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算夏天
夏至不同纬度昼长计算

夏至不同纬度昼长计算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也是人们热爱夏天的时刻。
在夏至这一天,我们可以观测到阳光照射的时间比其他任何一天都要长。
然而,由于地球自转和倾斜引起的不同纬度地区昼长的差异,导致夏至的昼长在不同地方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如何计算夏至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昼长,并通过数学公式和实际数据进行验证。
1. 夏至的定义夏至是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上的一个时间节点。
在北半球,夏至通常发生在每年的六月21日或22日。
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达到北纬23.5度,阳光射线垂直地球表面的位置最北。
在南半球,夏至则发生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2. 夏至与纬度的关系地球自转产生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变换。
然而,由于地球轨道不是完全圆形,而是椭圆形,以及地球赤道与黄道的倾斜,导致不同纬度地区的昼长产生差异。
夏至时,北半球的昼长最长,而南半球的昼长最短。
3. 夏至昼长的计算公式简单来说,夏至时的纬度越高,昼长就越长。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计算夏至时的昼长。
昼长 = 2 * arctan(tan(平均纬度) / cos(23.5度))其中,平均纬度指的是夏至时刻和夏至之前的平均纬度。
夏至之前的平均纬度可以通过纬度的数学算法进行计算。
4. 举例计算我们以中国的北京和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为例进行夏至昼长的计算。
对于北京而言,其纬度为39.9度,并假设夏至之前的平均纬度为37度。
插入数值计算得:昼长 = 2 * arctan(tan(37度) / cos(23.5度)) ≈ 15.9小时对于里约热内卢而言,其纬度为22.9度,并假设夏至之前的平均纬度为20度。
插入数值计算得:昼长 = 2 * arctan(tan(20度) / cos(23.5度)) ≈ 10.5小时通过计算可以得知,北京的夏至昼长约为15.9小时,而里约的夏至昼长约为10.5小时。
可以看出,两地之间存在昼长的差异,这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倾斜所导致的。
三伏天与夏九九以及数九寒天的来历与计算

三伏天与夏九九以及数九寒天的来历以及计算伏天与夏九九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第四个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伏天,指三伏天,时间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后的三四十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
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
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时候。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
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
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如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端午节是在夏天还是秋天

端午节是在夏天还是秋天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但是,很多人会有疑惑,端午节到底是在夏天还是秋天呢?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解答。
从气候上看,端午节应该算是夏天。
因为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五月初五已经进入了夏季,气温较高,白天时间也较长。
而在南方一些地方,五月初五之后更是开始了梅雨季节,雨水频繁。
因此,从气候上看,端午节应该归属于夏季。
但是,从中国传统农历来看,五月初五是立夏前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后一天。
谷雨节气指的是温度和湿度都逐渐升高,作物开始进入生长的时节,如同谷雨一般。
而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进入夏季。
因此,从农历节气上看,端午节位于谷雨节气和立夏节气之间,属于季节转换期。
如果要严格区分的话,端午节应该被划分为季节过渡期。
从传说上来看,端午节应该算是属于秋季。
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有关,而屈原逝世的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正是夏至前一个月的时间。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
因此,如果根据屈原逝世的时间来看,端午节其实是属于夏天的。
但是,在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中,人们会食用粽子、赛龙舟等,这些都是与收获、传统秋季习俗有关的。
因此,从传说上来看,端午节更多地与秋季联系在一起。
总而言之,端午节应该被归属于季节转换期。
虽然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已经进入夏季,但是按照农历和传统习俗来看,端午节更多地与秋季有关。
因此,无论是在夏天还是秋天,端午节都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代表着人们对于自然和祖先的敬仰与记忆。
2015年初伏,中伏,末伏各有多少天

2015年初伏,中伏,末伏各有多少天2015年初伏多少天夏至节气才刚过不久,你是否已经感觉到天气慢慢的热起来了,回想去年炎热的蒸笼模式至今让人心有余悸啊,三伏天就要来了。
2015三伏天是从公历2015年7月13日开始,农历2015年五月廿八开始。
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2015初伏:7.13-7.22,10天;2015中伏:7.23-8.11,20天;2015末伏:8.12-8.21,10天。
三伏天的计算方式传统的计算伏天的方法是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那么,2015年什么时候入伏?我们可以计算出,初伏:7月18日-7月27日中伏:7月28日-8月6日末伏:8月7日-8月16日。
三伏是什么意思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
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
初伏祝福语1.夏日高温不退,生活枯无味。
革命工作太累,个人身体宝贵。
多吃瓜果才对,再烦也要去睡。
找个时间聚会,地方不要太贵。
短信送你祝福,开心年年岁岁。
2.初伏,初伏,小心中暑;天热,天热,天天都热;下雨,下雨,夏天盼雨;清凉,清凉,清爽冰凉。
短信提醒你:天热防暑!祝福送给你--雨后清凉!3.天气越来越热了,送你一些解暑佳品:葡萄香蕉红苹果,祝你想念有结果;萝卜黄瓜大白菜,愿你天天惹人爱;可乐清茶白开水,望你夜夜都好睡!4.收集了春日的冰水、夏日的荷叶、秋日的凉风、冬日的梅花,以思念之火慢慢煎熬,做出一份冰爽之茶,在小暑这天送给你,望能为你驱赶夏日的疲劳!5.稻花香里说丰年,夏日祝福送上前,听取蛙声一大片,送来祝愿一大片,夏风吹动我思念,牵挂之情永不变,问候真情天可见,清凉消夏长相伴。
今年入伏后什么时候最热简介

