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分级第1部分:总

合集下载

GB/T10051.1—2010《起重吊钩 第1部分:力学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介绍

GB/T10051.1—2010《起重吊钩 第1部分:力学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介绍
20世 纪 80年代 初 .原 机械 电子工 业部批 准 发布 了 GB/1-10051.1~.5- 1988 《起重 吊钩》 系 列标 准 ,对 我国起 重 吊钩 的设计 、制造 、使 用 和 维护 发挥 了不 可替代 的作用 。
国家标 准批 准发 布公 告 201 1年第 1号 文 中 发 布 了 GB,_r 10051.1— 2010 《起 重 吊钩 第 1 部 分 :力学 性 能 、起 重 量 、应 力及 材料 》 等 15 项 国家标 准 ,该标 准是 《起重 吊钩》 系列标 准 中 最 重要 的部分
标 准的 制修 订 无疑是一个 重要环 节 .但 标准 的贯彻实施 也十分 重要 。这就需 要 吊钩 设计 、制
造和使 用等单位 的共 同努力 .按 新标准 设计 、制 造和使 用 吊钩 。并组织 专业化 生产 。使 我国起 重 吊钩 的技术水 平上一个新 台阶 。
2 制 定 标 准 的 必 要 性
(1)锻 造 吊钩材料 的特殊 性给供货带来 一定 困难 :
(2)所 采 用 的 国 外 先 进标 准 (DIN 15400: 1990 《起 重 吊钩 材 料 、机 械 特 性 、承 载 能 力 和应力》)正在修订 ;
(3)国内材料标 准已有较 大发展。 所 以 ,为了提高起 重 吊钩标准 的水平 。并与 国外先进 标准接轨 .进一步确 保起重 吊钩 的质 量 和使 用寿命 ,实现 吊钩材料 的国产化 。对起重 吊 钩 标准进 行制修订 是十分必 要的
3 制修订标 准的原则
根 据 当前 编写标准 的规则 .结合 我 国多年 来 起 重 吊钩 的设 计 、制 造 、使 用 等 方 面 的实 践 经 验 ,以充分 的试验数 据为依据 .以市 场需 求为导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GB6067.1-2010代替GB-T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GB6067.1-2010代替GB-T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代替GB/T6067-1985自2011-6-1起执行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金属结构4机构及零部件5液压系统6电气7控制与操作系统8电气保护9安全防护装置10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11起重机操作管理12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13安全性14起重机械的选用15起重机的设置16安装与拆卸17起重机械的操作18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19起重机械使用状态的安全评估附录A(规范性附录) 安全防护装置在典型起重机械上的设置参考文献前言本部分的3.1、3.3.3~3.3.11、3.4、3.5、3.6.4、3.6.5、3.7.1.2、3.7.1.4、3.7.2.3、3.8、3.9、4.1、4.2.1~4.2.5、4.2.6.1~4.2.6.4、4.2.6.6、5.1、5.5、5.6、5.8、5.9、5.11~5.13、6.2、7.6~7.8、8、9、10.1.4、10.1.5、13.3~13.5、13.7.1、13.7.2、15.3.3、16~18为强制性条文,其他为推荐性条文。

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第6部分:缆索起重机;——第7部分:轻小型起重设备。

本部分为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本部分与GB/T 6067-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部分对起重机械及各零部件的安全要求均进行了细化,将原标准中有些属于产品技术要求的内容删除;——增加了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的安全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操作管理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的安全性、选用、设置、安装与拆卸、操作、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使用状态安全评估等的要求;——删除了“为吊运各类物品而设的专用辅具”、“常用简易起重设备”的有关要求;——删除了表1~表5、表7~表15以及表16(部分内容);将表17改为表A.1。

(最新)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67规范与释义

(最新)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67规范与释义

前言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修订编写组成员及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人员历经3年多的共同努力,在全国起重机械行业几十位专家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报批稿)等相关文件于2009年1月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该标准已于2010年9月26日正式批准发布,并将于2011年6月1日正式实施。

