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

合集下载

浅谈客家山歌的意义与教学方法

浅谈客家山歌的意义与教学方法

浅谈客家山歌的意义与教学方法作者:黄秀贤来源:《成长》2019年第06期摘要:客家山歌的语言风格鲜明,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充分体现客家人的民俗习惯。

江西省的铜鼓客家山歌吸纳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内涵,综合其本身的歌曲感染力,具备强烈的表现能力。

客家山歌语言淳朴方言化、口语化特色鲜明,歌颂风格较为原始直白,体现表演者即时的情绪。

在开展铜鼓客家山歌表演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探究客家山歌的语言特色、唱法节奏、语调风格等,制定一套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案,为客家山歌的教学开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铜鼓;客家山歌;音乐特征;演唱教学当代国人都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客家文化以民族传统文化的身份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中许多文化精华都具有传承价值。

客家山歌作为民俗天籁,引入学校教学课堂,可以启发中小学生的音乐天赋,适宜进入中小学课堂。

被誉为“世界客都”的梅州,针对这一文化的传承性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措施,收效颇丰。

但是目前仍面临着长期良好发展的转折问题,如何使客家山歌以实践技能的形式落实与课堂教学,将其与课程知识相结合,还需要教育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目的在于发扬传统民俗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成长。

客家山歌的课堂教学是全国各地民俗文化步入课堂的一个典型,反映了国家教育对传统精华文化的重视与弘扬。

1 “客家山歌进课堂”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圣地,也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战场,学校的音乐教学为客家山歌等民俗文化融入课堂提供了便利。

客家地区学校将客家山歌引入课堂,除了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现实意义外,还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1.1 极大促进青少年对客家山歌的了解在现实中,由于近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导致客家山歌的传承出现困难,在客家地区客家山歌的传唱者年龄均偏大。

青少年群体中极少有喜爱歌唱传统山歌的,对客家山歌的了解程度不高,因此,传承与发展变得愈加艰难。

将客家山歌导入课堂,从山歌的历史形成、发展历程、社会地位等方面系统地介绍客家山歌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深入了解客家山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对其唱法、节奏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把握。

以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民歌中衬词的功能

以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民歌中衬词的功能

以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民歌中衬词的功能中国传统民歌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江西赣南地区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赣南客家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在赣南客家民歌中,衬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它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内涵,在民歌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以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民歌中衬词的功能。

一、衬词的定义和形式衬词是民歌中的一种固定词语或词句,通常用于修饰乐曲中的主旋律或主题内容,起到衬托和点缀的作用。

在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中,衬词通常以客家话作为表达语言,其形式多样,包括单字、词语、短句等。

衬词的语言通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们不仅能够丰富民歌的内容,还能够传达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二、衬词的情感表达功能在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中,衬词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它们通过特定的语言形式,传递歌者内心的情感体验。

在描述家乡风情和人情世故时,衬词往往选择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语言词汇,以此来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而在表达爱情、离别和思乡等主题时,衬词则会选择柔美动人的语言形式,用以传递歌者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

这种情感表达的功能,使得江西赣南客家民歌在情感上更加丰富和深刻,也更加触动人心。

三、衬词的文化内涵传递功能除了情感表达之外,衬词在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中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通过特定的语言形式传递给听众。

由于江西赣南地区的特殊地域文化和客家人的特殊历史和传统,衬词中常常包含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观念。

在歌颂客家人民风民俗和家庭美德时,衬词通常会选择富有乡土气息和敬老爱幼的词语和短句来体现。

而在描绘农村生活和农耕文化时,衬词则会选择富有勤劳朴实、勇敢坚韧的语言形式,以此来传递客家人的务实精神和乐观生活态度。

这种文化内涵传递的功能,使得江西赣南客家民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烙印,也使得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客家山歌剧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它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融入其中。

在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值得分析的地方。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注重自然与景观的表现。

山水相连的客家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景,这种自然风光常常成为舞台美术的主要元素之一。

在舞台上,通过山川、水流、村庄等元素的表现,能够为观众呈现出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氛围。

通过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和布景设计,舞台美术能够使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进一步加深对客家人民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注重色彩和光线的运用。

舞台美术中,色彩和光线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客家山歌剧常常会采用明亮、鲜艳的色彩,以及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线,来突出舞台上人物、道具和背景的形象,增强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色彩和光线的配合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表达的情感,加强舞台效果。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还注重舞美效果的创新和表达手法的丰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艺术形式的多元化,舞台美术设计也得到了更多的创新和尝试。

