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分数: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功能都是由膜蛋白决定的B.蛋白质在细胞膜内侧和外侧的分布是对称的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能够将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发挥作用D.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2、下图是一种人工膜的模型图,与质膜相比,下列对葡萄糖分子不能通过人工膜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葡萄糖分子体积太大B.葡萄糖不溶于脂双层中C.人工膜中缺乏葡萄糖载体D.没有ATP提供能量3、决定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磷脂分子B.糖蛋白C.载体蛋白D.胆固醇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煮熟的猪肝研磨液验证酶具有高效性B.“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可用绿色植物成熟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C.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D.“用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和“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都必须使用高倍显微镜5、如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膜,则A面为细胞质基质B.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在细胞间的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C.该“膜结构”也可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膜等D.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疏水性,④是磷脂分子的尾端,具有亲水性6、如图1表示腺苷三磷酸的结构,图2表示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的五边形表示单糖,与RNA中的单糖相同C.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贮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D.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产生ATP7、、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1实验结果可知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左右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卵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专一性8、关于以下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涉及到的细胞器只有①②⑤B.①与③之间经由过程囊泡举行转化C.观察活细胞中的④不需要染色D.②④都具双层膜,都能进行能量交换9、如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
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下列事实不支持这一说法的是()A.人体的发育以细胞的增殖、分化为基础B.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能够进行运动和捕食C.动植物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各种生理活动D.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氧气2.下列关于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动、植物有着相同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酵母菌、草履虫仅属于个体层次C.由于病毒在活细胞内能够繁殖,所以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一个分子、一个原子都不是一个生命系统3.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蛋白质分子的结构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应是顺时针的D.不改变光线亮度的情况下,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装片,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4.“细胞学说”被认为是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是细胞的命名者B.列文虎克在自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细菌C.魏尔肖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D.“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5.下图是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
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A.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B.Ⅰ胆固醇、Ⅱ性激素、Ⅲ维生素DC.Ⅰ生物大分子、Ⅱ多糖、Ⅲ核酸D.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6.英国科学家Chambers等人研究和鉴定一些动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时,发现了人体第21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是蛋白质中硒的主要存在位置,人体内硒含量很少,合成硒代半胱氨酸的原料需要不断从食物中获取。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硒的元素属于微量元素B.硒位于硒代半胱氨酸的R基中C.硒的代半胱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D.人体的蛋白质均含有硒7.巯基和二硫键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极为重要。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40题:1-25题,每题1分;26-40题,每题2分;共55分)1.把一块生物组织或结构捣碎后进行化学分析,得知其中含有水、蛋白质、DNA和糖原等成分,由此可判断该组织或结构是()A.SARS病毒 B.家兔的肝脏 C.甜菜的块根 D.细菌【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物质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用任氏液(含少量Ca2+)灌注离体蛙心,发现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用不含Ca2+的任氏液灌注离体蛙心,发现蛙心会很快停止跳动。
这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Ca2+A.对维持蛙心细胞PH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C.对维持蛙心形态有重要作用 D.为蛙心的跳动直接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用任氏液(含少量Ca2+)灌注离体蛙心,发现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用不含Ca2+的任氏液灌注离体蛙心,发现蛙心会很快停止跳动。
这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Ca2+的作用是:对维持蛙心细胞PH有重要作用,和题目无关,所以A项不正确;蛙心跳动或不跳动是生命活动,说明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所以B项正确;对维持蛙心形态有重要作用,和题目无关,所以C项不正确;为蛙心的跳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所以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两个氨基酸缩合成肽并生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酸的()A 、氨基 B、羧基 C、R基 D、氨基和羧基【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列几组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一组是A.酶、胰岛素、血红蛋白B.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C.葡萄糖、乳酸、性激素D.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下列几组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一组是:酶、胰岛素、血红蛋白均所以蛋白质,所以A项不正确;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都是核酸,所以B项不正确;葡萄糖属于糖类,乳酸不属于脂质,性激素属于脂质,所以C项不正确;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来均属于脂质,属于D项正确。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B.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密切相关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2.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的淀粉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在盛有3%的淀粉溶液烧杯中,下列正确表示烧杯内淀粉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A.B. C.D.3.