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广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广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陈陶传陶,字嵩伯,鄱阳剑浦人。
尝举进士辄下,颇负壮怀。
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①”。
大中中,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咽气②有得,出入无间。
时严尚书宇③牧豫章,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
而欲试之,遣小妓莲花往侍,陶笑不答。
陶赋诗赠之云:“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
”宇见诗益嘉贞节。
【注释】①三教布衣:意为三教都未入门。
三教,指儒、道、佛三教。
③咽气: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
③严尚书宇:指严宇,官名是尚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颇负.壮怀/负.箧曳屣B. 出入无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 遣.小妓莲花往侍/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 宇见诗益嘉.贞节/虽有嘉.肴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3.从陈陶不慕名利且有自己坚守的事迹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3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①人也。
良少诞节②母憙③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
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非礼不行,良独食肉饮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
或问良曰:“子之居丧,礼乎?”良曰:“然。
礼所以制情佚④也。
情苟不佚,何礼之论!夫食旨不甘,故致毁容之实。
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
”论者不能夺之。
【注释】①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
②诞节:放纵不拘。
③憙(xǐ):喜欢。
后作“喜”。
④佚(yì):放纵。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良常.学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兄伯鸾居.庐啜粥/不可久居.C.哀.至乃哭/哀.转久绝D.情苟.不佚/苟.全性命于乱世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良少诞节母憙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3.你认为戴良是个怎样的人?(3分)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部编2019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_写景状物(含答案)

文言文复习——写景状物专题课1.三峡/郦道元2.答中书书/弘景3.及承天寺夜游/轼4.与朱元思书/吴均5.观月记/孝祥6.小石潭记/柳宗元7.核舟记/学洢8.楼记/仲淹8.醉翁亭记/欧阳修9.湖心亭看雪/岱文学常识一.重要作家作品1. 郦道元北地理学家,代表作《水经注》。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2. 弘景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隐居集》等。
3. 吴均4. 轼5. 柳宗元6. 仲淹7. 欧阳修8. 岱9. 《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明末清初中国文言短篇小说集。
潮编辑。
《虞初新志》是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汇为一编,共20卷。
二.文学常识1.地理方位表示方法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说文》解释“阴”字说:“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进一步指出:“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水北曰阳,水南曰阴。
”我国的阴阳地名比比皆是,如市就因位于贵山之南而得名。
2.文学体裁: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类: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说明,描写,情绪三.文言文阅读方法(一)写景游记文言文阅读方法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景物之美,抒发作者情感。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常州(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乙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3,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
无知无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洞而行。
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
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
既以缝表。
又以连里。
既能合纵,又善连横。
无羽无翼,反复甚急。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显贤良。
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
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注释】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
②尾:线。
③剽(piao):针尖。
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
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
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
⑦簪以为父:簪,大针。
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
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3(4)长其尾而锐其剽...(5)以成文章..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9.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3分)设置铁板→放置铁范→→→按平板面10、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1篇出师表(含答案解析)

第11篇出师表版本导航:◎统编九下第22课;◎语文九下第21课;◎苏教九下第20课。
情,触犯科条,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负责专职的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________ 今义:指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2)不宜异同..古义:________ 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_______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________ 今义:极端憎恨(5)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_______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6)由是感激..古义:________ 今义:由衷地感谢(7)庶.竭驽钝古义:________ 今义:众多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以光.先帝遗德原意为:光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2)形容词作名词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原意为:奸诈,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②此皆良实..原意为:善良、诚实,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③优劣..得所原意为:好的坏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④攘除奸凶..原意为:奸邪凶恶,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3)形容词作动词远.小人原意为:距离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3. 一词多义(1)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以咨诹善道.④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遗:①以光先帝遗.德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每与臣论.此事(4)行:①然后施行.②性行.淑均③必能使行.阵和睦④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⑤商旅不行.(《岳阳楼记》)(5)能:①先帝称之曰能.②必能.使行阵和睦③虽有千里之能.(《马说》)(6)临: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临.表涕零③临.溪而渔(《醉翁亭记》)(7)效:①恐托付不效.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8)兴:①兴.复汉室②若无兴.德之言③百废具兴.(《岳阳楼记》)(9)当:①当.奖率三军②今当.远离4. 重点实词(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秋:(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4)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外:(5)盖追.先帝之殊遇..追:殊遇:(6)欲报.之于陛下也报:(7)引喻..失义.引喻:义:(8)以塞.忠谏.之路也塞:谏:(9)俱.为一体俱:(10)陟罚臧否....陟:罚:臧:否:(1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科:(1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1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理:(14)不宜.偏私.宜:私:(15)使内外异.法也异:(16)志虑忠...纯志:虑:忠:(1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18)愚.以为宫中之事愚:(19)悉.以咨.之悉:咨:(20)必能裨.补阙漏..裨:阙:漏:(21)性行淑均..淑:均:(22)必能使行阵..和睦行阵:(23)亲.贤臣亲:(2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颓:(2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2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良:(27)愿陛下亲之信.之信:(28)则汉室之隆.隆:(29)躬.耕.于南阳躬:耕:(30)苟.全性命于乱世苟:(31)不求闻.达于诸侯闻:达:(32)猥.自枉屈..猥:枉:屈:(3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4)遂许.先帝以驱驰..许:驱驰:(35)后值倾覆...值:倾覆:(36)奉命于危难之间.间:__________(37)夙夜..忧叹夙夜:_______(38)深入不毛.毛:(39)当奖.率三军奖:(40)庶竭驽钝...竭:驽:钝:(41)攘除..奸凶攘除:(42)至于斟酌损益..损:益:(4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愿:(44)以告.先帝之灵告:(45)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46)以彰.其咎.彰:咎:(47)以咨诹.善道诹:(48)临表涕零..涕零:5. 文言虚词(1)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____________②可计日而.待也 ____________(2)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____________.后施行 ____________(3)①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____________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____________(4)盖.追先帝之殊遇____________①欲报之于.陛下也 ____________ 于.桓、灵也 ____________③三顾臣于.草庐中 ____________①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_②以.塞忠谏之路也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____________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7)①俱为.一体 ____________ 为.忠善者 ____________③愚以为.营中之事 ____________(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____________①悉以咨之.____________之.隆 ____________③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10)①则.汉室之隆 ____________②则.治臣之罪 ____________(1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浙江省12市2019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有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杭州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
大德间,江南大饥。
道殣①者相望。
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
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
不数年,使还乡土。
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
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
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
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
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
君必无归。
”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
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注】①殣(jìn):饿死。
②钱塘:地名,今杭州。
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
④罹(lí):遭受。
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
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C.即具.酒炙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D.生则毅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含答案解析)

