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韩愈的散文成就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韩愈主要成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韩愈主要成就

韩愈主要成就文学韩文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时人有“韩文”之誉。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

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

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

当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

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

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

正因此,韩愈这类文章也就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

再加上韩愈的语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韩愈文章之“发言真率,无所畏避”,不仅表现于他在君主面前敢说真话,而且还表现于他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敢讲违背旧说的话,甚至说了同自己别的文章互相矛盾的话。

例如《读墨子》一文曾说“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

这样的言论显然同他尊崇孔孟之道有所牴牾。

对于这样的言论,前人指为“刺谬”,其实这正是韩愈虽然尊儒却不墨守的表现。

韩愈文章之“发言真率,无所畏避”,还不仅敢于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有时也敢于突破社会上的流俗之见。

例如他写《讳辩》一文,是专为李贺不得应举而发表的意见。

李贺之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便不得举进士。

对于这样的世俗之见,韩愈是不以为然的。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韩愈摘抄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韩愈摘抄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韩愈摘抄一、引子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被公认为是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而在这八大家中,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其文学成就和思想影响深远。

以下摘抄将为大家介绍韩愈的生平、主要著作和其对我国文学的贡献。

二、韩愈的生平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沁阳人。

他是唐代开元中嘉州士族出身,少时聪颖好学,深受父亲韩熙载的思想和教导。

后来参加进士考试,考中进士,进入了仕途之中。

在仕途中,韩愈曾担任过吏部侍郎、集贤校理等职,但因为不满于时政,多次上书直言谏谕,深受太宗皇帝的器重,被封为光祿少卿。

而后,因得罪李林甫,而被贬送到远离京城的地方,最后因意外病逝。

三、韩愈的文学成就1. 诗歌韩愈的诗歌以豪放、奋发向上著称,他提倡“古文运用”和“格物致知”,注重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表达。

他在《进答韦膺书》中写道:“古者诗人,流说志意,言辞文章,藉以为法。

”这句话可以看出韩愈诗歌以意境为主,追求真挚和耐人寻味。

2. 文学批评韩愈对古代文学批评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文风简练明快,主张诗文应当注重立意和内容表达,反对华丽辞藻和空洞说教。

他的《原道》和《师说》对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有着深刻的影响。

3. 散文在散文方面,韩愈提倡以事实、真理为依据,注重思想和道德的表达。

他在《师说》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义应以世而议”这一观点,强调文学应当与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相契合。

他的《师说》和《进学解》等著作有着深远的文学影响。

四、韩愈对我国文学的影响韩愈在唐宋八大家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他对我国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风格韩愈提倡豪放派诗风、立意和内容表达。

他对诗歌的批评和创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影响了后世的文学风格、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文学批评观点韩愈强调文学应当以真理、时代为依据,反对虚浮、华丽的文风和内容空洞的作品,这些观点对后人的文学批评有着指导性的影响。

3. 道德观念他注重道德、思想的表达,对后世文学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愈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开山之祖,他的散文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雄壮的文笔和雄浑的情感。

韩愈的散文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独具个性的风格:韩愈的散文风格独特,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他善于用哲理性的言辞来陈述问题,语言简练而有力,表达深邃而严谨。

同时,他的散文情感热烈,豪放奔放,给人一种浑厚的感觉。

2. 着重思想品质:韩愈的散文作品着重强调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他以“德”为核心,强调要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完善自己,追求人的内在修养。

他的散文中常常围绕着道德、修身、品节展开,具有较强的伦理思考和道德警示的作用。

3. 抒发社会矛盾:韩愈的散文作品中也抒发了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和矛盾。

他通过对贪官污吏的谴责,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陋习和腐败现象,声讨了社会上的不公平和不义。

此外,他的散文中也积极宣扬了宽仁、忠诚和公正的社会价值观,呼吁社会人们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公正和公益事业。

4. 文学修养与表现手法:韩愈的散文作品中还融入了他的文学修养和表现手法。

他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运用,语言辞藻丰富而华丽,尤其在写景描写和物象运用方面表现出色。

他善于以意境优美、引人入胜的方式来抒发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而言之,韩愈的散文作品在思想性、文学性和情感性方面都
堪称一代宗师。

