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主桥线形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跨海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细则(35页 2013年)

跨海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细则(35页 2013年)

跨海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细则xx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七月目录第一部分、施工控制的意义和目的 (5)第二部分、施工控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6)一、施工仿真计算 (6)1.1 施工各阶段应力 (6)1.2 施工各阶段变形 (6)1.3 预拱度的确定 (7)二、施工平面及高程控制实施细则 (7)2.1 施工测量网的建立 (7)2.2 基准点和梁段测点的埋设 (8)2.3 箱梁悬浇施工控制测量工作 (9)2.4 箱梁合拢的监测 (12)2.5 箱梁悬浇施工的线形控制 (12)2.6 影响箱梁挠度变形的因素处理 (13)2.7 注意事项 (15)三、施工应力监测实施细则 (15)3.1 应力监测项目 (15)3.2 测试仪器的选择 (16)3.3 箱梁应力监测截面与测点 (17)3.4 测试仪器与测点埋设 (18)3.5 监测方法和工作内容 (19)3.6 记录及数据整理 (19)3.7 其他事项 (19)四、主桥箱梁温度测试实施细则 (20)4.1 温度测试项目 (20)4.2 箱梁温度测试截面与测点 (20)4.3 测试仪器与测点埋设 (21)4.4 测试方法与工作内容 (22)4.5 记录及数据整理 (22)第三部分、施工控制的精度、原则与阶段验收 (23)一、控制精度和原则 (23)二、阶段性成果验收 (24)第四部分、总的要求 (24)第五部分、施工控制组织机构 (25)第六部分、台风应急预案 (27)6.1施工现场基本要求 (27)6.2挂篮安装 (28)6.3加强检查与监控 (29)第七部分、监控合龙方案 (29)7.1 施工精度控制 (29)7.2主梁合龙及体系转换控制的实现 (30)7.3注意事项 (31)第八部分、施工控制用表格 (33)xx大桥主桥施工控制实施细则跨海特大桥,起讫桩号为K6+909.5~K9+454.9,路线全长2.545km。

桥梁采用11×16m预应力混凝土刚架桥+30×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95+170+9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10×50m 预应力混凝土T梁。

变截面钢箱梁曲线形底板单元制造工艺

变截面钢箱梁曲线形底板单元制造工艺

ra l o sS cin S e lGid r ib e Cr s. e t te r e o
De g F iu , o S u n c , u Yu n i2 L n 2 W a g Yu h n ey IGu h a g m2 Yo a x a , i Mi g , n z u
b k na f e c r te mlr r et et e 8 e rn e o h r ii  ̄ c . a re f o s ap s
K ywo d b d ee gn e n vra l rs—e t n s e i e ,n a o t lb t m lt a rc t n e rs: r g n ie r g;ai ecoss ci t lgr r ie rcnr ;ot paef iai i i b o e d l o o b o
关键词 : 梁工程 ; 桥 变栽面钢 箱梁; 线形控制 ; 底板制作 中图分类号 : 4 82 3 U 4 .1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2 98 (0 2 0 - 0 4 0 17 — 89 2 1 ) 10 4 — 3 -
Fa i a i n c i ue o r ii e lBo t m a e i br c to Te hn q f Cu v ln a to Pl t n
为 90m,边 跨 自次 边 跨 由 90m逐 步 变 为 35m。 . . .
肋, 腹板外侧横隔板和横肋对应位置均设置挑臂… 。
箱形截面形状和尺寸见图 2 。

! ’ 。 ’ r r… T ’ 工 : = ’ 1’’ 1 r ’ :
=: : =工
’ ’’ T ’_ 1
第 9卷第 1 期 21 0 2年 2月

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本刊特稿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刘爱林,刘幸福,王令侠(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50)摘要: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是主跨为588m的非对称矮塔斜拉桥。

门型高低塔高分别为155.0m、130.5m,桥塔采用液压爬模施工,上横梁与两侧对应塔柱同步采用不落地支架分3层施工,研究采用门型内倾塔柱合龙前塔梁索同步施工以加快施工进度。

1234.6m长联钢梁仅在主跨跨中设合龙口,除2个主塔墩和辅助墩墩顶节段采用浮吊辅助架设外,其余均采用800t变幅式架梁吊机“分层变幅”悬臂架设,跨中合龙段按先铁路、再公路、后斜杆和中竖杆的顺序合龙。

