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朗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终身教育引论

终身教育引论
终身教育引论
保尔.朗格郎
11级2班侯利兵
作者简介
保尔.朗格朗:法国成人教育家, 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 和理论奠基者。1910年出生于 法国加来的普康来。巴黎大 学毕业后在中小学任教多年。 后从事成人教育工作。1965年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 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 员会的会议上做了学术报告, 引起极大反响。1970年出版 《终身教育引论》
六.集体的事业
教育是集体的事业,光靠专门从事教育的 人无法向前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各部门以及各类人士来共同研究解决各种 各样的教育问题,参与教育决策,另一方 面随着教育超越传统的限制,教育人已不 光是教师的职责,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 取长补短是形成可靠而生机勃勃的终身教 育结构的先决条件之一。
终身教育的概念
将教育贯穿于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主张 教育的社会整体性(打破家庭教育,学校 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隔离),主张把人生各 个阶段中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整合起来。
时代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的大力推行和各国学者的积极提倡下, 终身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种重要的教育发展和改 革的思潮。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成人教育 家——保尔.朗格郎。其代表作是《终身教 育引论》(1970),另外终身教育方面还有 两部有影响的作品:《学会生存——教育 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1996)
四.着眼于企业管理的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
在终身教育的概念中,学校教育是整个教 育过程中的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是一段相 当重要而具有决定意义的序曲。
五.石头和人
朗格朗把石头喻指塑造人的物质环境,借 以说明人与物质环境的不可分割性与相互 依存性。

简析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doc

简析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doc

简析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关键词:终身教育;闲暇教育;历史意义论及终身教育思想,追其根源,可以说自古有之。

如在我国就流传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语,西方则盛行“Never too old to learn”的说法。

但那时的终身教育思想很零散,真正系统化具有现代意味的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法国,60年代后在世界上得到传播。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一)萌芽期(二十世纪前):主张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思想,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古已有之。

如我国终身教育的伟大先行者孔子通过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完整的终身教育规划: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又如古希腊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所言:“教育真正的本质在使人们经由一生的时间,达成真实的生活目的。

”柏拉图进一步表示:“教育是由出生到临终的一个历程,个人唯有终身不断的学习,才有可能成为健全的公民。

” (三)形成期(1960至1980年代):自1960年代开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洲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欧洲议会的数次重要会议及报告书提出以后,终身教育逐渐形成新的典范,被广泛推广至世界各国,成为若干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指标原理。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实施由1956年开始,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巴黎召开的推进成人教育的国际会议中讨论并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长保罗?朗格朗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

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终身教育宣言》。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确认了朗格朗的终身教育理论。

二、关于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

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性的要求。

”在朗格朗看来,终身教育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的整个一生的教育,不能局限于青少年阶段,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略论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及《终身教育引论》

略论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及《终身教育引论》

略论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及《终身教育引论》略论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及《终身教育引论》导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传统教育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人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持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朗格朗是中国著名钢琴家,他的终身教育思想及其著作《终身教育引论》对于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朗格朗自幼在音乐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天赋,然而他深知音乐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在他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朗格朗深信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成绩和荣誉,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以应对变化多样的社会和职业需求。

二、《终身教育引论》的主要观点《终身教育引论》是朗格朗关于终身教育的理论性著作,深入探讨了终身教育的意义、目标和方法。

其中,朗格朗强调个体对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规划性的重要性,提出要注重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激励,构建个体发展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学习体系。

同时,朗格朗还对终身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终身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学习,还包括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跨学科能力等多个维度。

他提醒人们要注重培养综合素质,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三、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既具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不断变化的技术和职业需求要求人们具备创新和适应能力。

而终身学习正是培养和提升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

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提醒人们要从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抽离出来,摆脱“只学一行、做一行”的思维模式,以开放的心态和多元的方式投入到持续学习中去。

具体来说,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以下几点重要启示:1. 打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终身学习的意义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等先进的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作者:张颖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4年第10期保罗·朗格朗于1910年出生于法国加莱的康普兰,大学就读于巴黎大学。

毕业后,先后在巴黎、卡门博丽、格勒吉布尔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后来转入成人教育领域。

上世纪30年代,为了验证自己的教育观念,朗格朗加入了法国“公民服务组织”,主要负责该组织中的成人教育和体育教育事项。

1948年起,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任职,60年代下半期担任终身教育科科长。

1965年1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朗格朗在所作学术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并于同年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系统阐述了他的终身教育思想,成为世界上终身教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被誉为“终身教育之父”,被业界认为能和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

独树一帜的终身教育思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

在此影响下,人们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对此,朗格朗曾大声疾呼:“教育已不能遵循它按照旧时代传统所走过的道路。

……教育必须被看做是贯穿人的一生和人的发展每个阶段的持续过程。

”这成为他所提出的终身教育思想的主线。

朗格朗认为,人一生都应由教育贯穿始终,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发展。

在教育的内容上,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内容贯穿于男人与女人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教育,贯穿于公民教育、体育教育、审美教育、职业教育等,最终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人们意识到体育不是与文化隔绝的纯肌肉作用,等等,继而培养出对各种社会变化进行鉴赏和判断的能力。

在教育的目的上,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主要目的有:培养现实的人、培养现代人对于快速变革的世界的适应能力、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争取国家之间和平和谅解,使每个人都热爱和平等。

