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重点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重点

1.但丁《神曲》的两面性首先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

第二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

第三政治观上的矛盾:一方面反暴君、反叛徒、反党派纠纷,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另一方面又无法看到祖国实现统一安定的现实道路,只把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身上,流露出对亨利七世的敬仰,把天堂的一个最高位置留给他,这是政治幻想的体现。

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2.希腊神话的保存•希腊神话是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的民间口头文学,是一种先民的集体创作,后经几百年的流传,然后在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以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根据这些零散的材料整理成为目前通行的希腊神话故事。

3.希腊神话的分类: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4.盖亚,变革主导者5.希腊神话的特点a.神人同形同性b.极强的系统性c.丰富的哲理性6.古希腊神话《伊利亚特》《奥德赛》的主要内容《伊利亚特》的基调是把战争看成正当、合理、伟大的事业,但同时又描写了战争的残酷、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人民的厌战反战情绪,并通过英雄们的凄惨结局,隐约地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

《奥德赛》是歌颂英雄们在与大自然和社会作斗争中,表现出的勇敢机智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相同点:均以神和英雄为主人公;都肯定生活,具有积极的入世精神;都写了十年的事;都极擅用比喻和博喻;格律相同,节奏感强,宜于吟诵《伊利亚特》:写战争,勇,神性,男性,集体,具有阳刚之美的雄伟风格,是浪漫主义的,十年只写四天,结构紧凑,用第三人称《奥德赛》:写家庭生活和海上生活,爱,人性,女性,个人,具有阴柔之美的瑰奇风格,浪漫主义(海上生活)与现实主义(家庭生活)两结合,十年写足十年,跌宕多姿,倒叙式的,兼用第一人称7.阿基硫斯的形象“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一、选择、填空1、布瓦洛的诗体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成为古典主义的法典2、世界四大诗人:莎士比亚、但丁、歌德、荷马3、俄国三大批评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4、普希金是19实世纪俄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5、普希金短篇小说《驿站长》中的维林,小人物的开创者6、维吉尔写的三部主要作品《牧歌》《农事诗》和史诗《埃涅阿斯记》7、后期英雄史诗中最著名的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煕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8、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9、华兹华斯《丁登寺》10、海涅的理论著作是《论浪漫派》11、乔治·桑的代表作《魔沼》12、塞缪尔·理查生是英国感伤小说家的第一个代表。

代表作是书信体小说《帕梅拉》和《克拉丽莎》(理查生最成功的小说)。

二、名词解释1、柏拉图《理想国》内容(P11)2、亚里士多德《诗说》内容(P12)3、史诗(epic)本义为“话”或“歌”,尤指口耳相传的原始叙事诗,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形式庄严,篇幅宏大,富于神话和传奇色彩,以长篇叙事为特征,歌颂超凡英雄及业绩,是杂糅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的综合体。

例: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

4、流浪汉小说5、“大学才子派”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流派,他们是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被称为“大学才子”。

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托玛斯·基德、罗伯特·格林、克里斯托弗·马洛。

他们是莎士比亚的先驱剧作家,为莎士比亚的成就准备了条件。

他们从语言、风格、情节方面影响了莎士比亚。

大学才子中最有才气的剧作家是马洛(1564-1593)。

他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9)根据中世纪的游方术士浮士德的传说改编,塑造为一个人文主义学者形象,影响了18世纪歌德创作《浮士德》。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重点

古希腊文学一、古希腊神话(一)神的名称(P16)(二)三个女神:赫拉(天后)、雅典娜(女战神和智慧女神)、维纳斯(美神)(三)太阳神:阿波罗酒神:狄奥尼索斯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赛罗》是古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因此称为“荷马史诗”。

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和意义:阿喀琉斯:是一个典型的个人主义英雄,同时也是西方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

他勇敢善战、坦率、重荣誉、讲义气,同时又蛮横任性、报复心强,一切一个人为中心,把个人荣誉和自尊心置于民族集体利益之上。

赫克托耳:是一个富于理性的、成熟的政治军事领袖,同时也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悲剧英雄。

在赫克托耳身上表现出了群体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和为个人荣誉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

