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草书》浅谈赵一的书法观

合集下载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摘要】赵壹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非草书》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书法经典。

本文从赵壹的生平与成就、对书学的贡献、书学思想、《非草书》的创作特点以及其在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

赵壹在书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书学思想强调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展。

《非草书》的创作特点独具一格,体现了赵壹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书法风格。

赵壹的书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代书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研究赵壹的书学思想,可以丰富我们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为当代书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赵壹, 非草书, 书学思想,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生平与成就, 贡献, 创作特点, 影响, 独特性, 当代书学, 启示, 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赵壹是中国明代著名书法家,其代表作品《非草书》在书学界具有重要地位。

关于赵壹的书学思想研究还相对较少,特别是《非草书》的研究更是鲜有人深入探讨。

有必要对赵壹的书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在书学领域的独特见解和意义。

通过对赵壹的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在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同时也可以为当代书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的探讨,揭示其独特性和影响,以期对当代书学的发展有所启示,同时也可以为书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展望。

1.2 研究意义研究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这位书法大家的思想观点,揭示其在书学领域的独特贡献和影响。

赵壹作为明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其书学思想在当时的书法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后世书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研究赵壹的书学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书法发展的脉络和特点,丰富我们对书法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赵壹《非草书》的创作特点和书学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对于当代书法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深入研究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的独特性,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推动书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非草书》是中国现代作家赵壹的一部散文集,是他对书学思想的独特见解和深入研究的体现。

本文将对《非草书》中的书学思想进行研究,探讨其思想内涵和意义。

《非草书》通过描绘书与人的关系来反思传统书学观念的局限。

赵壹认为,传统书学过于强调书本的价值和重要性,忽视了人与书的交流和互动。

他以自身阅读体验为例,讲述了在与书的对话中获得心灵启迪的故事,强调了书应当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表达形式,而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物品。

他提出了“人的真实生活总是在书的边际展开”的观点,认为书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具有包容和启迪人的力量,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非草书》通过对传统书学观念进行批判,强调了相对主义的书学观。

赵壹认为,书籍的意义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没有绝对正确的书评和解读。

他反对将书籍固化为权威的尺度,主张将阅读与个体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追求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他提出了“真正的书,是能让人从真实感受中发现自己的”的观点,强调了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感知的重要性。

《非草书》还对当代书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赵壹认为,当代书学应该摈弃功利性和商品化的倾向,回归到对人类精神追求的关注和思考上来。

他主张书籍应该是一种自由和开放的存在,不应该被限制在特定的门类和分类中,鼓励人们从多个领域和角度去阅读和思考。

他提出了“书无棱而不可藏”的观点,强调书籍的边界应该是开放和模糊的,以提供更多的思考和交流的机会。

《非草书》是赵壹对于书学思想的独特见解和深入研究的体现,通过对书与人的关系、传统书学观念的反思、相对主义的书学观的阐述,以及对书学意义和当代书学发展的思考,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元的书学思想图景。

这些思想不仅对书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自由和开放的阅读与思考的空间。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赵壹,字子像,北宋书法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而且对于书法的理论研究也十分深入,创立了自己独特的书学思想,被后人称为“非草书”。

他在书法实践中强调人的情感表达和主观能动性,认为书法应该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于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的研究,下面就进行一些探讨。

一、“常人不常思,常思不常道”“常人不常思,常思不常道”是赵壹《非草书》中重要的一条思想。

他认为,很多人在学书法时只是照着模板练习,而没有思考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

因此,很多人的书法在技法上很好,但缺乏真正的艺术性和情感性。

反之,有些人虽然思考了书法表达方式和情感,但缺乏技法的支撑,书法也会很难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壹主张在实践中兼顾技法和情感表达,融合技法和情感于一体,让自己在书法练习中不断地思考和尝试,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书法风格。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艺术高度。

二、“以形见意,兴味相通”赵壹认为,书法艺术应该是一种具有强烈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他强调要在技法的基础上,注重笔触的变化和用笔的特点,让字形具有变化和生动的表现力,从而达到文人雅趣的境界。

