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施肥教案
配方施肥技术与原理教学教案

配方施肥技术与原理教学教案第一篇:配方施肥技术与原理教学教案配方施肥技术与原理教学重点:1、掌握配方施肥的概念。
2、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及依据。
3、配方施肥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难点:1、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2、配方施肥需要考虑的因素教学内容: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配方施肥的含义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条件下,产前提出各种营养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技术流程:测量———配方———施肥实质:根据植物需肥特点和土壤肥力情况,作出合理的营养补充,以足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益——调配土壤养分平衡三、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营养,为了维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取走”的矿质养分以肥料的形式归还土壤,使土壤养分保持平衡。
2、最小养分律土壤中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时,其他养分再多,植物也不能获得高产。
3、报酬递减律在土壤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施肥量与植物产量呈正比,但随着施肥量的提高作物的增产幅度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因而,并不是施肥量越大,产量和效益越高。
4、因子综合作用律作物生长发育取决于全部生活因素的适当配合和综合作用。
如果其中一个因素供应不足,过量或其他因素不协调,就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如土壤、气象、水文及农业技术条件等因素。
四、配方施肥需要考虑的因素1、植物营养特性①植物营养临界期②植物营养最大效用期***真叶2、肥料利用率3、其他因素: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农业技术条件五、课后总结六、作业1、简述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2、试述配方施肥需要考虑的因素。
NP2O5K2O现蕾开花成熟第二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是农业部近几年大力推广的科学施肥技术,经过全国各地近十年的生产实践,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而且可减少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约化肥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项增产提质、节肥增收的技术措施。
一、配方施肥技术(wlys缺素症)(教案)

六、判断作物缺肥的正确方法
• 缺氮:缺氮植株淡绿,叶色无光泽。基部叶片(老叶) 变黄,干燥时呈褐色。茎短而簇生,分枝(分蘖) 少,出现早衰现象。
• 缺磷:缺磷植株深绿,叶色常呈红色或紫色,干燥 是暗绿色。茎短而细,基部叶片变黄,花期推迟, 种子小而秕。
• 缺钾:缺钾植株易倒伏,叶片边缘黄化、焦枯、碎 裂,脉间出现坏死斑点,整个叶片有时呈环状或 皱缩,褐根多。粮食类作物及其他含糖量大的作 物生长后期需钾量较大,如禾谷类和马铃薯、甘 薯、西瓜、葡萄等。
N(kg) P2O5(kg) K2O(kg)
2.1~2.4 0.9~1.3
2.1~3.3
3.0
1.0
2.5
2.57
0.86
2.14
2.5
1.25
1.75
2.6
1.3
3.0
7.19
1.8
4.0
0.5
0.9
1.06
6.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
3.38
8.23
2.07
4.41
4.1
0.7
1.1
0.79
0.5
1.36
0.4
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豆科作物固氮需微量的钴(Co) • 麻、桑、茶及蔬菜————较多的氮 • 油菜和甜菜————需硼较多 • 马铃薯、甘薯、烟草、甜菜、茶等————忌氯,不宜施
用含氯的肥料 • 甜菜、烟草、麻类等作物————喜钾,需优先施用钾肥
四、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1.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一般是种子营养向土壤营养转化时 期(种肥,磷比氮钾早)
缺硼、缺锌、缺钙、缺硫
• 缺硼:首先表现在顶端,如顶端出现停止生长现象。 幼叶畸形、皱缩。叶脉间不规则退绿。油菜的“花 而不实”,小麦的“穗而不实”,苹果的缩果病, 萝卜的心腐病(“黑心病”)等,花椰菜“褐心病” 缺锌:叶小簇生,叶面两侧出现斑点。植株矮小, 节间缩短,生育期推迟。如果树的小叶病,玉米、 水稻等的白化苗等。 缺钙:缺钙时作物嫩芽受损伤,并引进根尖坏死, 嫩叶绿色,叶缘向上卷曲枯焦,叶尖呈钩状。 缺硫:缺硫作物叶色变成淡绿色,甚至变成白色, 扩展到新叶,叶片细长,叶片失绿凋谢,以到坏死。
幼儿园肥料制作教案

