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排痰和呼吸训练

合集下载

排痰训练方法参考幻灯片

排痰训练方法参考幻灯片
9
感谢您认真听讲,欢迎收看下一个微课
10
3
4
(二)辅助排痰训练方法
一、胸部叩击 二、胸部震颤
5Leabharlann 有助于粘稠、浓痰脱离支气管壁。其方 法为治疗者手指并拢,掌心成杯状,运 用腕关节摆动在引流部位胸壁上轮流轻 叩 30~45 秒,患者可自由呼吸。叩击 拍打后治疗者用手按在病变部位,嘱患 者做深呼吸,在深呼气时作胸壁颤摩振 动,连续 3~5 次,再作叩击,如此重 复 2~3 次,再嘱患者咳嗽以排痰。
6
(三)特殊患者排痰方法
痰液粘稠、干结患者,可采用超声 雾化疗法和超短波疗法。
7
超声雾化疗法
选用生理盐水或含α-糜蛋白酶的 溶液行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7-10次 为一疗程。
8
超短波疗法
应用无热量或微热量,每日1次, 每次10-15分钟,15-20次为一疗程。 患者引流完毕后漱口,记录排痰量 及性质,必要时送检。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 排痰训练方法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1
(一)体位排痰训练方法 利用重力促进各个肺段内积聚 的分泌物排出。
2
根据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引流体位(病 变部位尽量在高处),使病变部位痰液 向主支气管引流。引流频率视分泌物多 少而定,痰量少者,每天上、下午各引 流一次;痰量多者宜每天引流 3~4 次, 餐前进行为宜,每次引流一个部位,时 间 5~10 分钟,如有数个部位,则总时 间不超过 30~45 分钟,以免疲劳。

肺康复的体位管理和呼吸训练

肺康复的体位管理和呼吸训练

肺康复的体位管理和呼吸训练肺康复是一种针对患者肺部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中包括体位管理和呼吸训练。

这两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呼吸道通畅度和肺功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本文将介绍肺康复中的体位管理和呼吸训练。

一、体位管理体位管理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身体姿势,促进呼吸道通畅度和肺功能的恢复。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体位管理方法:1.半卧位:患者仰卧或半卧,使头部稍高于胸部。

此姿势可以减少胸部压力,促进呼吸道通畅,对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有利。

2.俯卧位:患者趴着,头部稍高于躯干。

此姿势可以促进肺底部通气,预防肺部痰液积聚。

3.正坐位:患者坐直,两脚放在地上,胸部和腹部轻轻前倾。

此姿势可使肺部容积增加,有助于患者深呼吸。

4.头侧卧位:患者侧卧,将头转向一侧。

此姿势可让患者更容易排痰,减少呼吸困难。

以上几种体位管理方法常常会在肺康复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位。

二、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是通过模拟正常呼吸过程,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并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1.深呼吸法:患者做到做深呼吸时,鼻子吸气,口先轻轻呼气,接下来深呼气,吸满后稍稍屏住,接着缓缓将空气呼出到尽头。

此法可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量,降低呼吸频率,增强呼吸肌肉力量。

2.咳痰训练: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咳痰训练。

此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排出更多的痰,使呼吸道更通畅。

3.气管导管拔管术训练:患者通过此训练可增强呼吸道自主清理和吸入氧气的能力。

4.胸廓训练:患者通过深呼吸、加强腹式呼吸等方法,增加胸廓的可塑性,提高肺活量。

肺康复的体位管理和呼吸训练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肺部疾病,并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在进行肺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也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位和呼吸训练方法。

