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与答案
2019年全国中考试题古诗词阅读理解试题汇编及答案

2019年全国中考真题古诗词阅读试题汇编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共42页,98题,有答案;为便于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的试题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
(2019年中考·北京卷11-12)中最后的数字“11-12”是指在原试卷中的题号。
1.(2019年中考·北京卷10-11)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2)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的人生态度。
(3分)(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分)答:【答案】(1)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含义、手法和情感,难度中。
题目要求“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分别对两首诗的含义、手法、情感进行分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诗中意象“明月”,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二)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江上(宋)葛天民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1.“漫漫”二字,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雨期之长,雨区(范围)之大。
2.①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②用了拟人手法,花落时,风去扑救它,表现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柳绵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从以上任意一个角度分析均可)古诗阅读。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4.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3.“不许”、“拦”“日夜喧”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4.意象:堂堂溪水人生哲理: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边5.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先.概括其特点,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6.请分析最后一句中“忽”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5.特点: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描述:满天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
6.“忽”,突然的意思,说明水中青山是作者无意中所见,这就与前句“闲”字相对应,既突出了水之清、山之青,又表达了突然看见青山倒影时的惊喜之情。
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 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

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考查颈联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
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
驿使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
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
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呼应首句“候吏立沙际”。
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
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幕,学诗设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词人借梦境将天上与人间做了鲜明的对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展现了一幅晨雾迷茫,云涛翻腾,银河流转,千帆竞渡的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江苏省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

古诗词赏析专题常州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4. (1)陶渊明《桃花溪》 ( 2)由远而近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6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答案】5. 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一)

新晴
(宋)刘攽( bā 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3.从诗中的“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试卷第 5 页,总 24 页
“昼梦”、 “南风”等意象可知, 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 活场景。 14.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27.穿天透地 28.不相同。《望庐山瀑布》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把飞 流的瀑布比作落下的银河,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惊心动魄 之美的惊叹。 (或借景抒情,通过对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 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咏瀑布》 用了托物言志(拟人)手法,借瀑布奋勇向前,勇赴大海
试卷第 11 页,总 24 页
新凉 徐玑(宋)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新凉 : 初秋的凉爽。②田畴:田地,田野。 17.一二两句中“ ________”、“ ________”最能体现 “新凉”这一特点。 18.最后两句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答案】
江上 宋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试卷第 9 页,总 24 页
24.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5.这首诗中的三、 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 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24.运用拟人手法。“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 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 动,情趣横生。 25.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 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 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 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 光明。 2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习题。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2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含答案

20.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南宋·李清照)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4课;◎语文八下第21课;◎苏教八下第22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错误!【主旨: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词人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金题演练1.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上阕写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谩”字则流露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之情。
C.“蓬舟吹取三山去”中“三山”是神话中三座海上的仙山,词人在此交代海中仙山为自己的归宿,与上阕结尾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相呼应。
D. 这首词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2.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炼字:“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二字化静为动,既形象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传神地写出了词人气魄的昂扬飞动,又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
画面: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
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开篇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景象极为壮丽。
内容:词人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归”字在无形中缩短了仙凡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就好像词人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
2019江苏省 中考专题测试语文试卷:古诗文阅读 附答案.

初三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阅读(1)(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2019年栖霞区一模卷)【古诗阅读】陪润州①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宋〕杨蟠试上蓬莱②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天远楼台横北固③,夜深灯火见扬州。
回船却望金陵④月,独倚牙旗⑤坐浪头。
(选自《宋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版)[注释]①润州:宋朝时润州行政区域为现在的镇江市。
②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喻指金山。
③北固:指北固山。
④金陵:唐宋时,金陵也指润州。
⑤牙旗:旗杆顶上饰有象牙的旗。
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
1.本诗前两联写金山胜景,首联用“长云漠漠鸟飞愁”写出金山山势的,颔联用“”“”两个动词性短语写出金山被江水环绕的地形特点。
(2分)2.这首诗尾联对江中明月的描写非常别致,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这幅画面。
(3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
(2019年鼓楼一模卷)剑客行[南宋]陆游我友剑侠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
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①入燕诛逆虏。
一身独报万国雠,归告昌陵②泪如雨。
(选自《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集》,陈祖美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注]①正昼:大白天。
②昌陵:永昌陵,宋太祖的陵墓。
3.下列对宝剑的描摹,手法与《剑客行》首联、颔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
(《剑池》)B. 流尘冉冉琴谁鼓,渍血斑斑剑不磨。
(《琴剑》)C. 床头忽觉蛟龙吼,天上方惊牛斗空。
(《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D.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4.诗中提及荆轲、专诸有何意?(3分)(三)古诗阅读。
(4分)(2019年浙江金华、丽水卷)遣意【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
酿黍:酿酒。
移橙:栽橙。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醉翁亭记(含答案解析)