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的一组是()①研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②研究人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建构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A.①②③④ B.①③C.②④D.①②③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刺激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5.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如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不利于插花保鲜D.第5 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高6.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D.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多肉植物颇受人们喜爱,它们多具有景天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某植物气孔夜间开放吸收并固定CO2.在PEP羧化酶作用下CO2与PEP结合,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积累于液泡中.当白天气孔关闭时,液泡中的苹果酸放出CO2参与卡尔文循环.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所有具膜结构共含层磷脂分子,液泡中的液体称为.(2)若苹果酸进入液泡为主动运输,则需要液泡膜上的(受体/载体)参与,并且消耗水解释放的能量.(3)叶绿体基质中的能量转化途径为:转化为.(4)白天气孔关闭,但苹果酸可以释放CO2参与(光反应/暗反应),同时可以减少丢失.(5)卡尔文用14C标记CO2追踪C原子,请写出C原子具体转移途径: .8.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可以发生隐性突变,而隐性突变会导致不同情况的出现:如突变不会引起个体死亡、突变会导致完全致死(全部突变体死亡)和不完全致死(一部分突变体死亡),若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得F1,使F l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请回答:(1)若经诱变后没有发生突变,则F2果蝇表现型为.(2)若只发生隐性突变而不引起致死现象,则F2中红眼与白眼的比值为.(3)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则F2中雌:雄为.(4)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不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则F2中雌:雄介于和之间.9.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及其调节机制.甲、乙、丙表示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回答:(1)结构乙表示的器官是,物质a表示.(2)c控制d形成的过程叫,密码子位于(填字母).(3)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甲/乙/丙)的活动起作用,这种调节机制为调节.(4)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完成d到e过程所需的“搬运工”为.(5)激素调节的特点为、、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10.演替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美学派代表人物Clements提出演替的顶级学说,认为在自然状态下,演替总是向前发展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为,弃耕农田(一定/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2)人类可以改变自然演替的和.(3)一般来说,(热带/温带)群落的丰富度更高.群落在水平结构上表现.(4)大多数依赖动物传粉的植物,可依靠提供花蜜或花粉吸引传粉动物.这些生物的种间关系为,二者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现代进化理论上称之为.生物技术实践11.发酵食品加工中离不开微生物,例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和醋酸菌,腐乳的制作离不开毛霉等微生物.(1)腐乳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佐餐食品,其制作流程如下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①制作腐乳的原料中哪种有机物含量比较高?.毛霉可利用体内的酶将该成分分解成哪些小分子有机物?.②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若盐的浓度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③卤汤中酒的含量为什么要控制在12%左右?.(2)如图是利用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①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②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之前要将发酵瓶清洗干净,用消毒.③制作时应将开关2打开,长而弯曲的胶管1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3)用鲜牛奶发酵制作酸牛奶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_ _.(4)果酒制作的反应式.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基因工程技术包括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步骤是.(2)cDNA文库的构建方法为.(3)限制酶、DNA连接酶和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工具.其中限制酶的特点是.(4)Mullis教授因发明PCR技术获1993年诺贝尔奖,PCR技术中需要的酶是,若PCR进行30轮循环,理论上可获得个基因片段.(5)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体细胞的方法是.(6)周光宇教授提出的花粉管通道法为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作出重要贡献.请写出分子水平检测抗虫棉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及个体水平鉴定的方法.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B.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密切相关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的分化.【分析】1、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据此答题.【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细胞分裂到一定次数后不再分裂,分裂次数是有限的,A正确;B、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密切相关,B正确;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C正确;D、磷脂、胆固醇属于脂质,磷脂不含有胆固醇、脂肪酸,D错误.故选:D.2.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的淀粉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在盛有3%的淀粉溶液烧杯中,下列正确表示烧杯内淀粉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A. B.C.D.【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20%淀粉溶液渗透压高于3%的淀粉溶液,故3%的淀粉溶液水分会流向20%淀粉溶液多,导致烧杯内淀粉溶液浓度越来越高,而鱼鳔内淀粉溶液浓度越来越低,当二者浓度达到相等时,水分出入达到平衡,二者浓度不再变化.【解答】解:鱼鳔内盛有20%的淀粉溶液,而鱼鳔外是3%的淀粉溶液,依据渗透作用原理,水分子总的渗透方向表现为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则从鳔外向鳔内,从而导致鳔外烧杯内淀粉溶液的浓度升高,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故选:C.3.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的一组是()①研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②研究人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建构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A.①②③④ B.①③C.②④D.①②③【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在生物课本中: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光合作用中水的来源和二氧化碳的转移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等均利用了该手段.【解答】解:①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②科学家用绿色荧光染料和红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鼠细胞表面蛋白质分子进行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利用了荧光标记法,未用同位素示踪法;③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外壳和核酸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建构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未使用同位素标记法.故选:B.