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精校版)(已纠错)

2019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题时量:11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了国家战略高度上来对待。
“脱实向虚”在投资市场上的重要表现,就是资本过于追求短期利润,而忽略了长期可持续发展,过于注重财务指标而忽略了企业或投资者应该承担的环境与社会责任。
资产管理行业应积极践行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投资原则,倡导、引导和推动企业与经济社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因此,也有一个重新认识什么是“实体经济”的问题。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和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我们提出“新实体经济”这一概念。
什么是“新实体经济”?简言之就是有效满足客户真实需求、科技含量高、容纳现代人才就业、生态环保可持续的新型经济形态。
“新实体经济”不是对实体经济从结构层面的重新定义,而是指传统实体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发展方向,所以两者并不对立,是一种递进关系。
我们一直在说“振兴实体经济”,只有能够转型、升级的传统实体经济才存在振兴的意义,老旧而无进步潜力的实体经济并不值得去振兴;其次,我们应厘清并扩展实体经济的范畴。
过去一提到实体经济,就想到工厂冒烟或者中国制造。
但事实上有更广阔的角度看待实体,比如说现代农业,怎样让农产品跟农业的工业化加工、现代化流通以及客户定制化的服务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农业是新实体经济,也都应该划入“新实体经济”的范畴,而不是用实体这个老概念,把这些新产业对立起来。
发展新实体经济,必须有强大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支持,这本身也是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重要方向。
金融和资本市场需要给予科技创新企业更多的支持,包括提供风险投资、信用融资、较高估值的退出机制。
过去对于互联网、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新能源如此,未来对认知科技更是积极支持。
黑龙江哈尔滨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

黑龙江哈尔滨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上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3.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分值为150分。
Ⅰ卷表达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煤屑(xiè)流纨素(wán)班驳(bó)敛裾(jū)夹袄(ji ā)蓊郁(wěng)B.弥望(mí)潭柘寺(zhè)霎时(chà)伶娉(pīng)吐哺(bǔ)庐冢(zhǒng)C.涸辙(hé)明月珰(dāng)房檩(lǐn)槌床(chuí)癸丑(guǐ)桂棹(zhào)D.嘻游(xī)廿四桥(niàn)揠苗(yà)媛女(yuàn)纤细(xiān)踟蹰(zhí)2.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特朗普采取了一系列带有单边主义倾向的外交政策,不断对国际关系进行破坏。
而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②目前,这两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已符合发证条件,并顺利办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③八百里沂蒙山水,永远是一块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是一块神圣的红色土地。
沂蒙山脉龙飞凤舞,景色壮美。
沂蒙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④庙会位于城北的位置并且离着中心区挺远的,两人本应该坐车前去,不过他俩本就无事,所以安步当车,边走边聊。
⑤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⑥早春天气,说变就变,暖空气还没待够就被一股新进来的冷空气推出去了,一曝十寒的天气让人始终难以摆脱严冬的纠缠。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品德人格,保证人生代价的实现。
儒家寻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品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实际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等候和寻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品德操守,要精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解释,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出格是人的品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寻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增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寻求精神生活,品德理性正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品德,如正义、诚笃、信赖、刻薄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品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进步后,人的幸福感并不肯定增加,人们领会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寻求的乐趣。
河北省邯郸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邯郸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
两千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被称为“乐”。
