
)师:你真有办法,好,我们就按这种方法读一读,注意读书姿势,还要求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开始吧!学生自由初读古诗。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生:(2—3名)读。
师:你的字读得真准,声音真响亮(重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师:同学们,你们又会读又会说,真聪明,相信你们不带拼音也能把课文读好,试一试吧!(出示课文)学生自由试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4.融入生活实际,增强体验:将古诗中的意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提升审美情趣。
5.拓展课外阅读,丰富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古诗,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提高文学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
2.讨论主题: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讨论以下问题:
a.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b.诗人通过哪些词汇和句式表达了情感?
c.古诗中是否蕴含了道德观念或人生哲理?
3.小组分享: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成员补充。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掌握古诗的基本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重点词汇,如“春晓”、“花落”等,丰富词汇量。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意境,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让学生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如勤奋、诚信、爱国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在古诗的朗读节奏、韵律把握上存在一定难度,对于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理解不够深入,创作古诗时用词和句式运用不够熟练。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二首》,包含《静夜思》和《池上》两首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掌握生字词,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背诵两首古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夜晚的景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画面。
(2)引入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
2. 学习《静夜思》(1)学生自读古诗,认读生字词。
(2)老师讲解古诗大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4)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学习《池上》(1)学生自读古诗,认读生字词。
(2)老师讲解古诗大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学生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4)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静夜思》和《池上》。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古诗的意境。
2. 答案:(1)见板书。
(2)示例:《静夜思》描绘了夜晚床前明月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池上》描绘了小娃撑船偷采白莲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古诗二首》(九溪十八涧一字诗)教案冀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古诗二首》(九溪十八涧一字诗)教案冀教版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了解古诗描写的大概内容,感受诗句的节奏美和意象美3.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写好6个生字教学难点:感受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情境、激兴趣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美、水美,风景如画,名胜众多。
你们当中有谁曾和父母、亲人一同去旅游过?都去过哪儿?能谈谈你的感受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叫做“九溪十八涧”的地方。
这个地方位于杭市龙井南面,距著名的风景名胜西湖仅10 里,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去旅游,就要买门票。
这儿的门票不用花钱,只要把清末学者俞樾写的诗《九溪十八涧》和纪晓岚写的《“一”字诗》读熟读好并背诵下来就行了。
让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最先拿到“门票”好吗?二、读古诗、学生字(一)1.学生自读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2.再读,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开火车读,同桌间互读并纠错。
4、去掉拼音读,达到正确熟练。
(通过反复诵读逐步达到正确熟练,为背诵打基础。
)(二)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1.小组学习,先词后字2.生字组词,连词成句(三)指导背诵1.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你们都能把两首诗正确地读下来了。
就看谁最先把它们背下来了。
在这里老师还要提醒你们一点:读第一首诗的时候,“山” 路”“泉”“树”四个字前面的停顿要稍大些。
读第二首诗时,每行的前四个字与后三个字之间要有小的停顿。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初步感受诗的节奏美。
3.检查背诵情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学生将诗背下来,在头脑“自现”诗的意境,实现初步感悟。
)三、谈感受、表心情1.教师引语:现在,老师高兴地看到你们通过努力都已经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门票”,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大家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2.学生畅谈感受(情感态度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伴随情感的学习活动最有效。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学“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
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诗题)4.板书课题:池上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
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一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4篇)

一年级语文古诗教案一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4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习了《识字1》,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2、小组合作朗读,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来学习。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烧不尽:烧不完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
你觉得小草怎么样?(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生:是顽强!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
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
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五:作业填空;离离—()一岁—()野火—()春风—()板书设计:二次备课一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对诗句的理解。
学生试着说说,比如:我今年七岁了。……
“七岁”,也就是从出生到现在已七年了。一岁就是一年。
请两三位同学说,通过比较确认谁说得好。(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引导学生查字典,选择“完”的解释。
看书上插图,同桌讨论。得出:因为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3)“春眠不觉晓”你是怎样理解的?