他的散文以真挚的情感、雄浑的文采以及对人性、社会和道德的思考而著称,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愈(768-824),西晋末唐初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

他的文学创作
具有独特的风格,别于唐风。

他的散文不同于以往,把哲理和诗情进行有机结合,结构和表达都有明显的思维逻辑,言语丰美、结构严谨、思想深远成为审美偏爱的对象。

韩愈的散文具有很高的美学成就,比如他非常善于运用传统形式进行艺术
创造,如比喻、讽刺、借诗仿句等。

在传统形式的框架内,韩愈注入丰富的知识内容,使得文章内涵十分丰富,表达的内容凝练,文思的深邃却给人留下浓重的感知体验。

此外,韩愈还具有很强的诗意,他受古代诗歌影响很大,把诗性带到论述中,也借用自身实验诗歌的用语,使文章更加表达生动有致。

韩愈的散文在结构上极具匠心,神奇而又精彩。

他大胆采用了异体诗、双
句文等形式,直抒胸臆、形而上、抒情高雅、富有节奏感,配以文字的层次化、音乐性体现,非常突出精神实质,在意象表达上也极具策略、文辞的锋芒无法掩藏。

总之,韩愈的散文之所以具有历久不衰的强大魅力,不仅因为它有深刻的
哲理意义,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丰富的艺术尊崇,贴切实践而又畅快淋漓,充满着令人动心地美丽和感受。

韩愈的主要成就及贡献

韩愈的主要成就及贡献

韩愈的主要成就及贡献一、文学成就1. 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在当时,骈文盛行,文风华丽但内容空洞,多注重形式上的对偶、韵律等。

韩愈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的散文传统,反对骈俪之文。

他强调文章要“文以载道”,即文章应该承载儒家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内涵。

例如他的师说,开篇便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直接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这一道理。

这篇文章句式长短不拘,行文自由流畅,是古文运动的典范之作。

•他的创作理论为古文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文章的语言应该“唯陈言之务去”,也就是要摒弃那些陈旧的、没有新意的言辞,追求语言的创新。

同时,他提倡“气盛言宜”,即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

2. 诗歌创作•韩愈的诗歌风格独特,以奇崛险怪著称。

他常常突破传统诗歌的格律和表现形式。

比如在南山诗中,他描写终南山的景色,运用了大量的排比、铺陈的手法,诗的篇幅很长,且意象奇特。

他还善于将散文的笔法融入诗歌创作中,如山石一诗,按照行程的顺序依次叙写游山的所见所闻所感,就像一篇游记散文,但又有诗歌的韵律之美。

他的诗歌对后世的宋诗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诗人如苏轼等都受到他诗歌风格的启发。

二、思想贡献1. 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弘扬•韩愈一生尊崇儒家思想。

在唐代,佛教和道教盛行,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韩愈以弘扬儒家道统为己任,他在原道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儒家的道统传承,即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直到孟子的传承脉络,他认为自己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一道统。

他批判佛、道二教的思想观念,认为佛、道的兴盛破坏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如寺庙道观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僧道不事生产等,同时也对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造成了干扰。

•他的思想主张对维护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影响了后世儒家学者对儒家道统的重视和研究。

三、教育贡献1. 教育理念•韩愈重视教育的作用。

浅谈韩愈对散文发展的一些贡献

浅谈韩愈对散文发展的一些贡献

浅谈韩愈对散文发展的一些贡献
韩愈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和词人,但他在散文发展方面也情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种文体,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韩愈认为,“诗三百,文一千”,散文乃文字之底线,涵盖着内容之广博。

由于其特性,散文不仅有利于深入讲解,而且也能丰富文体。

韩愈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他留下了大量巨篇拙作,从人性远到历史社会近,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散文真实,情趣深刻,意境秀美,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表现力,为后世的丰富和完善散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韩愈尝试采用现代思维观念,强调文字的功用性,尝试把文学作品贴近生活和社会,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他以实际的例子论证了一些内容,展示出他的文字是激励刺激的力量的,他的文字可以唤起人们做出贡献的精神,并以量变引发质变,因而获得了政务民生的深度动员、认知和影响力。