体位排痰及呼吸训练

体位排痰及呼吸训练
主要内容
如何进行腹式呼吸合并缩唇训练? 如何进行体位排痰训练? 怎样做辅助排痰?
医院环境内由于存在致病力较强的菌群, 加之患者的抵抗力差和交叉感染,肺部感染 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和预 防与护理工作质量直接相关。
一、易感因素
(1)、内源性感染因素:内源性感染因素是指来自患者 自身的感染因素,包括上呼吸道常寄菌过度生长、菌群 平衡失调、持续吸入上呼吸道的细菌进入肺内。其次, 衰竭、昏迷或瘫痪的患者应用镇静剂或长期卧床的清醒 患者也有经上呼吸道吸入感染的危险,或因呼吸道引流 不畅、分泌物在肺内淤积引起的坠积性肺炎等。 (2)、侵入性操作的因素 (3)、呼吸治疗器械的污染:呼吸气器、雾化器、氧疗 装置等治疗器械的污染是目前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的薄 弱环节。
左上叶
尖后段
直坐或半卧,向右侧倾斜45°,后面垫枕支撑
前段和舌段 仰卧,胸腹向右转45°,背部垫枕支持体位,左 床
脚稍抬高
下叶(左、右)
背段
俯卧、稍侧倾(患侧在上)、头下垂
基底段 卧
俯卧、侧倾45°,患侧在上、头低脚高;或健侧
位,胸腹前转45°,头低足高、头下垂
3、辅助排痰
振动、叩击
翻身时振动、叩击患者的胸部、背部使肺内 分泌物流动,促进细小气管的分泌物受震动 而液化,流入中、大支气管排出 。
治疗顺序:由下至上由外向 内顺序,每部位停留10-15秒。
(6)终止体位引流的指征 A.胸部X线纹理清楚。 B.患者的体温正常,并维持24~48小时。 C.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或基本正常。
(7)不同部位病变引流体位
病灶部位
应持体位
右上叶
尖段
直坐位或斜坡坐位,稍向左侧倾斜
前段
仰卧位,右背部稍垫高

体位摆放、松弛训练、呼吸训练、体位排痰ppt

体位摆放、松弛训练、呼吸训练、体位排痰ppt

7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健侧卧位
康复护理学
8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
康复护理学
9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床上坐位
康复护理学
10
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功能位摆放
上肢功能位: 肩关节屈曲45°,外展60°(无内、外旋) 肘关节屈曲90° 前臂中间位(无旋前或旋后) 腕关节背伸30°~45°并稍内收(即稍尺侧屈) 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稍屈曲,由示指至小指屈
烧伤患者的抗痉挛体位
烧伤部位 可能出现的畸形
头面部 眼睑外翻,小口畸形
颈前部 屈曲挛缩

上提、后撤、内收、内旋

屈曲并前臂旋前
手背部
MP过伸,PIP和DIP屈曲,拇 指IP屈曲并内收,掌弓变平 (鹰爪)
手掌部
PIP和DIP屈曲,拇指IP屈曲 并内收
脊柱
脊柱侧凸,脊柱后凸

屈曲、内收

屈曲

足跖曲并内翻
• 呼吸体操,是缓解老年人呼吸系统退化的一种 体操。人到老年,呼吸功能差,吸入的新鲜空 气少,获得的氧气不足,所以稍一活动或上一 层楼就喘气。能提高呼吸功能我们都可以做的 就是做呼吸体操。
四、注意事项
1、环境准备 2、提高呼吸效率 3、多采用缩唇呼吸 4、思想集中 5、把握原则
第四节:体位排痰
康复技术
•体位摆放 •松弛训练 •呼吸训练 •体位排痰
第一节:体位摆放
体位摆放的定义
体位是指人的身体所保持的姿势或某种位 置。在临床上通常是指患者根据治疗、护理 以及康复的需要所采取并能保持的身体姿势 和位置。
康复护理中常用的体位摆放技术有良肢位、
功能位、烧伤患者抗挛缩体位的摆放等。

咳嗽排痰和呼吸训练的方法

咳嗽排痰和呼吸训练的方法

咳嗽排痰和呼吸训练的方法
咳嗽排痰和呼吸训练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以站着,也可以坐位或卧位,一手放在前胸,另一手放在上腹部,先缩唇,腹内收,胸前倾,由口慢慢呼气,此时切勿用力,然后用鼻吸气,并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呼与吸时间之比为2:1或3:1,每次15~30分钟,每天3次。

2. 深呼吸与有效咳嗽:尽可能采取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末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地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咳出痰液。

3.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ACBT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呼吸控制:患者按自身舒适的速度和深度进行腹式呼吸,放松上胸部和肩部,利用下胸部来完成呼吸,持续4-6次或更多,直至患者疲劳感消除。

胸廓扩张运动:双手放于在胸廓两侧,深吸气,同时腹部微微隆起,然后屏气3秒,慢慢呼气,双手感受下胸廓的扩张,进行2-3次。

用力呵气技术:用下腹部的力量快速、用力呵气,使痰液排出,持续2-3次。

4. 有氧运动训练:是肺康复治疗的基础,可提高患者有氧运动能力,增强肌肉力量,也可有效降低由运动引起的动态过度通气程度和呼吸困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咳嗽排痰和呼吸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

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

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包括深呼吸、有效咳嗽、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和机械吸痰等一组胸部物理治疗措施。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深呼吸是指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以排出肺内残气及其代谢产物、增加有效通气的一种呼吸方式。