(4)其他三句话的讲授同第一句。
(5)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教学的重点放在背诵古诗及对古诗意境的体会和感悟上。)
(6)学习了这首古诗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语调和停顿)
4.教写生字:春、处、多、少。
第二课时:学习〈离离原上草〉
(3)再读古诗。
3.理解诗意。
(1)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学生齐背。(兴趣盎然)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是自己理解的意思把它说出来即可。
通过与课外学习相联系,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2)题目(春晓)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早晨)
2.用赞美小草的语气背这首诗。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因为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烧不到的。
引导学生说出“茂盛”一词。“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盛。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小草发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变黄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四、小结
1.从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凶猛的野火把小草烧得干干净净,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铺满草原。你觉得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认识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3.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 理解诗句的大致含义。
(二)教学难点。
1. 体会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 引导一年级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古代的世界里游玩,那里有很多优美的诗歌。
就像打开一扇神奇的大门,里面充满了奇妙的景象和有趣的故事哦。
2. 展示一些古代诗人的画像或者古代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1. 初读古诗。
学生跟读,一句一句地跟着老师读。
读的时候,提醒小朋友们把字音读准,比如“晓(xiǎo)”“眠(mián)”“啼(tí)”这些字的读音。
全班齐读,大家一起大声地读出来,就像一群小歌唱家在唱歌一样。
2. 识字教学。
在黑板上写出诗中的生字“晓、眠、觉、啼、落”。
用简单有趣的方法教学生认字。
- “晓”:这个字左边是日字旁,日就是太阳。
早晨太阳出来了,天就亮了,这就是“晓”,早晨的意思。
可以给小朋友们举个例子,比如说“破晓”,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
- “眠”: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你们看这个字,左边是目,目就是眼睛,闭上眼睛睡觉啦,就像晚上你们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一样。
- “觉”: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在这里读“jué”。
可以告诉小朋友们,当我们睡醒了,就会有感觉,知道自己醒了,这就是“觉”的一种意思。
- “啼”:这个字表示鸟叫。
可以模仿鸟叫的声音“叽叽叽”,然后说小鸟叽叽叽地啼叫,就像在唱歌一样。
- “落”:这个字就像东西从高处掉下来。
可以拿一个小纸片,从高处让它飘落下来,说“看,小纸片落下来了”。
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每个小朋友读一个字,读对了大家一起鼓掌表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检查背诵情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将诗背下来,在头脑“自现”诗的意境,实现初步感悟。)
三、谈感受、表心情
1.教师引语:现在,老师高兴地看到 你们通过努力都已经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门 票”,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大家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
2.学生畅谈感受
(情感态度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伴随情感的学习活动最有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诗境、话诗意(想象旅游)
(一)画诗境,感受《九溪十八涧》的意境美。
1.引语: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随诗人一起来到了盼望已久的九溪十八涧。这儿之所以叫做九溪十八涧,是因为它是汇合了九个山坞的细流而成的溪,又汇合了许多细流而成的涧。“涧”就是山间流水的沟。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诗一边欣赏。老师有个要求:把你“看”到的景色画下来,一会大家
2020最新(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7 古诗二首 2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二首》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描写的大概内容,感受诗句的节奏美和意象美
3.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写好6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情境、激兴趣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美、水美,风景如画,名胜众多。你们当中有谁曾和父母、亲人一同去旅游过?都去过哪儿?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叫做“九溪十八涧”的地方。这个地方位于杭市龙井南面,距著名的风景名胜西湖仅10 里,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的。去旅游,就要买门票。这儿的门票不用花钱,只要把清末学者俞樾写的诗《九溪十八涧》和纪晓岚写的《“一”字诗》读熟读好并背诵下来就行了。让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最先拿到“门票”好吗?
二、读古诗、学生字
(一)
1.学生自读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2.再读,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开火车读,同桌间互读并纠错。
4、去掉拼音读,达到正确熟练。(通过反复诵读逐步达到正确熟练,为背诵打基础。)
(二)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小组学习,先词后字
2.生字组词,连词成句
(三)指导背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你们都能把两首诗正确地读下来了。就看谁最先把它们背下来了。在这里老师还要提醒你们一点:读第一首诗的时候,“山” 路”“泉”“树”四个字前面的停顿要稍 大些。读第二首诗时,每行的前四个字与 后三个字之间要有小的停顿。
一3.交流画作,展示诗句描写的景色。
4.引导学生评价画作
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画的与诗中写的是否相符,目的是检测学生对诗句中的一些词语是否理解。要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重重叠叠”的山是什么样的,“曲曲环环”的路是怎样的,怎样的泉才会“丁丁东东”,
啥样的树是“高高下下”的树。
5.边背诵边想象诗描写的意境
(二)话诗意,感受《“一”字诗》的意境。
(此“话”易而“画”难,故话而不画。)
1.引意入境:同学们,我们刚才游 览了山清水秀的九溪十八涧又来到
了风清月朗的江边。请同学们读一读《“一”字诗》,想象一下诗句描写的场面。同桌间相互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2.学生交流,相互评价
二、学生书写生字
1.提示学生先观察生字的结构,看清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描一写二。
2.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三、总结,谈感受
1.引语:同学们,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就要结束了。此时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谈谈你们的旅行感受吧!
2.学生谈学习感受。
3.“开火车”背诵两首诗。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观光旅游”为线索,将学生的学习活动“镶嵌”在“旅行”活动中,通过“旅行动员”“获取门票”“想象旅行”和“踏上归途”几个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旨在最大程度地沟通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实现三维目标的最佳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