由于兼有题材的拓宽性和文字功用性,散文的文学价值也受到了极大的普遍推崇,韩愈也因此而为中国文学史所保留。

通过一些重要作品,如《书志诰》、《序绝句谈》、《拟补》等,他不仅满足人们对文学的欣赏,而且还将散文发展到了巅峰,表现出了文学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自韩愈先生之后,散文便渐渐成为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他既为普及文学知识,又为增强文学品质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诗人和词人。

韩愈的散文创作及生平

韩愈的散文创作及生平

韩愈的散文创作及生平韩愈的散文创作及生平一、引言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东汉汝南郡富陂(今河南省淮阳县)人,与柳宗元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作品独具风格,思想犀利,对唐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韩愈的散文创作及其生平。

二、散文创作1:《师说》:这是韩愈最为著名的散文作品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全文通过对师生关系的思考和褒扬,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韩愈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了师德和师范的重要性,对师生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2:《进学解》:这篇文章是韩愈在为官期间写的一篇散文,内容讲述了韩愈对进学制度的思考和看法。

他认为,进学制度应该公平公正,不应当通过贿赂或门第之别来影响选拔过程。

这篇文章反映了韩愈对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的关切。

3:《原道》:这是韩愈的一篇哲学散文,主要讨论人的本性和道德问题。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有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才能达到道德的完善。

这篇文章体现了韩愈对人性和伦理道德的思考。

三、生平1:家庭背景:韩愈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家族世代为官,家境优渥。

他的祖父韩彦直是唐朝宰相,父亲韩偓是唐朝大臣。

2:学业经历:韩愈自小聪慧过人,勤奋好学。

他曾就读于洛阳国子监,师从李山甫和李德裕等知名教师。

他广泛涉猎文史经籍,研习诗文、经史、儒释道等各种学问。

3:政治生涯:韩愈在进士及第后,历任吏部考功员外郎、江州司户参军等职位。

在担任官职的期间,他积极参与政务,关心国家政治和民生问题,是一位有为的官员。

4:晚年生活:韩愈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官。

晚年他辞官归隐,回到家乡淮阳,过上了安详的生活。

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并广泛交流学术,与柳宗元等文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四、附件1:《师说》全文附件2:《进学解》全文附件3:《原道》全文附件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师范:指师傅的模范行为和榜样。

2:进学制度:指科举制度中的进士科选拔制度,是唐代的一项重要制度。

韩愈古文成就包括

韩愈古文成就包括

韩愈古文成就包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东郡无终县(今属山西)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在古文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被誉为“韩文公”。

韩愈的古文成就包括散文、诗文等多个方面,在唐代古文发展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愈的散文是他古文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他的散文大多写作立论、议论、抒情等多种类型,语言严谨而雄辩,思想深刻而辩证。

在《进学解》中,韩愈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治国方针,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在《师说》中,他强调师道尊严,主张师者应有“西河之宅,于是执县官而治者何?”的胆识和坚持。

在《成教说》中,他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教育应该以立身为本,以修明为先。

韩愈的诗文也是其古文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他的诗文多以抒发情感、讴歌美好、感怀时事等为主题,语言简练、意蕴深邃。

在《爱莲说》中,韩愈通过歌颂荷花的高贵品性和清洁品格,引发了读者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和崇敬。

在《秋风词》中,他以感怀的心情,描绘了秋风萧瑟、物极必反的氛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切思考。

在《送东寺仲司贡院散之京塘》中,他借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依依不舍,抒发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珍惜。

韩愈的古文成就包括了散文、诗文等多个方面,他以其深刻的思想、雄辩的语言、卓越的表达能力,成为唐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的作品在唐代古文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韩愈的古文成就,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影响力和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0字】。

第二篇示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号饮谷老人,晚唐诗人、文学家。

韩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古文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韩愈的古文成就包括诗文和散文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韩愈的散文成就一、韩愈的领袖作用散体文的创作高峰是在中唐时期,这个高峰是建立在此前散体文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清人赵冀所谓“是愈之先,早有以古文名家者。