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刺激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解答】解:A、当机体遭受抗原入侵时,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并处理抗原,之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但也有些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活化分化成相应的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A错误;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正确;C、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错误.故选:B.5.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如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不利于插花保鲜D.第5 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高【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添加蔗糖,目的是提供营养,同时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由四条曲线对比可知:植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偶有延缓衰败的作用,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解答】解:A、由四条曲线对比可知: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A正确;B、添加蔗糖,目的是提供营养,同时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正确;C、由四条曲线对比可知,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C错误;D、第5天清水组鲜重累积增加率最低,最易衰败,可见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最高的应该是只加淸水的组.D正确.故选:C.6.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D.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1、基因突变的原因: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A正确;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正确;C、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D、通过杂交实验,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是隐性突变,D正确.故选:C.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多肉植物颇受人们喜爱,它们多具有景天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某植物气孔夜间开放吸收并固定CO2.在PEP羧化酶作用下CO2与PEP结合,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积累于液泡中.当白天气孔关闭时,液泡中的苹果酸放出CO2参与卡尔文循环.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所有具膜结构共含12 层磷脂分子,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2)若苹果酸进入液泡为主动运输,则需要液泡膜上的载体(受体/载体)参与,并且消耗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3)叶绿体基质中的能量转化途径为:化学能转化为化学能.(4)白天气孔关闭,但苹果酸可以释放CO2参与暗反应(光反应/暗反应),同时可以减少水分丢失.(5)卡尔文用14C标记CO2追踪C原子,请写出C原子具体转移途径: CO2→C3→(CH2O)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据图分析:多肉植物以气孔白天关闭,其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来源于苹果酸分解和细胞呼吸,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合成苹果酸,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因此这些植物适宜生存在干旱环境中.据此分析作答.【解答】解:(1)图中所示的具膜结构包括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膜、液泡,其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为双层膜,细胞膜和液泡为单层膜,因此所有具膜结构共含6×2=12层磷脂分子,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2)若苹果酸进入液泡为主动运输,则需要液泡膜上的载体参与,并且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3)叶绿体基质中发生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能量转化途径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4)白天气孔关闭,但苹果酸可以释放CO2参与暗反应,同时可以减少水分丢失.(5)卡尔文用14C标记CO2追踪C原子,C原子具体转移途径为CO2→C3→(CH2O).故答案为:(1)12 细胞液(2)载体ATP(3)化学能化学能(4)暗反应水分(5)CO2→C3→(CH2O)8.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可以发生隐性突变,而隐性突变会导致不同情况的出现:如突变不会引起个体死亡、突变会导致完全致死(全部突变体死亡)和不完全致死(一部分突变体死亡),若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得F1,使F l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请回答:(1)若经诱变后没有发生突变,则F2果蝇表现型为均为红眼.(2)若只发生隐性突变而不引起致死现象,则F2中红眼与白眼的比值为3:1 .(3)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则F2中雌:雄为2:1 .(4)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不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则F2中雌:雄介于1:1 和2:1 之间.【考点】伴性遗传.【分析】已知对果蝇进行相关处理后,其X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四种情况.若为隐性突变,则F2中的基因型有X B X B、X B X﹣、X B Y、X﹣Y,即表现型为红眼:突变眼=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若为隐性致死突变,F2中X﹣Y死亡,则F2中雌:雄=2:1;若为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比为介于2:1和1:1之间;若不发生突变,则F2中基因型有X B X B、X B X B、X B Y、X B Y,即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解答】解:(1)若经诱变后没有发生突变,则F2中X﹣Y的基因型为X B Y,都为红眼.(2)若只发生隐性突变而不引起致死现象,则F2中表现型为红眼与白眼的比值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3)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F2中X﹣Y死亡,则F2中雌:雄=2:1.(4)若突变不致死,则F2中雌:雄为1:1,若完全致死,则F2中雌:雄=2:1,所以若不完全致死,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故答案为:(1)均为红眼(2)3:1(3)2:1(4)1:1 2:19.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及其调节机制.甲、乙、丙表示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回答:(1)结构乙表示的器官是垂体,物质a表示TRH .(2)c控制d形成的过程叫转录,密码子位于 d (填字母).(3)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甲、乙(甲/乙/丙)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为反馈调节.(4)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核仁,完成d到e过程所需的“搬运工”为tRNA .(5)激素调节的特点为微量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从图可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信使RNA,e是酶;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通常是糖蛋白,合成蛋白质过程称为翻译.【解答】解:(1)由图中信息可知,丙是甲状腺,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下丘脑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c为DNA,d为RNA,e为酶.c控制d形成的过程是转录.密码子位于mRNA上.(3)寒冷时下丘脑通过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乙释放b促甲状腺激素,进一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通过负反馈调节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4)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完成d到e过程所需的“搬运工”为tRNA,可以携带氨基酸.(5)激素调节的特点为微量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故答案为:(1)垂体TRH(2)转录d(3)甲、乙抑制反馈(4)核仁tRNA(5)微量高效体液运输10.演替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美学派代表人物Clements提出演替的顶级学说,认为在自然状态下,演替总是向前发展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弃耕农田不一定(一定/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2)人类可以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3)一般来说,热带(热带/温带)群落的丰富度更高.群落在水平结构上表现镶嵌分布.(4)大多数依赖动物传粉的植物,可依靠提供花蜜或花粉吸引传粉动物.