此外,他提倡在书法实践中注重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情感去表现文字。

这种情感表达不仅要表现在笔端的形式上,还要反映在观者心灵的感受和领悟上。

这种以形见意的书法风格和以心传情的表现形式,就是赵壹非草书的一个核心思想。

三、“笔下轻重自然,纸上有情有趣”赵壹认为,同时具备技巧功底和情感表达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轻重自然,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

他强调,书法要达到自然、流畅、优美的效果,就需要在用笔上下功夫,在笔触的轻重、变化等方面下功夫。

在纸上,书法作品应该有情有趣,能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

他认为,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需要从情感角度打动人心,引起观者共鸣和思考。

总之,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是一种注重个性和情感表达的书法表现形式,强调用自己的情感去表达文字,让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漂亮,更要具有情感上的共鸣和感染力。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非草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赵壹的著作,该书主要探讨了书学思想。

赵壹是北宋时
期的学者,他以非草书而闻名,他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思想观点,对中国古代书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非草书》一书的核心观点即为“非草字”,主张避免草率、敷衍的书写,强调书写
要认真细致,精益求精。

他认为,字是记录言语的工具,字的形状和书写质量直接影响到
人们对言语的理解和回忆。

所以,他提倡字要写得工整清晰,要注重字形的规范性和美感。

他也提倡读书人要有批判精神,对于所读之书要进行深入思考和评析,避免轻信表面的文
字和理论。

赵壹对于文学创作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文学作品要有独特的创造力和思想深度,不能简单地抄袭和模仿。

他主张要追求创新和独创性,不断开拓新的表达方式和思维
角度。

他在书中还强调了作者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使命,认为作者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在《非草书》一书中,赵壹还对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他认为,阅读
不仅仅是看懂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解和领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

他主张要注重阅读的过
程和方法,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于所读之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他在书中
还提到了广泛阅读和深入学习的重要性,主张要读书要善于批判和比较,不断积累知识和
丰富自己的思想。

赵壹的《非草书》是一部重要的书学思想研究著作,该书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对中国古代书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本书不仅对于书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也对于我们如何正确进行书写和阅读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赵壹是中国当代书法家,其艺术性和创新性备受推崇。

赵壹的作品体现了其深刻的书学思想,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非草书》。

本文将从《非草书》的书法形态、意义以及赵壹的书学思想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一、《非草书》的书法形态《非草书》是一种形式感极强的书法作品,充满了赵壹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种书法形态极富生命活力,其图案、造型高度抽象,充满了感性的艺术表达。

此外,这种书法形态充分展示了赵壹对于悬挂、旋转、压迫等运笔手法的掌握和运用。

可以说,《非草书》是一种艺术性和表现性兼备的书法作品。

《非草书》的意义不只在于其艺术性,更多的是探讨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首先,《非草书》反叛了传统的书法界界限,突破了刻板的规则和框框,展现了书法的多种可能性和自由化的倾向。

在赵壹看来,书法应该是灵活、自由、富有艺术感的,这是一种对自然的认知和对书法自身美学的探索。

其次,赵壹在《非草书》中强调了视觉效果的重要性。

他认为,书法艺术的作用是传递情感和思想,而视觉效果是重要的表现方式。

只有展现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才能引起观者共鸣,并达到艺术的境界。

三、赵壹的书学思想1. 超越传统的束缚。

赵壹坚持创新,不断跨越传统界限,以求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2. 强调情感的重要性。

赵壹认为,书法艺术不只是技法的表现,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

因此,他注重把个人情感融入书法中,以塑造独特的情感表现。

3. 追求视觉效果。

赵壹认为,视觉效果是书法艺术的最终目的。

他把书法看作是反映视觉观感的成果和美学的实践,通过强调视觉效果,以优美的线条和造型呈现出生命的力量和美的感受。

4. 培养创新思维。

赵壹鼓励年轻一代书法家要敢于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培养创新思维,在接受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书法艺术呈现更加多元化的面貌。

总之,赵壹的书学思想对于书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非草书》,他突破传统界限,倡导多元化的书法艺术,注重视觉效果和情感表现,这些都是关乎书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赵壹,字子有,号非草斋主人。