奥德修斯:是西方文学史中第一个智勇双全的形象,他足智多谋、坚毅果敢、不怕困难,在不可想象的困难中表现出英雄本色,是古代出色的政治家和政治领袖。

同时他也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我异化和回归本真的英雄。

三、古希腊戏剧起源:希腊乡民在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时所唱的酒神颂歌。

特点:古希腊悲剧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英雄传说;贯穿着命运的观点;严肃悲壮和崇高的风格;形式独特、结构完整。

(一)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1.埃斯库洛斯(悲剧之父)→对话为主、情节简单,人物形象单纯、高大静止“神”埃斯库罗斯:创作70部悲剧,只留下7部《波斯人》是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三联剧《普罗米修斯》(后两部没流传下来)是由《被绑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带火普罗米修斯》三部悲剧构成。

普罗米修斯:是反抗暴君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英雄人物。

马克思赞誉他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悲剧还鞭挞了其它神。

马克思说希腊众神在《普罗米修斯》中“悲剧式地受到了一次致命伤”。

→体现了“成事在天”的思想。

2.索福克勒斯→情节复杂、人物形象丰富“英雄”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俄底浦斯王》:亚里士多德认为它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重点

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次提出悲剧是对祭祀酒神仪式的模仿。

2、萨福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抒情诗人,被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3、维吉尔是古罗马最重要的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记》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

4、奥维德《变形记》被誉为“神话词典”。

5、埃思库罗斯是古希腊的“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6、阿里斯托芬是古希腊的“喜剧之父”代表作是《阿卡奈人》。

7、索福克勒斯把古希腊悲剧推向成熟,被誉为“戏剧界的荷马”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8、欧里庇德斯被誉为“舞台上的哲学家”,开创了“问题剧”代表作《美狄亚》。

9、中世纪的四大主要文学: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

10、但丁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1、《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欧洲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12、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但对封建割据。

13、人文主义文学特征;表现人文主义思想;实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继承发展了古代的各种文学体裁;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14、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意大利“诗歌之父”,创立“十四行诗”,代表作:《歌集》,最先提出人神对抗,是中世纪第一部写世俗爱情苦乐的佳作。

15、薄伽丘《十日谈》被誉为“人曲”。

16、拉伯雷的《巨人传》是欧洲第一部长篇小说。

17、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16C西班牙文学最高成就18、维迦是“西班牙戏剧之父”代表作《羊泉村》19、杰弗里·乔叟是“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20、莎士比亚四大喜剧:《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1、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即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提出“三一律”22、高乃依,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代表作《煕德》是古典主义奠基之作。

外国文学史 (重点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 (重点复习资料)

【奥林匹斯神统】天帝宙斯:代表力量,生性风流,掌管天。

天后赫拉:掌管婚姻,嫉妒心强。

海神波塞冬:掌管海洋。

智慧女神雅典娜:代表智慧,亦是女战神。

冥神哈迪斯:掌管阴间。

太阳神阿波罗:真理化身,掌管音乐、诗、舞。

光明之身,男性美的象征。

匠神(火神):心灵手巧。

使神:掌管字母,象征速度。

爱神阿佛洛狄忒:管理繁衍、爱情。

战神阿瑞斯缪斯:文艺女神。

普罗米修斯:先知。

中国神与希腊神话的不同:①产生土壤不同:中国是陆地文明;古希腊是海洋文明。

②价值指向不同:中国道德感,使命感;古希腊人的现实生活个性张扬。

③生活方式不同:中国完全脱离生活;古希腊与人同行同性。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过程,公元前19世纪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完成,故称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主要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奥德赛》讴歌了古代英雄同自然力抗争中表现出的勇敢和意志,以及对部落和乡土的眷恋。

两部史诗结构精巧、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各自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真实的反映了古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国度的社会风貌,是认识希腊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索福克勒斯对戏剧的贡献:①他将演员人数增加到三位,加强了对话的地位,更有利于表现戏剧的冲突。

i.他改变了布景办法,将实景致改为绘画。

欧里庇得斯对戏剧的贡献:①写实:取材神话和英雄传说,但剧情已接近日常生活。

②心理刻画:在西方,他首先把心理分析引入戏剧。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仪式,歌队队长讲述酒神的故事,后来又加进了表演动作的演员,悲剧由此产生。

