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二单元试卷(带答案)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青岛版(六年制,三起)(含答案)

《蜡烛的变化》习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基础过关“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牛奶的变化∣青岛版(六年制,三起)(含答案)

《牛奶的变化》习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基础过关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习题带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测试题一、填空。
1、病毒是一类没有_____________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_____________和内部的_____________组成。
2、病毒分为()、()、()。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措施是注射疫苗。
()2、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并对这些生物造成危害。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他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育有害的一面。
()4、病毒不能独立生存。
三、简答题。
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的活动特点是什么?第二课测试题一、填空。
1、细菌的|_____________ 极强,繁多,分布,与人类的关系。
2、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植物遗体被分解成、和,又是植物制造必不可少的原料。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的生物, 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才能观察到。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三、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细菌对人类只有坏处没有益处。
×2 、细菌和病毒一样,形体十分微小,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3、细菌能使人致病,因此,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的基本形态()A.球形 B、杆形 C、蝌蚪形2、下列不是单细胞生物个体的是()A草履虫 B病毒 C、细菌第三课测试题一、填空。
1.食物发霉与()和()有关系。
2.馒头在()和()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3、真菌是既不属于又不属于的一类生物,二.判断题1.霉能够生长,说明它有生命力。
()2.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了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3.只要服用抗生素,就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青岛版(六年制,三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青岛版(六年制,三起)(含答案)《蜡烛的变化》习题一、基础过关填一填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 )的变化,没有产生( ),这类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 );另一类是产生( )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 )、( )、( )等现象表现出来,这类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如( )。
2.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是看( )。
3.把白糖加热至溶化,只是由固态变成了液态,没有变成别的物质,是( )变化。
4.把白糖加热至变黑,白糖变成了别的物质,是( )变化。
5.蜡烛加热后从( )体转化为( )体,冷却后从( )体转化为( )体,只是从( )发生变化,没有变成( ),属于( )变化。
6.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和( ),属于( )变化。
7.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2.生活中( )、( )、( )属于化学变化。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形态;新物质;蜡烛受热熔化;新物质;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蜡烛燃烧。
2.是否产生新物质。
3.物理。
4.化学。
5.固;液;液;固;形态;新物质;物理。
6.水;二氧化碳;化学。
7.小水滴;水。
8.浑浊;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9.颜色;化学。
10.白色沉淀;化学。
二、综合训练1.答:生鸡蛋放入白醋,碱中倒入少量白醋,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有气泡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点燃火柴,会有发光发热现象,属于化学变化。
3.答: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性质改变了,属于化学变化。
4.答:空气进入人体后,它发生的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三、拓展应用1.蜡烛受热熔化;水变成冰;压扁饮料罐。
2.蜡烛燃烧;生鸡蛋变成熟鸡蛋;盐酸滴在是石灰石上。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单元试题及答案 全册word精品文档19页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题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学校班级姓名等级一、查漏补缺:1.手足口病是小学生常患的一种疾病,它是由引起的疾病。
2.夏天,衣服、鞋子等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是由引起的。
3.狂犬病主要是通过传播的。
4.我们常见的食用菌有、、等。
5、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等都属于。
真菌是既不属于又不属于的一类生物,目前发现的真菌约有种。
二、珠海拾贝:1、你认为预防禽流感病毒比较科学的方法是()。
①把病死的家禽加工成食品②扔进河里③穿防护服对病死的家禽进行消毒处理。
2、在蘑菇组成结构中,生有孢子的结构是()。
