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劳七伤

合集下载

八段锦养生系列之五——五劳七伤往后瞧

八段锦养生系列之五——五劳七伤往后瞧

开始 时 可 以 自然 呼 吸 ,练 至熟 练后 ,可配 合 摇 头摆 尾 时 吸气 ,快 到 极 处 时 自然停 止 吸 气 ,体 会整 个 脊 柱 首尾 相 接 的感 觉 ,稍 作停 顿 后 ,转 正
同时缓 缓放松 呼 气。 【 收功】
素问 ・ 宣明五气论)说 : 心藏神、肺藏魄、肝 ) “
理 功 能是 主 血 脉 、主神 志 。人 的血 液循 环 靠心 脏
【领】 要
搏 动之 “ 气 ”来 推动 ; 的精 神 ,意 识 、思 维 心 人
本动作要点在于 “ 摇头摆尾” ,即目视假象 中
的 自己的尾 椎 ( 般 可 以看 到 自 己的 臀部 即达 到 一 要求 ,但不 可强 求 ) ,通 过整 个脊 柱左 右侧 弯 ,使 任督之 气头 尾相接 ,交替进 行 。
使 头 颈 、胸 腹 、腰段 及臀 部 、腿 部 等 多个 肌 群 参 与
收 缩 ,使 整 个 腰 腹 、 头 颈和 髋 关 节 及股 部肌 肉都 得
到 了锻 炼 , 既增 加 了颈 、 、 、 腰 髋 下肢 的关 节灵 活性 ,
也增 加 了肌 力 。
中 华 养 生 保 健 2 O 1 期 1 月 1日 出 版 01 年 1 1 2 5
降心 火 须 得 肾水 ,心 肾相 交 才 能 水火 既 济 。这 一 势
上 身前俯 ,尾 间摆 动 ,可 以使 肾水得 升 、心 火得 降 。
分 解 开 来 ,首 先 通 过摇 头 ,可 刺 激 大椎 穴 ( 椎 穴 大
为 六 阳经 的汇 总 点 ,该 穴 有 疏 风 散 寒 、解 表 通 阳 、 理 气 降逆 、镇静 安 神与 健脑 作 用 ) 以泄热理 气 ,镇 , 静 安 神 ,清 泻 心火 ;同 时 摆 动尾 阊 ,可刺 激 脊柱 和 命 门 穴 。“ 为 肾腑 ,命 门贯 脊 属 肾 ” 腰 ,肾在 五 行 中

八段锦动作之五劳七伤往后瞧图解

八段锦动作之五劳七伤往后瞧图解

八段锦动作之五劳七伤往后瞧图解步骤/方法1.预备姿势:自然站立。

2.两手前伸,掌心向上,手臂伸直慢慢上提。

3.两手上提,至与胸同高。

4.双掌翻转,掌心向下。

5.两手慢慢放下,同时头慢慢转向左侧。

6.两手放至身体两侧做按地姿势,同时头转向左侧,眼睛尽力看左后脚跟。

7.最后一次吐气时,两手慢慢放下后,即回復预备姿势。

否则请按步骤。

8.首度重复演练之动作要领:由(2)项开始除(6)项之头转向右侧尽力看右后脚跟外,其余均同。

全程依此头部转向左、右侧之顺序,反覆各做二轮。

【养生有道】学练八段锦第四集:五劳七伤往后瞧【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林北生】第四式动作叫五劳七伤往后瞧,这个动作强调的是脊柱的拧转,大家知道脊柱两侧有31对脊神经,那么在这个方位的运动,对于神经调节是非常有益的。

八段锦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林北生】下面我们讲解一下第四式动作五劳七伤往后瞧。

左掌向右穿,左摆,右手随之摆动,右掌撑于右侧,左掌背贴于腰部,眼往后看;再向右摆动,和前一个动作相同,左掌撑于左侧,右掌背贴于腰背后,前摆回落。

下面我们讲解一下这式动作的呼吸配合。

左手穿时,吸气;摆动,呼;撑掌拧转,吸;回摆,呼;撑掌,吸;回落,呼。

我们完整的演示一遍,开始。

好再做一遍本式动作有益于神经调节。

颈部的拧转能促进脑部供血、供氧,改善大脑对五脏六腑的指挥功能,腰部拧转,具有强腰健肾,调理脾胃的作用。

“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健身原理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引功法,动作简单易学,功效明显,深受练功群众喜爱。