希腊悲剧不在于写悲,而在于表现崇高、庄重、严肃的英雄主义思想。

它大都采用神话传说题材反应现实生活和人跟命运的冲突,表现民主精神。

古希腊出现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家,代表作分别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重点1、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每个特征都要了解)第一,真实地反映社会的本来面目。

现实主义作家不像浪漫主义作家那样凭主观幻想进行创作,而是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力求真实、准确地再现社会各阶层人物和当代社会生活,用平凡的题材,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

第二,具有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

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最基本的倾向是着力于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

高尔基最先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第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作家接受了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影响,大都能意识到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他们在描写人物时,特别注重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注意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环境,把人物放在这种环境中具体地描写其性格形成、发展,描绘出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同时又通过人物的性格的形成、发展,来反映社会。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标志着现实主义创作的成熟。

2、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包法利夫人》通过女主人公爱玛的悲剧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现实,爱玛的悲剧命运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贵族、资产阶级的荒淫卑鄙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作了无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福楼拜对爱玛的态度是复杂,既有谴责也有同情。

他把爱玛的堕落归因于不健康的宗教文化生活、单调沉闷的外省环境和腐化邪恶的社会风习。

他认为爱玛固然不道德,但更不道德的是整个资产阶级社会。

3、福楼拜创作特点福楼拜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

一是,非常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

极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是,语言朴素、准确、优美。

提出了著名的“一词说”,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使其语言达到了准确、生动、优美、凝练的高度统一,成为法兰西民族文学语言的典范。

三是,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中出现了一些新因素。

福楼拜在法国文学史上既是现实主义大师,又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之间的桥梁。

4、《简爱》的分析小说赞扬了简爱自强不息、争取独立人格的精神和对纯洁高尚爱情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她的生活经历,揭露了宗教慈善事业的虚伪性和黑暗社会对人的压抑、窒息,还提出了一系列与妇女命运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

重点外国文学史

重点外国文学史

1奥林匹斯十二主神:雷神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女战神雅典娜、太阳神和预言、拯救之神阿波罗、月神阿尔忒弥斯、美神阿弗洛迪忒、战神阿瑞斯、酒神狄俄尼索斯、火神和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农业女神得墨忒尔和商业之神众神使者赫尔墨斯。

2《荷马史诗》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编。

主要作品为战神主导《伊利亚特》(又译为《伊利昂纪》)和命运之神主导《奥德赛》(又译为《奥德修记》,《伊利亚特》叙述十年特洛伊战争,《奥德赛》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历险回乡的故事。

3“麦凯斯纳文学集团”三大诗人:维吉尔《埃涅阿斯纪》、贺拉斯《诗集》、奥维德《变形记》4、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古希腊重要悲剧作家,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古希腊重要悲剧作家,代表作《美狄亚》。

5中世纪文学的四种样式:教会文学(僧侣文学)、骑士文学、城市文学、英雄史诗。

6、但丁的《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各33段,另外加上序曲,共100段。

主人公是但丁、维吉尔、贝雅特丽齐。

(1)但丁《神曲》的二重性恩格斯认为意大利的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个评述,既指出了但丁的二重性,也是理解《神曲》的二重性的关键。

《神曲》二重性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

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

其次表现在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

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

第三表现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

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

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

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重点

外国文学史重难点第一章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希腊悲剧的特点。

2、难点:为什么说阿喀琉斯的形象代表了古希腊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答:1、血仇题材,命运观念古希腊悲剧往往将悲剧的原因归之于命运的捉弄。

命运主宰一切,无法解释,不可捉摸,连神都要受命运控制,人因此无法避免犯罪,无法避免走向毁灭。

人们称希腊悲剧是“命运悲剧2、表现了命运的不公正,以及按照人的意志裁判人的行为的愿望先辈的罪恶不应该报应在后辈的身上,人的行为应该由人类社会的标准进行裁判3、重视审美教育作用。

