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 美丽的·孔雀》教学设计
人教二下美术第7课美丽的孔雀教案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美丽的孔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孔雀的形体和色彩特点;技能目标:让学生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件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作品;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美术动手动脑能力;教学难点:对学生审美情趣和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橡皮、铅笔、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学生准备:橡皮、铅笔、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最美丽的鸟儿是谁?生: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发言;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孔雀是鸟类中最美丽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美丽的孔雀》。
二、美丽的孔雀:师:课件出示几幅孔雀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想一个问题:孔雀的形体特点和色彩特点是什么?生:仔细观察,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发言;师总结:大家说的很好,(板书):孔雀的形体优美,色彩艳丽,是鸟类中的王者。
三:学生作品鉴赏:那么请同学们再想一个问题:孔雀最美丽的时刻是哪个时刻?生: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发言;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孔雀最美丽的时刻是它开屏的时候。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画家们是怎么以独有的方式表现孔雀开屏的经验瞬间的。
师:课件出示约瑟夫.雅楠的作品《孔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仔细观察后积极的进行交流;师:巡视指导;生:分组发言;四:示范创作:师:亲自创作作品《孔雀开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回答一个问题:在创作这幅作品的过程中一共分几个重要的步骤?生:仔细观察后积极讨论然后举手发言;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该作品的创作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板书)1、利用纸进行折叠,折叠出孔雀的尾巴;2、用纸进行折叠,叠出孔雀的身子;3、用固体胶将两部分进行粘贴;五、分组合作,进行创作:师: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7课《美丽的孔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版美术课教案授课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7课《美丽的·孔雀》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第7课《美丽的孔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感受并能表现孔雀的美。
2、指导学生用各种纸材料制作美丽的孔雀,学习立体、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技巧。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细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用各种纸材料制作立体、半立体的孔雀。
【教学难点】学习用纸材料制作创意、造型独特的孔雀尾羽。
【教学准备】教具:教师自制的立体、半立体孔雀范例(2-3只),课件,纸材料学具:各种纸材料、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手指操》二、引导阶段:师:刚才我们课前做了手指操,现在,学老师做一个手指小动作先测试一下你们的手指灵不灵活。
师:测试完毕,你们知道徐老师用手模拟了一只小动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三、讲授新课;师:孔雀被称为“百鸟之王”,是世界上最美的动物之一。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美丽的孔雀》,去和翩翩起舞的孔雀做近距离的接触。
(板书:美丽的孔雀)在中国有一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
她跳的孔雀舞算是惟妙惟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师:同学们,你觉得孔雀美在哪儿呢?颜色美——绿孔雀头颈部宝石蓝色,下背闪紫铜色光泽,白孔雀一身洁白,十分美丽。
姿态美——不管是孔雀开屏,高高的站在树枝上,还是把尾巴拖在身后,或是展翅飞翔,每一个动作都像舞蹈家在展示优美的舞姿,矫健优美。
(并板书:颜色美、姿态美)师:老师想考考大家,这是孔雀家族的两名成员,你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吗?师:当雄孔雀开屏时,一方面是为了吸引雌孔雀注意,另一面则起到防御外敌的作用。
四、发展阶段接下来老师要带领同学们来到“孔雀工艺园”,欣赏同学们制作的孔雀。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看书里的同学们是怎么表现美丽的孔雀的,它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只漂亮的孔雀,这只孔雀是怎么做成的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示范这只孔雀的制作方法,你们可要睁大眼睛看仔细啦1、先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纸张折出孔雀的身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美丽孔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美丽孔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孔雀》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素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动物有着深厚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但针对孔雀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还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2.难点:如何将孔雀的特点和创新意识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孔雀的图片,了解其外形特征。
2.讲解法:讲解孔雀的生活习性和艺术表现形式。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培养创新能力。
4.欣赏法:欣赏优秀孔雀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孔雀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优秀孔雀绘画作品供学生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孔雀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关注孔雀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孔雀的生活习性和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孔雀的特点,为后续创作奠定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将孔雀的特点和创新意识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欣赏优秀孔雀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孔雀的特点和创新意识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美丽的·孔雀》教案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将在后续教学中,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勇于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创作一幅美丽的孔雀画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孔雀的基本特征。孔雀是一种拥有美丽羽毛的鸟类,尤其是它的尾巴,开屏时尤为壮观。这些特点使得孔雀在美术创作中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线条、形状、颜色在绘画孔雀时的应用。
1.教学重点