通过软硬牵引结合、研发1600t张拉系统,实现了大规格平行钢丝斜拉索狭小锚固空间挂设、同步对称张拉要求。

关键词: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公铁两用桥;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448.27;U4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1)09-0161-06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1.09.1611工程概况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99.3+238+ 588+224+85.3)m双塔双索面高低塔箱桁组合梁斜拉桥[1-4](见图1)。

门型高低桥塔,2#塔高155.0m、3#塔高130.5m;上横梁长44m,宽8m,净跨度30.356m,跨中4m范围内为等截面单箱单室结构,两侧渐变段为单箱双室构造,腹板及顶板共配置44束19-φs15.24预应力束,相邻塔柱壁内设有呈“#”字形布置的水平平行钢丝预应力束,竖向最小布置间距为0.3m。

塔柱及上横梁分别采用C55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索塔锚固区采用钢锚梁拉索锚固体系与平行钢丝环向预应力锚固体系相结合的方式锚固[5]。

主桥钢梁全长1234.6m,采取强箱弱桁结构的钢箱桁组合梁,2片主桁,节间长度14m、桁高15m,上、下层桁中心距分别为33.8m、38.0m;全桥不设横联,只在支点处设板式桥门架。

基于BIM_技术钢箱拱肋精确制作与线形控制施工技术

基于BIM_技术钢箱拱肋精确制作与线形控制施工技术
制施工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BIM;钢箱拱肋;制造;多节点;线形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24)1-0083-03
形式连接,待全桥焊接施工、高强螺栓施
截面,采用全焊接方式连接。
DOI:10.16330/ki.1007-7359.2024.1.031
共 4 条拱肋。为增加拱肋稳定性,相邻
3.1拱肋BIM建模
撑 FC3-1 分段安装采用 1 台 125t 龙门
采用钢桁架拱桥设计,其中拱肋为四面
封闭箱型构造,采用钢结构厂内加工、现
基于BIM技术拱肋精确制作和
主 拱 拱 肋 安 装 采 用 1 台 125t 龙 门
繁华大道桥拱肋采用箱型截面,外
吊,将主拱风撑 FC3-1 分段吊装至上层
焊锚箱。
装焊风撑短接头:根据地样线,绘制风撑位线,进
行装焊风撑。
根据拱肋杆件划分情况,可选定距
支架点最近的下弦与腹杆汇交节点作为
标高控制点。通过水准仪将后视标高逐
个引测至胎架上的某一点并做好标记,
以此作为后视依据。根据引测各标高后
视点,分别测出平台上相应下弦控制节
点标记点位实际标高,和相应控制节点
设计标高相比较,即得出高差值,明确标
→杆件运输→拱肋支架搭设→拱肋安装
→风撑安装→线型调整→拱肋焊接(栓
图2
支架整体变形验算结果
接)→吊索安装→吊索张拉→支架拆除。
3.4拱肋安装
场安装方式施工,拱肋内部为 4 个拼接
3
吊,将 1 台 180t 汽车吊吊装至上层桥面
板栓接连接,拱肋外部为焊接连接,全桥
安装施工
系上,通过汽车吊安装主拱肋分段。风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线形监测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线形监测技术
断 面 ,为 支 点 附 近 、L2等关 键 截 面 。 / 由于实际施工 中受结构 自重 、支架 刚度 、施 工荷载等复杂 因素的影响 ,可能还需要根据结构 的实际状况 ,对某些截面进 行适 当的调整。
3 线 形监 测的 内容 与方法
连续梁的施工监测是利用事先在主梁主要部位埋设数种性 能各异的传感 器和相关 的测试仪器 , 按施工方案的工序和工况 , 不间断地测得 大量 数据 ,包 括几何参量和力学参量 。主要包括 以下 三方 面内容 ,以作 为施工过程监控 :①主梁各控制点高程 ; ②主梁各控制截 面应力应 变 ;③ 施工过程 中环境温度及各应力 和温度测点位置温度值 。
图 2 应变 测点 截面 位置
AI 4 截面 主要监测支点 附近箱梁顶面和底面 的最大正 ~A 应力 ,通常布置在 0 块施工端面上 ;B1 2截 面主要监测箱 牟 、B 梁顶面和底面 的最 大正 应力 ,以判断桥梁实际 内力是否与设计