其中“五劳七伤往后瞧”一式,技术要领便于掌握,内涵精深,长期坚持习练对于调节“七情”、强化脏腑功能具有较好的作用。

首先,要弄清弄懂“五劳七伤”的含义。

功法中讲的“五劳”,是指人的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五种劳伤。

“七伤”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精神情志活动的损伤。

中医讲,七情致病,多伤及脏腑气机失调,功能活动紊乱而发病。

八段锦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功效与作用和讲解及图解和视频

八段锦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功效与作用和讲解及图解和视频

八段锦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功效与作用和讲解及图解和视频五劳七伤往后瞧动作解析五劳七伤往后瞧动作视频五劳七伤往后瞧动作图解动作一:接上式。

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两臂伸直,掌心向后,指尖向下,目视前方(图28)。

然后上动不停。

两臂充分外旋,掌心向外;头向左后转,动作略停;目视左斜后方(图29)。

动作二: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内旋按于髋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图30)。

动作三:同动作一,惟左右相反(图31图32)。

动作四:同动作二(图33)。

做三遍最后一动时,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4)。

五劳七伤往后瞧动作要领1.转头不转体,旋臂充分,转头用力适度,两臂于体侧抻拉拔长。

2.动作二,成定势时,劲在夹脊,意气贯于指间。

3.动作三,两掌收回按于胯旁时,两肩胛骨微外开,命门穴微后凸,脊柱竖直,保持头顶悬。

本动作要点在于“向后瞧”时使整个脊柱产生螺旋的拧劲,一松一紧,交替进行。

收功:两手手心相合,扣于小腹,安静数分钟,待身心完全平稳后方可活动。

每次锻炼必须收功,否则效果不佳。

呼吸:开始时可以自然呼吸,练至熟练后,可配合向后瞧时吸气,快转到极处时自然停止吸气,体会整个脊柱螺旋对拧而又有弹性余地的感觉,稍作停顿后,转正同时缓缓放松呼气。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1.转头时上体后仰,旋臂不充分或转头速度过快。

注意后顶虚领,下颌内收,尽量旋臂,缓慢转头,做到旋臂与转头协调一致。

2.转头时上体转动,两臂旋至体后。

注意要立身中正、胸部保持正对前方,两臂外旋侧伸不超过体侧。

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动作要领和体悟方法《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中表明:五劳七伤往后瞧动作方法是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两臂伸直,掌心向后,指尖向下,目视前方。

然后两臂充分外旋,掌心向外;头向左后转,动作略停;目视左斜后方。

接着,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内旋按于髋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五劳七伤

五劳七伤

五劳七伤成语解释五劳七伤(wǔ láo qī shāng)【解释】: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五劳: 1.中医学名词。

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致病因素。

2.中医学名词。

指志劳﹑思劳﹑心劳﹑忧劳和疲劳。

【出处】: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太医云:‘我会医四肢八脉。

’ 糊突虫云:‘我会医五劳七伤。

’”【示例】:《中国现在记》第三回:“任是你五劳七伤,一切疑难杂症,一经他治,无不手到病除。

”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大同之世,生人最乐,内无五劳七伤之感,外极饮食、宫室、什器、服用、道路之精。

”【用法】:作谓语、宾语;泛指虚弱多病【近义词】:三病两痛、五痨七伤中医养生人们经常用“五劳七伤”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

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五劳七伤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可以看出,视、卧、坐、立、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人的影响也最大,互相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协调。

所以,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不论是劳身还是劳心都要有节制,不可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调节神经和身心,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中药方除五劳七伤万病散【药物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川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朱砂(细研)半两,芫青(糯米拌炒令黄色,去翅足)半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半两,雄黄(细研)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细辛半两,莽草(微炙)半两,鬼臼(去须)半两,蜈蚣1枚(微炙,去足),蜥蜴1枚(微炙)。