以道德和法律标准裁决的人的行为。

答:2、阿喀琉斯的性格特征(1)勇敢、坚定的战斗精神。

阿喀琉斯骁勇善战,所向披靡,蔑视参战将使他早夭的命运,乐观进取,无所畏惧。

(2)温和、善良与凶暴、残忍交织的个性。

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尔,无情地凌辱他的尸体,表现出凶暴、残忍的一面;对朋友的关爱,特别是将赫克托尔的尸体交还给他的父亲的描写,也表现出阿喀琉斯善良、温和的一面。

(3)浓烈的个人意识与荣誉感。

阿喀琉斯愤而退出战争,是为了维护个人尊严与荣誉,即使集体利益因之受损,联军死伤累累,阿伽门农上门致歉,也不能改变他的主意;再次投入战斗,也是出于失去朋友的悲痛与愧疚。

为了荣誉使他陷入自私、偏执。

(4)阿喀琉斯是个远古氏族英雄的形象。

史诗将他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

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希腊民族激情汹涌、昂扬乐观、个人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第二章重点与难点1、重点:两希文化在文学中表现出的突出特点答;古希腊文学中的突出因素:1、尊严、自由、自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2、欲望(追求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动力机制:既是万恶之源,又是万乐之源)3、反思(追求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前提)4、智慧、公正、节制、勇敢(人生的道德要求)希伯莱文学中的突出因素(对个人的道德要求和劝导)1、宽容、仁慈、怜悯2、感恩、爱3、忏悔、赎罪难点:但丁《神曲》的思想内容。

答:1、作品是作者的心灵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前期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初-19世纪30年代):19世纪初,一些以美国为背景、美国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开始出现,初具美利坚民族特色。

代表作家有欧文、库珀、爱伦·坡等。

华盛顿·欧文(1783-1859)致力于描写北美早期移民的传说故事,代表作为随笔、速写和短篇故事的合集《见闻札记》,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传统,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詹姆斯·费尼莫·库珀(1789-1851)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三种不同的小说形式。

革命历史小说:以《间谍》为代表;航海生活小说:以《水手》为代表;边疆题材小说:以《开拓者》为代表。

代表作为以猎人纳蒂·班波为主要人物的五部曲“皮袜子故事集”,以印第安人部落的灭亡为背景,表现勇敢的移民向西开拓的艰难历程,歌颂了殖民者的冒险、探索、进取精神,对后代美国西部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杀鹿者》、《最后的莫希干人》、《探路人》、《开拓者》、《大草原》。

后期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南北战争前夕),以超验主义为思想基础。

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先表现为宗教、哲学领域中的改革,后拓展到文学领域,以爱默生为代表。

以人文主义为出发点,强调人可以凭直觉超越理性而直接把握真理,感悟宇宙精神。

因此,人在一定的范围里就是上帝。

强调人的价值,反对权威、崇尚直觉,主张个性解放。

美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与19世纪30、40年代兴起的“超验主义”思潮有密切关系。

超验主义受到康德先验论哲学和欧洲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大自然内蕴着终极真理,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某种精神的象征,人凭借着直觉就能感悟宇宙精神,而不必依靠传统的诗歌、哲学等历史文献的教谕,人在一定的范围里就是上帝,应该充分信赖自身的智慧和力量。

超验主义从思想根源看,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潮,它所针对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至上、拜金主义和庸人哲学,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因它受先验论、泛神论思想影响,也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

到了50年代,随着工业化引起的种种社会问题的出现,梭罗侧重超验主义中人的“自助”精神,主张回返自然,保持纯真的人性;霍桑深受加尔文教派的影响,又想有所摆脱,于是转向对人类状况与命运的探索;麦尔维尔同霍桑一样,把他感觉到的社会矛盾归结为抽象的“恶”,而“恶”的强大与不可理解使《白鲸》等作蒙上了神秘、悲观的气氛。

代表作家有:爱默生、梭罗(散文)霍桑、麦尔维尔(小说)朗费罗和惠特曼等。

(诗歌)梭罗(1817-1862)曾在家乡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瓦尔登湖畔林间独自居住了两年零两月,观察林中春夏秋冬的自然现象,阅读写作。