著名书法家、收藏家、文化学者,擅长草书,与王羲之、怀素、张旭并称为“草圣”。

他心驰书道,穷毕生心力,一生致力于书法的研究和传承。

他的著作《非草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赵壹的生平及学术成就、《非草书》的内容特点、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赵壹的书学思想。

赵壹的生平及学术成就赵壹生于宋代,早年成长在书香门第,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聪颖好学,尤其热爱书法。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他不仅继承了汉魏继唐宋的书法传统,还加入了自己的新思想,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

赵壹深谙书法之道,对于笔墨纸砚的选取和运用,都有独到的见解。

他广泛地研究了古代书法作品,虚心向前辈名家学习,从中吸收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在书法创作上,赵壹以草书见长。

他对于草书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刻的认识,善于捕捉并发挥草书的独特魅力。

他的书法作品富有张力和激情,笔势奔放,锋利挺拔,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气韵生动,豪放洒脱”。

赵壹还善于运用硬笔书法和水墨画的技法,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

赵壹的学术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书法创作上,更在于他对于书法理论的深入思考。

他精通经史典籍,对于中国文化艺术有着深厚的功底,对于书法的起源、演变、发展历程有深刻的认识。

他曾撰写《非草书》一书,系统地总结了自己对书法的看法和心得体会,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还开设“非草斋”,广纳门徒弟子,倡导传承草书艺术,为后来的草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非草书》的内容特点《非草书》是赵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著作从多个角度系统地阐述了书法艺术的内涵和外化形式,对于草书的认识和规律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赵壹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草书的历史渊源,揭示了草书的起源、发展和风格特点。

他系统地总结了草书的基本要素,如笔法、结构、形式等,为草书的研习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赵壹《非草书》是中国书法界的经典之作,广受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喜爱。

本文旨在对赵壹非草书的书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在书法界的地位。

研究赵壹的书学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也可以为当代书法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赵壹非草书的书学思想进行研究,可以深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探讨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促进书法与当代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丰富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壹作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其非草书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书法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堪称经典,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研究赵壹的书学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轨迹和特点,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对赵壹非草书的研究,我们还可以探讨书法艺术与时代背景、个人情感等因素的关系,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研究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对于拓展学术视野,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赵壹的创作方式和思想内涵。

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我们将通过文献资料法,搜集赵壹《非草书》相关的著作、评论和研究成果,对赵壹的生平、作品和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梳理。

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赵壹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我们将采用比较分析法,将赵壹《非草书》与其他书法作品进行对比,以找出赵壹作品的独特之处和特色。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赵壹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艺术思想,从而深入探讨其书学思想的独特之处。

我们还将采用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调研赵壹作品的现存情况和展览情况,了解其作品在当代书法界的影响和地位。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

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摘要】赵壹作为清朝末年的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其作品《非草书》被誉为开国大师。

本文从赵壹的生平和学术背景入手,介绍了《非草书》的内容和特点,重点分析了赵壹书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包括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想。

探讨了赵壹书学思想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在当代的启示,强调了其对于书法艺术的深远影响。

最后总结了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对其重要性进行了评价。

通过全面研究赵壹书学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研究、生平、学术背景、内容、特点、主要观点、影响、意义、当代启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重要性评价。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赵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其代表作品《非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赵壹的书学思想深刻,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赵壹的书学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工作却相对较少。

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对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成为社会热点,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赵壹的书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对于推动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对赵壹《非草书》书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非草书》是我国古代书法领域的重要著作,赵壹作为该书的作者,其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赵壹的书学思想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篇章,对于了解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赵壹书学思想的独特性和深刻性,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学术视角,对于拓展学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赵壹书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我国书法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非草书》浅谈赵一的书法观
作者:吴帆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3期
摘要:东汉赵壹所做《非草书》,对时下流行的草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认为草书“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观点虽略有偏激,但也不失其价值。

本文欲从《非草书》一篇,浅谈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赵壹;非草书;当代价值
一、赵一所处的时代背景
赵壹(本名懿,因后汉书作于晋朝,避司马懿名讳,故作"壹"),嬴姓,赵氏。

