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

合集下载

第二课 自尊、自立、自信、自强

第二课 自尊、自立、自信、自强
A.这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微不至 B.学校没有洗衣机,寄回家洗无可厚非 C.部分大学生自立能力比较差 D.学校生活条件太艰苦,还是家里好
4.绝不服“老”的武汉姑娘李娜荣获澳网女单冠军时说:“年龄 A ) 真的是浮云。”这启示我们( A.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B.年龄是自强的航标 C.增强自立能力,要大胆地投身于社会实践 D.自尊需要善于欣赏、悦纳他人 5.在北京务工的曹昌宝说,我来京已十年,出门会注意衣着整洁, 举止文雅。曹昌宝的言行不仅是“仓癝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 知荣辱”的自然反映,更是对城市产生融入感的生动诠释。这 反映曹昌宝是一个( ) D A.追求表面荣耀、虚荣的人 B.有知耻心、自负自傲的人 C.不容别人歧视、侮辱的人 D.尊重他人,维护自尊的人
2.自卑 (1)自卑就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 (2)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3)我们要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3.自立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自立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3)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个人应克服依赖,懂得管理和安 排自己的生活,培养自立能力。 (4)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最基本的就是要面对自己 当前的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同时,大胆投身社 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 4.自强的含义、表现及意义 (1)含义:自强是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一种精神品质。
考点二 自信自立,自强不息 1.自信 (1)含义: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 (2)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 感上体验“我能行”。
(3)意义:①自信是一种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是遇到困难永不 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②自信可以使我们 主动、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们保持心情宁静, 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4)树立自信的方法: ①欣赏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信的“支点”;②在生活 中积累成功;③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加以克服和弥补,使 之由弱变强;④克服自卑。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 7.赏析漫画《不知所措》,回答下列问题 • (1)漫画反映出青少年缺乏怎样的精神? 答:自立自强精神。
• (2)这种精神的缺乏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怎样的影 响?
答:缺乏自立自强精神对于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害 的,依赖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会使人缺 乏生活的责任感,从而造成人格上的缺陷,甚至 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危害社会和他人,以致走上 违法犯罪的道路。
• ①看到自己的进步。②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③增强自信和实力。④做自信的中国人
• (三)自立自强 • 1.怎样做一个真正自立的人? • ①克服依赖心理,学会依靠自己。②明确自立与
自主的关系。③在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 • 2.自强的含义:自强是指永远向上,永不懈怠,
积极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 • 3.为什么要实现自强? • ①自强是我们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②有利
• (二)自信
• 1.含义: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 定给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 2.为什么要培养自信?
• ①自信可以使我们主动、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 各种问题。②自信能使人保持心情宁静,从容地 享受生活乐趣。③能使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④自信有助于成功。
• 3.如何树立和增强自信?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漫画《谁郊游?》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种 “怪”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子女没有很好地履行扶助父母的义务 • B.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缺乏自立、自强的意识和
能力,让家长感到担忧 • C.我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
私的 • D.我国社会还缺乏郊游的安全机制,外出旅游
很不安全
• 3.在北京务工的曹昌宝说,我来京已十年, 出门会注意衣着整洁,举止文雅。曹昌宝 的言行不仅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 则知荣辱”的自然反映,更是对城市产生 融入感的生动诠释。这反映曹昌宝是一个 ()

自尊有哪些表现及主要意义

自尊有哪些表现及主要意义

自尊有哪些表现及主要意义自尊作为自我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研究的广泛关注。

自尊也有一定的表现。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自尊的表现,欢迎阅读。

自尊的主要定义(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当一个人的心理或行为受到他人的肯定、赞扬时,就会感到高兴,这就是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自尊的快乐。

(2)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人不可以无耻,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我们不要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3)要自尊,还要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自傲是毫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优点和骄傲自大,它们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人的成长十分有害。

自尊的表现1.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因为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彼此尊重,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

2.如何培养自尊心。

(1)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

(2)懂得知耻,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3)正确对待他人的议论和批评,适度自尊。

(4)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3.了解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如“我能行!”,即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4.要克服自负、自卑、自弃等心理。

自负在于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所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自卑自弃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

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5.掌握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自信有助于成功,所以我们要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1)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每天也都在进步,找到这些进步和长处,会增强自信心。