在客家山歌剧中,舞台美术常常会利用投影、音效等现代技术手段,使景物和人物变得更加逼真和生动。

通过这些手法,舞台美术能够更好地表达剧情和情感,进一步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具有自然与景观的展示、历史与文化的呈现、色彩与光线的运用以及舞美效果的创新等特点。

这些方面的设计和表达,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和感受,更能够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客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以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民歌中衬词的功能

以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民歌中衬词的功能

以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民歌中衬词的功能作者:徐晴来源:《商情》2019年第24期[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民歌中,衬词是主要的特色,不仅具有着陪衬的作用,而且还在传统民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的应用,甚至在大对数的民歌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本文主要以赣南客家民歌为例,对中国传统民歌中的衬词具有的特点以及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且把具体代表性的民歌进行了举例。

以民歌的整体性来看,衬词能够使民歌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在韵律上更是合辙押韵,展现出民族语言具有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中国传统民歌衬词功能在赣南客家民歌的发展中,历史比较悠久,并且也是当地的一大特殊,把衬词进行广泛的应用,使每一首的民歌中都会有衬词,由此可以看出衬词在民歌中的重要地位。

在《赣南民歌集成》中,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表达风格,尤其在山歌中,每首山歌中都会出现衬词,最出名的就是12首灯歌,能够完全的反应出衬词具有的特点与功能。

在赣南客家民歌中,衬词的形式也比较对样化,不是单纯的“哎呀嘲”,也有“里格”“嗬喂”“介支个”等衬词,每种衬词所表达的含义都存在着区别,会根据整首民歌的情感及韵律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表达出别具一格的特点。

一、使民歌具有连贯性的特点在赣南客家民歌演唱中,大多数都是进行即兴表演,由于词曲的不一致,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会把运用到的词进行设计,使其前后能够具有连贯性,而上下句主要是以平衡为主,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用衬词进程衬托,这也使大多数的民歌中的衬词都具有类似的特点。

当延演唱者在唱词的过程中出现了前后不平衡的现象,在审美上造成了极大的落差感,那么可以借助多个衬词进行上下句的自然过渡,使整体的效果能够具有连贯性,对情感进行抒发与表达。

例如:(花灯词)中的锣子(叮叮)(就)花灯来(啊),花灯(就)来到(你就)门下(个)背(啊),请你东君打开门,大开个龙门发大财。

歌曲的第一句就是运用了衬词,能够使整体效果具有连贯性,既不突兀,又能够对情感进行顺利的表达,增强了民歌的整体韵律。

赣南客家山歌歌词艺术手法研究

赣南客家山歌歌词艺术手法研究

赣南客家山歌歌词艺术手法研究作者:贺明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8期摘要:赣南客家山歌,虽然大部分为口头即兴创作,但其中的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哲理性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它不仅具有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也有岭南灿烂人文景现的深刻烙印。

赣南山歌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弘扬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延伸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支艺术珍宝和奇葩。

关健词:赣南;客家山歌;歌词;艺术手法;研究勤劳善良的客家民族,喜欢用心灵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在田间劳作还是漫步林间小道,客家人开口就唱、张嘴就啍。

一曲曲远久悠长的山歌,信手拈来,被他们唱的是小草含羞,花儿低头。

如歌如诉,荡气回肠。

时而在林间激情,时而在心头缠绵。

一首首动人心弦的山歌,成了客家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心灵的慰籍。

本文对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艺术手法进行粗浅的分析。

希望对研究客家文化人士提供帮助。

一、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特点赣南客家山歌同其他民族的山歌有同样的特征和不一样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赣南山歌与其他民族的山歌歌词押韵一样赣南客家山歌同其他民族山歌比较,其歌词的押韵度是一样的。

即尾字韵律相同。

所不同的是: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格律不同,它有五句7字律和7字4句律等形式。

(二)即兴式口语化同其他民族山歌相似或相近赣南客家山歌源于生活,歌唱于生活。

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出于对劳动压力的释放,即兴高亢几句,用于减轻劳动重负,释缓劳动疲惫。