【处方来源】《圣惠》卷五十六。

【方剂主治】风尸,及飞尸,鬼疰,风痹,身上痛如针所刺,呕逆痰癖。

认识经络 学好五劳七伤往后瞧

认识经络 学好五劳七伤往后瞧

认识经络学好五劳七伤往后瞧作者:崔建来源:《健身气功》2015年第05期什么叫“五劳七伤”?“五劳七伤往后瞧”中为什么要强调往后瞧?《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

”为什么上病可以下取,下病可以上取,头病可以取足,腰病可以取?认识、了解这些问题对学好健身气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拟从中医学角度对经络知识和“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功法动作进行深入研究,阐述其作用原理和功法要领,为健身气功的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一、认识经络经络及其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它也是气功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网络。

经是指经脉,络是指络脉,人体通过经络系统有规律而复杂的交会,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和谐有序、正常进行。

经络包括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

经脉为纵行的主干线,络脉为经脉的分支网络。

经脉部分可分为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两部分。

根据阴阳学说的演绎,把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阳经和手足三阴经两大类,即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瞧),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手少阳三瞧经(属三瞧络心包),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

奇经八脉由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组成,其中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各有本经所属穴位;其余冲、带、跷、维六脉的穴位均见于以上各经。

冲脉行于腹部第一侧线,交会足少阴经穴;带脉横行腰部,交会足少阳经穴;阳跷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交会足太阳等经穴;阴跷行于下肢内侧及眼,交会于足少阴经穴;阳维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交会足太阳等经及督脉穴;阴维行于下肢内侧、腹第三侧线和颈部,交会足少阴等经及任脉穴。

何为五劳七伤

何为五劳七伤

何为五劳七伤?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可以看出,视、卧、坐、立、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人的影响也最大,互相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协调。

所以,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不论是劳身还是劳心都要有节制,不可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调节神经和身心,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中医里特别忌“久”,强调任何事情不能过度,任何吃的东西不能过多。

就是做任何事情不能淫,这里的“淫”就是过度的意思。

人们经常用“五劳七伤”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

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1、久视伤血:是指人长时间用眼视物,不仅会双眼疲劳,视觉能力下降,而且会导致人体“血”的损伤。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血,由于肝脏的经脉联系于目,人的视力又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滋养,故有“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心主血脉”之说。

因此,眼睛过度疲劳会伤肝,进而影响血的调节,就是“久视伤血”。

比如说天天上网,盯着电脑看,就会造成肝和心的损伤。

2、久卧伤气:老躺着不运动,气脉就运行不起来,就会伤人的肺气。

3、久坐伤肉:伤肉其实伤的是脾。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人,就是所谓的懒人,他站着都觉得累,自称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

中医认为这种人脾湿特别重,由于缺乏运动,他的脾的运化功能也很弱,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对于每天久坐办公室的人来说,那样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说到底是对脾的伤害。

脾主运化,如果运化不好,就带不走水谷精微,这样就造成了脾虚或者脾湿气太重,然后逐渐会感觉吃饭也不香了。

久坐就是长时间地坐着,这实际上也在消耗元气。

有人会问,我们没动怎么也耗散元气?其实,天天坐在那儿不锻炼也会损伤元气,这叫暗耗元气。

八段锦中五劳七伤向后瞧动作的特征

八段锦中五劳七伤向后瞧动作的特征

八段锦中五劳七伤向后瞧动作的特征“五劳七伤向后瞧”是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八段谣中的一句。

简称“八段锦”,介绍一下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国健身气功四大功法中的一种健气功法。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气功健身的方法中非常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就像“黄帝内经”一样,在大众中的影响力相当深远。

“八段锦”中有四个动作相传是根据汉朝马王堆出土的墓碑中翻译出的墓碑文以及导引图所呈现在大家面前的。

“八段锦”气功疗法一直流传至今,为各种人群提供着医疗文献价值参考。

八段锦不仅仅能治疗郁结之证,还能够对实验之人起到理疗保健的关键作用。

健身价值非常之高。

“八段锦”八段歌谣的内容是:双手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増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段锦中的气功锻炼方法,连结身体的好多方位,前后左右,上下里外。

