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重点文言文+字词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是学好初一语文的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实词知识点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初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水落石出——《醉翁亭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字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字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字词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字词:
常用词语:
吾、尔、乃、何、斯、即、亦、焉、方、故、皆、且、乎、丕、兮等。

时间词:
朝、夕、曙、晏、时、日、月、岁、时光、光阴等。

方位词:
南、北、东、西、前、后、左、右、上、下、内、外、中、间、旁等。

动词:
行、往、来、立、坐、卧、起、止、去、归、还、入、出、返、遁、离、去、吟、歌、啸、啼等。

形容词:
明、暗、高、深、远、近、寒、暑、晴、雨、风、静、动、长、短、新、旧、美、丑、大、小、亮、暗等。

名词:
天、地、人、山、水、花、树、鸟、兽、云、月、风、雨、日、明、夜、春、夏、秋、冬等。

连词:
而、乃、与、且、或、然、亦、若、既、以、于、因、所以、故等。

量词:
一、二、三、四、五、十、百、千、万、亿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字词,实际的考试内容会因教材和题目而有所不同。

建议你在学习过程中多阅读文言文原文,注重理解上下文的语境,积累并记忆常用的字词,同时也要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析文言文的意思。

如果你需要更具体的文言文学习资料,建议咨询学校的语文老师,他们可以为你提供更详细的指导和建议。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重点字词和读音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重点字词和读音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重点字词和读音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重点字词和读音一、初中文言文部分(16+5)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 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字词汇总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字词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汇总——文言文(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2、同“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看不起。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9、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5、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隆中对》)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3、告辞(居数日,辞去《桃花源记》)16、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19、道: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得道者多助《孟子二章》)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陈涉世家》)23、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度已失期《陈涉世家》)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木兰诗》)24、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核舟记》)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29、分:1、划分,分开。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词句释义《岳阳楼记》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词句释义《岳阳楼记》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词句释义《岳阳楼记》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解词:谪:封建官吏的降职或远调;守:掌管。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解词:越:到了;具:同,俱,都。

翻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政事都兴盛起来了。

3、增其旧制。

解词:制:规模。

4、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词:属:同嘱,嘱咐。

5、予观夫巴陵胜状。

解词:观:观赏;胜状:美好的景致。

6、洞庭一湖。

解词:一:全。

7、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词:观:景观。

8、前人之述备矣。

解词:备:详尽。

翻译: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9、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解词: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到达。

1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11、连月不开。

解词:开:放晴。

12、去国怀乡。

解词:国:国都。

13、至若春和景明。

解词:至若:至于;景:日光。

14、而或长烟一空。

解词:或:有时。

1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解词:尝:曾经;求:探求;或:或许。

翻译:我曾经探求过古代仁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1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词:以:因为。

翻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担忧,身在江湖,不在朝廷就为君主担忧。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9、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词:微:没有。

翻译: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初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

初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

初中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是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的阶段,文言文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的书面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载体,也是我国现代汉语的基础。

在学习初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时,重点字词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重点字词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古文,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下面就初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的重点字词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一、关键字词1. 随风而逝在古代文言文中,随风而逝是一个常用的词语,作为修辞手法,表示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这个词语常常出现在诗词之中,表达了人们对于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解析古诗词中的随风而逝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拓展自己的思维。

2. 沧海桑田沧海桑田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时光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化。

通过学习这个成语,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社会变迁的观察,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观念。

3. 日升月落日升月落是古代文言文中描写时间流逝的常用词语,这个词语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之中,表达了人们对时间变化的感触和对生活的思考。

通过学习日升月落,学生可以加深对于时间流逝和生活变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4. 如痴如醉如痴如醉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词语,用来形容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感情的极度沉迷和迷醉。

通过学习这个词语,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情感的表达和对于美的追求,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5. 山高水长山高水长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壮观和恢弘,通过学习这个成语,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自然界的赞美,从而加深对于自然的理解和热爱。

二、学习方法1. 多读经典对于初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学生可以通过多读经典古文和古诗词来加深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经典古文和古诗词中常常出现这些重点字词,通过多读经典,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就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今为“国王的长子”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今“古人”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古:听到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古:离开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古:只双兔傍地走:今:行走古:跑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古:历史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古: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五、重要词句[童稚]幼小。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高频字词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高频字词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高频字词1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2官职人物常用词语①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詠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