第10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9课;◎语文八下第22课;◎苏教九上第19课。
第二部分(第②③段):写“桃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便要还家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食物味道好(2)仿佛..若有光古义:今义:似乎,好像(3)阡陌交通..古义: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古义: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处处志.之原意为:记号,标记,在句中的意思为:(2)方位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3)形容词作动词渔人甚异.之原意为:惊异,诧异,在句中的意思为:4.一词多义(1)中:①晋太元中.②中.无杂树(2)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③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3)闻:①鸡犬相闻.②村中闻有此人③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4)作: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设酒杀鸡作食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出:①不复出.焉②皆出酒食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④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⑤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遂:①遂与外人间隔②遂迷(7)寻: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5.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2)落英.缤纷英:(3)渔人甚.异之甚:(4)复.前行,欲穷..其林复:欲:穷:(5)林尽.水源.尽:源:(6)便得.一山得:(7)仿佛若.有光若:(8)初极.狭,才通..人极:才:通:(9)土地平旷.旷:(10)屋舍俨然..俨然:(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12)悉.如外人悉:(13)黄发垂髫..垂髫:(14)乃大惊.惊:(15)具.答之具:(16)设.酒杀鸡作食.设:食:(17)咸.来问讯..咸:问:讯:(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绝:(19)遂与外人间隔..间:隔:(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延:(21)停数日,辞去..辞:去:(22)此中人语.云语:(23)不足.为外人道.也足:道:(24)既.出,得.其船既:得:(25)便扶向.路扶:向:(26)及.郡下及:(27)诣.太守诣:(28)寻向所志.志:(29)欣.然规.往欣:规:(30)后遂无问津..者问津:津:6. 文言虚词(1)为(2)(3)(4)屋舍俨然.(5)不复出焉.二、重点句子翻译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③也。
”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选自《论语》) 【注】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识:了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简子不说.曰说:(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3.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阐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4.赵简子对子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他听了子贡的话后,为什么会发出感叹?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游松风亭苏轼余尝寓居惠州①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②,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③,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②木末:树林远处。
③死法:死于军法。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思欲就.亭止息就:(2)由是..如挂钩之鱼由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虽”与“虽兵阵相接”中的“虽”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3.翻译下面句子。
意谓是如何得到?4.作者在游览松风亭的过程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道理?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2018年【重庆市(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琅琊也”,教版写作“琅邪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名之者谁()(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觥筹交错()(4)树林阴翳()10.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4分)(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
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醉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12.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
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者这样修改的原因,(4分)【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答案:10.(4分)(1)野花开了,有—股清幽的香味(1分),好的树木生长茂盛,形成浓郁的绿荫。
(或。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术枝繁叶茂,一片浓荫”)(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1分),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1分)。
(或“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可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所乐的事情”)11.(3分)B(颓然,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无抑郁和苦闷之意。
)12.(4分)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2分);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2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阅读《岳阳楼记》,回答8-10题(8分)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大观:(2)景: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2分)“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8.(2分)(1)雄伟景象(2)日光9.(4分)(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0.(2分)有。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陕西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12分)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贾(gǔ):做买卖。
②召(shào)忽:齐人。
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吾始困时(贫困)(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谋划)(3)知时有利不利也(时机)(4)吾尝三战三走(逃跑)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共4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2分)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
共2分。
19.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答案】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
评分标准:每翻译一句,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共4分20.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
意思对即可。
共2分。
【参考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
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
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
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
公子纠失败,大臣们都认为屈辱而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辽宁省沈阳市】7.阅读选文,完成7~10题。
(14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①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释】①足下:敬称,您。
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③日力:岁月。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窘于衣食皆以美于徐公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公问其故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1)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2)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10.【甲】【乙】两文都出自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
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4分)(1)【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7.D8.(1)我看见您题写的宇,认为这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写的)。
(2)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9.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10.(1)宋濂:勤奋好学;诚信。
(2)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湖南益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17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1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B.媵人持汤沃灌赴汤蹈火(成语)C.故有所览,辄省记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D.为一说,使与书俱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13.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当余之从师也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B归而形诸梦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蕖》)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