动作缓慢伸长,牵拉有力,手指与手腕晃动旋转,肩部随之旋转,腰部力量逐渐柔和。

在这十几大方位中,锻炼身体各个部位,放松神经,专注于神。

做到中医理疗学中的,“动静之方”,即动中现静,静中现动,动静皆宜,调养生息,动态调养身形,静态补养神情。

二者有利的相结合,相互搭配。

身形和神情两者都因为八段锦在不断调养,内外兼具其特点。

八段锦气功理疗在运动学理论范畴中属于有氧呼吸的运动范畴。

六字诀就能充分概括其特点“心静,体松,常态”八段锦中的理论动作一般需要身体部位的高度配合。

身体外部的躯干,结构,骨架构造。

身体内部的心神调养,生息转换,让全身血液加速回流,血热但不气瘀,静脉相通。

有句古话,可以完全介绍八段锦在身体中的理疗作用。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气血相互支持,流动在身体的每一寸血管里。

二者相互协调统一,功效并存。

八段锦前四段: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主要是介绍了一波治病的气功疗法。

而后四段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増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段锦口诀

八段锦口诀

八段锦口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鵰。

调理脾胃单臂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八段锦源流:「八段锦」之名始见于北宋。

据宋•洪迈《夷坚志》载,「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似矩素于声色简簿,多独止于丹舍,仿方土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

……尝以半夜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文中所述,当是一种八段锦坐功。

可见,八段锦在北宋即已流传。

八段锦在流传过程中,有坐功和站功之分。

站功从清朝开始又分南北两派,北派托名岳飞所传,以刚为主,南派附会梁世昌所传,以柔为主。

综上所述,自宋朝至清朝所流传的八段锦套路歌诀有多种。

但八段锦立功都与宋《道枢•众妙篇》一脉相承。

八段锦坐功都与《修真十书》或明•仙《活人心法》一脉相传。

然而从现存文献来看,八段锦的形成发展是继承了先秦养生导引方法。

它是由散式功法逐渐形成了套路。

但目前还仍有以某种散式功法用来治疗某些疾病。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导引功法,它是由八个动作组成的一套既能健身又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导引功。

八段锦的“锦”解释为由八个不同的动作编辑而成的一套功法,另外,此功法自古深受民众喜爱,又用“锦”来形容成精美的丝织品。

八段锦功法从针对性而言某一动作可益于某一脏腑或防治某一疾病,如“双手托天”可以“调理三焦”;“两手攀足”可以“固肾腰”等。

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肌肉与关节与内脏之间,内脏与内脏之间都有着复杂的联系。

八段锦的每一个动作当然针对人体某个部位起着一定作用,但总的来看它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全面性的。

对人体内外部起着整体性的调节作用。

把八个动作综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起到理三焦、固腰肾、去心火等作用。

八段锦各式动作要点:两手托天理三焦( 1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

两臂徐徐分别自左右身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极力向上托,使两臂充分伸展,不可紧张,恰似伸懒腰状。

同时缓缓抬头上观,要有擎天柱地的神态,此时缓缓吸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劳七伤
中医里特别忌“久”,强调任何事情不能过度,任何吃的东西不能过多。

就是做任何事情不能淫,这里的“淫”就是过度的意思。

人们经常用“五劳七伤”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

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1、久视伤血:是指人长时间用眼视物,不仅会双眼疲劳,视觉能力下降,而且会导致人体“血”的损伤。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血,由于肝脏的经脉联系于目,人的视力又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滋养,故有“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心主血脉”之说。

因此,眼睛过度疲劳会伤肝,进而影响血的调节,就是“久视伤血”。

比如说天天上网,盯着电脑看,就会造成肝和心的损伤。

2、久卧伤气:老躺着不运动,气脉就运行不起来,就会伤人的肺气。

3、久坐伤肉:伤肉其实伤的是脾。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人,就是所谓的懒人,他站着都觉得累,自称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

中医认为这种人脾湿特别重,由于缺乏运动,他的脾的运化功能也很弱,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对于每天久坐办公室的人来说,那样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说到底是对脾的伤害。