也或思念心中情人,激情演唱。

表达对情人的思绪。

这些山歌虽然是口语化即兴演绎。

但也具有深刻的文化韵蕴和民间音乐艺术内涵。

其他民族山歌也一样,田边、地头、林间等,都有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的欲望。

(三)歌词大众化,男女皆会,老少皆宜赣南客家山歌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产物。

也是人民群众共同娱乐的工具。

过年,闹元宵,婚嫁丧娶,砌屋上新。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作者:袁小夏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7期【摘要】客家山歌悠久的历史、灵活多样的表演形式、个性鲜明的曲调、完善的表现技法、丰富的内涵,都使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本文通过客家山歌的表演形式以及表现技法等方面来解析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客家山歌;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一、客家山歌的简介客家人由于历史政治原因不断迁徙,从北到南,沿途经过江西赣南、福建等地,大部分的人就在这些地区停下安顿。

福建闽西的长汀县、连城、宁化还有梅县地区都聚集了大批的外来民众,这些人将自己称之为“客人”。

众所周知,歌曲起源于劳动。

那时的人们劳作一天后会放声歌唱来释放劳累与压力。

从刚开始的不成曲调,到后来有意识的赋予旋律音调,在群众中传唱。

随着时间的发展,客家山歌流传的地域也越来越为广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梅州地区有着“山歌之乡”“客都梅州”的称号。

二、客家山歌的表演形式(一)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1.独唱运用清唱的歌唱形式,一个人独立吟唱。

这类唱法在种类上属于劳动之余形成的山歌,最具代表的是“号子系列”,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纤夫的号子“一根纤绳九丈三,父子代代肩上栓,踏穿岩石无人问,谁知纤夫心里寒。

”这种唱腔浑雄有力,反应出人的内心感情。

2.对唱对唱又名“驳山歌”,以男女在山上对驳情歌的形式演唱。

可以尾尾对唱,也可以各唱各的,大多数的对唱形式都是对唱,一人一句。

这种形式的山歌大多都是为了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男女一人一句,意境含蓄、耐人寻味、把无影无形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4]。

3.尾驳尾对唱所谓的尾驳尾对唱就是一个人先唱,然后后一个人接着上一个人的最后一句开头,接唱三句,依次循环下去,这样的唱法一般演唱时间比较长,多用于“打擂台斗歌”。

4.山歌小组唱、表演唱这种形式的唱法就是经过创作者的仔细思考,斟酌所创作出来的具有故事性的说唱兼表演形式。

这种形式的表演需要由一个主要的人物领唱,后面的人分组合唱、和唱,还有兼带表演动作,这种形式经过发展变成了现在专有的山歌剧。

浅析赣南客家山歌演唱特点

浅析赣南客家山歌演唱特点
用 到 山 歌 中来 。 假 嗓、 本 嗓 和 细 嗓 是 山歌 唱法的三种 分类。 假嗓 , 现 大 多 指 真 假 音 结合的演唱 , 常 见 于 高 腔 山歌 , 抒 情 性 较
强, 具 有 浓 烈 的生 活 气 息 是 山 野 田 间最

赣 南 客 家 山歌 起 源
效 果脆 亮坚 实 , 形成 了脆 、 直、 甜、 润、 水 的 音 色 特 点 ,其 音 调 根 据 方言 的语 气 语
式 变 化 而 形 成 一 种 特 有 的 声 腔 艺 术 这 就 要 求 发 声 位 置 的集 中于 ; 隹确 性 。 有 些
乐 句 较 长 要 一 口气 唱 完 有 一 定 的 难 度 ,
这就要 求演 唱时要调 节好 呼 吸状态 , 充
分 利 用 腹 肌 与 横 膈 肌 的 控 制 力 量 。均 匀 平 稳 的 ~ 句 一 口气 的 完 整 演 绎 ,切 忌 在
全 曲 的 发 挥 。 这 就 要 求演 唱 者 声 门 积 极
闭拢, 同时 软 腭 与 小 舌 头 抬 起 贴 紧 咽 壁 , 向 下 叹着 唱 , 使 气 流 转 变 为声 波 , 在 高 位 置 的 头腔 得 到 共 鸣 , 唱 出有 弹 性 有 张 力 、 集 中明亮的声音 。 三、 结 语 赣 南 客 家 山歌 因语 言 、 地 域环境 、 风
山 歌 来 表 达 如 : “ 高岭埂上打 呼咒 , 细 妹 屋 家 吃 晏昼 : 细妹听到 呼咒响 , 筷 子 一 扔 碗 一丢 。 ” 表 现 了细 妹 听 到 情 郎 哥 唱 山 歌 的 哟 嗬 声 ,就 再 也 无 心 吃 饭 的 天 真 活 泼
调 幽静音量小且 婉转动人 ,多用于室 内 演唱, 运用 得 不 是 很 多 。 假 嗓 与 本 嗓 在 歌