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而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
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
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
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
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
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台州市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语文2021.01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在上面讨论权力的性质时已提出三种方式:一是在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
现在我又想提出第四种权力,这种权力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
社会继替是指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的流动;社会变迁却是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
这两种过程并不是冲突的,而是同时存在的,任何社会绝不会有一天突然变出一个和旧有结构完全不同的样式,所谓社会变迁,不论怎样快,也是逐步的;所变的,在一个时候说,总是整个结构中的一小部分。
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
新的环境发生了,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
新的方法却又不是现存的,必须有人发明,或是有人向别种文化去学习,输入,还得经过试验,才能被人接受,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
这里发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
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
这种时势权力在初民社会中常可以看到。
这种权力最不发达的是在安定的社会中。
乡土社会是一个最容易安定的社会,因之它也是一个很少“领袖”和“英雄”的社会。
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长老权力。
乡土社会环境固定,长老保持他们的权力,子弟们在无违的标准中接受传统的统治。
在这里不发生“反对”,长老权力也不容忍反对。
长老权力是建立在教化作用之上的,教化是有知对无知,如果所传递的文化是有效的,被教的自没有反对的必要。
长老权力下的乡土社会,反对被时间冲淡,成了“注释”。
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
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极大的分离。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6)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一、(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袅娜.(nuó) 畸.形(qī) 脉.脉含情(mài)B.吞噬.(shì)凋.谢(diāo) 未雨绸缪.(móu)C.数.落(shǚ) 惬.意(qiè)不屑.一顾(xiāo)D.嗔.怒(zhēn) 蜷.缩(quán)刚愎.自用(f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消受斑驳悠远以逸待劳B.颓费萧索喇叭梳梳落落C.泓扬骄弱点缀愰然大悟D.凝滑黯淡沾污慢不经心3.在下列句子中分别选出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3分)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⑵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A.⑴泻浮⑵甚至浅尝辄止B.⑴淌升⑵甚至蜻蜓点水C.⑴泻升⑵比如蜻蜓点水D.⑴照浮⑵比如浅尝辄止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宫廷乐歌)、雅(祭祀乐歌)、颂(民间歌谣)。
C.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三闾大夫。
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涉江采芙蓉”就出自其中。
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任选8格填空)(8分)(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2)亦亦余心之所善兮,。
(3)周公吐哺,。
(4)羁鸟恋旧林,。
(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余音袅袅,。
(6)夫夷以近,;险以远,。
黑龙江牡丹江市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黑龙江牡丹江市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2020级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9分)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这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国家治理要达成现代化的转向,依法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一角色意义,不仅在于民法典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分明、价值统一的统一法典,更在于民法典契合了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一方面,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位置重要。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以及法治体系的现代化。