(1)掌握孔雀的基本特征:孔雀的羽毛、尾巴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掌握孔雀的特点,为后续创作奠定基础。
举例:讲解孔雀羽毛的颜色、花纹以及尾巴的形状和开屏现象。
(2)运用基本绘画技巧:线条、形状、颜色是描绘孔雀美丽的关键。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行绘画,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举例:指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孔雀,学会关注细节。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美丽的·孔雀》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美丽的·孔雀》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雀形态特征和颜色的变化;2.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孔雀的形态;3.培养观察细心和绘画能力;4.增强孩子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和美的感受力。
二、教学重点1.孔雀的形态特征和颜色的变化;2.简单的线条画出孔雀的形态。
三、教学难点1.用线条表现孔雀身体的曲线;2.用不同深浅的颜色表现孔雀的羽毛颜色变化。
四、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料;2.涂色笔或水彩笔;3.裁纸刀和色纸。
五、教学过程1. 孔雀形态和颜色变化的介绍让学生观察孔雀形态和羽毛颜色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孔雀身体和羽毛的曲线、色彩鲜艳的特征。
2. 画孔雀1.首先在画纸上用铅笔画出孔雀的形态,注意孔雀身体的曲线和鸟嘴、羽毛的细节。
2.用涂色笔或水彩笔绘制孔雀的颜色,用不同深浅的颜色表现孔雀的羽毛颜色变化,鲜艳的颜色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最后用裁纸刀在色纸上剪出孔雀的羽毛形状,环绕在孔雀形态的周围,让孩子的作品更加丰富。
3. 评价作品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激励孩子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了以下问题:1.部分同学线条画的还不够流畅,需要加强练习;2.部分同学对于孔雀形态和颜色变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资料查阅。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将加强线条训练和多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孔雀的形态特征和颜色变化。
同时,将不断寻找更多的优秀绘画课例和教学经验,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7课美丽的·孔雀》说课稿3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7课美丽的·孔雀》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孔雀》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孔雀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如何表现孔雀的美丽。
教材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孔雀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孔雀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孔雀已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喜欢美丽的动物,对绘画充满兴趣。
但学生对孔雀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不够深入,绘画技能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孔雀的特征,培养学生绘画孔雀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孔雀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学会如何表现孔雀的美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绘画孔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孔雀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孔雀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学会表现孔雀的美丽。
2.教学难点:如何把握孔雀的结构和线条,生动表现孔雀的形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绘画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孔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孔雀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孔雀的图片,分析孔雀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3.实践指导:教师示范绘画孔雀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孔雀绘画作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6.展示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美丽的孔雀》2.孔雀的外形特点3.孔雀的生活习性4.绘画孔雀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对孔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7课 美丽的·孔雀》 人教版

《第7课美丽的·孔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美丽的·孔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孔雀的基本特征,学会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孔雀的美丽,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孔雀的基本特征,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孔雀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孔雀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方法。
2.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孔雀图片、教材、PPT、画纸、彩笔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孔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孔雀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孔雀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方法,示范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3. 学生实践:学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孔雀画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欣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孔雀画作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7课美丽的·孔雀》2. 内容:孔雀的基本特征、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作品展示、课堂小结等。
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孔雀画作,要求运用所学线条和色彩表现孔雀的美丽。
2. 收集有关孔雀的资料,了解孔雀的生活习性和文化寓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使学生了解了孔雀的基本特征,学会了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孔雀的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的教学手段,如视频、实物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术的魅力。
二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7课 美丽的·孔雀》人教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7课美丽的·孔雀》人教版一、教材分析1. 学科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二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美丽的·孔雀》。