有效咳嗽是在咳嗽时通过加大呼气压力,增强呼气流速以提高咳嗽的效率,适用于神志清醒,一般状况良好、能够配合的病人。

实施的注意事项是:①首先应指导病人掌握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病人尽可能采用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地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也可让病人取俯卧屈膝位,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咳出痰液。

②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咳出。

③减轻咳嗽时的疼痛:对胸痛不敢咳嗽的病人,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咳嗽加重疼痛,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可避免咳嗽时胸廓扩展牵拉伤口而引起疼痛。

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30 分钟后进行有效咳嗽。

(2)气道湿化: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

气道湿化包括湿化治疗和雾化治疗两种方法,湿化治疗法是通过湿化器装置,将水或溶液蒸发成水蒸气或小液滴,以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之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的目的。

雾化治疗又称气溶液吸入疗法,是应用特制的气溶液装置水分和药物形成气溶胶的液体微滴或固体颗粒,使之吸入并沉积于呼吸道和肺内,达到治疗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

雾化吸入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湿化稀释气道分泌物的作用。

注意事项:①防止窒息:干结的分泌物湿化后膨胀易阻塞支气管,治疗后要帮助病人翻身、拍背,以及时排出痰夜,尤其是体弱、无力咳嗽者。

②避免湿化过度:过度湿化可引起黏膜水肿和气道狭窄,使气道阻力增加,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也可引起水中毒、肺水肿(对心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注意)。

咳痰技巧方法

咳痰技巧方法

咳痰技巧方法
咳痰的技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位排痰法:患者采取侧卧位或者坐位,将双手放在腹部两侧。

用鼻子慢慢的吸气,
尽量进行深吸气到最大限度,当感觉到腹部两侧鼓起的时候,将嘴做成鱼嘴状后缓慢吐气,在吐气过程中不断内收腹部。

反复进行该操作直到感觉到痰液聚集上涌。

然后,用双手拿起痰盂,快速用力吸气,不需吸气到最大限度,吸气后屏气3秒左右,将身体前倾并用力的进行咳嗽,收缩腹肌,辅助咳嗽用力将痰液咳到痰盂中。

若痰液未咳出,可重复此步骤尝试再次咳痰。

2.有效咳嗽:首先要进行深吸气,然后关闭声门屏气,随之收缩腹肌,将气道内气体
快速冲出,同时打开声门,将气道内痰液咳出。

3.拍背:当患者咳嗽时,家人可以让其躺下,然后用空心掌由下而上,轻轻地拍打患
者的背部。

这种方式可以让患者肺部、支气管内的痰松动,更好地向大气管流动并排出,比较适合支气管炎患者。

4.蒸汽排痰:就是在杯中倒入开水,让患者的口鼻都对准水蒸气呼吸,这样稀释了痰,
便于排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充血和水肿,减少咳嗽。

但需要注意防止烫伤。

5.饮水排痰:让患者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

喝水还可以帮助排
出体内的废物、毒素,减轻对呼吸道的刺激。

在咳痰过程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或焦虑。

如果咳痰困难或痰液较多,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同时,患者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长时间待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等,以减少痰液的生成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体位排痰的方法

体位排痰的方法

体位排痰的方法体位排痰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正确的体位排痰可以帮助患者更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改善呼吸道通畅度,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体位排痰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侧卧位排痰。

侧卧位是一种常见的排痰体位,适用于患者自主排痰或者需要他人协助排痰的情况。

患者侧卧在床上,将头部稍微向下垂,这样可以使痰液更容易从呼吸道流出。

如果患者自主排痰,可以在排痰前做一些深呼吸,然后用力咳嗽或者做呼吸道清洁操,帮助痰液排出。

如果需要他人协助排痰,协助者可以轻轻拍打患者的背部,帮助痰液顺利排出。

2. 俯卧位排痰。

俯卧位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排痰体位,适用于患者痰液较难排出或者需要特殊护理的情况。

患者俯卧在床上,头部稍微偏向一侧,这样可以使痰液更容易从呼吸道流出。

在俯卧位排痰时,患者可以做一些深呼吸,然后用力咳嗽或者做呼吸道清洁操,帮助痰液排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俯卧位排痰需要有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协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半卧位排痰。

