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常见易混易错点辨析

合集下载

公务员中的行测常见易错题解析与答题技巧

公务员中的行测常见易错题解析与答题技巧

公务员中的行测常见易错题解析与答题技巧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简称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其中的常见易错题更是考生们头疼的问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行测,本文将从解析与答题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一、解析1. 偷梁换柱题目示例:某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拨付给个人的款项冒名属于自己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违法行为?A. 侵占罪B. 干扰公务罪C. 占有罪D. 非法行使职权罪解析:该题考察的是刑法中的罪名。

偷梁换柱是指利用职务之便将公款冒名占为己有,属于侵占罪的行为。

2. 计算比例题目示例:某公司此年的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的3%为实缴,其实缴款项为多少?解析:该题考察的是计算题。

首先,将注册资本的3%转化为小数,即0.03。

然后,用0.03乘以500万元,可得实缴款项为150万元。

3. 推理判断题目示例:如果A是B的兄弟,B是C的姐妹,那么A是C的()。

A. 兄弟B. 姐妹C. 姑姐D. 舅舅解析:该题考察的是逻辑推理。

根据题意可知,A是B的兄弟,B是C的姐妹,那么可以推断出A是C的兄弟。

二、答题技巧1. 阅读题干在解答行测题目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题目的要求和目标。

有些题目会带有否定词或转折词,考生要注意细微差别,以免误解题意。

2. 排除干扰项许多行测题目都设置了干扰项,考生需要在解答时有针对性地排除干扰项。

对于选择题,可以通过逐个对比选项与题干进行筛选;对于判断题,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背景知识进行判断。

3. 注意细节信息有些行测题目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数据或相关信息,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细节,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或推理。

4. 多练习模拟题行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考生可以多做一些模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增强自己的答题能力。

总结:公务员中的行测常见易错题对考生来说是一大挑战,但通过认真的解析和灵活运用答题技巧,考生们是完全有能力攻克这个难题的。

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及例题

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及例题

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及例题做资料分析题都有哪些考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呢?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资料分析易错点:一、【时间易错点】要点:时间点易错、时间段易错对策①:已知百分点,求上年速度的问题,注意材料及题干的时间,以防误选。

例: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增速加快8.4个百分点。

问题:我国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

A.快5.4个百分点B.快2.1个百分点C.慢5.4个百分点D.慢2.1个百分点【答案】B。

解析:2006年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为24.8%-0.9%=23.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30.2%-8.4%=21.8%,则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快23.9-21.8=2.1个百分点。

对策②:隔一年求量的题目,选项中一般会有中间年份的答案作为误导选项。

例:2003年上半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8759亿吨,同比增长4.5%,而去年同期是下降2.3%。

问题:2001年上半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多少亿吨?A.8759B.8382C.8579D.8194【答案】C。

解析:8759÷(1+4.5%)÷(1-2.3%)≈8382÷(1-2.3%)>8382,注意其中B选项就是2002年上半年的数值,这种题目要注意选项特点,可以只计算2002年然后进行判断。

对策③:在年均问题中,集中n为增长次数,时间直接做差【例】2001~2008年地质勘查投资情况政法干警问题:2001~2008年,社会投资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资金平均每年约增加多少亿美元?A.52.1B.59.5C.72.9D.416.8【答案】B。

解析:根据图形知,所求为(624.5-207.8)÷(2008-2001)≈(620-200)÷7=60亿美元,只有B项最接近,注意2001到2009为2009-2001=8年。

行测常识易错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易错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易错知识点汇总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常识部分涵盖了众多领域的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

这部分题目看似简单,但往往容易出错。

下面为大家汇总了一些常见的易错知识点。

政治方面在政治常识中,一些概念和理论容易混淆。

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前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后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常考易错点。

其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

很多考生容易记错顺序或者遗漏其中的某些内容。

经济方面在经济常识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下跌的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政策也是易错点之一。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例如,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扩张性货币政策包括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法律方面法律部分的易错点较多。

例如,“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的制裁;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所属的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依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限而给予的一种惩戒。

在民法中,“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也容易被混淆。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则是指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易犯的错误有哪些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易犯的错误有哪些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易犯的错误有哪些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而行测作为其中的重要科目,其复习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