(2)相信自己行,并敢于大胆尝试,在成功的经历中体验自信心。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思考并回答:
(1)评价修鞋大爷、美女、大妈、大姐在故 事中的言行。
(2)联系大爷、美女的言行,谈谈你对一个没 有自尊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的理解。
(1)我不漂亮,但很喜欢自己,因为我很聪明, 我很勤奋,我很……
(2)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我已找到原因,我会 奋起直追,我会……
(3)我的父母很平凡,但他们很爱我、很关心我, 是我体验到家的温暖……
大爷很熟练,一会就便把鞋修好了。可这位美女却紧皱眉头, 表示大爷钉的掌难看,不能还原她高跟鞋本来的面目,大爷表示 她的鞋跟里面已空,不可能修成新买的一样,这美女不依不饶, 先是说她的高跟鞋可是500块买的啊!不能有瑕疵。继而又说修 鞋的工具弄脏了她的鞋,找来面巾纸不住的擦拭。言语中,美女 明显带有对修鞋职业的轻蔑。无论她怎样冷嘲热讽,大爷总是微 笑着,一次次地按她的要求不住“完美”这双高跟鞋。大妈和大 姐实在看不下去,也帮着大爷说话对美女的挑剔表示强烈不满。
(4)老师批评我,是有原因的……
(5)自己目前还没有特殊的才能,但我从现在起培 养兴趣爱好还来得及……
(6)大家都不愿和我在一起,是说明原因呢?先反 思一下பைடு நூலகம்…
(1)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在你的个人生活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情感经历?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什么是自尊及其表现 感受自尊的快乐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自尊的含义:
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 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有一个修鞋的小摊,修鞋的师傅是一位大爷,人很随和。一天, 大爷正在修鞋,还有大妈和大姐在排队等候,生意比较好。一会 儿,来了一位长相和身材都不错的美女,穿衣打扮也算有气质, 她坐下便脱下她的高跟鞋,表明她有急事,是否可以先修她的? 大爷为难的看了看大妈和大姐,反正也没什么急事,大妈和大姐 也就默许了。

初中《道法》“万能答题模板”+60个考点知识总结

初中《道法》“万能答题模板”+60个考点知识总结

《初中《道法》“万能答题模板”+60 个考点知识总结》在初中的学习生涯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更好地应对《道法》考试,掌握一些“万能答题模板”以及系统的考点知识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道法》的“万能答题模板”以及 60 个重要的考点知识。

一、“万能答题模板”(一)是什么类题目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首先要明确所问的概念或现象的含义、本质等。

在回答时,可以采用以下模板:概念或现象的含义:[详细阐述概念或现象的具体内容]。

本质或特点:[分析概念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或主要特点]。

例如:请简述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回答: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

其含义包括: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

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普遍性、平等性、真实性等特点,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前提。

(二)为什么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分析事物存在或发生的原因、意义、重要性等。

回答时可以按照以下模板:原因或依据:[阐述事物存在或发生的相关原因、依据或背景]。

意义或重要性:[分析事物所带来的积极意义、重要作用或价值]。

例如: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回答:原因或依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中心,但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重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意义或重要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三)怎么办类题目对于这类题目,重点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或做法。

什么是自尊

什么是自尊

1.什么是自尊?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个健康良好的心里状态.2.知耻与自尊的关系?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3.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化为优点.4.怎样看待自己的虚荣心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5.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尊重他人有利于我们来更好的认识自己。

(3):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彼此尊重,互相关爱,能激励我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6.. 怎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2):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3):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4):自尊要适度.7. 怎样尊重他人?(1):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2):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8. 什么是自信?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9. 自信、自负、自卑的特点分别是什么?自信:自信的人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

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自负:自负的人自认为了不起,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人民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人民版

人民版政治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第一课别把尊严丢了1、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2、自尊的重要性: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它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形成健康人格。

尊重自己1、人格尊严是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的精神根基,没有了它,人只剩下空空的躯壳,也就不成其为人了。

2、如何正确看待尊严?(1)人的尊严无比珍贵。

失去尊严之后,要花很多倍的代价才能找回来;(2)不因眼前小利而牺牲自己做人的尊严,这样的人浑身洋溢着凛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3)尊严不是一时的得失,更不是财富的多寡,而是你是否把自己当做大写的人。

3、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一样都是至高无上的。

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不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简而言之,人格尊严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的人格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经受歧视的考验1、歧视的含义:歧视就是不平等看待,也就是偏见,偏见进一步就会发展为歧视。

2、歧视的种类: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分数歧视、特长歧视、价格歧视、姓名歧视等。

3、如何看待给他人取绰号的行为?(1)给他人取绰号是一种不尊重人、不明文、不道德的行为,侵犯的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2)给他人取绰号,要以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为前提。

4、如何看待别人歧视的眼观?(1)不自暴自弃,要经得起考验;(2)昂起头,挺直腰做人;(3)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5、不歧视他人,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1)原因: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2)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a、对人有礼貌;b、尊重他人的劳动;c、尊重他人的人格。

6、怎样做一个彼此尊重的人?(1)要自重,即自己尊重自己,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2)自尊要适度,做一个达观的人,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议论;(3)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4)不做有损于他人人格的事。

中招思想品德短句必背

中招思想品德短句必背

中招思想品德短句必背专题一:一句话必背题目1、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2、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3、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对社会作出贡献的生命,其价值得到延伸。

4、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5、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

专题二:一句话必背题目1、自尊的含义:自尊就是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自尊的表现:知耻,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做丧失人格、有损人格的事,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

3、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4、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5、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