半卧位是一种比较舒适的排痰体位,适用于患者痰液较少或者需要休息的情况。

患者半卧在床上,头部略高于身体,这样可以减轻呼吸道的压力,有助于痰液的排出。

在半卧位排痰时,患者可以做一些深呼吸,然后用力咳嗽或者做呼吸道清洁操,帮助痰液排出。

半卧位排痰不仅可以帮助清除痰液,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感,提高睡眠质量。

4. 直立位排痰。

直立位是一种比较积极的排痰体位,适用于患者痰液较多或者需要快速排痰的情况。

患者直立站立或者坐在床沿,这样可以利用重力帮助痰液顺利排出。

在直立位排痰时,患者可以做一些深呼吸,然后用力咳嗽或者做呼吸道清洁操,帮助痰液排出。

直立位排痰不仅可以快速清除痰液,还可以增加肺活量,促进呼吸道通畅。

总结:体位排痰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改善呼吸道通畅度。

不同的体位排痰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患者和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排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上叶
尖后段
直坐或半卧,向右侧倾斜45°,后面垫枕支撑
前段和舌段 仰卧,胸腹向右转45°,背部垫枕支持体位,左 床
脚稍抬高
下叶(左、右)
背段
俯卧、稍侧倾(患侧在上)、头下垂
基底段 卧
俯卧、侧倾45°,患侧在上、头低脚高;或健侧
位,胸腹前转45°,头低足高、头下垂
3、辅助排痰
振动、叩击
翻身时振动、叩击患者的胸部、背部使肺内 分泌物流动,促进细小气管的分泌物受震动 而液化,流入中、大支气管排出 。
(3)体位引流禁忌证 A.内科或外科急症。 B.疼痛明显或明显不合作者。 C.明显呼吸困难及患有严重心脏病者。年老 体弱者慎用。
(4)体位引流注意事项
A.治疗时机选择绝对不能在餐后直接进行体位引 流,应和气雾剂吸人结合使用,选择一天中对患者 最有利的时机。因为前一夜分泌物堆积,患者通常 清晨咳出相当多的痰液。傍晚做体位引流使睡前肺 较干净,有利于患者睡眠。
(6)终止体位引流的指征 A.胸部X线纹理清楚。 B.患者的体温正常,并维持24~48小时。 C.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或基本正常。
(7)不同部位病变引流体位
病灶部位
应持体位
右上叶
尖段
直坐位或斜坡坐位,稍向左侧倾斜
前段
仰卧位,右背部稍垫高
后段
左侧卧位,再向左转45°,前面垫枕头支持体位
右中叶
仰卧,胸腹左转45°,背后垫枕支撑,右床脚抬高
5、排痰机
振动排痰机综合叩击、震颤和 定向挤推三种功能,促使肺部 及呼吸道的粘液和代谢物松弛 和液化,并帮助已液化的粘液 按照选择的方向排出体外由 于振动排痰机的深穿透性,产 生的定向力可穿透皮层、肌肉、 组织和体液,对于深度的痰液 排出效果明显。在叩击、震颤 或定向挤推工作期间,作用力 变化缓和,病人有舒适感,尤 其是耐受力较差的病人 。
4、体位排痰与辅助排痰相结合
体位安置妥当后,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并帮 助轻轻拍击病变部位,使脓痰受震动以促进引流。 如痰液粘稠者可配合吸入热蒸气、或药物(如α 糜蛋白酶、痰易净、沐舒坦等)雾化吸入,也可 口服氯化胺、必嗽平、鲜竹沥、沐舒坦等药物, 均有利于粘痰稀化,顺利引流咳出。每次引流 10~15分钟,每日2~3次。
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
主要内容
如何进行腹式呼吸合并缩唇训练? 如何进行体位排痰训练? 怎样做辅助排痰?
医院环境内由于存在致病力较强的菌群, 加之患者的抵抗力差和交叉感染,肺部感染 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和预 防与护理工作质量直接相关。
一、易感因素
(1)、内源性感染因素:内源性感染因素是指来自患者 自身的感染因素,包括上呼吸道常寄菌过度生长、菌群 平衡失调、持续吸入上呼吸道的细菌进入肺内。其次, 衰竭、昏迷或瘫痪的患者应用镇静剂或长期卧床的清醒 患者也有经上呼吸道吸入感染的危险,或因呼吸道引流 不畅、分泌物在肺内淤积引起的坠积性肺炎等。 (2)、侵入性操作的因素 (3)、呼吸治疗器械的污染:呼吸气器、雾化器、氧疗 装置等治疗器械的污染是目前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的薄 弱环节。
B.治疗次数需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而定。例如有 大量浓稠的赫液者,每天2~4次,直至肺部干净; 维持时每天1~2次,以防止分泌物进一步堆积。
C.引流的体位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从某一肺 段向主支气管垂直引流。
(5)体位引流方法