这些生物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二者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现代进化理论上称之为共同进化.【考点】群落的演替;种间关系.【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答】解:(1)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如果环境条件恶劣,弃耕农田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2)人类可以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3)一般来说,热带群落的丰富度更高.群落在水平结构上表现镶嵌分布.(4)大多数依赖动物传粉的植物,可依靠提供花蜜或花粉吸引传粉动物.这些生物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二者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现代进化理论上称之为共同进化.故答案为:(1)次生演替不一定(2)方向速度(顺序可颠倒)(3)热带镶嵌分布(4)互利共生共同进化生物技术实践11.发酵食品加工中离不开微生物,例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和醋酸菌,腐乳的制作离不开毛霉等微生物.(1)腐乳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佐餐食品,其制作流程如下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①制作腐乳的原料中哪种有机物含量比较高?蛋白质.毛霉可利用体内的酶将该成分分解成哪些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肽和氨基酸.②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若盐的浓度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③卤汤中酒的含量为什么要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延长.(2)如图是利用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①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②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之前要将发酵瓶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③制作果醋时应将开关2打开,长而弯曲的胶管1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杂菌的污染.(3)用鲜牛奶发酵制作酸牛奶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_ 乳酸菌_.(4)果酒制作的反应式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解答】解:(1)①制作腐乳的原料是豆腐,其中蛋白质含量比较高.毛霉可利用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②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若盐的浓度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③由于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而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延长,因此卤汤中酒的含量要控制在12%左右.(2)①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②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之前要将发酵瓶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
【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e395b6535022aaea998f0fb1.png)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将所选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和系统B.病毒无细胞结构,故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的理由是()①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④多细胞生物也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异是()A.细胞膜结构不同B.细胞壁结构不同C.核糖体化学成分不同D.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4.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A.大肠杆菌和蓝藻B.蓝藻和流感病毒C.乳酸菌和酵母菌D.青霉菌和烟草花叶病毒5.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6.在鉴定还原性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下列哪项说法正确()A.在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入硫酸铜,再加入氢氧化钠B.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匀后加入C.两个实验都需要加热D.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后现象是溶液颜色变紫色7.下列哪一实例能说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A.Mg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D.人体内氧元素含量很高8.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9.用碘液、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含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的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碘液苏丹Ⅲ双缩脲试剂种类甲++++ ++ +乙++ ++++ ++丙+ ++ ++++A.甲种子只含有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丙种子主要含有脂肪B.碘液、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显微镜D.这三种试剂在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10.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10mL量筒而不用5mL量筒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11.分子式为C63H103O48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能有多少个肽键()A.63个B.52个C.17个D.16个12.催产素、牛加压素、血管舒缓素等多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数量相同,但其生理功能却不同,原因有()①氨基酸种类不同②合成的场所不同③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④肽链的折叠盘曲方式不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下列哪种生理作用不能体现蛋白质的主要功能()A.抗体具有免疫作用B.血红蛋白与氧气运输有关C.食物蛋白进入体内分解释放能量D.生长激素促进生长14.如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一个蛋白质分子只含一个多肽B.①过程在核糖体上完成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D.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15.胰岛素由两条链α,β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其中的氢全部来自于氨基B.胰岛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体现了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D.一个胰岛素分子全部水解为氨基酸,需要消耗49个水分子16.所有的核苷酸分子中都含有()A.核糖 B.含氮碱基 C.脱氧核糖 D.氨基酸17.根据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的碱基有5种B.B表示的是核糖C.D表示的脱氧核苷酸D.E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1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没有用到的试剂是()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C.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D.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19.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B.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C.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DNA和RNAD.核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20.蛋白质和核酸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A.C、H、O B.C、H、O、N、P C.C、H、O、N D.C、H、O、P21.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为脱氧核苷酸长链 B.2为脱氧核糖C.4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5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22.取洋葱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吡罗红能促进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C.染色时间越长,观察效果越好D.该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23.