何所,什么;似,像。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未若:比不上,不及。

因:凭借。

即:就是。

】陳太丘與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去,离开乃:才。

引:拉顾:回头看。

信:诚信,讲信用。

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惭:感到惭愧。

则:就是。

引:拉。

】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聪明,聪慧,机智,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觉得……聪明”、“认为……是聪明的”。

雨:yù,下雨。

名词用作动词。

坏:毁坏。

筑:修补。

富:富有。

亦云:也这样说。

果:果然。

亡:丢失。

父:fǔ,古时候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翁】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及,深不可测也。

【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就。

居:过了。

好:爱好。

堕:掉下来。

髀[bì]:大腿骨。

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

引弦,拉开弓弦。

十九:十分之九以:由于。

故:缘故。

.归:回来了。

舍:经过。

保:保全。

】傷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 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方仲永。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在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诗的内容。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桃花源記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走。

远近:偏义副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芳:泛指花朵。

鲜美:鲜艳美丽。

缤纷:繁多的样子。

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惊异、诧异。

穷:尽,穷尽,此指走完。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便:于是,就。

得:看见。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舍弃。

初:起初,刚开始。

通:通过。

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而明亮。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然,……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悉:全,都。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大:很,非常从来:从……地方来。

具:详细、详尽。

要: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妻子:指妻子、儿女。

率:率领。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复:再,又。

遂:于是。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为:给。

具言:详细地说。

具:通“俱”详细、具体。

延至:邀请到。

延,邀请。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诣:晋谒,拜见。

遂:终于复:再。

得:找到。

高尚:品德高尚。

欣然:高兴的样子。

果:实现。

寻:不久。

终:死亡。

问津:津:本义渡口。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案牍:官府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愛蓮說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可爱:值得喜爱。

甚:很,非常。

蕃:多。

予(yú):我。

淤泥:污泥。

濯(zhuó):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亵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的。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

】⒈本文借赞美莲花体现了作者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⒉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答謝中書書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停止,消散。

颓:落,落下,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里的鱼。

欲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唐雎不辱使命使:派遣。

欲:想。

以:用。

之:的。

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易:交换。

加惠:给予恩惠。

虽然:虽然这样。

虽,即使。

然,这样。

弗:不。

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错意,置意。

错,通“措”,安放,安置。

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扩充。

逆:违背。

与:疑问语气助词,通“欤”。

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

直:通“只”,仅仅。

谓:对…说。

怫然:盛怒的样子。

怫:盛怒;然:……的样子。

布衣:平民。

跣:赤足。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若:如果。

必:将要。

怒:发怒,动词。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是:这样,代词。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抢,撞。

徒:光着。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苍鹰扑到宫殿上。

仓,通“苍”。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公輸闻之:闻,听说。

之,代指攻宋这件事。

起于鲁:起,起身,出发;于,从;从鲁国出发。

至于郢:至,于,到达。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在现在湖北江陵。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公输盘对子墨子的尊称。

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命,教导,告诫;“焉”与“为”,两字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侮:侮辱。

臣:墨子的自我谦称(秦汉以前对一般人也可自称“臣”)。

借:凭借,依靠;愿:希望;子: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

说:通“悦”,高兴,愉快。

义:善良坚守道义。

固:本来,从来。

再拜:表示谦虚、恭敬,一拜再拜。

再:第二次。

请说之:请允许我解释一下这件事。

请:请允许我。

说:解释。

之:代词,代这件事。

仁:对人亲善,友爱。

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

知类:明白事理。

服:信服,折服。

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文:彩饰。

轩:有篷的车。

敝舆:破车。

褐:粗布衣服。

梁肉:好菜好饭。

何若:什么样的。

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长木:多余的木材。

王吏:指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

善哉:好呀。

虽然:虽然如此。

见:召见。

牒:木片。

九:多次,表约数。

距:通“拒”,阻挡。

圉:通“御”,防御。

诎:通“屈”,屈服。

所以:...的方法。

寇:入侵。

已:停止。

虽:即使《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表達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抒寫了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孤寂愁苦的心情】《龜雖壽》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夜雨寄北過鬆原晨炊漆公店如夢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