脾主运化,如果运化不好,就带不走水谷精微,这样就造成了脾虚或者脾湿气太重,然后逐渐会感觉吃饭也不香了。

久坐就是长时间地坐着,这实际上也在消耗元气。

有人会问,我们没动怎么也耗散元气?其实,天天坐在那儿不锻炼也会损伤元气,这叫暗耗元气。

但是,古人不主张过分锻炼。

久坐伤肉实际上是伤了脾,脾伤了以后会有两种表现:越来越胖或者越来越瘦。

思伤脾,思虑过度人就瘦。

如果脾老不运化,人体内的垃圾和毒素就会逐渐堆积,人就越来越胖。

糖尿病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很难治的病,人们管这种病叫富贵病。

因为糖尿病的患者大多不太活动,然后吃的东西营养过剩。

4、久立伤骨:如果老站着,就会伤骨。

伤骨实际上就是伤肾。

如果总站着的话,就会伤到的腰、腿、胫这些部位,所以这叫久立伤骨。

5、久行伤筋:久行的话就会伤筋。

伤筋就是伤了肝。

如果人体过分劳动,过分地锻炼就会伤肝。

“五劳”发展到极致,并且长时间地难以治愈,渐渐地就成了痨病。

中医之所以叫中医,实际上就是行一个中道。

它告诉大家:所有的疾病都跟太过与不及有关,把握好度才是最关键的。

“七伤”:太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过食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1、太饱伤脾: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应该很注意的问题。

如果吃得太饱,就要伤脾。

因为这样会增加脾的运化负担,让它无形中又调出很多的精气来。

2、大怒气逆伤肝:人在大怒的时候就会对肝脏损伤很大。

大怒会伤肝,憋着、忍着也会伤肝。

而凡事不动情,又不可能。

所以,人确实活着很艰难,靠修为才可以化解这一切。

3、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房劳过度就是说房事过多,这样就会伤肾;“久坐湿地伤肾”,如果长期坐着,臀部都溻出汗了,那就是久坐湿地。

坐办公室的人,平常没事哪怕伸伸懒腰都对身体有好处,但一定要清楚伸懒腰到底伸哪儿呢?其实,两臂往上举的时候伸拉的是胆经,胆经正好是生发之机。

所以双臂向上多停留一会儿的话,就把胆经伸起来了,伸起来以后对人的生发之机就很有好处。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拍胆经,就是从腿的环跳穴开始拍整个腿的侧面。

因为胆经是一条从头到脚的经络,要想让自己的生发之机全起来的话,就不能只活动上面而不活动下面。

拍胆经和我们原先说到的拨心包经一样,对人体都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天天练习,久而久之一定会有作用。

4、过食冷饮伤肺:我们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大口大口地喝冷饮,这对肺气的伤害是很大的,而且也伤胃。

有一些小孩子脸上有痤疮,就是因为过分喝冷饮造成的。

还有一种小孩子他也天天喝冷饮,但是他们的痤疮却不明显。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说他的胃经的(阳明)燥火都已经生不出来了,不是说他没有胃寒,而是他的攻出的燥火不够。

目前还有一个西医难治疗的病症叫“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病也与“过食冷饮伤肺”有关。

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过度食用冷饮,先是伤肺,然后就伤到大肠。

这个病让西医很伤脑筋。

这时候用抗生素吧,只会越来越造成大肠菌群的紊乱,到最后只好上激素。

可上了激素后,又会造成骨头的病变,结果就会越来越糟。

激素为什么会伤骨头呢?在中医看来,激素就是提前抽调元气。

如果病人元气尚足的话,还是能有一定效果的。

但如果元气大虚,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元气就藏于肾,而“肾主骨”,调着调着就调空了,要么是股骨头坏死。

5、忧愁思虑伤心:过分忧愁思虑的话就会伤心神。

6、风雨寒暑伤形:如果在穿衣服这方面,不知道调试的话,就会把形体伤了。

伤形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7、恐惧不节伤志:如果成天到晚害怕,然后不知道节制,这样就会伤了肾,就是把志气给伤了。

五劳七伤”的原因很多,有的还与食品的“五味”、节令的“四时”,甚至风向的方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养生学认为:在养生时,要注意酸、甜、苦、辣、咸的适量,切不可偏食;在生活起居上,要按季节的交替、冷暖,适时增减衣服,适当锻炼,顺乎自然。

这些都是强身健体,预防“五劳七伤”的必要措施。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