今独孤及文集尚行于世,已变骈体为散文,其胜处有先秦两汉之遗风”(《廿二史札记》卷二O)。

诗歌、散文都具有开拓性贡献的文学家。

钱穆:中国全史上下古今三四千年来少数之第一流大人物。

散文,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

或称他为“文宗”。

苏轼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韩文公庙碑》)二、韩愈散文的特点:留下了320多篇散文,包括了古代的论、记、解、对、书、启、表、序、碑志、祭文、哀辞、行状等各种文体,涵盖了当今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各种写作样式。

韩愈的确是一位写作大家,各种文体都有优秀的文章传世。

韩愈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显示散文大家艺术技巧的成熟。

韩愈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1、说理类文章(论、表、解、对等),说理透辟,理足气盛,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

《原道》最后慷慨激昂地说:“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不堵住佛老的“私言”,儒家之“公言”就不能行。

《论佛骨表》:即使面对至高无上的皇上,他也敢直陈己见。

唐宪宗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大内奉养,当满朝上下如醉如狂,韩愈敢于直斥佛骨为“朽秽之物”。

在分析了迎佛骨之非以后,韩愈直言:“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决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并对宪宗亲临观之的行为表示“耻之”,这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量。

有为而发,不平则鸣.《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

2、感情充沛。

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文章情感浪潮扑面而来,令人感受到鲜活的生命力。

韩文如潮,澎湃流转。

不仅抒情文,议论文、叙事文、应用文也都如此。

《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送李愿归盘谷序》借隐士李愿的口,对“大丈夫”和官场丑态,淋漓尽致的刻画p169,苏轼评价为唐代第一篇文章。

抒情文《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季父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吾少孤,及长,不省所祜,惟兄嫂是依……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得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得与吾梦相接……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长歌当哭,情真意切,哀痛感人。

叙事文《张中丞传后叙》中的许远、张巡、南霁云死守睢阳英勇抗敌的事迹,可歌可泣。

韩愈的碑志文仿佛是一组组生动形象的人物画廊,历来为人所称道,《柳子厚墓志铭》、《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都是名篇。

也有一些受人诟病的“腴墓”之文。

三、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独创。

韩愈是语言大师,在散文中,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并兼收前人语言和时下词语,熔铸成精警独到、别具一格的新词,如“蝇营狗苟”、“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崭然见头角”、“入主出奴”、“弱肉强食”、“痛定思痛”、“大放厥词”,“佶屈聱牙”、“动辄得咎”、“落井下石”,都是前人笔下所无的创造性成果。

第四节柳宗元的散文成就柳宗元一生文学创作极其丰富。

文的成就大于诗。

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

存散文五百余篇他的诗文,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所表现的独创性,也非常突出。

一、柳宗元散文的内容:1、寓言小品柳宗元贬官永州以后,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当时腐败的社会和政治。

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含意深刻,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

《三戒》是著名的讽刺小品。

《临江之糜》,写糜得主人的宠爱,“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不敢吃它。

三年以后,糜离开了主人外出,外犬“共杀食之”。

它尖锐地讽刺了那些依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

《黔之驴》是外强中干无德无能的小人的写照。

《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指出他们一定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惨祸。

在这类文章中,柳宗元将心中的郁愤和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化为刺向官僚社会的一把匕首。

柳宗元的寓言讽刺小品是极其成功的。

语言锋利简洁,风格严峻沉郁。

他善于体情察物,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加以想象和夸张,创造生动的形象。

2、传记散文。

大都取材于封建社会中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这是《史记》人物传记之后的一个发展,也标志着柳宗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发展。

他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他往往借题发挥,通过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中唐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二十年,几死者数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熈熈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若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巳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种树郭橐驼传》借郭橐驼养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讽刺了统治者政令烦苛对人民所造成的无穷干扰和奴役。

《童区寄传》写一个十一岁的牧童杀死两个抢劫人口的“豪城”。

作品塑造了勇敢机智的少年区寄的形象,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人口买卖的罪恶。

《段太尉逸事状》,题材近似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英雄形象。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不仅一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而且艺术上也富有创造性,突出地写出了人物的重要方面,反映出复杂的丰富的历史内容。