作为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民法典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
民法是万法之母。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毎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立法不断进步,但是民法体系仍有待完善。
与单行法不同,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的特点,集中体现民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
在这个意义上,制定、颁布和实施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健全完善的重要标识,更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布局。
另一方面,民法典与国家治理能力密切相关。
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
民法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体系化的民法典则消弥了单行民事立法之间的疏漏、重复和冲突,充分保护了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民事权利,保证了民事司法的统一、公正、高效和权威,自然也赋予了国家治理能力在民事领域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高一上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家池的修禊俗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中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凿齿居焉,因名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徐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获取信息的便捷化与舒适化,究竟是在发展我们的精神能力还是相反呢?听听“好声音”、看看肥皂剧,果真能代替反复默诵与咀嚼、温习消化那些花朵般、金子般、火焰般、匕首与针刺般的言语、章节与名篇巨著吗?我们所说的信息,究竟只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呢,还是具有深度与品质的追求?视听信息能取代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吗?不,那是不可能的。
恰恰是语言符号激活了思维与想象能力,取得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调动精神资源,能够发展、延伸、突破已有的知识见解。
只要语言文字没有消失,只要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联没有改变,只要语言文字与生活的密切关联还存在,文学的重要性就不会发生变化。
英谚云: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能失去莎士比亚。
因为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文化是存在的根基与理由,有这种文化,就有这种凝聚力,就有追求与生活方式,就有这个民族的自尊心与自爱心。
黄鹤楼现在已不在原址,建筑材料也不理想,但是黄鹤楼仍然吸引了那么多游客,原因在于崔颢与李白的诗。
以为3D4D 视听节目与网络音频视频能代替文学,那就是以白痴的聪明来取代文化与智慧。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的评价,文学史的特点是看高不看低。
当然我们个人常常需要经历一个由低向高的过程。
文学史盯住的是每个时期的大家名家经典作品,却不会对各个时代都有的二三流作家多加注意。
不要过于重视印数,不要过于相信炒作。
传播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价值。
当然会有许多人以当下市场效益为最看得见的成就,我们不可能排除这样的写作者,他们对于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有其贡献。
但是从长远看,从更重要的意义上看,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是一个民族的品位与素质,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史,是一个民族的乃至影响世界的智慧与胸襟。
我们写作者要敢于看不起那些空心化、浅薄化、恶俗化、碎片化、单纯搞笑、单纯恶搞、咋咋呼呼迎合起哄的所谓作品。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我们写诗的人心中应该有屈原、李白、杜甫、普希金,我们写小说的人心中应该有曹雪芹、蒲松龄、巴尔扎克与托尔斯泰,我们写戏剧的人心中应该有关汉卿与莎士比亚。
不要跟着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跑。
要尽量维护文学这一行当的纯正风气。
其实所有的伟大作家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克隆的。
经典作家经典作品不是当世注定的,不是被任命的,也不是销售排行榜哪怕是获奖名单所能全部反映出来的。
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什么事都有一个过程。
写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
很欣赏网上的一句话:凡是把自己没有写出好作品的原因归咎于环境的人,即使把他迁移到日内瓦湖边的别墅里,他照样——我说的是他更加——嘛东西也写不出来。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云亦云的胡说八道,我希望我们的青年同行珍重自己的头脑,不跟着起哄。
一句话,除了潜心写作,干咱们这一行的人没有别的法门。
(摘编自王蒙《说给青年同行》)1.作者引用英国谚语“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能失去莎士比亚”,最主要是为了说明(3分)A.英伦三岛和莎士比亚相比,莎士比亚作品的精神价值远远胜过英伦三岛的物质价值。
B.莎士比亚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包括了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
C.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有这种文化就有追求与生活方式,而这对整个民族至关重要。