6、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7、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8、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自己做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9、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10、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

11、自强精神的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知难而进,顽强拼搏;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12、理想是自强的航标,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勇于面对困难,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

自强要从少年开始,少年能自强。

13、造成挫折的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个人因素。

14、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15、自我疏导的方法有许多种:合理发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心理换位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
1、自尊
(1)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的歧视、侮辱。

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良好情感。

(2)表现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从穿着;举止、言行等方面来维护自己的形象)。

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心理。

(3)意义:①自尊能激励人奋发向上,使人形成健康的人格。

②拥有自尊,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2.自信
(1)含义:自信亦称自信心,是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

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是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

自信是以真实能力做基础,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自信的人身上充满着活力,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

(2)主要表现:①相信自己能学好,知道自己该怎么学好,并能认真去做。

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笑对人生,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轻易改变信念或者放弃。

③相信自己的社交能力,能够和多数人相处融洽,自如交往。

④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⑤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3)意义: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是学习、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

3.自卑
(1)表现:自卑的人会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贬低,甚至自暴自弃。

(2)危害:自卑是—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卑是压抑自我的沉重的精神枷锁。

自卑会妨碍我们树立快乐的人生态度,它消磨人的意志,软化人的信念,淡十七人的追求,使人的锐气钝化,畏缩不前,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开始,以自我埋没、自我消沉告终,使人陷入悲观哀怨的深渊不能自拔。

4.虚荣
(1)表现:虚荣是—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2)危害:①虚荣使人变得浅薄,从而忘却真正的价值。

②虚荣还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③虚荣容易使的人常会感觉他人都不如自己,夸大自己的优点,贬低别人。

自负表面上近似于自信,其实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自以为了不起,骄傲自满,是自信过了头的表现,自负多是夸张的自我,或是幻想中的自我。

(2)危害:由于在竞争中容易轻视对手,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从而容易导致失败,自负的入的希望往往容易落空。

6.自立
(1)含义: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作用:自立是我们生活能力及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地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人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7.依赖
(1)表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贪图享受。

(2)危害: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从而被社会所淘汰,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
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8.自强
(1)含义:自强就是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

(3)作用:自强是一种精神。

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自强是—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9.自弃
(1)含义;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2)危害: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耐劳,不愿奋斗,最终一事无成。

注意的问题
1怎样走出自卑心理?
①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②找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夸奖自己。

③在遇到困难与挫折之前进行心理暗示:“我行,我能行。

”④挖掘并发挥自身的潜能,让自己取得成功,增强自信心。

⑤树立坚定的志向。

有了既定的目标,有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2.正确区分自尊与虚荣。

①自尊是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②虚荣心强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引入注意,赢得他人尊重,以他人对自己是否尊重为天平。

3.为什么说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当自尊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快乐、振奋、自信这种积极、肯定的情绪;相反,当自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失望、忧愁,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

4.如何自我调适虚荣心?
①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要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②在社会牛活中把握好攀比的尺度。

③向良好的社会榜样学习。

④对不良的虚荣行为进行自我心理纠偏。

5.如何告别依赖,培养自立生活的能力?
①要告别依赖就要独立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②面对生活的各种事情,要富有主见。

③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④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养成并提高自立生活的能力。

⑤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做到生活自理、学习自觉。

6.正确区分依靠与依赖。

①依靠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

适度的依靠有利于增强人的自信心,有助于激发自立、自主的意识。

②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和缺乏自信心、自立意识和自主能力的表现,对健康是不利的。

③依赖源于信任、依靠:过度的依靠就会变成依赖。

7.如何培养自强的品质?
①树立坚定的理想,选准航向,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②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屈不挠地坚持,矢志不移地奋斗,直到成功。

③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④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天赋、兴趣,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做到扬长避短。

第一单元[学法点拨]
1.理解自尊与知耻、虚荣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掌握如何做一个有自尊的人,彼此尊重
才能赢得尊重,明确如何去尊重他人。

2.要正确区分自信与自负、自卑的表现;能举出自身的事例说明如何树立自信;结合对外开放中的正反两方面事例,理解我们要增强民族自信心。

第二单元[学法点拨]
1.搜集身边的或新闻媒体中反映人们自立自强、努力奋斗的典型事例,分析其自立自强的表现、原因,以及对我们思想的启示、行为的启迪,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2.自尊自信是自立自强的前提,自立自强才能使自己勤口自尊自信。

自立是自强的基础,自强是自立的重要表现。

要能弄清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

命题趋势
这部分内容的命题方向是:正确认识自尊、自信;区分自尊、自信、自卑、自负、虚荣;认清自卑、自负;虚荣的危害性;结合自身实际,紧扣时代要求,联系社会主义荣辱观,考查纠偏、锤炼人格的能力;认识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正确区分自立、自强、自弃、依赖;认清自弃、依赖心理的危害性;从个人、国家、民族的角度认识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意义;把培养自立、自强的行为要求落实到学习、生活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