①菌伞②菌盖③菌褶3、下列菌种中可以用来发酵造葡萄酒的是()。
①酵母菌②青霉菌③霉菌4、蘑菇是一类个体比较大的()。
①细菌②霉菌③真菌5、小时候,医生让我们口服的糖丸,是为了预防()的发生。
①流感②腮腺炎③脊髓灰质炎三、明辨是非:1、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它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面.2、细菌和病毒一样,是单细胞生物,形体十分微小,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夏天,鲜肉容易腐败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4、细菌能使人致病,因此,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5所有的蘑菇都是可以食用的。
()四、猜想与探究馒头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容易发霉?写出你的猜想与研究方案。
五.科学与生活1、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2、怎样识别有毒蘑菇?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一、查漏补缺:(每空1分,共6分)1、病毒2、霉菌 3.被动物咬伤 4、金针菇木耳银耳5、真菌动物植物二、珠海拾贝:(每题2分,共10分)1、③2、③3、①4、③5、③三、明辨是非:(每题2分,共10分)1.对 2.错 3.对 4.错 5.错四、馒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写出你的猜想与研究方案(10分)我的猜想: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我的方案:1、将两块干馒头用塑料袋包好,同时放在冰冷的环境里,几天后,观察现象;2、再将它们同时放在干燥的地方,几天后观察现象;3、将其中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变成潮湿的馒头,再分别用塑料袋包装并同时放在温暖的环境里, 几天后,观察现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牛奶的变化∣青岛版(六年制,三起)(含答案)

《牛奶的变化》习题
一、基础过关
填一填
1.鲜牛奶呈()色,具有浓浓的()味。
2.向牛奶中倒入啤酒后,会冒出气泡,放出的气体主要来自()
3.牛奶中放醋,出现()现象。
4.将啤酒放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有()产生。
5.将食盐放入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变化。
6.将柠檬汁放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有()生成。
二、综合训练
选择题
1.下列是向牛奶中加入食醋后,牛奶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
A有气泡冒出 B看不出明显变化
C出现粘稠状的物质,并发生沉淀。
D发生沉淀后,加水沉淀消失
2.在自己家中制作酸奶的方法是()
A在纯牛奶中加入白醋,就成为酸奶
B将纯牛奶暴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就成为酸奶
C 将纯牛奶加热至45—50摄氏度,倒入酸奶,保持恒温7---10小时
D以上方法都可以
三、拓展应用
判断
1. 牛奶中有较为丰富的钙和磷,钙和磷都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成分。
儿童常喝牛奶有利于牙齿和骨骼的发育。
()
2.牛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都是人体所需要的,因此,什么时候感到口渴,就喝牛奶,没必要再喝水。
()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乳白;奶香。
2.啤酒。
3.混合物凝聚。
4.絮状物。
5.没有。
6.沉淀。
二、综合训练
1. C
2. C
三、拓展应用
1. √
2.×。
2022新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微生物检测题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4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分数:一、下面是一些基本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请你将它们准确地补充完整。
1.()是单细胞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2.()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和()组成。
3.平菇()食用菌。
(填“是”或者“不是”)4.灵芝()微生物。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5.霉菌是一种()。
(选填“动物”“植物”或“微生物”)6.有些霉菌会使人和动植物得病,如黄曲霉产生的()在人体内积蓄,可能导致肝癌;有些霉菌能在酿造行业大显身手,如()用于制造豆腐乳,()用于制造酱、酱油,()用于制造青霉素。
7.在土壤里、空气中、水中及生物的身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和()8.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才()才能观察到,大约()个细菌才相当于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9.细菌有( )、( )、( )等形态。
二、下面是一些科学问题和现象,请你判断一下是否正确。
在你认为正确的后面画“√”,不正确的后面画“×”1.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自然水域中,但在生物体内不能存活。
( )2.土壤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土壤中动植物残体。
( )3.病毒是一种可以独立生存的生物。
( )4.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速度极快。
()5.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6.不要随便接触和食用野外的蘑菇。
()7.银耳是一种味道鲜美的植物。
()8.木耳是一种食用菌。
()9.蘑菇一般生长的阴凉潮湿的环境里。
()10.霉菌对我们的生活有利也有害。
( )11.馒头在阴暗潮湿不通风的环境下,更容易发霉。
( )12.红薯条经过阳光暴晒变成了红薯干,就不容易发霉,能够保存得更久。
( )13..利用紫外线杀菌能够达到防止发霉的目的。
( )14.方便面蔬菜包中的蔬菜经过脱水处理,变得更干燥,不容易发霉变质。
()15.发霉的花生洗一洗还可以吃。
( )16.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是有害的。
( )17.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迹象。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练习题2(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1.细菌有、和等形态。