2 线 性监 测的 目的和 意义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由于其跨越能力较大 、连续结构行 车 平顺 、结构用材 比较合理等特点在大跨径梁式桥 中引起 了更 多 的关 注。但是这类 桥梁的施 工工艺复杂性 ,施工过程 中许多难 以预料和估计 的因素可能导致某些部位的应力或变形过大 ,从 而成 为安全 隐患 。因此在桥梁施工过程 中,必须进行监测。 桥梁结构设计 时 ,参数 的选 取 ( 如材料特性 、密度 、截面 特性 等 ) 施 工状 况的确定 ( 工荷 载 、混凝 土收缩徐 变 、预应 、 施 力损失 、温度 、湿度 、时间等参数 )和结 构分析模型等诸多因 素的影 响,以及混凝土材料 的非 均匀性 和不稳 定性 ,大跨度预 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过程 中结构 的实 际状 态与设计状态很 难完全吻合 。因此在桥梁施工过程 中 ,必 须对 施工预拱度 、主

狮子头特大桥主桥施工测量控制技术总结

狮子头特大桥主桥施工测量控制技术总结

狮 子 头 特 大 桥主桥施工测量控制技术总结中建二局土木公司南方公司 修良軍1、工程概况狮子头特大桥是福宁高速公路福安连接线上的主要结构物之一,全桥长914.517m ,桥面全宽22.5m ,分上下两幅独立桥,其主桥第12~15跨为(35+2×65+35)m ,四跨预应力砼连续刚构体系;第23~25跨主桥为(35+65+35)m ,三跨预应力砼连续刚构体系,每幅桥箱梁设计为单箱单室断面,箱梁顶宽11M ,底宽5.4m ,翼缘板长2.8m ,支点处梁高3.5m ,跨中梁高1.8m ,箱梁顶面翼缘设置成2%向外侧的单向横坡,梁底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腹板等厚40cm ,底板变厚底50cm (支点)~20cm (跨中),仅设支点横隔板,不设跨中横隔板。

设计荷载为汽—超20级,挂车—120。

总体布置如下图:单幅桥第11~15跨连续钢构在三个主墩上按“T 构”用挂篮分段对称悬臂浇筑,合龙段在吊架上现浇,边跨现浇段在支架上浇筑。

第22~25跨连续钢构在二个主墩上按“T 构”用挂篮分段对称悬臂浇筑,合龙段在吊架上现浇,边跨现浇段在支架上浇筑。

主桥按对称悬臂浇筑 → 边跨合龙 → 中跨合龙顺序进行施工,主要施工工序:0号节段施工完成后 → 安装挂篮 → 悬臂浇筑1(1')节段—7(7')号节段 → 浇筑边跨8号合龙段节段 → 拆除边、中跨挂篮及平衡重,中跨加水箱并注水获取平衡 → 浇筑中跨8(8')号合龙节段,拆除水箱。

2、主桥箱梁悬臂施工平面及高程测量控制为了保证狮子头特大桥预应力砼连续刚构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方法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每一梁段施工的中线位置和标高,监测施工过程中各块箱梁的挠度变化情况,为箱梁标高调整提供依据,保证悬臂浇筑施工的悬臂合龙平面和高程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制定了主桥箱梁施工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实施细则,并按此细则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测量监控。

2.1箱梁施工测量网的建立2.1.1针对本桥箱梁施工中各个工况的监控,高程控制网建立桥上、桥下二套高程系统,起始点都为全线高程控制点T4(桥南岸)、T5(桥北岸)。

大跨度桥梁的线形控制

大跨度桥梁的线形控制

目录第一篇大跨度桥梁的线形控制 (2)1桥梁线形控制的意义及目的 (2)2桥梁线形控制的工作流程 (2)3桥梁线形测试截面及测点总体布置 (3)4桥梁线形监控方法 (3)5桥梁线形监控影响因素 (3)6桥梁线形控制计算 (4)7桥梁线形监控要点 (4)8小榄水道特大桥施工监控实例介绍 (4)9沙田赣江特大桥施工监控实例介绍 (8)第一篇大跨度桥梁的线形控制1 桥梁线形控制的意义及目的桥梁线形控制不仅是桥梁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控制的关键及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它在施工过程中起着安全预警、施工指导以及及时为设计提供依据。

