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第四章1-3节练习卷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1-3节练习卷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1-3节练习卷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1-3节练习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 液化

D. 汽化

2.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A.凝固现象

B. 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 升华现象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 (1)(3) D.(3)(4)

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B.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C.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

7.市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

8.市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A.升华、熔化、液化

B.凝固、汽化、凝华

C.熔化、汽化、升华

D.液化、凝固、凝华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的是【】

A.灯泡的灯丝用久后比新时细

B.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

D.新鲜白菜会慢慢干瘪

11.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

B. 汽化

C.液化

D. 熔化

1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1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14.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

15.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

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16.冬天,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17.下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

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8.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19.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

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

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上升到热棒的上

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

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

称是【】

A.①汽化②液化B.①液化②汽化

C.①升华②液化D.①升华②凝华

20.从冰箱中取出棒冰,剥开包装纸后有“白气”出现,这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升华

21.往烧杯里放入一些冰块,用酒精灯加热.如图1所示.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C.汽化D.凝固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B.露是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

C.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D.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23.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A.肉中的水会结冰B.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

C.肉中的冰会熔化D.肉中的水会蒸发

2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

熔化成水形成的

25.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湖水结冰

2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二、填空题

1.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__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_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 __________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4.去年冬季,我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

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5.小明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4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

这种固体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

是。

6.如图所示,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_________形成的;高烧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

7.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80℃的酒精是________________ 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________________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三、简答题

1.炎热的夏天,床铺上的席子、地板、地坝等,到处都很热,让人受不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出一种能使这些地方(其中一个地方)的温度有所降低的简易方法(不得使用空调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2、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_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气”)(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_℃

3.如图l9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

(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高度固定

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到的结论是:

加热时间(min)02468

温度计示数(℃)00048

现象

有较多的

冰,少量的

有少量的冰,

较多的水

冰几乎完

全消失

全部

是水

全部是

图10

参考答案

1.液化凝华

2.熔化液化

3.凝固放蒸发或汽化

4.液化凝华高

5.晶体,0℃

6.液化,冰熔化吸热

7.(1)气

(2)酒精

1.用湿毛巾擦席子,水汽化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其他合理也可。。

2.气,晶体,48

3. (1)酒精灯及火焰(2)棉线(3)棉线上有“雪”状物质(3)升华和凝华。

4. 冰在溶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5-8节知识点复习答案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五节熔化与凝固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 化叫做物态变化。 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3、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6、特点: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液共存状态 晶体 熔化特点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特点: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 凝固特点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放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常见晶体:萘、海波、冰、明矾、石英、金刚石及各种金属。 常见非晶体:沥青、玻璃、松香、橡胶、塑料、石蜡、蜂蜡等 7、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状态为固态;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温度度逐渐上升,状态为液态。(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 8、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标志是: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 9、萘的熔点是80℃,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48℃。水的熔点是0℃ 第六节汽化与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3、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一般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 沸腾的条件:(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沸点:液体沸腾是的温度); b继续吸收热量。 沸腾过程:沸腾前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小(因为液体温度没有达到沸点, 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 沸腾时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大(因为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液体 变气体进入气泡,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水蒸汽) 刚烧开水的时候,容器边出现气泡(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温度高,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少)4、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液体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通快慢。蒸发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等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精比水蒸发快。 5、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液体蒸发因需要吸收热量而具有致冷作用。 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至室温不变 (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后由于热传递回到室温) 6、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也叫凝结)。 同一物质,液化温度和沸点相同。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1~5节)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判定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定参照物 B.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D.高速行驶的火车也可以作参照物 2.机械式闹钟要上发条,这实际上是使发条积蓄() A.动能 B.电能 C.势能 D.热能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发生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4.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 B.汽车匀速转弯 C.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渐渐地停下来 D.列车沿平直轨道匀速出站 5.火车的速度是72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是20米/秒,则() A.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 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就越小 B.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就越小 C.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7.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确定8.比较F1和F2的大小,正确的是() A.F1>F2 B.F1