今年入伏后什么时候最热简介今年入伏后什么时候最热入伏后中伏最热。
在农村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意思是一年之中三九天最冷,中伏天最热。
虽然三伏天都很炎热,但是中伏和初伏、末伏相比,中伏才是“湿热”最好的诠释。
进入伏天后,地面的湿度会慢慢变大,吸收的热量也会慢慢增加。
由于气温较高,地面散发出来的热量会很少,吸收的多、散发的少,随着热量慢慢积累,自然会一天比一天热,到了中伏后天气会最为炎热。
等到了末伏后,因为已经到了立秋节气,早晚天气开始变得凉爽起来,地面散发的热量会慢慢增加,吸收的热量也会逐渐减少,天气也会慢慢变得凉爽起来。
三伏天养生食物推荐苦瓜苦瓜是清热下火的首选之菜。
苦瓜有排毒,降温,防署的功效,另外,苦瓜还富含维生素C,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还有美容养颜护肤的效果。
番茄番茄是夏季餐桌上经常出现的蔬菜,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是女孩子美白护肤首选的蔬菜。
另外,番茄还有杀菌,防癌,凉血,清胃健脾之功效。
夏天食用番茄,还可以防暑。
黄瓜黄瓜中含有粗纤维、维生素B1、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消肿利尿,治咽喉肿痛,四肢浮肿、热痢便血的作用。
除此之外,黄瓜还有减肥疗效,夏季蔬菜,黄瓜是不可或缺的。
芹菜芹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其中,维生素B、P的含量较多。
矿物质元素钙、磷、铁的含量更是高于一般绿色蔬菜,芹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药用价值。
芹菜还是凉性蔬菜,夏天可以根据饮食爱好适当食用。
三伏天起止时间怎么计算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三伏天开始时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计算往后数第10天的第二天为出伏时间。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

三伏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问题到了夏天一热就有好多人问这个问题,不少人认为夏至就是伏天的开始,这个常识我在这里说一说,大家可记住哟。
庚日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
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交叉配合60次,故称六十花甲子。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这是因为夏至以后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
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
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
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
从夏至开始,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人们常用“热在三伏”这句话来形容盛夏的气候特点。
这种说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秦代,就把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做伏天了。
古代资料“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夏天诗歌10篇著名

夏天诗歌10篇著名我国习惯把立夏作为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
在北半球,古代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现代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夏天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夏日幽庄朝代:唐朝|作者:卢照邻闻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林壑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苗深全覆陇,荷上半侵塘。
钓渚青凫没,村田白鹭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天净沙·夏朝代:元朝|作者: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清平乐·留春不住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得胜乐·夏朝代:元朝|作者:白朴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作者:苏轼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齐安郡后池绝句朝代:唐朝|作者: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夏日南亭怀辛大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暑旱苦热朝代:宋朝|作者: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晏殊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三伏的天数是怎样计算的

三伏的天数是怎样计算的三伏的天数是怎样计算的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
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20XX年的初伏7月18日开始。
“三伏”,据说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伏”是隐伏起来避暑的意思。
三伏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期。
什么时候中伏是20天每一年都不一样,要看具体的年份。
中伏的确立和初伏有很紧密的联系,初伏只有10天,到了初伏后,往后面数的第11天就是中伏了,有些年份,比如今年夏至日后庚日来得比较早,所以就导致了中伏时间的增加,20天的中伏天数属于随机现象。
三伏天名字的由来一般来说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三伏天如何防暑降温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常备防暑药物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应准备一些防暑药物,常见的药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金银花、菊花、荷叶、西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时候算夏天
文章目录*一、什么时候算夏天*二、夏季养生的保健知识*三、夏天晚上吃什么好呢
什么时候算夏天1、什么时候算夏天
夏季有不同划分标准。
如果一定要说是哪几个月的话,在北半球可以说是公历6、7、8月。
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
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 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
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
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
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
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低于22℃时即为夏天结束。
2、夏至后庚日是什么
夏至后第三个为庚日算法,“三伏”的来历,秦汉时盛行“五行生克”的唯心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金怕火烧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于是就规定从夏至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
3、夏天伏天怎么算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
中伏从第四个庚日开始,当到了第五个庚日,但立秋还未过时,就给中伏再加10天,过了就不用加了,
所以中伏有时十天,有时二十天。
夏季养生的保健知识 1.1、是饮水莫待口渴时,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喝水为时已晚。
1.2、是大渴勿过饮,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
前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是防止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
1.3、是用餐前和用餐时不宜喝水,因为进餐前和进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对身体不利。
1.4、是早晨起床时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1.5、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为好;要补充维生素: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类,在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
要补充水和无机盐: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
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
夏天晚上吃什么好呢1、苦瓜,“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
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
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
瓜做得熟、并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
除了苦瓜,用凉拌、沙拉的方法来烹饪番茄、茄子、芹菜等,也易于爽口下饭。
2、西瓜。
西瓜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瓜籽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锌和硒等,将西瓜果肉和瓜籽打成果汁,就可得到一杯生津止渴、清凉解暑的上好饮品。
葡萄、梨等水果,含有丰富的水分和钙、钾镁盐,可以润喉去燥,使人清爽舒适。
提示:立秋后天气转凉,吃瓜不该贪多。
3、肉类,鸭肉,鸭肉性偏凉,富含蛋白质,而且由于属水禽,不论煮粥还是煲汤,都可以养胃生津、软化血管,是肉类中不可多得的清凉解暑食物。
很多人为了追求清凉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体质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