3、山水游记此为柳宗元最著名的散文类别。

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抒写了他的不幸遭际和对于现实的不满。

在精神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中再现山川风物、一己真情、人格。

仅此可以说是其之所以被誉为“游记之祖”的根本原因。

被冷漠了千百年的永州山水由于柳宗元的到来也因此被引入了文学的殿堂。

明人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

”《永州八记》是代表作品。

《钴鉧潭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钴鉧潭西小丘记》里,把一个普通的小丘,描绘得异常生动。

“其石之突怒恒窒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男之登于山”。

那些无知的奇石,一经作者这样的勾画,仿佛各各都具有了血肉灵魂。

他生动地写出了小丘优美独特的景色,融注了作家特立的精神人格,也借小丘的被弃,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作者登临西山,并没有客观介绍西山自身,而是以独特的角度写了西山以外之所见,在周围景物的映衬比较中显示西山的高大,“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独具慧眼捕捉到了存在于自然的闪光点,并将之作为某种人格精神的象征物,表达了坚定的信念。

现实中的柳宗元受尽迫害,但决不向恶势力屈服,耻于与小人为伍,这就如同高大的西山不能与培塿同类一样,柳宗元在自然与人格精神的契合点找到了寄托物,使自身刚直不阿的精神品质得以生动再现。

他写水、写树木、写岩石、写游鱼,无论写动态或静态,都生动细致,精美异常。

而对潭水和游鱼的描写,尤为精彩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道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

在描与过程中,作者有时采用直接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荤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退荒的悲剧命运。

4、论说文,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

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

《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

此外还有骚赋:独具特色。

《惩咎赋》、《闵生赋》……柳文如崇山峻岭,简炼自拔,立意精警。

他的书信,充溢着椎心泣血的身世之悲;他的游记,渗透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之情;他的不少论说文则具有“笔笔锋刃,无坚不摧”(林云铭《古文析义》)的特点二、柳宗元散文的影响:1、在他以前,如先秦寓言,往往只是某种文章的一部分,而不是以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的。

柳宗元创造性地继承前人的成就,大量地创作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文学作品,在寓言文学发展中是有其一定的地位的。

2、他的山水游记继承《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所发展,在自然美的发现、观照、表现中, 融入独特的人生感悟和社会评价。

此后,山水记便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 柳宗元开拓散文艺术品种的伟绩已载入光辉史册。

柳宗元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他从创作实践上发展了古文运动。

第五节韩柳的影响与古文运动一、韩柳散文的贡献:1、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

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曲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

以其深邃的思想,多变的艺术技巧,结构出明珠般的优秀篇章,流传后世,至今仍然成为创作上的典范。

2、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

二、在韩柳的倡导下,形成了蓬勃的古文运动。

韩愈由于不顾流俗的留议,抗颜而为人师,在当时就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同时知名古文家如樊宗师、李钢、皇隐湜、李汉、沈亚之等,或为朋友,或为受业弟子。

而孙樵则为再传弟子。

柳宗元在贬谪以前,到他门上求教的就“日或数十人”,他也“好以文宠后辈”,后辈因他的教导而知名的“亦为不少”。

贬谪以后,“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柳子厚墓志铭》)。

在韩愈、柳宗元倡导文体文风改革并从事散体文创作的同时,中唐文坛还活跃着一大批古文作家。

他们或自出机抒,或受韩、柳影响,纷纷投入散体文的写作。

如刘禹锡早在贞元十年之前、即已写了不少散体之作,被贬之后,所作更多,他的文章富于才辩,批判性甚强。

白居易、元稹之文以平易畅达为特色,在元和、长庆年间自树—帜。

他如李观、张籍、吕温、裴度、欧阳詹等人都预身其列,知名当世。

一时间作者如林,云蒸霞蔚,古文声势大振。

于是,古文以绝对优势占领了文坛。

韩柳古文运动的出现,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尽管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

但是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代古文运动复兴之初,宋人承中唐韩愈道统之说,欲建立文章之正统,且使文统与道统合二为一,而杜甫与韩愈则是宋人诗文革新运动中树立的两面旗帜。

北宋初期,自柳开开始,韩愈就在道统与文统两方面受到推尊。

王禹偁、姚铉、穆修等,也都标榜韩柳古文,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到了中叶,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