七年级科学竞赛培优练习题10(华师大版)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观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2、下列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 A、液态氧 B、冰水混合物 C、干净的空气 D、“农夫山泉”矿泉水 3、今年我国许多城市已开始使用西气东输工程送来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下列四位同学在讨论化学式CH4的意义,其中错误 ..的是( ) 4、、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5、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同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其目的是使酒精隔绝空气而灭火 D、要达到灭火目的,一定要在隔绝空气的同时,还必须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6、某矿泉水瓶的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单位:毫克/升):Ca~20、K~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Zn、F产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7、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A 8、如右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9、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有一支温度计,把它的 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上端指在A处,然后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 的沸水中一段时间后,液柱上端指在B处,AB=30厘米。现把它放在一杯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液柱上端指在离A点12厘米处,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36℃ B、30℃ C、40℃ D、24℃ 10、在CO2、O2、MnO2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A.氧原子B.氧分子C.氧离子D.氧气 11、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

七年级上册科学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本卷满分为120 分,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 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 分) 1. 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 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 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 某校第一节课是7 点40 分到8 点25 分,中间经历的45 分钟是() A. 时间间隔 B.时刻 C.既指时间间隔又指时 D.上述答案全正确 3. 下列说确的是() A. 将一铜块熔化成铜水,它的质量减少 B. 将一铜块拉成丝,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C. 将一铜块从赤道拿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 D. 将一粗糙的铜块磨成光滑的正方体,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4.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1.8 米=1.8 ×1000=1800 毫米 B. 1.8 米=1.8 米×1000=1800 毫米 C. 1.8 米=1.8 米×1000 毫米=1800 毫米 D. 1.8米=1.8×1000 毫米=1800 毫米 5. 剖开西瓜时,通常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 A.细胞质 B.细胞膜 C.食物泡 D.液泡 6. 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确定 7. 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接近100 克()

A.一只大公鸡 B.某个初中学生 C.两只鸡蛋 D.一桌子 8. 一本书的厚度为13 毫米,这本书共有260 页。则每纸的厚度是() A. 0.05 毫米 B. 0.005厘米 C. 0.1厘米 D. 0.1 毫米 9.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所观察 C.(B)(C) D.(A)(B)(C)

七年级科学竞赛附答案

七年级科学竞赛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以下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答卷纸内(共54分,每小题1.5分)。 1、科学家袁隆平获M年度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研究项目是() A、人类基因组测序 B、杂交水稻 C、杂交玉米 D、克隆绵羊 2、被子植物的花粉落在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A、受精 B、融合 C、萌发 D、传粉 3、请分析,在月球上,下列哪种活动是不可实现的() A、利用激光进行远程测距 B、利用声波进行远程测距 C、利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D、利用弹簧秤测物体重力 4、将一根烧红的铁棒插入冷水中,会看到一股“白气”冒出,这一现象说明水() A、跟铁发生化学反应 B、发生了升华现象 C、发生了液化现象 D、发生了汽化和液化现象 5、如用刀片将玉米粒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满一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果皮和种皮 块匀速滑动,在木块前端离开桌面至一半移出的过 程中,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A、不变 B、减少 C、增大 D、 无法判断 7、宇宙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并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运行.在这飞船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 量,结果是() A.和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一样大B.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大 C.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小D.测不出物体的质量 8、一个鸡蛋的质量,一张试卷的厚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大约是 A. 60克 0.8毫米 340米/秒 B. 60克 0.8微米 340米/秒 C. 60克 80微米 340米/秒 D. 6克 0.8毫米 340千米/时 9、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 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镜面B.凸型镜面C.平面镜面D.乳白平面 10、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 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 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11、下列我们食用的部分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A、番薯 B、甘蔗 C、黄瓜 D、白菜 12、下列动物的重接近于15牛的是() A、一头小牛 B、一只蚂蚁 C、一只猫 D、一头象 13、每年八月,当我国正处于盛夏时候,南半球的阿根廷正处于寒冷的冬天, 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大气环流 C、地貌状况 D、纬度位置 14、有句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你知道谜语中“麻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1-3节练习卷 (有答案)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1-3节练习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 液化 D. 汽化 2.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A.凝固现象 B. 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 升华现象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 (1)(3) D.(3)(4) 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B.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C.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 7.市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8.市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A.升华、熔化、液化 B.凝固、汽化、凝华 C.熔化、汽化、升华 D.液化、凝固、凝华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的是【】 A.灯泡的灯丝用久后比新时细 B.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 D.新鲜白菜会慢慢干瘪 11.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 B. 汽化 C.液化 D. 熔化 1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1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14.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15.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