然而,在复习过程中,考生们容易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影响复习效果,甚至导致考试失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一、盲目刷题,缺乏总结很多考生认为只要做大量的题目,行测成绩就能提高。

于是,他们陷入了盲目刷题的误区,购买了各种题库,不停地做题。

但这种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因为只是机械地做题,而没有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比如,在做数学运算题时,如果只是为了得出答案而做题,做错了就看一下解析,然后继续做下一题,而不去思考自己为什么做错,是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解题方法有误,那么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可能还是会做错。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做完一定量的题目后,要对这些题目进行分类总结。

找出自己容易出错的题型和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

同时,要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忽视基础知识,追求技巧行测的题目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是基于一定的基础知识。

有些考生过于追求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例如,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如果没有扎实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仅仅依靠所谓的“语感”和技巧,很难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段的意思。

在判断推理部分,如果对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则不熟悉,就难以应对复杂的推理题目。

基础知识是解题的根本,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技巧。

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系统地学习行测各个模块的基础知识,不能舍本逐末。

三、复习没有计划,随心所欲没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很多考生的通病。

他们往往想到哪里就复习到哪里,今天做几道数学题,明天看几篇文章,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这样的复习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导致知识点的遗漏和混淆。

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节点,考生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不能保持良好的复习状态。

四、不重视真题,过度依赖模拟题真题是最能反映考试命题规律和难度的资料,然而有些考生却不重视真题,认为已经考过的题目不会再考,而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模拟题上。

公务员考测资料分析题不容忽视的问题 (2)

公务员考测资料分析题不容忽视的问题 (2)

2021公务员考测:资料分析题不容忽视的问题 2021公务员考测:资料分析题不容忽视的问题2021—12—1414:31:35公务员文章来源:2021公务员考测中资料分析题不容忽视的问题.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题目,在大家平时的练习中不难发现,熟记公式、掌握好巧算方法是关键。

可是,有些同学也会发现,掌握好前面二者的前提下,往往还是会出错,检查之后发现是答非所问.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将之归为粗心、马虎。

是的,这其中有这些成分在,但是不是也说明我们在读题的时候忽略掉题干的分析,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资料分析中的题干分析。

资料分析的题干主要分为两种:简单题干和复杂题干.简单题干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考查我们主要概念及列式的,问法直接,容易分析,只要掌握好概念的列式和计算就不容易出现错误.但复杂题干则不太一样,它的题干会相较乱一些,会涉及多公式结合、确定前提、用到过程量等等,会让人有一种读不清,搞不懂这个题在问什么的感觉。

但其实只要把这样的题干读明白,你会发现题目还是很容易解决的.题干的形式多样,这里就主要给大家分享一下确定前提型的题干如何分析。

什么是确定前提从字面来看,就是说题干中会告诉大家一个前提,或者说给定一个范围,在这个前提、范围下去求解的一类题干。

比如看下面的这个例题:True注:第6、7、9、10、11、12列中温度、降水和**指标之后的数字表示特定的月份。

问:表中纬度第二高的城市,其**最长月的平均**时间约为**最短月平均**时间的几倍A。

1.5倍B.1.8倍 C。

2。

0倍 D.2。

5倍容易发现,这个题考查我们的是倍数这一概念,最后**几倍,用**最长月的平均**时间**最短月的平均**时间就可以了,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哪个城市的。

纬度第二高的城市,是题干对我们求解的一个限制,一个要求。

从表中纬度一列,不难发现,纬度第二高的是海参崴,用它的两个量进行求解即可。

B【解析】纬度第二高的城市为海参威,最长月平均**7小时,最短月平均**3。

公务员行测备考中的易错点总结与技巧

公务员行测备考中的易错点总结与技巧

公务员行测备考中的易错点总结与技巧公务员行测备考是每个考生选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备考者来说,了解易错点并掌握相应的技巧,能够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本文将从常见易错点和备考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享。

一、常见易错点分析1. 逻辑判断题中的陷阱:逻辑判断题在公务员行测中所占比重较大,但往往也是备考者易错的一部分。

出题人常常设立陷阱,故意混淆概念或者利用反常理思维进行迷惑。

备考者应该注重对题干的准确理解,仔细分析选项并排除干扰项。

2. 数据分析题的计算误差:数据分析题通常涉及到数据计算,一些备考者在快节奏的考试中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平时应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并进行一定的速算训练。