GB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是起重机械行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GB 6067.1-2010实现了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接轨,反映了世界起重机有关安全方面的要求。

为了使从事起重机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报废、检查等方面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清楚了解编制过程和技术来源以及与GB 6067-1985的差异,全面掌握起重机械的安全要求,我们编写了这本宣贯教材。

GB 6067.1-2010的贯彻实施,对减少和避免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书是根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GB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宣传和贯彻工作的要求而编写的。

本书的编写定位和内容要求如下:1.定位作为GB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宣传与贯彻教材,应能起到释义条文、指导应用的作用,使从事起重机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报废、检查等方面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对起重机械安全规程有全面的了解,能基本掌握,做到实际应用。

2.内容(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报批稿)编制说明的内容。

(2)技术内容的修改、增加、删除的依据。

(3)起重机械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及解读。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修订工作过程说明;第二部分:《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前言的说明;第三部分:《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正文和附录的释义与应用说明。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GB6067.1-2010代替GB-T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GB6067.1-2010代替GB-T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代替GB/T6067-1985自2011-6-1起执行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金属结构4机构及零部件5液压系统6电气7控制与操作系统8电气保护9安全防护装置10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11起重机操作管理12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13安全性14起重机械的选用15起重机的设置16安装与拆卸17起重机械的操作18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19起重机械使用状态的安全评估附录A(规范性附录) 安全防护装置在典型起重机械上的设置参考文献前言本部分的3.1、3.3.3~3.3.11、3.4、3.5、3.6.4、3.6.5、3.7.1.2、3.7.1.4、3.7.2.3、3.8、3.9、4.1、4.2.1~4.2.5、4.2.6.1~4.2.6.4、4.2.6.6、5.1、5.5、5.6、5.8、5.9、5.11~5.13、6.2、7.6~7.8、8、9、10.1.4、10.1.5、13.3~13.5、13.7.1、13.7.2、15.3.3、16~18为强制性条文,其他为推荐性条文。

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第6部分:缆索起重机;——第7部分:轻小型起重设备。

本部分为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本部分与GB/T 6067-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部分对起重机械及各零部件的安全要求均进行了细化,将原标准中有些属于产品技术要求的内容删除;——增加了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的安全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操作管理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的安全性、选用、设置、安装与拆卸、操作、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使用状态安全评估等的要求;——删除了“为吊运各类物品而设的专用辅具”、“常用简易起重设备”的有关要求;——删除了表1~表5、表7~表15以及表16(部分内容);将表17改为表A.1。

世界各国起重机标准

世界各国起重机标准

ISO 12482-1-1995 起重机 状态监控 第1部分:总则
ISO 12485-1998 塔式起重机 稳定性要求
ISO 12488-1-2005 起重机.轮子和移动及横动轨道的公差.第1部分:总则
ISO 12488-4-2004
起重机.轮子和移动及横动轨道的公差.第4部分:动臂起重 机
ISO 13200-1995 起重机 安全标志和危险图示 总则
ISO 7592-1983
起重用钢制圆环校准链 正确使用和维护导则
ISO 7752-1-1983 起重机械 控制装置 布置形式和特性 第1部分:一般原则
ISO 7752-2 ADD 1- 起重机械 控制装置 布置形式和特性 (第2部分)流动式起
1986
重机的基本布置和要求 补充1
ISO 7752-2-1985
ISO 10973-1995 起重机 备件手册
ISO 11629-2004 起重机.起重机及其组件质量的测量
ISO 11630-1997 起重机 车轮位置的测量
ISO 11660-1-1999 起重机 走道、扶手和护栏 第1部分:总则
Hale Waihona Puke ISO 11660-2-1994 起重机 走道、扶手和护栏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ISO 10571-1995 起重机和某些特殊机械用轮胎
ISO 10972-1-1998 起重机 机构要求 第1部分:总则
ISO 10972-3-2003 起重机.机构要求.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ISO 10972-4-2007 起重机.机构要求.第4部分:臂架式起重机
ISO 10972-5-2006 起重机.机械性能要求.第5部分:桥式和门座起重机
ISO 10245-3-1999 起重机 限制器和指示器 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GB6067.1-2010代替GB-T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GB6067.1-2010代替GB-T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代替GB/T6067-1985自2011-6-1起执行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金属结构4机构及零部件5液压系统6电气7控制与操作系统8电气保护9安全防护装置10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11起重机操作管理12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13安全性14起重机械的选用15起重机的设置16安装与拆卸17起重机械的操作18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19起重机械使用状态的安全评估附录A(规范性附录) 安全防护装置在典型起重机械上的设置参考文献前言本部分的3.1、3.3.3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第6部分:缆索起重机;——第7部分:轻小型起重设备。