病变部位摆于高处,以利于痰液从高处向低处引流。
A.评估患者以决定肺部哪一段要引流。 B.将患者置于正确的引流姿势,并且尽可能让患者
腹式呼吸结合缩唇呼吸
能减少呼吸频率, 增加潮气量, 减少功 能残气量, 提高肺泡通气, 改善通气/血 流比值, 缓解呼吸困难。
(3)人工阻力
(1)选合适的气球,容量800mL~1000 mL。先深吸气,然后含住气球,尽力把肺内气 体吹进气球内,直到吹不出气体为止。每次练 习3min~5min,每天3次或4次。
可使支气管内压增加,防止由于呼气阻力 减小使气道塌陷呼吸功能减少。
2、体位排痰
(1)概述: 体位引流排痰是借助合适的体位,将肺部
病灶置于高位,使积聚的痰液引流到大气管, 再经口咳出。
(2)体位引流适应证 A.由于身体虚弱(特别是老年患者)、高度 疲乏、麻痹或有术后并发症而不能咳出肺内分 泌物者。 B.慢性气道阻塞、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 以及急性肺脓肿。 C.长期不能清除肺内分泌物,如支气管扩张、 囊性纤维化等。
二、易感对象
肺部感染的易感对象包括新生儿、老年人、 昏迷、衰竭、长期卧床及大手术患者;接受抗 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及放射治疗者、气管 插管、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
三、临床护理方法
1、呼吸训练 正常人呼吸分胸式、腹式两种,胸式呼吸一般
幅度浅,省力,但潮气量小,频率较快,这对于 正常人不会有影响,但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则会由 于长时间浅呼吸造成部分肺不张,痰液集聚,引 起肺部感染。腹式呼吸为深呼吸、潮气量大,但 较费力,频率也较慢,但可增强膈肌力量,减少 气道阻力或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潮 气量,是预防肺部感染的理想措施之一。
舒适放松。应随时观察患者脸色及表情。
C.如果患者可以忍受,维持引流体位30分钟左右, 或直至分泌物排出为止。
D.引流时让患者轻松地呼吸,不能过度换气或呼吸急 促。
E.体位引流过程中,可结合使用手法叩击等技巧。 F.如有需要,应鼓励患者做深度、急剧地双重咳嗽。
G.如果上述方法不能使患者自动咳嗽,则指导患者 做几次深呼吸,并在呼气时给予振动,这可诱发 咳嗽。
H.如果患者体位引流5~10分钟仍未咳出分泌物, 则进行下一个体位姿势。治疗时被松动的分泌物, 可能需要30~60分钟才能咳出。
I.每次引流时间不要超过45分钟,避免患者疲劳。
J.引流治疗结束后让患者缓慢坐起并休息一会。防 止出现姿势性低血压的征兆。告诉患者,即使引 流时没有咳出分泌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咳 出一些分泌物。
方法:
操作者五指并拢,掌心空虚,由下至上由外 向内顺序叩击,每次根据情况叩击3~5分 钟 ,同时鼓励患者有意识的咳嗽、咳痰, 使肺部支气管内积有的分泌物流入气管而排 出体外。
摇法
摇法是一种较剧烈形式的振法,是在患者 呼气时,治疗师的手以大幅度的动作造成的 一个间歇性的弹跳手法。治疗师两拇指互扣, 张开的手直接置于胸壁,同时压迫并摇动胸 壁。
呼吸训练强调主动控制呼吸,通过锻炼, 达 到增强胸廓的活动,协调各种呼吸肌的功能, 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并且可通过影响神经、 循环和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改善全身的健康 状况。
(1)腹式呼吸
按自己觉得舒适的位置坐好,双手随意 放置于膝部;放松腹肌,做腹式呼吸;同 时尽量扩大胸廓;抬高锁骨,但不要耸肩。
治疗顺序:由下至上由外向 内顺序,每部位停留10-15秒。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膈肌是用力呼吸时的最重要的肌肉,腹式呼 吸能提高肺的伸缩性。此外,膈肌上下活动可 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提高动脉血 氧饱和度。同时可达到精神放松的目的。
(2)腹式呼吸结合缩唇呼吸
可取卧、坐、立位练习,一手放于胸前,一 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 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 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同时要注意吸气要用 鼻深吸气,呼气时则缩唇成吹哨状慢呼气, 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1倍或2倍,每次 5min,渐增加至10min~1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