在教育的构成上,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就是将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紧密地结合,使终身教育成为具有整体性和完备性的教育。

西方现代教育思想选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海南师范大学

西方现代教育思想选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海南师范大学

西方现代教育思想选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海南师范大学1.任钟印、黄学溥在《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一卷)中将教育思想界定为:教育思想是关于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和手段的理想、观点和理论的体系。

()答案:对2.朗格朗指出:”终身教育原理之一就是强调发展的综合统一性。

“()答案:对3.实验教育思想以教育实验为标志,其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教育实验来研究教育问题。

()答案:对4.教育思想具有开拓视野,丰富和提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理性认识的功能。

()答案:对5.巴格莱主张加强公立学校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通教育。

()答案:错6.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主导成分的是道德教育。

()答案:对7.终身教育思想认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培养人们学会如何学习,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

()答案:对8.杜威的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

()答案:错9.传递优秀文化遗产,训练智力是要素主义主张的教育目的。

()答案:对10.自由教育重视现成的现实材料的传递吸收,而不注重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以及具体技能技巧的发展。

()答案:错11.终身教育涵盖了人的一生,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答案:对12.要素主义教育忽视多数学生能力的培养,编写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工作实际。

()答案:对1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是使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对14.永恒主义作为现代的一种教育哲学流派,是在反对实用主义的过程中勃然兴起的。

()答案:错15.梅伊曼认为:传统的教育学提出的原则或准则都是未经证实的东西,都缺乏精确的依据。

()答案:对16.教育思想是一种随意的、即兴而发的,它不同于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议论、感受和体验。

()答案:错1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育的基础和关键是感知美和领会美。

()答案:对18.罗杰斯认为学习目标应该由学生自己确定,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由教师做出。

()答案:错19.要素主义认为教学过程必须是一种训练智慧的过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人名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人名

教育知识与能力1.197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思想。

D.终身教育3.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B.亚里士多德10.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

C.苏格拉底30.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C.奥苏伯尔5.古罗马的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了()的学习过程理论。

A.“模仿、理论、练习”’8.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D.波斯纳13.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

B.艾宾浩斯14.“如果给我一打婴儿。

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

说这句话的人是()。

A.华生16.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是前苏联教育家()。

B.马卡连柯17.全身松驰法由()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C.雅各布松2.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B.蔡元培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C.华生4.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

C.梅依曼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4.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16.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

是()。

A.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20.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

D.勒温27.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D.彼得•麦克费尔29.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

B.舒尔茨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B.夸美纽斯14.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D.埃利斯26.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略论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及《终身教育引论》

略论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及《终身教育引论》
还 负 责 了经 济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 ( E D) 与 成 人 教 育 有 关 的项 目 , O C 中 并 朗格朗分析了 2 O世 纪 社 会 面 临 着 发 展 变 化 、人 口迅 增 、科 技 进 任 法 国 文 化 和 发展 协 会 的秘 书 长 以 及 教育 发 展 委 员 会 秘 书 处 的 成 员 。 步 、 治 结 构 更 迭 , 息 化 和 闲 暇 时 间 等 各 种 重 要 因素 对 终 生 教 育 的 政 信 16 9 5年 1 2月 ,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在 巴 黎 召 开 了“ 三 届 促 进 成 人 教 影 响 , 出从 年 龄 和 教 育 、 年 人 与成 年 人 、 法 和 那 同 、 炎 和 选 拔 联 第 提 青 方 培 育 国 际 委 员 会 ” 议 . 格 朗 在 会 上 以 ‘dct np r n ne 为 题 作 以及 教 育 过 程 的 统一 性 和连 贯 性 等 五 个 方 面 探 索终 身 教 育 的 意 义 。 会 朗 ' u ai emae t” e o 朗
佛山
58 0 ) 2 0 0
【 摘 要】 朗格 朗是 当代 国际知名的成人教育 家, 一生致力于终身教 育理论研 究和工作 实践。他的终身教育思想 内涵丰 富且深刻。他认 为. 在人类面临社会 和世界 变化和迎接挑 战的需求下, 身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和发展 , 终 并赋予成人 教育新 的内涵 。 在探 索终 身教育 内容和方 法 的 新 思路 时提 出 了终 身教 育 的 社会 目标 。这 些 思 想 是 当代 教 育 理 论 的 重 大 变革 ,C - 改 革 和 发展 有 着 重要 的 理 论 价 值 和 实践 意 义 。 x ̄ f 【 关键 词 】 朗格 朗 ; 身教 育 ; 想 终 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格朗的教育思想
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1910- )是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奠基者,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终身教育引论》(1970)等。

1、终身教百的涵义
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整个一生的教育,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应贯穿人的一生,并且人一生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即在某年龄阶段的教育是由先前的教育所决定或影响的,又将对未来的教育起决定或影响作用;教育并
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以外的社会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

2、终身教育的目标
在朗格朗看来,终身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更美好的生活厂或者是从中吸取一切有益的东西,使人过一种更和谐、更充实、符合生命真谛的生活。

具体来讲,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新人。

朗格朗指出,教育的真正对象是全面的人,是处在各种环境中的人,是担负着各种责任的人,简言之,是具体的人。

(2)实现教育民主化。

朗格朗将实现教育民主化作为终身教育的另一重要目标。

在他看来,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机会均等。

他主张学校教育的重点一定要放在"为民主而教育人"这一点上,并认为终身教育是"实现真正平等的手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