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与水小学科学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
通过讨论交流刚才的实验对实验的现象进一步的加深
实验总结
通过实例讲解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拓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的。通过实验探索体验,培养了我们动手创新能力,得出了空气确实占用空间。联系生活,知道了空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课堂
板书
空气能占据空间
2、扎孔后,水槽里的水进入了杯子,是因为杯子中的空气从小孔流出,腾出了杯子里的空间,杯子外的水就流了进来。
3、从小孔打入空气后,空气占据了水杯内的空间,杯子里的水被挤了出去。
六、实验总结
展示课件图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三个实验,
总结出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七、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怎样使羽绒服更保暖?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重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它能占据空间。
难点
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我们都知道,纸遇到水会变湿。假如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进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吗?
实验步骤:
①在塑料杯内的底部帖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
②在水槽内装满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可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③把杯子慢慢的竖直倒扣在水里,要压到水槽内的水面淹没杯底为止。再竖直提起杯子,观察纸团是否被浸湿。
实验现象:纸团并没有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复习知识点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1.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空气、水蒸气等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实验现象及解释:第一次,杯底的纸团没变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内。

第二次,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第三次,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3.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3.压缩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也容易被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

2.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被压缩的越厉害弹性越大;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扩张,被扩张的空气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由此也会产生一股力量。

3.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是很容易改变的,因此很容易被压缩。

在压缩过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保持不变。

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小了;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4.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

5.生活中的压缩空气:皮球、篮球、足球、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给家具喷漆上色等。

6.看起来很鼓的篮球,还能继续打气,是因为空气容易被压缩;拍打篮球时,篮球能蹦得很高,是因为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具有弹性。

4.空气有质量吗1.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但是很轻。

2.简易天平可以用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天平一端放上充气的皮球,另一端放上绿豆,如果平衡了,说明充气的皮球和放上去的豆子的质量是相等的。

(2)给皮球继续充气,天平会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增加了空气,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就大于豆子的总质量了。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与水的重要性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与水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认识空气和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2. 了解空气和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能够提出保护空气和水资源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具:插图、实物模型等。

2. 黑板或白板、粉笔或马克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喝水?- 空气和水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开始思考空气和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探究空气的重要性:1. 展示插图或实物模型,介绍空气的概念。

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空气的特点和存在形式。

2. 向学生提问:“我们为什么需要呼吸?”帮助学生认识到呼吸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3.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其他方面的作用,比如风的作用、火的燃烧等。

4. 通过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了解一些空气污染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5.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资源,比如减少机动车的使用、节约能源等。

探究水的重要性:1. 展示插图或实物模型,介绍水的概念。

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水的来源和存在形式。

2. 向学生提问:“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喝水?”帮助学生认识到水是人类身体所需的重要物质。

3.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其他方面的作用,比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等。

4. 通过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了解一些水资源遭受到污染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5.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比如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

巩固与拓展:1.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的知识点,强调空气和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2. 通过讨论或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提出更多的保护空气和水资源的方法,并进行分享。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学生将保护空气和水的方法写在纸上,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空气和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保护空气和水资源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3认识水和空气课件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3认识水和空气课件
教 2.分组动手做课本45页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结 学 果。 过 3.让学生想想还可以怎样利用瓶子和气球证明自
海绵→有气泡出现 砖块→有气泡出现 粉笔→有气泡出现 玻璃球→没有气泡出现
设计理念:让学生靠眼、耳、鼻、舌、手感
觉空气的存在,亲自动手做做把一些物体放入水 中,再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最后归纳总结地球表 面到处有空气, 空气是确实存在的,人是可以感 觉到的。
小组讨论通过哪些实验方法可以找到空气?
欢迎来到科学课堂
说课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认识空气》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空气》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空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空气为研究对象,认识空气的 基本物理性质,并培养学生初步获得通 过实验探究事物性质的能力。本课通过 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 和基本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
? 形状、透明的液体。
空气的特征
颜色 气味 味道 形状 透明 状态
水:
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
没有 固定形状
透明
液体
空气:
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
没有 固定形状
透明
气体
活动三、空气占据空间吗?
1.通过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兴 趣, 明白石子进入瓶子以后,占据了一部分空间, 所以水位上升,乌鸦喝到了水。
每个人闭紧嘴巴,捏紧鼻子,两分钟 后看有什么感受? 小结: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体会到空气的重要 性。
3、实验探究 ,指导交流。
教 活动一:“找空气”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水和空气很重要1水与动物》优质课教学设计_3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水和空气很重要1水与动物》优质课教学设计_3

⼈教版⼩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和空⽓很重要1⽔与动物》优质课教学设计_3青少年环境知识科普课堂——⽣命之⽔参考教案⼀、课前准备三、教学⽬标科学知识⽬标1、通过记录喝⽔量,体会、理解⼈离不开⽔,学习⽤数字来描述和说明。

2、知道⽔⼴泛存有于⾃然界及⽣物体内。

3、理解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平培养⽬标1、学会⽤量筒或量杯测量⽔量。

2、学会搜集并整理资料,能够在⽹上与他⼈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命离不开⽔,懂得没有⽔就没有⽣命。

2、培养学⽣“要珍惜⽔,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通过记录喝⽔量,体会、理解⼈离不开⽔,学习⽤数字来描述和说明。

知道⽔⼴泛存有于⾃然界及⽣物体内。

培养学⽣珍惜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难点六、教具学具三、教学过程2 / 142、⾸先通过⼀个短⽚来了解⼀下地球上的⽔重点:让学⽣理解⽔是在⼈类⽣活圈中的循环。