任何体系的桥梁在每一个施工阶段的变形和内力是可以预计的,因此当施工中发现监测的实际值和预计值相差过大时,随即进行检查和分析,找出原因并排除问题后方可继续施工,避免出现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通过各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线形监测,及时掌握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线形状态,了解施工过程中各关键截面的挠度变化。

2)通过各桥梁施工过程中控制截面的应力测试,及时跟踪各施工阶段关键截面的应力大小,了解桥梁结构的应力状况。

3 )通过测定新型结构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效应、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效应,为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4 )通过对桥梁施工过程中关键工况的应力及变形监测,吊杆力、斜拉索力等的监测,了解施工过程最不利工况下关键截面的受力状况、关键截面的挠度,并与理论计算结果作对比,评价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并在必要时提供改进建议。

2 桥梁线形控制的工作流程一般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

该过程中需要对主梁标高和应力实行双控。

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数据采集系统,即在桥上埋设各类传感器和设置监控系统,采集资料;资料分析仿真模拟系统,将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下一个施工阶段的参数。

桥梁线形等监控系统框图3 桥梁线形测试截面及测点总体布置桥梁结构位移测试截面及测点布置如下:悬臂梁段的各节段,拱、塔的位移控制断面.在结构位移测试的同时,通常进行其他如应力的测试:1)应力测试截面及测点布置:结构控制截面、受力复杂位置。

大跨度连续钢桁梁预拱度设计方法与施工线形控制

大跨度连续钢桁梁预拱度设计方法与施工线形控制

大跨度连续钢桁梁预拱度设计方法与施工线形控制1 工程概况廊坊市光明道东西向连接采用上跨桥梁方案,主桥同时上跨京沪高铁四股道、京沪铁路六股道、规划京津四道以及西牵出线,共计12股道,斜交角度33°。

为解决上跨桥梁净空受限,减小施工对京沪高铁的影响,主桥采用(118+268+118)m上加劲弦体系连续钢桁梁,在传统钢桁梁上增设刚性上加劲弦,见图1。

加劲弦呈圆弧线形,在跨中和边支点附近与上弦联结在一起,外观类似自锚式悬索桥。

图1 桥型布置(单位:m)我国已经建成通车的该类桥梁结构有东莞东江大桥和济南黄河桥,东江大桥为主跨208 m双层公路桥[1],济南黄河桥为主跨180 m双层公铁两用桥[2]。

上加劲弦体系既克服了传统悬索桥刚度低的缺点,又继承了钢桁梁建筑高度小、造型优美的优点,在上跨运营铁路限界要求高,小角度斜交等复杂条件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2 结构线形设计为了确保设计线形与成桥线形一致,钢梁制作时须考虑预拱度。

桥梁结构预拱度一般取恒载和一半活载作用下的挠度,对于刚度较大的桥梁也可以取恒载作用下的挠度。

大跨度连续钢桁梁结构复杂,主梁刚度大,特别是采用整体节点技术后,一旦拼装线形出现偏差,调整非常困难。

因此,须准确设置预拱度。

设置预拱度不仅会直接影响节点设计、杆件长度和结构系统的形状,在超静定构件中还会产生销孔效应和附加应力。

设置钢桁梁结构预拱度的方法通常是伸长或缩短上弦杆件拼接缝尺寸,增加或减小上弦节间长度,主要有几何法和升降温法[3-6]。

几何法未考虑各杆件的伸长和缩短,计算的拼接缝值有一定的误差,需要反复试算和修正才能得到与理论预拱度吻合较好的线形。

升降温法应用较多,但是在超静定构件中容易产生支点反力和附加杆件应力。

本桥采用上加劲弦体系的结构形式,钢桁梁超静定次数多,调整上弦杆件长度对加劲弦的杆件长度有影响,采用几何法设置预拱度难度较大。

因此,本文提出采用迭代法进行钢桁梁的设计线形控制,钢桁梁按一次成桥进行计算分析,以线路桥面坐标为目标线形,将预拱度叠加到计算分析模型中,通过多次迭代求解设计线形和杆件的无应力长度坐标,按杆件的无应力状态绘制图纸,直接给出杆件的拼装坐标(图2),从而减小钢桁梁的拼装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主桥线形控制技术
【摘要】桥梁施工线形控制是悬臂施工的重要内容。