初中科学试卷练习题带答案七年级期末物理

七年级期末物理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2018春?余杭区期末)小光穿了一件白衬衫,一条蓝裤子和一双黑皮鞋,走进一向只亮着红灯的房子 里,别人看到他的衣服颜色是() A.白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 B.红衬衫、黄裤子和黑皮鞋 C.红衬衫、黑裤子和黑皮鞋 D.白衬衫、红裤子和红皮鞋 2.(2016?云南)如图所示是小明滑滑板车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滑板车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B.运动的滑板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不再受力 C.滑板车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D.小明蹬地使滑板车加速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2018春?余杭区期末)体育课上两位同学进行爬杆比赛,将两位同学的爬杆过程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上爬的过程中摩擦力方向都向下 B.体重越大的同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速度越快的同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D.手握杆的力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4.(2018春?余杭区期末)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 牛,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B.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1、F2是一对平衡力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 5.(2007?天津)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 月球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质量为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kg B.在地球上重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N C.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的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D.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的拉力 6.(2018春?余杭区期末)如图所示,底面积与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 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p甲、p乙和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p′甲<p′乙 7.(2018春?绍兴期末)2017年9月6日,太阳爆发12年来最强耀斑。耀斑发生时,可能会对地球带来的 影响是() ①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 ②高纬度地区产生大规模极光 ③干扰地球磁场,影响导航系统 ④全球各地降水异常增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2018春?乐清市期末)五一期间,爸爸带着小科驾车去温州游玩。小科记录了某段时间内汽车的直线 行驶速度,并绘制成如图的“速度一时间”坐标图,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七年级下科学竞赛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竞赛卷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以下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答卷纸内(共54分,每小题1.5分)。 1、科学家袁隆平获M年度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研究项目是() A、人类基因组测序 B、杂交水稻 C、杂交玉米 D、克隆绵羊 2、被子植物的花粉落在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A、受精 B、融合 C、萌发 D、传粉 3、请分析,在月球上,下列哪种活动是不可实现的() A、利用激光进行远程测距 B、利用声波进行远程测距 C、利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D、利用弹簧秤测物体重力 4、将一根烧红的铁棒插入冷水中,会看到一股“白气”冒出,这一现象说明水() A、跟铁发生化学反应 B、发生了升华现象 C、发生了液化现象 D、发生了汽化和液化现象 5、如用刀片将玉米粒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满一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果皮和种皮 F 在F拉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匀速滑动,、如右图,某同学用 力)F的变化情况是(木块前端离开桌面至一半移出的过程中,拉力A、不变 B、减少 C、增大 D、无法判断 7、宇宙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并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运行.在这飞船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结果是() A.和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一样大B.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大 C.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小D.测不出物体的质量 8、一个鸡蛋的质量,一张试卷的厚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大约是() A. 60克 0.8毫米 340米/秒 B. 60克 0.8微米 340米/秒 C. 60克 80微米 340米/秒 D. 6克 0.8毫米 340千米/时 9、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镜面B.凸型镜面C.平面镜面D.乳白平面 10、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11、下列我们食用的部分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A、番薯 B、甘蔗 C、黄瓜 D、白菜 12、下列动物的重接近于15牛的是()

七年级下科学试卷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教学目标检测题(一)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出生 生长发育 生殖 寿命 生殖 22、有性生殖 分裂 出芽 无性 23、①④⑦⑧ ②③⑤⑥ 24、输卵管 输卵管 卵黄 母体 分娩 肚脐 25、没有 胎盘和脐带 26、女性骨盆宽大 第二 27、(1)十分缓慢 (2)青春 迅速发育 (3)睾丸 卵巢 女性进入青春期比男性早 (4)月经 遗精 (5)胚胎发育场所 分泌黏液 (6)a c 成年 (7)身体 心理 28、(1)受精卵 蛹 (2)B→A→C→B (3)B→A→D→C→B (4)蛹期 29、(1)1 (2) 4 3 2 (3)输送卵细胞,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三、阅读型探究题 30、(1)无性 (2)染色体 31、(1)第二性征 (2)C (3)小明家没有公鸡,不能完成受精

