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合集下载

第六讲两个战场两条路线

第六讲两个战场两条路线

第六讲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讲四个个问题: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全民族抗战的形成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路线与正面战场概况3、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路线及抗战发展概况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全民抗战的发动(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日本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日本要称霸亚洲,必先征服中国,而要征服中国,必先占领满洲;要占领满洲,必先夺取朝鲜,即以占领朝鲜为渡满洲的桥梁。

2、日本侵略中国原因(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日本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

而十九世纪列强已将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瓜分完毕。

(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条件已基本成熟:a.1904年日俄战争,其势力已伸进长春以南的南满地区。

b.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日韩合并条约》。

c.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日本在华经济支配地位迅速增强,超过英、法、德、美,占据首位。

(3)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工业生产下降,工人失业增多,国内矛盾激化。

3、日本侵华事件(或侵略中国计划的实施)(1)1931.9.18“九·一八”事变,四个月时间里占领了二百万平方公里、三千万人口的满洲。

(2)1932.1.28“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

(3)1932.3伪满洲国事件,年号“大同”。

(1934.3称“满洲帝国”,年号“康德”)。

(4)1933年1-3,侵占热河。

(5)1935年夏——秋,华北事变(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

两个步骤,一是迫使国民党中央势力和军队退出平津和河北,削弱国民党中央对华北五省的统治,如1935年7月“何梅协定”,1935年6月“秦土协定”。

一是策动汉奸搞华北五省脱离中华民国的自治运动。

(6)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时训练A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时训练A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时训练A1.(2020全国Ⅱ卷·3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2.(2020浙江卷·13)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

有学者收藏到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其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

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

经“沪战”一役( )。

A.日军被迫三易主帅B.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3.(2019·北京高考·17)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4.(2019.4·浙江高考·13)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

”这场“仗”指的是( )A.太原会战B.百团大战C.枣宜会战D.台儿庄战役5.(2019·江苏高考·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A.夫唱妇随赴战场B.抗战流血不流泪C.国共北伐齐协力D.解甲归田喜而泣6.(2018.4·浙江高考·11)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抗战之正面与敌后战场

抗战之正面与敌后战场

① 应该尊重历史,客观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本身
是什么,样就应该怎样来表述。 ②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参与、共同奋斗取得的胜利。
不能因为国民党在抗战中实行反共反人民的错误的片面抗
战路线就抹杀其参加抗战、坚持抗战的功绩; 也不能因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当时力量相对弱小, 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新民主主义政策就被攻击诬蔑。这才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也是尊重历史的态度。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是怎样就是怎样。
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个月的 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 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 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 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 的必胜信心。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 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 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 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 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
之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正面 战场
抗日 战争
敌后 战场
以国民政府为主,
抗战初期抗击了 侵华日军大部分。 执行的是片面抗 战路线,即单纯 依靠政府和军队, 而不发动广大人 民群众
1.全面抗战前 李宗仁《焦土抗
战论》( 1933): 要以坚壁清野、 游击战争,对日 进行长期消耗战。



刘桂五少将 干子 周元中将 李必蕃中将 黄启东少将 方叔洪中将 付忠贵少将 冯安邦中将 林英灿少将 王禹九少将 陈安保中将 丁炳权中将 郑作民中将 张自忠上将 湖北南瓜店
骑兵第六师师长 内蒙黄油 173师副师长 山东蒙城 23师师长 山东菏泽 23师参谋长 山东菏泽 114师师长 山东菏泽 鲁北游击司令 山东 42军军长 湖北襄阳 152师副师长 广东清远 79军参谋长 江西高安 29军军长 江西龙里 197师师长 江西武宁 2军副军长 广西昆仑 32集团军总司令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抗战路线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抗战路线