1846年,梭罗开始撰写《瓦尔登湖》,1853年自费出版。

梭罗书写了瓦尔登湖林中静谧旖旎、清新迷人的自然风光,记录了他亲身实践物质简单而精神丰富的生活。

这种隐居的简朴生活不是一种遁世行为,而是“试图不依赖现代社会的生活模式,在没有人们习以为常的舒适生活用品的生活中,去感受纯真的人的自然生存状态,去体验人的快乐和自由。

”他在《瓦尔登湖》中写道:“因为我对某些事情有所偏爱,而又特别的重视我的自由,因为我能吃苦,而又能获得成功,我并不希望花掉我的时间来购买富丽的地毯,或别的讲究的家具,或美味的食品,或希腊式的或哥特式的房屋。

”在他看来,对一个人而言,“他自己的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显得简单。

”那些“新的,更广大的,更自由的规律将要开始围绕着他,并且在他的内心里建立起来”。

《瓦尔登湖》与《鲁滨逊漂流记》梭罗的木屋生活与鲁滨逊的荒岛生涯都远离社会文明而处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中,两人都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与简约中,都与自然打交道。

但他们的生活性质与内心追求背道而驰。

梭罗自愿去体验人回归自然的感受,而鲁滨逊是被迫流落荒岛;梭罗细心体验春夏秋冬的变迁以及鸟鱼虫花等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期间时刻感悟人与自然融合下的自由与快乐,而鲁滨逊则是度日如年,生活在一种时刻感受孤独痛苦的处境中。

《瓦尔登湖》以梭罗自愿的迁居开始,以最终获得了实验生活的圆满而自愿离开瓦尔登湖结束;欣赏与体验;诗意的栖居。

鲁滨逊则逃离荒岛回到大陆,荒岛生活对他是一场恐惧的梦魇。

鲁滨逊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摆脱这一困境。

荒岛的简约生活是野蛮的象征,他与自然的斗争过程就是走向文明的过程,体现的是资产阶级上升的黄金时代永不停息的开拓精神,以及伴随着殖民主义而来的征服欲与占有欲。

20世纪以来,随着消费时代人的异化和破坏自然、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人们更加怀念和向往梭罗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生活,“简朴生活”也因而成为现代人广为推崇的一种生活模式。

远离喧嚣、拒绝异化、简朴生活、远离物质,以自然文明去抗拒物质文明对人的异化,在走向自然的同时,回归自我、走向自由,实现人的精神解放的目的,或许就是梭罗带给现代人的最大启迪。

麦尔维尔(1819-1891)擅长航海、冒险、异域题材,代表作《白鲸》(1851)具有史诗般的气势和悲剧的崇高美,作品以一次艰巨悲壮的捕鲸经历喻示了善与恶、人与自然的斗争的永恒性。

19世纪30年代后,北方进步人士掀起了废除黑奴运动。

从爱默生、朗费罗到惠特曼都写过反对蓄奴的诗篇,形成了废奴文学。

代表作为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和理查·希尔德烈斯的《白奴》(1836)等。

废奴文学成为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

南北战争之后,随着南北的统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现实主义文学逐渐成为主流。

惠特曼(1819-1892):美国19世纪的民主精神在惠特曼的《草叶集》中得到充分发挥。

他以丰富、博大、包罗万象的气魄反映了美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乐观向上精神。

他歌颂劳动、歌颂自然、歌颂物质文明,歌颂“个人”的理想形象。

他运用奔放不羁的诗体,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霍桑出身于新英格兰地区一个移民望族家庭,生活在新英格兰浓重的清教主义气氛中,作品以揭示清教背景下新英格兰的生活著称。

1850年,出版长篇小说《红字》,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作家。

此后,又接连写出长篇小说《七个尖屋顶的房屋》、《福谷传奇》和《玉石雕像》,短篇小说《年轻的好男儿布朗》、《教长的黑面纱》等。

“清教徒”(Puritans):是16、17世纪英国中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主张清洗英国国教圣公会内部天主教残余影响的激进分子。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他们从英国国教内部改革中分裂出来,认为国教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色彩,尤其是礼仪方面。