把一块生物组织或结构捣碎后进行化学分析,得知其中含有水、蛋白质、DNA和糖原等成分,由此可判断该组织或结构是()A.SARS病毒B.家兔的肝脏C.甜菜的块根D.细菌24.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膜的主要成分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他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D.企鹅体内的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25.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B.生物大分子就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C.单体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D.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26.下列化合物所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是()A.胰岛素B.乳糖 C.核苷酸D.氨基酸27.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B.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包括磷脂、胆固醇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28.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血浆酸碱平衡的维持与无机盐密切相关B.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细胞进行脂肪、DNA、RNA等物质合成时都需要磷酸盐D.K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29.关于水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衰老细胞的含水量明显下降D.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稳定不变30.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B.①和②均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C.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共计55分.31.(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体叫;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由多个器官构成生物体的系统.在生命系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所有种群组成一个.(2)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由该层次构成的一棵马尾松属层次;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属层次.(3)(多选)下列结构中不能独立表现出生命特征的是.A.脱氧核糖核酸(DNA)B.生物大分子C.独立的SARS病毒D.人体的心肌细胞.32.洋葱在欧美被誉为“蔬菜皇后”,其肥大的鳞茎中含糖类8.5%,每100克含维生素A 5毫克、维生素C 9.3毫克、钙(Ca)45毫克、磷(P)50毫克、铁(Fe)8毫克,以及18种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那么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有的糖类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2)实验原理:淀粉可用来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可用试剂来检测.(3)实验器材:洋葱、所需试剂和仪器等(略).(4)实验步骤:Ⅰ.鉴定可溶性还原糖: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②;③观察颜色变化.Ⅱ.鉴定淀粉: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②;③观察颜色变化.(5)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现象结论①若步骤Ⅰ出现步骤Ⅱ出现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既有还原糖又有淀粉②若步骤Ⅰ步骤Ⅱ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只有还原糖而没有淀粉③若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糖类33.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A.2个B.4个C.16个D.32个(3)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①科学家依据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填标号).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③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细胞,原因是.④B、E两类生物主要区别是:B类生物一般含,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型.34.某物质的结构通式如图结构所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此类物质通称为,它是构成的基本单位.(2)生物体中此类物质约有种,决定其种类不同的是通式中的.若此物质中含有两个氨基(或两个羧基),其中必有一个位于.(3)牛胰岛素是由51个此类物质组成的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个肽键,两条肽链至少含有个氨基和个羧基,可分别表示为和.(4)当它与另一个同类分子结合成为化合物的方式称为,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可表示为,反应后的产物叫.(5)某物质的R基若为﹣CH2﹣CO﹣CH3时,此物质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35.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种物质,请分析回答:(1)A包括元素.(2)B的名称叫,1分子的B是由、和组成的.(3)可利用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D,E在细胞中的分布,物质D被染成色,物质E被染成色.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将所选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和系统B.病毒无细胞结构,故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些层次.由此可见,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解答】解:A、并不是所有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和系统,如植物没有系统,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和系统,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错误;C、蛋白质、核酸是化学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正确;D、不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不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明确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的理由是()①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④多细胞生物也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本题是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病毒的结构特点和代谢特点的考查,回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病毒的结构与生命特征的体现特点,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不是一切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病毒是生物体,但不具有细胞结构,①错误;②病毒虽然是生物,但必须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因此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②正确;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③正确;④多细胞生物也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原因,病毒的结构和体现生命特征的过程的特点,对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和病毒的结构与代谢特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异是()A.细胞膜结构不同B.细胞壁结构不同C.核糖体化学成分不同D.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A、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膜的结构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部分嵌插或贯穿于其中,A错误;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壁结构不同,但这不是两者的主要差别,B错误;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成分相同,都由蛋白质和RNA组成,C错误;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异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4.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A.大肠杆菌和蓝藻B.蓝藻和流感病毒C.乳酸菌和酵母菌D.