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成主义&风格派
构成主义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构成主义最早的设计专题是 1922—1923 年间由亚历山大、维斯宁等设计的“人民 宫”,这是一座巨大的椭圆型体育馆建筑,旁边有一座巨大的塔,以无线电台天线网相 连,这些天线网同时成为建筑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
俄国构成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李西斯基,他生于俄罗斯的斯莫林斯克,集画 家、建
筑师、摄影家、平面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于一身,是现代设计史上少数几位在各 个领域 都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大师之一。他把构成主义引入到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和工 业设 计中,创作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构成主义作品。其平面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构成主义 特色:
简单、明确,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纵横结构和简单而强烈的色彩,成为当时俄 国平面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 术 运动和设计运动,是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影响下派生出来的艺术和设计流派。其主
要代表有埃尔·李西斯基(El lissitzky,1890—1941)、弗拉吉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卡西米·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ch,1878—1935)等人,他们 赞美工业文明和机器的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来改造社会生活,崇拜机械结构中的构成 方式和现代工业材料,主张用形式的功能作用和结构的合理性来代替艺术的形象性,主 张以结构为设计的出发点,认为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他们力图用表现 新 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雕塑及设计的主题,其作品尤其是雕塑很 像工 程结构物,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和风格派一样,构成主义设计师用最抽象的几何
设计的主导性风格。
海报《红锲子攻打白色》 设计:李西斯基 俄国 1919 年
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构成主义不是风格,而是更注重功能性,是以几何方式规范的外在世界
的基本结构,是视觉实用主义。高效的视觉传达需要构成主义平面设计 风格。
俄国构成主义三个基本原则
技术性——代表社会实用性的运用 肌 理——代表队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构 成——象征组织视觉的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
形式上受西方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 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不同在于俄国的构成主义的明确政治目的 性。这些俄国前卫艺术家和设计家的目的是要用这种新的形式,来推 翻沙皇时期的一切传统风格,从艺术和设计形式上与俄国的意识形态 配合,否定旧时代,建立新的时代所需要的形式。 在平面上,他们采用非常粗糙的纸张印刷,目的是表现新时代的刻 苦精神,特别是无产阶级的朴素无华的阶级特征;在版面编排上,他 们也采用未来主义杂乱无彰的方法,表示与传统的、典雅的、有条不 紊的版面编排决裂。
在思想上受共产主义的影响
对于布尔什维克的构成主义者来说,构成主义就是革命,就是代表无 产阶级利益和形式,虽然不主张暴力,但构成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对以 往各种形式的暴力革命。 20和30年代中期,欧洲不少人把现代艺术、现代设计和社会主义、无 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 1925年,一批构成主义建筑家和左翼艺术阵线的成员成立“当代建筑 家联盟 ”(O S A)成功地把俄国构成主义观点和立场在国内和欧洲广 泛传播开来。 1929年斯大林全面控制政权是俄国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的结束。
构成主义的起源(产生)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构成主 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 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 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 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浮雕构成 物和悬挂物对现代浮雕有决定性影响。
07-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毕加索
对构成主义的影响:雕塑领域,艺术的重点是空间里的动 感,而不是量感;对材料的重新组合。
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
对构成主义的影响:
抽象的、动感的表现形式
③至上派
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简单的形式作画,“极力解放 具象艺术中的形式,我在正方块的形式中寻求一处避难的空间。” “当我想离开自己生活过、工作过并且曾信以为真的理想世界之时, 恐惧就会降临。”随后宣称至上主义结束。
电影招贴设计
《新世界》杂志封面(苏联时期)
1927年电影海报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雕塑 (Vladimir Tatlin,1885—1953) 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 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是1913年从毕加索 (以铁皮、木板、纸片等实物材料所作的 拼贴作品)那里得到启发的,但塔特林的 “构成”作品则彻底抛弃了客观物象,而 完全以抽象形式出现。
代表作:1918年受苏维埃美 术部委托而设计的《第三国 际纪念碑》(第八届苏维埃 代表大会展出 )虽然未能 最终建成,但其方案及模型 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 为现代艺术运动中的结构主 义功利精神的标志。
1923年舞台美术设计
【亚历山大·罗德钦科】(ALEXANDERRODCHENKO,1891-1956) 生于俄国圣彼得堡。自幼爱好美术,曾在敖德萨卡赞艺术学校和 莫斯科施特罗甘诺夫实用美术学校学习。毕业后从事绘画、印刷、 舞美设计和雕塑工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亚历山大·罗德钦科 是艺术实验摄影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1929
非用李 常构西 前成斯 卫主基 的义 手、 法未年 。来设
主计 义的 、展 拼览 贴海 等报 当, 时采
李西斯基设计的书籍《呐喊》内页。充满了浓厚的构成 主义色彩。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资料