32、⑴ 受精卵 ⑵ ⑤ ③ ④ ②→⑤ ⑶ 引入天敌 七年级(下)《科学》教学目标检测题(二)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1)E J (2)B I (3)胚中子叶的片数不同 22、(1)花粉管 果皮 (2)7 果实 (3)6 6 23、嫁接 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贴 24、雄花 人工授粉 25、胚根 茎和叶 连接根与茎的部位 三、实验探究题 26、(1)甲 (2)甲、丙 (3)有日光组的种子要萌发,而黑暗组的种子不萌发 27、光照 马铃薯块茎需在黑暗条件下生长 28、(1)蓝 碘遇淀粉变蓝 (2)蓝 玉米种子内有淀粉 29、为了确保玉米不授同种植株的花粉 甲 植物体要结种子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 七年级(下)《科学》教学目标检测题(三) 一、选择题

七年级科学竞赛卷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泰顺育才初中七年级(上)科学竞赛试卷温馨提示: 1. 本卷总分120分,共四大题,37小题.共7页,其中6页试题卷,1页答题纸. 2.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20 X分=50分) 1.黄岩是蜜桔之乡,桔子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被子植物, 它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C.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D. 细胞、系统、组织、器官、植物体 2?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m C .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3 .科学并不是那么的神秘。其实 B 500kg D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平常的事情里就蕴含着科学 ()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4. 5.道理,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C.书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根据你的了解,下列器材用来较精确测量液体体积的是() 6. A. 「 B. 小丽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其主要原因是()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 细胞分化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 义。右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 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液化 B.液化 C.熔化液化 D. 汽化 D. 细胞分裂和生长 () 汽化 液化 --用收斜瓶制的凰空軍錐 纳的水 7.在做“观察蜗牛”的实验时,为达到实验目的,最适合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ni 1沽挣本收集朴 ()

(完整版)新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测试__有答案(经典)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2分×22=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固体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 B.硫代硫酸钠 C.玻璃 D.冰 2、对于公式ρ=m/v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密闭酒精中,丙插入敞开烧杯中, 10分钟后,三支温度计读数均为20℃,那么不准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都不正确 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是乙的比热的() A.1/2倍B.4倍C.1倍D.1/4倍 5.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 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 C.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 D.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的水一定沸腾 B.1个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 C.120℃的水一定沸腾 D.90℃的水也可能沸腾 7、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 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却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l/2 B.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2倍 C.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 D.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和密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 9、下面所列的变化过程,会放出热量的是() A.湿衣服逐渐被晾干 B.樟脑丸放在箱子里逐渐变小 C.铁块被熔成铁水 D.冬天早上“落霜” 10.只有量筒,要取出21克汽油(汽油的密度为0.7x103千克/米3),下面几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在量筒中量出体积7厘米,的汽油B.在量筒中量出体积21厘米3的汽油 C.在量筒中量出体积30厘米3的汽油D.单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天平 11.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B、水蒸发为水蒸气 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走进厨房,闻到饭菜香味 12、如图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正确的是()

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走向成熟(试卷和答案)

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走向成熟(试卷和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青少年身体不同部位(或器官)生长速度的曲线图,其中能代表生殖器官的曲线是() A.A B.B C.C D.都不是 2.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勾起了很多人对青春的回忆,下列有关青春期说法错误的是() A.男生将出现遗精现象,女生将出现月经现象 B.男女生的内脏器官功能日渐健全 C.男生的青春期一般比女生早两年 D.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到不卑不亢、自重自爱 3.2002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授予在“细胞程序性死亡”领域中进行开创性工作的科学家,他们不但发现在生物的器官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程序性死亡,而且阐明了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律。细胞程序性死亡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又被称为“细胞凋亡”,下列叙述你认为可能错误的是() A.细胞的凋亡有助于消除体内衰老的细胞 B.蝌蚪变态期因尾部细胞凋亡丽变成青蛙 C.此项研究可使人类有选择性地,可控制性地诱导癌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同细胞坏死一样是由致病因素引起的 4.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对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男孩喉结突出B.女孩出现月经 C.学习期间出现眼睛近视D.长出腋毛 5.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说法错误 ..的是() A.女孩卵巢发育成熟后,开始出现月经 B.男孩睾丸发育成熟后,开始出现遗精 C.内脏器官功能日渐健全 D.生殖器官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结婚生育 6.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活细胞内成分不断发生变化 B.细胞的分化是染色体发生变化的结果 C.生物体内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意味着生物个体的衰老和死亡 D.绿色植物地上部分的细胞都含叶绿体 7.人的一生能够有所成就,大都是靠青春期打下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青春期应做到的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第1 页,共6 页