青霉菌和烟草花叶病毒【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因此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属于原核生物;2、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解答】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符合题干要求;蓝藻含有细胞结构,这与题干要求不符,A错误;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符合题干要求;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符合题干要求,B正确;C、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符合题干要求;酵母菌含有细胞结构,这与题干要求不符,C错误;D、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不符合题干要求;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符合题干要求,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生物的类别,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5.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本题考查的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而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解答】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A错误;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B错误;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正确;D、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D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6.在鉴定还原性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下列哪项说法正确()A.在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入硫酸铜,再加入氢氧化钠B.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匀后加入C.两个实验都需要加热D.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后现象是溶液颜色变紫色【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分析】斐林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要现配现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用双缩脲试剂A试剂与蛋白质混合后,再用B试剂,才可产生紫色反应.【解答】解:A、在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入氢氧化钠,与蛋白质混合后,再加入硫酸铜,A错误;B、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匀后加入,B正确;C、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D、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后现象是溶液颜色变砖红色,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鉴定对象,颜色反应,使用方法,所需条件等,意在考查考生对于实验的掌握程度,对于实验原理和实验试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7.下列哪一实例能说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A.Mg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D.人体内氧元素含量很高【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参与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有些无机盐还对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解答】解:A、Mg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B、B是微量元素,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说明微量元素B是生植物结果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B正确;C、Ca元素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C错误;D、O元素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类,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解答】解:A、细胞中的每种元素的作用都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一种元素的作用不能被其他元素替代,A错误;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C元素,B错误;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正确;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的作用都非常重要,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识记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用碘液、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含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的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碘液苏丹Ⅲ双缩脲试剂种类甲++++ ++ +乙++ ++++ ++丙+ ++ ++++A.甲种子只含有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丙种子主要含有脂肪B.碘液、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显微镜D.这三种试剂在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解答】解:A、甲种子中加入碘液、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后都有颜色反应,且加入碘液后颜色最深,说明甲种子含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且淀粉含量最多.因此,甲种子中主要含有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丙种子主要含有脂肪,A错误;B、碘液、苏丹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B正确;C、脂肪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需要有显微镜观察,C正确;D、这三种试剂在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只有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积累.10.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10mL量筒而不用5mL量筒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分析】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分别为0.1g/mol的NaOH和0.05g/mol的CuSO4,而蛋白质鉴定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其A液和B液分别是0.1g/mol的NaOH和0.01g/mol的CuSO4,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解答】解: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用10mL 量筒误差大,A错误;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确保试管中液体都能受热,B 正确;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浅蓝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C错误;D、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还原糖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分子式为C63H103O48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能有多少个肽键()A.63个B.52个C.17个D.16个【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4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0每小题1 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各项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细菌和变形虫 B.HIV和噬菌体 C.真菌和草履虫D.蓝藻和乳酸菌【答案】B【考点定位】细胞的多样性【名师点睛】生物界的生物包括病毒与细胞结构的生物两大类;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等类群,细菌的形状有杆形、球形、螺旋形等形状。
2.细胞学说揭示了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细胞的多样性C.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答案】C【解析】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所以C正确,A、B、D 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学说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组织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节【答案】A【考点定位】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名师点睛】视野中出现污点时,可通过下列操作确定污点来源:1.移动装片,若污点跟着移动则污点来源于装片,否则可能来自于物镜或目镜上;2.转动转换器,若污点消失,则污点来源于物镜上,否则来源于目镜上。