3. 表格填空题的信息匹配:在行测备考中,表格填空题也是备考者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

这类题目需要注意信息的匹配和准确填写,对于排列整齐的表格要仔细审题,避免信息填错。

4. 推理判断题的逻辑演绎:推理判断题是备考者在行测备考中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能力。

通过判断题干中的前提条件,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准确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

二、备考技巧分享1. 坚持做题:行测备考除了了解考试知识点外,还需要灵活运用,提高应试能力。

坚持每日做一定量的模拟题,可以逐渐增加做题的难度和数量,提高备考效果。

2. 多种解题方法:对于同一类题目,备考者应该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这样在遇到复杂的题目时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解题,提高解题效率。

3. 扎实基础知识:行测备考中,无论是逻辑判断、数据分析还是表格填空等题型,都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

备考者应该扎实基础,理解概念,熟悉相关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4. 阅读理解技巧:行测备考中的阅读理解题是备考者需要关注的一部分。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应该注重整体理解、抓住关键信息、提炼出问题点,并通过对选项的分析进行正确答案的确定。

5. 注意时间分配:公务员行测考试时间通常较为紧张,备考者应该掌握好时间分配,避免在某一题目上耗费过多时间,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常见四大错误》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常见四大错误》

资料分析常见四大错误
很多考生认为,行测资料分析部分最大的问题就是感觉题目能够读懂,式子也能够列出来,但容易出错。

下面,我人为考生总结了容易出错的四大情况,希望大家在备考时引起注意。

易错情况一:时间看错
如材料给出的是上半年的数据,而题干问的是第一季度的数据,很多考生容易直接代入材料的数据,这样算出来的答案肯定就是错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上半年的数据减去第二季度的数据。

避免时间点看错的方法:读材料时就暗示自己记住材料写的时间,看题目的时候重点看题干时间。

易错情况二:数据算漏
数据算漏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的统计项目不仔细,比如题干问到了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四个国家的GDP综合,但是考生只看到了前面的3个国家,或者题干要求算出A比B 多多少倍,而考生在计算出A÷B之后,忘了减1等等。

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在读题干的时候最好就把要求统计的项目在题干中列出来。

易错情况三:概念混淆
概念混淆是指对常考概念的公式不熟悉,比如材料给出的是2014年的数据,题目求的是2013年的比重,这个时候就是在求基期的比重。

如题目求的是2014年平均价格的增速,那么就是在求平均数的增长率,这两个概念的公式是不一样的。

对于像概念记不清就很容易混淆的问题,建议考生把公式记熟,在记的时候可以配合题目进行推导,如果能够把每题涉及到的公式都推导出来,那么对应考点的列式就能够很快熟悉了。

易错情况四:小数点出错
往往是在乘除法混合运算或估算的时候,忽略小数点以及0导致的,当选项出现了10倍或者100倍关系的时候,就容易出错。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对数据进行估算时,四舍五入后面的都化作0,不要直接忽略。

行测常识易错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易错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易错知识点汇总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常识部分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繁杂。

很多考生在这一部分容易出错,下面为大家汇总一些行测常识中易错的知识点。

一、法律常识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但很多考生容易忽略一些细节。

比如,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民法在民法中,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容易出错。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刑法刑法中的量刑情节也是易错点。

比如,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二、历史常识1、中国古代史朝代的更替顺序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容易混淆。

例如,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2、中国近现代史近现代史中的重要条约和历史事件的意义需要准确把握。

比如,《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世界史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例如,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三、地理常识1、自然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容易记错。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而地球公转导致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2、人文地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经济特点等需要清晰区分。

比如,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其气候呈半环状分布。

四、科技常识1、物理常识一些常见的物理概念和定律容易混淆。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常见易混易错点辨析资料分析在行测考试当中地位举足轻重,是广大考生必须花时间学习练习的,考试当中也需要花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去完成的题目类型。

而由于本身概念上容易引起的想当然,以及命题人有意的混淆,常常导致在面对一些题目的时候容易出错。

接下来中公教育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在资料分析做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去注意哪些容易搞混的问题。