本部分为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本部分与GB/T 6067-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部分对起重机械及各零部件的安全要求均进行了细化,将原标准中有些属于产品技术要求的内容删除;——增加了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的安全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操作管理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的安全性、选用、设置、安装与拆卸、操作、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使用状态安全评估等的要求;——删除了“为吊运各类物品而设的专用辅具”、“常用简易起重设备”的有关要求;——删除了表1~表5、表7~表15以及表16(部分内容);将表17改为表A.1。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7)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

关于起重机的国际标准

关于起重机的国际标准

1989-09 1989-09 1989-10
17
ISO 7752-4-1989 起重机
1989-11
7
18
ISO 9374-1-1989
起 重 机 应 提 供 的 资 料 第 1 部 分 :总 则
1989-11
4
19
ISO 4306-1-1990
起 重 机 词 汇 第 1 部 分 :总 则 三 种 语 言 版
8
74
ISO 4309-2004 ISO
起 重 机 .金 属 丝 绳 .保 养 、 维 修 、 安 装 、 检 查 和 报 废
2004-08
75 10245-4-2004 ISO 76 12488-4-2004 77 ISO 23853-2004
起 重 机 .限 制 器 和 指 示 器 .第 4 部 分 :动 臂 起 重 机
重机 60 ISO 12485-1998 ISO 61 9942-3-1999 起 重 机 对 起 重 机 司 机 (操 作 者 )、 吊 装 工 、 信 号 员 和 顾 问 62 ISO 15513-2000 资格的要求 ISO TS 63 15696-2000 ISO 7752-2 ADD 起 重 机 械 控 制 装 置 布 置 形 式 和 特 性 (第 2 部 分 )流 动 式 64 1-1986 ISO 65 11660-5-2001 ISO 66 9374-3-2002 ISO 67 4308-1-2003 ISO 68 10972-3-2003 69 ISO 13202-2003 ISO 70 4306-3-2003 ISO 71 8686-2-2004 ISO 72 10245-3-2008 ISO TR 73 16880-2004 际标准 起 重 机 .桥 式 和 龙 门 起 重 机 .设 计 和 建 造 要 求 和 推 荐 的 国 2004-04 起 重 机 .限 定 和 指 示 装 置 .第 3 部 分 :塔 式 起 重 机 2008-01-07 机 起 重 机 .载 荷 和 载 荷 组 合 的 设 计 原 则 .第 2 部 分 :汽 车 起 重 2004-08 起 重 机 .词 汇 .第 3 部 分 :塔 式 起 重 机 2003-12 起 重 机 .速 度 和 时 间 参 数 的 测 量 2003-09 起 重 机 .机 构 要 求 .第 3 部 分 :塔 式 起 重 机 2003-07 起 重 机 和 提 升 设 备 .钢 丝 绳 的 选 用 .第 1 部 分 :总 则 2003-05 塔式起重机 机 起 重 机 . 应 提 供 的 咨 询 、定 购 、报 价 和 供 应 信 息 . 第 3 部 分 : 2002-08 起重机的基本布置和要求 补充 1 起重机 通道、扶手和护栏 第 5 部分:桥式和龙门起重 2001-04 1986-10 起重机 等同术语表 三种语言版 2000-05 2000-05 起 重 机 信 息 标 牌 第 3 部 分 :塔 式 起 重 机 1999-09 塔式起重机 稳定性要求 1998-11

