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_乘法分配律的练习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导学案

《乘法分配律》导学案班级:学生姓名:学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6页例7学习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2、掌握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方法和技巧学习重、难点:(1)能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方法和技巧激趣定标一.复习导入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①(3 + 2)×4 3×4 + 2×4②2×(11 + 9) 11×2 + 9×2③20×5 + 4×5 (20 + 4)×5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自学互动(一)探讨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学习内容:P36例3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任务:㈠影幕演示:1.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里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

那么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请1---2个小组导黑板上展示学习成果,其他组作评价和补充。

)方法一:(4+2)×25=6×25 (先求?)=150(人)(再求?)方法二:4×25+2×25=100+50(先求?)=150(人)(再求?)1、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2、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自学互动㈡探究概括规律:学习方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讨论学习内容:请选择合适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再交流)(100+3)×25 100×25+3×25(200+5)×35 200×35+5×351、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第1篇】主要内容01交流分享 感知乘法分配律师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来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师2:谁能根据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举个例子?师3:在课前调查中,发现同学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曾提出和遇到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了更方便大家的研究和学习,我把它们梳理成这几类问题。

请大家再结合课前的学习,同学们在小组里再交流一下。

1.不同的两个算式为什么能用等号连接2.为什么叫乘法分配律3.乘法分配律的应用4.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区别5.乘法分配律是否适用于减法【设计意图:从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入手,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结合,让学生经历“问题提出—观察思考—交流验证—理解应用,领悟到乘法分配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这一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

】02感悟规律 理解乘法分配律(一)问题一:不同的两个算式为什么能用等号连接?师: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交流第一个问题?生1:我们小组是通过计算来验证的,我们根据乘法分配律举出了四组算式,通过计算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得数是完全相等的,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乘法分配律的是成立的。

生2: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生3:没有,我们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计算得数都是相等的。

师:这个小组用到了一个重要的说明方法—举例法。

通过举例的方法,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得数相等,以此来说明这个规律的成立。

生4:我们小组是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证明乘法分配律的。

请大家看展台:等号的左边有3加5的和,也就是8个4,共32个圆圈,等号的右边有3个4,12个圆圈,再加上5个4,20个圆圈,也一共有32个圆圈。

所以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用到了更直观的画图方式来说明乘法分配律,这个方法非常好,便于大家的理解。

生5:我们小组是从乘法的意义上发现的,比如(4+9)×13和4×13+9×13,等号的右边表示13个13,等号的左边4个13加上9个13也是13个13 ,所以这两个等式相等,可以划等号。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乘法分配律应该不会觉着太难。

但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应该是一个薄弱环节。

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举例、验证,通过大量的感知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的训练,形成数学模型,丰富应用的.经验,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经历推导、发现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第【2】篇〗教学内容:数学四年级上册P48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经历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含用字母表示),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3、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发现﹑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归纳并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一、新授教学1、师生谈话,从学校购买校服引入。

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0元,每条裤子19元,四年级段共买了200套校服,一共应付多少元?你能用几种方法,学生试做。

反馈:预设:(1)(30+19)×200(2)30×200+19×200说说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结果相等可以用"="连接(30+19)×200=30×200+19×2002、小强摆木块,每行摆5个蓝木块,4个红木块,共摆3行,一共摆了多少个木块?(5+4)×3=5×3+4×33、用两种方法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6厘米4厘米4、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纸上写这样的一个算式。

5、给出一分钟的时间,写出这样的算式,看谁写得多。

(写出来的算式,左边和右边是否相等)6、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和你写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你喜欢的方式与同桌交流一下。

7、反馈预设:说字母公式,用语言表达等二、巩固练习。

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横式上填上合适的数。

①(15+23)×4=__×4+__×4②8×(125+9)=__×125+__×9③16×(37+12)=__×__+__×__④(25+7)×4=__×__+__×__2、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横式上填上合适的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

乘法运算定律( 3)《乘法分派》自学导航班级:四 1 班学生姓名:使用日期:2013年3月29日自学内容:教科书P36 的例 3。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派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培育自主研究,自主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学习导航:一、口算50×13×2 125×16 4×13×254×(5+8)8×(4+5)7×3+6×34×5+4×8 8×4+8×5 (7+6)×3二、预习感知自学教科书P36 例 3 内容。

1、理解题意 ,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剖析数目关系。

独立立式列式解答。

小组报告建议:不一样算法的解题思路。

3、剖析比较,认真察看几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三、自主研究1、研究规律。

(1)( 4+2)×25=4×25+2×25(2)(23+8) ×3o 23 ×3+8×3(3)(17+18) ×5 o 17 ×5+18×5(4)125×(4+8) o 125 4+125××8察看思虑:( 2)( 3)( 4)组中的两个算式能用什么符号连结?2、从上边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你的语言加以表达。

3、试着填规律。

)与这两个数的()与一个数(),能够把两个数(个数(),再(),()不变。

这叫做乘法分派律。

4、依据这一规律,试着写出一些等式。

5、想想,如何用字母表示乘法分派律。

四、检测反应。

1、依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合的数。

(32+25)×4=()×4+()×4 (25+26) ×a=()(64+37)×8=()×8+()×8 53×a+53 ×b=53 ×( ) 18×(31+16)=18 ×( )+18 ×()18×a+b×()=()×(a+b)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采摘园。

这是老师去采摘园采摘草莓的。

你们观察过采摘大棚的地面是什么形状?采摘棚原来宽20米,长6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了30米。

现在果园的面积有多大?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

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60米 30米20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 20=1800,60× 20+30× 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米20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刚才已知长增加了30米,现在尝试自己决定长增加的数量,你还能写出一些类似上面这样的等式吗?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

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米()米()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教师小结: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等于用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和相加。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人教版)《乘法分配律》问题导读----预习班级---------姓名-----------学校---------老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概括等,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

学习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导。

我们学过的简便运算的规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算一算,比一比。

下面的算式能用等号连接吗?×5=24×5+28×5×6+36×5=36××4+7×20=7××=8×125+8×79自学课本26页例7题,试着解决下面问题×5=3×5+2×5×4=13×4+12×4×35+2×35=35××c=a×c+b×c通过自学你未能解决的问题有:《乘法分配律》问题生成——揭示规律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各题.连线比较算式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58×125+8×79×38+6×329××9+20×924×5+28×5×6×通过计算和比较,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一共有多少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么表示?怎样简便怎样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修改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修改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 四 年级 下 册导学案学校: 班级: 姓名: 小组: 课题乘法分配律 课型 新知探究课 编号 4211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我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我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学习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13×9= 16×12×5= (24+125)×8= 9×13= 16×(12×5)= 24×8+125×8= 1、八达岭长城的门票价格为45元一张,光明小学组织四(1)班44人,四(2)班46人去八达岭长城游玩。

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1)、你有几种解法?(列出综合算式) (2)、你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怎么样?(3)、它们之间能用等号连接吗?(4)、上面的算式可以写成:( + )× × + ×◆你发现了什么?验证:(25+17)×4=25×4+17×4 =12×16+12×13=12×(16+13)=( + )× = × + × 一、小热身二、探究定律 三、验证定律× + × =( + )×◆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 )×× + ×( + )×× + ×四、得出定律1、观察上面的算式,我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相乘,再()。

这叫做()。

2、请你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分配律吗?五、达标检测★运用乘法分配律填一填(13+7)×15= × + ×26×(12-3)= × - ×★★不计算,把相等的式子连一连,并说说运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85×(30-28) 24×16×537×18+53×18 85×30-85×2824×5×16 (37+53)×18★★★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25×7×4 35×125×8 74×102【收获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教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

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