这是一门针对小学生的艺术课程,旨在帮助他们了解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知识,以及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2. 教材概述本节课是关于孔雀的绘画作品。
孔雀是一种有着美丽羽毛的鸟类,常常被用作艺术作品的题材。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绘制孔雀的形象、颜色及纹理。
3. 主要知识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了解孔雀及其特征•掌握用水彩画的方法和技巧•初步领会绘画色彩和形象的表现二、教学目标1. 思维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习观察孔雀及其特征,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学习运用水彩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自行创作作品。
2.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增强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孔雀的美丽和神奇,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体验用手绘制和创造的快乐,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孔雀及其特征;•掌握用水彩画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应该如何运用正确的颜色和纹理来绘制孔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给学生分发水彩画笔、画笔、画纸和水盆;•准备展示画册与海报,供学生参考。
2.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老师展示孔雀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孔雀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和纹理;•老师鼓励学生描述孔雀的特征,促进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Step 2:知识讲解•老师解释绘画孔雀的基本步骤,并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绘画技巧;•老师示范正确的绘画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跟随绘画。
Step 3:实践操作•学生开始绘制孔雀,老师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老师注意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及时指导,纠正错误和提供帮助。
Step 4:展示作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帮助他们相互学习和提高;•老师加强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和肯定,鼓励他们在绘画中探索和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展评
请小朋友将做好的孔雀放入各小组桌上的“孔雀乐园”里,分小组搭火车进行参观。
1、 评价:请小朋友将做好的孔雀放入各小组桌上的“孔雀乐园”里,分小组搭火车进行参观。
2、 说一说:小朋友谈谈欣赏完孔雀乐园的感受,并说说哪个小朋友的作品最吸引人,为什么?(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创作依据和经过。鼓励那些特征突出、方法独特的作品。)
问题三:老师在羽毛纹样上是怎样处理的?(对称或自由的图案)
4、 总结:师把学生的意见总结,并示范一种立体孔雀的折法供学生参考。
学生创作
三、学生创作
1、从以上图片中观察特点,谈自己的制作方式。自由分组。
2、 小组竞赛的形式
①绘画②剪贴③彩泥④立体制作
可自己完成也可二至三人合作完成。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适时点评。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舞蹈视频,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教师准备视频课件。
2.那么我给大家留了一个问题,问题是猜一猜这段视频中表演的是什么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大家边看视频边找出答案。
3.教师播放杨丽萍表演的《飞天孔雀》的视频。(教师设疑引路,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随着视频的播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进一步激发。)
(3)生:剪成一条条的纸条,用笔将它卷一卷,然后贴上漂亮的“眼状斑”。(设计意图:展示教师自制的孔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如何表现孔雀的美。)
4、 探索研究:师将五只不同的孔雀在幻灯下展示,学生带着问题讨论、研究。
问题一:每一只孔雀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材料?
问题二:立体孔雀头部和身体的制作方法及和半立体孔雀的区别。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孔雀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剪纸、粘贴、绘画的表现手法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制作立体、半立体孔雀的方法。
3、教师作总结,师生共同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小组。
总结拓展
师:今天的旅行大家开心吗?
在这次心旷神怡的旅行中,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珍惜自然,爱护小动物。给作品添加故事背景,下节课讲给大家听。
课后反思
欣赏探究
2、小组交流:
(1)孔雀共有几部分组成?
(2)概括出孔雀的主要部位的基本形状。
(3)教师示范:头部( 三角形)、身体(三角形)、尾屏(扇形)。
(4)师导言: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孔雀最美丽的地方是那一身的羽毛,特别是开屏以后。那谁来说说看,它羽毛美丽的原因?(色彩鲜艳、纹样丰富且有对称美)生答
3、“孔雀工艺园”,欣赏教师制作的孔雀。
欣赏探究
二、欣赏探究
1、观看孔雀图片(多媒体)
(1)从整体到局部。
a 孔雀开屏时的整体图片
b 羽毛的图片
c 羽冠的图片
d 头部、嘴部的图片
e 身体的图片
f 脚的图片
(2)老师边带领同学们边欣赏图片边介绍关于孔雀得知识:孔雀有绿孔雀和白孔雀两种。雄鸟体羽翠蓝绿色,下背闪紫铜色光泽。头顶有一簇直立的羽冠。尾屏的羽上具众多得由紫、蓝、黄、红色构成的大型眼状斑。雌鸟羽色以褐色为主,带绿色辉光。无尾屏。
教 学 设 计
授课教师:
课题
美丽的孔雀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计划
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孔雀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剪纸、粘贴、绘画的表现手法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巧用媒材制作形态优美的孔雀。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各种纸材料、剪刀、双面胶等
学具:学生自主收集的孔雀材料(彩色卡纸、挂历、糖果纸等)剪刀、胶水、橡美:颜色、羽毛
身体 羽冠
尾巴 眼状斑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导入环节
由于前面学习过“剪纸“”“折纸”,所以孩子们在用不同技法表现孔雀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用自己最拿手的折纸的方法来制作。有的小组利用剪贴的形式做成半立体;有的小组利用纸杯剪成纸条变成羽毛,在头上贴上几撮毛;有的小组在孔雀身上画上美丽的羽毛;有的小组利用树叶制作孔雀的尾巴……,竟然展现出了九种不同的形象。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让我吃惊。经过近两年的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已经很强了,下一步我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种能力有效的引导,使之高效的为孩子们更好的创造服务。
(1)师生交流,引出不同造型的孔雀的表现方式(设计意图:欣赏课件中各种不同纸材料制作的孔雀,师生交流不同造型的孔雀的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下面制作孔雀,装饰漂亮的尾羽奠定创作的基础。)
(2)师:这么多姿态各异的小孔雀,让人真是爱不释手!老师这里也有一只漂亮的孔雀,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只孔雀的尾羽是用半圆形做成的,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来装饰的,把它变成漂亮的尾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