一、时间概念易错点
在时间上,我们经常容易出现两种错误:其一是在类似于求基期比重,平均数,倍数的题目中,没有注意问题开头的时间,而误求为是现期,且因为这类题目哪怕求成是现期,也需要经过一定计算,降低了戒心,导致最终错得不知不觉;其二就是在时间段上,有些时候考官会特意进行迷惑,例如某个图形材料给出的是1-11月的数据,而在问法当中出现月均的时候,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是除以12,而导致出错。

二、相对量与绝对量易混点
在行测资料分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知道绝对量可以简单概括为“有单位”,相对量也可以简单概括为“百分数”,即率。

例如:材料所给数据为,非洲各地区的饥饿人口占比,而最后的问法类似于:北非的饥饿人口多于南非。

不难发现,我们如果要知道具体的饥饿人口有多少,除了占比之外,还需要知道北非,南非的总人数才能求出。

而在考试的高压环境下,或者是考生本身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不足,导致直接认为材料信息能直接得出题干结论。

而另一种常见的形式,则是在比较增长率或增长量的题目当中,这些题目往往不会直接告诉大家比较的到底是增长量还是增长率,需要我们在题干中捕捉,比如问到的是“以下4个选项增长最快/慢的是”,通过快/慢这样的词汇,我们能知道这是在表述速度/速率,因此可以断定此题要比较的是增长率。

“以下4个选项增长最多/少的是”,多和少则是用来描述量的,也就能断定是比较增长量。

同样的道理,如果题干中出现的是“多/少”求的也是增长量。

而高/低这组词汇比较特殊些,量和率都能描述,因此为避免出现分歧,往往出现高/低的时候会明确表明此题求的是增长率还是增长量。

三、统计指标易错点
例如某篇讲述税收构成情况的材料,问“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及契税这三项增收之和占全国税收的增收比重为多少”,在我们平常见到的更多数题目中,此题问的会是三项税收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也导致有些考生在遇到此题的时候容易想当然,直接求的是税收的比重关系,而不是税收增量的比重关系。

其实像上面罗列出来的这样的一些易错易混点,主要是提醒大家,资料分析有时候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但想要在题目不难的情况下还能够有很高的准确率,其实更要求各位考生需要更加细心的去分辨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仔细的阅读题干信息,这样才能保证题目做得又快又准。

以下是2021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中比较量的替换
资料分析作为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必考内容,会遇到一种题型:已知多个指标的现期值和增长量,问下列选项中哪个增长率最大?对于这种题目而言,我们没有必要计算出各个选项增长率的具体数值,可以利用分式间比较大小的方法来确定选项。

接下来由中公教育为大家分享资料分析考察此种题型时比较量的替换。

二.例题
【例题1】2009年7月,钢材出口181万吨,比上月增加38万吨;进口174万吨,比上月增加11万吨;钢坯进口57万吨,比上月增加19万吨;焦炭出口5万吨,比上月增加2万吨。

问题:下列选项中,2009年7月环比增长率最高的为( )
A.钢材出口量
B.钢材进口量
C.钢坯进口量
D.焦炭出口量
【答案】D
【例题2】2006年,由于受宏观经济的形势的影响,湖北省农业生产成本呈总体上升的态势,据对全省33个县378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抽样调查,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亩平均生产成本180.51元,比上年增加24.05元。

其中小麦亩平均生产成本为135.94元,与上年持平略减;稻谷亩平均生产成本为227.45元,同比增加36.65元;马铃薯亩平均生产成本为163.67元,同比增加8.2元;玉米平均生产成本为121.48元,同比增加18.61元。

问题:在主要粮食作物中,哪种作物平均生产成本与2005年相比涨幅最大?
A.玉米
B.马铃薯
C.稻谷
D.小麦
【答案】C
【例题3】2017年1-2月,某市对亚洲出口1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亿美元;对欧洲出口5.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亿美元;对拉丁美洲出口0.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32亿美元。

对北美洲和大洋洲出口分别增长12.2%和37.5%。

问题:与去年同期相比,2017年1-2月,该市对下列哪一地区的出口增长最快?
A.亚洲
B.欧洲
C.拉丁美洲
D.北美洲
【答案】C
通过上述例题的解析,中公教育相信大家对此类题型比较量的替换能有一个认识,然后结合分式间比较大小的方法即可判断出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