客家山歌 介绍词

客家山歌 介绍词

客家山歌介绍词客家山歌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独特的传统音乐形式,以客家人为主要传承群体。

它源于中国古老的歌谣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文化特征。

它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客家人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情感寄托,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山歌的特点之一是它的旋律优美动听。

旋律多以柔和、婉转的方式表达,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

它的旋律简单、朴素,常伴以长嗓、长音和大小调来描绘情感变化,给人以深厚的艺术印象。

它通过沉静或激昂的旋律,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思念、对爱情的期盼、对家乡的眷恋等情感,使人们在欣赏它时往往共鸣颇多。

另一个客家山歌的特点是它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

歌词常常以客家方言为基础,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客家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心灵世界。

一些山歌歌词用于抒发对生活的喜悦,歌颂自然风光和丰收的喜悦;一些山歌歌词表达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眷恋和向往;还有一些山歌歌词通过夸张手法和幽默的对比,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种种矛盾和不满,具有讽刺意味。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歌词,它们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们在欣赏时仿佛置身于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此外,客家山歌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

它不仅可以独唱,还可以伴奏以及合唱。

在演唱形式上,有的山歌要求演唱者扮相特定的角色并服饰,使得演唱更具戏剧性和视觉效果。

在伴奏上,山歌常常伴以小提琴、板胡等民族乐器,并配以鼓点,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尤其是在合唱方面,客家山歌的合唱形式丰富多样,有四人、六人、八人等不同的合唱组合,更能凸显其饱满的音乐效果。

客家山歌作为传统民间音乐,不仅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客家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还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家园的热爱。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入人心的歌词,引起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它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弘扬和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客家山歌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特色鲜明的传统音乐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析--学说连线选择页面风格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析内容提要:赣南客家山歌是与赣南客家人民严密相随的生活伴侣,是客家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起源于赣南客家、流传和开展于赣南客家。

客家山歌创作手法单纯、演唱自由,自娱自乐性与即兴性强,是实用性和表现性于一体的一种地方民间歌唱艺术形式。

客家山歌由于艺术表现手法独特、功用价值强而成为我国民间音乐艺苑中的一束独具异彩的奇葩异卉。

本文通过对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的分析,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山歌,并促进客家山歌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客家山歌表现手法价值分析一、赣南客家山歌赣南地处XX的最南部,今系指XX市所辖的十九个县〔市〕,计面积约四万八百余平方公里,人口近八百万。

这里紧接北回归线,纬度较低,山地丘陵纵横,河谷众多,受亚热带森林气候的影响,土地肥沃,林木茂密,因而向来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法。

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常年生活在这里的赣南客家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开展长河中创造了极富赣南客家特色的赣南客家山歌艺术。

赣南的客家山歌是一种自由的即兴编唱、乡土气息浓郁的民歌,其风格刚健粗暴而又清新动听,高亢激越而又朴实平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由于客家人常年生活于山野河谷处,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随编随唱,能够直接抒发感情的客家民间歌曲。

赣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就是赣南客家山歌倾吐芬芳的沃土。

赣南客家山歌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抒发客家人们的内心思想情感,所以在山歌的创作手法上就打破了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山歌完全可以根据人们自己内心感情的需要,即兴自编自唱,从而在表现的手法上也就有了更大更广的空间,显得更加自由灵活。

赣南客家山歌和其他山歌一样,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功用意义。

二、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赣南客家山歌是与赣南客家劳动人民严密相随的一种生活伴侣,是客家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它多出现在客家人的日常劳动生产生活中,或是寻觅同伴时,以防虎豹伤人时;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述幽怨,或泄愤怒,更多地是用于表达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之情。

从总体而言,在艺术上,赣南客家山歌的音调特点是起音高,最高音一般只在第一句中就出现,第二小节往往有个高音拖腔,然后逐渐下行至主音完毕。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赣南居民绝大多数是汉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是自秦朝开场尤其是唐宋时期由中原地带经赣北、赣中辗转迁来的“客籍〞。

由于地理条件和客家人的传统的XX观念和保守思想的影响,至今不少客家山歌在语言和生活礼俗上都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独特性,并对山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体上,赣南客家山歌可以划分为三大色彩区。