一、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是由其阶级立场决定的 对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认识不足 抗战态度不坚定,抗战政策不明朗 寄希望于英美为首的国联
(二)国民党为什么要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
一、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
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日本是强国,又作
了长时期的侵华准备,在军事力、经济力和组织力的对比 上,日本都占有较大的优势。
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日本华北方面军总司 令冈村宁茨曾哀叹道:华 北敌后战场是谜一样的战 场,这里有谜一样的组织, 谜一样的军队,谜一样的 战役,是一个永远猜不透 的谜。
冈村宁茨在 战犯法庭
“用常规的阵地战是打 不败日本军队的,只有 用游击战法才能消耗他 们的实力。”--费正 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最负盛
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致力于中国问题 研究长达50年)
教学重点:1、全面抗战的路线
2、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教学难点:国民党正面战场败退的原因
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俄罗斯纪念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
张自忠将军殉国纪念园竣工
一、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一)什么是片面抗战路线? 所谓片面抗战路线,就是指抗日战争期间 国民党采取的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 单纯地依靠政府和正规军队的抵抗路线。
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系 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在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 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 日本: 强国 对比 中国: 弱国 日本:小国、退步、寡助 中国:大国、进步、多助
中国不能“速胜 ”
中国不会 “亡国”
对比
结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那么,当年这部著作的反响如何? 它对国民党统治集团有没有触动呢?

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比较

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比较

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比较xxxx第一中学xx一、含义:①前者是指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推行的、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抗战的路线。

②后者是指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广泛地组织群众,进行人民战争,依靠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抗战路线。

二、不同路线之根源:①前者是国民党领导的,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后者是共产党领导的,代表的是广大人民、中华民族的利益。

三、不同点:①依靠的力量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

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为此,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

总之,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②抗战的结果不同。

片而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厂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③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

全面抗战路线是共产党领导的,代表的是广大人民、中华民族的利益。

四、评价:①片面抗战路线是导致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日本方面长期准备、装备精良、全面进攻,中国方面内战消耗、被迫应战、装备指挥落后,敌强我弱。

再加上中国最初是在国际上比较孤立地对日作战,英美对日本的侵略没有进行有效的遏制,对中国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援助,这种国际形势对中国抗战十分不利。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6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含答案)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6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含答案)

第6讲伟大的抗日战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背景(1)日本①1927年召开的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②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企图发动对外战争以摆脱经济危机。

(2)中国: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概况(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

(2)“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3)“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

(4)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3.罪行(1)屠杀中国军民:如南京大屠杀等。

(2)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植傀儡政权,并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2.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5.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将其所属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6.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它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旗帜。

三、国共合作抗日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中共七大(1)时间:1945年春。

(2)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

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笔记: 抗日战争

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笔记: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学习目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的教训和启示。

【基础自查】1.九一八事日军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史实、七七事变的经过、影响;日军的滔天罪行2.敌后战场的作战路线、方式、抗战的表现、地位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结果及评价;国外战场开辟的时间、目的、结果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串链结网】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对外寻找商品销售和资本投资市场历史原因:制订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中国国共对峙,政府未作好充分准备;国际社会绥靖政策盛行1937、7、7------1945、9、2(略)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达三十多万(目的是泯灭中国人的抵抗精神)“七三一部队”。

用中国活人作实验,因受实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1941年在河北省丰润县制造潘家峪惨案,杀害全村1200多人【综合探究】1.抗日战争的特点及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特点:①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

②具有双得性。

即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③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

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

④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⑤以弱胜强,使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⑥持久性。

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⑦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地位:中日战争在欧洲战争爆发后,不再是单纯的亚洲局部战争,而成为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大战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洛阳市高中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必练题总结

洛阳市高中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必练题总结

洛阳市高中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必练题总结单选题1、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该论断的意义在于A.奠定了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B.提出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战术C.增强了人民斗争的信心勇气D.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当时,对处于劣势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能否打败国民党的进攻,许多人存在怀疑和顾虑。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毛泽东主席发表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军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C项正确;毛泽东论断的意义在于增强了人民斗争的信心勇气,AB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D项。

故选C项。

2、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这次战役是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长沙会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项正确;A项是在1937年,CD项在1938年,排除ACD项。