2.病毒是一类没有结构的特殊生物,由和组成。
3.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分为三类:、和。
4.馒头在、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二、选择:1.科学家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电子显微镜B.放大镜C.光学显微镜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和病毒都是微生物B.大多数病毒和细菌对人类无害C.利用细菌和病毒可以制作酸奶3.如果一种细菌每隔30分钟就分裂一次,则2个小时后,一个细菌能够繁殖出个细菌。
A.8B.16C.324.味道鲜美的蘑菇属于。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5.饼干盒中常放有干燥剂,这是通过的方式防止发霉的。
A.保持干燥B.隔绝空气C.降低温度三、判断: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能够独立生存。
()2.细菌和病毒只存在于食物、土壤、水中。
()3.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我们应该消灭所有的微生物。
()4.蘑菇用肉眼就能看到,所以不属于微生物。
()5.把水果和蔬菜等放入冰箱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四、实验题:实验名称:研究食物的变质。
小科为了研究食物变质和什么因素有关,做了以下实验:(1)上图是研究( )对霉菌生长影响的实验,我们把这种实验的方法叫做( )实验。
(2)在这个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其他条件都不需要( )。
(3)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发现图( )的霉菌生长的比较快,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 ), 除了这个条件外,霉菌生长还需要( )、( )等。
(4)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 )不容易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
(5)了解了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请你写出至少三种减慢食物变质的方法: 。
五、问答题:微生物对人类有哪些益处?请举例说明(至少写三条)附:参考答案一、填空1.球菌、杆菌、螺旋菌2.细胞3.核酸、蛋白质4.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5.温暖、潮湿二、选择题A、B、B、C、C三、判断题×、×、×、×、√四、实验题1.温度、对比2.温度、改变3.1、温度、水、空气4.降低温度5.加干燥剂、低温保存、真空包装五、问答题食品发酵,增加土壤肥力,生产沼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一、填空
1、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物质形态 发生了
变化;而蜡烛、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 形态 发生了变
化,还会产生 新 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他们的区别在于有没
有产生新物质
2、蜡烛燃烧时,会产生新的的物质—— 二氧化碳 。
3、食盐放入水中,一会儿就看不到了,这是因为食盐 溶解 到水中
的缘故。
4、玻璃这样的物体破碎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 恢复原来 的样
子。食盐的变化属于可逆变化,水泥的变化属于不可逆变化
5、金属在有 水 ,有 空气 、有 酸 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6、金属在盐水中比在空气中生锈速度要 快 。
7、物质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 有利 也有 弊 。
二、判断
1、鸡蛋变质了,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而它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 )
2、玻璃破碎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而木材变为桌椅后就不能恢
复到原来的样子。这两个变化性质相同。( × )
3、给铁涂上油漆是为了让金属隔绝空气,防止铁生锈。 ( √ )
4、空腹最适宜喝牛奶。 ( × )
5、橘子汁与牛奶同时饮用,对人的身体没有坏处。( × )
6、空气干燥能减缓金属生锈。 ( √ )
7、金属在真空中不易生锈。( √ )
三、选择
1、木材燃烧 ① 产生新的物质。
①能 ②不能
2、水泥加水后,就 ② 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①能 ②不能
3、铁钉在 ② 的环境下容易生锈。
①干燥 ②潮湿
4、 ③ 适宜饮用牛奶。
①早上 ②中午 ③睡觉前
5、我们捏面人时,只是面的 ② 发生了变化。
①性质 ②形态
6、改变物质的形态或产生新的物质,对我们的生活 ③ 。
①有利 ②有害 ③有弊有利
6、木材燃烧、金属生锈是物质的 ① 发生了变化。
①性质 ②形态
五、小发明:发明生活用的胶水,写出使用材料名、方法步骤、发明
结果、发明感受。
准备:40mL脱脂牛奶、10mL醋、纱布、小苏打、透明杯子 1个。
(1)、将40mL脱脂牛奶倒入一个杯子中,加入10mL醋,搅拌一
下, 使其充分混合。
(2)、用纱布过滤上述混合物。
(3)、将纱布中收集的固体物质倒入杯子中。
(4)、在杯子中加入适量小苏打,搅拌,胶水就做成了
六、我思考,我回答:
1、怎样做酸奶?写出方法步骤。
1、将纯牛奶放在锅里锅中加水加热至40到50摄氏度
2、按照10:1的比例向纯牛奶中加入少量酸牛奶,摇晃几下,使
其混合。
3、继续放在热水锅里(如果是冬天温度要保持在45到50摄氏
度之间),7到10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2、空腹喝牛奶好不好?应该怎样?
答:不好,因为空腹喝牛奶,胃蠕动较快,牛奶中的营养物质来
不及消化、吸收就被排到了大肠,造成很多营养的流失和浪费,所以
最好饮用牛奶吃点馒头、饼干之类的食物,使牛奶中营养充分被吸收
和利用。
3、金属生锈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止金属生锈?
答:金属生锈后,表面受到腐蚀,失去原来的光泽,原来平整的
表面会凹凸不平,严重的会生洞、脱落、有时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及生命造成危害。
防止方法:
(1)组成合金,
(2)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1.电镀;2.刷润滑油;3.抹凡士
林;4.刷油漆;5.刷锌粉;6.打蜡
(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也是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
很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