〔1〕南部色彩区。

语言与XX梅县地区十分接近,山歌似说似唱,语调旋律较重;〔2〕中部色彩区。

山歌韵调和调子成分较大,旋律美,以江河船号子和木排号子为主,语言更为复杂多样,但较为平近易懂。

〔3〕东北部色彩区。

语言为赣系方言为主,山歌融入了不少赣中色彩。

2.“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

赣南客家山歌十分讲究思想感情的直抒性。

赣南客家山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这种直率、大胆甚至泼辣的表达方式使得客家人的气质、性格在感情上表达得更为鲜明而坦率。

它的表现一般是抓住全曲中心思想,然后把它直接提醒出来。

客家山歌一般使用古老的以腔从词、即兴行腔为歌的演唱方法,虽然节奏变化灵活自由,但依旧有腔调骨架。

整个山歌起伏不大,拖腔甚少,旋律的语调成分很重,其富有代表性的“哎呀勒〞,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感慨语,它的音调随情绪的不同而变化。

完毕句之前的衬词“心肝格〞〔或心肝哥、心肝妹、同志格等〕,意在增加亲切感,并暗示完毕句的到来。

歌曲一开头就唱道:“哎呀勒〞,这种开门见山的表述方法,使得山歌显得直接明白,干净利落,质朴明朗。

3.赣南客家山歌的种类繁多,表现内容上也讲究丰富性与多样性。

客家山歌的表现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直接结合,反映的内容主要集中表达在客家人的山间劳动、田间劳作、寻觅同伴、表达相思、倾吐爱慕之情等方面。

赣南客家山歌的种类主要有:灯歌、号子、小调、风俗歌等。

灯歌是用来祈求人寿年丰的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其特点是用锣鼓唢呐伴奏,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曲调丰富、优美动听,生动活泼,一般都是在春节后几天“出灯〞,直至元宵节“送灯〞;号子是在林区,伐木号子和排工号子是最为流行的一种山歌形式,溜木号子最有代表性,溜木号子音调高亢悠长,曲调简单但富有号召力;小调非常丰富、曲目繁多、风格各异、曲调朴实而富有泥土气息,小调主要是表现爱情内容,也有表现劝人行善或带知识性娱乐性的内容;风俗歌较少,大致有年歌、婚礼歌、丧歌等。

4.赣南客家山歌讲究创编的即兴性。

从音乐形式上看,山歌是一种最不规X的,即兴编唱性最强、最随意的歌曲形式。

主要因为:〔1〕山歌的调高和速度不稳定,变化的幅度都相对较大;〔2〕山歌因随意性即兴性较大,因而其节奏也较自由;〔3〕山歌因以表现和抒发人们思想情感为主要目的,所以决定了山歌的情绪波动较大,情绪高涨时往往走高腔,情绪低落时走平腔。

赣南客家山歌经过上千年的开展变化在节奏和旋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节奏一般以xx xxIx—Ixx xxIx—I为主,音调大局部主要以徽调式为主,羽调式次之,再者是宫调式,其余调式很少。

羽角〔—33—〕四五度上下翻跳的旋律进展为主,如?情哥往南洋?。

此曲反映了旧社会人民遭受压迫和剥削,被迫出外谋生,情妹送情郎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歌词采用直叙的手法,表达了男女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情妹的所思所想,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总共有六段歌词,每段一事件,每段的前半段都是一样的,音调以羽和商为骨干音,四度上下翻跳,节奏以xxx为主,后半句以唱咏为主,装饰音和长音的使用,使情绪更为凄婉、伤感。

整个创作过程是生活性、通俗性和即兴性的结合,真实地抒发了歌者的思想与情感。

5.赣南客家山歌起源于民间、流传并开展于客家民间,是一种典型的草根民间艺术,为了便于抒情与传唱,因而山歌的创作手法十分单纯。

赣南客家山歌的主要作用和其他地区的山歌一样,都是为了抒发感情、宣泄心中的所思所想为目的,所以,客家山歌在音调节奏、歌词内容以及构造上不太讲究,而是追求明确、清晰的表情目的,在形式手法上显得单纯,乐句短小、构造精悍,是起承转合的单乐段构造形式,音调简单化,一般采用23或2 5 6。

甚至只有两个音2组成。

在歌词的表达上,力求“开门见山〞式表达,很少有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成分,因而客家山歌在艺术的表现上更接近自然形态。

6.赣南客家山歌唱法丰富,唱腔多样,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而唱,因而其演唱十分讲究自由性。