新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测试__有答案(经典)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2 分×22=44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固体不属于晶体的是() A. 食盐 B.硫代硫酸钠 C.玻璃 D. 冰 2、对于公式ρ =m / v 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密闭酒精中,丙插入敞开烧杯中, 10 分钟后,三支温度计读数均为20℃,那么不准确的是() A. 甲 B. 乙 C.丙 D. 都不正确 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 2 倍,则甲的比热是乙的比热的() A. 1/2 倍B.4倍C.1倍D.1/4 倍 5.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 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 C.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 D.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的水一定沸腾 B.1 个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 C.120℃的水一定沸腾 D.90 ℃的水也可能沸腾 7、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 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却能彻底止沸 D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体积增大到原来的 2 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l/ 2 B .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 2 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 2 倍 C.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 2 倍,体积也增大到原来的 2 倍 D .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 2 倍,体积和密度都增加到原来的 2 倍 9、下面所列的变化过程,会放出热量的是() A. 湿衣服逐渐被晾干 B.樟脑丸放在箱子里逐渐变小 C.铁块被熔成铁水 D.冬天早上“落霜” 10.只有量筒,要取出21 克汽油 (汽油的密度为0. 7x103千克/米3),下面几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A .在量筒中量出体积7 厘米,的汽油 B .在量筒中量出体积21 厘米 3 的汽油 C.在量筒中量出体积30 厘米 3 的汽油 D .单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天平 11.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 、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B、水蒸发为水蒸气 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走进厨房,闻到饭菜香味 12、如图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正确的是()

七年级科学竞赛试卷

七年级科学竞赛试卷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一个鸡蛋的质量,一张试卷的厚度, A.60 克 0.8 毫米 B.60 C.60克80 微米 D.6 2. 某同学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则他的测量结果应写作(▲) A . 36.2mm B . 36.222mm 分别大约是(▲) 克0.8 微米 克0.8 毫米 测量结果分别为 .36.225mm D 2分,共60分) 36. 2mm 36.3mm 36. 1mm 和 36. 3mm .36.3mm 3. 意大利科学家在 300年前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 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 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 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4. 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 37.3 C,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 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 37.1 C 和38.4 C,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A.37.1 C 和 38.4 C B.37.3 C 和 38.4 C C.37.1 C 和 37.4 C D.37.3 C 和 37.4 C 5.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 100克和20克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 4克,则物体的质量为(▲) A.124g B.122g C.118g 6.引起太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D.116g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B. 地球被厚厚的大气所包围 D. 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7. 如右图所示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四个位置。 中,正确的是(▲) A .地球由A 处向 B 处运动时,宁波气温将升高 B .地球位于B 处时,宁波处在春季 C .地球由C 处向 D 运动时,宁波白昼将变短 D .地球位于D 处时,宁波地区昼夜平分 8. 右图表示一次发生月全食时各阶段的月轮形 状, 能正确反映这次月全食过程各阶段先后顺序 的是(▲) A. (1) ( 3) (4) (2) B . ( 3) (1) (2) (4) 9.比例尺缩小一半,图幅大小不变,则该图表示实际长度和实际范围分别将(▲) A.扩大2倍,扩大8倍 B. 缩小1/2倍,缩小1/4倍 C.缩小1/4倍,缩小1/8倍 D. 扩大2倍,扩大4倍 D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姓名:星等: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 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电铃声传入人耳 B、枯黄的树叶落地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6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A、12米/秒 B、3米/秒 C、6米/秒 D、无法确定 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4.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5. 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竟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 A、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都是静止的 D、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7.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8. 一本科学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9.甲、乙、丙三辆自行车参加比赛同时同地出发,甲车速度是18km/h,乙车速度是300m/min, 丙车速度是5m/s,那么最先到达终点的是() A、甲车 B、乙车 C、丙车 D、同时到达 10. 用天平和弹簧秤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个物体,结果是() A、用天平称的结果相同,用弹簧称量得的结果不同 B、用天平称的结果不同,用弹簧秤称量的结果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