他们希望把天主教的色彩从国教中清除出去。

彻底清除非圣经成分,完全政教分离。

他们想通过改革建立新的教会,不承认英国国王为教会最高元首,认为应是天主。

1559年,他们脱离圣公会组成清教派。

他们在英国遭受迫害。

1620年,被迫离开英国迁至美国。

自认是上帝的选民,抱着重建人间乐土的美好理想来到了新大陆。

清教徒抛弃了充满虚伪和堕落的文明世界,以自己的勤奋和乐观,虔诚得近乎狂热的宗教热情,以及作为上帝的选民在新大陆建立一个道德高尚、人人平等的民主国家的信念,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后来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的形成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新教”(Protestantism)即“清教”(Puritanism)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致力于探讨:近代资本主义为何仅仅出现在西方,同时期的东方却呈停滞之势?认为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对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清教思想关于移民是上帝选民的观点,关于开发殖民地为实现上帝托付的信念,关于必须经受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严峻考验方有机会获得救赎的思想,都在早期移民的心中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了面对艰难困苦坚忍不拔的毅力。

起初,清教是为了反对天主教的堕落、专横,在一定程度上对解放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清教在站稳脚跟后,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排斥异己,实行宗教迫害,并用森严的戒律压抑人性,从而在清教社会中形成了虚伪、冷酷、苛刻、严厉的道德风气。

曾经被英国当局用来镇压清教徒的残酷刑罚如监禁、鞭刑、绞刑和车裂等,被清教徒们用来对付那些持有不同信仰的人。

对清教思想,霍桑处在一种既认同又排斥的矛盾状态。

根深蒂固的宗教影响使霍桑自觉不自觉地以清教徒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并通过清教主义的“原罪”、“救赎”观来寻求出路;但清教主义摧毁人性的一面,包括家族的负罪感,又使霍桑深刻认识到它的狭隘、无情,因而使他在创作中对犯禁的人物充满了同情。

《红字》以17世纪新英格兰殖民时期加尔文教派统治的波士顿为背景,集中反映了早期清教徒在美国建立起来的社会习俗、严酷法律和伪善自私的人性。

白兰坦然面对屈辱,以自己的艰忍与善行博得周围人的尊重,而其内心藐视伪善陈腐的戒律法规,力劝牧师私奔。

牧师在内心自责和白兰丈夫齐灵窝斯的精神折磨下,终于当众坦陈自己的“罪恶”,并身心衰竭死去。

白兰在陪女儿远嫁欧洲后又回到老家,以行善结束一生,死后墓碑上刻着红字。

一个思想矛盾的作家霍桑深受新英格兰清教主义传统影响。

他一方面反抗这一传统,抨击宗教狂热和狭隘、虚伪的宗教信条,另一方面又受到这一传统的束缚,以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来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

麦尔维尔:他的作品中渗透着“加尔文教派的‘人性本质’和‘原罪’的观念”。

海丝特·白兰(Hester Prynne)“罪” :放纵情欲,生下珠儿,隐匿情人的名字“ 救赎” :隐忍、乐于助人阿瑟·丁梅斯代尔(Arthur Dimmesdale )(Adam ,Adultery)“罪” :神职人员放纵情欲,道貌岸然地审问海丝特·白兰“救赎” :七年心灵苦刑,最后向公众坦白罗杰·齐灵窝斯(Roger Chillingworth,令人毛骨悚然撒旦的象征)“罪” :疯狂的复仇“救赎” :将遗产留给海丝特·白兰和珠儿珠儿(Pearl 珍珠)“罪” :本身就是罪恶情欲的产物“救赎” :阿瑟·丁梅斯代尔坦白时,她亲近了生身父亲《红字》的艺术1、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早注重心理描写的作家,他称自己作品为“心理罗曼史”,对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和心理小说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红字》中注重挖掘人身上固有的“恶”,并追踪恶念的表现形式和变化,呈现人类心灵内部善恶交战的过程。

2、《红字》中大量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

小说开头,在狰狞阴森的监狱的一片灰黑中,傲然挺立着一丛玫瑰,“盛开着宝石般的花朵”;怀抱婴儿的白兰“焕发的美丽,竟把笼罩着她的不幸和耻辱凝成一轮光环”,令人联想起“圣母的形象”。

珠儿本身亦有复杂的蕴含;黑森林、黑男人的暗示与象征3.含蓄而又冷峻的讽刺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