4.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答案】D【解析】植物体内必需元素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非必需元素的功能可被其他元素替代,所以要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若两次实验结果相同,则去掉的元素属于非必需元素;否则属于必需元素,因此D 正确,A、B、C错误。
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生物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生物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同学制作一DNA片段模型,现准备了若干不同类型塑料片,如下表。
若想充分利用现有材料,那么还需准备脱氧核糖的塑料片数目是塑料片类别1碱基G 碱基C 碱基 A 碱基T 磷酸数量(个)10 16 16 10 52A.32 B.40 C.26 D.522.如图表示某植株在不同光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
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光强度为a时,该植株内有机物总量将减少B.光强度为b时,该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是细胞呼吸强度的两倍C.光强度为c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D.光强度为d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3.下图表示胃蛋白酶活性与温度、pH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B.据图推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C.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D.该胃蛋白酶最适pH是34.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纤维素酶只能分解纤维素,对其它物质没有影响)纤维素酶处核膜叶绿素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糖体理甲+ - - - + + 无变化乙- + - - - + 无变化丙+ + + + - + 外层破坏问: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A.乳酸菌、蛔虫、蓝藻B.蛔虫、硝化细菌、水稻C.蛔虫、蓝藻、水稻 D.乳酸菌、蓝藻、硝化细菌5.光合作用中暗反应发生的具体场所是()A.叶绿素B.线粒体C.类囊体的薄膜D.叶绿体基质6.棉子糖是一种由半乳糖、果糖和葡萄糖结合而成的非还原性三糖,是自然界中最知名的功能性低聚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棉子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不完全相同B.棉子糖是由三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C.棉子糖的水解产物是还原性糖D.棉子糖和纤维素可直接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被利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考试生物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用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B.叶绿素的提取需用无水乙醇,若无,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代替直接使用C.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均可用绿色植物成熟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D.将重铬酸钾溶解在体积分数为95%的浓硫酸溶液中,配制成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可用来鉴定呼吸作用中产生的CO22.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以下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3.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各种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是( )A.因变量B.自变量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4.下列生理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B.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C.葡萄糖分解为乳酸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5.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
该植物在2000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mol)是()A.12B.17C.18D.236.科研小组将某植物置于温度适宜、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并计算出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如图所示),假定光照强度不影响呼吸速率,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B.m值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C.a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CO2浓度是限制c点变化的主要外界因素7.下列措施中不会提高温室蔬菜产量的是()A.增大O2浓度B.增加CO2浓度C.增强光照强度D.调节室温8.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
这是因为加热会()A.提高淀粉酶活性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C.防止玉米粒发芽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9.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D.组织→细胞→器官→植物体2.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变形虫、水绵、香菇B.烟草、草履虫、链霉菌(放线菌)C.小麦、番茄、大豆D.酵母菌、灵芝、豌豆3.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观察了活细胞B.虎克命名了细胞C.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D.1858年,施莱登的朋友奈格里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4.当你开始用低倍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1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在。
这异物可能在()A.目镜上B.物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5.玉米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A.内质网、线粒体、细胞核B.叶绿体、细胞核、高尔基体C.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D.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6.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磷脂决定的B.胆固醇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中没有D.海豹的皮下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保温的作用7.现有含水量(1)10%、(2)12%、(3)14%、(4)16%的小麦,分别贮存于条件相同的4个粮仓中。
在贮存过程中,有机物损耗最少的是()A.(1)B.(2)C.(3)D.(4)8.肝脏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A.糖原和RNAB.糖原和DNAC.淀粉和RNAD.淀粉和DNA9.下列各项中,哪项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是()A.B.C.D.10.一种氨基酸的R基是—CH3,在这种氨基酸分子中,含有C,H,O的原子数分别是()A.3、4、2B.3、7、2C.4、1、2D.4、3、111.经检测,刚挤出的鲜牛奶中有两种分子,分子式分别为:C12H22O11和C1864H3012N168O221的化学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别是()A.脂肪和核酸B.乳糖和蛋白质C.乳糖和核酸D.蔗糖和蛋白质12.分析多肽E和多肽F(均由一条肽链组成)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13.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成二肽,脱去的水分子中的H来自()A.—COOH B.—COOH和—NH2 C.—NH2D.连接在C原子上的H14.下列结构中的遗传物质,能形成染色体的是()A.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B.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C.细菌、蓝藻中的DNAD.病毒体内的DNA或RNA15.下列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B.细胞膜C.液泡D.中心体16.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②具有双层膜;③产生氧气;④水是其中化学反应的原料;⑤含有DNA;⑥内部含有酶A.①②④⑥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17.关于细胞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能看见B.都具有生物膜结构C.在一个真核细胞中,都含有各种细胞器D.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有所不同318.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在活细胞中,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可以相互转移的有()A.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核糖体膜B.核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C.内质网膜、核膜、高尔基体膜D.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19.放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去掉细胞壁后的豌豆根细胞C.洋葱表皮细胞D.蛙的红细胞20.神经细胞间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介质来传递信息,含有信息分子的囊泡与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融合之后再打开,将信息分子释放到神经细胞外部。