幼儿园肥料制作教案一、背景介绍幼儿园是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地方,其中生态教育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过肥料制作活动,能够带领孩子们了解生态系统、学习植物生长过程、培养孩子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有机肥料的概念和种类。
2.了解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学习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
4.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1.有机肥料的种类。
讲解天然有机肥料和制造有机肥料的方法。
2.有机肥料的功效。
介绍有机肥料对根、茎、叶和花果的作用。
3.制作有机肥料的步骤。
学习利用自然资源制作有机肥料,了解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过程1.以幼儿园自制的垃圾肥为例,向孩子们介绍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如腐烂果皮、菜叶、草木和废旧纸张等,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孩子亲身体验有机肥料制作的方法。
2.引导孩子们观察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让孩子们从实践中学会吸收养分,掌握植物生长的规律。
3.在肥料制作过程中, 引导孩子们发现困惑并寻找答案,如为什么要搅拌有机肥料成分,或者有机肥料不足可用什么来补充等。
4.结合幼儿园周边环境,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生态环境,了解附近的植物品种,以及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1.考察孩子们有机肥料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
例如,有机肥料的作用、种类、制作过程和原料来源等。
2.通过观察孩子制作的垃圾肥植物成长情况,了解孩子们对肥料制作的运用能力和植物生长规律的掌握情况。
3.考察孩子在制作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表现,如是否拾捡垃圾并且分开分类处理。
六、延伸活动1.参观生态农场,了解现代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和应用范围。
2.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分析有机肥料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影响。
3.带领孩子们在幼儿园内进行环保倡导宣传,关注垃圾分类、减少塑料垃圾污染等问题。
七、教学心得通过有机肥料制作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园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还能了解生态系统和植物生长过程,促进幼儿园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
配方施肥PPT学习教案

公式:
单位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地力产量)
作物施肥量=
第26页/共84页
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养分利用率
优缺点:简便但不知缺乏何种养分
2、地力差减法 作物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所得的产量称空白田产
量,它所吸收的养分,全部取自土壤。从目标产量中减去 空白田产量,就应是施肥所得的产量。按下列公式计算肥 料需要量:
肥料需要量=
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空白田产量) 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第27页/共84页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 衡法的缺点。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 困难。同时,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 无法代表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 计算需肥量。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对土壤的依赖率愈大 (即作物吸自土壤的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的养 分就越少,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有能及时察觉,必 须引起注意。
第7页/共84页
为什么要进行配方施肥
针对问题:化肥投入多而不增产, 增产不增收
原因一:作物需肥特点与施肥 原因二:土壤的保肥供肥性与施肥 原因三:肥料的相互作用
第8页/共84页
配方施肥的意义
农业部在指导土肥工作中指出: 土肥技术推广工作,要以市场为 导向,根据种植业结构调整、西 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和加入 WTO的需要,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农田水资源利用率和增加有机肥 投入、培肥地力为中心,推广重 大技术,强化施肥技术一体化服 务,搞好土壤、肥料监测,加强 土肥基础设施第建9页/共设84页 ,推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
利用率的范围:
N:20%~60%; P:2第0%23~页2/0共08%4页
K: 50%~80%
幼儿园自制植物肥料教案

幼儿园自制植物肥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需要的营养。
2.学会制作自制植物肥料。
3.培养幼儿养成爱护植物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1.对植物肥料的介绍。
2.自制植物肥料制作实验。
3.观察和记录植物肥料效果。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自制植物肥料。
请宝贝们想一想,植物需要什么才能健康成长?2.基础知识在幼儿园的课堂中,我们曾经学过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光、空气,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下,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
营养对于植物而言就像水分对于人类而言一样重要。
营养有哪些呢?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片和文字向孩子们介绍以下5种营养素:氮、磷、钾、钙、镁。
3.自制肥料实验教师带领孩子们制作自己的植物肥料。
需要的原材料有:果蔬残渣、蛋壳、炭粉、蜂蜜、水。
步骤如下:(1)将果蔬残渣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泥状。
(2)将搅拌好的果蔬渣倒入杯中。
(3)将蛋壳压碎后倒入杯中。
(4)加入适量的炭粉。
(5)注入适量的蜂蜜。
(6)挤入适量的水。
(7)用勺子搅拌均匀即可。
4.实验效果观察和记录教师将自制的植物肥料和商店购买的植物肥料进行对比使用,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并向孩子们解释肥料作用原理。
并且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明显的生长差距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留下记录。
教学附加内容:1.讲解肥料使用时的注意事项;2.鼓励孩子们积极植树、绿化环境;3.培养幼儿的爱花护花、守护绿地的情感。
教学参考:Doris,酸性肥料、中性肥料、碱性肥料分别适用于何种植物。
ABC Science, [2021-07-28]4.课堂作业:到家里的花园或植物栽培区为自己的植物施以自制肥料,记录生长情形,撰写心得。
教学反思:幼儿园的学习教育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本次教案通过制作自制植物肥料,以及对肥料作用原理的讲解,让幼儿们感受植物生长中所需的营养。
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幼儿们深刻体会植物肥料对植物的重要性。
最终将积极培养幼儿爱护植物、守护环境的情感。
幼儿制作肥料教案