故选B项。

小提示:3、1942年春节,冀热察区党委要求各级机关、群众团体关怀抗战家属,发动“一毛钱运动”。

许多区县政府积极响应,发动了“一把柴”“一个饺子”等运动。

这一系列做法A.利用了传统节日以服务现实需要B.缓和了敌后地区的阶级矛盾C.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充分利用了小农经济的特点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根据地党委发动的运动,体现出抗战时期对传统节日的改造,服务于当时的抗战需要,A项正确;关怀抗战家属等活动并未涉及阶级矛盾,排除B项;材料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C项;材料重在调动抗战积极性,并未涉及小农经济的特性,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1〕(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国问题的关键谈到国内形势,我们还应对中国抗日战争加以具体的分析。

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数个孜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中国人民不但在抗日战争中起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保障战后世界和平上将起极大的作用,在保障东方和平上则将起决定的作用。

中国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强大的努力。

这种努力,主要地是属于中国人民方面的。

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

总之,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和汗同日本侵略者英勇地奋战了八年之久。

但是多年以来,中国反动分子造作谣言,蒙蔽舆论,不使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起作用的真相为世人所知。

同时,对于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各项经验,也还没有人作出全面的总结来。

因此,我们的大会,应当对这些经验作出适当的总结,借以教育人民,并为我党决定政策的根据。

提到总结经验,那末,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中国有两条不同的指导路线,一条是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一条是不但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而且在某些方面说来它是在实际上帮助日本侵略者危害抗日战争的。

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和对内积极摧残人民的反动政策,昭致了战争的挫折,大部国土的沦陷,财政经济的危机,人民的被压迫,人民生活的痛苦,民族团结的破坏。

这种反动政策妨碍了动员和统一一切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进行有效的战争,妨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

但是,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的运动并没有停止,它是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政府的双重压迫之下曲折地发展着。

两条路线:国民党政府压迫中国人民实行消极抗战的路线和中国人民觉醒起来团结起来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很久以来,就明显地在中国存在着。

这就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

走着曲折道路的历史为了使大家明了何以这个两条路线问题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必须回溯一下我们抗日战争的历史。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2〕,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

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

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一九三二年,日本侵略者进攻上海,国民党内的一派爱国分子,又一次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率领十九路军,抵抗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一九三三年,日本侵略者进攻热河、察哈尔〔3〕,国民党内的又一派爱国分子,第三次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并和共产党合作,组织了抗日同盟军,从事抵抗。

但是一切这些抗日战争,除了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其他民主派别和海外爱国华侨给了援助之外,国民党政府根据其不抵抗政策,是没有给任何援助的。

相反地,上海、察哈尔两次抗日行动,都被国民党政府一手破坏了。

一九三三年,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的人民政府,也被国民党政府破坏了。

那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呢?主要的原因,在于国民党在一九二七年破坏了国共两党的合作,破坏了中国人民的团结。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召集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订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4〕,建立了黄埔军校〔5〕,实现了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民族统一战线,因而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扫荡了广东的反动势力〔6〕,在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举行了胜利的北伐战争,占领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打败了北洋军阀政府,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斗争。

但是到了一九二七年春夏之交,正当北伐战争向前发展的紧要关头,这个代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民族统一战线及其一切革命政策,就被国民党当局的叛卖性的反人民的“清党”政策和屠杀政策所破坏了。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

就是这样,背信弃义地向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一个突然的袭击;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

从此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

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被国民党反动分子所抛弃的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由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分子继承下来了。

到了日本侵略者打入东三省以后,中国共产党就在一九三三年,向一切进攻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提议:在停止进攻、给予人民以自由权利和武装人民这样三个条件之下,订立停战协定,以便一致抗日。

但是国民党当局拒绝了这个提议。

从此以后,一方面,是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越发猖狂;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越发高涨。

各种人民爱国组织,在上海和其他许多地方建立起来。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长江南北各地的红军主力,在我们党中央领导之下,经历了千辛万苦,移到了西北,并和西北红军汇合在一起。