D.莎士比亚的作品与生活的密切关联还存在着,他的作品的重要性就不会发生变化。
2.下列关于文学的成败标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获取信息的便捷化与舒适化的时代,不能把印数、发行量看作标准。
B.大家名家的经典作品往往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
C.以当下市场效益为最看得见的成就的写作者对于文学发展也有其贡献。
D.不能表现民族精神,民族品味与素质、民族的智慧与胸襟的就不是文学。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新时代的条件下,我们的文学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也产生了危机。
B.经典作家经典作品要经过时间的检验而不是炒作、注定和任命得来的。
C.文学有其根本性的特点,文学创作不要跟风,但要适应时代的新变化。
D.不管时代和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包括文学在内的有些东西不应该会改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占星师的一天[印度] R·K·纳拉扬正午准时,他打开布袋,摆出他的谋生器具,包括一打玛瑙贝壳,一块绘着神秘难解图表的方布,一本簿子,外加一捆古叙利亚文字轴。
他坐在一棵大树的繁枝下,路两旁排满了各行各业的摊贩,占星师就在身旁花生摊上不时冒出浓烟的火把光亮中,做他的生意。
占星师打从一开始他就没想以占星维生,他对别人的运气不见得比自己下一分钟的命这更了解多少。
他对星相,一如他天真的主顾,是同样的陌生。
他是在事先并无任何思考与计划的情况下,离开家乡的。
如果现在仍留在家乡。
他将会在祖先的农庄与自己的玉来田里耕作、过活,结婚与生子。
他对人类的烦恼诸如婚姻、财富与人际关系,都作了十分实际的分析。
长期的磨炼,养成了他敏锐的透视力。
他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家中有个女人,哪怕是个远来,大概对你没有好感吧?”有时候,他也分析对方的个性:“你的烦恼多半来自你的本性。
这就难怪命中与土星犯克,你本性冲动,而外表过于刚烈。
”这点,最能赢得人心,因为即令我们最温顺的人,也喜欢自己有副慑人的外表。
占星师该收摊了,他四周一片漆黑。
他捡起玛瑙贝壳与其他的算命道具装回布袋里时,见有个男人站在他面前。
他觉察可能生意上了门,殷勤地招呼他,对方这才神手摸了摸鼻子对他说:“你称自己为占星师吗?”占星师感到受了些挑战,说:“你的本性……”“唉,少来这套,”那人说,“告诉我点有用……”两人争论片刻之后,生意成交。
占星师对天祷告时,对方点上了一根方头雪茄。
借着火柴的光亮,占星师瞄了那人的脸一眼。
那人坐了下来,猛吸一口雪茄,喷出浓烟,一脸凶狠地坐在那里。
占星师感到非常地不自在。
“喏,把你的钱拿回去。
我不习惯你这种挑衅的态度。
再说,今天天也已经晚了…….”他准备打点回家了。
对方将手心推到他脸上说:“挑战就是挑战。
来,给我算算。
”占星师喉头发干地开始说:“有个女人……”“免了,”那人说,“我不要听这套。
算算看我目前的搜寻到底会不会成功?答复了我你才能走。
不然的话,不把你的铜板都吐出来,不准你走。
”占星师念了几句符咒之后回答说:“好吧。
我说。
不过要是我说的你信得过,你可得给我一个卢比?不然我就不开口,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两人又讨价还价地好一阵子,那人才答应了。
占星师说:“你被人扔下,差点死掉。
我说对了吧?”“呵,说下去。
”“你曾经挨过刀?”占星师说。
“你蛮有一套嘛!”他露出胸膛,展示了他的刀疤。
“还有呢?”“后来你被推入田野附近的一口井里,有人要你死。
"“若不是有人路过,往井里瞧了瞧。
我早就死了,”那人兴致大发地说。
“我什么时候可以报这个仇?”他握紧了拳头问道。
“来世,”占星师答道:“他四个月之前死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
你再也看不到他了。
”那人听了呻吟了一声。
占星师又说:“那雅法师——”“你知道我的姓名!”那人抽了口冷气说。
“我知道的还不止于此。
那雅法师,仔细听好我要对你说的。
你的家乡自本镇往北有两天的路程。
搭下班火车回家吧。
我认为如果你离开家乡的话,会再遇上更大的生命危险。
”他取出一撮香灰拿给他说:“抹在额头上之后,回家乡吧,如果不再往南远行。
你必定长命百岁。
”“我干嘛要离开家乡?”那人深思地说,“我偶尔离开家乡不过是为了我寻他,我到他我必定要他的命。
”他心有不甘地摇着头说:“竟然给他溜掉了。
但愿他死有应得。
”“不错,”占星师说,“他是被一辆货车压死的。
”那人听了脸上浮出满足的笑容。
占星师把他的物件占星师把他的物件一一放入布袋之后,公园已经空无一人。
那道绿光也消失了,四下剩一片黑暗与寂静。
占星师回到家里已近午夜。
他的妻子在门口等候,要求解释。
他把铜板都丢给了她,说:“去数吧,全是一个人给的。
”“十二个半安那,”她数着说。
她喜出望外:“明天我可以去买些糖块与椰子,孩子吵着要买糖果有好几天了,我要买些好吃的给她。
”她抬起头来看着他说:“你好像心里有什么事。
怎么了?”“没事。
”晚饭后,坐在炕头上,他告诉她说:“你可知道我今天了结了一桩很重的心事,我以为这些年来永远也洗不掉手上染的那个人的血迹。
这也是我远离家乡,在这里落户又娶了你的原因。
他还活着。
”她抽了一口冷气:“你杀过人!”“是的,在老家的村子里,那时我年少,不懂事。
我们喝酒,赌博,有一天争吵得很厉害——现在还提它干嘛?该睡了。
”他说着打了哈欠,在炕上躺了下去。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占星师该收摊了,,他四周一片漆黑”的描写说明占星师为了生计,工作很辛苦,一直忙到天色很晚;也为后文那雅法师出现的时候没有认出他作了铺垫。
B.“那道绿光也消失了,四下剩一片黑暗与寂静”的环境描写说明那雅法师离开后,占星师终于松了一口气,实际上衬托了占星师内心经历煎熬之后的平静。
C.作者在文中多处设置悬念,如他对那雅法师的占卜十分真实准确,后来才知道他们曾经有过交集,这样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使情节更加生动。
D.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占星师在遇到那雅法师之前心事重重与两人交谈后的幸福满足形成对比,占星师赚钱辛苦与妻子的安逸生活形成对比。
5.小说的主人公占星师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6.小说结尾,占星师说:“我今天了结了一桩很重的心事”“那时我年少,不懂事”。
请结合作品谈谈小说以此结尾带给你哪些思考。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
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 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 18亿人左右。
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