文本阐述了桥梁线形控制的原理和一些线形控制的措施,并进行实时监测,为桥线型良好、顺利合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悬臂法;线形控制;监测
悬臂法施工是大跨度桥梁中最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 50多年该法得到蓬勃发展, 由早期应用于T 形钢架桥、悬臂梁桥, 来又被推广用于连续梁桥、连续钢构桥、斜拉桥和拱桥等。

悬臂法施工分为挂篮悬臂现浇、挂篮悬臂拼装、挂篮悬臂混合法施工和大型桥面吊机与安全平台相配合的施工方法等。

悬臂拼装施工连续梁桥的建成要经历复杂的施工过程,结构体系也将随施工阶段不同而不断变化。

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参数误差(如材料特性、截面特性、徐变系数等) 、施工误差(如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 、测量误差及结构分析模型误差等种种原因,将导致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实际状态(线形、内力)与理想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累积到一定程度如不及时加以识别和调整,成桥后的结构安全状态将难以保证。

而且,已施工梁段上一旦出现线形误差时,误差将永远存在,并导致成桥状态偏离设计理想状态。

因此,对于悬臂施工桥梁进行施工线形控制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1、线形控制的内容和目的
桥梁线形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中结构安全和结构形成后的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悬臂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来说, 施工控制就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的仿真分析, 确定出每个悬臂浇筑阶段的立模标高, 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 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型、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

2、悬臂施工的线形控制
2.1 线形控制基本原理
挂篮组拼完成后,应加载预压,以消除挂篮在加载状态下的非弹性变形,同时获取在各级加载状态下的非弹性变形值,以便合理设置各节梁段的立模高程。

根据计算提供梁体各截面的最终挠度变化值(即竖向变形) ,设置施工预拱度,据此调整梁体模板安装时的前缘标高。

第i 梁段的实际立模标高Hi = Hi′+f , Hi′为第i 梁段的设计标高;f 为综合各种因素影响增设的施工预拱度。

2.2 挂篮在施工加载下变形值的测定
施工中在钢筋笼内放砂袋进行预压,测点布设在后支点、前支点、前上横梁、前下横梁、后下横梁等处。

观测次数共分8 次:加载前、加载一半、加载完成、加载12 h、加载24 h、加载48 h、卸载一半、卸载后。

根据观测的数据绘制加、卸载过程中的变形曲线,回归分析后,计算各梁段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值。

通过预压将非弹性变形消除,根据弹性变形结果控制托架的抬高量。

2.3 施工中的线形控制
(1)悬臂段混凝土施工。

设计要求采用两组挂篮对称施工、对称移动,浇注混凝土梁段时,两边板重相差不得超过150 kN。

施工中采用泵送混凝土,设置三通泵送管向两端分流,分流支管内设置活动插板,可随时调节两端混凝土的入模速度,较好地解决了平衡、对称浇筑问题。

此外,在梁段混凝土浇筑时,还需要尽量保证两侧腹板内混凝土的均衡浇筑,防止偏重倾斜。

浇筑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在1 m 范围内,以尽量减少冲击荷载的影响。

(2)节段梁体预应力张拉。

根据设计要求,在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 %后,按照先张拉纵向预应力束、再张拉腹板内的竖向预应力粗钢筋、最后张拉顶板横向预应力束的顺序进行。

张拉过程中遵循对称张拉的原则,既要尽量保证悬臂两端张拉作业的同步进行,又要使箱梁两侧的预应力束尽量对称张拉。

(3)挂篮走行。

在箱梁腹板两侧设辅助线,该线平行对称,走行时轨道中心在辅助线中线上,桥轴线轨道中心线的延长点采用经纬仪控制,挂篮就位后用全站仪对挂篮中线及翼缘板边线重新进行复核,并进行调整,保证使挂篮走行就位后的中线位置与即将灌注施工梁段的中轴线偏差在5 mm 内。