j对GB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一部分:总则》接地保护内容的解读

j对GB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一部分:总则》接地保护内容的解读

1 GB 6 0 6 7 . 1 — 2 0 1 0《 起 重机 械安 全规 程 第

在常见 的T N系统 、r I 、 r r 系 统 系 统 中 ,起 重 机 供 电电源 的保护 接地 线 P E必须 送 到起重 机供 电点
( 起 重机 地面 总 电源开关箱 ) 。 1 )T N系统
P E)供 电方式”的执行
( 1 )设 计 者 应根 据 不 同 电 网采 用不 同型 式 的
接地故障保护 ,并 由用户负责实施 。接地故障保 护应符合G B 5 0 0 5 4 的有关规定。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9—0 7 \ f
摘要:接地保护做为起重机械防触 电的重要措施 , 对防止触 电事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检测 工作 叶 J 发现接地保护 的 设置不很规范 ,因此 ,对 G B 6 0 6 7 . 1 — 2 0 1 0 接地保 护部分进行 了分析和解读 ,并提 了个人 的理解和意见。
关键词 :安全规程 ;起重机 ;接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 :X 9 4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9—9 4 9 2( 2 0 1 3 ) 0 2—0 0 7 6 —0 3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0 n o f t h e Co n t e n t o f Gr o u n d Pr o t e c t i o n f r o m GB6 0 6 7 . 1 - 2 0 1 0 “ Cr a n e S a f e t y S p e c i ic f a t i o n Pa r t 1 : Ge n e r a l Ru l e "
不要 求 。
线 、接地滑触线 、接地滑环送到起重机大车 、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重机械分级第1部分:总则
Cranes-Classification-Part1:General(ISO4301-1:1986,Cranes and lifting appliances-Classification-Part1:General,IDT)
GB/T20863.1-2007/ISO4301-1:1986
自2007-8-1起执行
目次
前言
GB/T 20863《起重机械分级》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
——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本部分为GB/T 20863〈起重机械分级》的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4301-1:1986~起重机和起重机械分级第1部分:总则》(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4301-1:1986。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ISO4301的本部分”一词改为“GB/T 20863的本部分”;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删除。

ISO4301-1:1986前言,对ISO4301-1:1986的引言做了编辑性修改;
——删去国际标准原文2.2中的“列有相应数据的载荷谱估算表将在以后的国际标准中给出”,因所提到的载荷谱估算表至今未见有正式国际标准提出,在本部分中提及无实际意义且不影响本部分的技术内容;
——删去国际标准原文3.3和4.4中的“利用工作级别设计特殊类型起重机械将在以后的国际标准中涉及”和“利用工作级别设计特殊类型的机构将在以后的国际标准中涉及”,原因同上条。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铀。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引言
起重机通过起升和移动质量在额定起重量以下的载荷进行物料搬运作业。

然而它们的工作任务差别很大。

它们可以是单一型式的起重机,例如桥式起重机;也可以是介于两种型式之间的起重机,例如建筑塔式起重机和重型岸边起重机之间型式的起重机。

为了达到相应的安全级别和买方要求的使用寿命,起重机的设计必须考虑其工作条件。

分级是为起重机结构设计和机械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的一种方法。

也可作为制造商和用户确定某台特定起重机能否胜任所需工作任务的参考依据。

本部分定义的分级与起重机类型和驱动方式无关。

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将分别确定不同类型起重机械(例如: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臂架起重机、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等)的工作级别划分。

起重机械分级第1部分:总则
1 范围
GB/T 20863的本部分根据起重机在设计预期寿命期间应完成的工作循环数和代表名义载荷状态的载荷谱系数规定了起重机的通用分级方法。