这属于()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C.胞吐D.胞吞21.如图实验装置所示,一段时间后,含液体②的半透膜袋萎缩,而含液体①的半透膜袋坚挺变硬,请推测三种溶液的浓度关系为()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①<②<③22.下面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B.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C.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在体外也可以发挥作用23.随食团进人胃内的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原因是()A.酸碱度改变使酶失活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C.温度改变使酶失活D.胃中已有淀粉酶24.甲、乙、丙三支分别装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1ml淀粉酶制剂、麦芽糖酶制剂和新鲜唾液,摇匀后将试管放在适宜温度下,过一段时间后,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碘液,摇匀后,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的是()A.甲试管B.乙试管C.丙试管D.甲和丙试管25.如果酶的数量一定,下列哪个图示最确切地反映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数量之间的关系A.B.C.D.26.下列对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TP主要在线粒体中产生B.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C.组成ATP分子的化学元素只有C、H、OD.细胞内储存有大量ATP,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27.细胞中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的种类有5种B.a的种类有两种C.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b,其中的a一定是核糖D.n所指的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28.酵母菌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测()A.只有有氧呼吸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5C.只有无氧呼吸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29.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30.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内的氧气()A.将丙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B.将ATP分解成ADPC.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D.与氢反应生成水3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酶③都需要氧④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A.②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⑤32.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人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
问:在氧浓度为a时()A.酵母菌只进行发酵B.67%的葡萄糖用于发酵C.33%的葡萄糖用于发酵D.酵母菌停止发酵33.以菠菜为材料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叶绿体色素分离后,观察滤纸条上可发现四条色素带,其从上到下依次是()A.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B.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bC.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D.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34.在研磨时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其作用分别是()A.研磨充分,溶解色素B.防止色素受破坏,溶解色素C.研磨充分,防止色素被破坏D.防止色素被破坏,研磨充分735.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 2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与五碳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A .C 3增多,C 5减少B .C 3减少,C 5增多 C .C 3增多,C 5增多D .C 3减少,C 5减少36.下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 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
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B 点相符的是()37.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图中B 物质和A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A .1∶2B .8∶9 C.2∶1D .9∶8二、综合题38.下图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A 、B 两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_____,原因是其细胞中有_____。
(填序号)(2)如果某细胞含有AB 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_____细胞。
(3)图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给细胞提供能量的“动力车间”为[_____]_____;结构13为_____,在细胞中的功能为_____。
(4)6的名称是_____,其功能是与[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
(5)图中通过化学反应能产水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39.下图为生物体内细胞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在人体细胞中能发生的过程是__;酵母菌细胞中能发生的过程是__。
(用数字表示)(2)上述反应中,能产生[H]的过程是__;有水参与的过程是__;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过程是__。
(用数字表示)(3)农田被水淹后,农作物的根部会变黑腐烂,这是因为进行了上述__过程所致(用数字表示),其场所是细胞中的__。
(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
40.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②、③所示物质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除此结构之外,②、③还能在_______和_______等细胞结构中产生。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A表示_______阶段,B表示_______阶段。
(3)光合作用总的反应式为:_______。
(4)A过程需要色素参与,这些色素分布在_______。
(5)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等。
41.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的膜结构,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或结构,a、b、c、d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C代表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
(2)若图甲表示人体肝细胞O2和CO2的跨膜运输,则表示O2的是_______,表示CO2的是_______,其运输方式符合图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3)若图甲表示人体某细胞膜(细胞内K+多,细胞外Na+多),则表示Na+出细胞、K +进细胞的运输方式分别是图中和,其运输方式符合图所示曲线。
(4)图丙所表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所需条件是_______和_______。
9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绿色开花植物是个体其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所以A项正确;植物没有系统这个层次,所以B、C项不正确;生命系统的层次是从细胞到组织,所以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C【分析】细胞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等;真核生物主要包括:真菌、大多数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