挂篮走行按左右对称原则,根据轨道上标识的刻度整体均衡缓慢滑移。

两端挂篮的走行距离偏差应控制在0.5 m ,走行速度控制在5 cm/ min。

3、悬臂施工线形监测
悬臂施工过程中, 随着拼装节段的增加, 悬臂长度不断增大。

每一块箱梁的拼装都对成桥后的内力和线型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连续监测, 并及时将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可以掌握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 分析箱梁标高和应力误差的原因.主要监测如下:
3.1 位移观测与控制的具体内容如下
(1)箱梁悬臂端的标高监测。

连续梁桥的线型控制主要是控制每块箱梁的标高。

在拼装时箱梁位置可能与设计值有差异, 应根据已拼箱块的实际标高调整拼接缝和湿接头, 使主梁的线形顺畅, 不产生折角, 将主梁的标高偏差控制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 确保悬拼施工合拢时的高程和平面偏差精度。

(2)箱梁的中线偏差监测。

(3)上下游两个箱梁挑臂板之间的标高。

(4)温度变化对悬臂端挠度变化的影响。

在悬拼到长悬臂阶段后, 加强观测温度变化对悬臂端挠度的影响, 找出温度与挠度的变化规律, 为跨中合拢提供必要的数据。

在合拢过程中, 连续监测合拢段两侧的挠度变化, 确保合拢安全可靠。

3.2 箱梁应力的跟踪测量
随着拼装节段的增加, 悬臂长度逐渐增长, 悬臂根部受到的弯矩也越来越大, 而且悬臂拼装过程也不可能完全对称施工。

在边、中跨的体系转换过程中, 结构应力变化较大。

通过监测箱梁内的应力变化, 掌握结构的受力状态, 具体的监测内容有:
(1)箱梁悬臂根部截面的应力。

(2)箱梁跨中截面的应力。

(3)箱梁中温度分布规律。

(4)体系转换中结构的应力、内力变化情况。

正对以上施工线形成立线形控制小组,由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抽调有关人员参加。

其中,施工单位负责原始数据采集和具体施工放样,设计单位负责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并提供下一节段梁体施工放样的数据,监理单位负责具体数据的检查和核对。

监测工作分梁体节段施工监测和全桥联测两种。

梁体节段施工监测。

在板梁顶设置控制点,每节梁段距前端15 cm 处按左、中、右设置3 个高程观测点,梁顶中部埋设钢板并在板顶刻划十字丝,作为梁体轴线控制观测点。

为减少观测数据的离散性,对观测点需要做明显标识并注意保护。

在梁体施工中跟踪观测 6 种施工工况即挂篮走行前后、混凝土灌注前后、预应力张拉前后,获取正在施工的梁段和已成梁段在每种工况下的变形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后,提供较合理的施工立模高程。

全桥施工联测。

联测是将每幅已经完成的悬臂施工段线形情况进行总体监测,在每次联测时,都需要复测梁顶的施工控制点,联测结束后,需分析比较各梁的变形情况和两合龙悬臂段变形偏差情况,及时调整未施工梁的立模高程和中轴线位置,以满足最终合龙精度的要求。

4、悬臂合龙段施工线形控制
(1)合龙段的施工线形,受各施工梁线形误差积累、施工时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和预应力张拉的影响,梁体合龙按先边跨后中跨的顺序进行施工,合龙段混凝土采用平衡法施工。

(2)为了减少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对悬臂端合龙精度的影响,合龙段混凝土浇筑选择一天中温度最低时进行,在施工当天及其后3d内,合龙悬臂梁体顶面和箱室内应进行洒水降温。

5、悬臂合龙段施工监测
合龙段施工监测包括合龙前后的精度监测、临时支座拆除后的监测和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后的监测。

并根据环境温度变化和监测结果选择恰当的合龙时间。

在临时支座拆除后,对体系转换梁体部分进行监测。

通过实测数据与设计数据比较后,及早预测可能产生的成桥线形。

6、结语
悬臂拼装施工精度要求极高,线型控制技术难度大,因此在施工工程中施工,设计,监理相互协调,控制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雷俊卿. 桥梁悬臂施工与设计[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刘先鹏,刘亚东,戴书学,等.箱梁节段短线匹配法预制施工技术[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5):59- 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