1、⽔与⽣活⽔是在⽣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与我们的⽣活息息相关,让我们先来理解我们⾝边的⽔。

2、我们的⽔从哪⾥来,⼜到哪⾥去呢⽣活中,⽔⽆处不在。

那么,它们是从哪⾥来,⼜到哪⾥去呢?了解⼀下⾝边的⽔。

3、江门市的⽔源我们江门市的⽔源主要是西江⽔系。

4、⾃来⽔的处理过程从⾝边的⽔源,到达我们⽣活使⽤的⽔。

经历了怎样⼀个过程呢?让我们来了解⼀下⾃来⽔的处理过程。

⾸先,从⽔源取⽔,经过沉沙、混凝、过滤和使⽤氯杀毒的作⽤得到清洁的⽔,经过城市管⽹输送然后送达千家万户。

5、⽣活污⽔的产⽣洁净的⾃来⽔,维系着我们⽇常的⾐⾷住⾏。

同样的,⽣活的各个⽅⾯也会产⽣⽣活污⽔。

6、⽣活污⽔的回收处理过程⽣活污⽔如果直接排放到河流外,会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污染。

所以准确的做法是先把⽣活污⽔经过污⽔处理⼚处理达标再排放,其中包括污⽔管道输送到污⽔处理⼚、格栅过滤、沉沙、⽣化处理、消毒等步骤处理后,才重新排放回河道内。

7、⽣活⽔循环我们来看,我们⽇常使⽤和饮⽤的⽔都是由河流取⽔到⾃来⽔⼚处理⽔,再输送到千家万户⼿中供⽣产⽣活使⽤和饮⽤,变成各类污⽔,最后再经过污⽔处理⼚处理达标排放回河流中。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材料: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空气袋、水袋,一瓶水,一瓶醋。

【教学过程】一、水在哪个袋中1、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着一些物体,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猜测。

猜测的依据是什么?3、(出示一瓶水和一瓶醋)这两瓶都是水吗?4、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袋子里的物体了,你能把它们进行分类吗?5、学生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类,交流汇报自己的理由。

6、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同时让生生进行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

二、我们知道的水1、水是液体,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1][2][3][4][5][6][7] 下一页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教学设计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小学科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水和空气很重要2离不开的空气

小学科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水和空气很重要2离不开的空气

4.2离不开的空气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学情分析“空气”这是一既熟悉又抽象的东西,它与我们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大概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它了。

然而,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呢?这种物体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

空气的存在,需要学生用相关的证据来证实,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进行观察,所以学生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

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才可能在此上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识活动。

在本课,让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这将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戌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性的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教学过程一、我们知道的空气1、师谈话: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科学课,我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个谜语,这个谜语可是有难度的,大写要仔细想想,然后告诉我这是什么东西,你是根据哪些词语猜出来的(出示幻灯片):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空气)学生猜,很容易猜出谜底。

学生一并说出:怎么猜出是空气的?(学生说明理由,主要是“宝贵”“到处有”“离不了”……)师:空气在哪?(学生回答,引出空气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周围的空气》,板书课题)2、同学们说了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大家对它都有一些了解吧?(是)。

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

粤教科技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水和空气说课

粤教科技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水和空气说课

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1.清清的水说课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清清的水。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清清的水是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课从自然界到身边让学生认识水,先让学生说说自然界里哪里见过水,从而认识到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

接着再通过与茶水的特征对比来认识清水的特征,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是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是“自然界的水”。

本活动先让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水,然后进行交流,从而让他们认识到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

活动2是“观察一杯水”,在知道了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后,我们就来观察一杯水,了解水的特征。

二、说学情: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之一,但他们很少会去关注水的特征,并且对水的一些特征,如没有颜色,常常存在迷思概念。

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的时候已经学会用眼看、鼻闻、舌尝、耳听、手摸的方法观察物体,本课让学生使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是对观察方法使用的再次巩固。

三、说教法:本课通过展示多幅图片唤起学生的记忆。

课前让学生收集旅游时曾拍摄过的自然界水的照片,通过课堂展示,让学生充分交流在自然界哪里见过水。

把清水与茶水倒入不透明的瓶子里,让学生猜猜哪瓶是清水,哪瓶是茶水,会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同时驱动他们调用多种感觉器官来对清水与茶水进行观察和比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能说出在哪里见过水。

2.能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清水。

3.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可以流动。

五、说教学重难点: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可以流动。

教学难点是能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清水。

六、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了以下材料辅助教学:有关水的各种图片、一杯清水、一杯茶水、一杯牛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与水
今天下午,英语补习班下课去办公室找妈妈,看到门口有几个小朋友在议论纷纷,我很好奇走过去听到他们在说一个科学小实验,说一个空杯子装满水,盖上一张纸,再将杯子倒过来,纸会不会掉、水会不会流出来?真的会这么神奇吗?脑子里充满了各种问题,我一定要亲自去做一下这个实验。

我迫不及待得跑进妈妈办公室,找来一个纸杯,一张大小合适的白纸,接着将杯子装满了水,将纸盖在杯上。

此时的我有点紧张,期待奇迹的发生,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拿起杯子小心翼翼地倒过来。

哇塞!奇迹真的发生了,纸紧紧地“贴”在杯口上,水也一滴不漏,真的太神奇了!
可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了揭开谜底,我到网上查了有关的资料。

原来是装满水的杯中空气压力被堵住,压力就自然很小,而杯子外面的空气压力大。

加上水的表面张力,才能使杯中的水稳稳地被“固定”住,纸也能吸在上面。

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空气和纸托住了杯子中的水。

科学真的太神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