幼儿制作肥料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制作肥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植物需要肥料来生长和保持健康。
2. 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制作肥料来回收利用废弃物。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1. 废弃果皮、蔬菜残余物、咖啡渣等有机废弃物。
2. 幼儿园内的花园或种植盆。
3. 小铲子、小水壶、小桶等园艺工具。
4.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介绍肥料的作用和制作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观察花园或种植盆中的植物,询问幼儿植物需要什么来生长和保持健康。
2.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肥料的作用,引导幼儿认识到植物需要适当的营养才能生长得更好。
主体活动:3. 解释幼儿园内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可以用来制作肥料,带领幼儿一起收集废弃果皮、蔬菜残余物和咖啡渣等。
4. 在户外或室内的适当地方,设置制作肥料的工作台,为每个幼儿准备小铲子、小水壶和小桶等园艺工具。
5. 指导幼儿将废弃物放入小桶中,并使用小铲子将其搅拌均匀,加入少量水分,使废弃物湿润。
6. 鼓励幼儿观察废弃物的变化,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废弃物可以变成肥料。
总结活动:7. 让幼儿观察制作好的肥料,并带领他们将肥料撒在花园或种植盆中的植物周围。
8. 引导幼儿总结制作肥料的过程和肥料对植物的作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拓展活动:9. 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类似的肥料制作活动,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10. 在日常的园艺活动中,让幼儿参与植物的养护和肥料的施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制作肥料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听取幼儿对肥料制作过程和肥料作用的描述。
3. 观察幼儿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农场或花卉市场,了解更多关于肥料的知识。
2. 引导幼儿进行植物的观察和记录,让他们了解不同植物对肥料的需求差异。
3. 引导幼儿进行小实验,比较使用肥料和不使用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测土配方施肥教案

测土配方施肥教案一、教案概述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土壤进行全面评价,确定所需的肥料种类和使用量,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教案旨在介绍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帮助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正确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二、教学目标1.了解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学会运用测土配方施肥进行农作物生产。
三、教学内容1.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和作用;2.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和方法;3.测土配方施肥的步骤和技术。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1.教师简要介绍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和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导他们了解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和优势。
2.教师详细讲解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图表和实例进行阐述,帮助学生理解。
重点包括土壤理化性质的检测、土壤养分的测定和计算、合理施肥公式的制定等。
3.教师分步骤介绍测土配方施肥的具体操作技术,如土壤取样方法、土壤养分分析方法、养分推荐公式的使用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强实践能力。
4.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师进行小结,强调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问学生,考察其对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决一个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问题,评估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准备1.教师准备案例分析和实验指导;2.准备实验室和实验设备;3.班级提供土壤样品供学生操作。
七、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实际农田中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实践,并结合其他农艺管理措施,比较不同施肥方案的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八、教学反思教师回顾课堂教学,总结学生的表现,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动手制作肥料实验教案