第5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版本导航:◎统编九上第11课;◎语文八下第24课;◎苏教九上第22课。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今义:主意,心意(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今义:香(3)佳木秀.而繁阴古义:今义:秀气、好看(4)非丝.非竹.古义:今义:丝线古义:今义:竹子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名.之者谁原意为:名字,在句中的意思为:②故自号.曰醉翁也原意为:名号,在句中的意思为:③至于负者歌.于途原意为:歌曲,在句中的意思为:(2)名词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原意为:山峰,在句中的意思为: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原意为:翅膀,在句中的意思为:③杂然而前.陈者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原意为:欢乐,在句中的意思为:3.一词多义(1)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临.溪而渔③把酒临.风(《岳阳楼记》)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2)谓:①太守自谓.也②太守谓.谁③谓.其妻曰(《邹忌讽齐王纳谏》)④予谓.菊(《爱莲说》)⑤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3)归:①云归.而岩穴暝②朝而往,暮而归.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发:①野芳发.而幽香②苍颜白发.③有时朝发.白帝(《三峡》)④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乐:①而乐.亦无穷也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重点实词(1)环.滁皆山也环:(2)其西南诸.峰诸:(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深:秀:(4)渐闻.水声潺潺闻:(5)峰回.路转回:(6)饮少辄.醉辄:(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寓:(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开:(9)云归而岩穴暝.暝:(10)晦.明变化者晦:(11)山间之四时.也时:(12)朝.而往,暮.而归朝:暮:(13)而乐亦无穷.也穷:(14)至于负.者歌于途.负:途:(15)前者呼.,后者应.呼:应:(16)往来而不绝.者绝:(17)临溪而渔.渔:(18)泉香而酒洌.洌:(19)杂然而前陈.者陈:(20)宴酣.之乐酣:(21)射者中.,弈.者胜中:弈:(22)觥筹交错.错:(23)苍颜.白发颜:(24)颓然乎其间.者颓:间:(25)人影散乱..散:乱:(2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从:(27)树林阴翳.翳:(2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29)而不知.人之乐知:(30)醒能述.以文.者述:文:5.(1)也(2)其(3)之(4)于(5)酿泉为.酒(6)杂然.而前陈者(7)颓然乎.其间者二、重点句子翻译1.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专题【】1.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4分)答案:【】12.诗歌鉴赏。
(4分)浣溪沙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阙描写 (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
(2分)(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2分)答案:12.(1)春天或春季(1分);兰芽、子规(任答一个得1分)(2)借溪水西流(1分)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意近即可)【】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五代词,完成1-2题。
南乡子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分)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分)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1.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
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做铺垫。
2.C。
《南乡子》表达的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心孤独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
而C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是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心的孤独凄凉,寄托思乡之愁。
【】14.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渡送别白渡远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2分)(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2分)答案:【】(四)古诗阅读(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
真定怀古元·孚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
②主父:战国时武灵王。
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③尉陀:即佗,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
④莫: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
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4分)答案:15.(4分)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
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
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
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
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能结合诗歌容整体分析思考。
理解准确全面深刻。
表述流畅、清晰。
)【潍坊】(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3题。
(5分)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2.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分)13.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12.“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2分,字义、效果各1分。
任选一字作答,若全答,按“逐”字判分)13.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1分)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2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渔家傲·秋思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19.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20.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炯《从军行》)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C.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答案:18.A 19.C 20.D【】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真定怀古元·孚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
②主父:战国时武灵王。
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③尉陀:即佗,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
④莫: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
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4分)答案: 15.略【】(五)如梦令(5分)[明]梦阳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7.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分)18.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答案: 17.“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2分,加点字词赏析1分,句子理解1分,意思相近即可)18.C(3分)【】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行路难(其一)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 12.(1)“顾”意思是:看。
“济”意思是:渡过。
(2)“像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诗人借用吕尚和伊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7.(2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8,(3分)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天末怀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州(今)时所作。
当时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
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
作者视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
作者在动乱年代与白一起被流放。
所以才由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11.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5.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归园田居(其三)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愿”的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答案: 5.B【】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3分)答案: 21.(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24题。
(5分)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