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3次北固山下(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广西部分市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2019年广西部分市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2019年广西部分市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2019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四、填写古诗文(23分)7.请你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词语或句子。

(1)山光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苔痕上阶绿,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4),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看到的最迷人的景象是:“ ,”。

(6)赵师秀在《约客》中“闲敲棋子“等待,客却“有约不来”,原因很可能就是“ ,”。

答案: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1)悦(2)草色(3)佳木秀而繁阴(注意“阴”的书写)(4)烟笼寒水月笼沙(注意“笼”的书写)(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注意“蹄”的书写)(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苗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依依杨柳表达依恋、挽留之意。

“渡江人即将乘船远行的作者和“友人”。

“离亭”,驿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故称离亭。

B.在美好的春天时节,诗人却要在扬子江头渡口与友人分手作别,更添离别之苦。

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京城长安。

C.风轻气爽的春天,出门远行的渡口,青青缠绕的柳丝,随风飘荡的杨花,盛情设宴的离亭,远处传来的凄怨笛声,阵阵吹过的晚风,在诗中都有特殊的意蕴,烘托出二人之间浓重的离情别意。

D.诗中的“愁”是两人的离情,是好友分离的不舍,是南北远隔的思念,是漫漫旅程的孤寂,是漂泊天涯的忧虑。

中考语文专项辅导训练:诗词阅读(B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项辅导训练:诗词阅读(B卷)【含答案解析】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⑵“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明月别枝..惊鹊:②路转溪头忽见.:(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

(5分)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长安九日诗【隋】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3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⑴诗中“”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分)⑵“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2分)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一、【2019年中考北京卷】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8.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9.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和“②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7.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8.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9.(1)不尽长江滚滚流(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7.该诗写冬末春初、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

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9.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二、【2019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王湾《次北固山下》鉴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有什么妙处?“正”字准确地表现出了风“顺”与“和”的特点。

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如果风顺而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描绘了昼与夜、冬与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

(意思对即可)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问: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dié。

第二问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第二问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分别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6.(1)律诗讲究押韵。

该诗押(an)韵,韵脚有(前、悬、年、边)等字。

(2)律诗一般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该诗中的对仗句是(首联、颌联、颈联)。

7.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A.本诗妙用形容词。

品析颔联中“平”“正”的妙处。

B.本诗巧用动词。

品析颈联中的“生”“入”。

[示例一]选A题。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与岸齐平,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宏阔大。

“风正一帆悬”中,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一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景十分传神。

广西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专题

广西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专题

古诗文默写专题柳州市池河市四、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11.(8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3),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6)孔子认为君子不仅要正己,还要帮助别人成就美德,不袒护小人。

正如《论语》中他说的“,。

小人反是。

”四、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11.【解答】答案:(1)恨别鸟惊心(2)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自”的书写)(3)千古兴亡多少事(4)雄关漫道真如铁(注意“漫”的书写)(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注意“雳”的书写)(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玉林市7.请你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词语或句子。

(1)山光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苔痕上阶绿,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4),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看到的最迷人的景象是:“,”。

)赵师秀在《约客》中“闲敲棋子“等待,客却“有约不来”,原因很可能就是6(”。

,“要们需类题目,我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古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能意不其要注相应的句子,尤,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学在平时的习。

境填充,注意结合语记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答案【解答悦(1)色2)草()书写意“阴”的3()佳木秀而繁阴(注写)笼”的书“笼寒水月笼沙(注意(4)烟)的”书写蹄(注意“蹄马人(5)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蛙处处青雨,草池塘黄(6)梅时节家家贺州五、诗文默写10.按要求填空。

(1),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2)落红不是无情物,。

2019年中考古诗文默写带答案

2019年中考古诗文默写带答案

2019年中考古诗文默写训练1轮猜押式集训(直接+理解)七年级(上)古诗词曲部分1. 次北固山下王湾(1),行舟绿水前。

(2)潮平两岸阔,。

(3),江春入旧年。

(4)乡书何处达, 。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6)《次北固山下》中抒发游子思乡情深的句子是:,。

2. 赤壁杜牧(1),自将磨洗认前朝。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赤壁》中的“,”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不为统治者所用的感慨与不平之气。

3.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1),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2)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4. 十五夜望月王建(1)中庭地白树栖鸦,。

(2),不知秋思落谁家?5. 水调歌头苏轼(1)明月几时有?。

(2)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3),何似在人间。

(4),月有阴晴圆缺。

(5)但愿人长久,。

(6)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与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7)《水调歌头》中“,”明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了词人对未来的希望。

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1)天街小雨润如酥,。

(2),绝胜烟柳满皇都。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

★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1)明月别枝惊鹊,。

(2)稻花香里说丰年,。

(3),两三点雨山前。

(4)旧时茅店社林边,。

8. 秋词刘禹锡(1),我言秋日胜春朝。

(2)晴空一鹤排云上,。

9.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1)迢迢牵牛星,。

(2),相去复几许?(3)盈盈一水间,。

1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中考古诗词:次北固山下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古诗词:次北固山下专项练习(含答案)

次北固山下一、默写二、文学常识1、本诗作者是代诗人,由文意可知作者的家乡是三、词义、句义1、解释词义次:客路:2、句义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寄出去的家书不知送往何处,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去。

四、理解:青山指,绿水指。

本联指明了作者此时在船上,“客路”即驿道,在“青山外”,可见为诗人的想象。

表明作者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之小景,写出了“”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颔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3.展开想象,描绘颔联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本联。

2.从哲理角度,赏析本联(不少于20字)3.本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很妙,是哪两个字?说说这两个字妙在何处?(提示:点明主旨)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提示:作者的感情要综合考虑颔联和尾联)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答案: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唐王湾洛阳三、次: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四、理解:首联:北固山,长江颔联:1.一帆悬两岸阔 2.潮平两岸阔3、示例:潮水上涨,与岸相平,两岸之间水面宽阔,一眼望去,浩瀚无垠;我乘坐的行船,船帆高悬,在清风的吹拂下,顺风而行。

这两句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之景,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乐观昂扬的心情和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整句话对仗工整,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颈联:1.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出春意。

2.写海上黎明的感受,在描写景物时令中表明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蕴含新事物诞生于旧事物解体之时这一规律哲理。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次北固山下》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次北固山下》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次北固山下》中考真题含答案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__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1)鸿雁传书思念故乡(2)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风正一帆悬”这一诗句有小景传大景之神,把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答案示例二: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诗句对仗精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能从①整体画面感,②“平”“阔”,③“正”“悬”,④对仗角度等选取两个角度答题,意对即可。

)【解析】(1)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目睹北归大雁,自然想起了“雁足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

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

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

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

后遂以“雁足传书(鸿雁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作者借这一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一个游子的深切思乡之情。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示例: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从描写角度看,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从词语运用上看,选用了“平”“阔”“正”“悬”等词语,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色,并将一叶“行舟”置于这一大背景下,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
3.次北固山下
1.(2017·连云港)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渺。

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2.有学生将“海日生残夜”中的“生”误写为“升”,请你说说用“生”的妙处。

“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情状,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生”又为“诞生”,有辞旧迎新之意,使整首诗歌意义更广阔。

3.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诗。

内容上: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写法上: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遥相呼应。

4.(2017·南充)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

(或:日月流转,岁月更替。

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 5.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正”指风顺而不猛,“悬”写出端端直直地高挂的样子。

“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6.(2018·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7.下列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D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时光的象征,并将“白”“新”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