就在这两年,中国共产党适应新的情况,决定并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的完整的政治路线,以团结抗日和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为奋斗目标。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学生群众,在我们党领导之下,发动了英勇的爱国运动,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7〕,并把这种爱国运动推广到了全国各大城市。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国民党内部主张抗日的两派爱国分子──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起来,勇敢地反对国民党当局的对日妥协和对内屠杀的反动政策,举行了有名的西安事变。

同时,国民党内的其他爱国分子,也不满意国民党当局的当时政策。

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当局被迫地放弃了内战政策,承认了人民的要求。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杨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

在卢沟桥事变的前夜,即一九三七年五月,我们党召集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会议,这个会议批准了党中央自一九三五年以来的新的政治路线。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在这个时期内,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和全国人民民族义愤的高涨,使得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还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样就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当时全国人民,我们共产党人,其他民主党派,都对国民党政府寄予极大的希望,就是说,希望它乘此民族艰危、人心振奋的时机,厉行民主改革,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付诸实施。

可是,这个希望是落空了。

就在这两年,一方面,有比较积极的抗战;另一方面,国民党当局仍旧反对发动广大民众参加的人民战争,仍旧限制人民自动团结起来进行抗日和民主的活动。

一方面,国民党政府对待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的态度比较过去有了一些改变;另一方面,仍旧不给各党派以平等地位,并多方限制它们的活动。

许多爱国政治犯并没有释放。

最主要的是国民党政府仍旧保持其自一九二七年发动内战以来的寡头专政制度,未能建立举国一致的民主的联合政府。

还在这一时期的开始,我们共产党人就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两条路线:或者是人民的全面的战争,这样就会胜利;或者是泄迫人民的片面的战争,这样就会失败。

我们又指出:战争将是长期的,必然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努力,最后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

人民战争这一时期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移到了西北的中国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留在长江南北各地的中国红军游击部队,则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相继开赴华北华中作战。

内战时期的中国红军,保存了并发展了北伐时期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民主传统,曾经扩大到几十万人。

由于国民党政府在南方各根据地内的残酷的摧毁、万里长征的消耗和其他原因,到抗日战争开始时,数量减少到只剩几万人。

于是有些人就看不起这支军队,以为抗日主要地应当依靠国民党。

但是人民是最好的鉴定人,他们知道八路军新四军这时数量虽小,质量却很高,只有它才能进行真正的人民战争,它一旦开到抗日的前线,和那里的广大人民相结合,其前途是无限的。

人民是正确的,当我在这里做报告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已发展到了九十一万人,乡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发展到了二百二十万人以上。

不管现在我们的正式军队比起国民党现存的军队来(包括中央系和地方系)在数量上要少得多,但是按其所抗击的日军和伪军的数量及其所担负的战场的广大说来,按其战斗力说来,按其有广大的人民配合作战说来,按其政治质量及其内部统一团结等项情况说来,它已经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团结。

在内部──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之间;在外部──军民之间,军政之间,我友之间,都是团结一致的。

一切妨害团结的现象,都在必须克服之列。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有一个正确的争取敌军官兵和处理俘虏的政策。

对于敌方投诚的、反正的、或在放下武器后愿意参加反对共同敌人的人,一概表示欢迎,并给予适当的教育。

对于一切俘虏,不许杀害、虐待和侮辱。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形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战略战术。

它善于按照变化着的具体条件从事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也善于作运动战。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形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政治工作,其任务是为团结我军,团结友军,团结人民,瓦解敌军和保证战斗胜利而斗争。

在这个宗旨下面,在游击战争的条件下,全军都可以并且已经是这样做了:利用战斗和训练的间隙,从事粮食和日用必需品的生产,达到军队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之目的,借以克服经济困难,改善军队生活和减轻人民负担。

在各个军事根据地上,也利用了一切可能性,建立了许多小规模的军事工业。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有人民自卫军和民兵这样广大的群众武装组织,和它一道配合作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