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高亢嘹亮,热情奔放、质朴纯真,比起艺术歌曲、民族歌曲等少了些技术成分,多了些自然的因素。

赣南客家山歌的唱法主要可分为假嗓〔高腔〕、本嗓〔平腔、低腔〕和细嗓〔润腔〕三种。

高腔男的称之为假声唱法,女的又称之为喊嗓,特点是音质厚实响亮,穿透力强,其一般用在歌曲的开头、结尾以及每一句的拖长音处。

如开头的“哎呀勒〞中的“勒〞,拖长音后再一个四度大跳很有艺术特色。

本嗓,一般用真声或假声相结合的一种演唱法,本嗓见于赣南山歌绝大局部,它的润腔复杂多变,擅长时间即兴编词对歌,声调也高亢、嘹亮,在说唱处与拖长音上混合使用。

细嗓一般多是妇女单单独咏自唱的一种演唱方法,声音柔和、音量小,音调宁静细腻,委婉动听,近似咏唱。

润腔一般用于装饰音和结尾处,装饰音的应用是山歌常用的一种修饰旋律的手法,它使旋律更加圆润流畅。

由于客家山歌音区跨度大,音域较高,在句末和结尾处常使用上滑音或下滑音收尾处理,这中艺术表现手法和处理方法,无疑对客家山歌的独特乡土气息抹上了更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赣南客家山歌的价值意义分析赣南客家山歌起源于赣南民间、流传并开展于赣南客家民间,它是赣南客家人们思想情感、性格气质、精神文化与劳动生活的真实表达和生动写照。

在当今历史时期,赣南客家山歌的价值意义归结起来主要表达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实用性价值表达;二是表现性价值表达;三是时代性价值表达。

1.赣南客家山歌的实用性功用价值表达。

实用性功用价值主要是指:〔1〕在日常劳动或生活中,客家人们为了解闷除乏,歌唱者利用山歌,通过独唱、对唱、齐唱等方式,来尽情抒发自己感情,与此同时,人们还可以在歌唱中起到互相鼓舞、振奋精神,鼓舞劳动士气的作用,所以,在赣南客家流传一句俗语说:“山歌一唱,眼睛发亮,山歌一响,精神舒畅〞。

〔2〕山歌在劳动或生活中,可以起到相互沟通、相互交际、相互联系的作用。

在荒郊野外,彼此之间相隔甚远,有河谷、山地、丘陵阻隔,联系不便,为了寻找同伴或者寻求帮助等目的,人们往往打一支山歌“哎呀勒〞,清脆而嘹亮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传到对方耳朵,对方及时回应。

这也就是赣南客家劳动人民最早的、最原始的、最简单而又最实用的野外联络方式。

2.赣南客家山歌的表现性功用价值。

赣南客家山歌的作用,主要表达在思想感情、精神面貌的自我抒发和自我宣泄上,从而表达其自身的表现性价值,引起听众的共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如山歌?一对鸽子飞过河?,该歌曲表达的是客家情哥情妹忠贞不渝的爱情,希望白头到老、天长地久、永不别离的美好情感祝愿。

这种相互之间的情感倾诉是赣南客家人最纯真、最质朴、最直接的思想感情表白,其中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和故弄玄虚的成分。

赣南客家山歌的这种表现性功用价值,是客家人直爽豪迈而朴实的性格特征的具体表达,并由此而决定形成的。

3.赣南客家山歌的时代性功用价值。

随着时代的快速开展和文明的高度进步,赣南客家山歌在新的历史时期也日益表达出了其时代性特征。

客家山歌在内容上打破了较为单一的局限性,在表现的内容上也由原来单纯表现人们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开场向表现新农村建立、经济建立、国家政策、新风新貌、移风易俗等内容方面转化;另外,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客家山歌在音乐伴奏上由传统民间乐器演奏开场向民间乐器与西洋乐器相互融合的伴奏形式,并且吸取现代的配器手法以及从民间向舞台方面的转化,这不仅对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使得客家山歌的艺术魅力更加凸显,更具时代感。

由此可见,赣南客家山歌在保持原有曲调风格特点的根底上,一直伴随着时代开展的步伐而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客家山歌在歌曲表现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取得的巨大的进步和开展,使得赣南客家山歌又增添了典型的时代性特征,尤其是在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客家山歌的功用价值更加突出和明显。

勤劳勇敢而聪明善良的赣南客家人民在长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特色鲜明的客家山歌民间艺术,客家山歌更是形象地反映和表现了赣南客家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