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动手制作肥料实验教案【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动手制作肥料实验教案】一、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自然科学教育一直是备受重视的一环。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建立基础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而动手实验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肥料实验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在动手制作中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
二、肥料实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肥料实验教学活动,幼儿应能够:1)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2)理解肥料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3)掌握简单的动手制作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 教学准备1)准备所需材料:土壤、肥料、水杯、种子等;2)布置实验场地:选择宽敞明亮的教室角落或户外场地;3)整理相关教学资料:准备有关肥料和植物生长的图片、实物等。
3. 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通过图片、实物向幼儿介绍肥料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2)实验操作:指导幼儿动手制作肥料,并在种植植物时添加肥料;3)观察记录:带领幼儿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记录生长状态;4)总结与共享: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4. 教学反思1)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2)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教师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拓展他们的认知领域。
三、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价值1.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精神动手制作肥料实验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精神,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操作中,幼儿不仅能够学习肥料的种类和用途,还能够亲身体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记录能力通过肥料实验,幼儿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记录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来发现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逐步形成科学推理和分析的思维模式,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增加知识面和拓展思维肥料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理解肥料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
四、配方(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三)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复习:(2-3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配方施肥的含义和依据,以及配方施肥的考虑分析因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配方施肥的含义和需考虑分析因素。
一、含义:学生注重对概念的理解,教师介绍并对概念点评。
①综合利用现代农业成果
如: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肥料效应、施肥技术等方面
②以有机肥为前提,考虑营养元素适用量和比例
③包括二方面内容:
即a 、配方: b 、施肥: 二、因素:1、植物营养特性 2、肥料利用率 3、其他因素
引入:那么具体的农业生产中如何进行配方施肥呢?这就是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三)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学生看书后回答: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4分钟)
学生回答: 有地力分区(级)配方法、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等。
书中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养分平衡法
即平衡施肥法,其主要思想是:用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减去土壤当季可供养分量,按剩余的差数予以施肥补充。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要求出肥料施用量,除了与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所供养分量,还与肥料的哪些因素有关?(4-5分钟)
学生回答:还与肥料利用率、肥料养分含量有关。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四个量: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所供养分量、肥料利用率、肥料养分含量,同学们请想一下,这四个量与肥料施用量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先在纸上写一下,然后举手告诉大家!(5-6分钟)
学生回答:
1、作物需肥量:(5-6分钟) 作物目标产量需肥料=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例一:计划667m 2
水稻户600kg 稻
谷,请同学们查表(7—6)计算:每667m 2
水稻需N 、P 、K 各多少kg ?
教师指出公式中1、2、3是参数根
据资料可求得,那么根据4(即肥料中养分含量),可求出x (即肥料施用量)
特别强调“肥料利用率”因素,
为推导公式做准备!
如果学生未能答出,或未能答全,老师应当加以引导。
2、土壤供肥量:(1-2分钟)
看书后回答:土壤供肥量通常用什么方法确定?
学生回答:用不施肥(空白区)产量确定
例二:现以氮肥用量的计算来说明养分平衡法:某菜农计划番茄产量每667m 25000kg ,不施氮区(空白区)每667m 2番茄产量为1000kg ,问该菜农实现计划产量每667m 2应施多少尿素(含N46%,利用率35%)(5-6分钟)
解:(1)由表(7—6):每形成100kg 番茄需携出纯氮(N )0.45kg ,由此可知作物目标产量需N 量=5000×0.45/100=22.5(kg )
(2)计算土壤供N 量=1000×0.45=4.5(kg) (3)根据公式
例三:某菜农共有番茄地10亩,计划产量每亩5000kg ,不施氮区(空白区)每亩番茄产量为1000kg ,计划每亩用土粪2000kg 作基肥(含N0.5%,利用率20%),问该菜农实现计划产量共应施多少尿素(含N46%,利用率35%)(8-10分钟)
分析:本例题较例题二多了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番茄地的面积不再是一亩,而是10亩;另一个条件,增加了“基肥”。
教师提问:如何在公式中处理“10亩”和由“基肥”提供的N 素营养,请同学们想一下,根据已有的公式写出“完善”公式。
然后请我们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完成此题的解答。
我请两位同学上黑板进行解答!
基本的解题步骤如下: 解:前面两步和例题二类似
实际计算过程中常用此法!
注意:N 、P 、K 分别是指N 、P2O5、K2O
(1)由表(7—6):每形成100kg 番茄需携出纯氮(N )0.45kg ,由此可知作物目标产量需N 量=5000×0.45/100=22.5(kg ) (2)计算土壤供N 量=1000×0.45/100=4.5(kg) (3)土粪提供的N 肥=2000×0.5%×20%=2(kg ) (4)根据公式
小结:(3分钟)
推 导
作业: (3-4分钟)
1、计划667m 2
产马铃薯3000kg ,计算需N 、P 2O 5、K 2O
的量?
2、某农户冬小麦计划产量450千克/亩,土壤不施肥
产量200千克/亩,基肥中准备施用中等质量有机肥2500千克/亩(养分利用率30%,氮含量0.2%,磷含量0.15%,钾含量0.15%),硝酸磷肥40千克/亩(氮含量25%,利用率50%;磷含量13%,利用率25%),问追肥中还需施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各多少千克/亩? 3、实践: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如何利用养分平衡法指导施肥?
此公式较书上公式完善,比较通用!
根据学生所
做的情况,推导出下面的公式!
通用公式:基本适合任何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