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天水市西南)人。

他生活的大致年代,是汉灵帝在位之时,即公元168至189年前后。

《后汉书·文苑列传》记载了他的事迹。

东汉辞赋家。

体貌魁伟,美须眉,恃才傲物。

桓、灵之世,屡屡得罪,几致于死。

友人救之,遂作《穷鸟赋》答谢友人相助。

并作《刺世疾邪赋》抒发愤懑之气。

一生著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等16篇,今存5篇。

《非草书》一篇,专抨击草书。

其时草书渐行,赵壹仍返于仓颉、史籀,此事世所不许。

故其文虽传,其说终不能行。

《法书要录》、《书苑菁华》等俱载此文。

东汉,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草书热潮,以至于梁孔达、姜孟颖等当代贤哲,都对张芝草书的仰慕甚至已超过对孔子和颜渊的仰慕。

赵壹担心长此以往,将有悖于正统而趋于流俗,且并不能弘扬大道、益于世风。

《非草书》云:“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

十日一笔,月数丸墨。

领袖如皂,唇齿常黑。

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

”以此来看,赵壹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二、《非草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
《历代书法论文选》将全文分为三大段。

“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息梁、姜焉”。

此段为引言。

作者在此段陈述了具体的人、事、物,进而表明自己对此的担忧。

“惧其背经而趋俗”,而担忧所由的内心之旨为“弘道兴世”。

最后陈述其下文之所以要“说草书本末”的用意在于“慰罗、赵,息梁、姜”。

第二段是本论。

“窃览张有道所与朱使君书,……,乃不暇焉”。

这部分仍从陈述具体的人事物开始,并给出评语。

然后对“人”与“草书”进行了详致论述。

“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

故其赞曰:‘临事从宜。

’”赵壹认为,草书只是战乱中为了简便快
速,而创造的书体,并不能代替日常的规范书写。

幼童学书仍当以仓颉、史籀之法为主。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

书之好丑,可为强哉?”赵壹认为书法的好坏如同人的相貌,与生俱来,不可强求。

“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

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

在作者看来,草书实乃“技艺之细耳”。

与国家、与“大道”无关。

第三大段作结语。

针对前文论说做出收场,给出论观并加以引申,最后以寄寓宏远的“以兹命世,永鉴后生,不以渊乎?”为结束。

综上所述,在赵壹看来,首先,天下贤哲沉迷草书,将有悖于“弘道兴世”目标。

其次,草书是讲求天赋的,每个人的性格、气质都不尽相同,不可强求;且草书只是很微末的技艺,也不必强求。

最后,作者又提出了倡导和谐的德行,顺应天道的远大目标。

三、《非草书》的当代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对《非草书》的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我们已经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在笔者看来,《非草书》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草书进行抨击,也不无道理。

对当今的社会也有一定的价值。

正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言:“盖德成而上,谓仁义礼智;艺成而下,谓御射书数”。

对于国家而言,德与仁才是治国的关键。

《大学》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是“修身”的一部分,是君子自我完善的过程。

并不能将放在与国家、政治同等的高度。

孔子也曾说:“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

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明代项穆的《书法雅言》。

项穆站在“冀卫教经”的立场,将书法的教化作用推至登峰造极的地步,认为“书法可以正人心也,正人心所以闲圣道也”。

把书法提高到可以“闲圣道”的地位,与儒家“成于乐”的观点无二。

项穆的“闲圣道”与赵壹、孔子的“游于艺”之说似乎对立,但其实是儒家思想在两个极端上的延伸——书法要么可以卫道,与六籍同功:要么无关宏旨,沦为末艺。

但其结果却是殊途同归,或直接表现出反书法倾向,或在深层隐含着反书法因素——当书法起不到“冀卫教经”的作用时,就必然会被视为“末艺”。

其共同点在于都抛弃了书法“美”的标准,持功利主义观点,以“善”和“用”的标准去衡量书法艺术的得失。

从当今社会来看,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终究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并不能单靠书法或者任何一门艺术。

据此而言,《非草书》对书法的抨击也并非全无道理,也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思考。

总之,我们对《非草书》要持科学的态度,在看到他反书法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流露出的潜在价值和它在中国书法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对》,韦宾,2008
作者简介
吴帆,女,25岁,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书法)。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