GB/T 20863本部分的应力计算方法或试验方法只适用于本标准各部分所涉及的起重机类型。

2 分级的用途
分级有两种实际用途,它们虽然相关,但具有不同的目的。

2.1 起重机整机的分级
分级的第一个目的是起重机制造商和用户之间有必要对起重机的工作制度达成协议,这种由双方商定的分级即为起重机整机的分级。

它可作为合同和技术方面的参考,不作为设计应用。

此种分级的方法由第3章给出。

2.2 用于设计的分级
分级的第二个目的是为起重机设计提供依据,确定设计计算方法并验证起重机在给定的使用条件下是否达到其预期寿命。

设计者作为起重机专业技术人员,应将用户或制造商提供的载荷谱系数估算值(例如在设计系列起重设备的情况下),与作为分析基础的各种假设和所有影响零部件组合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

3 起重机整机的工作级别
确定起重机工作级别应考虑的两个因素是使用等级和载荷状态。

3.1 使用等级
用户要求起重机在使用寿命期内有一定的工作循环数,该工作循环数是分级的基本参数之一。

对起重机械的某些特定作业,例如用抓斗卸散料,工作循环数可方便地从已知工作总时数和每小时工作循环数得出。

在其他情况下,例如流动式起重机,因为起重机有多种不同的工作任务,工作循环数不易确定,因此有必要根据经验估算适用值。

总工作循环数是起重机械在规定使用寿命期间所有工作循环数的总和。

合理地确定起重机的使用寿命要考虑经济、技术和环境及设备老化等因素的影响。

可能的总工作循环数与起重机使用频繁程度有关。

为方便起见,把总工作循环数分成10个使用等级,见表1。

为了进行分级,把一个工作循环看作起重机开始起吊载荷到进行下一次起吊载荷为止的整个作业过程。

表1 起重机的使用等级
表1(续)
3.2 载荷状态
分级的第二个基本参数是起重机载荷状态,它与一个特定值的载荷作用次数和起重机的额定载荷值有关。

表2列出了4个载荷谱系数(K P)的名义值,每个系统名义值代表一个相应的载荷状态。

当无法获得起重机在设计预期寿命期间准确的载荷起升次数和载荷质量等数据时,制造商和用户应就选择适当的名义载荷状态协商一致。

在已知起重机设计预期寿命期内起升载荷的质量和起吊次数等准确数据的情况下,起重
机整机的载荷谱系数K P可采用式(1)计算:
然后将计算得出的起重机载荷谱系数与表2中的名义载荷谱系数K P对比,选取最接近(或不小于)的K P值确定起重机的名义载荷谱系数。

表2 起重机的载荷状态及载荷谱系数K P
3.3 起重机整机的工作级别
表1确定了起重机的使用等级,表2确定了起重要的载荷状态,起重机工作级别按表3确定。

表3 起重机整机工作级别
4 起重机机构的分级
4.1 机构的使用等级
机构的使用等级以总使用时间(小时数)为标志,分为10个等级见表4。

最大总使用时间可根据平均日使用时间(小时数),年工作日和预期工作年限推算。

为此,只有当机构运转时才认为其在使用中。

表4 机构使用等级
第2栏中的总使用时间只应作为理论上约定的时间,它是机构零件(例如滚珠轴承、齿轮和各种轴)的设计依据。

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其视为机构的工作寿命保证期。

4.2 机构的载荷状态
机构的载荷状态表明机构承受载荷的轻重程度。

表5给出了4种名义载荷状态。

然后将计算得出的机构载荷谱系数与表5中的名义载荷系数值K m对比,选取最接近(或不小于)的K m值确定机构的名义载荷谱系数。

表5 机构的名义载荷谱系数K m
4.3 机构的工作级别
确定了机构的使用等级和载荷状态后,机构的工作级别可根据表6确定。

表6 机构的工作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