1917年10月,苏联十月革命 成功,俄国激进的革命信念和纲 领所导致的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使得大批知识分子为之狂热,构 成主义运动即是这一时期产生在 俄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的 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在革 命成果的鼓舞下,加之这一时期 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学术气氛, 一批年轻的建筑师、艺术家和设 计师组织起来,试图在建筑、艺 术、平面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方面 探索出一种能代表新政权的形式。 他们有极为明确的信念:要建设 新世界,就要跟传统意识形态决 裂,建设新文化;新文化必须充 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反 映它们;新文化要直接为劳动群 众服务,由劳动群众亲自参加创 造。
现代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现代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现代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现代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现代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盘子设计
世界现代设计史(3)
现代设计运动
德国工业联盟
德国工业联盟
1921年构成主义第一工作队
• 宗旨突出政治,明确提出“工 作队的唯一前提是科学的共产 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 基础”。目的是在工业技术、 材料性能和政治价值之间建立 有机联系。
• 1922年,工作队成员,A·甘出 本了一本《构成主义》宣言的 小册子,这是“构成主义”一 词第一次出现。
构成主义风格招贴画
以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 1917, 莱顿城, << 风格>>月刊的创刊,标志 着风格派运动的开始。
• 这是一场松散的运动,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 他的一些主要成员的接触不多,但他们有相 似的美学观念,即绝对抽象的原则。
排上,他们采用了未来主义杂乱无
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一、定义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
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
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
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二、构成主义的背景与内容构成主义是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大约开始于1917年受到马克思主义刺激之下的俄国革命之后,持续到1922年左右(G.Julier, 1993:56)。
对于激进的俄国艺术家而言,十月革命引进根基于工业化的新秩序,是对于旧秩序的终结。
这个革命被视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一大胜利。
革命之后,大环境提供了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念的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实践的机会。
构成主义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为:他们的目的是将艺术家改造为「设计师Designers」。
但是这是以我们现在可以理解的语句所言,事实上,在当时「设计Design」的观念仍未成形,当今所谓的设计的意义并未充分浮现,因而他们采取不同的说法:「生产艺术Production Art」。
俄国构成主义者高举着反艺术的立场,避开传统艺术材料,例如油画\颜料、画布,和革命前的图像。
因此,艺术品可能来自于现成物,例如:林材,金属,照片,或者纸。
艺术家的作品经常被视为系统的简化或者抽象化,在所有领域的文化活动,从平面设计到电影和剧场,他们的目标是要透过结合不同的元素以构筑新的现实。
虽然所有的前卫俄国艺术家有着共同的热情,但是他们对于新共产主义社会里的艺术家和艺术的角色却有不同的观点。
在革命后早期,他们充满热情的辩论,刺激出构成主义的不同的意识型态。
在一方面是「纯粹主义者」的马勒维其(Malevich),康丁斯基(Kandinsky),和佩夫思那(Pevsner)兄弟。
构成主义的特点

构成主义的特点
构成主义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初的俄罗斯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其特点包
括强调形式和几何元素的运用、追求极简的设计风格、注重艺术作品的功能性以及探索新技术和材料。
构成主义反对装饰性的复杂性,强调直线、平面、圆形等简单基本形态的运用,追求几何形式的简洁、清晰和精确。
它注重艺术作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实际意义,同时强调技术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结构是设计的出发点。
构成主义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和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探索的精神和理念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新)构成主义&风格派

风格派
介绍: 又称新造型主义画派, 介绍: 又称新造型主义画派,于1917~1928年由蒙德里安等 年由蒙德里安等 一些画家、设计家、 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荷兰创立的一个松散的集 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 体,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 画家列克(BartvanderLeck)、胡札 画家列克 、胡札(VilmosHuszar)、雕塑家 、 万东格洛(CeorgesVantongerllo)、建筑师欧德 万东格洛 、 (J.J.P.Oud)、里特维尔德 等人。 、里特维尔德(GerritRietveld)等人。其绘画 等人 宗旨是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 宗旨是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和 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一战期间, 一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而与卷入战争的其他国家 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相互隔离。在极少外来影响的情况下, 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相互隔离。在极少外来影响的情况下, 一些接受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 一些接受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观念启 迪的艺术家们开始在荷兰本土努力探索前卫艺术的发展之路, 迪的艺术家们开始在荷兰本土努力探索前卫艺术的发展之路,且 取得了卓尔不凡的独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风格派(DeStijl,荷兰 取得了卓尔不凡的独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风格派 , 文,即风格之意)。 其显然,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广泛涉及到 即风格之意) 其显然,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 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其影响是全方位的。 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其影响是全方位的。
案例Ⅱ 绘画浮雕
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是 从毕加索那里得到启发的 毕加索的那些以实物材料 拼贴的作品并不彻底排斥 再现,它们始终在一定程 度上保持着具象性,显示 出诸如吉他、酒瓶、杯子 等物象的形态。然而塔特 林的“构成”作品则彻底 抛弃了客观物象,而完全 以抽象形式出现。
世界主要文学流派简介汇总(之二)

世界主要文学流派简介汇总(之二)包含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迷惘的一代、哈莱姆文艺复兴、构成主义、意识流主义、新感觉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存在主义、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愤怒的青年、新小说派等16个文学流派的简介。
(一)表现主义二十世纪初流行于德国、奥国、北欧和俄国,以绘画、音乐、诗歌、戏剧为主的资产阶级文学艺术流派。
该派艺术家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带有盲目的反抗情绪;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标榜艺术的无目的性,强调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以过分夸张的形体和色彩满足官能的刺激,是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腐朽没落的反映。
戏剧方面代表人物有凯撒等;绘画方面代表人物有考考施卡、诺尔德;诗歌方面代表人物有贝恩;音乐方面代表人物有申别尔格等。
(二)超现实主义现代资产阶文艺思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先在瑞士出现达达主义,继在法国演变为超现实主义,由法国作家布洛东1924年在巴黎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而得名。
它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作品表现的思想必须超越理智,超越现实,否定文艺反映现实的基本规律。
超现实主义的诗歌、散文、绘画所表现的是荒谬混乱的感觉和印象,杂乱堆积的细节和晦涩难懂的符号,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苦闷彷徨,寻找出路以至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
代表人物还有:作家苏波、查拉等,画家有阿尔普、米罗等。
超现实主义派中有一些人后来转向进步文艺阵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大为流行。
(三)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指二十世纪早期发生在意大利文学艺术界的一场运动及思潮。
一九零九年,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利奈蒂发表了《未来主义的诞生及其宣言》,引起了强烈反响。
其后,法国的《费加罗报》、意大利的《波西亚杂志》以及《拉萨巴报》先后成为宣传、讨论未来主义的运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